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痴人呓语
去过江南后,便被那里淳朴的气息所吸引住了。后来,从人们的闲言碎语中才得知,原来没有去过江南乌镇的人,根本就不了解江南,亦是,白来一趟。我方才恨起自己的唐突。于是便思念起了乌镇来,这个承载了我多少痴梦的地方。
乌镇同其它水乡小镇一样,也是透明的水,古老的桥。初次来到乌镇,我没了一路上颠簸的疲惫,没了初来乍道的陌生。这种熟悉感,一下子拉近了我与乌镇的距离。我甚至想在这里长久住下,学着当地的人们每天品一杯茶,每天在心头浇上一份清淡的惬意。
果真,光影里的小桥流水人家,很自然的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热忱。乌镇,虽然有着清淡美食,有着上好茶叶,有着新鲜空气。可最让我魂牵梦萦的,仍是那一座座沿河立起的民居,同之前所了解到的不同。我看见的民居,古老,饱经沧桑,好像风在吹大一点,他们就倒了一般。可是他们就在世人的不解中屹立百年,却仍然堪比新宅。
乌镇的民居,带着一种历史的陈旧。早上,那些晾晒的布料伴随微风,涌上心头的一阵清香。沿河的民居甚至有一部分延伸到河面上,仅仅几个石柱隐在河床中,上架横梁,便构成了人们口中的‘水阁’。
好像是再自然不过了。可是几个石凳,一张石桌,再加上几棵古树,几串火红色的灯笼,就构成了一副平日里当地人生活的画卷。如若说这画卷非要添些什么,那应该就是孩子们在一起欢笑的童谣了吧。我想那应该是当地人眼中在平凡不过的事情。但是那却是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我最向往的一切。
如今,已再回不去那稚气的年代,去好好欣赏乌镇那种纯净的美感。只能在一次次后悔中深叹儿时不懂珍惜。可惜的是,我的文采还写不出乌镇到底有多美,或许,只有人们亲自去了,才会感受到那份天然吧。
乌镇,那一脉悠悠书香
自从2000年中国作协茅盾文学奖颁奖仪式从首都北京移师浙江省乌镇之后,乌镇就赫然列在我的旅游目的地之中。这个愿望历时十三年,终于在女儿的陪同下于今年10月得以成行。游程两天,头一天下午参观乌镇西栅,第二天上午参观东栅。参观之前,我读过不少乌镇游记,这些文章有说这里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的,也有说这里是东方文明的活化石的。而我在参观中感受极深的,却是这里浓郁的书香气,觉得它时时都在西栅和东栅空气中弥漫着,浸透了古镇的各个角落,让人变得文气和沉静。我感到,这才是一个真实的乌镇。
乌镇向来以古出名。两天时间,我走遍这里大大小小的水巷和街衢,这里的一座座古老民居,一处处原始的手工印染、乌陶作坊、酒坊和织锦工坊,还有那江南百床馆、汇源当铺、旧时的药店和邮局等,都浸染着古色古香,说它是“东方文明的活化石”也可谓适得其宜。但这里许多古遗址却更让我沉浸在它深厚的文化底蕴之中:文昌阁、翰林第、古戏台、皮影戏、晴耕雨读居,处处昭示着这里沉久的文化积淀,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唐朝书画大家裴休、宋朝诗人陈与义、范成大,以及近、现代新闻学前辈严独鹤、农学家沈骊英、着名作家孔另境等,都在这里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或遗址,更有那昭明书院、茅盾故居这两处古今名家的遗址双壁生辉,让这个小镇在中国文学史的园地里也焕发着异彩。这两处遗址,也正是我此次参观的主要目标。
下午六时许,我们就来到位于西市河北岸的昭明书院,这是南朝梁太子萧统和他的老师沈约的读书处。书院坐北向南,一座青褐色牌坊式门楼当街竖立,门楼上的“六朝遗胜”匾额显得庄重古朴。进得大门,只见宽阔的前庭里,筑有造型雅致的水池、廻栏和石桥,四周古木参天、浓荫匝地,给人澄明幽静的感觉。再往前就是主建筑,为一座两层三进的楼房,楼上楼下辟为图书室或名人着作展室,供游人阅览。西厢房内还有一处古色古香的书店。此时此地,随着参观的脚步,我们的思绪也沉浸在了历史典籍里,我想起了读大学时在学校图书馆翻阅萧统的《文选》和贪婪地阅读那一篇篇古文的情景,《文选》米黄色的书页,泛漫的书香,时隔50余年仍然记忆犹新。
