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
在我家乡的小区里,有一个人,他是看门的保安,别看他长得有点凶,可是他非常和蔼,在小区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他,他就是王叔叔。
他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张厚厚的嘴巴,鼻子向上翘,一头乌黑的头发下是一双会动的耳朵。别看他长得有点儿胖,可他却机灵着呢!
有一天下午,非常热。万里无云,天空如洗过一般,小鸟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知了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着,仿佛在说:“热啊,热啊!”我和妈妈正从超市回来,我们老远就看到了王叔叔,我向王叔叔招了招手,他也朝我们招了招手。
这时,我看王叔叔变得谨慎了起来,我觉得不对劲,便往后看了看,什么事也没有啊!我又转过头来,只听一声“小心”,王叔叔快速朝我们跑来,我觉得手里的东西变轻了,便回头一看,是小偷!王叔叔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一瞬间,小偷被捉住了,王叔叔从小偷手里把东西拿了过来,交还给我们。妈妈激动得开口了:“谢谢王大哥!”可王叔叔却说:“没什么好谢我的,这是我的责任。”说完对我们笑了笑就走了,当时我幼小的心里,是对王叔叔深深的感谢和满满的佩服。
这就是我心中的名人,也是我们小区所有人心中的名人。有了王叔叔的守护,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安全的小区里。
过年真开心
我一早起来,伯伯就说我们家院子需要打扫卫生。我就去找扫把和簸箕,这时表姐张洵和妹妹佳华也来帮忙了,我们三人齐心协力,没过多久,院子就被我们姐妹三个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我们得到了爷爷的夸赞,还得到了爷爷发的小奖金,真开心!
“天仙,你快过来帮忙。”爸爸在屋里喊着。我赶紧过去,看到桌上放了很多彩旗和灯笼。爸爸说:“家里挂灯笼和彩旗,比较喜庆。我们一起把它们挂起来。”佳华妹妹弄彩旗,我和表姐张洵挂灯笼,爸爸拉着线,我跟张洵把弄好的灯笼挂在彩旗线上,灯笼一个接一个地挂好,变成长长的串儿,不一会儿,家里看上去红红火火的,漂亮极了!
进到里屋,我看见爷爷在写对联,哇,原来爷爷还有这一手啊!厨房间,妈妈和奶奶洗的洗,烧的烧,忙得不亦乐乎!外边灶旁,爸爸在烧火。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我们家的猪头肉终于也煮好啦!这时爸爸拿来盆子,把热气腾腾的猪头、猪尾、猪蹄从锅里捞出来,又开始煮其他东西了。今天的家里充满了各种美食的香味。
吃年夜饭了,吃年夜饭了!我们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爷爷奶奶非常高兴,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爸爸见我们老是盯着一些菜吃,嘱咐我们几个小孩,每道菜都要品尝,这象征着圆满。大家在一起吃年夜饭真幸福!
相似题目
-
家乡的名人柳州是我的家乡,在这里,有一位特别出名的人物,他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它既是我国中唐时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又是杰出的朴素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晚年被贬下柳州,死在柳州,在柳州期间写了百篇优秀诗文,人们叫他“柳柳州”。那时的柳州,古树参天,杂草丛生,到处都有毒蛇猛兽,到处瘴气盛行,严重的危害百姓安危。刚来这的柳宗元看到柳州的现状,就已经暗暗下定决心,要把柳州治理好。由于连年战乱,柳州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现象十分严重。柳宗元决心废除这种非常残酷的剥削制度,制定了一项释放奴婢的办法,制定那些沦为奴婢的人,都应该以实际计算工钱,当应得的工钱已经达到所欠债务时,就立刻恢复人身自由。这项规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以数千计的奴婢得到释放,回到家与家人团聚。那时不但做奴婢的现象严重,而且迷信也严重。当时的人们生了病都不去找大夫,而是去找巫师治病。柳宗元就是一个无神论者,他为了让迷信在柳州消失,他就向人民传授医学知识,教他们认识了什么中药,哪些是中药。