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感
三顾茅庐寻诸葛,亭台煮酒论英雄。
长江亦水东流处,诸将无都战春秋。
北观战场昏天地,暮望沙场万骨存。
如知司马得蚌利,哪有三军自残杀?
三天前,三天后
“夜夜想起妈妈的话,闪闪的泪光鲁冰花……”奶奶也是一样的。
两年了,这两年我不知您去了哪儿?过的如何?但我听他们说您去了一个幸福而美好的圣地,他们这样说那就是吧。
记得我七岁那年,曾祖父去世了,我看您和姨奶奶,舅姥爷们哭的好伤心。我不知道为何,但从您们的神情来看都不太好。我问爸爸曾祖父去了哪儿,爸爸也是同样的回复。那时的我对死神的降临是多么无知,我不知道那是什么,但我知道,那意味着曾祖父再也回不来了。
可是我万万没想到,五年后您会撒手人寰。天哪!多么可怕。
可是谁也不知道那天中午我拿着张荣誉证书回家,想告诉你这个好消息。但是婶婶说:’’奶奶住院了。’’(妈妈在医院照顾奶奶)我轻哦了一声,便回屋了,我鼓励自己说:’’没关系,小病小灾的,没事儿。"
第二天我被接到了姥姥家,中午姥姥告诉我,妈打电话说奶奶快不行了。我回到屋中头一次感到那么紧张,那么害怕。我忍住眼泪,在屋里笑了起来。姥姥听到笑声,问我怎么了,我只是笑笑。
早上起来,我跟伯伯回到了家,路上他跟我说起我小时候那些愚不可及的故事。其实那时我还在想:奶奶没事,我只是回家看奶奶而已,没事儿,不哭。当我快到家时听到了哭声。我想:没关系,这是假的,他们在开玩笑。当车停了时,我傻眼了,白绫高挂在大门上,我顿了顿。随即冲过去,一把抓住白布要扯下去,伯伯立马拦住我。我松开白布冲了进去,当我看到堂中一切时,心中那悲痛再也无法遏制,像泉水般涌了出来。三天,仅仅三天而已,为何会这样。我任由眼泪在脸上狂奔,心中却像打翻了五味瓶,那滋味儿,苦呀。
我守了一夜,我知道明天奶奶就要下葬了,4.00多妈妈和婶婶让我睡了会儿,但我不知道,她们这样是不让我看奶奶入棺。我醒来时已经6.00了,奶奶已经入棺了。我埋怨着他们不让我看奶奶最后一面,其实我心里又何尝不知道那是为了我好,可是我就是忍不住了。
唢呐声声,我知道这是要出殡了,当我亲眼看到奶奶下葬时两行热泪流了下来,小姑姑在一旁安慰我。下午去奶奶坟上烧钱,谁也不知在那日的元宝中有一个是我悄悄用那张荣誉证书叠的,算是我给奶奶最后的礼物吧。
头七过后,爷爷在学校住着,我去给小米(狗)喂食。看着这屋中空无一人,眼泪轻击地面。小米过来用爪子蹭了蹭我,好像在安慰我,不久后小米也走了。
奶奶我想你了,别担心我,我很好。我一定会完成您的遗愿的!
