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做看1200字以上

动手做做看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叙事

【篇一:动手做做看】

今天,我们语文课上了动手做做看。吴老师让我们动手做做看,一个杯子装满水,放进石头、盐、鸡蛋,鸡蛋会不会浮上来呢?

中午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做起来。我先找杯子装满水,然后放进三颗不大不小的石子,再把鸡蛋放进去,最后放盐。可是鸡蛋却没有浮上来。

下午,我回学校上课,吴老师第一件事就是问我们:“中午有没有人去试过?鸡蛋有没有浮上来?”朱淋潇说浮上来了,要许许多多的盐。这没道理呀,我的盐也放了不少,可为什么就是浮不上来呢?

晚上,我回到家又试着重新做了两次,可是一次也没有成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篇二:动手做做看】

周一下午我读书时,其中有一篇文章是《当娜煮蛋法》,我就悄悄折了个角,准备明天试着做一下。

第二天起床后,我就拿来小煮奶锅,洗净鸡蛋放进锅里,又往锅里放了点冷水,刚刚没过鸡蛋。妈妈说:“豆宝,干嘛呀?”我故作神秘地说:“做个试验,一会儿告诉你。”我站在旁边看着火,妈妈则在一旁饶有兴趣的看着。水刚一烧开,我就马上关掉火。妈妈说:“豆宝,得再用小火煮5、6分钟呢,关了干嘛呀?”我调皮地说:“妈妈,你就别管了,过一会儿再来看看,走吧!”我推着妈妈到了客厅:“休息一下,听我给你读会儿书吧。”我边读书边看表,焦急地看着秒针嘀嘀嗒嗒地响着。过了15分钟,我站起来去厨房拿鸡蛋,剥开皮让妈妈吃,妈妈一尝,吃惊地说:“熟啦!还挺嫩的,豆,你这是从哪儿学的这一招?”我从书架上拿下书,翻到折角的地方,说:“自己看吧。”妈妈夸我是个有心的孩子。

为了验证这个方法是否可靠,我和妈妈一连三天每天早上都用这个方法煮鸡蛋,每次都成功,蛋皮也特别好剥。

我想:“这个方法真好,既节约时间,又省气省水,真是节能环保的好方法呀!”不信你们也动手试试看吧!

【篇三:动手做做看作文】

星期五下午,林老师让我们将刚生下来四五天的鸡蛋在春风那天竖起来,我听不明白,又有点泄气了。

放学了,我问妈妈,妈妈说:“你自己动手做做看,就能知道答案”。听了妈妈的话,我浑身充满了自信。傍晚,外公刚好送来了一大袋新鲜的鸡蛋,我十分感谢外公。

于是,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做小实验。我立刻将三个鸡蛋竖在桌子上,我两手扶着蛋,全身在发抖,哎呀,怎么竖不起来呢?小鸡蛋怎么不听话呢?可我没放弃,心里牢牢地记着妈妈的话。我终于将三个鸡蛋竖起来了。

我感谢妈妈给我的自信,让我有了这次成功。我想:妈妈说得对,要自己动手做做看,才能知道答案。这让我想起霍奇斯说的一句话——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而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篇四:自己动手做做看】

今天,妈妈带我和几个小朋友到漳州一家手工香皂吧玩。那里五颜六色、形态各异的自制香皂引人注目。在这家香皂吧里,人们可以在专业打“皂”师的指导下,用透明的皂基,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颜色、香味和造型。

我和几个朋友挑选了各自喜欢的香皂,开始制作小香皂了。我想制作一个立体鱼香皂,因为我看那小鱼儿很可爱。于是店里的阿姨帮我准备了一个鱼儿模具,色素和香精,还有透明皂基,小烧杯、小汤匙等,然后就指导我们怎么做。我们先把透明皂基放到烧杯里,再放到微波炉加热一分钟,直到透明皂基完全熔化。我们还把自己喜欢的色素和香精放到熔化的皂基里,用汤匙搅拌均匀,接着把搅拌好的皂基倒入模具内。最后,把模具放到冰箱的冷藏室冷冻。冷冻需要十分钟,我们很着急,真的很想早点看到自己的作品是如何的,不知这次实验是否会成功。时间终于到了,我们小心地把模具打开,取出模型。哇,两只立体的鱼儿呈现在我面前了。我们还用亮光剂喷在模型上,小鱼儿亮晶晶的,显得更漂亮了。最后阿姨帮我把立体鱼香皂用保鲜膜包上,这样就可以更长久地保护它了。整个制作过程终于结束了。别看这过程写起来很简单,我们在制做的过程中可是很麻烦的。但我们很开心,特别是大家相互比较谁做得更好,吵得不亦乐乎呢!

