打年糕
打年糕是我们桐乡的一个传统习俗,听爸爸说,过了腊月二十,在过年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打年糕,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现在有很多人家都偷懒了,直接到街上买年糕过年。但我们家还是喜欢自己打年糕。
在打年糕之前,我们要先做好准备工作。奶奶很早就买好了糯米,将糯米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后,就拿去加工成糯米粉。
到了约好要打年糕的那一天,我们家、三爷爷家、五爷爷家三家人就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忙活起来。摆放好一个铁灶台,上面放一个大镬子,里面倒满水,镬子上放上一个蒸笼,蒸笼里垫一块纱布,把准备好的糯米粉均匀地在纱布上铺上一层,盖上蒸笼。爷爷在灶里烧起火来,把火烧得旺旺的,直到把蒸笼里的糯米粉蒸熟。
过了一会,奶奶说:“时间差不多了,该熟了。”爷爷站起身来,把蒸笼掀开,哇,只见一团热气冲天而起,糯米粉的香气也随着热气弥漫开来。爷爷用筷子在糯米粉里插两下,点点头说:“行了。”说完,爷爷就双手揪起纱布的四角,把糯米粉裹住拎起来,拎到早就摆放好的木板上。
奶奶开始指挥爸爸打年糕。奶奶说,以前都是她打的,现在她年纪大了,打不动了,就让爸爸继承这项工作。我们这里打年糕也不用工具的,爸爸用双手把糯米粉揉在一起,反复地揉按,挤压,拍打,慢慢地把原来松散的糯米粉揉成了软软的、韧韧的、很有弹性的一团。然后,他再把这一团揉好的糯米粉压扁,拉长,一块年糕就做好了。
年糕白白的、香香的,很可爱的样子。我们把做好的年糕放进铺在地上的匾里。然后我和弟弟用筷子蘸了红色的颜料,在年糕上面点几朵梅花。白白的年糕,鲜红的梅花,看起来更漂亮了。
外面北风呼呼,很冷,但是屋里热气腾腾,几家人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断,热热闹闹的,一点都不觉得冷。爸爸说:“这就是过年的味道。”
我们把所有的年糕打好之后,剩下的一点糯米粉就搓成小圆子,放水里一煮,大家蘸着白糖吃了。那味道也很不错哦!
听说北方过年要包饺子吃,我们这里没有这个习俗,我们就是吃年糕。打好的年糕浸在水缸里,可以放很久,过年的时候,祭祀要用。过完年,我们慢慢吃,可以一直吃到元宵节之后呢。
梅花
冬天的刺骨寒风似乎还未过去,梅花却在这料峭的春寒中悄悄地涨红了脸,迎候着春天的到来。
梅花没有牡丹的娇艳,也不像别的花那样选择在温暖的春天开放,她独爱在寒风中怒放。远远望去,成片的梅花红得像天边的朝霞,白得像蓝天上的云朵。
寒风瑟瑟却阻挡不了梅花悠悠的清香。那清香,随着风迎面扑来,淡雅高贵,与它的品格相得益彰。
再仔细看一看梅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的花蕊;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像一只只睡眼惺忪的小眼睛。一串串梅花中,有一些梅花总爱三朵一群,五朵一簇地生长,好像孪生姐妹似的“黏”在一起了。
突然下起一阵春雨,梅花树上花瓣儿纷纷飘落。春雨过后,地上满是花瓣儿,好像刚才下的是花瓣雨一样,给大地铺上了美丽的地毯。
此时,我觉得我变成了一朵梅花,在清风中轻轻摇曳着、舞蹈着,在甘甜的春雨中享受着雨水的滋润,任凭花瓣轻轻飞落!
