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保护伞1200字以上

走出保护伞

1200字以上 高三 记叙文

我难以想象,如果幼鹰不独自经受自然的磨难,又怎能展翅于苍穹?

我难以想象,如果梅花不独自承受秋风的萧瑟,又怎能傲放于严冬?

我难以想象,如果男孩不独自承受摔跤的痛苦,又怎能成为顶天立地的男儿?

在老鹰的关心下,幼鹰的命运是生于鹰穴,死于鹰穴,多么令人寒心啊!不经历秋风的洗礼,没有梅花会傲放于严冬。男孩只在他人的关心下成长,何时才能走出保护伞独自生存?

伞外的世界与伞内的世界根本不同,伞外的灾苦比伞内更为艰难,又没有任何人的保护。如果不早点学会对待挫折,形成依赖心理,那就如同有一天把深海鱼类捞上海面,因无法快速适应压力而死亡。

学会自己独立面对挫折,自己爬起来,是人生的必修课,是成就大业的奠基石,越早越好,走出保护伞。

苏轼学会了承受挫折,并没有乌台诗案一蹶不振,而是信步雨后,“一蓑烟雨任平生”。

曹雪芹没有被“一把辛酸泪”吓倒,而是勇敢地走下去,给世人一部惊世大作《红楼梦》。

刘翔敢于从困难中爬起来,独自真正站起来,不畏挫折,以12秒88成为世界记录的保持者。

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丁晓兵,在失去右臂的苦难中站起来,二十多年一直是英雄。

如果一直呆在保护伞下,我想世上又会少了苏轼、曹雪芹、刘翔、丁晓兵等这些人,少了那种人生的伟大精神,而快些走出保护伞,就会尽快得到受到挫折的机会,而在失败中培养坚毅的精神。

尽早走出保护伞,是我们提前适应大环境与认识自我的过程。

俗语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些人,就是因为早早离开关心而独立,才变得成熟。洪战辉一人挑起一份家庭的负担。因为他早已走出保护伞,早已认识自己,认识世界。走出保护伞后,我们与世界对话,与心灵对话,获得前所未有的知识与技能。

外面的世界不一样,充满艰难;为了得到成就人生大业的基础;获得与世界、与自己对话认识自己。所以,早点走出保护伞!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

这早已是我们见惯不怪的都市场景!一群大学生打包将成堆的脏衣服带回家,斑马线上的青年由年迈的祖母督促着,父母哄着被老师批评后的“小愤青”……

爱已无处可逃,像干热风席卷而来,“滋润”的是一大群中国孩子。

这种爱不是不让我们感动,只是在感动之余,许多更为珍贵的东西都被轻描淡写地一提而过

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

当辛辛苦苦的付出换来的是漠然麻木或者惊心触目的杀戮,我们或许该停下来思考一下,“干热风”式的爱是拯救了一批孩子,还是摧残着我们自己?

他也是一个孩子,与所有的孩子相比,显得格格不入。说他没有父爱或母爱,显得不切实际,至少这种爱对他来说是不完整的。他从一个男孩过早地成为一个大青年,布满血丝的双眼,写的尽是不屈与抗争。

“温”风拂面的感觉他从不敢奢望,疾风骤雨已成为生命的一种常态。在厄运中盛开成一朵绚烂的花。我们都知道他是谁,他就是曾经赚取中国人大把大把眼泪的洪战辉。一个在“疾痛惨怛”中辛苦辗,连“喊父母”的权利都被剥夺了;一群在和风细雨中徜徉恣肆,却连最基本的行走都快忘记。家庭在两段不同的宿命中都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社会与学校仿佛已被遗忘,“三个大人一个孩”的四角戏总让人觉得生疏。是学校、社会的缺席让家庭在孩子成长中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还是这种固有的弊端造成中国的教育失衡?

西方早就提倡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步走战略,在各阶段又详细分划,相互补充,做到家庭教育不过头,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相结合。从中走出的是体格健全,品学兼优的科学家、工程师、诗人……而我们从家庭中走出的是娇生惯养的柔弱宝贝;从学校走出的是“两耳不闻天下事”“满嘴谎话流行语”的新新青少年,从社会中走出的是疲惫不堪的烟鬼、酒鬼、网虫……

中国人总是那么无私奉献,也许父母之爱只是一股摧人的干热风,相反,一场从天而降的疾风却能吹出几株劲草。

这样的独角戏不能上演,结局只会是两败俱伤。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

走出去,阳光正舒

1200字以上 高一 散文

其实,也是过了很久我才承认宿舍是个监牢。

两天的休息,首先是拿回了破碎的手机然后我觉得有些庆幸,毕竟有些东西还能留住确是非常不错的事情。然后我突然发现我已经很久不吃外卖了,比起前段窝在宿舍等外卖,吃饭,玩游戏,写文字,睡觉,可以长时间不踏出宿舍一步的时光,我仿佛已经尽力迈出了很重要的一步。

打开门走出去,多么简单而艰巨的事情。

首先我不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平时上课我并没有想着去,也许在寒冬的催化下,我确实也有一大段时间忘记了我来上大学,去上课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我忘记了去上课这件事本身。既然不上课,那么吃饭便成为走出宿舍的唯一借口了吧?可是饭堂的东西确实不怎么样,甚至广药的外卖更便宜,也更好吃,当然这是我两个舍友的结论。总之吃饭这件事看起来对走出宿舍没有丝毫的作用。那么期末复习呢?这样解释也许更切合实际,那便是要走一大段路到图书馆或者教学栋,需要换衣服,需要做一些准备,并且我个人认为复习的效率只跟考试剩余天数有关,跟场所和时间没多大关系。于是这样的理由要逼许多人走出宿舍,简直是异想天开。那么,既然没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去走出去,绝大多数人便更愿意选择躲在十几平方米的宿舍里怏怏自得吧?

