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时尚
无论哪个时代,一定都有它的时尚。唐代的诗词歌赋是时尚,宋朝的词元朝的曲是时尚,中山时期的中山装是时尚……时尚一定是某一时期的吗?不,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时尚。
传统文化有着浓浓的古味,它的时尚在于它的本身,也就是传承。南粤中学宣传栏上出现了复古文字甲骨文,引起了全校轰动。被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的甲骨文正成为大众和媒体关注的热点。文字的产生射入人们的大脑,让人不禁想起了仓颉造字,想起了人类强大的脑细胞。想起在古代,文人骚客把文字玩弄得得心应手,工词华丽的诗歌,兴许在小品一杯的基础上一蹴而就。甲骨文之所以再次兴起,正是因为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经世界的千锤万击,经过几千年的时间沉淀,这种传承之美,成了这个时代的新时尚!
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后,比单纯的传承,更有时代标志,更具时尚特性!甲骨文是很传统的文字,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前往往用龟甲兽骨占卜,之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事件。这些甲骨文在现代,若非该行业专家,实在难有他人独自钻研。但经美术学院设计系成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甲骨文表情包后,大众都能零距离接触那神秘的文字。表情包这种创新的做法,是甲骨文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之风再次盛行,成为新时代的新时尚。
光传承没有新意,光创新没有文化底蕴,要成为新时代的时尚,就要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让文化也成为时尚的重要方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光明之路让全国人民都欣然前行。追其本因就是因为这条道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上,加入了“新时代,”对道路的内容也在传承中得到发展、创新,符合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向往。这条传承之路,创新之路将引领全国人民坚定不移地向前进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只要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对其加以创新,传统文化也可以很时尚。以上就是我对甲骨文表情包的看法和感触,希望您能拨冗垂阅。
新古之美
中国古代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美的东西了。甲骨文、兵马俑、青花瓷等等。那为什么我们不再用这样充满了神秘气息的东西去创造一个新时代的时尚呢?
几天前,有一个学校的高三年级宣传栏上的标语运用了网路流行语甲骨文表情包。这个表情包由陈教授与他的团队共同创造,运用了现代科技与古代甲骨文构建了一个全新的字体。
古代之美无与伦比,用一幅《清明上河图》告诉你当时古代繁华与美丽,用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告诉你当时古代人物潇洒形态中国不缺就是美的地方,可能当时并没有摄影机可以把整个古代画面留给世人。但如今古老建筑可能将要倾倒,承载千年历史最后灰飞烟灭。我能做的就是用手机记录下它最后的样子,然后告诉别人这个建筑活了几千年了特别好看可惜你不在!
当今的时尚,我们只需要新老结合同样客使人印象深刻。从新闻编写与画面都添加上一些中国古代语言与图片。你知道为什么古诗可以流传至今?因为它拥有着我们当代无法领会到的心境,古诗给了我们一种亲切感,使中国人无法抗拒,手里的古诗总想要去吟诵一遍。看到古代侠客一身着装总想去试一试古代中国给了我们太多深刻印象了,相信我们必定可以吸引很多观看者。
但是想要做到潮流又不失儒雅,我们需要去进行新旧结合。每一个东西都有两面性,不如我们强强联合。运用当代发达科技把中国古代的文化进行结合,运用语言软件设置出一大堆中国古代文字来吸引游客,用当代最潮流的衣服与古代旗袍进行结合,吸引女性客人。如今,网络上流行一个软件,只需要输入几个关键词,它将会用这几个词来写出一首六言绝句,受到人们喜爱。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将这个被科技气味的中国变成带有古代气味的中国把!古代留下来的东西特别多为什么不去利用它去善待它呢?
