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世民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我最喜欢的便是李世民了。他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令我久仰不已。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并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这也是我仰慕他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最终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回顾他的一生,他的政治才能令我很是惊叹。他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在位期间,积极推行了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加强科举制等政策。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贞观时期在李世民的治理下,社会夜不闭户,道不拾遗。630年,全国判处死刑的囚犯只有二十九人。那时的中国政治修明,官吏各司其职,人民安居乐业,这也是我为何如此喜爱他的原因。
读李世民,我读懂了他的智慧与开明,更读懂了他那一份谦虚与隐忍。一个王朝,就如一座高峰,攀登到顶,必然会跌落,这是谁也逃脱不掉的命运。而唐太宗,就是这座山上最耀眼的一座里程碑。
陌生人给我的爱
有一些乐于助人的陌生人在社会上帮助他人,我真想跟他们说一声谢谢。就让我说一下那事吧。
有一次,我和奶奶一起乘公交车去一个地方,正准备乘上97路时,一位叔叔为了抢座位,就把我挤倒了,这时,我后方的一位叔叔接住了我,把我扶了起来,并对我说:“小朋友,你没事吧。”我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心中自然有种恐惧。于是,我马上挣脱他的“怀抱”,对他说:“谢谢。”“不用客气。”那位叔叔笑着说。又过了一会儿,那位叔叔看到了有空出来的位置,马上对我说:“小朋友,过来。”我回头一看,原来他想让我坐下来。但我马上不好意思地说:“这怎么可以呢?还是你自己坐吧。”“不不,我身为大人应该照顾小朋友。”我十分感动:这位叔叔真好,自己有位置,却给我坐,我也真不好意思拒绝他。于是,我就坐下了。那位叔叔就转过身来,面对我笑了一笑。我也朝他笑了一笑,这或许就是人与人的感情吧。这是我第一次受到陌生人的爱,心里十分感动。
最后,我要下车了,在下车时,他还对我说了声再见,我也不由自主的回了头,朝他挥了挥手。
这就是陌生人的爱。
五年级:周圣杰
相关推荐
-
明君李世民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想必大家都知晓吧!和同学们一起谈论古代历史人物时,我都非常欣赏这位皇帝。今天我就和大家谈谈这位皇帝吧。关于这个皇帝,我想大家应该是太了解了,毕竟他是一位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位难得的明君,他和他父亲一同建立了大唐王朝,其威名绵延历史上千年,直到现在影响力依然难以磨灭,现在世界各国的“唐人街”,就可想而知了。他所创造的“贞观之治”,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难得的政治清明,人民安居乐业的,国泰民安的局面。我坚持认为,没有贞观之治所积累下来的经验和贤能之人,经济政治基础,就没有后来的强生的“开元盛世”的局面!而贞观之治的主要人物,就是当时唐朝的皇帝——李世民。毕竟再多的贤明之人,再好的政治局面都需要一个贤明的皇帝来做最后的决定,如果唐太宗当时是一个昏君,那么贞观之治是绝对不可能建立起来的。而关于贞观之治,我不得不说两句了,因为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罕见的盛世时期,为我们现在的后代所羡慕和永远推崇的。前朝隋朝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唐太宗确定了“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的治国思想,并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政策,措施和不懈的实践去实现。为了加强政治,完完善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以巩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扩大统治基础。唐太宗铁面无私,依法办事的气度;构成了贞观之治的基本特色,成为封建统治最好的榜样。他晚年著有《帝范》一书教戒太子,其中总结了他一生的政治经验,也对自己的功过进行了评述。他在为期间,推行府兵制,租庸调制和均田制,并积极推进科举制。是另外唐太宗时期除了太平盛世以外,就像前面说的也有战争时期,远征高丽是一个,另外还有就是东突厥之患。这样一个强大的王朝,现在我们读起当时的历史资料来,怎么都有那么一点激动不已,荡气回肠的感觉;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一个强大的王朝所应该表现出来的大国风范!唐太宗毕竟是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很多事例的优秀皇帝,所以我们当然要看到他的正面形象。不过再说一说他的负面事例,也无碍于他的光辉形象!因为这就叫全面的看他的历史功绩和个人缺陷!800字 初二 写人