相关推荐
-
品《三国》有感东汉末年,执政者昏庸无能,宠幸宦臣,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至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天下大势割据,群雄并起,三国序幕就此拉开。所谓三国,一般人皆以为是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魏国、吴国、蜀国,对此暂且不论,先说世人对这三位枭雄的评价,曹操自然不用说,其在世时,三国的“汉臣”与子民便称之为曹贼,国贼,而后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也一般视其为奸诈的代名词,而曹操对此也都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能击败各路诸候,杀败西凉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管住天下人那早已“高度近视”的眼睛对他的看法,他对此也只是偶尔反驳几句,自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至丞相魏王,那批判之声便开始了,后人也以为这是曹操的奸诈(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是他的智。好,且不说这个。且说刘备谋士诸葛亮为其所谓的大汉皇叔是怎样夺得荆州的:周瑜带兵攻打南郡,遭曹仁埋伏,大军损失惨重,周瑜为此也身负一箭,为其经后身体一直虚弱直至逝世埋下了严重病根,此后周瑜诈死,以其人之道来还至其人之身,大败曹仁,而正当周瑜领兵去取南郡时,城楼上出现了赵子龙:“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敌箭射下。试想,诸葛亮此等不仁不义,无法无道之举,那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相比岂不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后人竟还称诸葛亮为“智”的化身,可笑乎,可悲乎啊!曹操在夺取西凉后,知西凉贫脊,且羌人都忠心于马超,对自己多少都有些愤恨,于是下令三条:1、赈粮于西凉2、免税两年3、休战,论谋士曹操没有多少有诸葛,庞统,周瑜,鲁肃之辈的,论武将,其虽多,但真正象张飞、关羽、赵云之辈的,恐怕一个也没有吧,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本有的智慧”,打赢了不少场仗,尽管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诱,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其败战,然而人岂无失算,失策之时,想那刘备,孙权纵有智士相扶,也不过如此,曹操用自己的谋智与那不及诸葛亮,周瑜等才能的谋士和不及关羽张飞之勇的武将,平定中原,此刻就算他称帝也豪不为过,但是曹操一生并未称帝,所谓“三国”也是曹操死后才出现的,试问天下人凭何骂其是“汉贼”?昔日刘邦不过是无名亭长,他与项羽相斗,最终获得胜利,创建汉朝,怎无人说其是刘贼,国贼。怎无人认为各拥戴秦之后人,或许有人认为秦朝统治残暴,导致民愤激起,应被推翻,然而东汉末年又何尝不是民不聊生,这一点,我在文章开头就已提出,那为何汉就不可被推翻,或许有人说,不是还有以仁义治天下的刘皇叔吗?可以让他来执政啊!那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位所谓的仁义皇叔。刘表病危,荆襄危机四伏,刘表那年轻的娇妻蔡氏与其弟兄对这九郡虎视眈眈,这些刘表早已清楚,于是他嘱托刘备,希望他能够接下荆州,没想到这位仁义的皇叔,仁义过了头,连诸葛军师的话都不听了,坚持不肯接此委任,满嘴的:“刘表乃吾皇叔,我岂能趁人危急时,做此不义之事,孔明休劝,我意已决。”最后呢,荆州落入曹操之手,经过赤壁之战,又害诸葛亮做出不仁不义的事,设“千机万谋”夺取了荆州,最终名义上还是借江东的,如此庸才,幸亏遇到的是诸葛亮,若是司马懿,其命早休矣,权位也早不知被他人夺了多久了;当其西取西川之时,亦是满口仁义,最后呢,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人,试问何谈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罢了;当其得知自己二弟、三弟被杀后,不经大脑思考,便要直取江东,试问:就允许你自家大将诛杀,气折人家颜良,文丑,周瑜?偷夺人荆州,就不许你家二弟因你不去求援而被人家所杀?你三弟粗鲁无礼,酒后便乱打将士,就不许其部下杀此愚莽之主,投奔其他明智之主?由此也足见其心胸狭隘。此后,吕蒙已死,孙夫人日夜望回其身边,于是派人到西川禀告,却不想其严辞拒绝,试想,其当时到东吴能够平安回荆州,这其中孙夫人出了多少力。