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生活的荒诞1200字以上

超越生活的荒诞

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什么是荒诞?

课堂上,政治老师不愠不火地讲课,就像一个不断转动的齿轮,机械的声音如同齿轮咬合时的“咔咔”声,干涩,一成不变。我费力地把脑袋从臂弯中抬起来,扬起被汗水弄得湿漉漉的脸,看了看四周,同窗们大多都已倒下,剩下的也都呵欠连天、摇摇欲坠、处于崩溃的边缘。我调整了一下被压得酸痛的胳膊,脑袋重新砸了上去。依稀中听见老师的声音——仿佛从云端传来——“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中午,“国家教育法明确规定,中学生一天睡眠不得少于8小时,生物课本上也说青少年一天睡眠9小时方利于成长……”我一边吃饭一边义愤填膺,“法令岂不成了一纸空文?”爸爸脸上波澜不惊,妈妈则一撇嘴:“劳动法还说工人一周工作不得超过40小时、歇大礼拜呢。现在企业都成私人的了,谁傻乎乎地照办?那不得破产?你喝西北风睡觉休假?”她明显对我的话不以为然。“既然现状如此,那法令上为何还那样写呢?这不是睁着眼说瞎话么?”话一出口,我顿时感到自己的“幼稚”,果然爸爸开口了:“这是政治需要!”稍顷又补充到:“是我们努力追求的目标。”是啊,政治需要历来可以堂冕皇之的遮蔽社会现实,对“美好未来”的展望也向来可以冲刷掉令人担忧的现状!我只觉一股火气涌上心间,但随即被厌倦感冲散,高中也上了一年多了,棱角也被磨得差不多了,已经没有了当初的意气和激愤。生活是不可抗拒的,哪怕是强加的生活,你必须服从给定的一切,包括荒诞之处。我突然感到好笑,一种说不出来的沉重的幽默感占据了身心,我放下筷子嘿嘿笑起来。爸妈惊疑的看向我,我看着他们不明所以的表情,笑得更欢了。好象是贝克特说过,“生活的荒诞源于对生活真实性的怀疑。”我想我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还有,根据萨特“存在即合理”的说法,生活的荒诞也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我还有何必要去抱怨呢?(即使抱怨也自有其合理性)

荒诞不等同于虚伪,或者说荒诞是不加掩饰堂而皇之甚至理所当然的虚伪。所以只一个穿“新衣”的皇帝,应该说是荒诞而不是虚伪,各位读者尽可以捧着肚皮大声嘲笑他。可是如果人人都成了穿新衣的皇帝,那么谁还会嘲笑谁呢?只能是一群光着屁股的人互相恭维吧!这时荒诞就成了虚伪。而那少数不肯妥协的人就成了不正常(众所周知,不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就叫不正常),并且很可能被占据优势的“皇帝”们压迫成疯子或同化成伪君子。一个充斥着疯子与伪君子的时代,一群带着伪善面具、言不由衷的人,固执地守着这一方污浊与冰冷,在钱币的坠落声中一次次伸出颤抖的手……你相信他们有光明的前途可言吗?

这几年的“超级女生”火爆了整个大陆,创造了商业选秀活动的神话。头脑精明或者说惟利是图的商人和庞大的待业者群体怎么会放过这个机会呢?于是出现了“职业粉丝”,据说月收入可达二、三千元;出现了投票机,短短几分钟就可以投出上千票!你不雇佣职业粉丝?不租用投票机?行,准备出局吧!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超级女生”原有的积极意义彻底被解构,美好的初衷被冲刷的面目全非(或许一开始就没有什么美好的初衷?)看看吧,职业粉丝和投票机的出现彻底摧毁了这个活动的公平公正性,他们的出现是何等的荒诞!或许我们可以在贝氏的话后再接上:荒诞源于对某些事物的过度追捧和对利益的过分追求。此时,我联想起曾看过的几句诗——“……当最后一个诗人也含恨老去,当最后一片梅香也被公平出售,当最后一只蝴蝶也被制成标本并神圣的象征爱情,我们还能说些什么?”是的,面对荒诞的恶果,我们还能说些什么?