相似题目
-
打年糕今天吃过中饭,我和爸爸去打年糕。每到年底,我们这里家家户户都去打年糕。意思是:希望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高。这个传统已经流传很久很久了。一到打年糕的地方,简直是人山人海。里面的米袋子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像一条长长的白龙。等了差不多两个小时,终于轮到我们了。先把米辗成粉,再把粉弄湿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粉倒在机器里,下面有一个人拿着剪刀把年糕剪成一条一条的,最后把年糕晒赶干,就好了!做一条年糕需要那么多的手序,我真正懂得了那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含意了。200字 二年级 叙事
-
打年糕打年糕 浙江省 桐乡市乌镇植材小学五(2) 朱玲敏 有一天早上,我还在睡觉。这时,我听到爸爸在对妈妈说:“今天,我们拿二十斤糯米去请人帮助打成年糕。”我想以前只是吃过年糕,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打年糕,今天爸爸要去请人打年糕,我正好可以去看一看,见识一下。想到这里,我立刻起床,对爸爸说:“你去打年糕的时候,叫上我,让我也好去看一看年糕是怎么打出来的,好吗?”爸爸点头同意了。我好高兴! 爸爸扛起米袋,来到了加工年糕的地方。我来到那里,看到两个工作人员在一起密切合作打年糕。蒸熟的糯米粉放在石臼里,一个举起打年糕用的大木杵用力砸石臼里的糯米粉,一个趁他提杵的时候把粉团翻一个身。这两个人配合得真是默契。他们一人翻,一人砸。啊,这打年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们把糯米粉打得软软的,打成了一团,接着,他们就把它抬到桌子上。两个人拉住粉团的两端。这粉团越拉越长,等拉到了一定的长度,他们就停止不拉了。然后,拿出一根线。你可别小看这一根线,它能够把打好的年糕切成方方正正的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雪白柔软的年糕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这时,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块年糕放进嘴里吃了起来。啊,这年糕真好吃,软软的、香香的,真是太好吃了! 指导教师:冯永康打年糕2005-06/12335','',''12335550字
-
打年糕早上,我们一家人去乡下打年糕。来到年糕加工厂,老远就听见了隆隆的机器声。我们拿出事先浸泡过的大米,工人师傅把我们的大米称重后倒进了机器里,随着一阵“咯哒咯哒”的声音,不一会儿机器像魔术师一样把我们的大米变成了粉。接着又一个工人师傅把粉拿过去,倒在了桶里,往粉里加了一些水,用熟练的手法和粉,和好粉以后就把它放在蒸锅里开始蒸了,不一会儿,阵阵香味从锅里飘散出来,米粉就蒸好了。师傅把蒸好了的米粉倒入一个像模型一样的桶里,一按开关,机器的“嘴”里就出来了像龙一样长长的年糕,妈妈拿着刀等在出口不远处,把它一条条切开,我们把年糕整齐地摊在竹盘上,过一会儿翻一面,再过一会儿翻一次,这样年糕很快就变干了,我拿起一块年糕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可香了!今天的收获可真大啊,我们满载而归。300字
-