孙夫人当时才18岁,,屈嫁于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糟粕老头,这已厚待他刘备了,当其要回荆州之时,孙夫人忍着与母兄离别之痛,帮着他出计,一路上又为其力阻东吴战将,而刘备却丝毫不顾及往日恩情,最终逼孙夫人坠死,由此也可见刘备乃无情无义之小人,至于错杀刘封,火烧连营七百里,徐州收吕布等蠢事更是证明了刘备乃一无能之辈。其儿“阿斗”,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表面上看似说阿斗无才无能,其实又何尝不是因刘备的教子无方。其(刘备)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懂治国之道,他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够统一霸业,而就后代家人置之不顾,却不想自己所创霸业,今后由谁来掌管,纵使他白帝城托孤,希望诸葛亮能接任蜀川大任,那么他就弄了这么个烂摊子让是人家来接替,这种只有善始而无善终的人,怎能有资格与能力中兴汉室,而操则不然,他将大任托给曹丕,并嘱咐官员家人各理其事,足见其周到。至于孙权,此人乃三位枭雄中最年少的一位,然而他的一生随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一个个离去,最终也黯然,孙权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善于用人,做事顾全大局,然而在他身上,我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说不清也道不明。至于诸葛亮,他乃刘备第一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较为“张扬”,无可否认,他是个聪明人,自从跟随他的主公,“兴复汉室,除贼伐曹”便也成了他的“理想”,他空有一身躯壳和一个聪明的脑袋,自三顾茅庐,其效命于刘备后,他的大脑控制中心就已被被秘密地输入了四个字:“忠于刘备”,于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除贼复汉,而他忽略了身边的一个巨贼----刘备,他所复的汉也绝非为汉,而是蜀汉,一个他所忠心的主公在用虚伪的仁义将其欺骗利用后所创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朝,而诸葛亮在死后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指蜀汉的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被列在汉史之内)(见“武候显圣定军山”)。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而为之辞。”而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却似乎就是那样的人。《三国》在我今后的路上会依旧陪伴我,我也会永不厌烦地读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将会有无数的新感慨产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会,脱离那纷乱的竞争,我想那时再读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心中也一定会想当年暮年之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之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
品《三国》有感东汉末年,执政者昏庸无能,宠幸宦臣,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至何进被杀,董卓进京,天下大势割据,群雄并起,三国序幕就此拉开。所谓三国,一般人皆以为是以曹操、孙权、刘备为首的魏国、吴国、蜀国,对此暂且不论,先说世人对这三位枭雄的评价,曹操自然不用说,其在世时,三国的“汉臣”与子民便称之为曹贼,国贼,而后代的古典文学研究学者也一般视其为奸诈的代名词,而曹操对此也都早已心知肚明,然而他能击败各路诸候,杀败西凉军,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却不能管住天下人那早已“高度近视”的眼睛对他的看法,他对此也只是偶尔反驳几句,自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官至丞相魏王,那批判之声便开始了,后人也以为这是曹操的奸诈(指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却没有几个人认为这是他的智。好,且不说这个。