据《乌青镇志》记载,梁太子萧统曾随老师沈约来乌镇读书,并建有书馆一座。后来,书馆塌毁,遗迹残存。明万历年间,乌镇人全廷训出于对萧统才学的敬仰,便在书馆旧址前建起一座石坊,里人沈士茂于石坊上方题写六朝遗胜、梁昭明太子同沈尚书读书处匾额。以后又经里人多次修建,始成如今规模。沈约是齐梁文坛领军人物,着有《宋史》和许多优秀诗歌。梁君主萧衍重其人品、文才,封其为太子傅。萧统在他的教导下,在这西市河边苦苦攻读,终成大才。萧统招集文人学士,编辑成汇集先秦至梁以前各种文体代表作品的《文选》三十卷,后人称其为《昭明文选》。这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它与后来的《古文观止》一样,受到历代文人的欢迎。昭明书院的修建,寄托着乌镇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梁太子昭明的崇敬,也为我们瞻仰古人、追忆过去提供了一个实物依托。
出昭明书院已近晚上七时,夕阳渐隐,河灯初起,两岸景色若明若暗。此时,我的思绪仍让留在那个澄明幽静的书院里。女儿说,下一个重点就是参观茅盾故居了。现在我们先看看乌镇的夜景吧!她领我来到码头,买好船票,乘坐乌篷船一头扎进乌镇深沉的夜色里。
乌镇的夜景是迷人的。游船缓缓前行,那两岸的商铺前、酒楼上、居室内,那一座座似乎漂浮在河边的枕水阁的楹柱间,那横跨河上的半圆形的桥孔里,都亮起了晕黄的灯光,没有缤纷的异彩,更没有照亮夜空的镭射,就是那一色的晕黄;连我们乘坐的乌篷船上也只有暗黄的普灯,恍如很久以前那挂在船篷上的马灯。无边的暗夜中,这灯光显得那样朴质,那样迷蒙。那两岸的店铺,水上的桥涵,尽皆朦朦胧胧,它们在水里的倒影更是扑朔迷离。我举起相机按动快门,欲留下西栅夜景的图片,可是照出来的影像总是模糊一片。女儿说:奇怪,为什么乌镇人不喜欢华丽,不喜欢大气,换上霓虹灯能多费多少钱呢!我说:不,这正是乌镇人的聪明之处。你想,无边的暗夜之中,这晕黄的灯光是不是更能启人遐思、更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乌镇昭明书院一千多年前传下来的那股书香气,恰恰就氤氲在这晕黄迷离的灯光之中啊!那种亮如白昼、瞬息万变的的灯光,会把这股书香气惊吓得无影无踪的。你说,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岸火独明”的灯光和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灯光,与上海南京路上彻夜通明的霓虹灯相比,哪一个更有诗的意境呢?在这如梦如幻的夜色中,你是否更能想象到一千年前年沈约老先生彻夜执笔撰写《宋书》和昭明太子秉烛夜读的情景呢!
茅盾故居位于东栅。第二天上午我们买好门票,穿过游船码头,转过有名的逢源双桥,走过长长的东市河北岸,就来到了观前街17号一座古老的民宅,这里就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先生的故居了。
一座二层楼房紧临街道,木门窗,木屋架,青砖黛瓦,典型的清代江南古老建筑。门口左侧镌刻着陈云同志题写的“茅盾故居”匾牌。我们穿过楼道,后面是一个半亩大小的幽静庭院,院中间是茅盾的半身汉白玉雕像,一丛翠绿的天竹点缀在角门。这大概就是茅盾当年闲暇时的读书或玩耍之处吧!故居中有卧室、书房、餐厅等设施,其家具与布置仍是茅盾当初居住时的样子。楼厅中开设有《茅盾故乡乌镇》、《茅盾走过的道路》、《茅盾故居》三个基本陈列室,介绍了茅盾的生平业绩。在这里,我首次看到了茅盾中小学时期习作和他创办《小说月报》的原件及部分手稿,看到了他在各个时期发表的着作版本。记得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我为了寻找一本茅盾的《子夜》,跑遍了大半个西安市的古旧书店,最后在南院门才找得一本陈旧的竖排本。这一本早已发黄的旧书我一读再读,一直保存了五十年。此时站在陈列室里,回忆往昔,觉得无限感慨。在陈列室的出口处,我看到了一副茅盾的青铜塑像:右臂抱在胸前,手中夹着一支香烟,静静地沉思着。他是在构思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之作《子夜》或者是他的《春蚕》三部曲哪?还是担任新中国首任文化部长时在运筹新文化事业的发展呢?我不禁举起相机拍下了这一镜头,作为对这一现代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永久纪念。