打年糕打年糕是我老家那边的年俗之一。最近几年,打年糕的场地都在我老家门口,我可以近距离地去感受一番。今年打年糕的时间在腊月二十五。早在前一天傍晚,爷爷就淘好了糯米,不用沥干连夜去碾成粉,总共有三十多斤呢!腊月二十五那天一大清早,打年糕的人们就从四面八方赶过来。不一会儿,水就烧开了,而另一边,筛粉的婶婶早已利索地在装满粉的大木盆里挖了几个洞,倒入四、五碗水让糯米粉充分吸收,之后用筛子把粗粉筛细就可以了。接着,要把筛细的粉一点一点洒入蒸笼蒸熟。虽然我看不清爷爷具体是怎么操作的,可是他的动作很娴熟,很快,软软的糯米团就出笼了。接下去就是最费力气也是最关键的“打”的过程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大伯轮流抡起重重的石锤,一下一下地用力打下去,把它变得更软更糯。我在一边看,但是却使不上劲儿,只能“嗨哟嗨哟”地给他们加油,或者在需要时帮着洒点水进去。过了好一会儿,年糕终于打好了,等在边上的两位叔叔赶紧把打好的年糕拉长,“变瘦”切成小块,放在圆盘里。看到热气腾腾的年糕,我等不及给它们点上红点就偷偷拿起一块美美地吃了起来。在人们的欢声笑语中,我觉得“年”的脚步更近了……450字 二年级
-
打年糕说起年糕,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快过年了,我们这里有几户人家聚集到一块,要开始打年糕啦!我和奶奶迫不及待地到邻居家看打年糕。那儿的人可多啦,大人、孩子、老人都簇拥在一起,有说有笑地聊着年糕。小朋友们蹦蹦跳跳,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充满了好奇心。首先是搓粉。只见几位大妈把糯米粉放在扁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太多不行,放太少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老师傅们的手感了。原本一粒粒的小颗粒被“凝聚”在一起,真像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雪娃娃。接下来,就要把粉倒进大木桶里蒸。一个大伯熟练地操纵着,周围的几位大叔忙上去帮忙。有几处粉可调皮了,赖在上面不肯下锅,但最后经不起地震似的摇拽,纷纷滚了下去。一位老爷爷负责把火。这时,人们纷纷转移“阵地”,跑去看老爷爷蒸粉,“年味”和粉混在一块儿,跑进木桶里啦!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粉就蒸好了。大伙儿把充满香味的粉放到一个大碗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终于等到这一刻了,旁边的大人和我连忙拿出手机记录下这难忘的一瞬间。只见大伯用手拨了拨粉团,拿起一把大锤子开始打。“咚!咚!咚!咚!”每一下都那么有力,带着浓浓的年味,仿佛是礼炮敲醒了“年”,迎接新年的到来。“咚咚!咚咚!……”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一刻!这声音敲进了每个人的心房,告诉大家:新年要来了!打年糕是个力气活,每打会儿,就换得个人继续。换人的过程中,一个大叔就马上过去把粉团翻个身,生怕粉团硬了。轮了几个人后,粉团渐渐成型了,变得越来越糯了。大家又急忙把粉团搬到木板上,两人一拉线,粉团就切成了一块一块的。年糕诞生了,香气四溢!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开心极了!它预示着大家新的一年“步步高”!650字 六年级
相关推荐
-
打年糕打年糕喽!打年糕咯!全村的孩子听到打年糕的消息,都不约而同地冲向村里的晒场。晒场中央,一口大锅上放着一个大大的蒸桶,蒸熟的米粉冒着热气,散发着香味。大人们将米粉倒入米臼之中,身强力壮的大人们拿起木锤使劲地打年糕,一下又一下,可有劲儿了。我们小孩子一边看着,一边头也跟着木锤晃,嘴里还学着大人的样子喊着:“嘿哟!嗬哟!”晒场上一片吆喝声,好不热闹。每次大人们打得差不多了,也会让小孩子去打一打年糕。轮到我们的时候,大家一拥而上,围在米臼旁边,轮流着拿起木锤,你打一下,我也打一下。最后,热乎乎的年糕打好了。小孩子们都眼巴巴地看着年糕,大人们就会给我们每个人揪一块。我们兴奋地接过年糕,热腾腾香喷喷的,我咬了一大口,真有韧性,真有嚼劲!我问爸爸:“为什么要在过年时打年糕?”爸爸说,打年糕是村里的一项传统活动,年糕的意思就是年年高,也寓意着人们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原来做年糕还藏着这么美好的心愿啊!350字 三年级
-