且说刘备谋士诸葛亮为其所谓的大汉皇叔是怎样夺得荆州的:周瑜带兵攻打南郡,遭曹仁埋伏,大军损失惨重,周瑜为此也身负一箭,为其经后身体一直虚弱直至逝世埋下了严重病根,此后周瑜诈死,以其人之道来还至其人之身,大败曹仁,而正当周瑜领兵去取南郡时,城楼上出现了赵子龙:“都督少罪!吾奉军师将令,已取城了。”周瑜大怒,便命攻城。城上敌箭射下。试想,诸葛亮此等不仁不义,无法无道之举,那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与之相比岂不是小巫见大巫,然而后人竟还称诸葛亮为“智”的化身,可笑乎,可悲乎啊!曹操在夺取西凉后,知西凉贫脊,且羌人都忠心于马超,对自己多少都有些愤恨,于是下令三条:1、赈粮于西凉2、免税两年3、休战,论谋士曹操没有多少有诸葛,庞统,周瑜,鲁肃之辈的,论武将,其虽多,但真正象张飞、关羽、赵云之辈的,恐怕一个也没有吧,然而他用自己的智慧,“本有的智慧”,打赢了不少场仗,尽管濮阳攻吕布,宛城战张诱,赤壁遇周郎,华容逢关羽,割须弃袍于潼关,夺船避箭于渭水,此皆其败战,然而人岂无失算,失策之时,想那刘备,孙权纵有智士相扶,也不过如此,曹操用自己的谋智与那不及诸葛亮,周瑜等才能的谋士和不及关羽张飞之勇的武将,平定中原,此刻就算他称帝也豪不为过,但是曹操一生并未称帝,所谓“三国”也是曹操死后才出现的,试问天下人凭何骂其是“汉贼”?昔日刘邦不过是无名亭长,他与项羽相斗,最终获得胜利,创建汉朝,怎无人说其是刘贼,国贼。怎无人认为各拥戴秦之后人,或许有人认为秦朝统治残暴,导致民愤激起,应被推翻,然而东汉末年又何尝不是民不聊生,这一点,我在文章开头就已提出,那为何汉就不可被推翻,或许有人说,不是还有以仁义治天下的刘皇叔吗?可以让他来执政啊!那好,下面我们就来谈这位所谓的仁义皇叔。刘表病危,荆襄危机四伏,刘表那年轻的娇妻蔡氏与其弟兄对这九郡虎视眈眈,这些刘表早已清楚,于是他嘱托刘备,希望他能够接下荆州,没想到这位仁义的皇叔,仁义过了头,连诸葛军师的话都不听了,坚持不肯接此委任,满嘴的:“刘表乃吾皇叔,我岂能趁人危急时,做此不义之事,孔明休劝,我意已决。”最后呢,荆州落入曹操之手,经过赤壁之战,又害诸葛亮做出不仁不义的事,设“千机万谋”夺取了荆州,最终名义上还是借江东的,如此庸才,幸亏遇到的是诸葛亮,若是司马懿,其命早休矣,权位也早不知被他人夺了多久了;当其西取西川之时,亦是满口仁义,最后呢,并吞西川将刘璋逐于公安,这种言行不一致的人,试问何谈仁义,不过是假仁假义罢了;当其得知自己二弟、三弟被杀后,不经大脑思考,便要直取江东,试问:就允许你自家大将诛杀,气折人家颜良,文丑,周瑜?偷夺人荆州,就不许你家二弟因你不去求援而被人家所杀?你三弟粗鲁无礼,酒后便乱打将士,就不许其部下杀此愚莽之主,投奔其他明智之主?由此也足见其心胸狭隘。此后,吕蒙已死,孙夫人日夜望回其身边,于是派人到西川禀告,却不想其严辞拒绝,试想,其当时到东吴能够平安回荆州,这其中孙夫人出了多少力。孙夫人当时才18岁,,屈嫁于一个比自己大30岁的糟粕老头,这已厚待他刘备了,当其要回荆州之时,孙夫人忍着与母兄离别之痛,帮着他出计,一路上又为其力阻东吴战将,而刘备却丝毫不顾及往日恩情,最终逼孙夫人坠死,由此也可见刘备乃无情无义之小人,至于错杀刘封,火烧连营七百里,徐州收吕布等蠢事更是证明了刘备乃一无能之辈。其儿“阿斗”,后人称之为“扶不起的阿斗”,表面上看似说阿斗无才无能,其实又何尝不是因刘备的教子无方。其(刘备)头脑简单,目光短浅,不懂治国之道,他一心只想着自己能够统一霸业,而就后代家人置之不顾,却不想自己所创霸业,今后由谁来掌管,纵使他白帝城托孤,希望诸葛亮能接任蜀川大任,那么他就弄了这么个烂摊子让是人家来接替,这种只有善始而无善终的人,怎能有资格与能力中兴汉室,而操则不然,他将大任托给曹丕,并嘱咐官员家人各理其事,足见其周到。至于孙权,此人乃三位枭雄中最年少的一位,然而他的一生随着周瑜、鲁肃、吕蒙,陆逊的一个个离去,最终也黯然,孙权是一个有谋略的人,善于用人,做事顾全大局,然而在他身上,我总觉得缺少些什么,说不清也道不明。至于诸葛亮,他乃刘备第一谋士,在《三国演义》中较为“张扬”,无可否认,他是个聪明人,自从跟随他的主公,“兴复汉室,除贼伐曹”便也成了他的“理想”,他空有一身躯壳和一个聪明的脑袋,自三顾茅庐,其效命于刘备后,他的大脑控制中心就已被被秘密地输入了四个字:“忠于刘备”,于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除贼复汉,而他忽略了身边的一个巨贼----刘备,他所复的汉也绝非为汉,而是蜀汉,一个他所忠心的主公在用虚伪的仁义将其欺骗利用后所创的名不正,言不顺的政朝,而诸葛亮在死后似乎也看到了这一点(指蜀汉的名不正,言不顺,并不能被列在汉史之内)(见“武候显圣定军山”)。孔子说:“君子疾夫舍曰而为之辞。”而诸葛亮和他的主公却似乎就是那样的人。《三国》在我今后的路上会依旧陪伴我,我也会永不厌烦地读完它一遍又一遍,而每一次看完后,我也定将会有无数的新感慨产生。待我某一天退出社会,脱离那纷乱的竞争,我想那时再读到“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那心中也一定会想当年暮年之时的曹操、刘备、孙权之想——“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1200字以上 高一 应用文
