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不去的回忆1200字以上

抹不去的回忆

0
0
1200字以上 高一 记叙文

不是在金色的回忆里,在嬉戏和天真烂漫的笑语中流去了,留下的是一串串美好的回忆.但是也有不堪回首的事.就有这么一件事,到至今还深深得印在我的脑海里.

记得那是我读一年级时的暑假了.当时的天气好热,我跑到妈妈的房间对妈妈说;'妈妈,我渴,我要买冰激琳."妈妈一听,就小着说:"好的,我的小公主."说罢就从包包里拿出1块钱我,我一接过钱就像箭般地冲去零食店了,买了5角钱的冰激琳,老板却给回了我9块5,当时我可乐了,接过钱就冲回家了,因为家里哥哥最宠我,所以我就把整件事告诉了哥哥,还得意洋洋得说:"你看,我多幸运."哥哥一听说我骗了老板的钱,就说;"你怎么变得这么坏了,你自己想一想,如果你是老板,别人骗你钱,你不伤心吗?"我一听,说:"他又不知道,不会伤心的."哥哥一听我的话,就变得生气起来,冲着我说:"不行,把钱还给老板."我这个人呀,没什么特点,就是牛脾气,死都不肯给,哥哥拉着我走到店里去,对老板说,对不起,我的妹妹刚刚拿多了你9块钱,我叫她还给你."老板一看我死都不肯,说:"没事,没事,这钱就当给她买东西吧~~~小孩子不懂事,没关系."我一听,哭着说:"死哥哥,你看,老板都答应了,你还想怎么样?"哥哥却死都不肯,抢过我的钱,还给了老板,拉着我回家了.

现在想起这件事来,我的脸都不由自主地红了起来:"虽然那钱还回了给老板,但是心理还是过意不去,我以后一定要做个乖孩子,不要贪小便宜了.

围在一起有说有笑;老师叫我们和花私语,和草交谈,和大树对话.雨后的郊区一片青绿,沾满露珠的树叶在枝头苍翠欲滴.这时,绿叶激发了唐小军的“灵感”,他对班里的小胖说:“哎!小胖,树叶正看着你的‘猪头’流口水呢!”“我没有带猪头来啊.”小胖听后一头雾水地说.听了他的话,我们一齐朝他喊:“就是你呀!”“哈哈哈哈哈……”没想到,我们说完,好脾气的小胖竟是第一个笑出来的!他的宽容让那次郊游无比和谐.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过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节日. 

那天,我坐在座位上和同桌一起演练一条算式.忽然,班长急忙忙地跑上讲台,气喘吁吁地告诉大家:“快……快!老师让……我转告大家,马上到操场集合,拍毕业集体照!”我们听了,马上排好参差不齐的队伍,下到了操场.正巧这时,校长迎面走了过来,问我们做什么.我们兴奋地齐声回答:“拍毕业照!”声音很响,引来了很多同学.但后来,校长告诉我们没这回事!我们尴尬极了,掉头就往楼上跑.一上到教室,我们就开口大骂:“坏班长!你怎么可以骗我们!”“就是!”只见班长若无其事地对我们说:“你们好.愚人节快乐!”我们当场就把班长“揍”了一顿. 

但后来,真正拍毕业照的那天到了.我们身高不同的每一个人被老师和摄影师像面团一样揉来又揉去.在人头攒动中,摄影师的手也在跳着舞,大家都在议论纷纷.直到安排好位置了准备照相.当摄影师喊起“一、二、三.”时,我们的笑容也在下一秒定格在那小盒子中. 

我们的童年和记忆同时也被快乐打包. 

在这个班级里,许许多多性格各异的同学组成了一个五彩缤纷又令人向往的班级. 

他们,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记忆. 

篇六:抹不去的记忆 

那是发生在2年前的一件事,可是我现在还记忆犹新. 

那时我还小,刚上3年级.正是盛夏,天气非常炎热,知了在树上有气无力地叫着.我口干舌燥,喉咙简直就有冒烟了,忽然,我看见村东头的那块地里的绿油油的西瓜地,我的头脑里顿时就冒出一个念头——去偷瓜.我东张西望,只见空旷旷的西瓜地里只有一个孤立的简易帐篷,而瓜农哪?正在帐篷里酣然入睡. 

我可得实在是受不了了,见四周无人,就弯着腰,窜进瓜地,小心翼翼地绕开帐篷,只见一个个绿油油的西瓜像圆圆的大皮球,我捡了一个个大的西瓜,敲了敲,自言自语地说:“嘿,熟透了,熟透了,就吃你了.”于是,顺手就把它摘掉,抱着西瓜就慌忙溜掉了. 