-
赞唐太宗李世民李渊二皇子,名为李世民。历经玄武变,终登天子位。执政五八年,开辟贞观治。一生好作为,百世留英名。50字 初二 诗歌
-
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他,是一位伟大的君主。他,是一代文武双全的皇帝。他虽然是玄武门政变的制造者,但也开创了名噪一时的贞观时代。他一度推崇佛教,导致出现了玄奘一类的名僧。他就是当时以及是现在都是中国的代表——唐太宗李世民。李世民乃是一代著名的军事家。破窦建得、刘武周,定河南、北京,无不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军事奇迹。一时间声名鹊起,威望大增,人心纷纷沸腾,歌颂秦王的伟大功德。而李世民也是一代谦虚自律的臣子,在赞扬声中,他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并没有骄傲自大,这样人心都归附到秦王这边,甚至一度出现民众提出了换太子的建议。当时的太子李建成顿时慌了手脚,和四弟李元吉计划向秦王集团发起猛攻。李世民集团毫不示弱,给予还击。后来兄弟反目成仇,屡屡发生惨案,一时人心惶惶。太子李建成又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李世民。李世民忍无可忍,带领门下的武将在玄武门外发动政变,杀了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囚禁父皇,得到军权,正式接管大唐。李世民坚持“以人为本”的王道政策,外交内好,大力发展农业和学业,屡派使者出使西域。和房玄龄等大臣养民爱民,讨论尧舜之道,探索最终的王者之道。家家有饭吃,户户有衣穿,人人有农田。太平盛世,歌舞升平,人人皆大欢喜,出现了鼎盛的人间。在生命的最后几年,李世民为太子之位伤透了脑筋。最后废太子李承乾,弃魏王李泰,反倒选择了温和怯懦的李治,这个选择显然是非常明智的。在人生暮年,唐太宗李世民又一次作出了伟大的选择。贞观时代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版图广阔,势力强大,更重要的是有了唐太宗李世民这样贤明的君主,还有房玄龄这样的大臣。这样的时代,能不叫人佩服、赞叹?600字 初二 散文
-
老民老张哼着豫剧,扫着院子门口的雪。老伴在屋里叮叮铛铛的准备着下午包饺子的材料。老张不停的扫,从院子扫到门口,再从门口扫到大街上,尽管老伴已唠叨了好几次,说你不用那么扫的,雪停了再扫更省事。可老张没有搭腔,我行我素。的确,老年人好像就是闲不住,总要找点活做才安心。老张,你过来。老张正扫到门口,看着街上的热闹,忽然听见有人叫他。原来是邻居老高在向他招手。你看看,人在不在?老高拉着老张的手,指着小屋临街的小窗子说。咋啦?老张甩开老高的手,笑着说,老弟闹啥鬼?老实说。这有人?哎,刚搬来的。看人还活着不?别。。。。。。老高一脸的焦急。老张这才确定老高不是开玩笑,忙不迭的凑到小窗前,掂着脚尖往里张望。没有事的。老张回头小声对老高说,起来了。他们急忙轻轻的离开了。做点饭。老张对老伴说。才半晌,饿啦?老伴笑着说。做给老民的,刚搬来的那老头。老张说。哦?老伴一脸的诧异,你是不是有病啊?你才有病呢?老张回敬了一句,又觉得不妥,叹了一口气说,这老民也真可怜,儿女都离开了他,什么公司也一下子垮了。哎。是够可怜的。老伴也动了恻隐之心。不再说什么了就动手做饭。他老婆呢?老伴还是禁不住的问。死了。听说死了许多年了,那时他两个孩子还小呢?老张很伤感。他们就都不吭声了。你也送来了,老高和老张在老民的门口相遇了,都端着饭碗。老民从没有走出那个房门,整个的正月。老张和老高两家轮流给老民送了一个正月的饭,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反正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人,端碗饭就是多添一瓢水,不是什么大事。二月的风,还有些料峭,老民终于走出来了,到老张或者老高的院子里坐会,尽管从不和人说话。再后来又闷声不响的和老张老高下盘象棋了。终于有一天,老民推出个小货车,坐到街上的大槐树下买东西了。老张和老高的象棋桌子也很自然的搬到了小货车旁,如果渴了,会大喊,老民,上茶。神采奕奕的老民麻利的递上两瓶矿泉水,笑嘻嘻的。已经是炎热的夏天了。750字 初二 记叙文
-
老民雪纷纷扬扬的下着,地面上已覆盖了一层厚厚的雪,到处是白色,白的晃人的眼。县城的街上很热闹,各种的货架摊子街中林立,人流车流混杂着,很拥挤。人们披着雪花,忙着采购年货,才不理会不断飘落的雪花,也很乐意就那样的费力的挤来挤去,把自己卷入这喧嚣中,仿佛这样才够味。春节的喜庆气氛的渲染,就是人们这样疯狂的购货。雪花快乐的飘着,仿佛是为新年助兴的一样。北方人是喜欢也习惯了飘雪的春节的。当然,这是在大年三十的上午,下午的情景就完全不同了,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冷清的让人心里发慌。老张哼着豫剧,扫着院子门口的雪。老伴在屋里叮叮铛铛的准备着下午包饺子的材料。老张不停的扫,从院子扫到门口,再从门口扫到大街上,尽管老伴已唠叨了好几次,说你不用那么扫的,雪停了再扫更省事。可老张没有搭腔,我行我素。