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赤壁
风飘飘,水飏飏,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驾一叶之扁舟,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苍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
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贬谪的敕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
他想起了周瑜。“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问自己难道自己不正是那东吴的都督吗?自己满腹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陷入沉思。
他的思绪像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祠庙来纪缅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
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
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
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自清的小女子。
“杨柳岸,晓风残月”,“竟无语凝噎”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
苏东坡是关东大汉,他只吟“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
赤壁记载了苏东坡的崛起。
赤壁沉淀了苏东坡的不屈。
赤壁诉说着苏东坡的豪迈与诗情不朽。
赤壁只苏轼而光芒四射。
赤壁,只属于苏轼。
我爱重庆的火锅
重庆,一个充满传奇的城市,拥有独一无二的特色,什么合川桃片啊,奉节的脐橙啊,还有永川的美味豆豉和重庆小面。但是,我最喜欢的莫过于火锅了。
重庆火锅早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起源于重庆嘉陵江畔、朝天门等码头的船工纤夫的粗放餐饮方式。随着历史的进展,逐渐形成如今的美味火锅,成为重庆的一大特色。
走进一家火锅店,一股沁人心脾的鲜香缓缓道来,让人陶醉其中。找到位子坐下,便开始点菜了。如今的火锅配菜早已不是从前的寥寥几种了,河鲜、海鲜、各类家禽、肉类、还有动物产品和蔬菜,简直是让人眼花缭乱。在众多菜品中,我觉得最好的还是新鲜的牛毛肚最好吃。
不一会,配菜和锅便上桌了,锅里红彤彤的一片,辣椒的辣和花椒的麻及高汤的鲜交织在一起,让人垂涎三尺。“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时候的火锅还没有熟,如果急于下菜去煮,是不妥的,因为这样只会让锅熟得更晚,并且菜也不容易煮熟,不仅咬不动,而且没有任何味道。
“哗哗哗”汤汁像调皮的小孩在锅里躁动不安,不停地蹦来跳去,还愈来愈猛,这是下菜的好时机。我赶紧夹起一块牛毛肚,塞到汤汁跳得最欢的中心。此时的牛毛肚,就像一艘小船,在波涛汹涌的海浪中起伏上下,仿佛就要沉没,别有一番趣味。
渐渐地,“小船”颜色变深了,而且似乎马上就要在“海中”倾 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牛毛肚挑起,一把塞进嘴里,啊。好烫!但随后而来的是辛辣和麻的刺激,我感觉整个嘴唇都不受控制了,
但觉得好爽啊,轻轻咬一口,溢出的汤汁充满了令人回味的芳香和鲜味,咬了一口还想咬,直到牛毛肚散成了小块,我才依依不舍地咽下。
“吃了还想吃,吃完还要来。”重庆火锅就是这样,给你强烈的味觉冲击。鲜香麻辣自然地混为一体,让人陶醉于食物的海洋,所有的烦恼和忧愁都在一瞬间化为乌有,带来的只有数不清的享受和麻辣鲜香的味道。“服务员,再来两份毛肚!”
味道,回荡在人的口腔,回荡在人的心灵,让我不想让它消失,便一个劲地吃吃吃。啊!重庆火锅,就是美味。
重庆火锅的“麻、辣、烫”,也正代表着我们重庆人热情、豪爽、耿直的性格。我为自己身为重庆人而感到自豪!
我爱重庆的火锅,但更爱这座独具特色,历史悠久的大都市!重庆,巴适!