我跑进了一个比较隐蔽的干水沟里,坐在石头上,不一会儿,把握热的满头大汗,没想到水沟这么闷热,还是出去吧!于是,我双手抱起西瓜往石轻轻上一碰,只听见咔的一声,西瓜崩开了,红沙瓤,黑瓜子,看了就让人眼馋.我再也忍不住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抱起西瓜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不一会儿,我把整个西瓜都吃完了,拍了拍皮球似肚子,把我涨的都走不动了.不过我感觉爽极了,也不渴了,浑身也有力气了,我马上离开了哪个像个闷罐似的水沟,用稳健的脚步向家走去. 

就这样接二连三的光顾西瓜地. 

没想到事情发生了,一天,我刚进家门,看瓜的老爷爷整合妈妈说着什么.我心里顿时知道怎么回事了,忐忑不安地向家走去,我走到妈妈跟前,老爷爷笑着说“双回来了,我也该走了.”我听了老爷爷的话,就明白话里的意思.我坐在椅子上,默默无语,妈妈开口了,说:“双,是不是你偷了邻居爷爷的瓜?”“我……我没有偷.”我说道.妈妈又说:“不是你,你结巴个啥?一定是你做贼心虚,说,到底是不是你?”经过妈妈的再三逼问,我终于把偷瓜的经过全招了.“你这孩子,村上的人读说你是好孩子,做向爷爷认个错去.” 

事后,我冷静下来,仔细品味老爷爷语重心长的话语,觉得他非常和蔼可亲,我也感到非常的后悔,内疚.它好像烧红的烙铁一样烙在心坎上;它像老师一样,时刻教导我怎样做人. 

这件事给我留下了抹不去的回忆. 

篇七:抹不去的记忆 

金色的童年,在嬉戏和天真烂漫的笑语中流去了.留下的是一串串美好的回忆.但也有不堪回首的憾事.就有这样的事,至今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那是三年前暑假的一个下午…… 

太阳炙烤着大地,人们在空调、电风扇的帮助下入睡,也有些人坐在树下乘凉,挥动扇子昏昏欲睡.只有那知了还骄傲地叫着:“知—了—”. 

然而就在这时,“游击队”出发了,这次的目标是桃园的桃子.我们一进桃园全乱了,抢着摘桃子吃,却没有注意看桃子的老爷爷没有睡觉,没多久“游击队”便全军覆没. 

老爷爷用严肃的目光看了我们很久,嘴角抽动了两下,铁青的面孔露出发怒的神色.我吓得浑身发抖,刚摘下的桃子“啪”地一声掉在地上,大家偷偷地看看老爷爷,不知该怎么办,出乎意料的是,老爷爷并没有打我们也没有骂我们,他叹了一口气,温和地说:“你们看,这些桃子长这么容易吗?

现在,快要熟了却毁在你们的说里.”“买你的还不行吗?”我壮着胆子问.“买?就这几个吗?你们看看瞧瞧给你们糟蹋了多少桃子.”老爷爷说:“唉,算了,看在你们的份上,你们走吧!”一听这话,我们撒腿就跑,跑着跑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眼,只见老爷爷弯着腰,用粗糙的手拣起我们丢下的桃子,我似乎看见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爱惜的泪水. 

这时,我后悔极了,我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是呀,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被我们糟蹋的桃子也是农民伯伯用血汗换来的呀! 

从此,我欠下的一笔“债”,不单是对看桃子的老爷爷的,也是对千万个养活我们的劳动人民.是他们用自己血汗哺育着我们成长,我要做一个想老爷爷一样珍惜劳动果实的人. 

这件事虽然已过去了三年,但是直到现在,我还忘不了这件事,它就像一根钢针深深地插在我的心里成了抹不去的记忆. 

篇八:抹不去的记忆 

我不去想曾经那些度过的日子,我还一直以为着童年的快乐会一直伴随着我到成年. 

小时候,真的是那样变化无常,上一分钟还在哭,下一秒就会在欢笑中度过.可能这也是我怀念童年的原因吧.那种无所谓,忘性大的性格都随着年龄在一次一次的摧残、消失. 

路过曾今的教室,总有一种想进去的冲动.无不耐,只是一种冲动.看着曾经用过矮小的桌子,凳子却高高的.现在偷偷去做一下总是觉得很变扭.可能因为不合适所以很不适应.我们下课时,他们上课.总忍不住去看看,看看当年我们优质的脸庞;听听,当年我们稚气的读书音;想想,曾今的我们是那样的听话. 

