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鲁史的背影
“春雷唤东风,润雨睡云端;乡人采摘忙,茗香飘千里。两江锁门户,古道盘山行;小镇倚山岗,坡陡骡马萎。驿站人情暖,夜宿似归家;商客往来急,马铃响叮当。”这首名为《鲁史的背影》的打油诗,也不知是那位学哥或学姐即兴而作,并刻写在鲁史中学校园围墙上,好让我这个缺乏文采天赋的学弟看到。多么绘声绘色的语言富有画感,透彻地描绘出茶马古道驿站—鲁史小镇,曾经的繁华和鲜活盛景,像远去了的伊人背影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鲁史是澜沧江畔的一个古老小山镇,也曾是滇西茶马古道上的一个驿站,属素有“滇红之乡”美誉的临沧市凤庆县管辖,距凤庆县城八十余公里。虽说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凤庆“江北”人,可从高中毕业后的三十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我却再也没有回过鲁史,回小镇看看,在古道老屋和乡音俚语的故事里去感受茶马文化的遗风余韵,在自然风物的景色和乡土美食的味觉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去解读或禅悟鲁史远去的背影,是我多年来的一个心愿。于是,我联系了长期在鲁史经营小本生意谋生的侄子,踏上了绕道县城前往鲁史行程。
从乘上县城开往鲁史的客运中巴车那一刻起,我的思绪却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困顿中, 一头云雾一片茫然,无心留意和观赏沿途的风景。内心既希望小镇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发展得很快,又希望它能保持记忆中古色古香的韵味,不知两个半小时后眼前的她将是怎样?
曾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 某个飘着朦胧阴雨的秋日父亲送我到鲁史念高中,两年后一个下着瓢泼大雨的夏日高中毕业,我离开了鲁史。早在我出生前的1954年, 国道214公路建成通车,从昆明和下关到凤庆县城由云县岔道改走214线,鲁史这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景观的古镇被撇入死角,归于沉寂。当地人习惯以县城为中心把凤庆县澜沧江以东,黑惠江以西,两江交汇的夹角地带叫“夹江”或“大江外”,又因这片土地正好处在县城的东北部,现又统称凤庆江北地区,现设新华、诗礼两乡和鲁史镇,鲁史古镇不仅在地理上处于的中间,且从古到今都是凤庆江北地区是经济文化中心,也是长期以来“江北人”心目中的“小上海”。
古镇名—鲁史的由来,其实就是一部厚重的史书,它包藏着小镇近千年来的兴衰沉浮,记录了许许多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鲁史原名阿鲁司,彝族是这里土著民族,“阿鲁”彝语意为“小城镇”。明万历26年及公元1598年末,原顺宁府(今凤庆)在阿鲁建司衙,故称“阿鲁司”。因“司”和“史”近音清朝中后期演变为阿鲁史,民国以后简称“鲁史”一直沿用至今。 “阿鲁司”最早的文献记载就见于《徐霞客游记》。1639年,五十四岁的徐霞客于农历八月十五日云游到此地对于当时的阿鲁司,他是这样记述的:“三里,蹑冈头,有百家倚冈而居,是为阿禄(鲁)司。其地则西溪北转,南山东环,有冈中突而垂其北,司踞其突处。其西面遥山崇列,自北南纡,即万松、天井南下之脊,挟澜沧江而南者;其北面乱山杂沓,中有一峰特出,询之土人,即猛补者后山,其侧有寺,而大路之所从者。余识之,再瀹汤而饭,以待驼骑。下午乃至,以前无水草,遂止而宿。是夜为中秋,余先从顺宁买胡饼即烧饼一圆,怀之为看月具,而月为云掩,竟卧。”