相关推荐
-
苏轼词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胡寅东坡之诗以豪放着称,凄凄惨惨的一生坎坷精心铸造出诗词的华丽,凄凉落寞平素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坚强、爱国的心和一个不屈的灵魂,还有那激昂旷达之感情,豪迈奔放之气概,他将灵魂置于诗词,将生命化作一道不朽的诗篇!公元1075年正月,苏轼独坐窗前。对妻子深深的思念让“夜来幽梦”将他带入奇幻世界,在那里,他仿佛回到了十年前,与早已幽明分抛妻子相逢,似乎又回到了那十一年相濡以沫,相亲相爱的岁月。身在密州,心却在眉州,与她生死隔绝。现在的她还好吗?在那个天堂过的还好吗?他多么想去看看呀。但事隔多年,诗人早已白发苍苍,她还能认得他是曾经自己的心上人呢?即使见了面,也无法像想象中那般美好罢。风雨十载,诗人有许许多多的话想对妻子说,但是,从何说起呢?以至于“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了罢。猛然惊醒,窗外寒风猛烈,吹断了诗人的思绪,让他回到现实,提起笔,将自己的心境化作诗篇跃然纸上,用诗歌寄托思念,字字血泪,依依不舍。公元1076年中秋节,苏轼举杯邀明月,试问“明月几时有?”同时又向往着天上的那个美好的世界——那个美丽的月宫里,今年是第几年呢?穿一袭米色长袍,微微卷起袖子,坐在如水的月光下,抬头仰望碧玉般的月亮,白银盘里放着月饼,轻酌一杯酒,飘飘欲仙,想要脱离世俗来到月宫仙境。可是“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怎么又踌躇了呢?想到自己的兄弟苏辙与自己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诗人不禁在这样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思念兄弟,深深手足情,何以忘怀?加之他那忧国忧民情,忠国忠民心,怎能舍弃人间投奔月宫呢?这种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击,让作者矛盾了,他无论如何也无法抛弃祖国抛弃兄弟投奔自己所爱啊!既然无法离去,既然无法相见,只好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毕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啊!事到如今,也只能这样来劝慰自己了罢。拥有博大的才气,对政治局势有自己看法,却被贬到地方。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胸有大志的气魄,使他在密州的郊猎中,怀才不遇的心情涌上心头——他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呀!“鬓微霜,又何妨!”即使不年轻又如何?自身理想与现实的重重矛盾,让他感到无比压抑,虽然已不再年轻,却拥有比年轻人还要“狂”的想法,一个“狂”字概括了他的思想与心情。压抑、痛苦、愤懑,何时才能真正被人们所认同?何时才能让自己的思想运用到朝廷呢?这种痛苦,大概只有他能体会到吧。苏轼几次游赤壁,并且都留下了千古名诗来纪念。无论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还是“开户视之,不见其处”的哀痛?政治上屡屡失意,本想从美丽景色中寻找洒脱,但依旧无济于事。那一切,只是南柯一梦罢,梦破灭了,心依旧哀伤,不禁没有找到轻松,反而使心情更加沉重。此时的他,正是当年,郁郁不得志的悲凉,人生的感慨。他,究竟何去何从呢?唯有将心境化作豪迈诗篇,挥毫写出,将永驻人间。他,一改宋词中凄凄楚楚的婉约风格,开创豪放诗词;他,才华横溢,却一直怀才不遇;他,不畏挫折,历经坎坷,终于铸成壮丽诗篇!苏轼的一生,就是一首诗,一支绝唱!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苏轼当盛唐消逝,成为历史,当那些才华四溢的风流人物成为历史,本以为之后的岁月里会变的不堪回首。不过还好有了苏轼来弥补。爱情古代,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何来爱情?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就是爱,门当户对就是爱,两小无猜,亲上加亲就是爱。人类伟大的感情就这样被压制。然而压不住苏轼。花褪残红之时,燕子双飞之际。苏轼去寻找心中的爱。“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徘徊在高墙之外,那边秋千的吱呀声合着轻盈的笑声激起了心中的涟漪。等待着,希望可以重逢。然而“多情却被无情恼”。笑声渐息,只留下多情的长叹。数十年后,头发由黑到白,多情的心变成了独钟。可是只有“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悲伤。爱情找到了,却那么短。十年的生死,时间,空间发生了巨变,无法改变爱。在孤坟前驻足,想着再见面时的情景“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一切都无法改变了,你在里头,我在外头,我们还能见面吗?也许是上天的怜悯。一夜幽梦实现了他的愿望。然而却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的孤寂和思念在相逢的那一刻也只有泪能表达。人生“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道出了自己的愿望。