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有扶苏读后感
“山有扶苏,荫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荫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
——题记
烈日炎炎的夏日,正是一个读书的好时节。望着翠绿色的封皮上那鲜红的“山有扶苏”几个字,心中忽微微泛起涟漪。敛了思绪,翻开书籍,便被书中人物的情分所引的牵肠挂肚。
金伞对姜二友的猜忌;苏简简对母亲的思念;戴银对弟弟的疼爱……种种情感交织在一起,共同编织出了属于十二岁的心理世界。
“这贵如油的春雨落到了芦雪场的山坡上,滋润着醒来的土地,编织着属于十二岁的美丽梦想。”十二岁的孩子们一道在成长之途体验了自然、童真、友谊、勇气、孤独、困苦、灾变乃至死亡等,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当我们从书中走出来时,我们的心灵已历经了一次洗礼,让我们带着温暖和感动,带着信念和坚强,行走于新的征途……
正如康·帕乌斯托夫斯基所说:“在童年时代和少年时代,世界对我们来说,和成年时代迥然不同。童年时代的太阳要炽热得多,草要茂盛得多,雨要大得多,天空的颜色要深得多,而且觉得每个人都有趣极了。”童年的我们天真无邪,童年正如诗一般,悄然溜进我们的世界。当它逝去时,我们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用朝圣的虔诚去倾听我们的童年,它也许是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唱过的歌谣,我们前生无邪的记忆。
我不禁开始怀念我十二岁的童年了。
我们班的老师
七年级的初次见面,就让我们对这位老师印象深刻。
她身高中等,留着一头利落的短发,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颇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势。但接触时间长了,又觉得她身上散发出的不是威严,而是亲和力。
上第一节课时,她把课本和戒尺往桌上一放,就开始侃侃而谈。即使同学们暑假大多都上了辅导班,但还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她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一个大家看来枯燥乏味的数学世界,描绘得生动有趣。以致于班里的同学都忍不住向家长炫耀:“我们班的黄老师是全年级最好的数学老师!”
有一次月考,我因病未能参加。黄老师知道后,帮我复印了试卷,让我做完后又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批改。见我走过,她放下手中的笔,招呼我过去,眼角中漫上笑意,道:“来,我给你看看错题。”说罢,便挪了挪凳子,示意我坐下。现在再回想起那时的情景,记忆中泛起的不是题目的晦涩,走廊的喧闹,而满是老师温和的话语和耐心的神情。结束的时候,我自嘲地跟老师开玩笑说:“这次我的成绩是零分,下次考试可以直接进步六百名。”不曾想我这无意之中的一句话,老师却留了心。只见她沉思了好一会儿,才郑重对我说:“试卷先放我这儿,你先回去,明天再来拿。”我并没有多想,第二天一早,竟发现成绩单上我数学的那一栏赫然写着我的分数。我不禁鼻子一酸,心头涌起些什么,暖暖的,要溢出来了。
这就是我的数学老师,我们集优七班的“黄教主”。我不愿将老师比作春蚕蜡烛,惟愿我的老师们能够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相关推荐
-