高中学毕业前,我未曾走出“江北”家乡半步,鲁史是当时我到过的最发达繁华的地方,但与我的企望却有很大的差距。准确地说,当年我眼前的鲁史已很冷落,也很荒凉。初到鲁史的第一感觉是,它就是一个赶着集市的老旧大山寨,远看似山村近观又像市,半是农家半为商,这是鲁史古镇最真实形象的描绘。但在鲁史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后,又觉得这个既是街场集市又是农居人家的山村古老集镇用她特有古朴、闲适、幽雅的姿态,无处不在彰显着浓烈深厚的历史文化气息,她的风貌用绿树、古道、小巷、青瓦、红墙、农家来概括是最恰当不过了。
山乡古镇鲁史盘踞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之间的山坡上,座南朝北,依山而建,东南北三面环山,占地面积约六七百亩之间,四周都有百年古树环抱酷似城墙。小镇布局由“三街、七巷、一广场”构成,三米多宽的青石古道,即上平街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三街为“上平街、下平街、楼梯街”;七巷为曾家巷、黄家巷、十字巷、骆家巷、魁阁巷、董家巷、杨家巷;一广场又称“四方街”。也有人说是“四街七巷”构成,不管那种说法古镇都以四方街中心,呈圆状分布;两者的区别仅在于把四方街当“广场”还是作“街道”而已,大概四五百户人家,约两三千人口,分居在各个小巷和街道里。小镇的建筑多为土木瓦顶结构,少部分为砖木瓦顶结构,一房两层三格,一房三出厦,泥瓦封火墙,以效仿北方的四合院和江南风格的三合院为主,四合院有花园,三合院有花台,并绘有以图平安吉利,求家运昌盛,人和事兴为内容的壁画、诗句、对联。
在我对小镇的记忆里,乡土饮食占据了的很大一部分,鲁史镇的地方特色饮食可以说是得益于本地的水土、气候、储存环境条件和产出的本地原料,并集本地少数民族族传统和内地江浙、川贵、湖广的精华于一体而成,诸如:鲁史的火腿、香肠、泡肝、毛豆腐、酱豆、酱油、卤豆腐等食品享誉百里,号称小镇一绝。
在老人茶余饭后的闲谈中,鲁史自古人杰地灵,自从建了魁星阁后,在明清时代科举场中,就有了一批批秀才、举人、进士出现,有的还成为有些名气的人物,最出色的就要数明末的户部尚书龚彝,民国护国之神赵又新将军了。
古镇的兴衰与茶马古道息息相关,从小到大我所听到的关于鲁史的故事,最多的也是那条因茶叶贸易而开辟的古驿道。据说古道形成于元成宗大德五年(公元1302年),距今已近七百多年的历史。鲁史古镇形成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鲁史古镇因为区位的特殊和地理的险要,在茶马古道上充当着重要驿站的角色。清乾隆26年(公元1761年),澜沧江青龙桥建成,客商与日俱增,外地商人纷纷进入鲁史开设商号,当时曾建有川黔会馆、西蜀会馆、滇西会馆等,商业、手工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成为了滇西顺宁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茶马古道鲁史段南起大寺乡正义村的青龙桥,北至接巍山县的犀牛村渡口,全长近三十公里,在鲁史境内有金马站、鲁史站、犀牛站三个马站。
七百多年来,从凤庆县城至鲁史的驿道上,每日往来马帮数百匹,多至上千匹。客商则有的骑马、有的坐轿、有的徒步,少则三五人,多则二三十成群结伴穿梭而行。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江北地区还有长年马帮驮马三千多匹,鲁史还开着马店,设有兽医,成立有民间运输站,1983年,县城至鲁史公路修通,替代了古道作为经济命脉的作用,昔日马铃叮当的辉煌一去不复返。在七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南来北往的马帮运进丝绸、百货,带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又驮出茶叶、药材和山风民俗。
