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由来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许多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就是其中之一,关于它,还又一个美丽的传说呢。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有一个正面临亡国之难的国王—楚王,它召集大臣们一起商议对策,屈原是国王非常重视的一个大臣,他想出了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法,而国王觉得不妥,另一个大臣也想出了一个办法,国王连连点头称赞,并赏了那个大臣,但屈原却说不行,屈原要和国王争议,不料,国王却把屈原逐出了这个地方。
果然,楚国灭亡了。屈原见自己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他一气之下,就在五月初五这一天,投进汨罗江自尽了。
听说屈原投江,沿岸的老百姓纷纷划船去寻找他的尸体,可是始终没有找到。人们回来后,只见屈原夫人独自立在江岸上,双手捧着一个竹筒,大家都过来安慰她,屈原夫人平静的说:‘我想,先生活在这个世上,忧愁太深了,这清清的汨罗江水或许能冲走他的忧愁,就让他去吧,先生最爱吃糯米蒸饭,我这就给他献上。’说着,将糯米蒸饭投进了汨罗江。
千百年来,人们忘不了忧国忧民的屈原,于是就把五月初五定为端午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报粽子,系五彩绳,赛龙舟以纪念屈原。
夏天的美食
夏天,天气炎热,许多人都没有胃口吃饭,今天,我来介绍几种夏天的美食吧!
第一种,可以说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了。雪糕和冰激凌可以让燥热的人们一下把温度降下来,进入冰雪世界。冰激凌有各种口味,各种颜色,很是诱人!特别是小朋友们,是不吃就受不了了呢?一口咬下冰激凌,那种甜甜冰冰的感受如同心田里有一股凉凉的川流似的去扑灭那燃烧的熊熊焰火。如果在空调房里,看着电视吃着冰激凌的话,那就是一个字:爽!
第二种,是果汁的邻居:水果茶。水果茶的味道是桔子和橙子两种水果的味道为主,再加一些辅助水果。如:苹果。柠檬。桃子。等酸甜的水果。水果茶一般喝热的,那大家肯定会问:热怎么会解暑呢?我可以告诉你:夏天,人之所以会热,是因为人的体内存着许多热气,所以,我们需要多喝一些热水,热茶,把热气逼出去,人才会凉快。
可光吃这些解暑怎么行,还终归要吃饭。所以第三种就是开胃法宝:山楂茶!山楂本其味酸甜,可谓是开胃法宝。待把山楂在烈阳下晒干,加热水冲泡即可饮用。山楂比冰激凌要健康百倍呢!
夏天的美食很多,但也要选健康的食用!夏天虽热,但也不能乱吃东西,食物中毒了可是很可怕的哦!
相似题目
-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我国民间的三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它的由来,有多种说法。第一种是现在民间最流行的说法,借节日这天要以吃粽子和赛龙舟来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传说屈原为了保持高洁的品格,不与腐败的朝廷同流合污,在五月初五这天毅然跳进了汨罗江中。人们划着龙舟去捞救,还向江中撒米团等给鱼蛟虾蟹吃,好让它们吃饱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遗体。以后,这一习俗便流传了下来。第二种说法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这是近代学者闻一多在《端午考》中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四五千年以前,南方少数民族在这一天举行这样那样的活动是为了纪念龙神。第三种说法是:春秋时楚国人伍子胥投奔吴国,帮助吴王建立了霸业。后来夫差打败了越国,伍子胥因为劝吴王不要让越王勾践归国,反遭陷害,被迫自刎。死后尸体被扔入江中。传说,从此伍子胥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的人们为悼念伍子胥,便在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我们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单单一个端午节就有这么多由来,多么有意思啊!400字 三年级
-
端午节的由来时间匆匆忙忙的从我们身边走过。眨眼之间,端午节就已到来。一提到端午,大家都知道这一天要做些什么。那就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甚至,有的人还知道端午节的来历。是啊,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的丢进河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再咬屈原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了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用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后来,为怕饭团让蛟龙吃到,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后来发展成今天的粽子。所以,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怎么样?端午这个节日很令人难忘吧。(指导教师:孙定国)30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端午节的由来2015年6月20日星期六晴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粽子节.诗人节.........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就是吃粽子和赛龙舟了。我记得以前听妈妈讲过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的。两千多年前也就是五月初五的这一天屈原抱石投入罗泊江,以身殉国,人们沿江到捞屈原的尸体,把米团扔到江里,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身体,后来这一天就成了吃粽子的节日,也就是端午节。200字 四年级 日记