山有扶苏的读后感如何完成少年成长的加冕礼“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山有乔松,隰有游龙,不见子充,乃见狡童。”孩子们高声的朗读了一遍又一遍,可看到这儿的我,泪止不住的落下来……当卢雪场小学的黑铁校鈡第一次敲响的时候,我清楚地知道新一次的旅程即将开始了,少年主人公名叫金伞,他是同学眼中的好伙伴,老师眼中的乖学生,家长眼中的希望,他在其他人的庇护下,一路顺风顺水地走了过来,直到那突如其来的红鞭炮,一切的变化都是从这儿开始的……他变了,变成了一位追寻梦想且经历艰辛的复杂少年,也终于成长为更加的勇敢、善良、顽强的高贵少年。那红鞭炮就像流星一般,轻轻滑过金伞的身边,悄悄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最后悄然无声的逝去,不留一丁点踪迹。我不禁也很庆幸,庆幸他有一个好老师,不妄下断语的好老师;庆幸他有一个好姐姐,无论何时何地都全心全意信任他的好姐姐;庆幸他有一个好兄弟,一个迷途知返的好兄弟;庆幸他有一对好父母,一对爱他的好父母;庆幸他周围有那么多关心他的朋友;更庆幸他有一颗顽强的心灵——一直在不屈不挠地奋斗着。金伞有一个好姐姐——陈戴银,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话说得真是一点都没错,陈半瞎家最穷,可他家闺女戴银也是最最懂事的。虽然每天都要干许多繁重的活,吃的穿的也都比弟弟金伞差,戴银却特别懂得孝敬爸爸妈妈,疼弟弟。她很爱爸爸妈妈,尤其是看到爸爸瞎了的那只眼和妈妈瘸这的那条腿时,她在心里会更爱他们——在天伦之爱里还增加了一丝怜悯。熬到九岁那年,戴银终于和弟弟一起上学了,可她却从来没有怨过谁。哪怕她戴银的衣服补丁摞补丁,金伞的衣服却只有裤子屁股上有两块补丁;哪怕戴银连一根只卖一毛钱的双股发卡都没有,那一头枯黄的头发还是靠了简简送给她的两根发卡才变得利索起来。而金伞呢?他的手里竟然经常拿着一把价值两块钱的“司令枪”瞎比画!可就算到了这种地步,戴银依然不曾怨过她的父母,不曾嫉妒她的弟弟——金伞。相反,她却一直以金伞为荣,一直只记挂着弟弟的好。有一种爱,叫手足;有一种情怀,叫全心全意。金伞拥有这样的姐姐,是幸福的。金伞有一个好同学——简简,她扎着两个羊角辫,白里透红的鸭蛋脸儿一笑就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两道像新月那样细而弯的眉毛下,镶着一对野葡萄一样的黑亮的眼睛。这张脸蛋不说话时给人以甜美文静的形象,说话时就会有一颗虎牙从嘴里溜出来,而鼻尖尖也会不自觉的微微翘起,让人觉得俏皮极了、可爱极了。简简灵动、纯美,犹如夜空中的星子一般纯洁,犹如冰面初解的湖水一般澄澈。简简很善良,善良的就连有可能跑来偷吃她的鸭子的小狐狸,她都不让爸爸伤害,更何况是对身边的朋友。金伞的遭遇激起了她的同情心,她便衣整天都在琢磨着该怎么安慰他。这山里的小孩多善良啊,明明因为戴银的遭遇而厌恶着金伞,却又因为金伞的境遇而同情他。有一种美丽,叫善良;有一种情怀,叫真诚!金伞拥有这样的朋友,是温暖的。金伞,戴银,简简,等等,他们拥有亲情和友情,在苦难面前,不转身,直面它,改变了命运,完成了少年成长的加冕礼。芦雪场进入新的一年后,下起了第一场雨。这贵如油的春雨落到了芦雪场的山坡上,滋润着醒来的土地,也昭示着这段旅程的结束。但一部好的作品发生的效应,不仅仅在于一个读者、一群读者,也不会因阅读的结束而结束。正如有人评说:“小说《山有扶苏》不仅属于今天的孩子,也属于未来的孩子,还属于任何保有童心的读者。”每一个人流连于《山有扶苏》的文字间时,不单是随山地少男少女一道在成长之途体验了自然、童真、友谊、勇气、孤独、困苦、灾变乃至死亡等,亦能从中捕到自己童年的影子,寻到自己成长的足迹,是那么真实,那么亲切。而当我们从书中走出来时,我们的心灵已历经了一次洗礼,让我们带着温暖和感动,带着信念和坚强,行走于新的征途……1200字以上 高三 读后感
