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
我整整一年没回故乡了。
时光在我的指缝间悄悄溜走,故乡的风土人情也在我的脑海里渐渐淡去。只记得那蓝天中雪白的云朵,夜空中闪耀的星星;山溪的流水叮咚,林间的小鸟啼鸣。但这些情景远不如那浅蓝色的炊烟,虽然它是最容易随风飘散的,却又是我脑海中最挥之不去的记忆。
我爱炊烟,是因为它的朴实。在我的家乡,除了依山傍水古色古香的吊脚楼别具特色外,炊烟也是其标志之一。炊烟,是农村中不可或缺的。在烧水做饭间或制作美食的过程中,那浅蓝色的烟从灶膛从简易的烟囱里突突地冒了出来。只见它摆动着缥缈的身姿,在风的指引下抚过了一个又一个小朋友红润的脸颊,飘过了一户又一户幸福的农家,越过一片又一片丰收的田野,仿佛要追随离乡游子的脚步弥散到天涯……
见到炊烟,我就仿佛回到了那如诗如画的童年时代。
除夕的清晨,带着枝叶燃烧独特气味的炊烟唤醒了酣睡的我。我环顾四周,发现每家每户都在忙活,长辈们的脸上挂着慈祥的笑容,晚辈们的脸上则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大家都忙着杀鸡宰鸭、剖鱼切肉,定是愿年夜饭更加丰盛,生活更加甜蜜。爷爷奶奶虽已年迈,但在如此喜庆的日子里,背也好像挺得笔直了,步伐似乎也更加轻快了。我们一大家子一面唠着家常,一面完成手头上的工作。平常冷冷清清的老家,随着新年的到来也变得喜庆热闹起来了。
做饭时,奶奶总是忙得不可开交,她将准备好了的菜在灶上进行精心烹饪。炊烟适时地出现了,那如同浅蓝色的气体般的炊烟袅袅地消失在灰白色的天空中。冷不丁的来一阵微风,它又悄悄地遁入到屋顶的空气里。我们察觉到了炊烟,也就知道了奶奶正在煮饭,于是就来到厨房帮忙干活,只见切菜的切菜,端碗的端碗,一大家子都聚到了一起。到了开饭的时间,大人们总是把酒言欢,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尽情地品尝着各种可口的美食……
炊烟虽是缥缈的,但却是有情的;炊烟是短暂的,但却是永恒的;炊烟虽是平凡的,但却是寄托着我思乡之情的信物。又是一年的除夕,因为心中难以割舍对爷爷奶奶的那份真情,我再次回到了故乡。
我想抓住这眼前的炊烟,想让它永存于我的心底,但它却从我的思绪间溜走了。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是炊烟,最不该被人遗忘的还是炊烟。我永远都不会忘记我的家乡,更不会忘记那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
心中永远的天空
自识字以来,书就伴我左右。
我爱看书,书充实了我的生命,我觉得我在看书的时候,简直就像一粒蒲公英的种子,撑着一把晶亮柔软的小伞,在书的海洋中飘飞、游览。一本本书就是一盏盏辉煌明亮的灯,它们驱散了我心中的黑暗,让我学会明辨事物的是非好坏,让我分清世间的真善美与假恶丑……书就是我进步成长的阶梯。
童年的回忆像褪了色的画,贴在记忆迷离的墙壁上,好些地方都淡得看不出线条和色彩来了,而父母给童年的我所讲的一些故事却如那山间淙淙的小溪,清清亮亮地流淌在我心间。美丽的白雪公主、喜欢穿新衣的国王、让人心想事成的神灯……这些充满童趣的故事像影片一样,一幕幕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长大些后,父母便不再给我讲故事,于是我便慢慢地开始学会自己看书。看的书也从一本到两本再到三本,直到许多本。我有一个专属我的书架,你可千万别小看它,在我的眼里,它可是一座知识的房子,从上到下闪着耀眼的光芒,它的肚子里藏着许多我们需要去探索的奥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真是有无穷的宝藏,为我增添了丰富的知识,也让我获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十二年里,书籍成了我必不可少的好朋友,它们帮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开阔了视野,也陪我走过了求知的漫漫长道。书籍让我得到了心灵的净化,让我树立起了奋斗的目标,也让我一直葆有最恬静的情感和最原始最朴素的求知兴趣。
当我畅游于那美妙的文章中时,我感到那些文字和纸张构筑起了心中的明净澄澈的天空,那里的气息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沁入心脾!没有一丝杂质,只有那种平凡而又纯洁的清新。
啊!书中的天空是那样的纯洁,净美!我拥有了书赐给我的翅膀,飞翔在那片天空之中。没有干预,没有阻碍,这片天空任凭我来回翱翔穿梭。有时,我又觉得和书是同甘共苦的好友,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前行,它将陪伴我走过人生中的每一天。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我们青少年要努力读书、多读好书,努力成长为栋梁之才,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尘世充满繁忙与喧嚣,愿你多挤一点时间,在书中寻找宁静与安谧,让这忙碌的心放松一下。我们在晨读夜读的时候,偶尔抬头仰望,看看窗外那片宽阔的天空,低头享受书中这片明净的天空带给我们的乐趣。