的确,老年人好像就是闲不住,总要找点活做才安心。老张,你过来。老张正扫到门口,看着街上的热闹,忽然听见有人叫他。原来是邻居老高在向他招手。你看看,人在不在?老高拉着老张的手,指着小屋临街的小窗子说。咋啦?老张甩开老高的手,笑着说,老弟闹啥鬼?老实说。这有人?哎,刚搬来的。看人还活着不?别。。。。。。老高一脸的焦急。老张这才确定老高不是开玩笑,忙不迭的凑到小窗前,掂着脚尖往里张望。没有事的。老张回头小声对老高说,起来了。他们急忙轻轻的离开了。做点饭。老张对老伴说。才半晌,饿啦?老伴笑着说。做给老民的,刚搬来的那老头。老张说。哦?老伴一脸的诧异,你是不是有病啊?你才有病呢?老张回敬了一句,又觉得不妥,叹了一口气说,这老民也真可怜,儿女都离开了他,什么公司也一下子垮了。哎。是够可怜的。老伴也动了恻隐之心。不再说什么了就动手做饭。他老婆呢?老伴还是禁不住的问。死了。听说死了许多年了,那时他两个孩子还小呢?老张很伤感。他们就都不吭声了。你也送来了,老高和老张在老民的门口相遇了,都端着饭碗。老民从没有走出那个房门,整个的正月。老张和老高两家轮流给老民送了一个正月的饭,不管别人怎么议论,反正大家都是出门在外的人,端碗饭就是多添一瓢水,不是什么大事。二月的风,还有些料峭,老民终于走出来了,到老张或者老高的院子里坐会,尽管从不和人说话。再后来又闷声不响的和老张老高下盘象棋了。终于有一天,老民推出个小货车,坐到街上的大槐树下买东西了。老张和老高的象棋桌子也很自然的搬到了小货车旁,如果渴了,会大喊,老民,上茶。神采奕奕的老民麻利的递上两瓶矿泉水,笑嘻嘻的。已经是炎热的夏天了。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读李清照笔记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词牌《如梦令》最早为唐庄宗李存勖所作。苏东坡《东坡乐府》卷下有《如梦令》一首,附有苏东坡的小序,说道:“此曲本为唐庄宗制,名《忆仙姿》,嫌其名不雅,故改为《如梦令》。”这首词是惜花伤春之作,通过对风雨后“花”的关切,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伤感。同时也反映了闺中的生活情趣丰富。绿肥红瘦:指风雨过后枝叶愈发翠绿繁茂,而红花凋零稀少。“绿肥红瘦”将红花凋谢、绿叶茁壮的对比跃然眼前,生动形象的流露春花易凋、青春易逝的凄婉之情。“肥”、“瘦”两字本来极为普通,几乎没有文学色彩。而李清照在这里却把雨后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景象表达了出来。这里的炼字功夫达到了一种传神的境界,即贴切又深刻。这种诗词中炼字的精美在“春风又绿江南岸”、“大漠孤烟直”这样一些诗句中也一样发挥地淋漓尽致。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常记”引领全篇,奠定了这首词的回忆基调。在临水的亭台边,李清照在此独自饮酒,直到黄昏。或许是“借酒消愁愁更愁”,醉得格外酣畅却不知了归路。或许她是真的分不清“归路”,又或者她是刻意忘记了“归路”。酒后荡舟,穿梭于幽香飘飘的荷塘,实为一件惬意的事情。荷花丛中惊飞的水鸟,带着主人公肆意的心情飞向空中。尽情,尽兴的快乐,青春年少的才女,乐游无羁的生活跃然纸上。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丑奴儿》本名《采桑子》,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李清照的这首词一直被视为《采桑子》的一种变体。因为原本的《采桑子》规定是44字,而李清照的为48字。所以被称为《添字采桑子》,也叫做《添字丑奴儿》。这首词创作于李清照南迁之后,文风跟前期的迥然不同。国破家亡,个人生活中的种种不幸遭遇,使李清照极为痛苦。她现在的词作变早期的清丽明快为凄凉哀愁,主要抒发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感情。透过窗棂,外面巨大的芭蕉树叶遮挡住阳光,灰色的阴影犹如李清照灰色的心情一样。叶卷叶舒之间,感情也随之变化起伏。南方的夜雨连绵不断。冷冷清清的滴在芭蕉叶上,然后滑落。雨滴敲打着芭蕉叶,敲打着李清照孤寂的心。她怀念北方时期的生活,怀念失陷了的家乡故土。雨打芭蕉,常常作为诗歌中的一种意象,在宋词中广泛应用,用来形容惆怅孤寂的心情。词中继续运用了叠词“叶叶”、“心心”使之朗朗上口,将女性心里的柔情展露无余。其中重复的“点滴霖霪”是词牌本身所决定的,但这里恰好巧妙的把南方夜雨深度刻画,起到了强调的作用,让人忽而感觉雨声就在耳边响起,久久缠绵。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风来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属于慢词,慢词是节奏更加舒缓的乐曲长调。这个词牌名得名于南宋词人蒋捷的词。蒋捷的《声声慢·秋声》押的是“声”韵,加之节奏缓慢,所以听起来满耳的“声”字,就叫了“声声慢”。每一声都很慢。这首词作于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去世那一年。李清照安葬完丈夫之后,大病一场。当时金兵南下局势紧迫,加之失去了丈夫,更是陷入了哀愁、凄苦的境遇,无人可去倾诉。内心的寂寞、凄凉、悲苦犹如泉涌一般,将她整个人淹没。自古逢秋悲寂寥。李清照在这样惨淡的秋日里想“寻寻觅觅”一个温暖安逸的地方,可是只有她形单影只的“冷冷清清”。或许,她在流泪吧,年近半百的她伤心丧夫,又看国破家既亡。