打年糕快过年了,为迎接新年的到来,爸爸带我和弟弟去老人院看打年糕。我一到那儿,人可真多。老人、大人、小孩都簇拥在一起。老人们坐在椅子上有说有聊,说的都是从前打年糕的事;大人们撸着袖子,好像随时准备上去露两手;小孩子们最兴奋了,他们对打年糕充满了好奇,蹦蹦跳跳地围在一起,别提多激动了。我也凑近了仔细瞧。打年糕的第一步是蒸糯米。只见几位志愿者把糯米倒进缸里,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这放水很有讲究,放多了不行,放少了也不行。究竟放多少,全凭他们多年的经验。经过水的浸泡,一粒粒小糯米被凝聚在一起,像一个个白白嫩嫩的小胖子。接下来,就要把糯米倒进一个大蒸笼里蒸。人们的视线就转移了“阵地”,只见一个老人熟练地操作着。这时候桶里边还残留着一些调皮的糯米,懒洋洋地不想下到蒸笼里,他就一摇一晃地抖着桶,胖糯米们混合着“年味”,就这样跑进蒸笼里啦!大约过了半个小时,糯米就蒸好了。大伙把冒着香气的糯米倒进了一口大缸似的石臼里,准备打年糕了。只见爸爸把手放在水里沾一沾,然后拨了拨糯米团,旁边一个人拿起大锤一样的舂头朝石臼里的糯米使劲打去。然后爸爸的手再沾沾水,又拨一拨糯米团,重重的一锤又落在了糯米团身上。那个人打累了,就换爸爸这位大力士上场。“咚咚咚”,爸爸打得每一下都很有节奏。糯米变得越来越粘,也越来越难打,但是大家都非常卖力,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糯米终于被打蔫了,它已经变成了像面团一样的白团子了。大家把打好的糯米团搬到木板上。从糯米团上扯下一小块,把它按压在模具里,一条长长的热气腾腾的冒着香味的年糕就诞生了。我们吃着又香又糯的年糕,心里高兴极了!因为这是大家一起劳动的成果,还因为吃年糕预示着大家“年年高”。700字 三年级
-
打年糕年糕年糕年年高,白白胖胖真可爱。早就吃过年糕的美味了,可却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不过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嘿嘿,余姚日报小记者夏令营一日游活动,让我找到答案。这次夏令营活动中,我在水中捉了小鱼,欣赏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叶笛表演,看见了巨大地水车和他创造出的彩虹,还和伙伴们在水上乐园快乐的嬉戏……但是印象最深的还是制做年糕的过程。经过对两位高手伯伯的询问和认真的观察,我才知道做年糕的时候,先把米浸泡在水中,一段浸泡时间后,把“米胖子”放进大锅里面蒸,烧啊烧啊,“白胖子”兄弟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变成了一大锅米饭,然后把米饭放进特质的容器里敲打,越敲这个米饭越黏,渐渐地变成一个大米团,一阵又一的阵香味也飘进了我们的鼻子中,大家都忍不住流出了口水,真想一口气把它们吃个精光。米团打好后,两位伯伯就现场用手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有圆圆的“年糕团胖子”,细细长长的“年糕条先生”……我们都饿狼似的猛扑过去,抓起年糕就往嘴巴里塞,边吃边不由自主的说:“年糕实在太美味了!”快乐的夏令营活动,就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但年糕的美味却还久久的留在我的脑海里。浙江宁波余姚市余姚市兰江小学三年级:戎沈楷轶450字 三年级 叙事
-
打年糕作文今天,妈妈就要带我去感受一下打年糕的“年味儿”。早上,我带着激动的心情早早地来到了现场。一到那里,我就听到了“砰、砰”的声音。那里的奶奶告诉我们:这就是打年糕的声音。打年糕的时候要用力,这样打出来的年糕才会好吃。我们走进生产车间,里面热气腾腾的,有许多刚刚做好的新鲜年糕。又过了一会儿,一条又粗又长的年糕便出现在我们面前。那里的奶奶把年糕切成了好几小块,让我们品尝。我拿了一块放入嘴里,顿时被这种美味惊呆了:年糕又糯又软,还带着一点点的甜味,不细细品尝是感觉不到的。吃了年糕之后,奶奶告诉我们打年糕的步骤:生火、蒸粉、添水和入臼。雪白的糯米粉在石臼中融作一团,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轮到我大显身手了,可是没想到那个木槌重得让我的身子都不听使唤,只有在妈妈的帮助下才可以勉强打几下。看来打年糕还真是个力气活啊!350字 三年级 叙事