啊!书——我心中永远的天空。
相似题目
-
又见炊烟好久没见到外婆家的炊烟了,很是想念。暑假,我和妈妈坐火车来到外婆家的乡村,一幅秋色的景色呈现在我的眼前,高兴的是又能见到外婆家的炊烟了,炊烟随着微风慢慢的飘向远方,让我感到那么亲切,有炊烟的景色是那么的迷人!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可以看见周围有许多五彩缤纷的小花在向我招手,再往前走,可以看见农民伯伯们在金黄的田野上收割稻子,他们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笑容。外婆房子的屋前有一条涓涓细流汇成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面上有几只小鸭子在嬉水玩耍,还能听到小鸭子那兴奋过头嘎嘎的叫声在上面回荡;周围还有一些人在小河里洗衣服、洗菜。河边还有郁郁苍苍的柳树安静地欣赏着这一切,又像一名名士兵一样保护着我们的家园,柳树的枝条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屋后有一个菜园,菜园里的蔬菜有很多:黄瓜、青菜、辣椒……菜园里蔬菜的颜色驳杂,外婆告诉我那些蔬菜是没有喷农药的,吃起来肯定天然美味。到了晚上,我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院子里来吃,这时,母鸡、小鸡们都跑过来围着吃我们掉的饭粒,没农药的蔬菜果然味道不一样!清甜清甜的!吃完晚饭过后,我们一家人在大树底下坐着椅子乘凉,聊天说笑,享受着乐趣!这就是我外婆家的乡村,它是一幅独特的风景画,令我如痴如醉,我爱外婆家的乡村!500字 五年级
-
又见炊烟从前的乡村,夏天的夜晚是不缺少炊烟的。每当夕阳西下,暮色降临,我们伫立在故乡空旷的原野,有微微和煦的风袭来,把那家家产户屋顶上升起的炊烟铺得平平缓缓,慢慢飘荡在村野上空,像一张巨大的薄薄的轻纱,缓缓随微风舒展着。然而,我们长久以来,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在钢筋混泥土的建筑群中,几乎忘记了炊烟的模样和味道。为了寻找那熟悉而又陌生的炊烟,在国庆期间,我打点心情,踏上了回乡之路。于是,又见炊烟,在故乡老家的农村。“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是啊,有烟火处有人烟,有人烟处有仁慈。难怪人们在迷路时总是朝有炊烟的地方去询问,因为那里有生命,有希望。透过那冉冉升起的屡屡炊烟,我找到了我在农村生活的童年时光,看到了母亲在灶前夹柴生火做饭的忙碌的身影,闻到了比海味山珍还要香甜的白米饭的香气。看着那炊烟,我还看到母亲将桐子叶洗净,包着调好的麦粑放在灶里烧,熟了就剥开烧焦的叶子,将香喷喷的麦粑分给我们几姊妹吃的情景。如果不够吃,居然连焦糊的叶子也一并进了肚子,还有父亲偶尔在犁田时捉到一条鱼鳅黄鳝之类的美味,也用菜叶包着,放点盐,烧给我们吃,那味道简直不可比拟。虽然有许多柴灰包裹,但那时,我们绝对是吃得津津有味,连灰也一起吃掉,因为这灰是香的并且可吃的。不信你看,在我们老家农村,但凡有人感冒了,就有年长者指点迷津一用干陈艾叶(端午那天扯的最好)烧成灰,然后化在水里喝,很快就会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连我也吃过好几回,那味道除了涩还是涩,很难喝的,不过只要你一想到”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你就不会嫌弃它,而且稍不留神,你就会一饮而尽的。有几回,母亲用菜叶包着茄子烧,然后将烧熟的茄子放到碗里,淋上事先调好的作料,看起来闻起来吃起来都与用水煮的茄子不可同日而语。那个香味,只有柴灰才能孕育的香味,那是烟火的味道,是人烟的味道,那是只有在故乡老家才有的特殊的味道。那飘飘袅袅的炊烟,牵出了我对母亲,对故土的缕缕深情,也使 我抑郁的心灵无比熨贴。因为生活中总有些烦恼如影随形,我也是食人间烟火的,不能超然物外。幸好,笔墨和宣纸构筑起我的精神家园,只有在这里,我才能彻底的放松自己,找到自己的生存依据,暂时忘却俗世的烦恼和不堪。又见炊烟,才发现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与纷扰,心灵透彻而纯净。看那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有一种诗意的闲散。远望青山如黛,如一幅水墨山水画。眼前,袅袅炊烟飘飘荡荡,如一股乡思自心底升腾。那饱和了炊烟的相思啊,纵然我万水千山走遍,抬头望一眼月缺月圆,故乡,你仍是我心中唯一的牵念!”又见炊烟生起,暮色照大地,想问炊烟你要去那里夕阳有深情,黄昏有画意,诗情画意虽美丽,我心中只有你……”1000字 初一 散文
