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一种心情300字

美,是一种心情

300字 初二 散文

美无论是什么形态,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是飘渺的还是清晰的,都是客观存在的。美对于人类社会来说,是一道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永恒风景。

人们追求美,欣赏美,陶冶美,怡兴于美的欣赏。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论人们的爱好、追求多么不同,人们的志趣,对人生的态度如何各异,人们的素养、品味、风度气质如何千差万别,人们的地位,身份如何不同,但是对美的欣赏和追求的欲望都是强烈的、执着的,都是用美来装点人生,闪亮人生,书写人生;都是用美丰富生活,点燃激情,放飞快乐,潇洒人生,绘彩春秋。

美不仅是一道风景,而且是一种高雅的品味。既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欣赏,也是对一切倾心注目事物的不懈追求。美是人们对人世间优美的,漂亮的,优异的,完美的,倾慕的,尊崇的,欣赏的,热爱的,追求的,企盼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是对人间美好、美丽的最完美的诠释。

无论哪种美都是有标准的,都是有条件有品位的。故而人们在提倡美中,在一些领域规定了美的标准、内容及判断、评定方法。如对人的形体外貌美,在选美大赛中做了详细规定。通过竞赛评选出佳丽。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对心灵美提出了非常详细的要求。在职业教育中,对语言美,行为美均做了详细规定。把美的标准、内容、方法都写在章程、守则中,成为人们约束自己的的规范。

可是由于人类社会的纷繁复杂,人们观念的五光十色,追求的五彩缤纷,人们又按照各自不同的需要,赋予不同的标准,给予不同的释义。使美在人们千差万别的目光中演绎出不同的色彩,在人们心目中显现出不同的图像。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情况下,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加多样化,更加物质化、现实化,追求物质的美,外在的美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潮流。使美的标准,内容,形式更加多样化,更加扑朔迷离。

由此,对什么是美,很难做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回答。华贵是一种美,朴素也是一种美;鲜艳是一种美,淡雅也是一种美;缤纷火爆是一种美,寂静无声也是一种美;高大魁梧是一种美,小巧玲珑也是一种美;瘦是一种美,胖也是一种美;活泼开朗是一种美,娇羞衿持也是一种美;圆满是一种美,残缺也是一种美;声名显赫是一种美,默默无闻也是一种美。

由此可见,美是人们对所见所闻的一种感受、体味。在感知中,由于审美观点、情趣不同,必然要得出不同的结论。于是美变得扑朔迷离,让人眼花缭乱,乃至不可思议。有时候,美便是丑,丑便是美;有时候越美越丑, 越丑越美。常常是在别人眼中很美,可是在自己眼中却很丑……是非美丑很难辨别。当然这可能是一种必然。

于是人们便感悟到,美 是一种心境,一种心情,心情好,看什么都是美的;心情不好,看什么都是丑的。美是一种爱,美来源于爱。有爱才有美。正如俄罗斯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说的那样“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凡是你欣赏的,喜爱的,追求的,倾慕的都是美丽的,无论它是否丑陋。托尔斯泰的这句世界名言,恰好的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对什么是美做出了最科学最完整的诠释。

美在那里?美在人们眼中,美在人们心中,随着人们视野的变化,心情的变化,爱恨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羞怯的亲情

1200字 高二 记叙文

我出生于八十年代华北平原的某个小村落,有兄弟三人,我最小。在我成长的年代,父母由于生存及生活的压力,对我们兄弟施行的都是“放羊式”的管理,尽力供给我们的衣食学习所需,也无余力加以细致的管教,更遑论所谓心灵的交流。

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很久以来,我总感觉“亲情”是个陌生的东西。小时也熟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类的诗词,然而无论如何揣摩,那春晖之中晕染的缕缕温情与片片暖意,总无法引起我血脉的回应。父母之于我,似乎只是“抚养”和“被抚养”的关系。这一度使我沮丧地觉得,自己是个冷血之人。——我私下揣想,或许很多出身农村而又性格内敛的孩子,都有过这种对于自己“冷血”的暗自沮丧。

后来年岁渐长,略经世事,这种沮丧消失了,却又被替换成一种“拙于表达”的尴尬。记得是在上大学之后,某年寒假结束回校,我拎着包走出家门,母亲则迟我几步在后面送我。走了一会儿,我挥挥手让母亲回去,让她不用担心,母亲也就停住了走到路口,我不经意地回头一望,见到母亲依旧站在那儿,竟似在暗暗拭泪。我赶忙过头去,装作没有看见,接着闪到另一条路上。在那一刻,一股酸涩之感涌入我的胸口,继而又混入血液,涤遍我的身躯。自那一刻,我觉察到了亲情的羁绊。

此后经年,我大学毕业,又带着“猖狂乞食过江淮”的洒脱入京飘荡,辗零落,跌宕红尘,回家的次数愈发减少了。也曾在雨夜凄凉之时,以一通电话慰藉亲情的牵挂;年关时节,也会带着异样的情愫奔赴家中。然而无论是在电话里,还是在难得相聚的日子,无论是父母还是我,都不知怎样敞开自己的心,让酝酿心间的亲情暖意汩汩流出。父母对我的关怀,始终是“老三样”的问话:“吃的好不好?”“工作顺心吗?”“女朋友有没有找到?”而我呢,也都是应以“身体还好吗?”“家里都还和睦吗?”之类的家常话。

父母对于我的感情,那种时时牵绊的挂念,那种因一通电话而高兴个两三天的欣喜,我都很是清楚。然而他们基本没有主动打过电话给我,这也许是囿于某种古老的无意识观念,也许是对于这种“露骨”的表达感到羞怯。他们是拙于且羞于向自己的孩子表达内心的爱意的。我也同样如此。我虽然明知他们对于远方的儿子的来电是那么期盼,但却总是疏于问候,一来是因为总感觉在电话中无话可说,彼此沉默甚为尴尬;二来也觉得父母身体无虞,尽可来日方长。

后来因为工作的关系,我读到了《纸飞机》这本小书。说实话,这不是一本可以让你看上几页就手不释卷的书,也跟当下绘本界喧嚣浮躁的搞笑、玄诡之风颇有不同,然而读完之后,我觉得这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母爱”这么一个千古流传的母题,讲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这么一个令人感觉温暖到流泪的故事。在此,我不想重复这个故事,只想留下它带给我的感动与震颤。

“儿啊!你能到外面闯我很高兴!记得有时间就回家看看。我很想你……”这是漫画中母亲留给儿子的最后一只纸飞机上写的话,简单、朴素,却是几乎所有母亲的心声。然而在外的游子,又有几个听到了这声呼唤,应和了母亲的期许呢?反正读到这句话时,我只觉惭疚。或许我们的理由有很多,然而“理由”的近义词就是“借口”。或许万一不幸,这些借口会癌变成永生的遗憾。我不想如此。

轻轻合上书,掏出手机,调出熟悉的号码,对着千里之外的母亲说:“娘,你跟俺爸身体都还好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散文
3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