这个立体鱼香皂,我越看越喜欢。这可是我自己动手制作的、独一无二的香皂呀。通过自己动手做做看,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懂得了凡事自己去试试,动手做看看,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篇五:动手做做看】

上一次我们吃了妈妈买的湾仔码头的饺子,觉得很好吃。我还想吃,就与妈妈商量我们自己做饺子。于是,周末的时候,我和妈妈去买了肉、香菇、玉米还有饺子皮。回家以后,妈妈就开始做饺子馅,妈妈先把肉剁成馅儿,再把肉馅儿和香菇、玉米一起搅拌。闻起来香喷喷的。

开始包饺子啦!因为我在买的时候使劲拍打饺子皮,所以很厚,而且我包的比较难看。而妈妈包的饺子又大又好看,于是妈妈教我包饺子。先拿棍把饺子皮擀平,再放一点儿馅儿,再把它捏紧。按照妈妈的方法,我终于包了一个比较好看的饺子。我成功了!

做完饺子的时候已经中午了,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煮饺子。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心里很开心!

通过包饺子这件事情,我体会到做事要认真细心。

【篇六:动手做做看】

有一次,老师向我们提了一个问题:“一个杯子装满了水,再放进别的东西,会怎么样呢?”我回答:“漫出来。”老师说:“对了!可是,放进一条金鱼去而不是如此,这是为什么?”

我的同桌说:“因为金鱼身上有鳞片,吸走了。”

我的好朋友说:“肯定是鱼会喝水。”

我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也说不出什么道理。我回到家里问妈妈,妈妈说:“你动手做做看啊,看看是不是对的。”我找来一条金鱼,把它放进装满水的杯子里,结果,水漫出来了。第二天,我问老师:“老师,您怎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来骗我们呢?”老师听了后,哈哈大笑,说:“我是想让你们知道,老师的话不一定都是对的,要动手做做看呀!”我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我误会老师了。

从那以后,我遇到什么事都会动手做做看。

【篇七:动手做做看:有趣的蚂蚱】

星期天,我和朋友在我家的院子里玩。突然,草坪里有什么东西在动,我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小蚂蚱,我立刻把它装在一个小盒子里,拿回家观察。

我不时轻轻用手触摸一下它,可它一点也不买我的账,转过身来狠狠地咬了我一口。我很生气,心想:不听话的小东西,还敢咬我,让我来给你个惩罚吧!

于是,我倒满了一大盘子水,把它的头放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我还以为它死了,可把它一拿出来,它居然纵身一跃,蹦到了地上。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逮着了它,我又想:难道它连呼吸也不需要?难道它的呼吸器官不在头上?难道它的憋气功能很强?

一连串的问题使我迷惑不解。于是,我把它全身放进水里,它就在水里拼命挣扎,这就说明,它还是有呼吸器官的。可它的呼吸器官在哪里呢?于是我拿起放大镜看了起来,终于,我发现蚂蚱的腹部两边各有一排小孔,难道这就是蚂蚱的呼吸器官吗?于是,我让它头朝外将身子放进水里,只见它垂死挣扎,后退乱蹬,憋了个半死。我的实验可能有结果了。

为了验证结果,我上网查询,正如我所料:蚂蚱身体左右两边的小孔叫气门,这正是它进行呼吸的器官。

今天,我不仅知道了蚂蚱的呼吸器官在哪里,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只靠猜想,要动手做做看。

【篇八:我也动手做做看】

星期三,我们上了《动手做做看》这一课,课文中法国科学家朗志万竟然说:“一个杯子里装满了水,再放进一条金鱼,水是不会溢出来的,但放进别的东西,水就会溢出来。”真的那么神奇吗?我决定回家自己做做看。

我拿了一只口子很大的玻璃杯,里面盛满了清水。放什么进去呢?我从冰箱里挑选了大中小三种型号的鸡蛋。我先把最小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水中,鸡蛋刚碰到水面,水就开始一点点往杯外流了,我一松手,鸡蛋一个劲儿往下沉,杯子里的水像一条条线直往外流。是不是我放得太重了、太快了呀?于是我拿起中号鸡蛋更加轻、更加慢地让它接触水面,慢慢地把手放开。咦!鸡蛋怎么浮在了水面上呀?而且水好像也没溢出来。哦,看来是我放得有问题。我拿起大号鸡蛋学着放中号鸡蛋的样子,轻轻地、慢慢地往杯里放。啊!鸡蛋又沉下去了,水也溢出来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

我不死心,又找出了小、大两个鸡蛋来试。这回小鸡蛋浮在了水面上,水只溢出了一点点;大鸡蛋还是沉了下去,水又溢了出来。为什么五个鸡蛋放入水中出现了两种情况呢?