即使大家都知道一直窝在宿舍是有许多不益的,绝大多数人也毫不犹豫的这么去做了,甚至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处于安逸便捷的生活方式已经非常非常的久。久到连觉得离开宿舍都变成那样奇怪不可理喻的事。

所以当我终于意识到宿舍简直就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牢时,我也是非常的诧异。

现在不管我多累,我一定会在饭点之前醒来,认真地刷牙洗脸,然后出去市场买菜回来自己做饭。而每次我到宿舍的时候,我的舍友已经吃完外卖继续打游戏或者看动漫了。曾经有一个宿友对我说,你自己做饭要出去买菜,还要自己煮,自己洗碗,多麻烦。我点个外卖便宜省事,也比食堂好吃。我笑而不语,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样的安逸会慢慢腐蚀某些重要的东西。

省事这个字眼,似乎已经深深潜入他们的意识。

既然宿舍作为一个牢,它自然有着许多显而易见的坏处。我曾经看过一段话,“一个人的堕落,是从远离运动开始的,这一类人安心的躲在宿舍里,吃着饭盒做着自己喜欢的事,门并没有上锁,他们选择的是把自己关在里面。”我只记得我看完这段话之后觉得非常赞同,然后找了班上两三个同样热爱篮球却也许久把自己关在宿舍里的朋友重新走回球场,但,可笑的是,我并没有坚持多久。然后又回到牢里,安然的享受自己创造出来的假象里。

决定了这次的寒假工整整提早一个月,是非常理智的事。我突然有了非常正当的理由走出去,是的,我确信我们这类人需要一个外在的强迫力去开始改变。我并不指望“让自己意志坚强一些,慢慢意识到自己把自己锁在一个牢里,再靠自己走出去。”这类说法。这是非常不可信的,因为从你把自己锁在这个牢里开始,你便注定不会有意志坚强到可以自己去克制去改变的时候。因为你意志力薄弱,所以你才会一步一步陷入这种安逸里面,这是无可厚非的事。

所以我的改变,需要这份寒假工去开始。尽管我一开始非常不适应,一点点痛苦我便想着快点回宿舍去躲起来,在温暖的床上好好睡一觉。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必须这样去坚持。

今天晚饭尽管我不想自己做,我仍决定去市场买点东西,顺便在外面吃完饭回来。我塞上耳塞,围好围巾,慢慢地走,慢慢地看,今天没有阳光,尽管天板着阴沉的脸,我却仍很享受这样的温度,临近夜幕的广药,体育馆里有很多正在挥洒汗水享受运动的人,而路灯慢慢托起昏弱的灯光,人来人往,我看到许多人正拿着一堆食材回宿舍自己做一顿不错的晚饭犒劳自己。我走在校门口,刚好绿灯跳红,我看着开始倒数的红灯,停下脚步感觉非常庆幸,因为你知道你前进的方向就在你的脚下,你却有了机会停下来歇歇,不必太急。这种时分也是非常非常让人享受的。其实只要走出宿舍,确确实实有着很多不错的风景。

我很确信还有许多人对“宿舍是个牢”这样的说法感觉非常的可笑。曾经有些人跟我说,宿舍是另一个家,关于这个我想说,当然有些宿舍四个人挤在一块,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打扫一起奔图书馆准备考试,一起回宿舍一起在深夜分享各自心里的小秘密,或幸福或难过,确确实实可以算个温暖的家。可是,当你发现你很久以来,每天接近12点醒来,打开自己的电脑,玩着自己的游戏,或者写着自己的东西,看着自己的电影,偶尔才搭上两句话,剩下的时间全部在各做各的事,然后到饭点一起叫外卖,吃完继续做自己的事,深夜,洗澡睡觉,一天便匆匆过去。

这样的宿舍,充其量真的只是个牢。而不巧的是,这样的宿舍并不在少数。

回想起来,大学至此,也是一年半过去了,我早已把上课这样必要的事当做无关紧要,也想起上学期期末,我对着高数和离散课本狂抓头发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不要再让自己在下学期期末的时候这么煎熬。呵呵,我当时可是非常认真的,可是,越认真也越说明现在的我,这种失落和自责,也是越发的清晰吧。

我并不保证下学期期末考试的时候我能安稳轻松一些,但我起码找到了某个方向去走,而不再是沉溺于某种安逸,躲在牢里安然自得。

我也突然想起我曾经写过的一段话:

“总说身边的事变的太突然,时光太匆忙,其实是心在变,理所当然的接受现况并习惯,生活从不乏新鲜有趣,只是内心早已疲倦得像是被吹皱的窗帘,安静的躲在角落以为自己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傻不傻?”

门并没有上锁,为什么不走出去,看看那个真实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三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