-
端午节的由来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剪纸、陶瓷、戏剧、国画,端午节赛龙舟,元宵节闹花灯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端午节的由来。每年的农历初五,我国民间都举办赛龙舟、包粽子、喝雄黄酒等多种活动,纪念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87年,秦国攻破楚国的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舍得抛弃自己的祖国,于农历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离开了人世,以自己的生命谱乏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病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后,就不会去咬屈原大夫的身体了。并且把雄黄酒倒入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原大夫。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端午节,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一直相传至今,千古不衰,源远流传。我国的传统文化真丰富,我为我国感到骄傲而自豪。35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端午节的由来2011.6.6.晴今天是端午节,妈妈让我从电脑上看端午节的由来。其实是纪念屈原的,屈原是一位爱国者,他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就常常跟国王提意见,可是国王不喜欢听,就把他赶出了国都。有一次秦国来打楚国,楚国很快就被打败了,国家就快没有了,屈原更加伤心,这一年的五月初五,他搬着一块大石头投江了自尽了。人们知道后,非常悲伤,为了不让鱼吃了屈原,就把竹筒里面装着粽子,扔到河里,希望鱼吃饱了就不会吃屈原了,粽子也就是这样来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国家。另外我也知道了,现在吃的粽子,只不过是把竹筒,换成了一种宽宽的叶子。吃粽子也就是纪念屈原的。250字 二年级 日记
相关推荐
-
端午节由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形式: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初五,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不已,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屈原又因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550字 三年级 应用文
-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你们知道端午节的习俗吗?那我来告诉你吧!有喝雄黄酒,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这些习俗都是用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认—屈原。屈原因为对自己的国家失去了信心十分伤心,所以他就投汨罗江而死。百姓们得知屈原死了,就把雄黄酒倒到河里,把蛟龙灌醉了,再把粽子扔进河里让蛟龙去吃,这样蛟龙就不会去吃屈原的尸体了。还有划龙舟这样的活动,这样是可以把小鱼小虾赶跑,这样就不会吃了屈原的尸体。挂艾叶是用来驱赶蚊子和蛇,以及一些对我们有危害的虫子。赛龙舟是表示屈原爱国,爱百姓的精神,这也是为了纪念他不给国家丢脸的精神。他也说过很多有名的诗:《九歌》《离骚》等有名的诗歌。他的诗歌让人看了会让人情不自禁地称赞起他写的诗。屈原在死之前也是一个名声不小的人呢!而且他还是楚国最有名的诗人,自从他走了之后,楚国没有了如此有名的人了。屈原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屈原真是一个爱国又伟大的诗人啊。350字 三年级
-
清明节由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从此,清明节踏青扫墓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初一寒衣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它的原意是大自然已经到了转暖的时候,万物开始复苏,可以春耕播种了。中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回澜小学三年级:胡敏杰450字 三年级 叙事
-
过年的由来新年到了,爸爸妈妈要带着我去拜年,我问爸爸为什么把这件事叫做拜年。传说在远古时代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 “年”这种怪兽只有在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才会出现伤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了 “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到年末岁首,也就是“年”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笼?烧火?剁肉,用各种办法把“年”吓得逃回自己的窝,不再危害大家。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过年的习俗。而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会互相拜访,祝贺彼此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不仅“年”是一种怪兽,“夕”也是一种怪兽,所以我们说“除夕”。而压岁钱里面的“岁”却不是怪兽,而是代表了压祟的意思。没想到新年里还有这么多学问,让我受益匪浅。300字 三年级
-