这是怎样的无助?也只有“凄凄惨惨戚戚”了……独自一人饮“三杯两盏淡酒”,只有晚来的寒风相伴。天空中回荡一声哀鸣,南飞的大雁,留恋它北方的故土,作以最后的道别。到处都是凋零的菊花,那些娇艳美丽的花朵如今却憔悴枯损,花瓣一片片的散落在地上,像是李清照凋零的青春一样,无情地衰败。守在窗边,没有人可以和她一起采摘赏菊,这样的日子是多么漫长,怎么样才能快点天黑呢?到了黄昏,又下起了冷冷的秋雨,一点一滴拍打在梧桐叶上,一点点一滴滴敲打在李清照悲痛的心中。天,都在为她而哭泣。这样的光景,怎一个“愁”字能道尽呢?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此词最早见于北宋毛滂的《东堂词》,词中有“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劝君对客杯须覆”等句。因据其意,取作调名。这首词是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两年后,因受朝廷党争牵连,被迫回到山东老家所作。全片抒发了闺中少妇在理应团圆的佳节,独自一人思念远方丈夫的忧愁之情。浓云蔽天,薄薄的雾气又添朦胧阴暗,压抑着李清照的心。她带着无尽的忧愁过着没有亲人相依、没有爱人相伴、没有把酒登高的团圆日。香炉里飘出的袅袅青烟,消磨着“瑞脑”,消磨着时光。夜凉如水的秋夜,冰冷的瓷枕,冰冷的纱帐,冰冷的身心,一时间,辗转反侧,睡意全无。黄昏时分饮酒赏菊,即便是菊香扑满衣袖,也没有悠然恬淡的心境。西风乍起,卷帘而入,不顾思念孤独下憔悴不堪的李清照,肆意的吹。可怜的她看上去又瘦了,因为“心瘦”而“形瘦”,就好比那黄花,只是——她比黄花,还要瘦!瘦的是那么淋漓尽致,风过她似乎会倒下,叫人不禁从心的深处怜爱。注:因《如梦令》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醉花阴》“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三句中皆有“瘦”,李清照得之雅号别称“李三瘦”。2008-8-123:19:51《读李清照笔记》同发于本人blogbus的博客。若是百度到请勿以为是抄袭。1200字以上 高三 议论文
-
生民法典《民法典》作为社会的基本法,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立法表达。民法典全面提升了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呼应了我国国情的现实需要,通过具体规范,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民法典》的颁布,是维护人民权益的客观需要,大到国家所有制、土地制度,小到邻里纠纷、婚姻家庭、生产经营、个人信息保护、私有财产保护都可以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民法典》的颁布,让公民更有尊严地生活,保障人人享有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由权,还有各种各样的财产权利等等,标志着我们国家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标志着我国依法治国迈上新台阶。正所谓“民之所安,法之所系”。《民法典》是保护人民的法典,它关系着每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生活的百科全书。她很温柔,守护陪伴着每位公民的生老病死;她很霸道,出台之后,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将不再保留。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意愿。因为它完全来自于人民的生活和实践。无论是生活中遇到的高空抛物、房屋价值想“提前变现”,还是在消费中遇到的“套路贷”、“校园贷”、“高利贷”;无论是在出行中遇到的霸座、老人倒在地上不敢扶,还是游走在网络中的Q币、网络游戏装备等等,民法典都给出了解答,丰富地展示了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点点滴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部自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首部以“典”命名的法律,不仅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也将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给制度保障,发挥基础性作用。时过境迁,生活变化反映社会发展,生活进步得益于科技发展,《民法典》为中国创新创造保障开路。《民法典》也是市场经济基本法,伴随着民法典的不断完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中国制度优越性不断显现,“中国名片”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越来越强,中国车、中国桥、中国路等中国奇迹,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式的发展。