-
慈城打年糕这个星期一,我们一家去慈城,车子刚一开进去,就看见一座座老房子,里在道路两边,路上被车子堵得水泄不通,一着急的我索性跳下车,和妈妈一起走过去。一路走,我一路欣赏美景,留在瓦片上的雪还没有融化,“滴答”“滴答”地滴下来,演奏出了,和谐的音乐。给这些房子添了几分生机。快到慈城的年糕体验馆了,妈妈带着我走了进去,打年糕还没有开始,我到开始欣赏起美景来,踏着一条小径往里走,左右是满地的青草,在左边有是一座亭子,再往里走,里面有两间房子,介绍了打年糕的过程和年糕的由来。“打年糕啦”外面的人喊道,我一路小跑,跑到外面,有一个用粗石做的缸和一个类似榔头的但比榔头大的东西,打年糕的的人手握榔头,准备开始,“饭来了”厨房的人赤手拿出那还在冒热烟的白饭,把它倒入缸中。打年糕的人抡起榔头,向缸里的白米饭打去,每打一下,那位从厨房出来的老伯就用手把米饭翻个面,一下接着一下,他的手在空中起起落落,不一会儿白米饭就成了一大团又白又晶莹的年糕。这次出行,走的虽不是很远,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净化!400字 三年级 叙事
-
打年糕随着时间的消逝,延续至今的习俗很多都已不在了,但也有些人为了怀旧重新将先前的习俗重温一遍,“打年糕”的习俗仍在,但也并不常见,父母便商量在新春佳节来临之际重温一次“打年糕”。年糕有年高之意,意味着年年高升。我看着父母准备“打年糕”的工具,首先是将未成形的年糕制作好,虽然是未成形的,却也需要十余条工序。先将糯米用水浸几天。把淘净的米挑回,放进一个大木桶,在一口大锅的沸水里开始蒸,蒸成米饭后,把水份少许沥干。然后倒入石舀內,再准备一个榔头状的东西,就可以开始打年糕了。我握紧檀木榔头,尝试着掂量了下重量,发现比我想象中的要重很多,怪不得能用来捶打年糕。到了春节,挂春联,贴倒福等习俗无不体现出这个节日的喜庆和特殊性,然而我一直期待的只有准备已久的“打年糕”,好不容易盼到吃完年夜饭,还没等父母提起,我便直接去将檀木榔头拖了出来,父母也从我脸上掩盖不住的兴奋得知了我的目的,于是期待已久的打年糕开始了。我自告奋勇,第一个上前抓住檀木榔头。当用力的时候才想起它的重量,我处于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只能背水一战。奋力举起,还没举过胸前,便只能放下。我又转头看看父母鼓励的目光,就明白了,破釜沉舟,即使没有前进,也没有退路。于是慢慢举起,感觉到了极限高度之后,微微放下一点,用尽力气猛的举起,举到头顶,然后轻松放下。坚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困难总能迎刃而解的。“打年糕”的习俗是因为当时制作年糕需要应运而生的工序,因为有了机器,无需人工,现在已经不怎么能看见“打年糕”了,这也正好说明了我国现代的科技发展速度之快,让我们感到自豪与骄傲。打糕机,洗衣机等机器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最主要的还是享受习俗带给我们的乐趣,同时学到更多,知道更多。欢乐的氛围依然笼罩着我们,在进入梦乡的同时也会明白:这一年已经过去,新的一年便是新的开始,“打年糕”的习俗既给这一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又给了新的一年完美的开头。哦,打年糕!800字 六年级
-