面对明月,举起一杯浊酒。人生似乎太艰辛了,于是想乘风而去,可是飞出又有合用?正是少年何不干一番大事?况且可以“起舞弄清影”,人间也可做天堂。于是他决定:要改变世事!他成功的站到了高台上。可是那是很危险的,众人嫉妒他,排挤他。“乌台诗案”之荒唐将他挤出了都市。“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在残月下漫步,孤独又谁知?“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在官场上行走,仇恨又有谁知?也许只有这轮残月吧。一张张邪恶的笑脸在他四处漂浮,那些无耻小人以为可以将他打败。可是没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是他唯一的态度,即使无处可依,我还有自己,还有我的脊梁可以支撑。世道扭曲又如何?孤独一生又如何?“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淡淡的一笑,接住了所有的打击。我不会改变,我会成功的。回首过去,他看清了“也无风雨也无晴”世上浮荣本是虚无,世上艰辛本是虚无。我一定可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只是如今小人当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只需努力,我终会“左牵黄,右擎苍,遣冯唐!”可是上天似乎是嫉妒他。他始终无法实现愿望。终于他老了。本以为他会放弃。可是当他蹒跚在兰溪旁,望着自己弓形的身躯依旧喊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老了又何妨?我还可以率领千骑卷过平岗!我读苏轼,读出了那份执着,那份坚强,那份自信,那份乐观!900字 高三 写人
-
这样的苏轼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在苏轼给后人留下的浩如烟海的诗篇长河之中,这首诗有全被冠以出名二字。但于我而言,初读之时,却带着失望。失望于那个“锦帽貂裘,千寄卷平冈”的壮年敛起了锋芒与狂妄,由擎苍鹰变为了“竹枝芒鞋”,苏轼的为人最浅显的——“狂”字以蔽之。那时我常想,若苏轼是一座山,“狂”这一特点便是异于其他的特殊之景,若无狂,他便也如同其他文人墨客,一般无二。在读过《苏东坡传》后,我方知年少之时我的目光之短浅。一个文人,若以“狂”著称,便应如同一道流星,在瞬间的惊艳之后,燃烧殆尽,至于流芳千古,一定是做不到。至少,不会在另一个名人——林语堂先生心理,占据偶像一般的地位。林语堂在书中这样评价苏轼:“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论,颇像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在政坛上的活动与诗名,则想法国的雨果。他具有的动人的特点,又仿佛英国的约翰生。”这至少说明在林语堂心中,苏轼配得起“一世无双”四字。在他眼里,苏东坡的人格又分明的层次,鲜明的色彩。这样的评价,让我犹如触碰到苏轼指的温度让我渐觉他是一个生动、有血有肉的存在。在评价、研究一个已经逝世的人,“贴标签“是当代人最乐此不疲的。而苏轼身上最大的、最受公认而无可辩驳的一张标签,写得必然是”才华横溢“。少时背诵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白雨跳珠乱入船“,今时印在课本上的”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无不在陈述苏轼之才学对后世的影响。而能在文学史上享有千古不枯的美名,苏轼自成一派。他诗文中的的特质如同他的一身风骨,独特而又深深烙印在骨血之中。他的诗词似清流一股,自然清新,亦庄亦谐,水到渠成。苏东坡说他一生之至乐在执笔为文之时,心中错综复杂之情思,笔皆可畅达之,文章本身使人感到快乐的力量,就是文学本身的报酬。对此,林语堂附议:“只要作者情思美妙,他能真实精确地表达出来,表现得够好,迷人之处与独特之美便自然而生,并非在文外附着的身外之物。”,这种论述,倒与开头所提的“也无风雨也无晴”有所呼应。初读时的平淡无味,此时已是体会到其中所含的豁然畅达。若将李白的诗赋喻为甘洌白酒,那苏东坡之词必应成为红茶,须得等到第二泡,才会寻得其中至味。他诗赋中的至真至纯至朴至实。便如同•天生姣好的容颜,即使身裹粗布麻衣也会有西施浣纱之美,而若失了这真情实感,即便铺上再词藻,也不过是身着金缕玉衣的东施效颦,令读者大失所望,觉得故作姿态。现在看来,苏轼的诗从不曾平凡过,只是需要细品,在能懂得那平淡中的轻缓,清欢中的绝妙。具有此等特性,文章即便不大方异彩,也不至于索然无味。中国古话常道英雄惜英雄,除了在文学上二人皆颇有建树外,较直接的还是时势造英雄。苏轼在仁宗年间长大,神宗在位期间为官,哲宗登位时受贬,后宋朝因朋党之争国力耗竭,小人党政。苏轼目睹着国运渐衰,多次上书,却因被奸人扭曲诬陷而受到贬谪,但他心中从未有过弃家国于不顾之意。宁遭奸宄之毒手,不肯弃忠贞正义的朝臣大多凋零,唯苏轼即便赔上仕途亦秉笔直书,直言相谏。他对朝堂失望,却不曾对宋朝失望,大厦将倾,他坚持中流砥柱,力挽狂澜。而林语堂,生于清末,见证了国家最屈辱无助的时候,他二人心中应共同坚守一个信念——扶大厦于将倾,上济倾国之难。而在我看来,苏轼是更为艰难的。他年少壮志,对仕途一片憧憬,至中年仍不负豪情,说着“会挽雕弓如满月”,而年近将老却处处碰壁,被新政新贵打压,多么讽刺。人生如同戏剧,但在人生的戏剧里,最富有智慧与聪明的伶人,对于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无知。经历过如此变革,苏轼对官场也渐渐有了厌弃之心,但宋朝仍是他心里爱的最赤诚的那片土地。