相关推荐
-
弘扬传统文化前两天在网上看了篇报道,说是有个老太太88岁了,本是高堂满座子孙绕膝,子女孙子孙子重孙子都有好几个了,多幸福的老人今天却把他们那些子女都告上了法庭。还能有什么原因,子女都不孝顺啊。看完这篇报道,咬牙切齿啊,为什么那么多子女不尽一点孝心,88岁的老母亲含辛茹苦了一辈子到头来却落得“众叛亲离”那样的意境,她那些子女怎么忍心呢,那心还是人肉做的吗?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啊“百善孝为先”被什么人给截下来了,那么丧尽天良,狗都知道怎么去保护主人,真是猪狗不如啊。看看我们的社会,正在一步步的向前发展,而我们的民族文化呢,却在一个个的新闻报道焦点访谈节目里上演着火热!为什么社会的发展和人文经济观念等方面的转变带动不起来文化的转变呢,反而让这些文化遗失的有理有据?尊老爱幼是从小学就开始的教育,孝敬父母是从最小的事情就开始宣扬的文化,兄弟朋友团结友爱是夹杂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样的社会哪里去了,这样的文化哪里去了,这样的人心有哪里去了,不禁为这样文化的发展与弘扬划上了问号。那些不孝的子女,为什么不想想如果你们到了那个年纪,你的子女会那样对待你吗?你又是怎么教育的你的下一代呢,为什么你不让你的子女去看望你的父母,他们没问到自己的爷爷奶奶在哪里吗?抽出一点时间来关爱老人看望你们自己的父母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吗?每当过年,难道不是跟家人老人团聚的日子吗?还是老是想着带着儿子出国旅游,带着老婆度蜜月,去追逐奢靡的生活……时至今天,可见弘扬传统文化有多么的重要,现在科技通讯那么发达,媒体社交那么先进,弘扬传统文件教育祖国的花朵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应该多往这方面考虑,而不是去为了一时的痛快而忽略了背后的老人,为了一时的名利而遗憾自己的人生。弘扬传统文化,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700字 高三
-
继承传统文化2018年9月11日下午,时年84岁评书大师单田芳去世。听到这个消息,相信一定会有人为之忧伤,因为随着这位凭借一人、一木、一椅、一扇说尽千军万马,古今兴亡的大师的逝去,曾经那个广播里时常哑着嗓子说天下的声音将再难听到。但缅怀这位老先生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像评书这样传统艺术与文化将面临怎样的未来,我们应该如何将它们继承与发展?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需知道传统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艺术表演、民俗活动与礼仪节庆等。像剪纸雕刻、蚕桑丝织……这些弘扬了几千年的传统艺术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整个世界的财富。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还应明白: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十八大又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传,相得益彰”。习近平主席也曾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已根植在人们心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因此继承传统文化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莫忘文化,继承传统。我们还应该学会:如何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所谓发展,可以说是创新,就是在所有传统中注入新的内容。就像单田芳大师曾表示:“变则通,通则久”,为思考如何在评书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有所创新,他时常为此睡不着。后来,他对自己评书内容做了调整,又与互联网进行合作,更大程度上让网友们收听到他的评书,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到这门传统艺术。中华文化之所以丰富,除了先民的智慧,更在于后者的继承。那么即使先民的智慧再次光彩夺目和美丽,如果没有继承,绵延过后,也终会在城市的霓虹灯下日渐式微。但我们要知道,那消失的不仅仅是一项工艺,更是我们对根的回忆。因此,莫忘文化,继承传统,让中华文明永久流传!700字 高三
-
传统文化深思中华民族很早就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遥遥数千年前。上至皇亲国戚、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士农工商都深受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制度的束缚。那么传统文化礼仪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古代三纲五常、三从四得、九礼等等都从不同的角度阐述着社会各个阶层的交流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封建思想有极大的弊端。繁琐的条条框框呆板的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扼杀着人们相往自由、追求浪漫的灵魂。当然其中也不乏值得人们称讼的精髓部分。那就是尊师重教、孝敬父母、检点行为等。