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有路乐作舟
自古以来,世俗总是认为读书是一件苦事。
如果从功利的角度看,读书确实是一件苦事。古人读书,多是为求取功名,当官发财。“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似乎动力倒是有的,但一些人读书因为是被外在的力量所逼,所以感受不到书的魅力,也享受不到读书的乐趣。也有人读书是为了装饰自己,为了附庸风雅,说到底还是因为外力而读书,这自然也是苦的。
现今的人们也常讲读书很苦,那是因为一些人偷换了读书这个概念,把读书等同于为应试作准备。在我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人,他们目不斜视,耳不旁听,一门心思只读课本与参考书,终日愁眉苦脸觉得生活无味,难怪出现一种怪现象:高考结束那天,一些学生要么以撕书庆祝,要么以烧书为乐。也许,真的有人便从此与书绝缘了。
众所周知,读书是传承文化、延续精神的活动。如果说,这还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看待的话,那么就个人爱好而言,读书是改变气质、美化自我的活动。林语堂说:“读书的主旨在于排脱俗气。”俗气尽脱,人便成为高雅的人、高尚的人,自是一件乐事。况且读书就是与高人相亲,与雅士相伴,与美景相合,与自然相交。化身天地间,神驰宇宙外,何等逍遥,何等自在,真乃乐趣无穷的事情。人间至乐是读书,哪里还有苦味?
读书,要享受乐趣,第一要走进书中,去读,去感受。书还没读,便大叹其苦,自是没有乐趣可言的。其次,要会读、善读,读出书味。书还没读,便想着读这书有什么用,考试考不考,那简直是一种负担,更别讲什么乐趣了。走进书中,心灵放松,去面对赤壁的江月、西楼的满月、杨柳岸的残月,感受古人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去欣赏瑰玮奇丽的滕王阁、秀竹瑟瑟的潇湘馆、绍兴鲁镇的河埠头,体会社会人生的多姿多彩。走进书中,去体味先贤们“日忽忽其将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思考与困惑,去感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相思与刻骨铭心的生命之痛。走进书中,既欣赏姹紫嫣红、春色无限、山川神异,又领悟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既启心智,长见识,又陶冶性情,诱发不尽的遐想。
读书时,每有会意,自会得意忘形,甚而会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想想看,这该是多么惬意的享受!经过书的不断洗礼,我们的语言自会文雅传神,我们自会“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习惯一旦养成,“一日不读,如三秋兮”的不尽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读书吧,尤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书海有路乐作舟,人生境界的飞升就在你的面前。
书海茫茫
像真的海一样,我们既赞美它,又害怕它。远远地看,大海澄碧湛蓝,云蒸霞蔚,但一旦跳入其间,你立即成为芥末,沉浮于汹涌混沌之中。如何泅得出来?
到图书馆、书店走走,到街头的报刊亭看看,每次都感到纸页文字对生命的一种威逼。几年前还在热心地讨论“读书有没有禁区”的问题,我是主张对文化人不应有禁区的,但现在却出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无奈:必须自设禁区,否则将是时间的泻漏、生命的破碎,从一生的孜孜不倦走向一生的无所作为。
在一个文化不发达的国家,被印刷过的白纸黑字曾经是令人仰望的符咒,因此,读书很可能成为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不管什么时候,在写字桌前坐下,扭亮台灯,翻开书本,似乎都在营造斯文,逼近神圣。这种误会,制造了无以数计抛掷生命的游戏,而自己和旁人还十分安慰。
为此,一些真正把书读通了的人总是反对“开卷有益”的说法,主张由学者们给社会开出一些大大小小的书目,以防在阅读领域里价值系统的迷乱。我赞成这种做法,但这种做法带有常规启蒙性质,主要适合正在求学的年轻人。对于中年人来说,生命已经自立,阅读也就成了自身与阅读对象的一种“能量交换”,选择的重任主要是靠自己来完成了。因此,自设禁区,其实是成熟的表现。
感觉极好的文章少读,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是我的基本原则。
感觉极好,为什么要少读呢?因为感觉极好是很不容易的事,一旦找到,就要细细体会,反复咀嚼,不容自我干扰。这就像我看电影,突然遇上一部好片,看完后绝对不会紧接着看另外一部,而会一个人走在江边,走在小路,沉湎很久。我即便知道其他几部片子并不比这一部差,也舍不得一块儿奢侈地吞噬。交朋友也是这样,天下值得交往的好人多得很,岂能都成为往来熟络的密友?推心置腹的有几个,也就够了。到处拍肩膀搂脖子,累死累活,结果一个也没有深交,一个也对不起。阅读和交友差不多,贪心不得。
感觉不对的文章不读,这一点听起来不难理解,事实上不易做到,因为我们在阅读时常常处于一种失落自我的被动态势,很少打开感觉选择的雷达。其实,即便是公认的世界名著,年轻时老师都是说必须读只能遵循,到了中年发觉与自己的感觉系统不对位就有权利拒读。人家好端端一本书,你也是好端端一个人,没有缘分就应该轻松地擦肩而过,如果明明别扭还要使劲儿缠在一起难受半天,多不好。
我所说的“感觉不对”,主要是指一些让我们感到某种不舒服的文章,或者做作,或者伪饰,或者炫耀,或者老滑,或者跋扈,或者酸涩,或者嫉妒,那就更要避开。如果我们误会它们了,我们也没有时间和兴趣去解除误会。避开了,误会也就不成其为误会。也许我们会出于某种传统的责任感对这种文章予以批评,但这种责任感往往是以否定多元合理为前提的。人有多种活法,活着的文明等级也不相同,住在五层楼上的人完全不必去批评三层楼的低下,何况你是否在五层楼还缺少科学论证。也有极少数文章让我们感到一种无以名状的邪恶和阴毒,才读几句就像吃了一个苍蝇,最好的办法也是赶快推开。