茅盾的成长与乌镇是分不开的,他晚年在《我的故乡》中写道:“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可见乌镇从昭明书屋肇始的那股千年文脉,对茅盾的影响有多么深!其实,何止茅盾。据镇志记载,自宋至清900多年间,乌镇一直求学之士不绝于路,读书之声不绝于耳,先后出了64名进士,167名举人,至于秀才、监生、贡生则难以全计。其中有作者378人,作品842部。由此可见乌镇文气之兴盛,文脉之悠长。
乌镇,愿从你这里飘出的悠悠书香,在未来的日子里更加浓郁,飘得更远。
相关推荐
-
痴人吾有一日万里别,别后天堂醉神仙。神仙醉后醉月老,也把情人醉翻天。酒醉还在天下眠,酒醒还在天界仙。天下也结三叶树,叶落归根换酒钱。闲人天界花锄下,日经一日年过年。痴醉天界永不回,遗留尘世万世间。六年级:赵俊翕1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呓语呓语好几年前,我就像灰姑娘般存在着,在某个不会人知的偏僻角落,每天浑噩的上学.吃饭.睡觉。觉得最开心的事就是在每天的忙碌.忙碌.忙碌,忙碌之后,在自己的孤单小房屋里造属于自己的白日梦。梦有时很长,像尼罗河的水;梦有时很短,就像自己脸上的一颗祛斑.梦也不会贝多芬的致爱丽丝那样低沉.悠扬.思念......梦着梦着就上路了,我要乘着自己的泰坦尼克号去梦想的海洋沉没......于是,那只原本不起眼的麻雀变成了凤凰,而那些麻雀仍旧在枝头叽叽喳喳。虚幻的呓语结束了......2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深夜呓语深夜十点,心烦躁,未眠。我安静地平躺在床上,盯着白色的顶灯,心里泛出一丝酸楚,一丝无奈。“啪。”我关掉灯,周围陷入一片黑暗。我希望这片没有尽头的黑暗把我吞噬了,不想去理会心里那些乱七八糟的心绪。却辗难眠。耳边放着一些翻唱乐曲和班得瑞的轻音乐,不去想,不去想,我随便的把我沉醉在音乐中,心里还是那般撕裂的疼痛。记忆里一片苍白荒芜,我总觉得我的心在一把锋利的刀的旁边,稍有不慎,便刺得鲜血淋漓。绵长不停止的黑暗和寂静还是把我引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心依然在隐隐约约地疼着。蓦然回首我走过的这十三年,竟然是那样的孤独。记得在哪看过一句话:我的世界,风来过,雨来过。我为我自己悲哀。十三年里,居然没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心里的那一方世界,是何等的寂寞寥落。和我相处八年的同学,我做到得只能是无语了。那些城府很深的同学,已经被这个世俗的世界所同化里。过身,满怀希望一头扎进网络,在里寻找着那个挚友。从来没有人真正知道我在想什么,也没有人来关心我的内心世界。有时候,我真的想像个孩子一样痛哭一场,但我知道,哭是没用的。我多么希望在我哭的时候,有个身影会温暖地对我说,别哭了,一切都过去了。我奢望着一切,但有一次次的化为泡影。很多人以为的我的生活是何等的灿烂辉煌,是的,从小我学习就很好,还是班长,但也许只有我知道,我是何等的希望有个知心朋友。哪怕,我失去一切。一直觉得自己活的很累,我一直以为是因为学习的压力。这一刻我才知道,因为我没有朋友,所以的一切只能默默的承担。默默的分享。呵,心累了。这个暑假零零碎碎地过去了一半,爸爸说,我这个暑假性格大变。我自己也感觉到了这一点,我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安静了。这也许就是长大的变现吧。我宁愿我永远都是那个长不大的孩子,不知愁,不知世事。我的心也许就会好受些吧。我也不会这么彷徨,这么无助了……我不明白妈妈的那句话,也不理解“小小年纪交什么朋友……”听着这句话,我只能无奈了。妈妈从没懂过我,理解过我。我在想,如果小时候没有朋友,这个童年该是多么黑暗啊。黑暗中,眼角不知不觉溢出了泪花。心还在疼着,无奈着。我跟着MP3里哽咽地哼了几句,想平复我高亢的情绪。“在陌生的国度, 迈着坚强的脚步 我们知道你的付出。 相信幸福在不远处常常梦到自己在一条阴暗的小巷,四处无人,孤寂寥落,阳光就洋洋洒洒地照在我的前面,我却接触不到。没有向前的勇气。今夜。各外的静。900字 六年级 散文