新时期的道德关念大抵也是数千年来约定俗成形成结果。正确、全面的审视文化的魅力就是在于看功大于过、还是利大于弊。纵贯中国古代历史就是压迫与被压迫的交替、演变、进化。较为严格的上下级关系违背着人人生而平等的意念。甚至能注定世世代代为奴为婢的命运。他们处于金字塔的底层行使着受压迫被奴役的权利。显然这种现象从总体上来说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却大大抑制了社会的向前发展。对于这些不利于时代特色的文化只有舍弃在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对于一些精要之处则要吸取并为社会生活服务,譬如孔融让梨、缇萦救父、香九龄温席等一些妇儒皆知、传承至今的历史典故都是值得发扬广大的。糟粕的文化就该尘封在史料中,毕竟它们在历史舞台上留下过“美”的痕迹。提供价值依据参考、熟读历史考实录无疑是通晓古今、知道兴衰的最好方式!精华是要继承的而糟粕也不是要彻底遗弃的!遗弃的方式有多种,其一、存而不用,明晓一二。其二、不存不用,消失净尽。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窃以为后者做法更好一些。借用中庸思想来讲万物的兴衰存无都是有规律的.全盘否定与肯定都不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糟粕的东西知而不为是最好的办法!难道不正是由于在旧的基础上才推出的新么?不能正面面对自己民族历史的民族算不的上是优等会民族,忘记糟粕有时也等同于凌空而建的空中楼阁。糟粕难道不是堆砌成功、再铸辉煌的基石么!糟粕、精华、落后、进步这不正是一个民族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吗!综上所述包括处理方式在内的一切行动能力都有其变通的余地!理智的保留、盲目的舍弃给人来相差万里的感觉!理智者、理性也。权衡利弊。发复推敲的结果让人更加信服。盲目者、胡做也。数典忘祖。不计后果的行为难以服众!永城职业学院高三:张威林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时尚的中华文化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是最重要的一条支流。中华文化也随着时代的进步,向世人展开它宽广的胸襟,汲取其它文化的营养,使自己适应时代,让学习中华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时尚一次常使用在服装、穿着、行为上,却不曾有人想过,文化也能成为一种时尚。当一种文化成为时尚,那么人人都会像时尚靠拢,这种文化也会从小众文化变成大众文化。那作为时尚的文化,要具有怎样的特性呢?首先,文化要好。何谓“好”,好就是对人们有益,能促进社会前进。中华文化就具有这一特性,中国向来以文明之邦著称,中华文化中更是有许多做人处事之道,“勿以恶小而为之”是告诫人们从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教人爱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人生哲理。试问拥有这么多“好处”的中华文化怎么不能称为时尚的文化呢?其次,文化范围要广,要有吸引力,中华文化涉及了中华民族许多传承已久的生活方式,其中包括了衣食住行还有教育等等,这涉及的范围够广了吧,要说吸引力,谁能抵住中华美食的吸引呢?相比国外的菜品,口味单一,中国的八大菜系可谓是营养丰富且味道多元化了,而中国的小吃更是让外国友人难以忘怀。这样的中华文化,成为时尚也并非强人所难之举吧?最后,时尚的文化要有大容量,能容得下小众文化,能汲取其它文化的营养。说到这,中国有56个民族,56种文化,中华文化是这56个文化的总称,谁能说中华文化没有大肚量?或许有人会质疑中华文化是否容得下他国文化,我想这肯定是没问题的,陈教授能将艺术与甲骨文结合,使之成为时尚,那么其他国人也可以将中华文化与世界有机结合联系在一起,使中国文化成为一种时尚。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根本源泉,一个强大的文化才能养育出强大的人民,才能共建强大的国家。中华文化成为时尚是大势所趋,是中国实力的体现。中华文化必将引领新的时尚文化潮流。750字 高三
-
论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一样珍宝,曾一直不被人们所质疑但是自从中国走上近代后,在外来文化入侵之后,我们便开始对我们的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并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修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已有数千年历史,其构成在每一阶段都会有新的内容添加,便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杂性。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拥有很大的优越之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鸟兽不可与同居,吾非斯人之徒与谁与”“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都是西方文化所望尘莫及的,因此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发展,是任何保守力量都无法阻挡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十一封建社会文明为背景的。