有些朋友不理解:雪白的纸,乌黑的字,怎么能印出一篇篇这样的文字来呢?这是一种好心肠的痛苦,但不客气地说,这种痛苦产生于文化禁锢下的习惯和文化暖房里的梦幻。生活格局的开放,书报市场的开拓,使各色社会情绪有了宣泄的机会和场所,从总体看来不是坏事。例如嫉妒,既然有一批人成功了,难道那些暂时末成功的人连嫉妒一下都不可以?雨果说,一片树叶受到阳光照耀,它的背面一定是阴影,阳光越亮,阴影越深。树叶尚且如此,何况是人。白纸黑字不会只反射阳光,它们也传导阴影。把阳光和阴影加在一起,才是一个立体的社会。因此,不仅要允许嫉妒,也要允许做作,允许伪饰,允许炫耀,允许老滑,允许跋扈,允许酸涩,当然,也要允许你的不舒服,允许你的不理睬。从事事关注、事事难容,转变为关注不多、容忍很多,这应该是我们社会观众的一大进步。
以文字犯案,当不在容忍之列。但是我仍然要说,不要在文字官司上过于敏感。几百年的你争我斗,几十年的匕首投枪,使我们报刊上的有些文章保留着一种近乎本能的剑拔弩张、刁酸促狭,这是一笔沉重的历史旧帐,不幸让这样几个作者肩负着,是很值得同情的。他们缺少法律常识,缺少人格概念,从来没有把人间的名誉当一回事,与他们打官司,自己也要回到人生的启蒙期,真是何苦来着。他们的日子一般都过得不宽裕,因为根据经验,人的生态和心态是互为因果的,一打官司,他们就要赔偿大笔的名誉损失费,从人道主义的立场看,又于心何忍?前不久我在东南亚的一些城市间独个儿漫游,遇到一位相知多年的佛学界朋友,问他这些年在干些什么,他居然说一直在打一桩名誉官司,我听他介绍了案情,觉得他遇到的事情在我们这里只能说是一种谁也不会在意的家常便饭,对他如此认真深感困惑,就笑着请教:“佛家讲究宽容,你这样打官司与佛教理义有抵触吗?”他回答,“如果我不去制限他们,他们还会继续伤害众生,因此我这一拳出去十分慈悲!”我似乎有所憬悟,但回来一想,又觉得这毕竟与整体环境有关。整体环境还很不卫生,你就没法对落在身上的尘埃过于认真。有一个卫生的念头就好,慢慢来,别着急。
在这中间,唯一需要花点口舌对付一下的,是报刊间那些指名道姓,又完全捏造了事实的文章。因为捏造的事实比大声的漫骂更能迷惑人心,人们如果相信了那种捏造,那么,被捏造而又没有辩诬的人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是,话虽这么说,真正辩起来却十分气闷,我的原则仍然是能不理尽量不理。这些年来本人由于不慎发表了一些文化随笔,有人说好话,干扰了几位先生的视听,于是逐渐有一些与我的名字牵在一起的“事实”刊载于几种报刊,起初以为有一个恶人与我同名同姓,后来搞清是在说我,刚想辩解说绝无此事,新的“事实”又刊布出来。正烦恼,突然想起,海外一些年轻的演员刚刚成名总会遇到类似的境况,他们几乎不辩,依然笑眯眯地演着唱着,我比他们年长,为何连他们也不如?这种想法解救了我,几年来未辩一言,到后来对那些文章读也不读,结果像没事儿一样存活至今。当然我的躲避也有底线,简单说来,如果别人受到诬陷而我知道真相,我不会躲避;如果事涉公共道义,我也不会躲避;躲避的只是自己的事。倒也不是大公无私,是因为自己的事怎么辩都是窝囊,我没有权利让我的朋友、学生、读者一起分担这份窝囊,窝囊比受伤更让人痛心。
总而言之,书海茫茫,字潮滚滚,纸页喧嚣,墨色迷蒙,这是市场化、多元化的现代文化景观,我们企盼了多年的,不要企盼来了却手足无措,抱怨不迭。解除过度的防范敏感,降低高昂的争辩意识,减少无谓的笔墨官司,让眼睛习惯杂色,让耳朵习惯异音,不太习惯就少看不听,即便习惯了,由于时间和精力的原因也可以少看少听。一切自己作主,看一点悦目的,吸几口新鲜的,尝几味可口的,稍感不适就轻步离去,我没有义务必须接收我不想接收的一切,哪怕有人直呼姓名在门口喊阵也关窗拉帘,闭目养神,顺手打开柴可夫斯基或瞎子阿炳。人们都说身处现代社会必须学得敏锐和迅捷,我却主张加一份木讷和迟钝。人生几何?好不容易碰到一个比较正经的年代,赶快省下精神来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哪里还有时间陪着陌生人胡乱折腾?门外的风,天边的云,一阵去了一阵来,当不得认真,哪怕这些风这些云是白纸黑字组成的,也是一样。
相关推荐
-
学海无涯乐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刚上小学时,老师常用这句话鼓励我学习。可效果却并不明显,寻于原因,大概是年幼的我被"苦"字所吓怕了。时光斗转,又想起那句"学海无涯苦作舟",苦作舟,苦作舟……如果当初大人们告诉我的是"乐作舟",又会怎样的结果呢?从古代起,就有太多人把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了,于是便有了头悬梁,锥刺骨,凿壁偷光,程门立雪,闻鸡起舞……更有吃尽千般苦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融古通今,我所做的不过是先人的继续,每天六点起床,用惺忪的睡眼和呢喃的音调读课文,背单词。我们为自己的辛苦而骄傲,而不快乐。因为这苦学是被当前的形势所逼,并非初衷,这哪会快乐?试想,你皱着眉,咬牙切齿,忍着巨痛换来的知识,会在脑中停留多久呢?何不放松心情,让学习读书成为一件快乐,因你想做而做的游戏呢?诚然,拥有这样精神境界的人也是有在的。陶渊明向往快乐与完美,因而创造了"世外桃源";柳宗元心如止水,便发现了小石潭的清澈;王羲之快然自足,因而拥有"流觞曲水"的雅趣。他们的不朽之作完全得利于对生活的热爱,有了这份爱使他们变得快乐。伟大的人因学习而快乐,并为快乐而学习着。快乐是一切的根源。生活的目的,不是为了抗争,要紧的是快乐。某作家说,保持愉快的心情,使他的思路畅通无阻,写作速度加快;经过两次考试最终考入哈佛的鲍勃·摩尔坚信:快乐与希望是成功的通行证。尽管他在第一次考试中有三科不及格。高尔基说:"书籍使我变成了一个幸福的人,使我的生活变成轻快而舒适的诗,好象新生活的钟声在我的生活中鸣响了。高尔基似乎阐明了我的观点:学海无涯,以乐为舟。600字 初一 散文
-