-
又见炊烟时光与少年都已沉沦。关于儿时的记忆,最为深刻的便是那炊烟升起的时刻。每当炊烟升起,就意味着早晨的到来,抑或是傍晚课程的结束,总是让人欣喜。当我一天天长大,才逐渐明白,那一缕炊烟,凝聚的是母亲的操劳和父亲的希望,散落开来的是乡村的味道和生活的气息。儿时的记忆随着清风一同远去,纷繁着的是生活的喧嚣与求学的艰辛,是永远不曾停息的,也不敢停息的旅程。唯有在梦中,那一缕炊烟,才久久不能散去。中秋佳节,与C君相约去爬山,看红衰翠减、梧叶飘黄,体味着山林的萧索和夕阳的落寞。远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空灵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踏着一地金黄的树叶,踏着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留在山林里的也只有鸟儿的鸣叫和触动花草的蟋蟀声。想到在这家家欢聚、户户团圆的日子里,不能与故乡的炊烟、劳碌的父母相见,心中怅然若失,一股“不知秋思落谁家”的凄苦滋味在心底蔓延。站在山顶,眺望整个市区,朦胧之间,我似乎又看见一缕缕炊烟升起,飘过,消散。那一缕缕炊烟,充满着守望和期待。回忆往昔的中秋,充满着喜悦、欢乐与幸福,而今却已是物是人非。曾经没有珍惜往日与家人相聚的温馨时刻,如今却总是抱怨生活不公,想到这些,我不禁生出一种愧疚之情。父母为了生计而在外地奔波,他们也难以享受几丝节日的欢愉。想起以往父母在家中忙碌的身影,他们黑发中夹杂着的根根白发显得那么刺眼,这是我生命中所不能承受之重,是我生命中最为痛苦的无奈和伤痛。曾经,总是希望自己能快快长大,然后可以凭借自身的努力让父母过上安逸的日子。现在,我终于明白,我那淳朴的父母一生所追求的不过是平静的生活与儿女的安康。此刻,我望见的不再是一缕缕的炊烟,而是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城市,这城市阻隔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阻隔了我对父母的思念。何时,城市的发展才能回归乡村的质朴,融现代化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于平静的生活之中?正如陶渊明所描绘的“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然而,我清楚地知道,这不过是我的一厢情愿罢了。也许,我不应总是拘泥于思念,而应化思念为昂扬的斗志,雄关漫道,一往无前,迈向成功的彼岸,聊以慰藉心中对故乡与父母的思念。天色渐晚,和C君一同踏上返回学校的道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照着我们前进的脚步,而那轮皓月却躲在云层中,不肯露出它的身影……晚上,又梦见一缕炊烟,我不愿醒来。也许,这才是心灵的归宿——宁静自然;也许,这才是生活的本质——安详和谐;也许,这才是我们毕生的追求——平淡归真。1000字 初一 议论文
-
又见炊烟深山绿树,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上静谧若画。车窗外是一眼看不到头的路,还有山,一座又一座,我们匍匐在它们脚下虔诚仰望。阳光温柔,蓝天清澈,偶尔有鸟儿婉转的鸣叫声,还有汩汩的溪水,欢快地徜徉在公路下并肩而去。仰望,是一种姿态。满山的岚烟,浓而渺,慵懒地散在山尖树林,神秘动人。远离城市的喧嚣,在面对那一派美好和谐的画面时我居然一时无言。是怎样的恬淡和安和,让人一眼见到便不能忘怀。高高的山,陡,因为被浓雾笼罩而更觉脱俗。就在那临近山顶的地方,一处房屋,一树碧绿,静静地伫立相望,两相无言。那么轻易地就微笑起来,不为什么,只为了一刻的神圣、安和和宁静。凉风袭人,阳光穿过树叶落在光秃秃的地上,斑班驳驳,灵巧而唯美。沙沙的叶片声,轻柔朴素,却瞬间胜过了所有的音乐。于是,我感到平静的美好。从前总是疲于赶路,从来没有静下心来细细欣赏路边的风景,不知道因此错过了多少私密的美丽。终于学会珍惜,把握,不管是沿途的风景,还是身边路过的人们。我总是说,怎样都好,只是不要有一天让自己后悔。又见炊烟的时候,晚霞铺满天。400字 四年级 散文
-