司机的一声“鲁史到了”!打断了我的思绪。走出车门,侄子迎上来,他看我满脸诧异,急忙告诉我:“这是新街,位置就是原来的跑马场”。其实在我高中毕业后不久,古镇的发展就步入了 “跳出老街建新街”的之路。对老街实行“修旧如旧”的办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古镇的历史风貌,建新街将机关单位搬迁出来,极大地开拓了古镇的发展空间。新街建设于1986年开工,1995年底竣工。新街长两百米左右,宽达十六米,街面平整洁净,两旁绿树成荫,初步具有适宜人居住、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新型农村集镇雏形。到侄子店铺坐定后,看看时间离午饭还早,我就起身去了鲁史中学,眼前的母校变化真大,出了位置地点不变,还有我临近毕业时正在建设中的那幢教学楼,虽老旧却还依然健在外,曾经的一切淡然无存,那面刻写着《鲁史的背影》的围墙,只能依稀辨别其方位,心中顿生一缕淡淡失望感。但母校建设狠好,心里总体感觉很欣慰。
午饭后,按行程我将去逐一走访观观小镇内最具茶马文化代表性的遗迹或景点,侄子执意要陪我去,当向导或导游,被我谢绝了。我先去象征着鲁史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文魁阁”,当地人也叫魁星阁,位于镇南紧邻鲁史中学,建成于清末民初,阁高十米上下,三层,飞檐翘角,顶层曾供魁星,乌纱红袍端坐台上,手握朱笔面向古镇,寓意鲁史莘莘学子有望金榜题名。
接下来我就去古镇最有特色的“楼梯街”,它既是古道也是古道,楼梯街长近三百米,宽约四米,滇西茶马古道从街南形似大门的两株百年古树中间进入古镇楼梯街,绕古道北出栅子门,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茶马古道过境段,同时它又是古镇唯一的一条纵向的街道,由北向南顺山而建的台阶街面上,那被马铁蹄凿穿的石板,马蹄踏磨的脚窝仍然清晰可见,它让我联想到往日驮茶马队来来往往的壮观的情景。
楼梯街脚是打着明显茶马文化烙印的古建筑“骆家大院”,建于20世纪初,原房主骆英才。因坡度大,而主人要求建成四合院,而且要间与间相通,因此就建成了走马转阁式四合院,占地面积一亩左右,建筑面积近七百平方米,有大小房子五幢三十四间,墙体的正面和侧面都画有精美图案,沿街一侧楼阁随地势逐层升高,气势壮观。身置其中,我能隐约感觉到昔日客满为患,人欢马啸的场景。
从骆家大院出来,顺着下平街就到了茶马驿站生命之泉“大水井”, 传说有了此泉,才有古镇人家,有了古镇人家,才建集市开街场。此井水质清澈甘甜,井口正面的台阶伸向井底,水从井底分左、中、右三股向上喷涌,井水冬不枯,夏不盈。每当月明之夜,月光入井,可看到晶莹的水柱从井底喷出,汩汩的水花在井中沸腾;井水中映着明月,好一个天地交融的“古井映月”美景啊!自来水未入户前,古镇所有人畜饮水都靠此井,现在,仍供附近的居民饮用。
大水井的上方就是凤庆县江北地区规模最宏伟的佛教建筑“兴隆寺”,据记载,该寺为明末清初来自宾川的高僧永明和尚创建,结构为两进、三殿、六个天井、飞檐拱斗、翘角。有大小殿堂十二间,民国以后改为学校,正殿保存较为完好,走进大殿,你会看到在大殿前面的梁上刻着一条青龙,仔细看你会发现在青龙的尾巴上有一颗钉子,传说某日大和尚早起看到院中潮湿一片,便问小和尚发生的什么事情,小和尚告诉师傅昨晚大水井里的白龙和寺中的青龙发生争执,两条龙一直打斗到天亮,当晚大和尚躲在门后观看,果有其事,翌日早,大和尚就用钉子钉住了寺中青龙的尾巴,兴隆寺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从兴隆寺返回大水井走上平街就到了四方街,四方街紧连着已有四百多年历史的“阿鲁司官衙旧址”,史称“衙门”,是明代顺宁府设在江北地区的行政管理机构,该院大门朝北,直通四方街,正厅为一幢三层七格二十一间的土木结构平房,左右有厢房,内置花台,我猜想,当时在此办公的“长官们”的面容一定都是威严肃穆,让人敬畏的。
阿鲁司官衙旧址的旁边是古镇文化活动的中心“戏楼”,由当地乡绅甘遇春带头捐资下于民国是八年(1929年)建成的。解放前,大户人家生儿嫁女,百姓盖庙求菩萨,天旱求雨,年关逛庙会,都要请戏班来演唱。据说戏楼落成时曾邀滇戏“玉和帮”首演,观众上千人,连演数十场。传统戏剧《铡美案》、《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打金枝》等曾在此上演过。