“桃李”的由来人们历来喜欢把老师培养出来的学生称作“桃李”,把老师教育、培养了众多学生称作“桃李满天下”。为什么要把学生称为“桃李”呢?有这么一段故事:春秋时,魏国有个大臣叫子质,他得势的时候,曾培养和保举过不少的人,后来因为得罪了魏文侯,便独自跑到北方去。在北方,子质遇见一个叫子简的人,就向他发牢骚,埋怨自己培养的人不肯为他出力,以至于流落北方。子简笑着说:“春天种下桃树和李树,夏天可以在树下休息纳凉,秋天还可以吃到果子;可是你春天种下的是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不仅不能利用它的种子,秋天长出的刺还会刺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要像种树一样,应该先选准对象,然后再加以培养。”尔后,人们就把培养人才称作“树人”;把培养出来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400字 三年级
-
端午节的由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插艾叶、撒雄黄酒、包粽子、划龙舟……可是你知道端午节是怎么来的吗?端午节有许许多多的传说,其中有一个关于屈原的传说。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他是一名楚国人。年轻时他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的信任,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后来,因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今湖北),随后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把屈原放逐到比湖北更偏僻的地方。再后来,楚国被秦国占领了,屈原非常气愤,抱石头投泪罗江死了。屈原死的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后来就渐渐演变成现在的习俗。4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元旦的由来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的,传统的旧历年则称为春节。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界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即是我们所说的阳历,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一月一日定为"元旦",至此,元旦才成为全国人民的欢乐节日。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普遍习俗。在我国,还列入了国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由于世界各国所处的经度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有不同。如大洋洲的岛国汤加位于日界线的西侧,它是世界上最先开始的一天的地方,也是最先庆祝元旦的国家。而位于日界线东侧的西萨摩亚则是世界上最迟开始新的一天的地方。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450字 小学 说明文
-
中元节的由来中元节又称“七月节"或盂兰盆会",为三大鬼节之一。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中国自商代以降,就非常相信鬼神。虽然在他们的信仰中除了人鬼之外,还有天神和地只的存在,但是却以“人鬼”作为中心信仰。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 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所以七月又称鬼月。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450字 六年级
-
传统的由来一个猴子的实验如下:把五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笼子上头有一串香蕉,实验人员装一个自动装置,若是侦测到有猴子去拿香蕉,马上就有谁喷向笼子,这五只猴子马上会被淋湿。首先有只猴子想去拿香蕉,马上水喷出来。每只猴子都尝试过,发现都是如此。于是猴子们达到一个共识:不要去拿香蕉!因为有水会喷出来!后来实验人员把其中一只猴子换掉,换一只新猴子(称为A猴子)关到笼子里。这只A猴子看到香蕉,马上想去拿,结果被其他四只旧猴子海扁了一顿。因为其他四只猴子认为A猴子会害他们被水淋到,所以制止这只新猴子去拿香蕉。这只新猴子尝试了几次,被打了满头包,还是没有拿到香蕉。当然,这五只猴子就没有被水喷到。后来,实验人员再把一只旧猴子换掉,换另外一只新猴子(称B猴子)关到笼子里。这只B猴子看到香蕉当然是马上要去拿,结果也是被其他四只猴子扁了一顿。A猴子打得特别用力,B猴子试了几次,总是被打得很惨,只好作罢。后来,慢慢地一只一只的,所有的旧猴子都换成新猴子了。大家都不敢去动那香蕉。但是,它们都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去动香蕉会被人扁。这就是“传统”的由来。传统不去反省它,就没有价值!450字 四年级 诗歌
-
年的由来传说中,有一个叫“年”的怪物,每年除夕都会来桃花村里抓走村民。因此,每逢除夕,村民们都要去山上避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转眼又到除夕日,桃花村的村民都到山上避难。这天,村里来了一位老人,因为大家都在逃命,所以也没人理他。而有一位好心的老奶奶给了老人一些吃的。这时,他说:“我可以为大家赶走年!”大家听了他的话半信半疑,但也没有其他办法。于是,便按照老人的吩咐,男人们都去砍竹子,女人们都去铺红布、烧蜡烛。老人说:“要快!要快!大家弄好了待在家里,千万不要出来!”“咚!咚!”年的脚步越来越近,这时,只见它来到了一户人家门口,一下就看见了那块刺眼的红布。它生气地说:“今年的村庄怎么不一样了啊!讨厌的红布!”接着它来到了第二户人家门口,那里也挂着红布。年气得直发火,原来它最讨厌的就是红色!就在这时,大家按照老人说的,把竹子点上火扔了过去,“呯!呯!呯!……”竹子被火烧得爆裂,发出了巨大的响声,一下子就把年吓得气也喘不过来,转身就逃走了。从此,年再也不敢来了,而过年燃放烟花爆竹,悬挂对联、福字就成了一种习俗。450字 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