又见炊烟一阵难耐的酷热无情地将我从睡梦中拉出。汽车在狭窄的乡村小道上小心翼翼地开过。摇下车窗,极目远眺。但见乡村小道旁一望无际的田野和田野后一排如曲线般高低不平的屋子。才意识到,又见到了那“炊烟”……刺骨的凉意。哦,终于到奶奶家了。跳下车,直奔那亲切的小院。小院不大,但方方正正的。踱步院中,一切都令我感到亲切。但又似乎与以前不同了。高大的院墙变得低矮了,童年院角的那棵老槐树消失了,院旁破败不堪的那方羊圈变为了一处崭新的车棚,院子上面那方方正正的蓝天变得苍白了。只是院后的阶梯上多了一处狗窝。身向后望去。铁大门外的稻田也因时光的流逝变得低平,深远了,薄薄的白霜铺满了整片田野。田野后面又是一派宁静的村庄。那排村庄的屋子也是高高低低的,它们仿佛在瞪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这儿的村庄。“呜——”一阵悠长的声音传来。抬头,四处寻找也找不到踪影。我知道,这是大雁飞过的声音。不久,这声音便渐渐离远了,只留下,萦绕在天际的余音和无穷的思绪……小时候,也曾坐着车回来过,也曾摇下车窗,好奇地望着远远的奶奶家,也曾踱步院中,也曾远眺田野,也曾寻找过那悠长的声音。只是,那时的天总是蓝的,田野总是可爱的,在这儿生活总是无忧无虑的。唉,为什么现在总找不到那种感觉呢?总是匆匆而来,急急而归呢?童年的“炊烟”就如海市蜃楼,美美的,远远的,当满怀希望去追她时,她却躲得更远。最终消失,再也不现。突然一阵温暖,猛回头,是奶奶的手。“进去吃饭吧,在想啥哪?”她笑了笑,是多么慈祥,脸颊上的皱纹泛起了一朵花。突然,我的心变得不再冰冷了,像被抛在了热水了像被泡在了热水里。温暖得可以化开。原来,我忽略了,其实亲人们一直在爱着我啊!又见“炊烟”,“炊烟”一直都会远离我,但惟有一样东西一直在我身边,不曾离去,只等着我去发现。静静地,静静地。我和奶奶离开了小院,走进屋子……650字 初三 散文
相关推荐
-
又见炊烟起暑假,同父母来到姥姥家,还没到村子里,就看见村庄上空升起的一缕缕炊烟,我的思绪被拉到小时候。五六岁时,父母没时间管我,便把我送到乡下的姥姥家,记得那时,我整天都和小伙伴们在外面疯玩,直到看见家里的烟囱开始冒出白色的炊烟才慢慢向家里走去,一路上还会和小伙伴看着自己家的烟囱,互相猜着家里做了什么菜,有时候还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炊烟也是小伙伴们用来比较的玩具,我们常常根据炊烟的时间长短来判断晚上饭菜的丰盛程度,时间长就标志着自家的菜十分丰盛。随着炊烟越来越微弱,饭菜也差不多做好了,几个小伙伴想着马上就能吃到香喷喷的晚饭了,心情也更加欢快,脚步也随之加快了,脸上洋溢着纯真的笑容。到家后,扑面而来的是清香的稻米味道,溢满了柴火,炊烟的味道。后来每次用电饭煲煮饭,做出来的饭的味道都与那种味道不同,虽然是一样的米,但却没有经过炊烟熏陶后的米饭香味浓了。炊烟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从古到今,世世代代,炊烟袅袅,无言的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怒哀乐,诉说着一代又一代的希望和憧憬。“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车里放着动听的歌曲,我望向远处的炊烟,它漫上房顶,融入夜色,这一缕人间的烟火,是心底的温暖,是记忆中永远的亮点,是一幅永不褪色的画卷。我闭上眼,仿佛闻到了清香味道,心中突然有一种归属感。炊烟升起,姥姥在门口等我。550字 初二
-
又见秋季,凉爽的风拂过我的脸颊。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又走进了这条熟悉的小巷——又见,又见。这条小巷,我走了六年。脚下的每一处,都是那么熟悉。还记得那一天,从路两边走来的我和同桌巧遇了,我们便沿着路,一齐向小巷里面走去。这路分两道,一道人行,一道车行。七点半刚过,小巷里满是背着书包去上学的孩子和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向前望去,一个孩子正从妈妈的电动车上跳下来,刚要走,却被妈妈拍了拍肩,又叮嘱了几句。妈妈看见孩子的红领巾没有系好,便解开了,再细心地重新帮孩子系好才放开孩子,看着他,一路小跑地向校门里去了……我和同桌并排走着,刚要进校门,就被一个值日生拦了下来:“你们俩的红领巾呢?”对呀,刚才光注意别人,自己的脖子上还光溜溜的呢。我们俩在书包里乱翻一通,翻不出来,去临近的小店买了一条红领巾,端正地系在脖子上,才算是安全过关。今天是周末,以往热闹的小巷里空无一人。再往前走,就能看见校园里的风景了。学校不大,却很漂亮。一眼看见的是内涵丰富的校园雕塑和教学楼。楼里的走廊装饰得很用心,楼前就是操场。曾经,我们在这里比赛接力跑,跑完之后,一个个同学全都筋疲力尽,像一株株蔫了的小苗,粘在地上起不来,内心却在为集体的胜利而欢呼雀跃。一根友谊的线把同学们连在一起,怎么分也分不开。六年,仿佛是一瞬间就结束了,似乎昨天还在聊着毕业的话题,今朝就真的毕业了。昨日还聚在一起的我们,现在各自又在哪里呢?又见这校园,往昔的日子一点点浮现在眼前。是的,就算是分开了,我们的友谊也不会中断。这六年同窗情谊,必将珍藏在时光之盒中,永不褪色。再看一眼校园,就要继续前行了。又见,又见。650字 初二
-