我糊涂了,只好请教爸爸妈妈。妈妈说,估计是鸡蛋在作怪。这些鸡蛋放进冰箱的时间有长短,浮起来的两个鸡蛋也许已经变质了。真的是这样吗?我迫不及待地拿来碗,将这五个鸡蛋一一打开。果然,浮起来的两个鸡蛋都发黑了,已经坏了。沉下去的三个都是好好的,是可以吃的。爸爸还告诉我,水是有浮力的,可以托起一定重量的东西。比如餐巾纸啊、花瓣啊。加了盐的水,浮力会更大,比如人掉到死海里淹不死,原因就是它有很大的浮力,可以让人浮起来。

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科学世界真是太奇妙了!

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1200字以上 一年级 读后感

【篇一: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是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主人公。他是忒拜王的儿子,但忒拜王相信了一个预言——俄狄浦斯有一天会杀死父亲而与母亲结婚,于是命人杀死俄狄浦斯。然而,这个执行命令的人不忍下手,只是将俄狄浦斯丢弃在山上。后来,一个牧羊人发现了俄狄浦斯并将他送给邻国的国王做儿子。

俄狄浦斯长大后,做了很多英雄事迹,其中最著名的是解开了狮身人面兽斯芬克斯的谜语(谜面是“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答案是“人”,因为人童年爬行用“四条腿”,成年走路用两条腿,晚年要拄拐杖是“三条腿”),并因此得以娶伊俄卡斯忒女王为妻。后来,国家瘟疫流行,俄狄浦斯才知道,他多年前杀掉的一个老人是他父亲,而与自己同床共枕的是母亲。闻知这一事实后,伊俄卡斯忒女王自杀,俄狄浦斯则戳瞎双眼,流浪去了。

《俄狄浦斯王》被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精神分析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之所以如此打动人心,是因为唤起了很多人心中的恋母情结,他也因此将恋母情结称为“俄狄浦斯情结”。相应,弗洛伊德又将女性的恋父情结称为“伊莱克拉特情结”。不过,“伊莱克拉特情结”这个名词没有流行开来,现在一般用“俄狄浦斯情结”通指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恋母情结既常见又复杂。弗洛伊德就有典型的恋母情结,他幼年时与母亲关系非常亲密而与父亲关系疏远,且尚未成年时父亲就去世,这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父亲的去世唤起了他强烈的内疚感,他下意识中会认为,是他诅咒父亲去世的。

【篇二: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看完俄狄浦斯的故事,我对人生的悲剧性更加深信不疑。但,即使是悲剧如同俄狄浦斯者,我认为,他的心灵依然是可以救赎的。让我们先还原这个故事。

昨天在网上查了一下这个故事的读后感,发现大家都说,俄狄浦斯好悲剧,自己好震撼,世界好宿命。网友纷纷表示,这是一部让自己心灵感到颤动的悲剧。原来,这个故事里有个重磅炸弹,说的是俄狄浦斯没有摆脱杀父娶母的宿命。普通群众对此表示叹惋和无奈,专家学者喜欢把它发散开,顺便谈一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从更加遥远的母系社会寻找人类这一情节的终极渊源。人们都予以该悲剧的作者索福克勒斯很高的美誉,认为他很伟大。我也觉得他伟大,因为,我觉得他是一个看得很远的预言家。这样的剧情在历史上已经上演过很多次,外国的我不了解,就我们中国来说,前几年有两部大片,《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都讲的是类似的悲剧故事,王子和太后关系复杂,纠缠不清。只不过和俄狄浦斯不同的是,第一,王子是知情者,相比之下,完全不知情的俄狄浦斯无辜了好多。第二,俄狄浦斯不想杀父娶母,结果做到了;电影里的王子们想杀父娶母,但,失败了。正史中这种剧情也不少见,王昭君出塞,被嫁到西域,嫁给了单于,生了个王子,单于死后,又嫁给了单于的儿子,又生了两个女儿,关系链比俄狄浦斯还要复杂。武则天、杨贵妃的身上也都有乱伦的痕迹。古代文学课的时候,记得春秋时代,齐国一位君王十分喜欢和自己的妹妹搞在一起。上面说的是乱伦,下面说说弑父,这事杨广做过。李世民和赵匡义性质一样,为了当老大把亲哥哥给砍了。说上面这些就是为了证明,乱伦和弑父,在中国,这个号称礼仪之邦,最注重孝道的地方,都能找到很多真实的注脚。更不要说散落在民间,不为后人所知的更加龌龊,更难以启齿的事情。俄狄浦斯只不过相当于他们的一个综合版和代表人物,但是,没听谁说过上面这些人很悲剧。所以,我认为,俄狄浦斯的悲剧不在于他弑父娶母,而在于他的不知情。这一切是神谕安排好的,俄狄浦斯只不过是一辆扭足马达的火车,走上了事先被安排好的命运轨道。那些所谓的如果,看似惊险,或者可以避免,实际上所有如果都无法避免。因为上帝是个艺术家,不想让事情发生的这么直接,这么不符合人性,所以,设置了很多曲折、关口,让大家看起来曲折离奇而又无法避免。其实,这只是造物主的一个阴谋,一个玩笑。