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人民用勤劳和汗水创造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一跃而上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成果来之不易,其中和谐安定、科学规范、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是关键,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体现,为中国创新创造提供了不断成长壮大的优渥环境。民法典的出台,彰显了“中国之治”的力量,记录着中国法治的改革历程,是中国人民一生守护的人民情怀。900字 五年级 议论文
-
生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这是一部凝聚着中国人民共同意志的法典,这是一部写满14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梦想的法典。生活的温度,在法典的一字一句之间流淌。小智治事,大智治制。《民法典》保护公民合法权益,是公民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编纂民法典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通过对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整合、编订,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的法典。《民法典》不仅充分彰显中国特色社会法律制度成果和制度自信,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也能为人类的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权益。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人民群众在民主、法治、公平、安全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希望权力保护更充分。从民事权利保驾护航,到物权的严格规定;从合同法的详细分类到人格权的强力保护;从婚姻家庭的琐碎到继承的合理调整,《民法典》的颁布健全了民事权利种类,形成了更加完善的民事权利体系,立图保住群众的“钱袋子”,美好生活的“菜篮子”。从高空抛物侵权到“套路贷”、“校园贷”恣肆,从网络支付到婚前财产处理,《民法典》回答了新时期遇到的新问题,新难题,不断加强法律的前瞻性,预防和化解民间纠纷,弘扬家庭美德,更好的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人民幸福感、安全感。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检察机关干警,要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首先加强自我学习,认真学习民法典内容及相关精神,学法、懂法、知法、用法,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穿到工作始终。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民法典理论学习,强化法学素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法律,提高检察机关在人民心中的形象,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侵犯。君不见生活琐碎悉数写进民法典,提高了法治服务能力;产权登记让群众吃下定心丸,保障了合法权益;君不见婚姻家庭鸡飞狗跳,民法典前瞻后虑,保全夫妻双方利益。民法典打开人民群众的幸福之门,锻造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体现“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以“民”为本,以“和”为中心,让群众驶入幸福美好的未来!9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
关于民法典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国民法典就此诞生。中国人民终于拥有了一部真正属于自己的民法典,终于实现了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民法典中的“民”字代表着“人民至上”,我们不仅要细细体会和思考背后的含义,更要时时去领悟和践行其中的真谛。人民利益至上,举法律武器维护人民利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环节。民法典增加了民事权利种类,确认和保障了民事权利,完善了权利保护和救济规则。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回应了人民群众需求,切实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党员干部要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了更好地维护人民权益,首先自身要学法和懂法,将法律学习及运用贯彻到工作始终。