-
畅游三国怀着激动的心情,我第三次翻开了古典文学名着《三国演义》。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以智和勇来依次展开的,但是我认为智永远是胜过勇的。比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不胜数。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当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刘禅,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朝政,心甘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后竟然上演了让天下人耻笑的事情,乐不思蜀。谁会想到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做出这样的时移俗易的事情来呢?有勇无谋,大敌当前,只能拼死征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吕布在白门楼听从谋士的计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如果颜良把刘备在河北的事情和关羽说清楚,哪儿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古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再谈谈国家,魏,曾经煊赫一时;蜀,曾经功成不居;吴,曾经名震江东。这么来看,从国家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格。曹操,欺压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称霸江东。如果说魏国在三国里智谋最强,一点也不为过。曹操的用兵堪称举世无双,司马懿就更是用兵如神。但是两个人都有自己致命的弱点:曹操多疑,司马懿太过阴险。再说蜀国,首当其冲的必定是伏龙诸葛亮。他那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还有像凤雏庞统、姜维、徐蔗等等一些人物,但是我认为都不如孔明。吴,一个占据三江六郡的国度,能算得上是有谋略的,也就是周瑜了,少年时期的周瑜就熟读兵书,精通布阵。经过一番刻苦的努力,终于当上了水军大都督,总统水兵。不过他太过于嫉妒,死正中年时。从这些人物和国家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关系着成功。在《三国演义》里还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团为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势不两立,明天却又杯酒言欢。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活的许多方面,连家庭、朋友、婚姻等,都毫无例外地被卷入了斗争的漩涡,甚至成为斗争的工具。他们为了满足自己权利,财产的欲望,为了使自己在激烈的争夺战中不被消灭,总是玩弄各种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活剧。这样的心机,在如今又和偿没有。商家绞尽心机,赚消费者的钱;骗子费尽心思,骗取他人财物。人们可以看见:贪欲和权势欲如何主宰了社会中兄弟、夫妇、朋友等关系。人们甚至为了钱财,千方百计的想办法偷取,杀害。所以奸诈狡猾的有心机的人,必将成为权势的佼佼者。但是,心机是需要无心机来衬托的。如果每个人都那么奸诈狡猾,世界怎会太平呢?《三国演义》的另一大成功便是引入了大量的诗词歌赋,虽然数量比《红楼梦》中要少,但是其中不乏精品之作。一部分诗词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引入的,另一部分则是出现在人物的吟唱中或笔下。如,“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第三十七回),此乃文中诸葛亮所作。又如,“曹操奸雄不可当,一时诡计中周郎……”(第四十五回),此乃后人叹曹操中计误杀蔡瑁、张允之事。篇头词“临江仙”,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过之后,更有一种意犹未尽、引人入胜的感觉。篇尾诗“古风”,则把三国一个世纪的兴衰成败、长达66万字的文字概括成仅300余字的长篇叙事诗。