当时也是因为迷信,柳州人用水很困难,水也很脏。他们因为迷信,都不敢打水井,柳宗元就用公款,召集人来打水井,让柳州人用水不再困难。柳宗元为民造福,为民着想,柳州人都铭记在心。为纪念柳宗元,还特地建设了柳侯祠,就在今天的柳侯公园。50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名人他,一位衣着质朴的老人;他,一位忠于党的老人;他,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他,就是我家乡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姜达敖爷爷。几年前,有个叫杜水华的农民工在建筑工地上不幸从高空坠落,摔断了脊椎,成为了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姜爷爷知道后,便去杜水华的家中,坐在床沿上,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道:“水华啊!千万坚强啊!虽然你失去了双腿,但是,有党在,有政府在,有人民在,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为了帮助杜水华摆脱困难,姜爷爷联合乡亲们为他开了一家商店,并拿出五千元作为小店的启动资金。杜水华非常感激姜爷爷的大恩大德,便把商店命名为“爱心商店”。每过一段时间,姜爷爷就会用100元买口香糖与同事们分享,这样一来,既照顾了杜水华的生意,又让同事们欢喜,让更多的人知道,有个“爱心商店”。2008年汶川大地震当天,姜爷爷就到红十字会捐款五千元。第二天,姜爷爷又率先交了特殊党费1万元。这么一笔钱对于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恐怕是养老的钱!但是,他却把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灾区!这就是姜爷爷,他把大半辈子都给了世上最伟大的事业---慈善事业!有人问他:“你平常省吃俭用,为啥一说捐钱,你比谁都慷慨?”他总是激动的说:“没有党就没有现在的我,我要感谢党对我的关怀,我要和党一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50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名人在我可爱的家乡里有一位这样的老太太,她就是我们的劳动模范。老太太姓刘,因为她的和蔼可亲,我们都称她为“刘奶奶”,刘奶奶鹤发童颜,富态的脸上洋溢着幸福。我们之所以把刘奶奶当做劳动模范,是因为在我的家乡是一个节奏快的地方,人们每天早上都急急忙忙地起床,洗漱,吃早点,换衣服,去上班,晚上又那么晚回来,没有人会去注意家乡的卫生,如果不是刘奶奶的勤劳,大概我们这个家乡已被垃圾淹没了。刘奶奶不辞辛劳地每天早晨,拿着扫帚和垃圾桶将家乡的垃圾清理干净。小鸟们叽叽喳喳地唱着歌,似乎在赞美着勤劳的刘奶奶。记得有一次,一向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刘奶奶竟然附身跪在地上,将水沟下的垃圾掏出来清理水沟。有一个小伙子骑着电动车从刘奶奶身边飞驰而过,地上的脏水溅了刘奶奶一身,旁人看到了便怒气冲冲地询问刘奶奶是否要帮忙教训那个小伙子,可刘奶奶却微笑的摆了摆手说:“不用了,谢谢,没关系的”说完,又趴在地上清理了。我待在一旁,刘奶奶那如同阳光般的微笑射中我的心灵,刘奶奶啊!您就是我的榜样。400字 三年级
-
家乡的名人说起名人,大家一定会想到战斗英雄、作家、画家、歌星等等。其实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的家乡锦玲舞蹈艺术团那便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它的创办者就是李锦玲老师。李老师现在快接近60岁了,但她背不弯,腿不酸,走起路开精神抖擞的。阳光下只有几根银丝在飘动。我从幼儿园的小布丁一直到现在,都在李老师那儿学舞蹈,经常参加一些大型文艺舞蹈晚会,比如“春晚”、“少代会”……那可都是她一手操办的。李老师只要接下任务,都会尽心尽力的把它做得最好,最完美。前不久,要举办少待会了,她把自己的时间安排的紧锣密鼓的,一口饭没吃,一口水没喝,忙出忙进。有一天自己的腰受伤了,却没说要休息,而是歇息一分钟,继续带着疼痛工作,工作,再工作。大事儿做完了,又该做小事了——为我们做道具,理服装,扣动作。李老师每天忙到一、两点,早上六、七点就起床了,她像一根蜡烛燃烧着自己,为别人奉献。李老师可是一个严厉的人。排练时,一会儿拿着话筒说:“你,把动作做漂亮点,要学会表现自己。”