-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鸳鸯于飞,毕之罗之。”甘上卿名为罗,取字“毕之”可好?即鹿比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谁是鹿,谁是君子,谁要……舍弃谁……老板这两千年来,身边的朋友一个个死去,周公瑾,陆子冈,扶苏,项羽,洪升,乐儿,夏泽兰……或许,老板会比扶苏更加绝望。扶苏的灵魂被唤醒后,要重新统一世界,老板再一次收到了打击,辛辛苦苦召唤朋友的灵魂,却要把自己另外一个朋友也搭上,并不是大公子变了,变的是你甘上卿啊。扶苏死后比老板更绝望的只有小公子胡亥了,自己从小崇拜的大公子,就这样被赵高害死了,再也没人陪他下六博棋了,再也不会趴在墙边偷偷听大公子上课了,再也没有人在不开心时陪着他了。如果他没有拜师,如果他师傅没有去神游,如果他没有吃下那颗药,如果他在那次项羽进攻时去世,如果他没有要坚持复活扶苏,他也应该不会像现在这样了。老板之所以没有用巫惑偶,是因为他知道陈阿娇不管怎样都没有挽回刘彻的心哑舍里的古物,每一件古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承载了许多年,无人倾听,因为他们都不会说话,包括扶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4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观《扶不扶》有感“人倒了还可以扶起来,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题记小品《扶不扶》将一直被大众热议的“老人摔倒了扶不扶”的社会话题搬上春晚舞台。接受这全国人民的“检阅”。金钱和良知的面前,我们选择良知。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扶不扶》的幽默搞笑直入人心,真情流露拨动心弦,触动这我幼小的心灵。路上看见摔倒的老人你扶不扶?看完这个小品后我曾问过身边几乎同龄的朋友,或许是看过太多的案例,到头来不仅好人惹上了官司,可能也会落得个不道德名号,很多人斩钉截铁地说"不扶"。在没有充足的证据前提下,冒然扶起一位摔倒的老人,其结果很难想象。好人被讹诈,这是一种人心的缺失。正能量让我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只不过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因素让你撇不清关系。在这个小品中,郝建推着一辆被撞坏的自行车,而又“恰巧”该地区监控系统坏了,连路过的大叔都劝说"赶紧跑",难免有太多的巧合让你无从解释。但是金钱和良知的面前,我们选择良知。——面对人们为自己不受冤枉之灾而置跌倒老人于不顾时,面对跌倒的道德,当社会无力扶起时,法律应该帮一把。我认为:现如今的人生怕自己吃一点亏,扶起老人这样举手之劳的事都不肯做。就算被老人诬陷,但自己要相信,法律总会还自己一个清白。尊老爱幼自古以来就是传统美德,如果大家都各自打着小算盘,那这还算美德吗?想想看,如果有一位老人摔倒在你的面前,你伸伸手,一条生命就被你拯救,你身离去,可能一条生命就会就此终结。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与人之间互相帮助,这是传统的美德,应该赞扬。老人摔倒了扶不扶是很矛盾的事情,但别被少数的负能量事件遮蔽了眼睛,确实,人心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650字 初二 读后感
-
苏东坡读后感秉性难改的乐天派从小时候我便读过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旷达,“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奔放,这些无一不透露着苏东坡的豪迈。可我对他了解甚少,直到上周学习了《记承天寺夜游》,这才激起了我对苏东坡此人的兴趣,也正是因此才让我有耐心地捧着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页一页地翻着读下去。