又见我与我的父亲总有一种莫名的距离。这种距离大概是小时候骑自行车时留下的。刚开始,不会骑,便会摔跤。摔跤后,我便去寻求父亲的帮助。可令我不能理解的是,父亲却转了过去。连头也不回。那高大、冷漠的背影更添加了我心中大漠般亘古的苍凉。我只能一咬牙,在地上挣扎着爬起来。那是一个悲寂的秋天的黄昏,那落叶,那枯枝。后来,学会了,便不摔了。长大后,那画面有如格子一般定住了,只是偶有想起。暑假里,一次偶然的机会,看到有另一对父子也在骑车。大概确凿就是那个坑的原故罢,那小男孩也摔了一跤。那孩子摔在泥地上,湿了一片,脏了一片,还有一些烂泥沾着。那伤口流出几粒鲜血,顺着小腿滑过,留下了两道鲜红的印记。那父亲往前踏了两步,好像要去扶,但又停住了。他关切地望着孩子,喘着粗气,但又不是大口大口地喘,而是因紧张过度不由自主地喘。孩子看向了父亲。四目相对,父亲却有如害羞了似的,转了过去。那儿子哭喊着,那父亲却又偷偷转过头去,观察儿子的动向——当然是不被儿子觉察的。那孩子一咬牙,颤抖着爬了起来,推着车,艰难地向家走过,父亲远跟在后面,长舒了一口气……我呆住了。我又见了我记忆中的画面,我又见了父爱,那秋风萧瑟的黄昏。又见,我终于理解了父亲。冰心说:“只有亲情是一种厚度。”在那无言、如山的父爱中,流露出的却是浓浓的温馨,只是许多人不理解罢了。又见那父爱,我暗自庆幸趁早理解了他。看着那远去的父亲的背影,我也想起了我的父亲。良久,无言。又见父爱。600字 初二
-
炊烟炊烟今天晚上,晚饭过后,我与妈妈一同散步,正好绕到了东山上。山上树很多,虽是在夏日,但在这林间,却清爽无比,一阵阵凉意夹杂着林间果木的芬芳扑面而来,使人神清气爽,心情畅快无比。怀着愉快的心情,我与妈妈在林间漫步。经过几户农家小院,院内传来一种别样的气味,这气味既不像鲜花那么扑鼻,又不似果木气息那般甜美。但这样似香不香、似甜不甜夹杂着农家稻谷、林间沃土的气息,却给人舒畅的感觉,那种感觉,是那样的温馨与和谐。妈妈显然也闻到了,她说:“小时候,在农村,一到这个时间,全村里都弥漫着这个味道,这边是那袅袅的炊烟的味道。”我边听着妈妈的话边抬头望去,只见那农家小院的房顶上冒着阵阵白烟。那白烟开始像一朵白云,越升越高,越来越薄,那烟好似一位少女,在空中婀娜多姿地舞蹈着。渐渐地,“少女”消失了,那烟化成了一片,好似一面薄纱,笼罩着天幕,显得愈加神秘了。“薄纱”越升越高,渐渐地与深蓝色的天幕融合在了一起。看到这儿,我想到了在山的哪一边的城市里有一个工厂,那工厂的烟筒比这农家小屋的烟筒大好几倍。当那烟筒喷放烟雾的那一刻,好似火山爆发时的蘑菇云,顿时一片昏暗。那黑烟渐渐上升,当它与蓝天融合的那一刻,现在回想起来那场景都会担心它会把蓝天染黑!当你站在那儿时,你会觉得那浓烟刺鼻无比,那时我真恨不得立即飞离这个地方,那浓烟滚滚,与眼前的炊烟有多大的差别啊!我见了这炊烟一次,便爱上了它。它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与嘈杂,在这山间绽放自己的光彩……回到家,我的心久久未能平静。于是我提起笔,写下了这篇《炊烟》……600字 初二
-
炊烟炊烟,是我从小到大最为熟悉的一道风景。一缕缕袅袅的烟雾,衬着红红的火苗,映红了一个家庭最美好的生活和希望。今天,我坐在厨房里,再一次凝视着这雪白的雾气,忽然发现,伴随着这烟雾升起的,是阳光折射下的生活。小时候,奶奶抱着尚且年幼的我坐在用砖头和土堆起来的灶台前,费力地往里面塞着上个冬天囤积下来的棉花的枯枝和芦苇。一股股呛鼻的浓烟从不大的灶膛里冒出来,呛的奶奶眼泪直往外流,一手擦眼泪,另一只手依然不停的用拨火棍在灶膛里拨弄着。我也是鼻涕眼泪一块往外淌,每次从厨房里出来浑身都是脏兮兮的,身上沾满锅灰和鼻涕。奶奶也被呛的整天咳嗽,有时我半夜醒来,还听见奶奶一阵阵的咳嗽。我每天临近黄昏时都会一言不发的坐在院子里,嗅着熟悉的青草混合着炊烟的味道,觉得很温暖,很开心。灶台的炊烟,有些呛人,却很温柔,满满一屋子蒸腾的白气涌出来,如同一群群可爱纯洁的小天使般争先恐后的飞上天空,很快就消失不见了。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里都会有一种温暖的饱足感。炊烟,是我对老家最深刻的记忆。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也在慢慢的长大。终于,我该上幼儿园了。爸爸妈妈把我接到了他们的身边。我刚到家,就开始焦急的寻找厨房的所在。我找啊找,小小的房子里无论如何都找不到那个熟悉的大家伙。我急的团团转,脸涨的通红,几乎快要哭出来了。我抽噎着问爸爸妈妈:“我们家是不是,很穷啊,为什么连煮饭的地方都没有,我不要在这,这里,我,我要去找奶奶!呜呜呜……”爸爸哭笑不得的抱起我,走到一个铁罐前面,指着与它相连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台子告诉我,这是煤气罐和煤气灶,比老家的灶台更方便,也更便捷。从那以后,我又有了一个爱好。每天从幼儿园回来,我都会搬一个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看妈妈做饭。每次妈妈拧开煤气开关,打开煤气灶,一簇簇蓝色的火苗迅速的蹿起来,气势汹汹的舔着锅底,不到20分钟饭就熟了,比老家的灶台要强多了,而且妈妈做饭也比在老家轻松好多。