要自觉通过各种形式学习各方面的法律知识,强化法学理论素养,提高依法行政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努力为人民群众办实事、谋利益,运用法律武器切实保护人民的权益不受到侵犯。人民需求至上,建德治屏障增进人民福祉。公平正义是提升群众获得感满意度的前提。新时代下,人民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后,必然对公平正义有更高层次需求。要顺应人民的需求,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民法典确立了法人制度、代理制度、物权制度及合同制度等相关民事法律制度,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党员干部要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守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打铁还需自身硬”,维护公平正义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要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品德修养、政治情操。坚持公道正派、公正无私,坚守“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观念,坚持原则按规矩办事,自觉抵制人情风、关系网,戒行“潜规则”、“乱作为”,将公平正义贯穿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民服务至上,树法治思维守护人民安康。人民服务至上,体现于为民办好一件实事,体现于为民服务的每一细节。民法典贯穿人民服务至上的立法原则,对人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和隐私权等诸多方面作了相关规定,为人道主义救助从法律上加码,充分体现了法律对人民安康的守护。要牢固树立法治思维,坚守法律至上、权由法定、依法行权的思想,自觉运用法治思维为人民谋划、开展、推动、完成工作,严格按照法律规范为人民想问题、作决策、干事情、定政策,坚决杜绝发生“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真心真意做好人民的“服务员”。领导干部更要做好模范,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把人民群众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带头捍卫法治,依法办事,坚决树立法律性,保证人民的幸福安康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1000字 高一 议论文
-
也读刺世之“恶语”有一幅漫画,画的是几株仙人球,长像酷似许多人头,每个人头上酷似嘴巴的地方冒出来的全都是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一个词语——恶语伤人。但“恶语”真的只会伤人吗?“恶语”就应该被世人所抛弃吗?其实,世界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还真离不开一些刺人的“恶语”,这些所谓的“恶语”是有着警世作用的,“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不为君王颂赞歌,只为苍生说人话”是一代大师柏杨所遵守的原则。在他的作品《丑陋的中国人》中,他站在中国人的立场上,深刻地揭露了我们民族的劣根性,几乎是针针见血,但就是这样刺人的言语,才使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得以警醒,不再沉溺于“君子己乎”“礼仪之邦”的蜜罐中。试问没有如此的语言,中国人能如此深刻的认识自己吗?一代文豪鲁迅,生活在黑暗的旧中国,人们封建而愚昧。他以“横眉冷对”的态度书写了一篇篇警世之作。他的讽刺,辛辣而犀利,引人深思。他的文章如匕首投枪,深深扎进敌人胸膛的同时,也扎进了无数中国人民的心中,因此惊醒了人们沉睡的思想,点燃了革命的星星之火。如果没有这样“刺世”的文章,中华民族也许就会在封建主义的封闭屋子中,悄然毁灭。纵观历史,几代兴盛,几代衰败。他们的兴衰是如此的相似。唐太宗听取魏征等忠臣的“逆耳忠言”,于是一个盛唐呼之欲出。元朝末年,没有忠臣冒死“直谏”,皇帝听信谗言,导致了“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既怀禄耽宠之流”,岂有不败之理?一块美玉需要经利刃的雕琢才能成器。一块好钢需要砺石的打磨,才能显露锋芒。如果我们是钢或玉,那么刺世的警句便是利刃或砺石,接受了它们的洗礼才能成器、成锋。战国时期,齐国攻宋,宋王的部下不顾冒犯君主,诉说了世态的严重,结果遭到了诎杀。最后,齐兵兵临城下,宋王只得投车而逃。如果当初昏庸的宋王听取忠告,尽早采取措施,那么将“攻守之势异也”!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不断的批判和辨证的否定,那些处世圆滑的“好好先生”早已经被称为“乡愿,德之贼也”而被人摒弃。甜言蜜语如海上的大雾使人迷茫,唯有刺世的警句才能使人笃定;甜言蜜语如美丽的幻象使人萎靡,唯有刺世的警句才能使人清醒;甜言蜜语如糖衣炮弹使人颓废,唯有刺世的警句才能使人奋进。世界的发展需要这样的“恶语”,为人处世需要那么一盆仙人掌。900字 高中 议论文