一会儿又说:“诶哟,你们全都给我拉长个苦瓜脸跳,谁愿意看呀,哼,丑死了。”就是这样一天一天辛苦地排练着。一眨眼,到了演出这一天,李老师又在我们耳边唠叨着:“孩子们,今天是最重要的一天,你们每个人都给我笑起来,听到了吗?”。我们上了台,每个人都像一个快乐的小天使,尽情的舞蹈着。完美的演出就这样呈现在观众们眼前。李老师正因为要求严格,正因为严厉,正因为她做每一台演出都那么用心,才会的名人这个响叮当,难得的称号。现在,在我们昭通只要有一些大型晚会,都会见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李锦玲。65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名人说起名人,同学们一定会想到有着众多“粉丝”的歌星、影星、球星等。然而,今天我要赞颂的却是一个朴实无华的人,一个堪称我精神楷模的人,一个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爷爷。也许你会不以为然,会说你爷爷那么平凡能称得上名人吗?我可以骄傲地告诉你:“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爷爷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不仅吃苦耐老,而且还是“养羊高手”呢!”虽然我不曾目睹爷爷前半生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但60岁的他依然有一股不怕输向前冲的干劲。他到了花甲之年,还要坚持买羊,放羊。要知道放羊是一件多么辛苦的事情,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酷暑,都赶着羊群坚持行走在山坡的崎岖小道上,也不知道跌倒过多少次,受过多少伤,但他每次都能从容地站起。一次次勇敢地面对山洪雷电,一次次坚强地战胜猛烈的狂风暴雨。山野的风将他吹得更加挺拔、更加坚毅!夜幕降临,依然看不到他回家的身影;朦胧中醒来,总是听到他还在羊圈给小羊饮水、添草的声音……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辛勤劳作,任劳任怨,从不抱怨生活的艰辛。每日里东方刚亮,爷爷就乐呵呵地甩着鞭子唱着信天游出门了。上百只羊“咩咩咩”地叫着,寂静的小山村顿时热闹起来。上百只羊仿佛能听懂他的话一样,像训练有素的士兵,沿着鞭子的方向,向山谷走去……羊儿什么时候该剪毛,什么时候该吃什么草,什么时候该防疫喂药……爷爷能讲得头头是道。他把羊养得腰圆体壮,羊群从几十只发展为几百只,是远近闻名的养羊专家,前来拜访取经的人络绎不绝。所以我认为他是我们家乡的名人。爸爸几次劝他别再操劳了,他说为了我们姐弟三人能安心读书,他还要再干几年!记忆中我是否没看见爷爷享受过节假日,他所付出的心血与汗水让我们刻骨铭心,永生难忘。我要学习他干什么事情都持之以恒,吃苦耐劳的精神。姐姐说:“爷爷真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我爱我心目中的名人——我的爷爷。750字 初一
相关推荐
-
家乡名人我最崇拜的人,并不是世人所皆知的名人,而是我身边一位做南瓜饼的老人——周爷爷。他身穿一件陈旧的布衫,可能是常年在外的缘故,皮肤干得黝黑,非常精瘦,眼里总是散发出慈祥,给人一种亲切感。每天天不亮就能够看见他的身影,无论何时,在他的饼摊前总是有顾客,少则两三人,多则甚至八九人,把小摊围得水泄不通。一辆上了年代的三轮车,放着一口锈迹斑斑的锅,工具也并不多,一个桶里放着调匀的南瓜面糊。在他做饼时,只需要用一把勺子舀一些面糊放进锅里,接着他便拿起锅,转几圈,面糊便均匀了。过了一两分钟,他用两把铲子铲起薄薄的南瓜饼,“飞”了起来,动作之娴熟,并在空中转了一圈后,又稳稳地落在另一把铲子上,饼在铲子上跳起了舞,转了一圈又一圈,围观的人看得目瞪口呆,我生怕这个饼会掉到地上,但是,待周爷爷的“表演”结束后,南瓜饼安然无恙,把它放在了切板上。用刀快速地沿边滑过,一个圆形的饼便完成了,这样一个过程用了总共不到一分钟,我帮这个南瓜饼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小周飞饼”,一点儿也不夸张。各样的图形都有,爱心形,三角形,正方形……每一个图形都切得惟妙惟肖,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用模具刻出来的。这天早晨,我又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周爷爷的摊前,看着一个南瓜饼正在周爷爷手中飞舞,路过的行人都啧啧称赞。在一个色香味俱全的南瓜饼完成后,周爷爷又凝视着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只见他快速地拿起小刀,低头在南瓜饼上刻着什么,不一会儿功夫,一只栩栩如生的小猪便完成了,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儿像小猪佩奇呢,看来周爷爷也是社会人呢!这样,光顾的人更多了,这简直不是一张饼,而是一件艺术品呢,周爷爷做南瓜饼的工艺真应该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我最崇拜的家乡名人,谁知道每张饼的背后都带着什么秘密呢?700字 六年级