学海无涯乐作舟俗话说“学海无涯苦作舟”,学海茫茫无尽处,应该苦苦作舟,以期到达边际。但是,学无止境,难道要一辈子苦苦地求学吗?读书是乐事,而不应该是一件苦差事,所以我认为“学海无涯乐作舟”。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突出了一个“乐”字。所以说,凡事都要有乐趣,才能做得好,读书亦是如此。匡衡凿壁偷光,车胤囊萤苦读,皆因为心中有乐读之兴趣,倘若没有这种“乐作舟”的动力,他们就有可能成不了大学问家,所以说,只要心中有乐,就没有什么干不好的事。宋濂自幼好学,曾说:“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宋濂能有如此成就,皆因为他乐于读书,以乐作舟。作为一名学生,学海茫茫,无边无际,如果单靠“苦作舟”,难免会忍受不了而半途而废,正如登高山一样,一味地苦苦攀登,不把登山当作一件乐事,就很难看到山顶那无限的风光。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当你苦苦寻找快乐的时候,他不会出现,而当你醉心于某一件事时,快乐便悄然而至。”读书也一样,只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我们便真正地“以乐作舟”了。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学习,要有兴趣,要“以乐作舟”,我们才能做得更好。爱因斯坦其实无异与常人,但他却创立了世界著名的相对论,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科学家,这都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对科学的无限向往,他心中的“乐”正是其动力所在。茫茫的学海,我们应该以“乐”作舟,学习只要有了乐趣,才能到达梦想的彼岸。500字 初一 散文
-
学海无涯乐作舟一株绿树有它最早的萌芽,一条河流有它最早的源头。我快乐的源头,那就是学习。——题记学习是读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那般自然,像沐浴甘露一样畅爽。正是有了学习,有了书本,驱走了清寂,是无知的心房裹上了一层温润的苞衣。学习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学习的佳境,如同交友一样,是投契,是合作,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在你奋笔疾书或是专心思考时,你会发现学习着是如此的快乐。挑灯夜读之乐我存钱很少,存书却多。由于白天课程繁忙,抽不出太多时间来“随便翻翻”。等到夜阑更深,父母都睡了,偶尔听见几辆夜行的汽车开过,惹得哪家看门狗狂吠。轻悄悄的,我便捻亮那盏床头边的青灯,饶有兴致的啃起书来。书一页一页地翻过,睡意一层一层地袭来。时钟疲倦的敲了十一下,可怜我那眼皮有些疲软,不住地往下坠。待想到明日还要考试,这才搁下书,一头扎进被窝里。此时满脑子都是物理公式,化学反应,历史人物,语法词组。虽然又困又累,但心中却有着很充实的感觉,伴你坦然入眠。三更有梦书当枕,在梦乡里,你仍会因这一晚的夜读苦学而露出一丝无忧的微笑。探索发现之乐面对着这么多实验器材,一种莫名的兴奋之感油然而生。各种各样的试剂瓶里装着的是形形色色的药品,有酸有碱,有固体有液体。每个人同我一样,从中体会实践学习的快乐。这不比我们玩游戏或是听老师讲课,这是一种亲生实践,不免有些紧张。左手紧夹着试管,右手颤颤地举起一支滴管。当一滴透明的药水落入药品中的一刹那,奇异的现象如同魔法般产生:透明的液体一会儿变成紫色;一小段镁条燃烧释放出耀眼的光芒;加一滴水就成了小型喷泉。有时,也许一个小小的失误灼伤自己或是弄脏了衣服,我一点儿也不在乎。有时,对一种现象产生疑惑时,便会慢慢陷入深深地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气泡?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会变绿色?为什么白色沉淀出现又会消失?这类问题接踵而至。此时,跟随实验进程,由现象联想到本质,又由本质联系到理论,“咔嚓”,原来是这样啊!当明白原因之后,我会欣慰地发出感叹,浸润在这一种知识的联想之中。这种喜悦之感足以让自己激发出一种超凡的活力。畅游书海之乐我虽然称不上是“读万卷书”,但也可以称得上是实实在在的书迷了。这是一种微妙的关系,可以说是:平生爱书,自诩书痴。翻开散着墨香的书页,在一片文学氛围中,我与《堂吉柯德》为伍,走进了《玩偶之家》,没料到竟落入了《悲惨世界》。因此分不清《红与黑》、《战争与和平》感觉如《飘》,直到住进了《汤姆叔叔的小屋》,结识了《雾都孤儿》,一起偕伴而行踏上了《神秘岛》,找到了丢失已久的《项链》。一会儿又转入了古人的诗梦。与青莲居士同坐天姥山顶,遥望那半壁海日,思绪万千。随后,又步入了易安居士的陋宅,去采撷那满的堆积的黄花。峰回路转,眼前一片广阔景色,无意间听见杜工部高吟:“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这千古绝唱让人心醉。这些作品如经历岁月风雨而不熄的红烛,照亮了我毫无包裹的思想,又如一颗颗学习的种子,落在我尚待开垦的心田。“学海无涯苦作舟”,其实不然,应该为“学海无涯乐作舟”更为妥当。在学习中,心灵会像热水里的新茶一般丝丝缕缕地舒展开来。抑或,你会觉得那个温暖的杯底从你们心坎上熨过,熨平你心上的每一条褶皱。你会感到从未有过的清新舒适。瑟瑟凉风里,学习是热情的挚友,是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是幽畅的低吟。学习能让我们快乐,这就足够了。一株枯树有它最后一片落叶,一条河流有它最终的尽头。我的快乐永无尽头,那是因为有学习的存在。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学海无涯“脚”作舟当你遇到挫折时,你会怎么办?是逃避,还是勇敢的面对;当你不能被学校收留、辍学时,你会怎么办?是退缩,还是更加努力奋斗;当你因身体的缺陷,不能自理时,你该怎么办?是畏惧,还是勇于尝试。有这么一个女孩,她叫志华,她遭受了常人难以接受的事实。虽然她开始不能接受这样残酷的现实,内心感到无比的恐惧。但是后来,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倍的努力,一路上,可谓困难重重……学校不收留她,她就用自己的双脚来写字。日以继夜、反复的练习,无数遍的尝试;又在父亲的激励下,脚曾不只一次的抽筋、臃肿和出血泡,但她没有灰心放弃,依然刻苦努力的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铁棒终于磨成针,她写出甚至比常人更为娟秀的字。在这些美丽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她的时间、精力和鲜血,你我都无法想象。吃饭、刷牙、穿衣服等不能自理,为了不让母亲过度的劳累,曾一次又一次的向老师申请,但又无情的遭到拒绝。为此,在面临年龄已大,韧带缺乏弹性的困难下,开始训练自己的柔韧性,并在母亲的帮助下,在无数次摔跤和抽筋下,换来了少年时所具有的柔韧性,看,在草地上,她能动作利索的扒开“一”字型,姿态是如此的优美。