所以说,俄狄浦斯王的意义不在于弑父娶母的警戒,而是他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索福克勒斯笔下的俄狄浦斯,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避免神谕的应验,可他还是失败了。他是忒拜城的英雄,他是解开斯芬克斯之谜的勇士。他能战胜斯芬克斯,但他战不过命运,算不过宿命。人们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俄狄浦斯,说的是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恋父或恋母的情节。我觉得,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俄狄浦斯,因为每个人都是一个悲剧。人的悲剧不是俄狄浦斯的弑父娶母,而在于,大自然随意的创造和毁坏着生命,像一个颇具豪兴的艺术家,每一天,让无数生命意外的降临,或,意外的死亡。自然科学不断发展,宗教信仰逐渐消失,从前高悬在人类头顶的天堂消失了,我们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毫不仁慈的世界。在这里,现实的苦难无法用来世的享乐补偿,死去的灵魂也不再有超度的希望。难道要像叔本华所说窒息心灵,灭绝欲望吗?难道要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人生的生老病死?俄狄浦斯无法灭绝所有的欲望,也无法用自然科学的眼光看待神谕,所以,他自责无比,选择了自剜双目,自我流放。人活着,心已经死了,哀莫大于心死。或许有一天,别人可以原谅他,但他却永远无法原谅自己。

如果俄狄浦斯需要救赎,谁可以救赎的心灵呢,我当然做不到,让我们请出伟大的尼采。尼采说,即使再悲剧的宿命也有审美的意义。如果我们能够用审美的态度面对人生的悲剧和喜剧,把人生作为一次艺术创作,痛快的活,痛快的死,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挫折,都不会垂头丧气了。我们知道,最后,让俄狄浦斯崩溃的是强大的道德杀伤力,在常人的眼光看来,他无法面对忒拜人的眼光,无法面对自己的心灵。连读者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悲剧色彩,更不消说俄狄浦斯本人。但是,如果换一种眼光呢,用审美的角度看俄狄浦斯的一生,刚出生,即被抛于荒野大难不死;成年,为逃避神谕放弃太子尊位;遇到老国王,杀人而不是被杀;忒拜城,破斯芬克斯千古之谜,被推为国王;瘟疫横行,为了人民誓要找出真相;真相大白,自剜双目再次流放。纵观其一生,没有一件事平凡,没有一件事不震撼,没有一件事不具有强烈的审美意义。所以说,俄狄浦斯的一生,是英雄的一生,经历了最高的荣耀最深的苦难,实现了最高的自我实现。如果说人生的审美要分一个等级,俄狄浦斯无疑是极品中的极品。他是最好的艺术家,一生只创作了一件艺术作品,就是他自己。如果说人生是一棵树,阴面,诸如邪恶、苦难就是树根;阳面,诸如幸福、荣耀就是树干。普通人终其一生只经历过小磨难、小波折,所以,只能体会到卑微的荣耀和幸福。而俄狄浦斯,把树根伸向了罪孽深处的地心,所以,他是一棵高耸入云的大树。

道德让俄狄浦斯自我毁灭,但是善恶总是相对的,对弱者来说是毒药,对强者来说可能是补品。崇高中也有恶,创造善离不开创造恶。所以,俄狄浦斯没有必要过于自责。尼采说,上帝死了,一切价值需要重估。什么是善,凭强烈的本能攫取一切的威力就叫善。什么是恶,柔弱产生的一切便是恶。俄狄浦斯是一个强者,他的荣耀和地位,是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敢获得的,他是最强健的生命的象征,是生命力的代名,展现了人类最高级的美——-权力意志。善恶的标准是人类自己创造的,人类为了生存,为了统治,创造了万物,创造了道德。道德为了统治而生,道德便是奴隶的道德。作为一个生命的强者,俄狄浦斯不应被奴隶的道德所束缚,更没有必要选择自我流放作为惩罚。

俄狄浦斯的悲剧,是道德的悲剧。不知道,在人类的历史上,因为道德,还上演过多少上演的悲剧。道德,是个好东西,也不是个好东西。强者,如俄狄浦斯,欲自我救赎,必先蔑视道德。

【篇三:《俄狄浦斯王》读后感作文】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具有“戏剧艺术的荷马”美誉的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的索福克勒斯,他出生于雅典一个富裕的工商业主家族,从小受到很好的教育,该部作品取材于希腊神话忒拜王室的故事。

