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代码》观后感天灾无情亲情可贵1000字

《神秘代码》观后感天灾无情亲情可贵

10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神秘代码》观后感 天灾无情 亲情可贵 影片开头一片温馨中略带玄机,1959年美国一所新建小学一个富有创意的活动------每个儿童把自己幻想的50年以后的未来画出来,这些画将被尘封在学校的“时间舱”里,“时间舱”直到2009年规定的学校庆典时间才能被打开。有个忧郁的小女孩成为这个喜庆活动的不和谐音------她交的是一张凌乱的“数字纸”。于是儿童们的画跟这张凌乱的“数字纸”一起直到2009年才回到现在的儿童们手中。

这张“数字纸”被天文学家的儿子拿到了,同学们还嘲笑他拿到的凌乱的“数字纸”,因为他们拿到的都是五彩斑斓的画,而那个男孩认为这些不是普通的数字,一定有些特殊的意义,他偷偷带回了家,从此他的耳朵里总有人小声说话,他总能看到奇怪的人跟踪他。。。。。。

天文学家偶然发现这张纸上的数字含义,都是跟灾难事件有关。他甚至发现了妻子发生意外死亡的时间也在这张纸上有记录,他幻想自己若早点得到这张纸可能有希望阻止灾难的发生,这样亲爱的妻子就不会永远离开他。根据他对“数字纸”的分析,判断出还有三次灾难即将降临,失去亲人的切肤之痛让他想极力阻止意外灾难的发生。可是在“数字纸”记录的精确经度、纬度地点,他只能眼睁睁看着飞机失事,他尽力救那些浑身着火的人,一个,二个,三个。。。。。。可是死亡人数还是“数字纸”上记录的人数,没有一丝改变。地铁出轨事故同样在“数字纸”记录的时间准确“意外”发生,他虽然建议了政府对该区域戒严,可是熙熙攘攘的人流证实了他的建议不可能被采纳,灾难还是降临,他对一切都无能力。。。。。。

1959年------2009年50年间发生的灾难事件,都是在1959年时就被那个忧郁女孩根据听到的某种声音记录下来,50年的历史证明这张纸是那麽准确那麽清晰,虽然是数字,但当它们代表时间,地点,经度纬度,死亡人数时,这张神奇的纸是那麽的可怕。。。。。。

当天文学家亲身经历两次灾难在无法阻止中发生后,他发现了另一个更大的灾难正在向人类席来。。。。。。2009年10月19日地球将灭亡,他是那麽惊恐那麽无奈,他期待的是破解那张没写完的“数字纸”可以解救人类,此时险象丛生父亲为了保护儿子,另一个母亲为了保护女儿跟外星人争夺,那种添犊情深描写得那麽细致,但一切努力都是没有用的,该生存的生存,该毁灭的毁灭,人类是那麽的渺小而无能为力。戏剧性的结局出现了,原来外星人不是毁灭地球的元凶,而是拯救地球生命的使者,天文学家儿子和另一个小女孩作为人类的希望被外星人接到了另外的适合生存的星球上生存下来了。儿子安全了,天文学家坦然面对灾难的来临,那一刻他回到了父母的身边,虽然他跟父亲因信仰的不同有种种误解,很多年他和父亲都没有见过面,可这一刻他回来了,家人紧紧相拥面对灾难的来临。。。。。。

一场持久的拔河

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20世纪50年代开始,广袤的神州大地上就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拔河。说它持久,是因为它持续了几十年,比当年毛泽东提出的“由防御到相持,再到反攻”的“抗日持久战”所耗的时间要多得多。

这场拔河,所用的那条长长的大麻绳就是长江,而绳子上的那朵红花就?quot;三峡工程“。绳的两头,一头是利,一头是弊。这是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较量。这里,虽然没有刀光剑影的肉搏,没有鲜血淋漓的横飞的口诛笔伐。其精彩程度甚于当年”鲁迅与梁实秋的论战“,更远非前段时间的”王金论战“可及。

若要从拔河的选手数量来看,双方都是兵多将广,粮草充足,看来他们若不像”孙悟空“”哪咤“那样恶战三百回合,是分不出胜负的。

利方面个个是老师、将军、谋士,目光长远,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他们的理由是:“三峡工程能调节长江流域水资源分布,缓解夏秋季节汛期压力”。这张王牌有泰山压顶之势;“蓄水完成后,就可以为进一步南水北调打下坚实的基础”;“建成最大的水电站,解决东南能源短缺”;“三峡水库成为最大的人工湖泊,有极大的旅游价值”等。这些理由气势磅礴,雷霆万钧!犹如他们这些大将,手牵手,肩并肩,众志成城,毫不松懈地进行这场“持久战”。

弊方面的选手亦个个理直气壮。瞧:那个手持“战争因素”盾牌的人正不断地加重腕力。这也真令人头疼,要是敌人真的轰炸了大坝,后果不堪设想。而那名高举“工程质量”旗帜的人使出浑身解数,口若悬河地描述着:“现在众多工程存在着质量问题,大坝一旦崩塌,中国工农业最发达地区将是一片水乡泽国,呜呼!”1998年洪灾历历在目,那些饱受洪灾和“豆腐渣工程”之苦的人早就脚底抹油,跑来为反对者摇旗呐喊了。关注“人口问题”者大展旗帜:五百万人口搬迁,差不多迁了一个中等城市。“环境保护”者大声疾呼:“大量植被将被淹,张飞庙、巫山、神女峰、江中石钱等文物古迹将销声匿迹。”

在两种力量的“恶斗”下,“三峡工程”的策划者潘家铮教授迷惑了。是呀,在利与弊的天平上,我们是应该权衡了,到底这样做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还是“祸国殃民,无所裨益?”

于是,讨论、争执,计算,让步……如此往复……

几十年过去了,这场拔河也结束了。裁判潘家铮教授把胜利的红花交到支持者的手中。谨?quot;差之毫厘,廖以千里“的古训的中国人终于看到了利大于弊,远远地大于弊。在民族利益为重的条件下,反对者心悦诚服了。面对反对者,人们没有嘲笑,没有讥讽,没有冷漠的白眼,没有轻蔑的嘴角,决策者尊重他们的意见,妥善解决他们提出的意见。现在三峡移民搬迁顺利,三峡美景依然如故,文物古迹换位保留,三峡截流工程质量上乘……这就是借鉴反对者的意见的结果。古人云:“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试想,如果没有这些反对者的意见,难道能出现三峡截流成功这可观的局面吗?为此,人们热情地赞美他们,讴歌他们,为他们鼓掌,为他们喝彩……

难怪有人问潘家铮教授:“你认为谁对三峡工程贡献最大?”潘家铮教授毫不犹豫地回答:“那些反对者的贡献最大!

诚然,反对者的意见如水,可能是清水也可能是污水,能荡涤尘埃,亦能使心灵生蠹。人们怎能忘记:进谏也能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如魏征大胆进谏,使唐朝出现”贞观之治“。怪不得魏征死后,唐太宗深表遗憾,并发出:“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明得失”的感慨!当然,这些批评的话不能像王朔那样疯狗似的乱咬人,否则,不仅是老舍、金庸等遭殃,而且全国人民也可能受此苦水所害。

人生的拔河无数,但归根到底都是利与弊的拔河。朋友,让我们虚怀若谷,共同拔好人生的“河”,去迎接那胜利的曙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读后感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