翻起曾经的作业本,总是觉得那字体不是我的,也不可能是我的,甚至会自嘲一下那字写的真烂;看着毕业照,照片上的我也总是那样陌生,可却笑得很开心.可现在再也不会那样去笑了.听起我们曾经唱过的歌儿,觉得旋律并不是那么优美,但我们当年却偷偷的在课堂上唱起. 

无不曾有几个童年? 

快乐,在童年; 

笑声,在童年; 

友情还是长胜在童年.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转眼间,我已经度过了十几个春夏秋冬,但关于每个季节的回忆却是唯一的,与众不同的,也是永恒的. 春天,我记忆中的春天是在田野中放风筝.跑在软松松的土地上,一手拿线轴,一手拿风筝,还要和小伙伴比谁放的最高.望着自己的风筝飞向高空,心中别提有多高兴啦!我欢呼着,跳跃着.大大小小的风筝在春日的蓝天和阳光的衬托下更加缤纷绚烂了. 夏天,我记忆中的夏天是在海里游泳.那年暑假,我来到了海边.虽说是游泳,也只不过是抱着救生圈去海里嬉闹.被阳光晒着,被海水泡着,好舒服啊!一个浪头打过来,我就被浪花推到了岸边,再在岸边的沙滩上玩沙,做沙城堡…… 秋天,我记忆中的秋天是在树林间采集树叶.秋风吹,落叶了,于是地上铺上了一层金黄的地毯,厚厚的,软软的.那些叶子都已枯黄,他们的脉络依稀可见,有的直,有的弯,有的粗,有的细……自己也领悟到人的生命亦是如此. 冬天,我记忆中的冬天是在雪地里和小伙伴打雪仗、堆雪人.我们耐心地堆出了白白胖胖的、活灵活现的雪人,看起来可爱极了!忽然,一个雪球砸过来,不知谁把这刚堆好的雪人弄坏了,于是,一场“战斗”便开始了--顿时间,惊叫声、欢笑声交织成一片,穿梭的雪球,追逐的身影,构成了一幅“雪中嬉戏图”.天气虽然很冷,但我们却很热…… 岁月的脚步在不停地走着,转瞬即逝,我童年的回忆啊,是那么美好!~它像一只小船载着我的梦想,在岁月中遨游.这时,冰心那句“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一直回响在我耳旁……

抹不去的记忆

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童年的记忆已渐行渐远,但每年那两个节日是我童年印象最深最渴望的日子。一个是中秋节另一个便是农历新年, 过年那些事儿是心底永远抹不去的温暖。

过了小年,大年即农历新年也就五六天光景了。在这中间人们忙于除尘洗涮,忙于置办年货,忙里忙外,忙到精疲力竭。于是有主妇们概括说:过大年实际上是要女人们的老命!

进入腊月,天气通常滴水成冰。母亲早早地将那些小个儿胡萝卜洗刷干净,放到背阴的房子里冻上。一到腊八,父亲一大早摸黑到村南大河湾里打些冰块,用桶提回来供母亲做大大一锅腊八粥。也不知那时候为啥不用缸里的水煮粥,而用冰块化水来煮。小时候没在意,成年以后似乎对这些又懒得理会。腊八当日吃不完的粥盛在碗里放到背阴处一晚上就冻成碗坨,存起来年前年后热着吃。

过了腊八,接下来母亲会用谷米面或玉米面做一种烙饼,我们当地叫烙花儿。母亲通常用一个大面盆把备用面粉和成较稠的面糊,然后放在较热的地方(炕头上或烧完饭的锅灶里),让面糊充分发酵。等发酵达到要求后,母亲会在面糊里放一定量的食用碱面儿和糖精,搅拌均匀然后用勺子盛到火盖上,摊薄摊匀一张饼接一张饼地烙,大半天能烙上一大叵箩 。然后也放到背阴处冻上。

母亲备好这些吃食以后我们也放寒假了,每天早晨赖在被窝里,姐姐要冻花儿,弟弟要冻胡萝卜,叽叽喳喳吃得嘴唇发紫发僵,被窝里也是砂砂硌扎的。姐弟几个又使劲把冰凉的小手往别人脸上捂,嬉笑打闹。那样的日子就像现在孩子们吃到洋快餐那样惬意。