《苏东坡传》这本书主要就是描绘了苏东坡的一生,它将苏东坡的每一面毫无保留地展示于我的眼前——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月下的闲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苏东坡是十分豁达开朗的,而这一点也最能够直观感受到的——苏东坡一生坎坷,仕途崎岖,可这并不能阻止他。王安石变法时,近乎全体贤良忠士弃官而去,而苏东坡连上三书之后被贬谪,可他绝不放弃,仍将他对新政的不满以及新政的缺陷提出来,而因此得罪了当时许多掌有实权的群小,被一贬再贬,到了最后竟到了蛮夷之地海南岛。但那些群小的阴谋诡计并没有得逞。苏东坡不管被贬到何处,都是政通人和,苏东坡也深受人民们爱戴。苏东坡也以人民为重,两者相互关照,一片安居乐业的景象。苏东坡被贬至杭州更是开始学起了瑜伽,修习佛道,与同在杭州的“出淤泥而不染”的正人君子结交朋友,探访山水,丝毫没有被贬谪应有的沮丧,而是好似一位来到杭州品味山水的观光客。林语堂是这样评价他的:“苏东坡过的快乐,无所畏惧,像清风一样度过了一生。”对于他的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我十分地欣赏。即便他做事有些冲动,有些莽撞,可这也让他更加有魅力。在《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中有一段话:“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说话,明天你——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这番话就映照着苏东坡的性格。苏东坡认为:不正确的东西不能让他延续下去。若想阻止他们,就得有个人带头。可苏东坡带了这个头之后,可就苦了她自己了——苏东坡一生四次被贬谪,而他四次都是因为自己直来直往的性格被贬——第一次是因为苏东坡在乌台诗中讥讽朝政,被贬入狱,险些丧命,出狱后被贬黄州。第二次是在王安石变法中与旧党发生分歧,被贬颍州。这一次被贬我认为并不正确,因为王安石在变法中注重的是“富国”而“贫民”,青苗法和免役法以及保甲制度让人苦不堪言,而这时候的确是需要一个人站出来大胆地指出错误,批评错误。第三次是被宋哲宗以“讥讽先朝”的罪名被贬。第四次是直接被贬至儋州。可这四次贬谪并没有改变他的性格,他仍然是直来直往。苏东坡他的性格贯穿了儒家学说和道家学说和佛教。他的身上具备着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感,又同时具备着道家的豁达。我想这就是为什么苏东坡能够在沉浮不定,变幻无常的苦乐人生前也能够适应它的原因吧。1200字 读后感
-
《苏武传》读后感读《苏武传》,也不应该强迫自己读出苏武的忠诚。这只是苏武的生存状态,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的报恩者和把“臣事君,犹子事父”作为自己最高行动准则的儒生的生存状态。细读文章,李陵的生存状态真实感人。他没有卫律幸福,他虽然投诚,却始终以投诚为耻。他没有苏武幸福,没有苏武信仰的单纯,眷恋着俗世的幸福。他是一个痛苦的人。当卫律去劝降时,威逼利诱,惹得苏武的一顿臭骂,但李陵去劝降时,苏武却没有动怒。同样对劝降者,班固对卫律着墨不多,但对李陵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李陵,“飞将军”李广之孙,名门之后,他继承了其祖英勇善战,也继承了其祖悲剧的命运。不甘沉默,请缨率五千弓箭兵深入大漠,想一战成名。然而最终因弹尽粮绝,突围不得而被迫投降。李陵为什么不杀身成仁呢?将军战死沙场,不正是死得其所吗?然而谁不想活命呢,谁能轻易地舍弃生命呢。何况他还想以另一种方式来证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但不管是真降还是假降,他都觉得自己在人格上已矮了一截了,因此,尽管与苏武是故友,又同在匈奴,“终不敢求武”。