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是它却像一片押韵的后记一般,带领读者重温三国风云。其最后几句,更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与认识:“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总而言之,《三国演义》可以说是四大名着中仅次于《红楼梦》的精品小说。虽然其中有些思想值得我们去探讨,但是它留给中华民族的意义是深远的。总之,《三国演义》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与历史的启迪以外,它更是给有志王天下者听的英雄史诗。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的是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1200字以上 高一 读后感
-
三国杀三国旧梦琉璃,忆往峥嵘朝夕。手持方天画戟,最终与谁相依。青龙赤兔在即,怎奈孤傲难敌。丈八蛇矛屹立,百万曹军退避。阵中子龙忠义,舍命护主如一。运筹帷幄妙计,不想命殒他地。看天下,西蜀东吴销声匿迹。观三国,司马家族一统称帝。一生戎马厮杀,却为别人争霸,再回头,重温旧梦,剑指天崖。100字 高一 议论文
-
三国文化征文:三国的义“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这是当代小天王林俊杰的一首品三国的歌.描述三国时期的一些概况. 我从小就关注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最近兴致来潮,又一次捧起了这本另类的史记。虽然作者的文字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但多少历史见证过它的真实,也许不是百分之百的符合事实,但不可以否认它曾经的存在.读完厚厚的一本三国演义,不禁感叹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真的为读者生动活现地演义了一个历史故事,也让我从中学到了一些为人处世之道.在三足鼎立的局面下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凌驾于他人之上,战火纷飞的年代兵荒马乱,民不聊生。不明白为何三国不能和睦相处,不明白英雄为何热衷于成为乱世的枭雄。蜀魏吴,个个都自称君子,却不知自己的“丰功伟绩”是由什么垒成的,自己正踩在无数将领小兵的鲜血与汗水中站起来的,君子向往高尚,讲究仁义。当我第一次用小学生的眼光欣赏《三国》的时候,我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争斗,无法理解他们的向往,他们的内心世界,更无法理解他们口中常常提到的仁义。但是有一点, 但不论是曹操还是刘备,他们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曹操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刘备则更重视人才了,起初赵云并不是刘家的将军,但他十分器重赵云,几次留他,后来终于归到了刘门下,才使得那个扶不起的阿斗两次脱险。徐庶被曹操“拐骗”到那边,在送别时,刘备哭着送别,还要砍掉挡在前面的竹林,后来徐庶才又回来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更是成为聘用人才的典范。另外,最重要的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是”义”. 赵云的忠肝义胆天地可见,冲锋陷阵,他会冲在最前面,撤退回营,他甘愿断后护送,生命在他的战场上只属于国家,属于他效忠的朝廷,无论功劳多大,他都不会居功自傲,独领风骚。这,才是真正的“义”。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的智慧都倾注在军师的天职上,献给了刘备创业的进程,没有怨言。空城计,草船借箭,火烧赤壁,耳熟能详的历史无一不透着孔明的努力汗水智慧与精力。出师一表争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用一生的光阴诠释了“义”的真谛。张飞虽然是个欠考虑,容易脑热的单细胞动物,看他就晓得什么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然而兄弟有难他必定出手相助,因为火爆的脾气,他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这也是为了兄弟,为了义,他用生命换来的“义”。这,才是真正的义。关羽很讲义气,对事不对人,为了刘备,他宁愿帮曹操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因心念旧恩,在立下军令状的情况下毅然在华容道调转马头,放走了曹操,不是别的,只是为了义。这,才是真正的“义”。《三国演义》上演的不只是场战争游戏,它并非“演”的天下,而是“义”的舞台。如果不是“义”的存在,哪会有三国鼎立的时代?义――三画一字,简简单单,又寓意深刻,三国演义,义贯三国,逝去了义,三国也就演不起来……1200字 高一