年糕一提起过年,我就高兴,这不只是因为可以得到压岁钱,我因为还可以吃到香而韧的年糕。年糕虽然不是我最爱吃的食物 ,但是我也很喜欢吃年糕——因为它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吃年糕有很多种方法,不同的吃却带来了同样的滋味。鱼肉可以蘸着吃出大海的味道,鸡鸭肉可以蘸着吃出谷子的味道,白萝卜可以蘸着吃出绿叶的味道,而年糕蘸着吃却有一番风味哦!先在那桌子上摆了两个碟子——一碟红糖,一碟白糖然后在那洁白的瓷碗中夹出赛白玉般的年糕——那年糕闪着白光,光滑润泽,就像蒙古人民代表友谊的白哈达一样。我轻轻夹着它,就好像夹着一块稀世宝玉似的,异常的珍贵。蒸过的年糕好像没什么香味,但要是仔细闻,就会发现它有一股淡淡的清香——这香没有栀子花香那么浓烈,没有茉莉花香那么淡雅,更没有夜来香那么沁人心脾,但它却有一种纯纯的香,在空气中飘荡,飘荡……看着这年糕,怎不使人垂涎三尺呢?但谁又是年糕最好的搭档呢,是似天边红霞的红糖,还是赛腊月冬雪的白糖——我左右为难。最后我还是选择了红糖。我将年糕放在红糖堆里翻滚,就像一个野孩子开心的在泥堆里翻跟斗,又像一头白似雪的猪仔在享受天然的泥浴。一件奢华的裘皮大衣将年糕包裹的严严实实的,打扮得十分阔绰的 “年糕夫人”搭上了飞往人体王国的飞机,去人体旅游喽!一进口,年糕的味儿就释放出来了:香、甜、淡这三个小精灵全力以赴的满足各种味蕾的要求。我拼命地嚼着这韧度极好的年糕,牙齿似乎都要咬地快松掉了一般。嚼着嚼着,顺着清香,我突然间想起了往事……那时我们还只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全班组织去旅游。旅游时大都是爬山,等到爬上山,人已经 “焉”了,但一听导游说要举行捣年糕这活动,个个都精神抖擞。他们争先恐后的拿起捣年糕的器具,分成几个小组在一起比赛。我们卖力的干哪! “嗨哟,嗨哟!”的声响如同火山爆发的声浪,劳动后我们就发出欢悦的笑声——嘴里吃那热乎乎的年糕,心里就暖暖的。秋天来了,冬天还会远吗?新年也快来了,空气中又会融入一种淡淡的年糕味儿,从家家户户的窗户中飘出来,一直飘一直飘,带来浓浓的,淡淡的清香,醉了我们,也醉了这壮丽的山河。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捣年糕捣年糕今天下年,我和小姐姐在看电影的时候,大姐姐拿着两块年糕,一块给我,另一块给小姐姐,这年糕还暖暖的吃起来可真香!我一边下楼一边想着:“这肯定是谁在捣年糕,我也想去玩下”。到了楼下,噢,原来是隔壁的一些婆婆和爷爷们在捣年糕,他们把一团团年糕做成各种形状的年糕,有的像只鸡,有的像鸭子,有的长方形,还有些说不出的形状。我目不转睛地看着,好想尝试下,后来一个爷爷教我做了一个金元宝,先把年糕搓成椭圆,再在两边按压下,最后把两边当耳朵贴到中心,一个金元宝就完成了。后来被一个小弟弟不小心弄坏了,于是,我只好重新又做了一个金元宝。今天,我学会了用年糕做金元宝,还吃到香喷喷的年糕,好开心!洗青菜今天早上,妈妈说:“早餐吃青菜炒年糕。”妈妈一看没青菜了,想到阳台上还种着许多小青菜,就叫我去摘几棵。要洗青菜了,我突然想到妈妈手受伤还没好,于是我说:“妈妈我来洗吧。”妈妈高兴地说:“好啊!”于是我开始洗起青菜来,妈妈又说:“洗青菜要把青菜叶一片片掰下来才能洗干净,先洗菜梗再洗叶子。”我按照妈妈说的去做,洗了一遍又一遍,终于把青菜洗得干干净净了。最后妈妈就把年糕和青菜炒起来,一会儿,香喷喷的青菜炒年糕就出锅了。今天,我被妈妈表扬了,夸我长大了,是妈妈的小帮手了,我心里美滋滋的。摘菜今天,我和爷爷去摘菜,到了田里我看到一排排绿油油的青菜。这些青菜都是纯天然纯绿色,爷爷自己种起来的,没有打农药呢! 我们要开始摘菜啦!我们拿的工具是剪刀、篮子我们蹲下来剪菜。我们一手拿住剪刀一手拿住青菜,一棵棵小青菜被我们采下来了。 不知不觉我和爷爷采了一大篮小青菜。我和爷爷把一大篮小青菜带回家,妈妈炒了一大锅小青菜,味道真是鲜美。 自己采的菜真是好吃。明天我还要和爷爷一起去摘菜。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800字 二年级 叙事
-
