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650字

我是谁?

6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我是谁?”

在空旷的坝子,我呐喊着,回声“我是谁,我是……”又传到耳中。

“我是谁?”在午间的教室,一个声音突然响起。

“哈哈……哈哈……你不就是你吗?无聊,”一个奇怪的语调。

“我是谁……?”

“你不是我们的好儿子吗?你就是我的yaungbrothor。”一个温馨的声音从窗里传出。

“你来到学校,成为一名学生,也成为一名班干部,要好好学习,与同学要和谐相处……”老师在办公室说。

“是的,我会努力的。”一种平淡的声音脱口而出。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工作,事无大小,只要自己积极的答应了,就不顾一切搞定它……”

日子一天、一周、一学期地过去。我乏了,心中有了新的想法——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无数个时刻在家中,父亲殷切地说:“儿子,你看父亲无机会好好学习,你是幸福的,要好好珍惜,把握未来,为国为家争光,为自己创造一笔无形的财富……怎么样,姐姐有榜样,今朝目标如何……”

“是啊!好好学习,利己利人利家国……”我细心领会父母的话语。

“嗯……还是按照老规矩,就前进一名,好吗?”

父亲看了我一眼,“没有进取之心,唉!”

母亲说“好吧,慢慢进步。”我的心颤动着,不知所措,走一步再看吧!安慰自己想着。

“……”父亲一阵沉默。

我带着父母的希望,老师信任,和自己的愿望,硬着头皮踏进教室,学习,工作,奋斗我的世界里的理想,冲刺着自己一天又一天的希望。

期末考试大跌眼镜,老师、父母痛心疾首,我也灰心丧气,生活的平静又一次被打破,面临着……

“我会努力的,我会有更大的进步……”我抬头挺胸面对着父亲说。

走出教室,“我是谁”,现在是什么角色,这个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

【创新点评】

我是谁,我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我扮演着什么角色?文章从父母、老师、同学等多个角度回答了这些问题,比一般单纯地进行自我介绍的文章来说。立意深刻,这是本文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可贵之处。视角独特,结构新颖,将别人的期待和自我的意识结合起来,有一种流动之美!故被评为一类卷。

依然周杰伦

1200字以上 初一 抒情散文

依然周杰伦

周杰伦出了一张新专辑,名字沿袭了他惯常的风格,取得相当有腔调--《依然范特西》。《范特西》是他早期的一张专辑,《依然范特西》这个名字很轻易地挑起了我的怀旧情怀:白驹过隙,那个稚嫩青涩的男孩在流行乐坛掀起了一阵音乐风暴后,遭受了众多非议和褒奖,成长成了如今的周杰伦,看似刀枪不入的周杰伦。

说到周杰伦,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知道周杰伦是从他那首《爱在西元前》开始的。听这首曲子时总觉得它是被镀了金似的,有一层梦幻的颜色。曲子忽急忽缓,有强烈的节奏感。歌词也很不错,古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法典、苏美女神、底格里斯河,这些带着历史沧桑感和梦幻感的名词串在了一起,串成了一段发生在西元前的爱情。或许很美,或许很悲恸。

然后知道了他更多的歌,也更加欣赏他的才华,喜欢听他那些明快却总有些压抑的歌,一遍一遍,反反复复,也开始关注他,看着他从一个沉默的歌者一步一步地开始脱变。

他的专辑中总会有一首歌弥漫着中国古老的文化氛围,从《双截棍》到《龙拳》、《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乐坛上如今中国风盛行,在激烈的竞争里,周杰伦依然熟

地玩转中国风,而且越来越纯熟。从刚开始的激烈变成了现在的带着几分蒙?,夹着几缕哀愁。《东风破》中那如流水般的琵琶弹奏让我感觉有微凉的丝绸从心上滑过,眼前缺不知怎么突现了一重灰雾。听着那些歌,仿佛听着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周杰伦,他始终是压低帽檐躲在黑暗角落里讲故事的人,他讲着古往今来亘古不变的充满无奈的故事。他站在一片暗处,低吟浅唱:“我送你离开,千里之外,你无声黑白,沉默年代,或许不该,太遥远的相爱。”

可现在那个讲故事的人走出来了,挣脱了那片阴影,光芒四射,那亮度让我感觉刺眼。那个在众多媒体面前侃侃而谈的人还会不会讲那样的故事?那个绯闻铺天盖地频频登上娱乐报头条的人还能不能写出让忧伤梗在我胸口的歌?看着电视上他日趋商业化的笑容,我突然感觉对此有点厌恶。他不是当初那个周杰伦了,于是我对他长达五年的关注嘎然而止。

但是,当听一些人说流行音乐只会唱爱情,周杰伦口齿不清时,我还是忍不住为他辩驳。

爱是流行音乐的主题,但也绝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狭隘。周杰伦喜欢写亲情,同他爱写中国风一样,他每张专辑都写到了亲情。外婆、爷爷、母亲、父亲都被他写入歌里,可不知为什么,亲情也被他写的带有一点苦涩。“外婆她的期待,慢慢变成无奈,只有爱才能够明白。她要的是陪伴,而不是六百块,比你给的还简单。”“仁慈的父,我已坠入,看不见罪的国度。”“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那样得旋律明快,感情却很忧伤,但忧伤却不浓郁,是淡淡的,游走于眉宇之间的忧伤。

口齿不清似乎是人们对周杰伦的评价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他们笑道:“连歌词都唱不清的人怎么唱得好歌!”《千里之外》是周杰伦和大师费玉清合作的歌,费玉清的吐词清晰和周杰伦的有点含糊不清混在了一首歌里,初听时觉得有点不伦不类,但反复聆听后,发现含糊不清让我们听懂了曲,清晰明朗让我们听懂了词。两者的结合并不起冲突,实际上,我觉得周杰伦的歌,曲更重要。而他选择费玉清合作更是让人们看到了他未泯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现在跳出周杰伦的歌迷身份的我再来听他的歌,突然明白,歌是歌,人是人。他并没有他所说的“江郎才尽”,他还是那个写歌的人,只不过,他红了而已。

于是,我又重拾了对他的关注,只不过不再关注他其他的新闻,我只愿听他的歌,毕竟,关注他的音乐只是对一个音乐人的尊重。

周杰伦说,人生就像一场音乐会,有人加入了,有人离开了,坚持到最后的看尽风景的只可能是我。

我就是哪个因入场观众太多而厌烦了观众,我怀疑那个光芒万丈的人还是不是周杰伦,起身离开的时候我闭眼最后一次聆听,那一刹那,我忽然发现,那个唱歌的人依然是周杰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抒情散文
6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