因我们当地地处丘陵地带,雨水稀少,土壤贫瘠,靠天吃饭。小时候只能吃到可数的几顿白面饭,母亲除了烙花儿还蒸一种莜麦面和小麦麸皮面和起来的花卷,像有些地方人们蒸年糕一样都是为年后正月里准备食品。这种花卷类似于现在馒头花卷的做法,先把面和好发酵然后加适量食用碱面儿揉匀,再折成小花卷上蒸锅蒸十分钟左右。

母亲最后准备的过年吃食是几种现在市场上常见的糕点:麻花儿、麻叶儿还有油果子。都是甜食,特别是油果子,家境好的人家会在油果子外面裹上糖,像我们家自从哥哥们说上媳妇儿才裹的糖。这几种甜品因是用白面发酵加油加糖加碱面儿揉匀搓成形状,最后再油炸。缺少用料,母亲做得很少,而且是待客用品,我们只能品尝少许一点点。

母亲年前还要准备的一种食品是土豆粉条,大约也会用大半天的时间才能做成一把一把的粉条,然后冻成粉坨子,年后和上豆腐土豆炖。好人家用猪油炖,没有猪油只好用胡麻油炖上吃。至于猪肉炖粉条那时只有客人来时才有的待客茶饭,于平时只是一个传说。

年前还要准备的食品类是豆腐。做豆腐通常是父亲领上一个哥哥拿上或多或少的黄豆黑豆去村里豆腐坊让师傅去做,不用母亲操心。要母亲年前上心的最后一种食材是豆芽,母亲一般在除夕前七八天泡好豆子,每天早晚各淘一次水。到除夕前一天豆芽已长好,母亲会发动全家老少摘捡豆芽。由于豆芽个儿小且多,全家人干也得大半天,有时还会捎带上晚上干。在昏黄的灯光下摘捡豆芽,给面前放豆芽的方桌磕头如捣蒜,甭提有多瞌睡,至今记忆犹新。

除了准备食品,母亲年前还会为一家老少缝制新衣浆洗旧衣。那会儿还不兴裁缝,各家都是持布票和毛票到镇上供销社扯上各色花布,然后自裁自缝。母亲打小练就一手好针线活儿,缝制家人衣裳从不求人。先裁好然后白天黑夜地缝,一家人的新衣也得十几天。其实父母不一定年年换新衣,我们兄妹几个也就过大年换一次新衣,上衣耐穿,一年四季也够穿了。到了年中下衣就到处是窟窿,母亲晚上不出工抽空在灯下缝缝补补,年底时候就补丁摞补丁了。

除了外套的新衣裳,母亲老早就开始为我们做新鞋。老人家做的鞋比供销社卖的鞋还结实,也跟脚,一个缺点就是兄妹几个的鞋只能从大小上区别,没有颜色的差别,全部除黑即灰,要么是蓝色的。母亲做鞋的工序很繁杂,每年在天气干燥少雨的季节便打好袼褙,压在炕席底下。然后再捻麻绳子,等到进入冬季就开始做,母亲通常先做鞋帮儿。

把打好的袼褙裁成大大小小的鞋帮儿,然后在上面裱糊一层新布做鞋面儿,里层再裱一层干净旧布做鞋里子。接下来还要用较窄的布条把鞋帮儿有毛茬子的上下两边沿起来,叫沿边儿。沿好后,母亲便将鞋帮儿脚后跟处缉(qi)在一起,就成立体的鞋帮儿了。因做鞋帮儿所用的袼褙是用旧布或碎布加衬纸裱成的,所以母亲还要在上面一圈一圈缉上密密的针脚以提高耐磨度。

鞋帮儿到此算完工,母亲便开始做鞋底。鞋底和鞋帮儿一样也用老早打好的袼褙做,不同的是鞋帮儿只用一层,而鞋底用五六层,沿好边儿后母亲就用捻好的细麻绳密密地纳。左手拿着鞋底子,右手上戴着一只没有手指头的手套,用细铁锥子用力扎一下鞋底,又拿起纫着细麻绳的大钢针在头发上篦一下,然后再扎向鞋底。现在想起来母亲千针万线密密麻麻纳的何止是鞋底,分明纳的是慈母心,纳的是母亲千疮百孔的生命之河。

纳好鞋底,母亲就找出鞋帮儿,再用麻绳将鞋帮儿和靴底绱在一起,最后上鞋楦往大撑撑还起定型作用,一双布鞋就做好了。除了做些日常营生,母亲做一双鞋前后一共耗时约四五天。将全家人过年穿的新鞋都做好前前后后几乎要母亲近一个冬天。

这样的鞋我们姐妹几个能穿到来年冬天换棉鞋,而那几个兄弟一年能穿破三双。年复一年,年年过新年,在我童年记忆中母亲就这样夜以继日操劳着,无怨无悔做着永远做不完的营生……

过了小年,家家户户还要除尘粉刷墙壁。小时候我最怕过这一天,彻底大扫除还要粉刷墙壁再加上贴窗花也得要大半天,午饭一般就简单吃些熟食。饭点儿回到家既没热饭可吃,也没一个干净地方可坐,虽说心里有点小不开心,但那时的娃在父母面前是不敢说半个不字的!