他再度复出官场,看到反王安石一派的新政后,他上书皇帝,直言不讳的认为他们与王安石不过一丘之貉,而这样的做法结局如何,必是不言而喻。苏东坡再次仕途受阻,几经波折,他看厌了尔虞我诈,看破了官场人情,没了年少的疏狂,却仍留纯粹的爱国之心不曾改变。这样的打击足以磨掉任何一个人的光芒万丈让他甘堕平庸。但北极星从来不艳羡夏日的萤火虫,真正见过繁华的人很难归于平凡。苏轼在饱经拂难之后变得更温润且具有韧性。回想若是换成我,说来惭愧,我必是做不到的。现在我才明白,苏轼从没弃过他的狂,只是将他的狂从肆意张扬,藏进了那句“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中。一句“谁怕?”,比千万句豪言壮语都更为坚定不移。任雨打风吹,我自岿然不动。这样的苏轼,谁敢说他的晚年平淡无奇,收拢锋芒?如此旷达超凡,又如何不让人肃然起敬,升起仰慕之情?同行皆狼狈,唯我自悠闲。平淡处事,随缘自适,跟随他的一生。文笔自然不施粉黛,值得崇尚,为人豁达不忘初心,值得敬佩。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畏风霜雪雨,不图千古美名,默默无闻中藏着惊艳历史的气魄,这方为只留清气满乾坤。而苏轼,已然是做到了。1200字以上 高三 写人
-
谁的赤壁我从未见过赤壁,但这并不妨碍我书写赤壁。我从未见到过赤壁,甚至连吴宇森导演的《赤壁》都未曾看过。但我说过这并不妨碍我书写赤壁。没有了世人眼中的赤壁的束缚,我反而更能发挥我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书写出我心中的赤壁......曹操的赤壁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永无休。三国时期,天下三分。战火不止,争乱不休。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了无数次。但在笔者看来,最值得称道的便是那赤壁之战。且不说赤壁之战的历史意义如何,不管卧龙凤雏妙计遮天,不评诸葛周瑜谁是谁非。单看那一代枭雄曹操的气势与霸气,便不负这赤壁之战的盛名。舳舻千里,以船为陆,填河化地;旌旗蔽空,以旗为云,大暗黑天。百万大军身着铁甲,手持金戈,头戴银盔。黑压压一片,纪律严明,列队整齐。曹操立于万人之首,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吟唱《短歌行》,百万男儿为其背景,且歌且笑,豪放霸道。一曲完毕,手舞长矛,斜指天地,大声呵道:“诸将听令,破阵杀敌,可愿随我?”“愿”百万男儿,满腔豪情,都化作这一个字。这一个“愿”震散了云层,冲来了天地,划破了时空......这气势,这霸气,管它结局如何?曹操此举封他个千古第一人又有何妨?苏轼的赤壁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有一青衫男子来到了赤壁,留下了千古绝唱。他,就是苏轼。终年劳碌,半生浮名,只因讽刺新政便获罪遭贬,黄州团练副使吗?那又如何,恰好游览那赤壁,观赏那月光。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是那江;出于东山之上,徘徊斗牛之间,这是那月;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是那船;一身青衫,饮酒为乐,扣舷而歌;这是苏轼。管它天地多大,宇宙多广,造物之多。我自固守本心,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为色,放浪形骸,逍遥于天地之外。待后人再观,吾以《赤壁赋》赠之。不知后人再临赤壁是否如我一般潇洒?我的赤壁我从未想过做一个混混会如此的容易。一年前的我带着满满的骄傲来到了这所重点高中,心里怀揣着大学的美梦努力学习。现在的我每日浑浑噩噩,没有目标的迷茫着前行,成绩更是一塌糊涂。我不认为这是堕落,如果你们认为是,那我也不想争辩,在这个时代出生的我们能否出现些许人才将证明我的观点是否有误。如今的时代需要的是人才,而在我所看到的教育制度下所出现的绝大多是庸才。真正的人才被埋没,庸才当道,靠着他老子的职位将本属于人才的荣誉尽数买去。而人才在失去荣耀后剩下的只会是嘲讽与无奈。但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它会爆发出万丈光芒,夺回属于它的荣耀。就像是我们,不管会受到怎样的不公,不管会被社会如何的嘲讽,不管会被世俗如何的埋没,我们都会向世人证明,这是属于我们的时代。我们会让世界知道:这是我的赤壁。这是90后的赤壁。这是中华的赤壁。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1200字 高三 状物
-
不朽的名字——苏轼谪居黄城中,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昔日汴河风光处,屡屡难重。成败任西东,此恨无穷,为了豪情谁与同?一蓑烟雨平生任,踏雪飞鸿。他,是拣尽寒枝终不肯栖的寒鸦;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苦一场的痴汉。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千古传颂的名字——苏轼。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由于他那耀眼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所以他注定了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风飘飘,水汤汤,掸掸这一路素衣风尘,架一叶扁舟,与清秋的黄昏,残阳如血,沧海如幕,来到这古战场——赤壁。