-
三国如果三国只是历史的插曲谁还会它倾心倾力渲染的如此华丽用自己的灵魂!描写悲伤的背景。。。。。。谁愿意饱受战乱痛苦亲人的失去谁愿意退出一步让天下统一烟。。。。。。卷国莽莽大地流下的,只有那满地。。。血红的印迹谁不愿意让它继续鼎立没有血流成河、刀光剑影!谁不愿意国家繁荣昌盛处处都有笑声银铃般,穿透人心安定,和平是遥远的寄语三国最终只是历史的插曲战乱最终还在世界延续150字 六年级 诗歌
-
三国天下如棋黑白争,汉室衰微起征程。群雄逐鹿神州乱,生灵涂炭日昏沉。壮哉魏武奸雄略,裹挟天子振乾坤。自古英雄出我辈,隆中决策天下分。桃园结义兴汉室,虎踞江东结同盟。多少古今争霸事,难平青史三国争。茅庐三顾情何深,明朝携剑为君臣。羽扇纶巾征沙场,三足鼎立报君恩。卧龙吟唱传千古,赤壁东风尚有时。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故事化史诗。天下如棋黑白争,汉室衰微起征程。群雄逐鹿神州乱,生灵涂炭日昏沉。壮哉魏武奸雄略,裹挟天子振乾坤。自古英雄出我辈,隆中决策天下分。桃园结义兴汉室,虎踞江东结同盟。多少古今争霸事,难平青史三国争。茅庐三顾情何深,明朝携剑为君臣。羽扇纶巾征沙场,三足鼎立报君恩。卧龙吟唱传千古,赤壁东风尚有时。是非成败转头空,三国故事化史诗。300字 六年级 诗歌
-
三国_小学生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借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三国鼎立,英魂立!西蜀刘备三清卧龙礼贤下士,北魏曹操一代奸雄混沌乱世,东吴孙权蜀吴联盟齐谋共事。英雄戮英雄,英魂怜英魂,纷纷拢拢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100字 诗歌
-
萌三国萌三国沁羽来到学校,便看到灿胗昝试谝黄鹩兴涤行Γ?剩?ldquo;咦?世界和平了?”雨檬笑着说:“那是,总算和平了。”“呵呵呵……”雯靖拍了拍雨檬的手,问:“怎么和好的?嗯?”“这……秘密!”“喂!这么多秘密。”沁羽说。雯靖附和道:“是啊,还把我们当朋友吗?”“怎么会呢?”雨檬忙向雯靖挤了挤眼睛。第一节课刚下,雯靖拉着雨檬的手,说:“快说!”“这,好吧,告诉你。?$&%??#$。。。。。。”“真的吗?”沁羽问,“啊?你?”“我?还说呢,有秘密还不找我分享。”沁羽装作很生气的样子说。“你的思宜呢?”雨檬问,“是啊,思宜,你落下她不管了?”雯靖又说,“是啊,思宜,她没生我气吧?”沁羽正准备去找她,却不知思宜在她身后,与思宜撞个满怀。思宜说:“我还以为你真不理我了。”“怎么会?”“看看吧,雨檬才来几天,你就跟她打成一片。”“她毕竟是我们的新朋友。”“这也罢了,今天早上一来直奔雨檬座位,却没理我。”“只是好奇。”“算了,我知道你不会忘了我的,毕竟都是几年朋友了。”“是啊。”“不过——要是真忘了我,那就算了吧!”“思宜,别这么说。怎么会?”“那好,一言为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第二天,雨檬来到学校,捧着一本漫画走过来,说:“我爱《萌三国》!”“《萌三国》?”大家用惊讶的目光看着雨檬。只见雨檬拉着雯靖、沁羽说:“我们需要一个团伙。”“犯罪团伙?”雯靖打趣道,“不是,唉,直说吧。就是组织一个小队初一:冰弦450字 初一 诗歌
-
三国梦我同情周瑜的悲哀我仰慕子龙英勇我嘲笑刘备的愚忠惊异孔明几千兵马唱一出空城唾弃魏延的卖国求荣我赞许姜维我崇拜汉升我厌恶献帝的无能认可关云长华容道的放行惋惜陆逊的火烧连营梦三国三国梦善善恶恶真真假假难辨清三国鼎立已经成为泡影读懂真谛才是真正英雄三国时代已是历史的风景宛如空中划过的一道流星只是人们不会忘记三国精神一份义胆一份忠诚150字 初一 诗歌
-
三国三顾茅庐,恭请卧龙,三分天下有其位,鞠躬尽瘁。三气周瑜,一命呜呼,万分悲痛颂其德,折服群雄。三辞称孤,恐防不服,文韬武略打天下,一代枭雄。50字 初三 诗歌
-
三国河波泛柳,点点滴滴。望紫烟霞,浮春泛舟。波凌壮阔,滔滔江水。泛舟赤壁,回望三国。50字 初一 诗歌
-
读《三国》有感大汉一统四百年,诸侯割据天下乱。星汉灿烂群英会,三国鼎立出雄奸。烽火连天起狼烟,骏马长啸战犹酣。生灵涂炭满目疮,民不聊生苟延喘。50字 初三 诗歌
-
三国焚一把火熊熊地燃起欲望狼烟袭来裂岸的惊涛在咆哮赤壁的大军露出狰狞的脸东风吹破江畔的美梦巨浪肆意地吞吐火焰呐喊 旌旗 鲜血炽热夹杂着破碎张皇覆盖着绝望谁的庆功酒谁的泪50字 五年级 诗歌
-
三国吟三国战乱夜未休,秋风吟殇百家愁。儿女情仇剑封喉,门前寒烛为谁流。高三:温安安50字 高三 抒情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