过年最后累人的一件事是清洗行理和旧衣服,主要还是母亲完成。清早早早起床,要在中午前洗完,要不干不了。不像现在有洗衣机有脱水缸,全部都用搓衣板手工洗,洗完所有要洗的衣物母亲常常两手腕都有血印子。

过年本来是欢天喜地的一件事,可现在想想于我母亲来说根本就是遭罪。母亲在有生之年没享过一天福,却吃了比别人多的苦受了比别人多的罪。若有来生,唯愿我的母亲托生于富贵之家,不愁吃穿,没有烦恼……

忙忙碌碌中日子跌近了除夕,人们或在除夕前一天或当天还要再次清扫院子,然后贴上大红喜庆的春联,倒福字和门神。除夕下午父亲还在院子里垒上旺火,备大年夜迎财神。年夜饭菜较素日要丰盛的多,菜肴也随着农村个人承包实施以后越来越多,而且开始有鱼类,寓年年有余。主食是雷打不动的烙饼,小时候是油饼,即现在流行的家常饼、一窝丝的前身;后来络糖饼,再后来开始烙馅饼。饼在火盖上烙要翻一次,我们当地人们渴望来年翻身过得更好,所以饼承载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年夜饭总是在急切与渴望中匆匆结束。哥哥姐姐们忙着找约好的玩伴,弟弟也敢跑出去放炮仗找小屁孩们玩啦,不过父亲还会尾随其后。只有我会跟在母亲后面随一些大人们在村里东家进西家出串门儿,这是过年的习俗:跑大年。年轻人和孩子们会玩扑克牌的,大年夜前半夜会打会儿扑克出去响会儿炮仗,大人们串门儿唠嗑,直到后半夜两点前后才各自散去。

牵着母亲的手,跌跌绊绊地行走在黑魆魆的小路上,那时常常想大年晚上咋不能像八月十五月亮圆圆的,照亮人们回家的路该多好。紧走慢走天空炸响了大麻炮,此起彼伏。母亲拉着我的手急走,我在后面小跑着追,好不容易回到自家院子,父亲已经燃起了旺火,哥哥姐姐们忙着搬炮的,剥包装纸找捻子的,一片欢声笑语。为数不多的炮仗很快灰飞烟灰,母亲铲旺火余火到灶台里,准备煮饺子。虽说即将吃到日思夜盼的年夜饺子,可哥哥姐姐们还是架不住一年一度的彻度狂欢,都急急忙忙跑掉了。剩下我和弟弟早都是上眼皮和下眼皮打架,爬到炕上梦周公去了。

除夕过后,人们在家清闲两天,直到正月初三全家人集体迎接喜神后,便可外出访亲拜友。来来往往十几天,眨眼便到了元宵节。元宵节在过年时候最热闹,人口多的村子在节前就自行组织秧歌队,晚上点起一堆篝火,自娱自乐很是热闹。到了节日那三四天齐赶赴县城,加入到县里各文艺表演队伍中。

在大街上看各种表演,我依然牵着母亲的手,在人头攒动中挤来挤去。不知是年龄小还是现在的人们敷衍,总觉得小时候的秩歌好看。踩高跷连蹿带蹦,活力四射;耍龙灯的小伙子腿脚生风,头顶上的长龙上下翻飞,晚上龙灯里还点上蜡烛也吹不灭;舞狮队的大小狮子一会儿从高桌上腾空跃下,一会儿又跳上桌子,追着舞狮人手中的锈球,表演紧凑而悦目,博得阵阵掌声;划舟表演也是高潮迭起,梢公忙前忙后,抖动着身子,摇摆着长长的胡须,引得围观的人们也有上前帮忙的冲动;秧歌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美女更是风情万种,甩动着彩带,打着各色彩扇,扭动着腰肢,眼眸顾盼琉璃,让人浮想联翩……

如今日子富裕了,服装各式各样,过年的宴席也越摆越大,元宵节的文艺表演还有,在心里却怎么也不能和小时候过年气氛搭上边儿,是远离童年心念已老,还是身边少了母亲的陪伴,自已也说不明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高一
记叙文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