后来的她,不仅可以自己刷牙、洗脸、穿衣,甚至可以做饭、做手工,几乎胜似常人。为了学游泳,而且梦想在残运会获得一块金牌。她远离亲人、与水为伴,倍受寂寞和对亲人的思念的煎熬,但她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始终鼓舞着她,即使听到母亲去世的噩耗,也强忍着泪水,把她的痛苦深深的埋在心底,勇往直前的朝她的目标迈进。苍天不负有心人,有付出终有回报,她终于获得了全国游泳锦标赛的冠军,高高的站在领奖台上……“每当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她虽然被电击失去了一双天使般的手,可她的背上却长出了一对“隐形的翅膀”,也在心中长出了一对“隐形的翅膀”,默默的激励着她,让她拥有了信念、拥有了神奇、拥有了动力,谱写出新的生命乐章,赋予生命全新的诠释。我们拥有健全的体魄和幸福的生活,在这良好的环境下,怎能不好好学?这不是浪费了父母的一翻苦心吗?难道你不懂得珍惜吗?不懂得理解吗?如果你成为了一个残疾人,会有志华的毅力和伟大的理想吗?你能承受得起这巨大的压力和嘲笑吗?或许,你不会,你甚至会“与世隔离”,成为一个孤僻,又冷漠的人。或许,展现在我们眼前是位隐形的天使,她无时无刻地关注着你,说不定她能带给你好运,但也会带给你厄运。你要知道,厄运会随时降临在你的身上,但你从中得到了磨练,得到了一生都难以理解的话。正如志华一般,正如她用自己的双脚所书写的名言——“学海无涯‘脚’作舟”,正如她唱的乐曲——《隐形的翅膀》,正如她所说“为什么别人能做,我不能做!”就是这种毅力,正是这种倔强的性格,才使她,才使每一个成功的人,来到了自己内心理想的境界。10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学海无涯苦作舟话说韩愈当初是一满腹经纶之人,虽学问渊博也是一骄傲之人,乃至后来觉悟后用退之为字,想不到竟能发出“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感叹。初识只觉深不可测,现在却感觉是那样的亲近。要期末考试了,各位老师大显身手,轮番作战,逼着我们大吞精神粮食,真是荒谬,精神粮食是什么,读书又是什么,这两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嘛,期末考试的日子日益接近,也不知老师是受了什么(特别是班主任)竟然提出题海战术,看似可行,却易弄巧成拙,可惜教师们不懂。“学海无涯苦作舟”连着名文学家韩愈也这样说,也确实有些道理,但我更喜欢广告中所说的那样“学海无涯诺亚舟”。都说我们的认识是偏激的,虽有些不服,但转念一想,冰心奶奶说的那样“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前人之述备矣”,我也无话可说,只隐约觉得用“苦”作舟使人望而生畏,都说90后的我们是被娇惯了的,虽然我很反对,因为我是农村女孩,一直以为那话的矛头是指向城市学生,但想想城市学生整天被逼着学这学那,整日在大人们的魔掌下度日——痛苦不堪,虽然我曾经疯狂向往那种生活,以为那样能快乐。现在想来真是天真至极。“学海无涯”这句话似乎被人们充分认可了的,但在我印象中,不管谁对,我的期待都是学习后捞个地位,混个饭碗。我想,正真活到老学到老的人可谓寥寥无几。就拿老师为例,他们在教书,就像英语老师说的那样,那是他们的职业,谁又能说他们在学习,即使学习也是为了工资吧,我说这话毫无贬低老师的意思,教师传授知识给我们,我们何德何能敢班门弄斧,我一向尊重教师,虽然我并不愿做一名教师。有的人会说“学海无涯”的含意是知识没有穷尽,这我相信,只是偶尔也想:“难道真的没有人能把现存的知识学完”或许这太幼稚,答案否定,但这些知识是人类总结出来的,人不可能知道吗?当然科学验证一个人的头脑一般开发了10%左右,其他的大半部分处于睡眠状态,还说女生的智力开发比男生快,因此女生越读越笨。我一直在思索,但终究毫无答案(当然我这个无名小卒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重大发现)“学海无涯苦作舟”,细细斟酌,似乎那样的真切。看看周围的老师,真可谓苦口婆心,整天给我们念天书,实施“双流”(班主任新发明的处罚效果即流汗、流泪)也就为了帮我们造那一叶小舟呀!“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许是真理吧。900字 初一 散文
-
学海无涯苦作舟摘要:中国女排姑娘们风趣地说:“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天吃这副药。它虽然苦,却苦尽甜来。花,将在汗水中绽放。”这话说得何等好呀!我们说,任何成功,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苦”字,都是用汗水换来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一自古流传至今的名言,激励多少有志之士,潜心书海,发奋攻读,为人类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在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证明了它的正确性。可是,今天却有人认为学生的学习太艰苦了,应该把“苦”字改为“乐”字、“巧”字,即“学海无涯乐作舟”、“学海无涯巧作舟”。我认为这种说法是很不恰当的,是非常有害的。'“苦作舟”为什么不能改成“乐作舟”?学习既然是一艰苦劳动,靠苦学精神才能取得进步,怎能把学习当作一种娱乐,一种游戏来对待呢?有人说学习是一种有趣的事、愉快的事,那也只有在“辛苦”、“刻苦”、“苦学”之后,取得了进步,取得了成绩,才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苦作舟”为什么不能改成“巧作舟”呢?学习既然是一种艰苦的劳动,需要有老老实实的态度,当然不能有取巧的想法。有人说“巧”是指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当然少不了科学的方法,但有了科学的方法,就可以不下气力,不下功夫学习吗?有了好的办法,仍需要刻苦学习,这样才能取得更高的效率。试想,仅仅有了好的办法,而不去刻苦学习,能行吗?自古以来学有建树的人,都离不开这个“苦”字。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被马克思称为“超群的小说家”。他为什么能取得这么高的成就呢?据记载,他在20多年里,一直辛辛苦苦、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天连续写作16小时以上,只睡三、四小时。这不是够苦了吗!他的巨大成就,是用“刻苦”换来的。中国女排姑娘们风趣地说:“苦是一副灵丹妙药。我们要强大起来,就得每天吃这副药。它虽然苦,却苦尽甜来。花,将在汗水中绽放。”这话说得何等好呀!我们说,任何成功,任何成绩的取得,都离不开一个“苦”字,都是用汗水换来的。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应该把“学海无涯苦作舟”永远作为我们的座右铭,让它永远激励我们刻苦学习,勤奋学习,在科学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800字 高三 议论文