-
乌镇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会址。乌镇,有着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乌镇,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一岁多时,爸爸妈妈总会牵着我的小手,踏着青石板路,在阳光的照耀下惬意地散步。从那时开始,我与乌镇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乌镇民居沿水而建。清一色的白墙黑瓦上,留下了岁月的斑驳痕迹:白墙上的石灰早已脱落,泥水的印迹也使它披上了“斑点服”;黑瓦变得参差不齐,许多地方已经缺掉了好几个角。民居的木质门窗上,也雕刻着精美的图案。窗台上摆放着争奇斗艳的花儿,窗户常常打开,蓝印花布做的窗帘挂在窗的两旁。后门有几级石阶直沿水下,可以看见一群活泼的鱼儿正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嬉戏玩耍。乌镇的美食也是我的最爱。听妈妈说,我从小就爱吃定胜糕,现在每次去乌镇,定要买定胜糕吃。定胜糕的形状为花朵状,外层是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味道可口,甜而不腻,是来到乌镇不可不尝的一道小吃。红烧羊肉让人大快朵颐。乌镇民间有“一冬羊肉,赛过几斤人参”的说法。乌镇的羊肉主要采用青年湖羊为原料,当地人称“花窠羊”,这种羊肉肉嫩脂肪少,皮细腻多膏汁。它是用土灶木柴大锅烧制的,一般要烧一个晚上,必须先用大火,然后用文火烧煮,火候全在于烧制者的灵活掌握。对于吃羊肉,有的人喜欢肥肉瘦肉一块吃;有的人喜欢腿精的鲜嫩多汁;有的人喜欢尾部的肥香;有的人喜欢专挑脖颈活肉。红烧羊肉对于美食爱好者来说,也是不可不尝的菜肴。把红烧羊肉配上面条,就成了羊肉面,这是古镇老人早晨最喜爱的早点之一。连互联网大会的网络大咖也聚在一起吃羊肉面呢!中国的茶文化博大精深。乌镇人也有自己的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黄豆,将新鲜黄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晾干,然后盛在一个容器里,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文火烘薰至豆表皮起皱,有香气溢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等。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泡上一杯薰豆茶,便会香气四溢,余味无穷。蓝印花布不仅是我们当地的服饰主用布料,也是美轮美奂的工艺品。蓝印花布的制作工艺流程为:纹样设计、刻花稿、涂花版、拷花、染色、整平、晒干七道工序。上面的图案各种各样,可以做成衣服、帽子、鞋子等等。乌镇的民居,乌镇的美食,乌镇的茶文化,乌镇的蓝印花布,乌镇的小桥、流水……乌镇的一切都将给予你独特的感受。乌镇,你若去过,便不曾离开!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痴人_100字吾有一日万里别,别后天堂醉神仙。神仙醉后醉月老,也把情人醉翻天。酒醉还在天下眠,酒醒还在天界仙。天下也结三叶树,叶落归根换酒钱。闲人天界花锄下,日经一日年过年。痴醉天界永不回,遗留尘世万世间。六年级:赵俊翕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1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呓语然收到朋友的信息,他伤感的说:他害怕人群,不再相信任何人。