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文化之都——泉州_650字500字

东亚文化之都——泉州_650字

500字 五年级 人物传记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锚地,是一座拥有古老悠久文化历史的美丽之城。

二零一三年的八月二十七日,泉州十分光荣地候选为中国第一个“东亚文化之都”。

“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好运,歹运,总嘛要照起工来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这是【爱拼才会赢】里的歌词,这首歌深受众外国人及本国人民的喜爱,还让听众及演唱者都油然而生一股积极的力量感。我知道泉州有着世界文化遗产,如南音、木偶等。看过《海纳百川闽南韵》之后,我惊叹着泉州有着“世界宗教博物馆”、“闽南小故宫”等等多资多彩、博大精深的闽南文化。泉州的木偶十分有名:木偶的起源时间很早,在商周时代就有,真正流传到闽南,还是西晋末年北方大战,北方大量人口、家族都往南迁移,有一部分人来到闽南,给闽南带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木偶也跟着带到闽南了。美称“御前清曲”的南音也是因为南迁带到闽南的。

着黄斗笠、花头巾、蓝上衣、银腰带、宽裤脚的漂亮服装的惠安女,不仅服装漂亮人漂亮,而且还特别地吃苦耐劳,贤惠持家。惠女水库就是一万两千多的惠安女肩挑手扛建造而成,水库的容量有一亿两千多立方米。

闽南文化多姿多彩,闽南文化博大精深,闽南文化是能够海纳百川的……这就是东亚文化之都——泉州!

五年级:老唐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陕西窑洞_1000字

1000字 五年级 人物传记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民居形式,中华民族的祖先就是在窑洞中生存、繁衍和壮大起来的。窑洞分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农民的象征。在这里,沉积了古老的黄土地深层文化人民创造了陕北的窑洞艺术(民间艺术)。过去,一位农民辛勤劳作一生,最基本的愿望就是修建几孔窑洞。有了窑娶了妻才算成了家立了业。男人在黄土地上刨挖,女人则在土窑洞里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小小窑洞浓缩了黄土地的别样风情。深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陕北窑洞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不占用土地,不破坏环境。

陕北延安窑洞,其中夹杂着窑洞式平顶房。窑洞是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的有机结合,渗透着人们对黄土地的热爱和眷恋之情。窑洞防火,防噪音,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挖洞造室修成的窑洞叫土窑洞,一般深7—8米,高3米多,宽3米左右,最深的可达20米。窗户有两种,一种是1平方米左右的小方窗;另一种是约3—4平方米的圆窗。其特点是冬暖夏凉。用石头作建筑材料,深7—9米,宽、高皆为3米左右的石拱洞,叫石窑洞。砖窑的式样、建筑方法和石窑洞一样,外表美观。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窑洞一般修在山腰或山脚下的向阳之处,窑洞上面的脑畔栽了很多栽树木和花草。      靠崖式窑洞(崖窑)

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现代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

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做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凿出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里的树梢,看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锢窑)

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够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独立式窑洞(箍窑)。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五年级:林洁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五年级
人物传记
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