-
民勤县组西渠完小李玲我的中国梦母亲,在我们心中是一个温暖而又神圣的字眼儿。我们每个人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在我们每一个人心中还有一个共同的母亲,那就是我们的祖国。我们都是在祖国母亲的哺育下健康成长的。正因为有了母亲的繁荣,昌盛和富强,我们才会有今天这样的幸福生活,才会在校园里快乐的读书,学习。面对祖国母亲给予我们的一切,我们要把她装扮得更加美丽。面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人民从来就没有屈服过。在多灾多难的那段岁月里,我们的爱国志士救亡图存所走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血的代价,他们视死如归,为国捐躯。正是这种英雄气概鼓舞着一切爱国者,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谱写出一部部爱国史诗。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得以延续,是和爱国主义的民族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深入险境,以寡敌众,大胜而归的霍去病;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忧患意识的范仲淹;有“精忠报国”之动人壮举的岳飞;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民族气节的文天祥。正是这些仁人志士为我们中华民族翻开了精彩的一页。他们为我们树立了一面爱国的旗帜。而对无数的革命先烈,对无数的仁人志士,我们又怎能不热血沸腾呢?怎能不跃马扬鞭呢?南方雪灾,汶川地震,百年奥运,经济危机,抗击非典,芦山地震……我们中国人是勇敢的,坚强的。我们为我们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我们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和热情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我们要自豪地喊出:“我是中国人”!作者:李玲所在学校:民勤县西渠镇完全小学班级:五年级一班指导教师:白国本600字 小学 叙事
-
军爱民茫茫五千年,祖国母亲经历了太多的沧桑。在战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解放军英雄啊。他们为了祖国的安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他们为了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历经磨难才完成心愿……这,就是军民鱼水情的体现。回顾往昔,几十年来被人景仰和歌颂的学习榜样雷锋的事迹,处处彰显着爱民,爱国,爱党的崇高品质。雷锋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战士,但是他却以一颗朴实无华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他总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看到战友有难,他奋不顾身地跑去救援;下雨之际遇到摔倒的大妈,赶忙跑去背她回家;碰到年迈的老人做家务,他主动跑去抢活儿干……这样的事迹举不胜举。正是因为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才使雷锋成为众人心目中一盏不灭的明灯。雷锋的事迹是平凡的,但他的精神是伟大的,这种宝贵的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根植在每个人的心中。再看看2008年5月12日牵动着亿万中国人心的那一天。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一瞬间就将繁华美丽的城市夷为平地,变成弥漫着血腥味的废墟。就在这危急时刻,人民军队第一时间前往灾区,展开救援。他们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来挽救千千万万人民的生命。他们竭尽全力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军爱民的伟大乐章。如今,不再是战争年代。但是,这种可歌可泣的军民鱼水情,要由我们传承下去,因为我们是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是中华少年。让我们向人民军队,向解放军战士致敬吧!600字 六年级
-