-
学海无涯“苦”作舟都说人有三苦:打铁、网鱼、做豆腐。其实不然,人生之苦何其多,但最令我们感到苦的恐怕便是学习了。学海无涯“苦”作舟嘛!已经习惯了以苦作乐的我们似乎对此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早上与时间赛跑,晚上与星月共辉,这似乎成了我们的定律。我们日夜马不停蹄地奔波于学校--家,家--学校,无心欣赏周围美好风景,却有意研究考试必备的时文佳作;时刻不停留地在题山卷海中遨游,无意关顾自己眼睛上越来越厚的啤酒瓶底,却有心留意那最新考试动向;校园中、家庭中处处都是我们繁忙的身影。为了学习更多的知识,吮吸更多的营养,我们在学海里寻找美好的微笑,创造美好的未来。谭嗣同在英勇就义前曾有豪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我也要高声明志:“有心学习,无心顾己,自得其所,乐哉,乐哉!”每天我们在大声的狂吼的背书声中抒发自己的豪情,也在拼命地攻克难题中发泄自己的抑郁。我们时刻都幻想着周末的美好,空闲时光的美妙,可不由自主地用学习来充实它;我们心中无时无刻不在埋怨着老师们的冷酷、严厉,却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激老师的淳淳教导,呕心沥血地为我们忘我工作的精神;我们十分地讨厌父母将分数看得比天高比地厚,却也不得不感激父母从生育我们直到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我们厌恶在同学中以分数高低论英雄,这样破坏了同学间纯洁的友谊,但无意识中却以分数论高下……500字 初三 议论文
-
学海无涯乐做舟人的一生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学习的一生。在学习的旅途中,尽管我们盼望欢乐,可有时还会遇上忧愁,但它们本来就是一对孪生姊妹,永远都伴随在生活的舞台上。“读书虽苦,乐在其中”。当我们为了那些眼花缭乱的“数字迷宫”呕心沥血时,为了那些令人头痛的作文题目而费尽心思时,一定会感到特别辛苦,这些表面看起来的确很辛苦,然而在辛苦的另一端,迎接我们的则是一串欢乐的音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耕耘就是付出一定的代价,没有含辛茹苦的“耕耘”,那能得到甜入人心的收获呢?知识的海洋中本来就不是风平浪静的,要想在知识的海洋中有立足之地,那我们就应该不畏艰险,在知识的海洋中扬起奋发的风帆,努力去拼搏。那样一定很辛苦,但我们是要想着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那我们就不会畏难止步,而会更加积极进取。当我们真正领悟到学习的乐趣时,那我们则会领略到知识的芬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获得更多知识,那我们付出的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失败乃成功之母”这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一条真理。在我们通向成功的道路上,失败几乎是在所难免的,但对我们来说,失败又算得了什么?我们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获得经验,失败就意味着我们离成功不远了。而且成功与失败本来就是同时存在的,就像一对双胞胎。当你成功的时候,有时将要面对失败的危机,当你失败的时候,也有着将要成功的希望,而这正是上帝在考验我们应怎样面对失败与成功的。从古到今就有不少人物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如越王勾践不就是卧薪尝胆后攻下吴国的吗?取得一千多项发明专利的爱迪生,他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他耗时十五年,经历五万次的失败,才改造成功镍铁碱蓄电池。英国的物理学家威廉·汤姆逊曾说过:“我坚持奋斗五十五年,致力于科学的发展,用一个词可以道出我最艰辛的工作特点,这个词就是‘失败’”。其实,在这种种奋斗中的失败,难道不是一切成功之士登上顶峰的阶地吗?在我们的一次失败之后,不凡有些难过,我们只要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重新站起来迎接挑战。在忧郁的日子里静下心来,抬头望天,天空还是和昔日一样的湛蓝,似乎它从不为失败而悲伤。偶尔,还有几朵白云悠悠地漂移着。对这着洁白的浮云,你也许会暂时苦闷,失败,陶醉在如梦般的景象里,固然,苦闷与失败的忧伤就会随附白云而飘走。如此美妙的人生历程,何不让我们亲手为他们增光、添彩,打扮的更美丽、更漂亮呢?让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涓涓的细流无数美丽的小花,伴着我们,我们应该勇敢去面对、去追求。这样,我们的所有梦想将变为现实。1000字 初二 议论文
-