回顾历史,西方文化严格来说实在文艺复兴之时才逐渐形成的,是以资本主义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社会色彩浓厚的文化,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化,这就注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落后性。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事物,而作为一种经验性的事物,就有着不可避免的时空局限性,这也正是文化力量的局限性所在。这种局限性使得文化在时间的延续上和空间的传播上总是不断面临新的挑战,表现为诸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此文化与彼文化之间的差异等等。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同一空间下的文化在时间上的矛盾差异,这造成同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内部发生文化上的争论。此文化与彼文化之间的差异,是同一时间下的文化在空间上的矛盾差异,这造成不同民族、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文化上的冲突。 因为文化是一种感性的事物,所以它在本质上就是非理性的。我认为文化这种东西不应该去相互竞争,而是应该相互学习融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思想文化的大融合也应该是一种整体趋势。举例来说。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中医具有十分明显的中华文化的民族特征和历史特征。相对于西医,中医更多地在形态上表现为是一种知识的自然积累,而缺少西医的理性特征和科学方法特征。这正是中医的中国文化特性所在,也是中医的不足之处。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医必须进一步从文化形态上升到文明形态,这样才能具有更大更强的生命力,才能溶入到现代科学文明中去。中医所面临的问题,不是内容的正确与否的问题,或者说不是属于什么伪科学的性质问题,而是在形态上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或者说是属于科学方法论的性质。有趣的是,不仅中医,而且整个中华传统文化,都天生具有某种强烈的感性特征。这首先表现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汉字语言上。众所周知,汉字是一种典型的象形文字,虽然也是一种符号,但汉字汉语与其它拼音文字语言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带有很强的感性色彩。比如说,汉字的象形特征、汉字的声调特征,就使得汉语在运用时有着很强的感性特点,这种感性特点在中国古典诗词这一文学艺术形式上表现得最为突出。人们之所以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是因为只有在中国古典诗词这种独特的中国文学艺术形式里,才能体会到那种绘声绘色、情景交融的意境美感。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性特征还体现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起源的《易经》中。众所周知,《易经》所具有的思想和思想方式也有着很强的形象思维的特点。《易经》所追求的是言象合一、意象合一的精神状态。了解和读懂《易经》中阐述的思想,需要凭借和发挥汉字语言的独特的形象和意象思维特点,也就是要由言及象、再由象及意。《易经》中的这种言、象、意三位一体的特点,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得他们在整体上被赋予鲜明的中华文化传统的烙印。如同中医所面临的问题一样,中国传统文化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是是否需要摈弃的问题,而是如何使之进一步现代化的问题,是如何与科学理性思维方式相融合的问题。孔子有一句名言,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人明白,既然我不喜欢别人不尊重自己,那么别人也肯定是希望我尊重他。其实中国的传统文化充满了这种体恤他人、宽以待人的博大胸怀。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这样劝谏秦始皇:“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拒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种对人对事的态度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强调的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哲人所具有的大智慧的生动体现。特别值得指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调客观以及包容的理性精神,与西方传统文化所拥有的科学和宽容的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它们都符合人类社会的文明和思想进步。因此,我们根本不必对中国传统文化抱有一种失望乃至鄙视甚至彻底摈弃的悲观态度。震惊世界的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赵承熙枪击案,让世人对美国人所表现出来那种冷静、客观和宽容的精神十分难忘,而美国文化中的这种吸引人之处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原来就具有的宝贵之处。