她曾是个活泼可爱毫无城府的人,可突兀的语言却深深刺痛了我。仰望苍穹,暮色四合,天边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光亮,似乎是流星的陨落,他划过天际,消失在暮色之中,却沉落在我的双眼之中,立即成像,倒映入心间。这黑夜里的一束光芒啊,微弱却足以灼伤我那清澈的双眼,伤到我那脆弱的心房。是什么东西阻隔了人与人间的交流?是什么让人们如此恐慌?那道无形可却坚不可摧的城墙啊,是谁给你的力量让你如此霸道?是谁让你如此坚强?每个人都感觉很冷,即使春天已经到来。冰冷的手企图去向脸儿求得一丝暖气一点抚慰,可发现他更加冰凉,连吐出的口气也冷若冰霜!啊,那道可恶的城墙!遮挡了太阳的光线,阻隔了我取暖的方向。这个光鲜到刺眼的城市,冰冷尖锐的玻璃墙反射着比阳光强一千倍的光芒,却还是依旧那么冰凉,看不到天空,也看不到太阳。林立的高楼不留间隙的堆砌在一起,覆盖了整个地球。川流不息的车辆闪烁着冷兵器才有的寒光,穿梭在大街小巷每一处有空气流动的地方。惊天动地的喧嚣勾引我向外张望,只一眼,我就看到了绝望。让我更绝望的是:那些行走在街上的人们,各个一个模样??冷漠。现在的人们似乎一直生活在化装舞会上,总是带着那一张张面具,笑的那么僵硬,哭的那么牵强,所有的景致都沐浴在冷漠的黄昏中,透露出虚假的安详。我感到悲伤!他们都怎么啦?如果说,我曾生活在真诚与爱的天堂,为什么现在看到却是那么的不一样?为什么他曼妙的躯壳会化做尘埃纷纷散落之后,只是空空如也的空气,没了一点人情的气息?荒芜的视线令我疲倦,令我伤感,令我厌烦啊!为什么结束了对自己,对他人的关爱的同时,也失去了对爱的感知与敬畏,对人的尊敬与期待?为什么还失却了想要改变这感觉的意愿呢?我站在拥挤的人群,却还是觉得孤单,我在中间站着,茫然中带着悲哀!700字 高一 散文
-
呓语掏出一张纯白纯白的纸,用笔的蓝色亵渎它,用我的眼泪辱没它。于是,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在深蓝浅蓝的泪痕里交织了一串串模糊的字迹。我想我一定是把我和世界之间的磁场截断了,否则为何没人听到我这样绝望的哭声?世界上拥有同情心的人,应该不止那么一个吧,却为何没有人能够帮我?在这样广漠的空间,竟没有可以收留我的地方。呵,讽刺!期末考那样醒目的数字,竟没有让我的心有任何惊动,它依旧平缓地跳动着。淡漠。冷静。迷茫。我所拥有惨淡的目标呢?我再也找不到它了。我想它应该是被我遗失在了来时的路上,或者它在我对音乐的痴狂、对文字的无奈、对生灵的遐想中渐渐地对我这样渺小而又平凡的人失望了,静静地离开了吧。悄无声息。无影无踪。而这样却让我误认为它只是一株小小的蜀葵,一只小却拥有梦魂力量的蜀葵。然后,再迷迷糊糊地躺在地板上,望着天花板发呆。天花板的颜色应该比白纸更白吧,它白得让人感到苍白、无力,似乎是一个垂死的老人,在生命的边缘企图作最后的反抗。这样,应该就叫“背水一战”吧。此刻,我的左眼角竟然溢出了眼泪,夕阳的余晖照射它,亦是那么苍白,我想它应该还没出生就死去了吧,因为它有着没有魂魄的空洞。忽然想起一句话: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它的一部分。用“因果”来解释能平息四去的人的心么?那要用什么来抚平“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冤灵的疤疖呢?应该是更多死去的人吧。但我宁愿相信这是爱丽丝的仙镜。500字 初二 散文
-
江南呓语依旧古道西边,少不了的还有夕阳。瘦马早已不在,人生路途的坎坷,看不见,于是祭祀心酸。谁会知道下个断肠人是身在何方。江南的小镇,不带蒙蒙丝雨的缭绕,唯落幕下在邂逅的转身,漆黑的失去一个熟悉的面容。不知觉连眼泪都震颤心灵,不知觉,连哭泣,都开始乏味。着白衣的少年,沧桑了稚嫩脸,又为何不入你的眼,江南的雪凄凉了我万般孤寂的身躯吗?我宁愿不要这江南。我愿褪去一身荣华,伴你左右。漫漫的纸墨上的江南,潺潺的逝在天边的尽头,激不起心中的涟漪,石桥的百年守候,不知白了谁的头。在日落月上梢头的那刻,幻想着你款款而来,不必唤我一声“城主”,只想你看清,这褪去一身戎装的朴素布衣,经年灼伤的佝偻身体,我亦是北风萧萧,寒彻在骨子里,偏偏舍不得离开,倘若,从未踏进江南,多好。