书海作文人们都说:“书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不错,这是绝至真理。我对这句话感悟很深,因为我是一个爱书的人,也许对一些写作水平高的人来说,我们应该是彼此彼此罢了。小时候,我亲爱的母亲总会让我看一些中学生都难懂的书,虽然步入书海,但是一点也不懂,于是看多了几遍,当母亲提问之时,我便流利如水地将它一气说成,还胸有成竹地将一些自认为好的句子段落背在心里,并将书本的大致意思屏气说出,母亲赞许地点点头,我异常兴奋。从此书不离手,文不离口。徒步进入书海徜徉,整个步骤轻脆而快速,连我自己都难知天南海北、身在何方,我也成书中主人公。“一切从零开始”,这对我来说总有点难堪。对看书、读书却极是尴尬,谈论时我却忐忑不安,进入书海必需学前准备,一叶扁舟帮你远渡重洋,消费极大,买书便是如此,这也是天才的苦恼,而我这穷书生更是窘迫。我由于喜欢与人谈天论地,偏爱《水浒》,因其有胸宽之人而着,书中主人公一百单八位好汉,个个雄心壮胆,昂首是天,可与天比高,与海比深,似乎为人而谈,普天下之大,舍我其谁。意深的不为《水浒》,书海闯大的我,甚至书读,除非人谈之色变无聊小书,不然天文地理,政治国语,哪本不是我前进的动力船帆,所以上述消费大便是此理。意深雄理少说为妙,书海方致关紧要,如有人道:“书海是何物,深不可测,言不解其意,详谈可否?”那么我云:“此位仁兄,如你是文盲,那么无法,如你乃是国之大士,那便使人笑掉大牙!”雨果说过:“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就似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这与我多相似呵!看像海洋的书本如此多娇,是何人的宝物?650字 初中 议论文
-
书海畅想畅游书海佚名曾记得,三岁时对未来的设想是推着一个装满雪糕的小车,边卖边吃;五岁时最骄傲的事情是穿着红裙子参加幼儿园的演出;八岁时自豪地对别人说:“我是班长。”;十岁时最骄傲的事情是写文章被老师当范文读;现在对未来的设想是在一个堆满古籍的图书馆当管理员,边工作边读……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我深深地呼吸,回想那些在成长中走过的路,回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路边盛开了一丛丛美丽的花陪伴着我直到今天,我曾给它们取名叫“阅读”……曾记得,妈妈给我买回第一本书,读完后我的情绪兴奋得如几百年前航行到美洲大陆边缘的哥伦布;六岁的我发现了自己少年时候的第一块新大陆。从此以后,我爱上了阅读。沙发上;书桌上;床上……到处都有我的书,我看书看了一本又一本,书堆得像小山一样高,由漫画到注音读本,由薄到厚,由童话到文学著作,书伴我成长,书香弥漫在我周围。说到读书,我还闹了一个笑话呢!有一次,我在看书,那华丽的辞藻,跌宕的情节把我深深地吸引了。妈妈在做饭,让我打两个鸡蛋搅匀,她接个电话。我不情愿地放下书,打了两个鸡蛋搅匀,然后赶紧又跑去看书了。午饭好了,我吃了一口鸡蛋,“哎呀,怎么这么咸呀!”我问妈妈:“妈,你放了多少盐呀?”“我没放多少呀。”忽然,我想起由于打鸡蛋时,心里想着书,把妈妈腌的咸鸭蛋错当成鸡蛋了。我酷爱读书,读过了头导致眼睛假性近视。妈妈不得不采取了强制性措施,要求我每天读书不超过半小时,可当妈妈去上班时,我总是多读一会儿书。虽然有许多人认为读书与学习是矛盾的,但我却不那么认为,读书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高尔基有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确如此,读书可以提高人的素质,还可以学到许多从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读一本书,就要让它发挥作用。否则,等于白读。书海拾贝,摘抄优美的词句、写读后感……都可以让所读的书发挥它的作用。一目十行、囫囵吞枣都是不可以的,这样,书的价值不能体现,作用发挥不了。在书的海洋中尽情畅游,在书的天空中自由翱翔,在书的花丛中汲取营养。这就是读书的乐趣。8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哲学家韩愈的治学名联。《增广贤文》亦收有此联品味读书妙联●韩士奇读书人都爱书。自古以来,不少名人将自己勤奋读书的情趣写成对联,用以自勉或互勉。宋代学者刘载好学不倦,知识渊博,他的书斋配挂一副自书对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说明学习的勤奋和刻苦。苏东坡年轻时自以为已无书不读,便书一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后经一老翁指点,改成:“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诗人陆游以书为伴,将书斋取名“书巢”,并自题一联:“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民族英雄郑成功酷爱读书,他的自勉读书联寓意深刻,颇有韵味:“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清代一些读书对联各道志趣,清新可读。咸丰年间学者王文韶手书一联:“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学者孙星衍写有一副对联:“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曾有不少人书写此联,张贴于书房,以鞭策自己。文学家王士祯爱好读书写作,曾自题书斋联:“书搜万卷,读书求实用;笔剩一枝,下笔尚真情”。《四库全书》的总纂纪晓岚写有一副对联:“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联中把自己比喻成“蛀书虫”,热爱读书由此可见。现代名人的读书对联独具情趣。蔡元培步入仕途仍不忘读书,曾撰写对联悬于书斋:“都无作官意;惟有读书声”。沈钧儒的书斋也有一联:“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他立戒清淡,惜时如金。鲁迅在北京“老虎尾巴”书房西壁挂有一副集屈原《离骚》句联:“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鸟之先鸣”。他在《彷徨》的题词也引了《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正好是这一联的注脚。周恩来读中学时,撰写一联:“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把如何交友,怎样读书说得明朗透彻。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曾写一联:“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把读书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道理说得透彻明了。历史学家范文澜在自己书斋中悬有一联,用以自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高雅美妙的读书对联不胜枚举,常被人们引用的一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出自20世纪30年代《大公报》一个年轻编辑王芸生之手。当代作家柯灵,从小爱好读书,他的书房也挂一副趣联:“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面词义:书山有路,但是只有在书海中勤快的奔波的人,才是真正的找到路,不然就一点也学不到。学海中没有边,只有用自己辛勤劳动用辛苦作舟才能达到彼岸。意思:读书治学要勤奋。900字 四年级 状物