在阅读的过程中,故事情节的复杂严谨而又和谐事实让我感到心惊胆战、惊心动魄。他继承并充分表达了希腊艺术创作的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人与命运的冲突,以及人对命运的无可把握。整个家族的不幸命运追根溯源其实是因为俄狄浦斯的父亲拉伊俄斯在流亡伯罗奔尼撒的时候诱拐了珀普洛斯的儿子律西波斯,致使这孩子自杀身亡,于是神灵降怒于忒拜家族,神谕昭示其子将会弑父娶母。毫不知情的俄狄浦斯完全身不由己,因为在他出生之时,他就被命运不=不幸的掌控,越是努力逃避越是走上命运为其安排的人生轨道,越是想摆脱束缚,则越是被命运之手抓得牢靠,这样无力地反抗让我心痛却仍感无奈,甚至疑惑希腊的悲剧艺术家为何这样执拗地相信命运并这样无比虔诚的描绘命运的不可抗拒性和神秘性。与此同时我想起了曹禺的一部剧作《雷雨》曹禺老先生肯定是受到过希腊悲剧的影响过的。周朴园、侍萍、瀿漪等人都是被命运嘲弄的人。周朴园在外人看来掌握着其他很多人的命运,他逼迫繁漪吃药以示他对整个家庭的控制,以及其权利和地位的不可侵犯性。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掌握别人命运的人,却越不能把握的是自己的命运,越是努力挣脱命运的安排越是深陷命运之神可怕的罗网不可自拔,这与《俄狄浦斯王》在对命运之谜的探讨上是何等的相似!

但是读完《俄狄浦斯王》我一直在想命运到底是什么?在古希腊他是某种外在的神秘力量的象征,是人民无法控制的自然和社会。然而索芙特勒斯的伟大之处恰在于它不但写出了人与命运的矛盾冲突,也写出了人类以自身的力量和顽强不屈的意志敢于同命运作斗争并且无可畏惧,毫不悲观怯懦人类不屈的抗争的灵魂在这一时刻仿佛越发显得高大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也使得该部作品闪耀着崇高悲壮的美学光辉。

《俄狄浦斯王》中有一个关于“脚”的谜语,即斯芬克斯之谜。斯芬克斯在忒拜城外的悬崖上设迷拦考路人:“在早晨用四只脚走路,当午两只脚走路,晚间三只脚走路,在一切生物中这是唯一的用不同的脚走路的生物。脚最多的时候正是速度和力量最小的时候。”俄狄浦斯猜中了谜底是“人”,而对于他自己却猜不中,即在自身的不可捉摸。没有固定的立足点没有确定的本质,身份变幻莫测,命途多舛——-这就是人类尴尬的生存处境。而人类的伟大在于在诸多不确定中从不放弃前进,从古希腊人在德尔菲阿波罗神庙里刻下“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两千多年来人类坚定不移的向命运之门叩问,追求探索的辉煌历程都足以成为虽有生物膜拜的楷模。

记得这样一句话;“命运全在拼搏,奋斗就有希望,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努力。”借此勉励所有在人生路上不甘屈服,勇往直前的人,如果命运是最美的女神,那么你将是挑战命运之时女神脸上最美的微笑!

【篇四:《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著名的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之一,这部戏剧不仅仅向我们展示了主人公俄狄浦斯与悲剧命运抗争的一生,更有价值的是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人生、思考活法的无限哲学空间。

从一出生便被太阳神谕示其终将“杀父娶母”,于是,尽管笑靥纯真、天真可爱,小小的俄狄浦斯还是被作为父母亲的国王和王后狠心地遗弃于荒野之外,甚至命令牧羊人要将其刺死,以避免未来的悲剧。可是,命运终究是命运,与芸芸众生一样,俄狄浦斯最后也没能逃脱命运之魔掌,落得刺瞎自己的双眼之后自我流放的结局。

有人说,“命运”是存在的,人一出生上天便给你安排好了一辈子。俄狄浦斯王何尝不是呢?他的这辈子之中,有什么是可以让他自己改变的呢?若是牧羊人狠心将他刺死,那么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他;若是在迷茫的途中娶了那位女人成家,那么也许就不会有之后的悲剧;若是当时没有智慧地猜中斯芬克斯之谜,他就不会被理所当然地奉为王,不会娶得王后——他的母亲为妻……这一切的一切,都由不得他。

悲剧的命运是一对锋利的魔爪,紧紧地追赶着俄狄浦斯,吞噬着他。面对被注定的命运,俄狄浦斯苦笑、不屑,他不愿意相信,更不愿意接受,他的内心深处比谁都痛。杀父娶母!这样的神谕令他痛楚的同时,也充斥着深深的无奈和可笑。他觉得很可笑,自己怎会被注定如此糟糕的命运?他觉得心都被掏空了,世界都空了,他看不见周围的一切,心里只有绝望与孤寂。可是,坚强的俄狄浦斯不甘这样败给所谓的命运,他开始反抗,发了疯地反抗,即使知道不可能改变,却还是自己给自己一丝希望去走未来的路。而越是反抗,悲剧的命运越是在“斗争”的路上一步步被应验了。在当时神化的国度里,一个自然状态下的人,就算内心再强大,意志力再强,也终究打败不了魔鬼般的命运。最后,当俄狄浦斯得知自己在尽心追查的杀害国王的凶手、全城瘟疫的祸首竟是自己,而心爱的妻子却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之时,彻底绝望、崩溃了,但就在这样的时刻他还是没有选择逃避,勇敢地惩罚自己,承担了责任。