后受命劝降,其说辞如实地道出苏武真实的生存困境。终不得归汉,忠诚无人知晓;家破人亡,没有必要归汉;皇帝喜怒无常,即使归汉,面对是鲜花还是刀斧尚未可知。求名、求家人平安、求善终有果,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李陵在苏武守得云开见日出之时,置酒相贺,与武决别,泣下沾襟。他提出了一个假设,如果汉室能够赫免他的罪过,保全其老母性命,也一定以反水的方式来表明自己对汉室的忠诚。李陵内心的悲伧全化作了眼泪,当初不得不降,祸及老母,今生无家可归,长作域外之人。个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助幻化成了那泪流满面的李陵。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扶?不扶?今天,我很早就起床了,躺在沙发上悠哉的背书。“好无聊——”我的声音传入了妈妈的耳朵。“无聊?等会你还要上补习班做作业,还无聊。”妈妈说。我吐了吐舌头,便穿起身穿着好衣服,准备向补习班“进军”。我哼着歌,在路上走着。此时一辆“伤员”躺在地上,那个“伤员”其实就是电动车,由于体型小巧,又披着白中带红的布,很像一名“伤员”。我站住看了电动许久,这个“伤员”我扶还是不扶呢。好吧,我就当一回活雷锋呢。我走过去,轻轻抬了抬电动车,这家伙,可是有一定份量!我深吸一口气,我嘴里念道“起来”便使劲抬它。谁知,这个电动车像一条睡熟的突然惊醒,看到陌生便不要命的狂叫。那分面,足以让街里邻居都听到了。“哦”我吓得闪到一旁,我到底是扶还是不扶呢?万一扶了,有主人来说是我推倒的怎么办?我听见门上咣当一声,我以为主人来了,我赶紧跑出好远,我心想,我心虚什么呢,也不是我推倒的,可是如果被冤枉了,那就不好收场了。我决定还是扶起来吧,我壮着胆子去扶。可是又响起来了,这真是让我进退两难呢。扶吧,怕被责怪,不扶吧,良心过不去。管她三七二十一呢,先扶再说,大不了扶完,就赶紧“溜”。看到电动车重新立在那里,我又心情愉快的往前走。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扶?不扶?今天,我在书本上看到一幅漫画,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家看见老奶奶摔倒了不去扶呢?一个老奶奶过马路时摔倒在地,她有气无力地喊着:“哎呦!哎呦!”这时候,来了一个穿着西装,一旁还带着个小男孩的男人,看起来很有钱的样子。小男孩看见这个老太太摔倒在地,很想扶她起来,可是被他父亲的一个眼神制止了。很快,又走来一位大叔,看见老太太摔倒在地,以为是个碰瓷的,边走边说:“这年头,碰瓷的可真多,我已经被骗了一次,就再也不会有第二次了。”接着两个刚买完菜准备回家做饭的中年妇女同时看到摔倒在地的老太太,其中一个对另一个妇女说:“我去把老太太扶起来,你帮我作证,可以吗?”另一个妇女小声地嘀咕:“算了吧!还是不要去惹这个事了,万一赖上了怎么办?咱们不要给儿女惹麻烦了。”说完她们就走了。最后,来了一个小女孩,她看见躺在地上痛苦呻吟的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扶起了老太太,并对她说:“您没事吧?摔疼了吗?要不要给您家人打电话送您去医院?”老太太非常感激地对她说:“小姑娘,谢谢你,可是这么多人看见了都不扶我,你为什么要扶我呢?”小女孩说:“为什么不扶呢?我摔倒都会有很多人扶我啊!”老太太感激地对她说:“你真是个善良的姑娘!”同学们,如果你遇到这种事情,是扶还是不扶呢?500字 三年级
-