他,想起了周郎,“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心中沉浸着如此的哀闷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皇帝谪贬的道令,那洛阳亲友的牵念。于是黄州成为苏轼的落脚,赤壁成了苏轼的赤壁。他顿首沉思:自己满复经纶,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而此时,却面对这一片漫漫江水。他的思绪想长了翅膀似的,继续飞扬,斟一杯酒,临江而酾,是祭奠那死去的英雄,也是祭奠自己的往昔。是啊!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取山间之色,听江上清风之歌唱。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后来,他用自己的行动证实自己的顿悟。他在黄州兴修水利,奖励耕织,清廉从政,黄州的百姓感念这一位父母官,后来修了一座祠庙来缅怀这一伟大的文人,知心的父母官。文学的殿堂里永远可以听见那《赤壁赋》华美的乐章。余秋雨先生在《东坡突围》中呼“苏轼选择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苏轼。”是啊!这一路艰辛,这一路坎坷,这一路无奈。苏轼没有消沉,没有失落,他永远也不会去吟唱那软绵绵的情诗与愁苦。什么“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那种小女子。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只适合杜甫的多愁善感。什么“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忧虑只为李后主吟唱。苏轼的关东大汉,他只吟唱“大江东去”的豪迈,他只唱“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多少英雄豪杰。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关东大汉,手持铁板,大声高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是他经历风雨后的坦然,这是他真情的告白。他用“一蓑风雨任平生”道尽了千古的真理。古人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美丽的西湖承载了多少中国文人的梦,苏轼虽被贬至此,然而他却没有悲怆,没有哭天地,没有愤愤不平,风雨任平生。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于是,一道苏堤便横卧西湖。他要让西湖储藏的心灵,淹没他所有的痛苦。“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常作领南人”这是他被贬至天涯海角的海南所作的诗。他用荔枝的甜美洗去了官场的污垢。他宁愿一辈子做一个普通的领南人,每天尝尽甜美的荔枝。你看,这是一种何等豁达的心情,官场的风雨,生活的风雨均无法阻挡他心灵的前行。《明月几时有》一词道尽了了诗人在外想家想人的心境。“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然而他也没有因此叹息,对生活失去勇气,失去信心。他情系于明月之上,让天上的明月传达自己对远在千里之外的故人,家人的思念。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仅让他的风雨一生得到升华,而且抚慰了多少中国人思乡思人的心灵,唱就了一段不朽的传奇。风雨一生,坎坷一生,豁达一生。沉睡千年的骸骨却有着存活万世的精神,不朽的名字——苏轼。1200字 高三 议论文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而你,千古风流。该是怎样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神仙般的人物啊,恍若遗世独立,驾一叶扁舟,举匏樽相属。千古的名士,江山易主,世事变迭,你,独领风骚。你,该是放浪形骸之外,不拘于时,乐于山水为伴的吧。东坡居士,纵遇风雨,亦可含笑傲然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即使生不逢时,即使远离帝京,即使壮志难酬怀才不遇,一腔才情只能付诸诗文,终于是洒脱的。“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此的乐天安命,纵然悲愁,从无哀伤。如此,你便应当是世人常说的“通子”吧。遇事洒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无谓的坚持陷入深重的沼泽。所以,你便应当是没有悲伤的吧。人们说,苏子豪放,他的词,应当为关西大汉执铁琵琶高歌。但是,你真的洒脱到忘记那些悲伤了么?那些不公平的排挤,无辜的牵连,一味的贬谪。丧妻之痛,失意之悲,真的可以完全丢弃,如若无心之人,依旧可以放声高歌,把酒言欢,无所谓悲喜吗?命运,终究是对你不公的啊。心非木石,焉能无感?经历世事,你终究再难有“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气了吧。就算洒脱,就算饮泪后,面上平静依旧。尘已满面,鬓若寒霜。那些隐秘的悲伤,缺月疏桐,漏断人静的时候,是否也会齐齐涌来?那为米折腰,因酒弃家的悲痛无奈,是否也会“不思量,自难忘”?茫然四顾之时,诗酒年华之后,是否也会有“归去来兮,吾归何处”的彳亍彷徨?这个世界,终究不可能只有明媚风流。然而,那又何妨。不过是仕途不顺而已,不过是前途无忘而已,不过是潦倒失意而已不过是孑然一身而已。那又如何?我本风流,忘世间诸事烦忧。古井无波,“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再多悲痛,悉数淡漠遗忘。非也无情,放眼宇宙,我亦如蜉蝣,滚滚洪流,再深重的悲痛不甘,在时间面前,唯沧海一粟,瞬间吞没。只要心胸足够宽广,海纳百川,我便已站在高山之巅!心怀宇宙,所以无畏无悲。超脱时间超脱悲切容纳了一切。心若如此,夫复何求?苏子一世,本是风流!650字 初一 散文