再见时,不知黄昏过了几许,滞留在你微笑不语的脸上,我该多么欣喜,似乎又该错身,没什么理由回首,不忍心倾入你的世界,在江南的小镇,你是心头惟一的一份宁静。梦里曾上演过不知多少这一幕的相遇,刹那芳华,苦涩难耐,寻不着,该用什么去期待,倘若褪去荣光,有什么资本与你依偎。萧瑟万千古木,江南的雪其实真的很美,落入我的眼,也进了你的眸子,茫茫间,是我们共同世界。你是欣赏,我却徒留忧伤,眼里只是你,怔怔地出神,害怕错身又要等上不知多少的时日,想抓住你,却没有勇气。江南本就该细雨缭绕,大雪漫飞,绿水恋上青山,又怎忍心盖过高墙碧瓦,梦里的也不过如此,终于还是让我等着了,才发觉为了这一刻,我穿的是这般单薄,已经瑟瑟的无法言语,是不是,下一刻再与你相逢,或只是怀想?江南,有的是繁华褪去的古色,一江徒留着叫幸福的溪水。650字 高一 散文
-
情愫呓语当缠缠绵绵的雨水滴在我的手上,脸上,身上,然后慢慢地渗入我的心田时,我才知道我错了,我是真的错了。曾经的曾经,你是我的支柱。如今的如今,你是我的痛楚。即使我知道我们再也回不去从前,我却始终无法释怀。当一千只飞鸟掠过头顶,我们已不再是从前自己。无奈的,是我的身心。寂寞的,是你的灵魂。如果,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曾经,我们需要怀着悲凉的心情去回首过往,剩下的,就只有孤寂。我从不否认一些客观事实,譬如我变了。当心被撕成碎片,已经弄得遍体鳞伤时,我确实变了。或者变得成熟了,却更加冷漠,更加放纵,更加孤独。你能感受我的无奈,所以,你会理解我的改变。习惯了,习惯了用厚厚的严冰将自己封锁,然后戴着一张虚伪的面具去面对一切。当完完全全地透不过来气时,才任泪水肆意蔓延我的脸旁,掠杀我的笑靥。是否这就是我的宿命,早已注定我与幸福无缘。我应该没有资格去埋怨上天,可是我有我的不甘。何以我们要于茫茫人海中相遇,却还是要彼此伤害。是我太贪恋,我不想失去,不愿独自承受悲哀。失去的,找不到,拾不回。是什么徒留回忆让我承担。太多的遗憾需要弥补,然而,那些日子早已烟消云散。厌了,倦了,我选择放弃了,却不知还是遗留着伤感。一个人的天空有些灰暗,两个人的世界才不黯淡。两个人都孤独,倒不如一起寂寞。我并不善良,却还是不忍伤害。所以,我选择放开,不让你跟着悲哀。难道那也是一种伤害?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做错。然而,我已经被狂烈的思念透支。其实,我的心从未改变。那些稚嫩的诺言仍在脑海。那种撕心裂肺般的思念让我明白什么是沦陷。承认自己有多么爱你是在浸透无奈的这几天。任由回忆撕裂执着,自己跟着痛楚沉沦深陷。你恨我是应该,我自己讨厌自己都成为必然。是的,我错了,我悔了,我茫然了。虽然没什么资格奢求你的谅解,然后一切重来。可是一向理想主义的我,还是自不量力地保持着一点期待。雨还在缠缠绵绵,断断续续。我闭上眼,继续伤感。700字 初二 散文
-
岁月呓语每当你喜欢追忆往昔时,证明此心已老去。其实老去的,不过是指尖滑落的一叶朝阳、一夕晚霞。其实老去的,不过是见喜的一瞬间,闻悲的一刹那。其实老去的,不过是世俗荣辱成败的满眼空花。方寸灵台间,若永葆年轻,青春便是一世的永恒。自今伊始,我愿,请你。请你忘记怨恨,心存感激,因为你从来也是善良怜悯的人。请你减轻忧虑,心存乐观,因为你从来也是洞明练达的人。请你品读自己,心存反省,因为你从来也是明心见性的人。佛曰,人的一生,一切皆缘。自种因果,关乎体验。缘来则去,缘聚则散,缘起则生,缘落则灭。我说,重要的是,一个人,该如何活?活在当下,学会放下……250字 初三 散文
-
江南呓语依旧古道西边,少不了的还有夕阳。瘦马早已不在,人生路途的坎坷,看不见,于是祭祀心酸。谁会知道下个断肠人是身在何方。江南的小镇,不带蒙蒙丝雨的缭绕,唯落幕下在邂逅的身,漆黑的失去一个熟悉的面容。不知觉连眼泪都震颤心灵,不知觉,连哭泣,都开始乏味。着白衣的少年,沧桑了稚嫩脸,又为何不入你的眼,江南的雪凄凉了我万般孤寂的身躯吗?我宁愿不要这江南。我愿褪去一身荣华,伴你左右。漫漫的纸墨上的江南,潺潺的逝在天边的尽头,激不起心中的涟漪,石桥的百年守候,不知白了谁的头。在日落月上梢头的那刻,幻想着你款款而来,不必唤我一声“城主”,只想你看清,这褪去一身戎装的朴素布衣,经年灼伤的佝偻身体,我亦是北风萧萧,寒彻在骨子里,偏偏舍不得离开,倘若,从未踏进江南,多好。