一直被命运追着跑,却一直勇于反抗、勇于承担,这就是俄狄浦斯。他不满于所谓的宿命,勇敢地与命运做斗争,这也是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值得我们尊敬的地方

【篇九: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初读完《俄狄浦斯王》我简直被震住了,捧着书呆坐了好久。也许是我才疏学浅,在中国的剧作中,我还从来没有遇见过如此震撼人心的悲剧作品。那早就知道却依然为之扼腕的情节,那不可避免却是那么理所当然的命运,那淋漓生动而又引人深思的语言……所有的光环似乎都聚在了一起,这不得不让我看了一遍又一遍,而每多看一遍就又多感慨一分。

一、《俄狄浦斯王》的情节与性格

《俄狄浦斯王》是亚里士多德非常欣赏的一个悲剧典范,所以先就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来谈谈《俄》剧的情节和性格。

通读该剧很容易看出,这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腊锁闭式结构悲剧,它从故事的危机写起,即从忒拜城遭受灾难、人民乞求俄狄浦斯王的救助写起,略去了前情,即灾难发生的原因,通过倒叙的方式,一步步揭开谜底。这就体现出了闭锁式结构的特点,同时也是这一结构的最大优点:集中。闭锁式结构严格遵守一天时间、一个地点和一条情节的规定。《俄》剧本就是“三一律”的完美体现,全剧情节发生在一天时间内,地点始终在忒拜王宫前院,情节是俄狄浦斯发现自己的身世秘密。虽说只有一条情节,但并不等于算是简单情节,相反,《俄》剧的情节正是亚里士多德最欣赏的复杂情节。什么是复杂情节?就是指情节中包含有突转和发现,它们是“悲剧中的两个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即该剧的第三场和第四场中的“突转”和“发现”。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突转”“指行动的发展从一个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此种转变必须符合可然或必然的原则”。《俄》第三场,报信人的到来本是为了通报波吕玻斯国王的死讯,打消俄狄浦斯害怕弑父娶母预言应验的心理,让他高兴,不料在道出他的身世后却引出了截然相反的结果,这就是突转。而“发现”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即使置身于顺达之境或败逆之境中的人物认识到对方原来是自己的亲人或仇敌”。剧中的“发现”在报信人到来后,王后伊俄卡斯忒发现了俄狄浦斯是自己的亲生儿子,随后俄狄浦斯也从“拉伊俄斯的仆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是拉伊俄斯与伊俄卡斯忒的儿子,一切真相大白。在这里,“突转”与“发现”不仅都具备了,而且几乎同时发生,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编剧理论,这是最好不过的方式。

除了情节,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用他的原话说,就是:“情节是悲剧的根本……性格的重要性占第二位。”“人物不是为了表现性格才行动,而是为了行动才需要性格的配合。”由此可见,事件,即情节是悲剧的目的,但没有性格,悲剧却可能依然成立。很多人并不完全同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说是性格产生了情节,是性格决定了情节的走向。他们设想,如果俄狄浦斯是另外一种性格的人,整出悲剧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如果他不是性格冲动,他就不会在前往忒拜城的途中杀死个素不相识的老人(他的亲生父亲);如果他不是爱民如子,他就不会追查凶手以求得天神对忒拜的宽恕;如果他不是倔强而执着,勇敢而坦荡,他就不会坚持不懈地追查下去,连最具体的细节都不放过……种种如果看来的确是可以减轻悲剧甚至是可以阻止这场悲剧,但是我想说,无论这个中心人物的性格如何,这一场命运的悲剧注定要不可避免得发生。悲剧的色彩可能因为性格的不同而或浓或淡,但戏剧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它要表现的就是一种状况的极端,一种力量的极限,一种命运的极至。这一悲剧的命运放在别人身上也许是没有这么样的悲剧效果,但放在俄狄浦斯身上却是收到了它该有的效果,悲得让人扼腕悲叹,悲得让人愈觉对命运的束手无错,而这正是作者的意图,悲剧的要求。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亚里士多德说的“行动需要性格的配合”并不是不无道理的。