-
苏轼他诗意人生,参禅悟道,高唱大江东去;他旷达乐观,忠于本心,像清风一样过一生! 他的人生五味俱全,好不热闹。他活得肆意,在荣辱之间有舍有得,在顺境与逆境之中进退自如;他风华绝代,在宦海沉浮中,诗意人生;他爱民如子,却壮志难酬,时运不济……他看穿人生起落,他释放人性光芒,他打造了一种全新的境界,他是一个让人连记忆都泛疼的宋朝第一才子——苏东坡。苏轼,是人们学习的楷模,虽然,我们穷一生之力都难以学习到他的十分之一。我最欣赏苏东坡的阳光心态。你看,他从四川眉州这样一个小地方走了出来,到达京城,仕途坎坷,宦海沉浮,命运多舛。那个誉满京师的新科进士,却因一个“乌台新案”身陷囹圄,九死一生。但他却一直拥有自信、快乐、坦荡、充实的力量。读书累了,放下,种田去;种田累了,放下,喝酒去;酒宴倦了,放下,睡觉去;睡觉倦了,起身,看山水去。苏东坡将生命融入山水,寻获山水之乐,而山水,也使他获得了一种回归生命的平和、安然。在降职的日子里仍然有如此的闲情逸致,不能不说苏东坡是一个高人。他天真地认为“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因此处处不设防,这样纯真的天性遭来多舛的厄运。然而,在颠沛流离的一生中,他照样吃得香,照样睡得安,让神宗皇帝得出结论,看来学士心底坦然,于是从轻发落。苏东坡的这种积极乐观、随遇而安是真正发自内心,是一种身心投入,他寄情山水、快意诗词,留下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其实是他的幽默造就了他的一生。提及苏东坡,人们往往会想到一个仪态儒雅、满腹诗书的作者形象,而很少会想到一个日常生活状态下的苏东坡,在有意无意间忽略了他生活化的一面。实际上,苏东坡是一个非常幽默的人,幽默的人心灵宁静,可以认真地、超脱地看待这个世界,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他写的诗一卷,请苏东坡指教。那人自己抑扬顿挫,铿镪有力,显然是极为自得。然后问苏轼:“大人,拙作如何?”苏东坡说:“百分。”那人高兴不已,这时苏东坡又说:“诵读之美七十分,诗句之美三十分。”苏东坡出口成章,而且轻松幽默,这种风格也反映在他的诗文里。他在被贬到黄州的日子,写了不少自嘲的诗句,如《初到黄州》中就有“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他以这种自嘲的幽默方式,排谴心中的苦闷,自然也冲淡了字里行间的苦味。他说:“造物亦戏剧,愿君付一笑。”他接受了不由自己控制的命运,但可以驾驭自己的心灵。而幽默,正是他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方法。苏东坡或许不是一个成功的政客,但却是一个成功的人,穿越千年时光仍旧获得人们深爱和崇敬。我们当然没有苏东坡的才气,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心态。那么,不管生活中发生什么不幸和挫折,都将不会影响我们选择快乐的生活。1000字 初一 散文
-
赤壁唯朱颜,血染山河,犹然似梦。梦千年赤壁,火漫无垠,红霞落江。翎羽扇,人世晦暗。箭火如雨,横刀立马,一代奇兵仍在,破城笛声,渺乎皓皓月,烟火冲天,小乔红颜。偃月刀,50字 初一 散文
-
赤壁把赤壁说成搞笑片是不太恰当的吴宇森没有把它当成是历史片在拍,他的定位就是好莱乌模式,包括人设,对白,情节,中国人觉得搞笑是因为和印象中的历史人物相差比较大,如果演员都变成黄毛的大家可能也就比较能接受了不过不得不提的是......刘备绝对超出了我能忍受的范畴......放假一个多月了,一直无所事事,看了《赤壁》很有感触,觉得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本国的历史有所了解,不说深层次,起码应该作到略懂.对很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概念上是相当的纠结,在这点上我深感羞愧,从前还一直恬不知耻的扬言"我是历史盲".借《赤壁》的东风,开始恶补历史常识......摘取一段 可爱の对白好了。周瑜:这么冷,你还要扇扇子?诸葛亮:它可以让我冷静!小乔:我们给它取个好名字吧?周瑜:它出生在荆州……小乔:我们叫它萌萌吧!周瑜的一匹马难产,诸葛亮想要帮忙接生。周瑜:这个你也会?诸葛:略懂(这个词是戏中诸葛的口头禅之一)刘备to诸葛:“你多吃一碗,去东吴的路很远。”总之it“s good veryverygood,赤壁-读者们你们一定要看哦450字 四年级 散文
-