-
家乡名人我的家乡——安徽省从古到今出过不少家喻户晓的名人,从古代的包公、朱元璋到现代的陶行知、胡锦涛主席等,但其中我最了解的就是包公。包公,真名叫包拯,字希仁。是北宋庐州合肥(现在的安徽省合肥市)人。他和范仲淹一样,一生做过许多官,小到县令大到枢密副使。不管是做什么官,他都认真处理政事,执法如山,铁面无私。所以在戏剧里,专门给他画了一个大黑脸。在众多故事中唯有历史记载的有关包拯断案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包拯在天长县任任知县时遇到的一件事:有一个人,将一名农民告上了县衙,说那名农民杀了一头耕牛,并且把熟牛肉只留下了一点点给自己吃,其它的全部卖了。在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犯法的,但是那个人没有想到这状一告就泄露了自己。原来在前一天那名农民就到县衙向包拯告状了,说有人把他家的牛的舌头割了,当时包拯就意识到这一定是某个仇家有意陷害这个,便让那名农民把牛杀了,来“引蛇出洞”。这件事形象的反映出了包拯的机智。350字 六年级 状物
-
家乡名人巴金、霍金、钱学森……这些名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我们家乡无锡也有一位家喻户晓的交通协管员,他就是老秦、秦加财。老秦年近60旬,中等个、瘦瘦的、黝黑的皮肤,十年前他从工厂下岗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协管员的工作。十多年来他不论严寒酷暑,不管风吹雨打,每天坚持站在马路上管理交通,用他的话说:“我从事的是最平凡的工作。”老秦的工作确实平凡;你看!在朝阳广场的十字路口他一次又一次地对过马路的市民说:“这位同志您越线了,请往后退,谢谢。”“对不起,现在是红灯,请稍等。”……他一次又一次的做着稍等、弯、直行的手势,是繁忙的路口变得井然有序;可就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我们可以看出老秦那不平凡的品行。有一次,老秦和往常一样正忙碌的值勤,一对骑电动车的年轻人经过了他的值勤路口,老秦上前礼貌地纠错,但骑车的年轻人却蛮横地把老秦用力一推,还振振有词地说:“你凭什么来管我?你算老几啊!”面对这样的情形老秦始终面带微笑,对违章的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在老秦不厌其烦地劝说下,这对年轻人终于怒为喜,笑着承认了错误。老秦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人们不仅称赞他敬业的工作态度,而且对他规范的执法动作也大加赞赏。老秦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市民们的认可,一时间成为一名“网络红人”,还被有关单位评为“再就业明星”和“无锡市优秀协警”,他还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这种敬业精神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我学习。5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家乡名人他,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他,一位忠于共党的老人;他,一位充满爱心的老人。他,就是家喻户晓的爱心老人——姜达敖爷爷。姜达敖爷爷是一位长相平凡却又充满创奇色彩的人物。他是一位衣着朴素、脚下总是穿着一双旧布鞋的普通农村老人。要说他的传奇经历,三天三夜都说不完那年那年,宜兴高塍邱新村的一位名叫杜水华的农民伯伯,在一次做瓦工活时不慎从高空坠落,成了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人。姜达敖得知这起悲惨的事故后,立刻带着3600元钱和慰问品,来到杜水华的家里。