二、《俄狄浦斯王》的人与命运的抗争

这部剧最让人慨叹的就是其中表现出的不可逆的命运。俄狄浦斯的一生,无论是起是伏,是荣是辱,是归去或是离开,甚至就是出生,总有挥之不去的命运相随。俄狄浦斯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无疑是忒拜人心目中“全能的主上”、“最高贵的人”。壮年时期的王者,其生命闪耀着神般高尚而耀眼的光芒。在对一个陌生人正当防卫之后,他一语道破斯芬克斯的谜语,拯救了忒拜城邦,接着被感激的人们拥戴为王,娶城邦孀妇王后为妻,并育有两个强壮的男孩子和两个高尚的女儿。这是“仁慈的幸运的宠儿”所拥有的美满幸福的生活,是每一个忒拜居民都用羡慕的眼光注视的好运。可是,当阿波罗关干拉依俄斯的古老的预言被揭开谜底后,出现谁也没有想到的结果:防卫实际上是弑父,由干荣誉而得到的婚姻成为了乱伦!俄狄浦斯从神坛上轰然倒下,从前拥有的幸福和一切令人艳羡的好运支离破碎,如同肥皂泡般破灭殆尽。一切都不过是在不可逆转的命运操控之下,人的幻觉而己。

在那为人所无法洞悉的命运将主人公沿着冥冥之中早己注定的轨道推进时,人的一切努力或者抗争都成为徒劳。人在面对这种必然趋势时,是渺小而无力的。生命也因此成为一种幻觉:无论是欢乐还是悲哀,功勋或者罪恶,都不过是昙花一现。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认为,《俄狄浦斯王》的全部价值都在于表现生命的幻觉,抗争的徒劳。如果这样认为,那将是对《俄狄浦斯王》价值的误解和低估。《俄狄浦斯王》所隐含的更深意义和更高价值还在于表现了抗争的意义。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他成为英雄而不是逆来顺受的奴隶;正是俄狄浦斯对命运的抗争,才使《俄狄浦斯王》成为光照千秋的悲剧典范而不是过眼烟云的闹剧。

俄狄浦斯的“抗争”,不是盲目与自私的,而是自觉和负责任的。如果说,他开始的“抗争”——逃离科林斯,避免“杀父娶母”,还多少带有为“自我”色彩的话,那么,后来的“抗争”——找出杀死拉伊俄斯的凶手,则更多地是一种拯救臣民的社会责任感。当查明罪犯就是自己时,却毫不犹豫地给予自己最严厉的惩罚——刺瞎双眼井放逐到荒野。最后的抗争,不仅升华了俄狄浦斯的个人境界,而升华了悲剧的崇高精神。《俄狄浦斯王》让我们看到:人的意志和命运的抗争时所放射出的光芒又是多么炽热和耀眼,那种义无反顾又是怎样的崇高和悲壮。

三、“人”和斯芬克斯之谜

苏格拉底被誉为希腊的第一位圣人,他的一句名言就是:“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问题正是当时希腊人所共同关注的问题,这在《俄狄浦斯王》就有很明显的体现。

剧中的“斯芬克斯之谜”给人印象也颇深。让—皮埃尔?威尔南在他的《〈俄狄浦斯王〉谜语结构的双重含义和“逆转”模式》说,“《俄狄浦斯王》不仅在题材上围绕着一个谜语展开,而且,从它的序幕、展开、结局来看,它本身就是以谜语的形式构成的。”的确,而这个谜语的谜底最简单又最复杂,就是一个“人”字。这是悲剧的核心,是悲剧的谜之魂。所有关于凶手之谜、俄狄浦斯之谜,都在这里汇合。设立此一谜语的是人面狮身女妖斯芬克斯,过路人凡是猜不出谜底的都要被她吞掉,这个可怕的谜语不知己经断送了多少无辜的生灵。神话的这个耐人寻味的情节好像在暗示我们:世间最大的奥秘就是人。人类只有不惜以自身为代价,前仆后继地执着追寻,方才有望最终揭开这一奥秘。这一切均在表明,斯芬克斯之谜底掩盖着真正的疑问:即人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将谜语内容和俄狄浦斯的一生遭遇以及先知预言他将“用手杖探着路前进”联系起来考察的话,便可发现,谜语首先暗指的正是俄狄浦斯本人,而这一点正契合俄狄浦斯名字的含义和不幸的遭遇。俄狄浦斯出生不到三大,即被父亲钉住双脚脚跟,被抛弃,又被救,遂被解开被钉之双脚,他这时仍是婴儿,是“早晨”,所以他是“四只脚”。后来,长大成人,直至当了国王,他确实是两只脚走路。最终他用伊俄卡斯忒的金别针刺瞎了双眼,被驱逐出忒拜,重新流浪,终于靠手杖探路,所以是谜语中所谓的三条腿走路。