《赤壁》二战缔结同盟【上】“主公,”亮亮唤道,“迪恩派来的军队……我们……寡不敌众……”罗杰双拳紧握:“对不起,我屡战屡败……让你们跟着我……什么好处也没得到……”亮亮看着这黄沙滚滚的战场,坚定的说:“主公,我愿代表蜀汉与东吴缔结同盟!”说完,翻身上马,又赶赴军营去了。“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克罗端着一本帛书,正教一群小机器人念着。“克罗老师,我们连饭都吃不上,念什么书啊!”一个小机器人不解的问道。“嘛,现在好好念书,长大了就有饭吃了。”克罗回答道,“来,再念一遍。人之初,性本善……”“亮亮,你真的要去东吴?”亮亮点了点头:“打倒迪恩老贼!”罗杰将自己的这碗饭推到亮亮身前:“路很远,多吃些。”“呐,我主公才上任不久所以很多都不知道,请见谅。”吕蒙【Iapologize】做了一格请的手势。亮亮儒雅的笑了笑:“总有一天会久的吧。”五年级:宋雨倩400字 五年级 抒情散文
-
我眼中的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诗。他的才华一直令我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豪放的文笔,都令我十分喜爱。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是一位豪放派的诗人。还记得那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哇!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将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英姿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似乎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苏轼,不由得涌出一股敬佩之情。苏轼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不被逆境所困,与苏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但他不在,一个小和尚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赞叹小和尚的聪明机智。苏轼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给人视觉上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令人感到苏轼独特的性格特点。苏轼还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颍州西湖听琴》《司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的诗文令我们受益匪浅。600字 六年级
-
我眼中的苏轼据我多年“苦”学,对苏轼那老头还是颇有了解,毕竟也是学了几篇他的古诗了。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文忠在书法上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等,其集为《东坡文集》。其诗能“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开创了豪放诗派。我眼中的苏轼——他豪放。苏轼站在曾经是三国人物竞风流的赤壁面前,像一个大汉,手持铁板,高声吟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一生虽历经风雨,漂泊不定,坎坎坷坷,但却有着我们没有的豪情壮志。即使到了晚年依就英姿蓬发,好若“老夫聊发少年狂。我眼中的苏轼——他多情。“十年生死两茫茫”然而他对自己过世十多年的妻子仍然深情无限,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那小轩窗前的“相顾无言”让世人陪他洒下千行心泪。我眼中的苏轼——他放达。苏轼因黄州诗案而落魄,流落四方,辗难安。在赤壁的月夜,他面对如江水般深沉的失意,他看见风在山顶呼啸,盘旋,然后带着撕身裂骨的阵痛穿越过漆黑的荆棘林。刹那间,他心中郁结的块垒,也随风而散。我眼中的苏轼——他爱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乃是千古流传的佳句,而苏轼也是被贬至此——杭州。然而他没有悲伤,没有愤愤不平,没有妄自菲薄。只应他懂得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简单道理。谁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只属于李清照的小女子?谁说“杨柳岸,晓风残月”只适合柳三变的多愁善感?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为李后主吟唱?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只为李后主吟唱?豪放的苏轼,多情的苏轼,放达的苏轼,爱民的苏轼,我眼中的苏轼。600字 初二 散文
-
