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失败跌到了,再站起来900字

面对失败跌到了,再站起来

900字 高三 叙事

厚重的乌云掩盖了最后一丝晚霞......

诸葛亮一个人静静地躺在一座大山上一块长满青草的迎风坡上,嘴里衔着一根青草,两眼无神地望着天空中密布的乌云,心中氤氲着比海更深,比天更高的忧伤。那颗已经被失败腐蚀得千疮百孔的心,不停地思索着:为什么?为什么每次努力拼搏得到的结果总是失败?为什么付出得如此之多,得到的回报总是一个又一个令人心痛、伤心、悲痛欲绝的事实。诸葛亮心中充满了悲伤......

那天,诸葛亮去学校领取初中一年纪下学期的期末考试的成绩。当他从老师手上接过成绩单时,心跳几乎停了下来:“又有那么多科不及格,又是一个满堂红,每科都因为一分之差而不及格。”一失足成千古恨。诸葛亮情不自禁地流下了辛酸的眼泪,泪水滚落在分数上,血红的墨水沿着纸的缝隙缓缓地在纸上蔓延开来。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入了诸葛亮的心。

诸葛亮拖着僵硬的双腿机械地走出教师。在回家的路上,他耳中没有欢声笑语,没有嘈杂,只有单调的“嗡嗡”声。

回到家后,诸葛亮把情绪发泄在了书包上,把书包往地上狠狠地一摔,飞起一脚,把书包踢到了床上。这时,他家养的小狗哀叫着跑到了诸葛亮的身边,似乎也知道了小主人的不幸,但是诸葛亮怒气未消,又是一脚,把与他相处多年的小狗重重地踢到了墙上,小狗畏畏缩缩地跑了出去。诸葛亮的父、母也呆呆地站在门口,忧虑地望着诸葛亮,满脸无可奈何的表情。

七天以来,诸葛亮一直沉浸在痛苦、郁闷之中。他把自己关在小房间里,茶不思、饭不想,一任泪长流。想到自己过去、现在,诸葛亮重重地叹了口气,“在下工夫也只能这样了吗?”可他一想起父母日益苍老的面庞,他心中猛得一振:不能这样就算了,我要努力、努力、在努力,拼搏、拼搏、在拼搏,奋斗、奋斗、在奋斗,面对失败我一定不能倒下,我要站起来。贝多芬在双耳失去听觉的情况下,创作出了令世人震惊的《命运交响曲》;司马迁在原稿被盗的情况下,不畏失败,勇敢地面对失败,历经数十载,终于完成了历史巨着《史记》、爱迪生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后,终于发明了电灯,使后人受益非浅......这一切都告诉亮:面对失败,只有一拼,才有出路。在父母的鼓励下,他下定决心,尽自己最大的力量,读好初中二年级的书。

面对失败,你只有一种选择:跌倒了再站起来;你只有一个目标:战胜失败。面对失败,只有从跌到的地方顽强地站起来,努力拼搏,才能战胜失败。

夜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阅读教学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和朗读习惯的养成,是小学阅读教学论文的重要目标和方式,但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不少阅读课的课堂教学论文中,很多教师往往忽视朗读训练,繁琐的分析,多余的提问,占去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即使读,也是为讲这一段,而让学生读这一段,笔者认为,这种为讲而“读”,不是读的训练。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大纲提出:“朗读是阅读教学论文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发挥朗读对领悟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从一年级起,就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可见,朗读是阅读教学论文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训练,是进行阅读教学论文的重要方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知识的领悟和掌握不是教师讲出来的,而是学生去读、去悟。因此,阅读教学论文中要加强朗读训练。课堂上要给学生多读的机会。

(一)要把朗读贯穿于阅读教学论文的始终。教师要把熟读每篇课文作为教学论文的基本要求,让学生读得琅琅上口,达到正确地读、流利地读这一基本要求。通常情况下,阅读课可分为三个步骤:

1初读。通读全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2细读,要抓住重点句段,寓分析于朗读中,以指导朗读进行分析。

3精读。即品评语感,欣赏课文精华。如《草原》第一段所描绘的是一幅辽阔壮丽的蒙古草原美景,读来琅琅上口,读后令人兴奋,余味无穷。像这类课文,教师不必多讲,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与作者产生共鸣,学生在评品、欣赏中,情感得以升华。

(二)要引导学生领悟地朗读。朗读是领悟课文的主要方式,要把朗读和领悟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学生领悟地读,尤其要注意关键句段。如教学论文(黄继光)一课时,有学生问:“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为什么能站起来?”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不是简单说教,而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描写黄继光心理活动的那几句话:“他感到指导员在望着他”——指名读;“战友们在望着他”——小组读;“祖国人民在望着他,朝鲜人民在望着他”-一全班读。这样分着读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黄继光想到望着他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要,感到给自己的力量越来越大。这种力量来自英雄黄继光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这样分着多读几遍,学生自然而然就会领悟黄继光在身受七处重伤的情况下能够站起来扑向敌人火力点的原因。教师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指导朗读,通过朗读加深了对课文的领悟。

(三)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特别是好的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领悟课文内容,发展语言,还可以再现文章的现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情境中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唤起与作者感情上的共鸣,受到高尚思想情感的熏陶和教育。在正确、流利读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文章字字情、声声泪,充分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周总理崇敬、爱戴和怀念的感情。全文的主调贯穿一个“悲”字,全文朗读的基调应是沉重而悲痛的。节奏应是缓慢的,要通过表情朗读的指导,激起学生思想情感的波涛。当总理的灵车经过时,人们想到的是什么呢?通过范读、表情朗读第二段中的最后三句话,学生自然体会出人们这时的心情:同是这十里长街,同是总理和群众,昔日的总理检阅群众,迎送外宾,其矫健身躯,慈祥面庞,油然浮现于群众眼前,这是多么幸福和欢乐的情景!然而今天,看着总理静静地躺在灵车里越去越远,而且不再回来,人们怎能不悲痛欲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那些字里行间深蕴的情感将溢于言表,使学生受至到强烈的情感熏陶,进而从悲痛中获得力量,立志做一个像周总理那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