他坐在杜水华的床头边,含着眼泪牵住杜水华的手,抚慰道:“水华啊,我知道你心里苦,可你千万别往坏处想啊!有共产党在,有人民政府在,有那么多关心你的人在,你一定要振作起来呀!”为了帮助助杜水华摆脱贫穷之苦,姜达敖还帮杜水华办起了一个小商店,毫不犹豫拿出5000元作为小商店的启动资金。杜水华对姜达敖爷爷感激不尽,还特意把小商店命名为“爱心商店”。店面开张后,姜达敖爷爷只要一有空,就会到“爱心商店”去坐坐。每次去,他都会花上100块钱买口香糖,与同事们分享。这不仅让同事们开心,也让杜水华伯伯有更多的收入年汶川地震的第二天,姜达敖爷爷就第一时间到达红十字会,捐了1万元。事后,他还没停止他的捐款行动,又率先交特殊党费5120元。有人看到姜达敖捐钱这么大方,便气愤地说:“钱又不咬你,何必白送给别人用!”有些没心没肺的人认为:“想出名吧,花钱让媒体关注你?”也有好心人劝告他:“捐少点,钞票捐光了,万一以后不发退休金了,今后的生活怎么办?”对于人们的劝阻和不解,他却依然坚持自己的原则,他坚定地说:“没有党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回报党对我的恩惠,我要和党一起帮助贫困的人们。”家乡的名人数不胜数,丁俊晖,徐悲鸿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姜达敖的爱心事迹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六年级:陶珂涵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家乡的名人说起家乡的名人,那可是数不胜数,但最令我佩服的还是那位名不虚传的捏骨神医,人们都叫他——捏三。虽然大家不知道他的真名,但只要一提“捏三”就无人不知了。有一次,妈妈不小心把腰给扭了,之后就一直躺在家里休养。过了好几天,妈妈的腰还是不见好,爸爸带着妈妈去医院里做检查,医院让拍片子,拿药,买这买那,我们按医生的方法做了,可还是不见好转。爸爸不知在哪里听到了捏骨神医“捏三”,决定带妈妈去看看。到那儿后,神医让妈妈坐下,然后只见他神情淡然,摸了摸妈妈的腰后,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地一推,只听“咯嘣”一声,妈妈的腰好多了。神医轻描淡写地说:“好了,没事了,回家再在床上躺一天,第二天就好了。”听了医生的话,妈妈舒了一口气。回到家后,妈妈便在床上躺下了,睡了一晚,第二天果然不疼了。名医,名医,真是名不虚传,我为我们家乡有这样的名人而感到自豪。35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名人他不像那些明星一样那么有名气,但他凭着自己的本领和手艺成了村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人物,这个是就是我的爷爷。爷爷以前是一个木工,但在水电方面,他也会一些。现在爷爷退休了,要帮爸爸妈妈看我和妹妹,但也经常拿着工具修一些或者做些东西。前段时间,由于我书柜上的书太多了,再加上书柜是个塑料的,所以,它悲惨的倒下了。我再准备给妈妈说,让再买一个时,爷爷摆摆手说:“你忘了,我之前好歹是个木工,不如让我给你做一个吧!”只见爷爷有模有样地拿出了钢尺,测量了我坏了的书柜,他在忙碌的时候,我顺手画了一个四层的书柜。第二天,一个跟我昨天画得几乎一样的书柜就做好了,这个书柜比我之前的书柜结实,漂亮,爷爷的手艺简直了。爷爷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街坊邻居家里什么东西坏了,都会找爷爷来帮忙。有时,人家的水管坏了,爷爷就匆匆赶过去,三两下就给修好了,还会顺手把其它坏的东西给修一修。人家要给爷爷钱,爷爷坚决不要,还说:“这都是我顺便做的,又不耽误事,我又没啥事。”并且,爷爷在离开之前,还会再三叮嘱一下注意事项。这就是我的爷爷,既有手艺,又热心肠,村里村外的人们都夸他是活雷锋,我爱我的爷爷。450字 四年级
-
家乡的名人刘拯,字彦修,宣州南陵人。进士及第。知常熟县,有善政,县人称之。元丰中,为监察御史,历江东淮西运判官、提点广西刑狱。绍圣初,复为御史,言:「元祐修先帝实录,以司马光、苏轼之门人范祖禹、黄庭坚、秦观为之,窜易增减,诬毁先烈,愿明正国典。」又言:「苏轼贪鄙狂悖,无事君之义,尝议罪抵死,先帝赦之,敢以怨忿形于诏诰,丑诋厚诬。策试馆职,至及王莽、曹操之事,方异意之臣,分据要略,而轼问及此,传之四方,忠义之士,为之寒心扼腕。愿正其罪,以示天下。」时祖禹等已贬,轼谪英州,而拯犹鸷视不惬也。进右正言累至给事中。徽宗立,钦圣后临朝,而钦慈后葬,大臣欲用妃礼。拯曰:「母以子贵,子为天子,则母乃后也,当改园陵为山陵。」又言:「门下侍郎韩忠彦,虽以德选,然不可启贵戚预政之渐。」帝疑其阿私观望,黜知濠州。改广州,加宝文阁待制,以吏部侍郎召还。帝称其议钦慈事,褒进两秩,迁户部尚书。蔡京编次元祐奸党,拯言:「汉、唐失政,皆分朋党,今日指前人为党,安知后人不以今人为党乎?不若定为三等,某事为上,某事为中,某事为下,而不斥其名氏,」京不乐。又言户部月赋入不足偿所出。京益怒,徙之兵部。旋罢知蕲州,徙润州。张商英入相,召为吏部尚书。拯已昏愦,吏乘为奸,又左工部,以枢密直学士知同州。时商英去位,侍御史洪彦升并劾之,削职,提举鸿庆宫,卒。450字 初二 记叙文