为民服务太阳在寒冬里升上天空,给人温暖,传递能量。花在春日里绽放笑脸,供人观赏,充满希望。树在四季里扎根于大地,为民挡阳,贡献己之力。走在基层,寻觅实情,为民服务。陈家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心怀民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计较个人得失,全力以赴为人民谋利益,这是人民的好官员。他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树立了一个人们心中的官员楷模。他为了寻觅实情,不惜降低身份,不怕吃苦受累,到企业“卧底”考察实情,为农民工提供真实就业信息。他为了寻觅实情,深入农民工中,为他们排忧解难,谋取利益。他一心想着农民工,人们称他为“人民的公仆”,他为民谋利,人们视他为“官员楷模”;他吃苦受累,人们感激他到企业“卧底”,一心为人民,吃苦受累都不怕,这便是陈家顺的真实写照吧!超越血缘,唤得关注,造福人民。张俊兰用自己15年的凉山之行,为当地的儿童搭起了一座追逐梦想的桥梁,用点点滴滴的忘我付出,换得了社会对凉山儿童的关注。她的爱,不分民族阶层,不分省城地域;她的爱,跨越千山万水,让感动常驻心间;她的爱,搭起了追梦桥梁,造福凉山儿童。担忧百姓,情感相系,亲近人民。贺优琳在“两会”上表达真情实感,真性情,反映真关切的发言,让越来越多的人对“两会”产生了亲切感和归属感。贺优琳忧百姓所忧,乐百姓所乐,淡百姓所谈,与人民群众身心相通,体现了两会的真正含义。为人民服务,造福于民,亲近人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的博大胸怀。作为现在的我们,或许还未达到如此的高度,但我们应努力拼搏,才能成为国之栋梁,造福人民。亲近人民,了解人民,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造福人民。600字 高三 叙事
-
民之魂作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这是何等的气势,也只有鲁迅先生能再当时写下如此犀利的言语。说实在的,我没有读过鲁迅先生的多少文章名,但真正影响和震撼我的是他那面对黑暗势力,终不低头的气概,面对那些无知人的诽谤和攻击,他从未怕过,仍始终坚持自己的观点。可想而知,在当时社会,能坚持下去有多么不易。第一次接触先生的文章还是在语文课本上,我怎么也度不太懂,只有一种稀里糊涂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看了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阿q这个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他代表的是一部分人,他们眼中利益最大,作者借阿q一个小人物的形象来批判那些人,反映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到了初三我又看了《孔乙己》这篇文章,他性格也很鲜明,为了当官一生都在读书,替别人写字又因为自己太懒拿钱就走人,客栈的人都爱拿他取乐,反映出作者内心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可见当时社会是有多么的复杂与黑暗,作者却始终没有倒下,面对这世界,并用自己的笔来慢慢的改变这个世界。他的一生备受误解围攻之苦。千夫所指,孤然挣扎,独而无缘,悲哀不尽。整日与烟雾作伴,最终忧伤死去。理解鲁迅的人很少,敬佩的人倒不少,而与他并肩作战的人几乎没有,共享胜利之果的人倒很多。与鲁迅先生生前交战的人有不少,最后化敌为友的却很多。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目睹黑暗现实与人间烟火,他用他的笔写出一条条鲜活的生命,不断的在影响着人们。鲁迅去了,他留下的思想还在,他留下的一条条“生命”还在,他留下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还在,向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致敬!600字 高一 写人
-
我与民法典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民法典调整规范的是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涵盖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不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产生活密不可分,而且与基层工作息息相关。无论从我们个人生活角度,还是从更好履职尽责、为民服务的角度,都要学好民法典、用好民法典。学以致用,用是学的目的。基层干部首先要做到思想上知行合一,通过学习运用,进一步坚定法治思维,增强法治理念,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欲,牢固树立正确的法治观、权力观,自觉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做法治上的明白人,做依法办事的“行动派”。基层党员干部天天与老百姓打交道,特别是在农村、社区治理中,涉及居住权、财产权以及婚姻家庭方面的问题,党员干部需要作好宣传引导和矛盾调解,只有学通弄懂民法典,才能更好为群众服务,并应用法律知识去以理服人,成为群众心中的“老娘舅”。6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