再见时,不知黄昏过了几许,滞留在你微笑不语的脸上,我该多么欣喜,似乎又该错身,没什么理由回首,不忍心倾入你的世界,在江南的小镇,你是心头惟一的一份宁静。梦里曾上演过不知多少这一幕的相遇,刹那芳华,苦涩难耐,寻不着,该用什么去期待,倘若褪去荣光,有什么资本与你依偎。萧瑟万千古木,江南的雪其实真的很美,落入我的眼,也进了你的眸子,茫茫间,是我们共同世界。你是欣赏,我却徒留忧伤,眼里只是你,怔怔地出神,害怕错身又要等上不知多少的时日,想抓住你,却没有勇气。江南本就该细雨缭绕,大雪漫飞,绿水恋上青山,又怎忍心盖过高墙碧瓦,梦里的也不过如此,终于还是让我等着了,才发觉为了这一刻,我穿的是这般单薄,已经瑟瑟的无法言语,是不是,下一刻再与你相逢,或只是怀想?江南,有的是繁华褪去的古色,一江徒留着叫幸福的溪水。芜湖市第一中学高一:牧生宇600字 高一 散文
-
中学生呓语我听到很快的风的声音响起。它刺耳鸣叫,重复不断地告诉我,曾经的逝去了,不再回来了……然后,我走进这所中学。怀揣回忆与往昔。它不是一所华丽的学校,这一点思维进校便能感受。它朴素、陈旧,是一所被时间抚摸的学校。安静是它独有的气质。我不愿用华丽词藻修饰这所中学,它不需此。它在我眼里,是一个老人。年迈的老人。老人不加装扮,质朴纯洁地向我们走来。我看到他的额际布有皱纹。他微笑,我倍感亲切。我不知道是什么惊醒了我。我缓缓转头,看身子右侧。有人流涌动,他们推自行车,发出链条声与人声混和的嘈杂。我不认识他们,他们亦不会注意我。偶尔会有眼神向我望来,但只一闪而过。这样的眼神愈加使我孤独。情不自禁怀想过去,有种无法言喻的新涩感。忍不住一次次转过头去,看自己走过的路,看过去和过往。高大的男生与妩媚的女生与我很快擦肩,划出一道道气流的破口。我想起上小学时,总会看到低年级的孩子飞快地在我身旁跑过,留下几声渐行渐远的欢笑声。想着,想着,我的大脑中浮现一片黑色,缓缓地,主持人走到中央,说,“谢幕”。于是一部被命名“童真”的戏剧结束了。我感到有液体在眼眶涌动。眼前的景象模糊了。愈模糊愈亲近,愈亲近愈模糊。我相信事物和人之间存有感情。即使陌生,我们依旧彼此热爱。庭台、停车场、教学楼,我一路抚摸它们有灰尘的身子,兀自说声“你好。”我喜欢它们的无遮无掩。它们附有灰尘,却从不掩饰。它们把自身的残缺暴露在外,任人冷眼抑或是抚摸。它们不可移动,却有着无法掩埋的流浪气质。(这是我给予它们的理解,无论可信与否。)会有一天,我要带上有关于它们的回忆走得很远。有风从我耳边掠过。是哪种感情搪塞了我?亲近抑或是陌生。我不知道。我只想不断怀念不断憧憬,再往前走。600字 初一 日记
-
乌镇乌镇地处桐乡市北端,距市区13千米。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乌镇历史悠久,谭家湾遗址是乌镇的源头。去年暑假,我参观了乌镇,使我流连流连忘返。首先在游船码头乘船,船上的人满了,然后船夫就开始划船,且嘴里不停的吆喝着……船不久开始慢悠悠的动了起来,船身并不停的摇摆着。此时此刻,两边都是密密的芦苇,过了一会突然出现了一座桥,船夫不紧不慢的摇船过去,顿时开朗了许多,右边是在水中的房屋,左边垂柳拂地,船仍然不停的前进,当我刚领略小桥流水人家的时候,船到了码头。上面是一座桥,随即我开始顺着桥往右拐,出现了一条宽窄相间的小路,就顺着小路往东走。首先遇到的是茅盾故居,由茅盾的祖父沈砚耕经手,分两次从两家房主手中买进,作为全家住宅。东单元的两间两进先买,称作“老屋”;西单元的两间后购,称作“新屋”。“新屋”、“老屋”结构相同,风貌一致,中间仅隔一墙,楼上楼下均设门连通,浑然一体。临街四间,楼下是一式的木板排门,外罩半截的木矮门;楼上则是一排不透光的木板窗。“老屋”第一进楼下东面一间为过道, 是全家出入的大门。然后就是立志书院,当年,茅盾的3个叔父和二叔祖家的3个男孩,以及茅盾自己,幼时都曾在这里分别接受过祖父沈砚耕和父亲沈永锡的教育。书院门口上方写着“茅盾童年 读书处”。出门厅,有一个小天井,有仿石板甬道直通平厅,平厅原为讲堂,现在为乌镇地方史陈列室。正中上方匾额“有志竟成”系按原样复制。匾额下有一尊汉 白玉茅盾青年时代的雕像。另外还有江南木雕馆,三白酒坊,百床馆,民俗厅……这儿真是让人留连忘返!600字 初二 议论文