-
残缺是岸,豁达作舟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题记史铁生,几十年的轮椅生活,残缺作了岸,限制了他奔腾流广的释疑意汪洋,给他的生命界定了残缺的限定。怎奈何他的心化作袅袅水雾,化作旖旎坚定的水蒸气悄悄升腾,挣脱了岸的限制,在广阔天地间尽情挥洒他睿智的言辞。豁达与乐观变作一叶扁舟护他在重重艰难下踏上彼岸,用苍劲的笔风照亮他人幽暗的内心。残缺是岸"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这句话放在史铁生身上,是那样让人心酸的契合。多年前,陕西偏僻小山村的一场大雨,淋湿了他的身,更淋湿了他的心,雨借着风的掩护,在崇山峻岭间偷走了他的双腿,从此在他的命格江河间,筑起坚实的河岸作限。他不是没有翻江倒海、冲击岸边,试图摧毁限定的,只是他的母亲,那个眼看自己二十岁的儿子忽然高位截瘫却又无能为力的可怜女人,积郁在肝,在那个北海菊花盛开的季节,凄凄死去;母亲的辞世好像一计闷棍,敲醒了混沌度日的他,他仿佛一夜之间长大,开始寄居在残缺的河岸间,寻找心灵腾飞的出口。史铁生在他一生中最为轻狂肆意的年纪,他的二十岁,被套上岸的枷锁,但这无法妨碍他心灵的挥洒,只因他有豁达作舟,乘风破浪,英勇前行。豁达作舟"人的一生如果只去求得两点一线的一帆风顺,生命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他比谁都深谙困难与挫折之于存在的魅力,就如他明白河流需要有岸作限才能更好地平稳流淌。面对面对命运的冷漠与嘲弄,他挺直了脊背,给世人留下一记深邃而豁达的回眸。刚做完透析的他,脸色苍白却面带微笑的乘坐轮椅,屹立在领奖台前,平静地接受记者的采访。他的脸上丝毫找不出透析后刺骨剧痛的痕迹,他只能是微笑,苍白而坚定。幸而,彼岸包围,他有豁达作一叶扁舟,虽载不动千斤愁,却能助他的心灵腾飞,助他的思想远航。生命的打击与磨难历练了他,对生命价值的探索,对人生意义追寻,以及对人心的思考,成为了他哲理写作的灵感源泉。残缺使他清明,清明使他屹立人类思想尖端。是残缺造就了他,又是他成全了残缺。史铁生运用他人生的智慧,完美演绎了安居彼岸却能以豁达作舟奋勇前行的人生境界。他的生命奔流,残缺是岸作了束缚,豁达成舟助他腾飞。命运阻截了他脚下的路,却不能夺走他手中的笔。"永远扯紧那欢跳的琴弦,不必去看背后那无字的白纸……"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书海泛舟读一本书,其实是用心灵去感悟月的朦胧、星的灿烂、花的嫣然、泪的晶莹、落英的飘零,还有生命的沧桑与美丽。不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沏上一杯凉茶,躺在草地上,捧着一本泛黄的书,让阳光懒懒地撒在身上,吸收着阳光与草儿的清爽,我用心灵的触角去感受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在属于自己的世界中自我陶醉。小时候,我常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听她讲那漂亮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童话故事。那时候就好向往书架上那一本本厚厚的书籍。从小时候那一个个幼稚的童话到如今那一本本让我叹为观止的名著,不知不觉地度过了十多个春秋。读书是如画的风景中拾捡朝花,寻找生命感悟的花絮。曾迷上《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在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发了一次高烧。从此以后,海伦再也看不到外面精彩的世界,再也听不到爸爸妈妈的呼唤了,她变成了残疾人。后来,妈妈给海伦请了一个家教,她的名字叫作安妮·沙利文。海伦在沙利文小姐的细心教导下健康地成长着。她凭着坚强的毅力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完成了大学的学业,并最终获得成功。海伦·凯勒那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从那时候开始,我懂得面对困难,我们应该乐观向上,而不是怨天尤人。后来醉心于古诗之中,特别是爱国诗人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琅琅书声中,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情怀中思绪万千。我感知他的坚忍,那一份为国而死的赤诚令人热泪盈眶。战国时期的屈原何尝不是如此?奔腾的江水,历史的车轮和忧愤的屈原一同沉入汨罗江底,那些尘封的历史通过《离骚》变得愈加清晰,屈原满腔的爱国情怀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因为读书,我拥有了一份情怀,那是对爱国诗人们的敬仰与崇拜。书读多了,有时听风声潇潇,看落叶飘零,不免要涂鸦几笔,只有这时才能体会到书如美酒般甘醇的美味。现在,我又沉醉于中外名著中。那些书中有坦然的泰戈尔、无奈的普希金、放纵的小仲马,还有痴情的徐志摩、深情的余秋雨、犀利的龙应台;有黑暗的法国、奋斗的俄国,还有从醉生梦死到奋发图强的中国。一本本的厚书被我读薄,是书将我带入了一个不属于我的却又真实的世界。从此,寂寞的夜里不再有哭泣,只有感叹和思考。读书,是在人生道路上采撷生活的音符,酝酿出一首岁月之歌,唱出春花雪月,落英缤纷。闲暇时,捧着一本泛黄的书,阅世间悲欢离合,看人生潮起潮落……900字 初三