与外婆做年糕年糕,客家人称之为甜粄。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有蒸甜粄的习俗。古时候就有“不蒸甜粄不过年,没有甜粄不成礼”的说法。小时候,爸爸妈妈因为工作忙,就把我交给外婆照看,这让我有机会领略外婆做甜粄的过程:到了腊月二十七,外婆就把早早准备好的糯米和粘米浸在水里。这糯米可不是一般的糯米,是外婆在当年晚稻中特意挑选的上好糯米。那浸泡的水,也不是普通的井水,是外婆专门去山里挑的山泉水。糯米泡软后,第二天一大早,外婆就起来磨粉了,对我们小孩子来说,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玩的游戏了。外婆把浸好的糯米捞起来提到石磨旁,把石磨洗干净后,就把米倒进石磨里。外婆在最前头推着,我们这些小孩子就跟在外婆的后面,使劲儿地推着,边推边催外婆:“快放米啦,快放米啦!”在石磨嘎吱嘎吱的转动声中,糯米磨成细腻的粉末。看着这辛苦努力的成果,外婆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米粉磨好后,外婆又把米粉放在粉筛上慢慢转圈,慢慢筛下细粉。粉筛好后,外婆把煮好的红糖水慢慢加入,边加入还要不停地搅拌,直到搅拌成浆状,再放置半小时。半小时过后,再把米浆倒入专门装甜粄浆的透明胶袋,用塑料绳系上,最后把装好的桨放入大锅里蒸四个小时。蒸好后,如果马上吃,那不是最美味的,因为它还是软的,不成形,切不成一块块的甜粄,真可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待它放置两三天后,方可切成片,蒸软吃,那才爽口滑腻呢。甜粄角,我最喜欢吃了。它的外表特别光滑,吃起来不仅光滑而且有嚼劲。外婆每次切甜粄的时候,都不忘把光滑的那部分留给我。年三十的晚上,我们吃完年夜饭,外婆就把煎好的甜粄端上来。煎好的甜粄外焦里嫩,金黄金黄的颜色让人看了就特别有食欲。全家人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又尝到了久违的味道,让漂泊的心安定下来。就这样,每年我都和外婆一起磨粉,看外婆做甜粄,直到到外面去读书。每逢到了年底,我回到外婆家,外婆都会把香喷喷、外焦里软的甜粄放在我面前。我细细品尝着外婆做的甜粄,把它吃得干干净净。每次看着我吃完,外婆都很高兴。我愿年年吃到外婆的甜粄,看到外婆露出满意的笑容。800字 初二 叙事
-
充满爱的年糕民以食为天,有多少人能拒美食于千里之外呢?奶奶做的饭可真是不能让我抗拒。奶奶有着一手好的厨艺。虽说近八十岁高龄了,但记忆力依旧不亚于我们,什么菜都难不倒她,无论多么复杂的步骤,她都能记得一清二楚。奶奶做的饭,无论哪样我都爱吃。连我最不喜欢吃的豆腐,她也可以做出五六个花样,总有一样合我的口味。炒菜不算什么,其实爸爸做的和奶奶做的都一样好吃。但对于面食,奶奶总能做出让我惊奇的花样。这一点,爸爸是比不上的。爸爸不是没向奶奶请教过,可就是学不会。什么花样包子、饺子的,见多了,也就没什么兴趣了。奶奶做的年糕,是我怎么也吃不厌的。因为我爱吃蜜枣,每次做年糕,奶奶总会在年糕上放上几颗饱满圆润的蜜枣,甜而不腻,还总是把核去掉。小时候,最喜欢看奶奶做年糕。站在一旁,帮腿脚不灵便的奶奶拿这拿那。看着奶奶吃力地揉着面,我总想帮奶奶。可奶奶总是那一句话:“小孩子懂什么呦,揉过头了怎么办?去外边玩吧!”我只好无奈的走到院子里去。一会儿,厨房里飘出一丝丝香味。甜甜的味儿引诱着我向厨房走去,像一只大手拉着我走进厨房。我高兴地在奶奶身后蹦过来,蹦过去,还一个劲儿的喊道:“有年糕吃了!有年糕吃了!”却吓得奶奶直喊:“小心点儿!小心点儿!别烫着!”可我依旧不忍离去,舍不得错过掀开锅盖的那一刻。“好了!”奶奶一边说着,一边掀开锅盖,我立刻凑了过去,一股热腾腾的,带着甜甜的年糕味的白烟照我的小脸扑过来,好像在大雾里一样,什么也看不到,分不清东西南北,唯有香气围绕着,我毫不吝啬的贪婪的吸着。不一会儿,蒸汽没了,一个个金灿灿的年糕在我的眼前呈现出来。直到年糕不那么烫了,奶奶才拿起一个放到我已经洗干净的小手上:“拿好了,别弄到衣服上。”我便满心欢喜的捧着年糕去吃了。我细细端详着手上的年糕,觉得它像一块嵌满了红宝石的饰品。吃着甜甜的、软软的、有弹性、有嚼劲的年糕,又不禁想起了和奶奶一起制作年糕的样子。一眼,我上了初三,开始住校,每周回家一次,周末作业也多了,我也不能经常去看望奶奶了。但无论多忙,我总会隔一两周去看望奶奶一次。每次从奶奶家回来,手里总拿着一大包年糕。周五回到家,进门就是那熟悉的香味,桌上摆着几个热乎乎的年糕。吃着甜甜的、软软的、有弹性、有嚼劲的年糕,我又尝到了爱的味道。800字 初三 散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