最后我又看了小镇最具特色的两处古民居, “甘家大院”,建于二十世纪初,原房主甘遇春,是四合五天井式建筑的代表,也是鲁史古镇保存完好且面积最大的院落。整座宅院占地近两亩,有大小房子七幢三十三间,建筑面积约八百多平方米,结构为正房、厅房、两厢,四合院中一大天井,左右两厢房为过厅,后面各一个花厅、照壁,四角各有一个小天井。“宗家大院”,由原房主宗有瑞,建于二十世纪初,照壁、花坛、鱼池保存较为完整,现居住四户人家,是具有典型三合院式建筑。从两个古民居的设计和布局可以看出,当时的房主想必是本地的名门望族,经营有方,家业兴盛,并也有些文化涵养和审美情趣。
简单地浏览了古镇内茶马文化遗迹后,天色尽晚。回侄子的杂货铺,一桌乡土风味的家宴已准备就绪,待我入座开习。用餐仅有四人,我、侄子、侄儿媳和未满周岁侄孙女。满桌美食除了米饭、卤豆腐、酱豆、酱油三碟外,盘盆边上的标记告诉我,都是小镇餐馆叫来的外卖;酒是江北彝家酿制的小甑包谷酒。菜很入味,酒很陈香,侄儿媳边用餐、边斟酒、边招呼客人打理生意。菜偿五味,三番推杯换盏后,我和侄子有了七分醉意。他要我多小住几日,我则坚持明早要走,因为古镇该留住的东西。比我期盼的要保护修缮的好;该建设发展的比我预想的要快,不虚此行。酒足饭饱后,简单洗簌就上床就寝,那夜睡得真香……。
侄子虽不善言谈,但是个说一不二,很讲义气守信用的人,第二天早早起床准备,亲自驾车送我到新华轮渡码头,陪我一起去看老宅子,紧挨码头的那个小山村。到码头时接我的车已在渡口的那边等了多时,他从自己的车上拿了两包东西提着送我上渡轮,边走边说“叔,别因亲属小湾电站移民后,就不回来,我还在”。我点头默许,轻轻地挥挥手,示意他返回去,渡轮启动了。
回阿佤山后的很长一段日子里,我仍陶醉在鲁史古镇悠久的历史文化氛围和幽静清秀的自然环境美中。在和同事的闲聊胡侃中,也总是离不开鲁史的风土人情,如何的美得不得了。并神兮兮地蛊惑他们:你如果想写诗作画就到鲁史去,她一定会激发你创作的灵感和热情;若你生活得又苦又累,又烦又闷,你更得去鲁史,因为她能使你洗净心灵的尘垢,唤醒你对美好生活未来的憧憬。
当我遥望故乡的时候,眼前展现的是她蓄势待发的勃勃身影;当我展望故乡为来的时候,就就联想到一坝锁两江,峡谷出平湖,湖光山色,高桥渡口,车流如潮,游人客商纷至的小镇倩影;当我怀念故乡的时候,脑海中浮现的总是茶马鲁史昔日繁荣的背影。
荆棘鸟
我隐逸在蓝天之上,没有生灵见过我尊贵的面容与华丽的彩羽。每当九天之遥出现五彩的华光,那边是我傲然飞翔是伸展开来的翅膀。——题记
我,是一只荆棘鸟。
众生说,我们是自然界一种奇特的动物,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雀巢开始,便不停执着地寻找荆棘荆棘鸟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和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陨,以身殉歌。
我不懂,为什么要如此付出?上帝对我们说:荆棘鸟毕生的宿命,就是用让世界上说有生灵都落泪的歌声,去拯救那些堕落的灵魂,用自己璀璨的生命,去挽救即将颓废的世界。荆棘鸟的一生,为绽放而绽放。
但我不这么想,为什么要用我们荆棘鸟要如此狂热的去寻找那一根锋利的荆条结束自己的生命,用最后的光辉去凸显自己?活着,才是最重要的,不是么?为了一个污浊的世界,我觉得,这不值得,我就要唱歌,因为我爱唱歌,我要打破这个陈旧的、愚蠢的规则。
我在森林的中心歌唱,所有的动物都为我的歌声所感动,我感觉我已经感化了万物,自嘲着祖先的愚笨。我藐视那些生灵,他们太过平庸,我才是最华丽的。
年复一年,我每天都在歌唱着,但世界,却慢慢陷入了灾难,大海干涸,大地荒芜,环境恶化,世界战乱,生灵涂炭,而我已经没有任何办法去阻止,不想,亦或是不敢以自己最后的灿烂换来世界觉醒。
直到灾难降临到我所生活的森林,森林被熊熊的烈火所包围,空气中充满着死亡的气息,每只动物都在痛苦的惨叫,而我却无力帮助。我,努力想唱出声音,却发现,我没有办法发出声音。我哀叹着,闭上了眼,躲避着,这个世界的灭亡。这是对我的惩罚,我深知。
突然,天空传来上帝的声音:“荆棘鸟,难道你还不明白?你一直在寻找,在学习的声音,就蕴藏在你心里。你最珍贵的美丽,只有你才能换出来!”