-
书海感悟你是一叶小舟,带我畅游知识的海洋;你是一颗露珠,给予我丰富的营养价值;你是一盏明灯,引领我在写作的道路上愈行愈远……——题记暖暖的微风吹过年的夏季即将过去,迎来了累累硕果的秋季。也就在这特殊的季节里,我感动了很多,也感悟了许多,因为在这个暑假,我再次走进了书海,在书海的世界里,我读到了好文,欣赏到了美文,这些好文美文,让我获益匪浅。其中,有读到赞美友情的《向日葵》,轻松搞笑的《和恐龙同桌》,富有哲理的《给门留一条缝》等,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给门留一条缝》,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便被里面的情节所深深击打,特别是老人在年轻时,为了儿女付出了自己的青春,几经磨难,才把几个孩子拉扯大,而到老了,却要沦落街头,儿子们个个都很风光,老大管理自己的公司,老二居住海外,老三住着别墅,老四当领导,可这位母亲却无人理睬,流落街头之时,每次路过他们的家门口时,大门却是紧闭着的。读到这里我潸然泪下,世上还有这样的儿女吗?人世界最宝贵的究竟是什么呢?我想:无疑就是亲情啊!我们可不能因为父母老了或病了,而不去关爱他们,或拒之于门外呀!文章虽读完,可其中的故事情节却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我思索了很久,从中更深的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的父母可以为了儿女,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作为儿女的呢?能给父母什么?作为我们学生,一个消费者,我们最起码的就是要搞好自己的学习,能多体谅父母的艰辛,多关心关心父母的冷暖,更要有一颗孝心。“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人类的营养品”。书海不但引领我懂得,感悟更让我提高兴趣,原本的我,只要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拿起笔更是无从下手,可以说是绞尽脑汁也写不出一篇完整的、像样的文章。然而,走进书海后,我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奇迹竟发生在我的身上——我的文字也变成了铅字,并且还获得了稿酬!这就更激发了我愿与书交朋友,愿在书海的世界中遨游!书海开拓了我的眼界,书海增长了我的知识,书海提高了我的兴趣。书海有良药,可以医治愚蠢;书海有美食,可以解除饥渴;书海有黄金,可以改变贫困;书中有……多读书吧,趁着我们还年轻,精力充沛;多读书吧,趁着我们还单纯,没有成年人的感伤和老年人的悲凉;多读书吧,因为“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多读书吧,因为只要你用心去品,就能闻到书的馨香。书真的是让人去“品”的,我们应该啃啃书,让自己的大脑品一品知识的味道……指导教师:周华900字 初一 散文
-
书海泛舟一滴一滴的文字,涓涓细流,汇集在一起,凝结成了一片无边的书海,波涛汹涌。我在这书海上泛起了一只小舟,轻轻地漂着,漂着,探索着书的乐趣。每到周末,阳光下,树荫下,草地上,孤灯下,图书馆都能看到我读书的身影。书本中散发出来的阵阵墨香和有趣的语言,曲折的情节,似乎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翻开它,便沉浸在书海中,好像自己已成为故事中的主人公,经历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四周的一切暗淡了,朦胧了,只剩下了一行行清晰的文字。每个孩子都是从童话故事起步的,我也不例外。记得我读过的第一本书,便是《格林童话》了。每天晚上,我总会缠着妈妈给我讲故事,听着听着,竟不知不觉的睡着了。梦乡里,我总能和白雪公主,小矮人还有灰姑娘一起玩耍,身边围绕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我们一起唱歌,跳舞,快乐极了!大一些,我就能自己读童话了。每次上学,都会情不自禁地带一本在书包里。记得有一次,小学的时候,虽然上课了,可书包里的书像一块磁铁似的,把我的心一点一点的吸过去,我没能经住诱惑,把书拿了出来,在抽屉里偷着看,看一会再抬头看看老师,生怕被发现。可看着看着,我就入迷了,被故事卷进了书里,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老师说的什么一概不知。隐隐约约好像听到有人叫我名字,抬头一看,呆住了!老师正看着我,又将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起来回答一下问题。”我缓缓的站起来,仔细回忆着老师问的什么,可想到的全是童话故事。老师没有发觉我在看书,认为我不会,就让我坐下了,接着又讲了一遍这个问题。好险!幸亏没有发现,不然的话一律没收!不过有了那次教训,我再也不敢上课看书了,也不敢把书往学校里带了。告别了童话的天真年代,我渐渐成长为一名朝气蓬勃的少年,喜欢上了名著,散文。从《朝花夕拾》中,我读出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回忆,那优美还略带一点天真的文笔,也让我回想起了我的童年;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中,我明白了对待生活应该乐观,积极向上,面对困难要有永不言败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无论如何也不能动摇;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我看到了一位盲人对光明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用心去感受世界,用耳朵去倾听世界,用鼻子去闻花的香气,泥土的清新;从《三国演义》中,我感受到了那个年代的战乱和明争暗斗……书让我懂得了很多,让我成长了很多,正如高尔基的那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我们泛起书海的小舟,荡起智慧的双桨,扬起知识的风帆,在书海中勇往直前吧!900字 初二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