我问妈妈:“奶奶家为什么不用煤气灶?”妈妈总是苦笑着说:“孩子,咱老家穷。就咱家现在用的煤气灶还是公家的。”我似懂非懂的听着,望着灶上升起的白雾,比灶台上的细很多,但却更加洁白,一缕缕细细的烟雾,映着雪白略带焦黄的墙壁,比老家的更加好看。伴着蒸腾的雾气,花开花落,春去秋来,我褪去一身的童稚,穿上校服,走进了学校的大门。在学校里,我感受到了社会巨大的蜕变。似乎每一分,每一秒,世界都会有天翻地覆般的变化。我也长大了,成熟了,我目睹着社会所发生的变化。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七号,从申奥成功到北京奥运,我们的祖国变的越来越繁荣富强。我们家的生活,也逐渐走上了正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祖国的发展在所有人美好的希冀中越发清晰。现在,我上了中学。每天奔波于学校和家所组成的两点一线之间,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充实。学习第一的我把看炊烟的乐趣也抛到了脑后。直到有一天,我家的外面突然布满了一根根黄色的管道。我像往常一样走进家门,却发现热腾腾的饭菜已经摆在了桌子上。我有点意外,扭头又看到妈妈坐在沙发悠闲的看着电视剧。怎么回事?平常妈妈应该正在厨房做饭才对啊,今天怎么这么快,还看上电视了?我疑惑的走进厨房,却发现我们家的煤气灶已经退休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台更加娇小的燃气灶。原来放煤气罐的地方也变成了储物柜。我更加迷惑了,一转身,发现手边有一份说明书,第一页印着几个精美的大字:“天然气使用说明”。啊!我们家也用上天然气了!下午放学后,我迫不及待的赶回家,正好赶上妈妈在做饭。我倚在厨房的门上,静静的看着那美丽的火苗蹿起来,温柔的抚摩着锅底,不过一会儿又冒出了丝丝缕缕的炊烟,袅袅的雾气映衬着雪白的不带一丝杂质的瓷砖,显得那么的轻盈,美丽。一缕阳光温和的甩下水袖,调皮的小草刚刚淋过雨,折射出一束束耀眼的光芒。从灶台到煤气灶再到天然气,我们家的生活在一天天变好,我们的祖国也在一天天发展。从1978年12月22日,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式走上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到今天,祖国经历了三十年的风风雨雨,变的越来越繁荣富强,中国人民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幸福也如同那一缕缕的炊烟一样,越升越高,在社会主义的阳光下折射出绚丽的光芒。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
炊烟儿时的我是调皮的我,每天早晨一睁眼,一束阳光顷刻间洒向我的房舍,容纳我洁白的床单,床单瞬间显得那么耀眼,生机和希望便猛的冲上心头。桌上放着两碗还热着的饭菜。田间却舞动着两个熟系的身影。沧桑吞噬着父亲,他便长出几根刺眼而美观的白发;岁月无情拍打着母亲,她的脸上便贴上几条饱经风霜的皱纹。戴着草帽的母亲啊,草帽遮不住阳光的毒,所以你的肌肤成了与你亲密无间的泥色;拿者镰刀的父亲啊,镰刀削不断枯枝对你手的割,所以你的手变成了与你朝夕相处的枯叶。眼前一片黑暗,男子汉的我竟然酸了鼻子。诱人的饭菜却有着般“高强武艺”。挎着母亲亲手缝制的书包我便上学去了,学校很远,离家大约四五里路。一路的树郁一路的鸟语花香,一路的轻快脚步伴我来到红旗飘扬的学校,结束一上午的书生琅琅便往家里赶,那时侯学校没有食堂,我们都必须回家吃饭。离家还很远就看见一丝炊烟升上天空,一阵微风,吹掉了一片树叶,树叶和炊烟一起跳起舞来。看着炊烟,似乎闻到香甜可口的饭菜,也似乎看到母亲在灶前忙碌的情景。父亲的口哨还是那么大,那么悦耳。有几次我考了全班第一,拿着一百分的卷子一路跑回家把试卷给正在劳作的父亲看,父亲则会十分高兴,立即回家亲自下橱整两盅,母亲呢?则是坐在门口给我讲故事……有时候上学下雨我便拿着家里的唯一一把油布伞上学去。回来时总可以看见母亲在屋檐下走来走去,脸上一副焦急的情景,嘴里不晓得在念叨着什么。那时的我不明白,现在明白了,那是每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义务性的爱啊;又有时上学没带伞,放学时却下着大雨,这时,无论父母有多忙,总会是父亲打着仄歪的伞,踩着泥泞冒雨而来。大油布伞在雨中显得那样老而无力,似乎无法将父亲置于伞下。父亲那沾满泥巴的衣裳告诉着我,父亲刚从田里来。像天下父亲一样,伞总是偏向我父亲那边却漏出半边天,也许是父亲想为我支起整个天吧!我们父子俩在寂寞中前行,到家了。父亲的衣衫湿透了,问父亲缘由,他总说“反正是脏衣服,就不要将你的衣服打湿了。”我似懂非懂现在看来不是这样。现在生活好了,家乡的泥巴屋便成了楼房,烟囱便成了油烟机。炊烟没有了,但父母的爱不会消失永远不会。现在也不可能父子俩打一把伞了,但我怀念,也渴望。心中的炊烟永远存在,我将在炊烟中,在父母的爱中到达成功。炊烟是什么?炊烟是家。炊烟是什么?炊烟是爱。900字 初三 书信