扶与不扶最近,我看到了一幅漫画,漫画的内容引发了我的深思。一个小女孩摔倒了在地上,一个小男孩正俯下身子准备去扶她。站在一旁的妈妈,却一把拉住了小男孩,一脸凶样,严厉地呵斥着他,说道:“不要扶,别人会说是你碰倒的。”为什么呢?因为这个小女孩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回到家,地上有一壶油泼到了地上,小男孩若无其事地翘着二郎腿,坐在了旁边,妈妈见了,连忙跑过来,对小男孩责问道:“我们家的油壶都倒了,你怎么不知道扶一下?”小男孩说了和妈妈同样的话:“我扶了,你会说是我碰倒的。”妈妈顿时无言以对。看着眼前的这幅画,使我想到了另一个故事。重庆的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当时车上有十五个人,除去以暴制暴的司机和无理取闹的女乘客,还剩下十三个人。当时,车上的每个人都和漫画中的妈妈一样,认为和自己没关系的事就不用管。于是,他们选择了,坐在座位上看着女乘客和司机挣扎,但他们不知道的是,等待他们的却是冰冷的江水,和永远看不到的明天。与此同时,武汉却发生了相同的故事,最后的结果却大不相同。因为车上的人并不是个个都认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正义地站了出来,及时拉开了女乘客和司机,防止了灾难的发生。仔细想想,如果当时坐在公交车上的人是你,你会像漫画中的妈妈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500字 六年级
-
《苏东坡突围》读后感说起苏轼,无论在书法上,绘画上,还是在诗词文坛上,均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有时候,觉得他拥有和孔子一样的地位,又是不可相提并论的。在世界上,有三种对社会有益的影响的三种人,一种是名人,他在这个阶级里,属于最低层,其流传的时间与影响不是很大,但多方面仍基本可以接受:另一种认识伟人,流传时间与影响比名人更深一层,但这阶级的人,人正反两面人都很均匀。而苏东坡,也是这三种人之中,最高级阶级的人——贤人。所被当时接受的人微乎其微,但对后代的影响却是最大的,受到赞赏也是最高的,而作为当时的苏东坡过着连平民的生活都不如,受到了比任何人都残酷的刑罚,受到比任何人都大得冤屈,受到比任何人都多的嫉妒。连苏东坡的弟弟也说:“苏东坡所受的这一切,源于大的才华太高了。”是的,某事有好的开端,并不一定有好的结尾。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虽在生活条件艰苦的环境下,被受监时,但苏东坡仍甘愿在人民中为人民做贡献,尽自己所能,把知识传授给他们,使他们改良环境,改善生活,使他们过上好日子,这,也是苏东坡高贵情操,乐观,智慧,为别人着想,如促完美之人,却交上世俗之友。这也使苏东坡孤独一生,一无知己,也无知音。作为一代贤人,真不容易,同时,也为他们的经历感到悲哀。500字 高一 读后感
-
扶自行车今天可真冷,北风直往裤子、脖子里钻,我不由自主地缩了缩脖子。哎,要不是急着用作业本我才不会这么冷的天跑出来呢!到了商厦门口,呵,停车处的自行车还真多,正好有个阿姨推自行车,我就把自行车塞在了中间。商厦里的空调暖和极了,买好了作业本我还真不想出来,可没办法,还得写作业。我急急忙忙地跑去推自行车,哎呀,坏了,一排自行车像积木一样倾斜地压在我的车上。我费力地用身体挡住要倒的车,一边开车锁,一边想:怎么办呢不能让自行车倒下呀。我觉得商厦门口前的风越来越大,真像刀子一样刮得脸生疼的,再看看商厦玻璃上结的白霜,我真羡慕商店里的人,如果有个人来帮我一下多好啊。站了一会,我的手越来越凉。“阿姨,您帮我扶我看到一位阿姨朝我这边走来,便连声喊道,希望她能帮帮我。“对不起,小朋友,我还有事。”那位阿姨生硬地说着,看了我一眼就匆匆走开了。我的手脚已经冻得麻木了。一会,有两位白发的爷爷和奶奶把一辆辆的自行车扶起,用温暖的手一边疼爱地摸着我冰冷的脸,一边连声地夸我“多好的孩子”,这时我才脱身。第二天,当我再次从商厦门前经过,看到停车处一排自行车倾斜在地上,两个跟我年龄相仿的小学生和一位阿姨,正忙着把一辆一辆自行车扶起来的情景时,我感慨万分,扶自行车的人正一个个地多起来。我觉得心里暖暖的!500字 五年级 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