文化是人类社会对自身文化进行反省反思后形成的一种自觉意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遍性。任何传统文化,都有着其自身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历史理由,但也有着进一步按照科学和理性的精神加以改造和提升的必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以现代文明的眼光来重新审视它,并引入科学和理性的方法来改造它、提升它,使之更加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趋势,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贡献。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在这一片土地存在了数千年。我们的先辈们,为我们留下的无尽财富似星河浩瀚。《论语》,《孟子》是文化思想上的丰碑;水墨画,戏曲是艺术上的瑰宝;然而,不知是生活的忙碌,还是潮流文化的冲击,我们头顶的这条星河竟很少被我们认真地凝望了。于是,弘扬传统文化成了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媒体,作为对大众思想影响最大的平台自然要做出表率,中国诗词大会,名人说论语,各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等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众的视野。有的人认为“名人说论语”让传统文化终于被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得到了人们的重视。也有人认为节目中的许多演讲没有把握到《论语》的本质,只是一个很表面的解读罢了。可倘若人们只停留在简单的“了解”上,对拥有丰富底蕴的文化来说是多大的遗憾啊。普及传统文化的道路已十分艰难了,更何况,还有许许多多的历史题材影视剧只追求收视率,不重视历史,只是借用了历史人物的名字,其发生的故事与历史中的记载大相径庭。一代女帝武则天在位期间打击门阀,轻徭薄赋,发展科举,整顿吏治,注意纳谏,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创造不可或缺的条件。即使她心狠手辣,用牺牲女儿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也不可否认她为人民所做的贡献。就是这样一个生前工于心计,历经时代更迭,死后敢于立无字碑的人,被影视剧改编成了一个为爱不顾一切的痴情女子。不知武则天本人看了,会发出怎样的慨叹呢。许多综艺节目也开始对传统音乐有所涉及。近日,刚播出的“国风美少年”,从各种选秀节目的模式中得到启发,别出心裁地创立第一档以中国风为主的选秀节目。但节目中的评委人选,评判标准备受质疑。不知是否为节目组要求,选手们在弹奏中国传统民乐的同时,必须要唱歌。许多热爱民乐的网友们纷纷“吐槽”这样十分破坏乐器所营造的氛围。尽管这档节目多有欠缺,但这毕竟是传统音乐走上现代舞台的好兆头。传统文化的普及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有朝一日,“传统文化”前的动词,一定会从“弘扬”变为“热爱”的!750字 初二
-
弘扬传统文化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它拥有几千年的历史。同时也继承着先辈的习俗和传统文化。中国也有很多传统仪式,有的人认为内容十分复杂,有的人认为应该丢掉繁文缛节,但有的人也认为应该传承下去。首先,我自己的观点。我认为该传承,因为这是老一辈给我们的财富。我们丢了财富还怎么生存?其次,我说的继承并不是完全照旧。前人没有生活在我们这个年代,他们的思想守旧,而我们的思想解放。因此我们可以在先人的思想上加上我们的想法,但无论如何也不能强求他人接受自己改编后的想法。比如,现在的结婚仪式,有些人保守选择了古代的拜堂仪式,而有些人开放选择了西方的宣誓仪式。这些都是因人而异的,我个人认为我们可以将中西婚礼结合起来,这样即有保守的观念在里面,又有开放的原素,这样不更吸引人的眼球吗?还有现在每个学校星期一都会举行的仪式升旗仪式。它就传承了古代的上早朝,虽说它并不是每天都升,但它的形式和上早朝一样。都是说近期国家发生的大事或学校发生的大事。现在我们有感恩节、教师节、父亲节、母亲节……等等一系列的节日。而我们在这些节日中却没有做过什么。我认为我们应该重视这些节日,重视这些节日仪式。很多人认为无所谓,导致了本该属于我们国家的端午节成了日本的。注重节日并不是指在节日当天去吃个饭,唱个歌什么的,而是指注重此类节日的仪式。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它所具有的潜力远远不止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这些。它还等着我们的后辈去发掘,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我们可能不能为它做出多大的贡献,但是我们该做的就应该完成,不要每天沉迷于其他国家的文化、思想等。一种仪式,它不仅仅代表的是一种节日,它还代表一个国家对这个节日的重视程度。如果本国人自己都不重视,让别人如何重视。所以说这并不是一件小事,我们应该重视起来。做一位弘扬传统文化,仪式文化的宣传者,为自己的祖国尽一份力量,为尽一份力量。750字 高二 议论文
-