我眼中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来自一千年前的吟唱穿越时空隧道,久久地回响在我的耳边。我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天地茫茫,烟雨苍苍,滚滚长江向东一泻千里。惊涛拍岸,江边,一位高冠长髯的老者正在对江高歌。这就是苏轼,我眼中的苏轼。在我看来,苏轼不仅仅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一颗光照千古的耀眼明星,他更代表着一种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人生态度和处事原则。乌台诗案后的苏轼,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大起大落,这对他的心灵是何等沉重的打击。对此,他也有过“人生如梦”的迷惘,“早生华发”的惋惜,“十年生死两茫茫”的痛苦。但他更多的是以豁达平和的心态来面对这世间百态,起起伏伏。“一蓑烟雨任平生”说出了他的淡薄,“春江水暖鸭先知”写出了他的坦然,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更道出了他超凡脱俗的姿态。诚然,在苏轼六十六年生命历程中,坎坷多于平静,打击多过褒奖,但他却丝毫没有动摇过自己与生俱来的人生理想与处世原则。他永远是那个时代的心灵胜利者。所有的不幸,打击与困苦,都在这包容天地,吞吐江河的胸中如烟,如丝,如尘,如风,一吹便消散得无影无踪。他像一位倔强的舵手,任前方风大浪高,他依然高悬白帆,突出重围,成为那个时代最无畏的勇者;他又像一只神奇的不死鸟,在经历无数的打击与沉沦后,依然婉转地放歌,痛苦越剧烈,他那天籁之音却更是流传千古;他更像一桶陈年老酒,在那伸手不见五指的阴森冷寂的地窖中,忍受着无边的寂寞;然而,当阳光射入地窖时,那酒香霎时弥散开来,渐染这中国一千多年的历史与文化。苏轼,这豁达多情,倔强不屈的象征,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出,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大境界。600字 初二 记叙文
-
我眼中的苏轼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捧读着时隔千年的诗篇,感受着从千年前的黄州来的寒风。我意外,甚而惊悚。涛涛江水,将想象截成了一波又一波。泠泠的江水吟诵着生命的历程。泠泠江水,烟雾朦胧,这里唯有超然的孤独,唯有生命的绝响,唯有精神的自由。谁能承载着一山一水的孤寂?谁能用一觞一咏抓住绝望?谁能以这种方式把自己交付给黄州这片山水?我意外,甚而惋惜。你不能圆滑媚俗一点吗?你不能稍微低一下你高扬的头颅吗?你稍微施一点儿伎俩,也就不会把自己逼进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困境中了。把酒放下。端坐,起身,掸掸素衣上的灰尘。你悠然行至江边,就这样,一曲赵宋王朝被你谱写成了绝唱。我顿悟了,我明白了。你,一介书生,心忧天下。为贫困百姓有心,对官场勾心斗角之人义愤填膺。你的洒脱不羁,你的英雄气概,注定这你要被有心之人推向黄州。这样,你便贴近了滚滚东去的赤壁,你便吟诵“殷勤昨夜三更雨,有得浮生一日凉。”你的随遇而安使你所有的悲哀全然在这儿消解,所有的哀怨,愤懑全然在这里沉淀,所有的英雄气概全然在这儿升腾。三尺黄绢,就将瘦弱的你意外推向了黄州。我想你临去的那一天,一定很潇洒,一定很坦然。黄州,赤壁似乎已等你许多年。可你恰恰在这里留下了生命最美的注脚,一切那么顺利成章,又那么必然。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你的词表达了你被贬黄州的孤寂。或许你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不愿与世随波逐流。随时一场狂风暴雨,冰冷了流失的时间,但我不再意外。因为我明白,一切都在情理之中。一个人,端坐在纷乱的北宋王朝,泛着一方的赤壁,守候着最后一片洁白的孤独——守候永远!600字 初二 散文
-
苏轼指路此刻,我按下控制器——实在是没办法呀,刚发下来的语文考试卷,我的成绩依然那么让人心痛:满分120分的卷子,我考了107分;满分50分的作文,我却考了40分。到底要怎么才学好语文,写好作文呢?思来想去,我还是去拜访高人吧,这不,我按下时间控制器,我竟然穿越到了宋朝,与大学士苏轼相对而坐。我恳求道:“大学士啊,你可要好好帮帮我啊,你看,我的语文成绩实在太惨了,我真想学会作文啊。”苏轼点了点头:“刚才听你介绍了你自己的学习状况:你学习语文,每天也只是读一读,记一记生字生词,做做课后的题目;写作文也只是老师让你写才写,你太懒了。要学好作文,做到这些远远不够呀。”“您能说的更详细一点吗?”“咳,首先,对于课文,你要反复的读,再思考作者的意图是什么,看看作者是怎样讲的;其二,学语文只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多读一些课外书,有时间还要有计划地读一读,在读的过程中,要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而不是只看一遍就行了;其三,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对于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要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比如说某某说了一句漂亮的话,你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并分析它漂亮在哪。如此,就是学好语文的途径。”“那如何才可以写好作文呢?”“平时多观察生活,用心思考,并把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形成文字,然后记下来,也就是说,你要养成多动笔的习惯。长期的坚持下去,你的作文就会变得越来越好。”“谢谢您!”“不用客气,加油!”说罢,学士就飘然而去。此刻,我的心里一片明朗,我知道,写好作文、学好语文,于我,已不再是一个梦想……600字 初一 日记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