暴风雨袭来,却掩饰不住我的泪水。我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我奋力向天空飞去……
我们都在寻找一片净土,当我们真正寻找到时,迎接我们的将是净土的呼唤。
初二:荆棘鸟
相关推荐
-
背影阳光懒懒的打在阳台上,绳上晾晒的棉被扬起了阵阵浮尘的舞蹈,它们欢笑着,拥挤着,缓缓的飘过窗户,飞到属于它们的场地,也许是土地上,也许是小树的某片枝叶上……但无论哪里,我都相信阳光投下,依旧有一个小小的背影于它而生。我读朱自清的《背影》,捧一杯香茗,不禁由朱自清笔下蹒跚翻过月台的老人泪眼婆娑……然后忆起哪家?她总是给我一个背影,一个不太好看,佝偻着的背影。一件粗布的深蓝色上衣,向后梳的头发,或许是转头太少,我竟无法描述她的容貌。她照顾我的日常起居,在冬天为我捂一双袜子,在夏天呢喃着为我扇蚊子,在秋天为我做一盆香喷喷的红烧肉,在春天她笑着转身给我留下一个背影……她梗咽的躺在床上,仿佛死神扼住了她的喉咙,胸口无规律剧烈的起伏着,一下又一下,仿佛是对生命的呼唤。她招我到床前,用她干枯的像树皮般的手抚我的脸,生疼。我不知道是她的手的关系还是觉得眼前的她是如此的不堪一击的关系,我哭了。她笑着唤我,一遍又一遍,我明白她疼我,在我3岁来到她的怀中的那天起。我竟才发现她是如此的苍老,充满皱纹的脸,黑黝黝的却没有容光,她知道她离死神不远了,她又唤我,一遍一遍……然后,用尽全力拔下针头,别过身子,留给我一个背影——一个养育我,鼓励我,以生命捍卫我,即将消失的背影。春天的花落了,我仿佛又看到一个老人,穿深蓝色的粗布上衣,头发向后梳,身后跟着一个小女孩,女孩紧跟着老人,看着老人被时光压弯的脊梁,心中充满了感激或不知名的情感……她……我的奶奶,以生命的最后一丝力量留于我一个背影……而这又岂是一个背影而已?600字 初三
-
背影_一步一步,一栋栋高楼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一圈又一圈。又是一个休息日,我按平常时间来到楼下,开始跑步。一圈,两圈,三圈……喘气声渐渐加重,我快迈不动腿了,汗水一滴一滴。虽然还没到夏天,但真的好热,外套脱掉,身子好像轻了些。跑跑跑,冲冲冲。咦,这个人还在跑。我刚下来时就看见了他,他也慢慢地跑着,我并没有太在意,毕竟只是一个陌生人。我现在看着他的背影,不知怎的,追随他的背影,一直跑,一直跑。我眯了眯眼,摆正已经歪掉的眼睛,看着路灯下的他。他一步也没有停,一直跑,一直跑。这肯定是一个疯子,我在心里嘀咕着,不然哪有人跑了这么久都不休息的。风起,树叶摇曳。两旁的路灯映的树影纵横交错。昏暗的光线下,他离我越来越远,我加大步伐,追上去,可我并没有超过他,默默地跟着。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是默默的跟着,时近时远。再坚持一下,我咬着牙告诉自己,可真的好累,我望瞭望远处的他,不甘地拍了拍额头,他都能坚持下来我为什么不能?我还是体育课代表呢,凭什么那么容易放弃。一步一步。汗水一滴一滴,眼镜出现了一点点水雾。终于,我停了下来,一种无力感蔓延整个身体。该死,为什么要停。心里虽是这么想,可身体却越来越沉重,差点要倒下去。