-
家乡的名人长城脚下,黄河之滨的府谷,自古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我最崇拜的就是有“西部歌王”称号的王向荣。王向荣出生在蒙、晋交界的陕北绥德,后来移居府谷。父母都是著名的二人台、山曲艺人,他从小就受到民间音乐的熏陶。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去世,他不得不很早就挑起生活的重担。干农活、打小工、挖煤碳、当瓦工、跑口外……用他的话说是:“三百六十行,我做了一半。”正是这艰难的生活,让他的歌声中充满了无尽的沧桑感,而在苍凉中又能给人奋起拼搏的力量。1978年,他以一曲《五哥放羊》代表府谷县参加榆林地区的文艺调演,一举获得一等奖年,以地方戏《姑嫂挑菜》、二人台《打金钱》参加陕西省文艺汇演,再获两个一等奖年,他和神木一个小伙子进中南海演出,王向荣让邓小平等中央首长观看了自己的才艺。之后,他多次随代表团去法国、英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演出,他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上了中国名间音乐。为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年,他出了中国首张完全清唱的民歌专辑《“陕北歌王”——王向荣》,专辑中收录了35首在原生态下录制完成的民歌。“山丹丹那个开花哟!红艳艳,毛主席领导咱们打江山……”粗狂、豪放、嘹亮的歌声又一次在耳畔回荡。他的歌声就像养育他的黄土高原一样朴实厚重。但愿他的歌声传的更远更久。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我家乡的名人在我的家乡有一位捏泥人的老人,他就是——张爷爷。他一身陈旧的中山装,一顶老式的鸭舌帽,一张黝黑而又饱经风霜的脸。张爷爷经常坐在村子里的大柳树下,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摆着各色各样的泥人,什么“孙悟空”“机器猫”“樱桃小丸子”……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这一天中午,我怀着好奇的心情来到了老人的摊前,只见老人正望着刚完成的“小画眉”出神呢,喜悦之情真是溢于言表。过了一会儿,他把这只“画眉”身着深褐色的晚理服,玲珑的面孔上,有一张纤长的嘴。眼睛虽是用彩泥捏的,但我却觉得它透出了光,透出了神韵。在我观看“画眉”这短短的几分钟里,一个“猪八戒”的半成品已经展现在我的眼前。只见张爷爷一手举着“猪八戒”,一手托着下巴,似乎在想些什么。过了一会儿,老人拿出一些红色的泥和一些黑色的泥,左揉右捏,就变成了一瓣“西瓜”,他又从箱子里取出一些黑色的泥,小心的给“西瓜”装上了瓜子,你别说,简直像极了。接着老人把精心设计的一瓣“西瓜”放在了“猪八戒”的手里,哈,“猪八戒吃西瓜”终于完成了,你瞧“猪八戒”那贪婪的馋样儿表现的淋沥尽致。围观的人不断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宝剑锋从墨砺出,梅华香从苦寒来”,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泥人背身后的故事呢?4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名人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着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注〕:从孙敬和苏秦两个人读书的故事引申出“悬梁刺股”这句成语,用来比喻发奋读书,刻苦学习的精神。他们这种努力学习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们这种发奋学习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河南郑州新郑市新小四年级:瑜飞450字 四年级 写人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