我们的生活实在单薄得可怜,严重阻碍着我们的眼界和视野。大众媒体是高度发达了,然而里面充斥着的是别人的声音,我们只能选择盲从或无所适从。现代教育以强大的群体意志使每个人的思维与意见趋于一致,或者,孤独的游离。文学,以前面临的问题是难以普及,如今在飞速普及的同时却面临解构自身的危机,恶搞、作秀、肢解经典、玩弄概念……文学日益成为大众的娱乐工具,而与之相反,人文领域的其他学科却病态的专业化,在艰涩的理论与术语下把普通民众拒之门外,成为占少数的权力话语阶层行业垄断与维护自身权威的工具——普通民众只能按照他们的说法行事,或者盲目地叛逆,两者同样可悲!而商品经济为上述一系列过程推波助澜,商家们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愚弄民众,过去几十年建构的精神体系持续解体。一片喧嚣和混乱中,正义、良知正在悄然离我们远去……

写到这里,不禁感到几分悲凉,我清楚的知道,上面这些微弱的呼声无法撼动某些人被利欲熏黑的良心,“试图与无法沟通的人沟通是可怕的可笑”,这是贝克特说的话。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不可能是贝克特的剧作一直致力于表达的主题:《等待戈多》寓意每个人都被判在自身的监禁中生活,活在根本的孤独之中。《事物存在的方式》则展示了语言的欺骗性质——不是把一个人带近另一个人,词语相反在他们中间筑起了重重高墙。《终局》里的男女主人公住在同一堆垃圾里,使用同一种语言,然而他们仍旧毫无关系!另一位荒诞戏剧大师——皮兰德娄的《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则在荒诞(以至于引起观众轩然大波)的情节中包含着深刻的真实性:现代人迷失了自我,现代生活是真假难辩的——本身就是人们演出的一出戏!而多产的尤奈库斯则直接以《秃头歌女》怪诞不经的题目从形式上给荒诞作了最好的注脚。与卡夫卡、TS艾略特等“严肃的象征主义”作家不同,皮兰德娄、贝克特、尤奈库斯等荒诞戏剧大师以喜剧、闹剧的形式诠释着人类最本质的悲剧。

有人说最聪明的眼睛看到一切荒诞,佛经上也有“一切众生相,皆在法眼中”一说,我的眼睛决不“聪明”,看不到一切荒诞,只是能看到的一部分已让我且悲且忧。但我无意去泛滥的伤感,也无意把“生活存在荒诞”引申为“生活就是荒诞”然后颓废或是愤青,毕竟只是一个涉世未深的青年,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有待追寻和挖掘:遗失的美好还有未曾出现的美好,以及,荒诞背后的真实。

其实,即便是各位荒诞剧作大师也从没有失去过希望。还是以贝克特为例,他怀有完全的绝望,但并未抵消希望;他怀有完全的悲哀,但仍然对人类充满同情与爱。威塞尔说“他本人是邪恶的反面,他不嫉恨任何人也准备着帮助每一个人”!这就是伟大的贝克特。

是的,希望。花蕾问大地,希望在哪里?,大地回答说,希望就是你。带着希望上路,或许我们最终能够如加缪所说,实现“荒谬之超越”!

怜悯的阳光

550字 初三 写人

曾经在我们班上,有过这样一个小男孩。他成绩很差,反映也比较迟钝,脸上还有深浅不一的麻子。因为这,他成了全班同学的笑柄。

可男孩并不屑于这些,他对同学的嘲笑嗤之以鼻。男孩没有朋友,每天只是独来独往,连老师上课时也不太叫他——他回答一道题简直能急死人。他只是每天默默的伴随着阳光的东升与西落,度过一个一个难捱的春秋。

一天上课时,男孩正在记笔记,老师却出其不意的叫他回答问题,男孩站起来,勉勉强强的作了回答,尽管他没答对,但老师还是让大家用掌声予以鼓励。

在热烈的掌声中,男孩并没有高高兴兴坐下,它呆在那里,仿佛被什么刺了一下一样,几滴眼泪在他的眼圈里颤动,他的目光仿佛在告诉每一个人——我不要这样的掌声,我也是一个正常的同学。因为按常理,别的同学这样是绝对不会得到掌声的。似乎,同学的掌声这时不在是一种鼓励,而仿佛是一种讽刺,一种怜悯,一种对人格的侮辱。

时至今日,回想起那件事,我依旧感触很深。的确,人应该是有尊严的,我们没必要让别人因为可怜自己而给予奖赏。如同阳光,它不是很轻易就会给你的,它需要你透过一片片树叶,一层层树林去寻觅,如果因为上苍的怜悯而得来的阳光是不纯的,它含有同情,但也含有鄙夷,。同样,人们处于怜悯而发出的掌声更多的只也有一种安慰,一种侮辱。如果我们接受了,那也标志着我们承认了自己的不足,承认了要靠别人的同情度日。自尊心告诉我们,为什么要渴求别人的这种掌声呢?我们要的只有真正的赞美。因为,我们都是一个堂堂正正,顶天立地,同样的人!

宝鸡市金陵中学初三:赵振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议论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