-
又见雨天空有些阴沉,不知是哪位上仙打碎了一盏琉璃盏,顿时,雷声轰鸣,天空好像布满了金丝一样,熠熠发光。不一会儿,雨丝纷纷而下,密密地斜织着。不由将手伸出窗外,感受着雨点的滋润。又见雨,真好。江南,一个美丽的地方,有着秀丽的苏式建筑,宁静的湖泊和绿油油的平原……在这方净土之上,生活着一群乐善好施的人。从小我就生活在江南,每天享受着蔚蓝的天空和灿烂的阳光。一天清晨,伴着清脆的鸟鸣声,我迷迷糊糊地伸了个懒腰,忽然,几声熟悉的“布谷,布谷”,引起了我的注意。是好朋友小金来找我了。我快步走向窗台,见小金嘴叼着狗尾巴草,背靠着墙壁。我出门,一把夺过他嘴里的狗尾巴草。追啊跑啊,不亦乐乎。我们蹦着跳着来到田埂上,小金提议去他家玩,我很爽快地答应了。一路上,不觉下起了绵绵细雨,伴着青蛙的处处鸣叫,两个人欢天喜地地蹦过一座独木桥。一场雨过后,植物如水洗过般,甚是青翠,路边一棵小树,在小雨中有些飘摇。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小金家门口。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打湿了街角的落叶,打湿了屋檐上的瓦砖,也打湿了我的心。在小金家,我们两个人跳着蹦着,不亦乐乎。饿了就躺在沙发上吃吃零食,渴了就随手捧杯水喝。 欢快之余,我俩还看了我们最喜欢的《猫和老鼠》。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房门口突然传来“咚咚咚”的敲门声。打开一看,只见奶奶手拿着一把雨伞,愣在那里,我不由不由得惊住了,仔细地打量着她:白色的头发在残阳的照耀下已显得几分灰红,眉角的皱纹似乎又多了许多,满脸的忧伤,见了我马上由阴转晴。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奶奶慌忙的身影,在街角局促不安地来回张望,在独木桥上焦急地叫喊着我的名字,在乡间的人家穿梭着……我牵着奶奶的手慢慢走在雨中,恍然,我又看到了刚才那棵小树,只见它早已昂首挺胸。在它的上面,是一棵大的树,郁郁葱葱,默默地呵护着小树……眉间似乎多了几滴细雨的润湿,眼角热乎乎的,雨水夹杂着泪滴默然流下……在那座独木桥上,我俩停住了,望着河面上上奶奶和我的倒影一点一点被雨滴化开,不由得心中产生了一股暖流,久久流淌在我的心河中。是啊,爱是相互的,奶奶慢慢地把我养大,给我关心与照顾。我将来也要小心翼翼地呵护她。日渐阑珊,月近溪畔。雨还在不停地下着,我们祖孙两个就在雨帘中静静地行走着,伴着微风,迎着细雨。一会儿,雨停了,我们两人拥抱在一起,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伴着天上那一轮明月,深有感触。又见雨,真好。900字 五年级 写景
-
又见山茶隔着通透的玻璃窗望去,唐菖蒲红勾勒着素白的花瓣,山茶怒放着。姐姐从花店里随手买回来一捧山茶花,掺着晶莹的水珠,又随意地种在了门口小小的花坛里。不出几天,山茶花就在小小的花坛里蓬勃生长。它不似那野蛮的杂草,肆意横生,它有条有理地长着,井井有条。油绿的叶衬着洁净的花,在阳光下烁烁生辉。姐姐总是拎着一个水壶去为它悉心浇水,剪掉的叶子泛着金盏色。邻居的小妹妹总爱来我们家玩,孩子正是好奇的年纪,就用手去揪揪院子里的各种花草,山茶花本来对称生长的花瓣被揪得参差不齐。一次,小姑娘揪了姑姑最喜欢的兰草,姑姑二话不说放下锅铲,过来数落小姑娘十分钟。姐姐叹了口气,走上前去。“小妹妹啊,这个不能揪啊,你想想,你的头发被人揪着了,你疼不疼呀。”小姑娘愣住了,睁着大眼睛,姐姐摸摸她的脸。姑姑冷哼一声,进门去了。后来,姐姐家租给了另一个粗犷的汉子,和他一起的还有两个邋里邋遢的男人。花坛里的山茶还茂盛着,姐姐不忍心拔去。就仔细叮嘱租房的人:“你别弄坏了我的花呀,平时你能不能帮我浇浇水什么的,不麻烦的……”那个汉子随意地点点头,睁开充满血丝的眼睛朦胧地看了一眼花坛里的花。姐姐一步三回头地走了,汉子们带来的却是乌烟瘴气。他们在凌晨大声喧哗,一箱箱空的啤酒瓶扔在门口,环卫工每天都皱着眉头拿走。他们养了一条和他们同样粗鲁的狗,山茶花被它踩踏得不成样子。缺乏照料的花瓣铺满了莲子白,和泥土混在一起。姐姐曾打电话询问过汉子,汉子可能也是问心有愧,就用铁丝网把花朵围了起来,不让那只狗去踩踏,可是山茶花还是不成样地塌在那里,他们也不顾,更别说浇水了。等到姐姐再回到那里,山茶花已经奄奄一息了,宛如患了营养不良的孩子,萎缩在一旁。汉子看了一眼姐姐,以为她要对自己多加责怪,立正站好。姐姐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拆开了铁丝网,细细地端详了山茶许久。姐姐是一个谦和的人,她挥挥手,示意汉子们可以走了,一个人轻轻地叹息着。她又用心照料着花儿,用指尖把泥土里的烟头一个个捡了出来,泥土汲取着久别的水分。她一句怨言也没有,没有怪姑姑把房子租给如此鲁莽之人。柔嫩的花瓣拂过她的指尖,诉说着一肚子的苦水,花儿缠绕着一股烟酒味。又一春季,花坛里盛放着水红色的山茶。900字 六年级