再看作品主人公的名字。俄狄浦斯,希腊文原意是“脚肿的人”,其中还暗含有另一层意义,即“懂得关于脚的谜语的人”。而斯芬克斯所出的谜语恰恰就是一个“关于脚的谜语”,这显然不是巧合与偶然。他的名字具有一种谜语式的对立结构,体现着俄狄浦斯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他既是忒拜城的王子,又是一个弃婴;他既是科任托斯王国的养子,又是遭人辱骂的冒名儿子;他的家是两座王宫,但是,他被迫去四处漂流;他聪明无比,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谜,可是他愚蠢至极,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他是拯救忒拜人民出苦海的英明国王,又是杀父娶母的双重罪人,引来更大的灾厄……俄狄浦斯这种谜一般对立的品格构成了人类及其本质的双重象征。

俄狄浦斯的悲剧也可以说是整个人类的悲剧——整个人类在认识自身问题上的无奈与悲哀,同时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悲剧。确实,人类不是一种可以描述或下定义的存在,他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一个一直也没有解开其双重含义的谜。也就是说,斯芬克斯之谜永远不会出现真正的谜底,“人又是什么”永远不会存在明确的答案,而这没有谜底的谜语却正是一个永恒的诱惑。

【篇十:《俄狄浦斯王》读后感】

文本阅读的越来越走向多元的今天,我们总是会从无数个主题中洋洋洒洒的分散出各种解读:现代的,后现代的,现实的,超现实的。只要你想,总是会有结果。

然而我们的命题总归会回到几个最本质的问题上,这些问题早就由古代贤者们提出,在历史的长河中浮浮沉沉若干年,经历岁月变迁,大浪淘沙之后,依然的屹立不倒。比如,命运。

我曾试图回答自己给自己的提出的一个问题:我的未来是注定的吗?如果是,那么我现在所做的对我的未来还会有影响吗?如果没有,那么我又何必去做?如此循环往复,渐渐的就陷入无限循环的鸡生蛋,蛋生鸡的无聊问题中。

如果当时我能早些读到这本《俄狄浦斯王》也许我就不会把我有限的生命投入到这无限的的无聊之中。至少他能告诉你,是该缴械投降,还是奋起反抗。

作为科任托斯的儿子,俄狄浦斯从小就接受着高人一等的待遇。在一次向阿波罗祈求神谕时,意外知道了自己的命运轨迹:弑父娶母时。他毅然离开科任托斯城。在流浪的路上,他们碰到了一伙出言不逊的旅人,并发生了冲突,发生了血案,这血案渐渐的变成了无头公案。之后俄狄浦斯解答了斯芬克斯之谜,解决了特拜城的危机,借此成为了这座城市的英雄,当上了国王。

若干年后,命运的前奏悄然来临,特拜城瘟疫横行,人民苦不堪言。俄狄浦斯便命令自己的小舅子克瑞昂去阿波罗神庙祈求神谕。克瑞昂带来了神谕同时也带来了灾难。俄狄浦斯先是通过先知特瑞西阿斯了解到自己就是特拜城中的污渍,但他宁愿相信是克瑞昂联合特瑞西阿斯,妄图篡夺王位。

直到前来报信的科任托斯的信使同多年前将他亲手救下的牧羊人的口供达成一致时,他才相信自己终究是命运洪流中的一页扁舟,一旦命运到来,便会成排山倒海之势。他冲进曾阻挠自己知道真相的即是妻子又是母亲的伊奥卡斯特的房中,发现他已经自尽而死,于是他决然的拔出了伊奥克斯特的发针,刺瞎了自己双眼。

他不能去死,他无脸面对自己冥界的双亲,他只有苦行行乞,用现实的苦难抵消自己所犯下的罪孽。

俄狄浦斯的一生无疑是抗争的一生,他抗争着自己恐惧的的命运。然而他的逃避却亲手将自己送到浪尖。正如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所说:他急急所向之处,竟是血光之地。

古希腊的悲剧一直被认为是命运的悲剧。俄狄浦斯所作的每一次抗争,无论是离开科任托斯并击退了斯芬克斯,亦或者为了忒拜人民的生存而调查瘟疫的原因,他都是在与命运进行着激烈的较量。他与命运玩着躲猫猫,其实是掩耳盗铃之举。他笃信命运所以才逃避命运的围剿:他离开科任托斯,解决斯芬克斯。他以为在远离其实在接近,直到瘟疫爆发,他已经退无可退的踩在了命运的陷阱上。此时他的逃避成就了神谕,命运似乎躲在树后面发出狰狞的笑。

俄狄浦斯的悲剧其实是每个人的悲剧。我们无法知晓命运会以怎样的方式展现他的魔力,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命运会以哪样的形式出现。也许,事后我们会说,如果当初……但是我们无法重复人生,命运此时便残酷的将我们与往事隔离。

也许我们无法在客观上改变命运的结局,但是我们却可以在主观上,进行善意的掩耳盗铃:缩小结果,放大过程,让抗争本身变得有意义,这样,即便我们没有扼住命运的喉咙,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很骄傲的度过此生。这也是每个积极乐观面对生活的人应有的觉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一年级
叙事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