-
乌镇乌镇,烟柳画桥,小桥流水。乌镇之美,使我想起苏轼的“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又想起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乌镇,茅盾的故乡,人间的天堂。漫步在乌镇间,穿行在小道中,我嗅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春天的乌镇,给人一种非常清新自然的感觉。她没有西湖那般妖娆;也没有西溪那般妩媚;更没有北高峰那般豪迈。她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游客。灰墙白瓦间,淡淡的柳芽装点着乌镇,潺潺的水声像悦耳的琴声,使我亦沉醉在这美丽的江南水乡中了。天还下着小雨,我突然想起了“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这句诗来了。一呼一吸间都有江南水乡的如水韵味。小桥流水,过往木舟,处处体现出乌镇那古朴浓郁的文化气息。在那些古老的小房子里,摆着各种乌镇的特产:精致的木雕,玲珑的手链,美味的姑嫂饼,轻巧的油纸伞,都令我赏心悦目。乌镇的房子,灰色的墙,棕色的门。成为乌镇的一大特色,她远离城市的繁华,远离高楼大厦,给我一种朴实的感觉。低矮的房子,错落有致,一点也不夸张,一点也不鲜艳。只有黑、白、棕这几种颜色。普普通通,让我深深的迷上了这朴素的江南小镇。我站在小房子边,看着这潺潺的流水。水是绿的,不像翡翠,也不像宝石,它是那种春天的绿,很清新,缓缓流向远方,有一种“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味道。这就是乌镇,古朴,却又清新的乌镇。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600字 四年级 议论文
-
乌镇乌镇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北端,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它是一个有1300年建镇史的江南古镇。十字形的内河水将全镇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块,当地人分别称之为“东栅、南栅、西栅、北栅”。这次,我来到了乌镇,那里典型的水乡风光既让我惊叹,又使我惬意。它那古朴典雅的木屋,石桥,还有传统的小船,无不使人感到分外的宁静,潮湿的石板路旁,那一棵棵翠色欲滴的杨柳,给以深色为主的乌镇增添了一点明丽的颜色。第一天,我们游览西栅,进入西栅得乘渡船。用“和谐”来形容西栅是最确切的。西栅由12座小岛组成,70多座小桥将这些小岛串连在一起。走进西栅,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小石桥,乌镇的桥并不是那么普普通通,而是饱经风霜。桥上雕刻的花纹已经模糊不清。走上石桥,迎面吹来了一阵微风,让人感到清爽自在。漫步西栅,走在潮湿的石板路上,听着船夫咕噜咕噜的摇橹声,让来自喧嚣城市的我们,沉醉于它的宁静。路旁的建筑大多是小木屋,给人一种古朴的感觉。乌镇里有许多着名景点:江南百床馆,茅盾故居,江南木雕陈列馆等,这些景点,使我们眼花缭乱。西栅的夜景是出了名的,可能是因为空气清鲜的缘故吧。乌镇的月光特别明亮,同时又是那么柔和。市河的河面上不时漂来几条载着花灯的木船,被灯光照映的木屋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给乌镇增添了几分神秘。晚上九点,我们才回到酒店休息。第二天,我们游览东栅,东栅虽无西栅大,可也别有一番景致。下午,我们结束了乌镇之旅。乘车返回了杭州。我相信,乌镇的美景将永远烙印在我的心中。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二小学校五年级:雷湛尧600字 五年级 写景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