-
又见故乡一别就是两年,如今暑期再归故里,心里甚是感慨。梦中的故乡是美好而简朴的,不仅爷爷奶奶的慈祥笑脸历历在目,也总有一些农民伯伯牵着那硕大健壮的水牛,总会看见一些小孩子们到处追着鸡鸭跑,总能见到村居上空缕缕炊烟袅袅、河边和沙州上群群白鹭翻飞……故乡的一切,你们还好吗?由北至南,数千里之遥,虽有更快捷的交通助力,但回乡的路无疑依然是较为漫长的。不过,没有了手机的困扰,暂时放下学业的压力,一切的事物都开始慢了下来。回家的最后一段,父亲亲自驾车载着我们一家四口,也载着我们回乡的热望,还有小弟一路的惊奇满眼,一路前行。车行近村,透过车窗,漫路两侧都是一片片金色的水稻在风中起伏着稻浪;仰望天空,看见的是一朵朵棉花般的云彩在浮游天际。虽然我没有成年,但是看到此番景象,我不禁想起了费翔所唱的那首《故乡的云》——“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吹来故乡泥土的芬芳……”“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我已厌倦漂泊”虽然我也不是浪迹天涯的游子,但这首歌依然让我感触至深。车行入村,我感觉眼前的一切都焕然一新。原本破旧的众多乡村房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小别墅;追鸡的孩子们也越来越少了,它们大都去镇上城里念书了。而房前屋后,见到更多的是三三两两的老人,有的似乎百无聊奈低头瞑睡,有的则高声大语推牌聊天。我左顾右盼,陷入沉思:“难道那众多记忆中的事物都改变了吗?”于是我们便下车步行,准备一览村里的风光。外面的景物给我的感觉是——熟悉中带着一丝陌生,陌生中又带着一丝熟悉。故乡的地形虽然没有改变,但是却不可呼其“不异”。从乡村小道,到余氏祠堂。还有哪里与以前一样呢?原来的小路上,全是些牛粪和杂草,现在却盖上了一条水泥路。但是原本干干净净,充满历史意义的余氏祠堂如今却成了养牛的地方。这一切,似乎变中有不变,不变中又有众多变化?感叹着,我们到了乡村老家。爷爷奶奶家的房子也换成了楼房。先是闻到一阵菜香,进了院子。房门之外,我看到了年近古稀的爷爷奶奶,站在门口的笑脸,虽然皱纹满面,但喜悦溢于言表,开心的笑了。我也笑了,我似乎明白了什么——少年难识乡愁味,但亲情,是永远不会改变的。900字 初二
-
又见小径过年,我随家人一同去了外婆家。一阵繁忙又热闹的日子过去后,我便和妈妈去镇上走走,却发现印象中那又旧又乱的街道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新高楼,人虽仍多,却也是干净整洁,秩序井然。忽然眼角一瞥,发现我左手边有一条一眼能望到底的小径,不十分宽敞,但有种异常的熟悉感让我那平静的心不由地颤了颤。“还记得这里吗?”右手边比我矮了半个头的妈妈,也跟着我停了下来,转过头来笑着问。“有点熟悉,但又不大记得。”我四处张望,想找到那隐藏着能打开记忆匣子的钥匙。“这里,可是你小时候呆了几年的地方。”妈妈轻轻和我说,她的眼神透过我看向那条小径,满满地温柔与甜蜜。阳光穿过层层叠叠的树叶,碎碎地撒在小径里,撒在妈妈那多了许多银丝的发上。我这才发现,那保养的不错的脸上也终是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进去看看。”妈妈越过我领在前头,熟门熟路。小径两旁是不高的平房,明明外面已经发展得很现代化,可里面还是有些破旧,显然并没有多大变化。我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心跳逐渐加快,脚步像是走失了的孩子。我终于在不停地寻找中拼凑了不少记忆。这条小径是我幼时放学常常要走过的地方。这里往前走点有一家很小的杂货店,我常常攥着妈妈给的五角钱去买里面最甜的棒棒糖;再往前走点是一个阿婆家,我常跑过小径准确地在几扇门里找到她家的那扇,然后接过她亲手做的芝麻饼和另外附送的她最美的微笑;再往前走,走到拐弯前面点的地方,那里有一户人家,那里到了晚上总是有一大一小的两个身影,在安静的夜里欢笑畅谈,那里是我和妈妈以前的家。再见时的小径上,风缓缓的吹过,吹着十几年前就长在这里的野草,吹起身旁的妈妈闪着银光的发,吹得我心中的小溪荡起阵阵涟漪。我似乎还记得当年和同学沿着小径赛跑回家,满头大汗地扑进一个女人怀里的样子;做错了事被手拿鸡毛掸子的女人吓得在小径上乱跑的样子,即使那熊孩子知道那有着许多漂亮羽毛的东西只会掸灰尘,却仍是害怕得不能自已……那女人便是一直陪伴我的妈妈。我和妈妈原路返回,感叹这再见的小径依然保留了我们虽已尘封但仍然美好的过去。静静的小径上,一个逐渐长大的孩子——我,一个逐渐年迈的女人——妈妈,肩靠着肩,手挽着手,就像当年一样走着。不同的是,这一次,是我挽着妈妈。今后,我愿意一直这样挽着妈妈,陪妈妈慢慢变老……900字 五年级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