为传统文化着色众所周知,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我从小听着爷奶奶在我耳边唱他们最喜爱的阿庆嫂,自然而然地爱上了京剧。正巧,我们小学也很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每次演出都少不了,我穿着戏服,画上妆在舞台上表演的身影。可是有一次,正当我还沉醉在胡琴琴弦发出的清新悦耳的声音时,“嗨!你今天唱的不错,可你不觉得京剧这个东西太老套了吗?现在都不流行这个了,你呀,还是算了吧!”随后引起了一片笑声,大家都用一种嘲笑的眼神看着我,我顿时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扔下东西跑了出去。自从那以后我的心仿佛有些动摇了。又到了春节,元旦演出。老师把我叫进办公室说“这名单上怎么没有你呀?”我很努力的,不然自己显的不耐烦,因为太多人问我这个问题了。“老师,我不想唱了。”“为什么?你京剧唱的不错啊!”“对不起,以后可能都不唱了……我没说完,也不等她回答便转身跑出了办公室。跑到楼顶的天台上,漫无目的的看着眼前的事物,自己也想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过春节,一如既往地回到老家。大年三十,大家围着大圆桌吃年夜饭,忽然听到电视里唱戏的声音。不知是谁先说“咱也来一段吧!”说着,爷爷奶奶都兴高采烈地站起来,“好!”马上进入了场景,用京剧描述了红军长征时期的故事,我们都入了迷,眼前浮现出一幅幅图画:看到红军过草地时,我们神色严肃,他们捏了把汗,看到长征胜利,每个人脸上都是欢喜与欣慰!爷爷说:“说到京剧呀,那真是艺术中一块经久不衰之地啊,你们小一辈的,一定把它唱下去。”我突然间意识到现在的流行音乐有它的风格。可这种传统艺术的京剧是它们无法达到的一种感情和境界,它是这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是他为日后的艺术奠定了基础!而我要做的是传承它,热爱它,在现在火热的流行乐中独具一格,展现它与众不同的色彩啊!“来,爸,咱们唱一段!”我跳起来,走上前,熟悉的声音回荡在耳边,回荡在心里……750字 初中
-
枯萎的花也可以很美常听有人哀叹“花都谢了,有什么好看的!”是啊!花谢之后,枯黄的花瓣,黯然落在土壤中,她不再是枝头上那个娇艳多姿的女子了,她失了光泽。只得默默化为养料输送给曾经相依的枝干,人们便赞美她“精神美”。这种抽象的美,难免会让产生曲终人散的悲凉。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我们仍能欣赏那枯萎的花朵,不拐弯,不避讳。家中有一株刺梅,一年会开很多次花,开了谢,谢了开。枝叶油绿油绿的,正值青春,花朵娇艳得开在带刺的枝头上;而枯萎的花瓣,安然躺在泥土里。泥土里的花瓣,是值得品味一番的。有的蜷缩着,有的还伸展着,忘龄地释放着自己的美。刺梅枯萎的花瓣是不会掉色的,反而因为时间的磨练,由娇艳的粉红变成让人沉醉的暗粉,增添了一份成熟,世事了然于心的情怀。花瓣上脉络愈加清晰,交错相连,粗细分明,如同“花上绣纹”,更加耐人寻味。花儿们簇拥着,彼此相依相偎,似乎给花盆里的泥土铺上一层红地毯。我挑拣了几片,用红色的细小棉线把他们收束在一起,插在精致小巧的花瓶里,花瓶后有一面小镜子,这样她们看到自己依旧美丽的模样,一定很开心吧!轻轻一碰,干枯的花瓣还发出了簌簌的响声呢。那正值青春的,忘龄犹美的,花儿们交相辉映,那是怎样一幅画面!代代繁衍,生生不息,而两代花所产生的美,却定格同框,让人震撼、难忘。不由的想起那些被人们称为“时间停滞”的老人。当她们站在舞台中央翩翩起舞美若天仙时,没有人会想到她们已经步入花甲、甚至古稀之年了。因为她们的眼中有着与年龄不相符的向往和希望。虽然她们老了,但还爱美,还想努力去完成自己的青春梦想,还想站在舞台中央,散发自己的光芒。我认可她们的努力,敬仰她们的精神,感慨她们敢于向生命、时间发起挑战,佩服她们心中强大、坚定的信念。愿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株刺梅,枯萎的花也可以很美。如果时间是生命的掌控者,那么信念,则是时间之上的永恒。750字 初一
-
我也可以人,可以平凡,但,绝不能平庸。——题记我是孙少平,一个凡人,也是一个穷人。但我相信,我也可以成功,因为,我不是一个庸人。记得在学校的那段时光,我只能身着一件打满补丁的白衬衫,吃最便宜,被人戏称“非洲”的高梁馒头,我不言,也不敢言,怕被人嘲笑,怕自己与他人格格不入的口音。那真是一段黑暗的时光。后来,我成为了劳动委员,话也渐渐多了,也不拘束于自己的贫穷了。我发觉,原来我也可以像他人一样,高谈阔论,放飞青春,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我变得开朗,变得热爱阅读。一次机缘巧合下,我来到黄原参加比赛,认识了田晓霞,也认识了大城市的美好。从那以后,我的心便留在黄原。三年时光匆匆逝去,“文革”结束了,国家恢复了高考,可我没考上。心中不甘,可又无奈。背上行囊,转身回到家乡。在家乡,大哥孙少安的砖厂已经办得风生水起,他希望我这个有学历的弟弟合伙办砖厂,可我不愿。既然见识过城市的繁华与精彩,就不会去想农村的贫穷了。我又一次背上行囊.来到城市。即使失败也在所不惜。我来到了城市,和刚来城市的农村人一样,我无依无靠,做起了小工。刚开始,我忍受不了多人通铺的闷躁,忍受不了石料划破脊背的痛苦,也忍受不了无书可读的日子。但我相信,我也可以,而且,我会做得更好。就像生病生得多了,便会逐渐产生抗体,我也适应了这样的日子,但我并不沉沦,因为我有梦想。人一旦有了梦想,连吃苦也觉得甜。在田晓霞的帮助下,我成了一名铁矿工人。来到矿地,我才知道,这才是属于我的天地。我在这儿,渐渐闯出了一片天地,受到他人的尊敬,成了一名班长。可在一次下矿过程中,我因救我的组员,被铁矿重重埋下,等我醒来时,我躺在医院里。我也得知了我的一只眼瞎了的事实。尽管难以接受,但我仍不屈,因为我坚信我也可以。在那片铁矿有太多我深爱的地方了,我笃信,我同样可以渡过难关!我是孙少平,一个铁矿工人,一个平人。但我坚信,鸡毛可以飞上天,凡人也可以成功。我也可以!750字 初三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