不甘心,愧疚,还是期望,想在的我有一点想笑。我甩了甩头,强迫自己心静下来。抬起头,嘴角上扬,重新开始,只是他不见了。好累,我撇了撇嘴,还是搞不清楚,他怎么跑了那么久都不停。跑着跑着。一位嘴角上扬的的妇女站在路灯下,昏暗的灯光拉长了她的身影,近了近了,那种熟悉的感觉……她转过身,“晓晓,该休息了。”说着递给了我一瓶水。微黄的灯光,照着她含笑的眸子,格外耀眼。“妈妈!”我正好渴到不行,一大口一大口,没几下就见底了。“嗯,慢点喝。”她看着我笑意越发浓重。“妈妈,我们比赛,看谁先到家。”我随口说了一句话。本以为妈妈不会同意,没想到妈妈一口答应下来。妈妈已经开跑,我却还愣在原地。“晓晓,走了。”“嗯”我看着她那另人安心的背影,快步追了上去。原来,那只是生命中的昙花一现,不是我的迟早会失去,我也不必懊悔,他只是一个过路人而已,一段记忆而已。我看着妈妈笑了,趁你还在我身边,我会好好珍惜的。我霸道的拦在妈妈面前,轻声说:“妈妈,幸好有你。”妈妈的眼角,一颗晶莹的泪珠滑落。幸好,你不是昙花,而我看到的也不仅仅是你的背影……900字 初三 记叙文
-
背影这是一个秋天,风儿那么缠绵,不远处一块崖壁前,一个瑟瑟发抖的男孩在岩壁上,失望地看着父亲渐行渐的背影。大卫,一个英国金发碧眼的男孩,同时也是恐高症患者。如果不是因每一次都不参加朋友们的攀岩比赛,朋友们给他下了最后通牒,他一定不会触碰身体的禁区。为了友谊,他铤而走险,即使紧闭双眼,眉头紧蹙,双腿打颤,依然努力地爬着。可是他恐高,从下午到夜晚,直到父亲拿着手电筒来找他时,他都没能从岩壁上爬下来。父亲得知了一切,是大卫的朋友告诉的。时近八点,已有些星辰,大卫看到父亲来临,仿佛受难者见到了救世主一般,激动地说:“爸爸……快……快把我抱下来!”说话断断续续,语气中还夹杂着哭腔。父亲看了看他,坚定地说:“孩子,我相信你,一定能下来,我在家等你!”“不,不,不要这样,我不可能……大卫简直要哭出来了,可是他看见父亲沉着的背影,头也不回的下了山,回了家,冷作文-吧静,坚决,没有一丝商量的余地。没错,他最后的希望也破灭了,夜的寂静,生的渴望,他思考了很多,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当我们摔倒时,最后让我们站立的是我们自己!如今,他已无路可退,那决绝的背影毁掉了他一切的憧憬,他只能靠自己。他开始尝试向下探一步,只一小步,再一步,慢慢地,就这样……最终,凭着大卫的智慧与毅力,他走下了悬崖,父亲拍下了这张胜利照片。如今,在家里,父亲喝着热茶,看着这张照片,父亲突然若有所思地,说:“你知道当时我为什么不抱你,而是让你自己下来吗?”大卫答道:“您想让我克服恐高。”父亲深沉地说:“不,我知道,蓝天属于小鹰,但飞向蓝天却靠小鹰自己。”儿子说:“对,当我看到您的背影时,我简直要绝望了,可现在我明白了,对人而言,困难不可避免,最靓丽的风景在于逆境中的潇洒。”父亲赞许的点了点头。其实每个背影的后面总是一位睿智的父亲演绎着别样的父爱。背影750字 初三
-
背影初读朱自清的《背影》时,觉得文学大师有些多愁善感。直到自己亲身经历,才发现这是每个人内心的一棵不眠之草。虽然,这次是我送父亲。天色昏暗,小雨淅沥,仿若披了一层孤单。在妈妈的“威逼”下,穿上外套,送外出打工的父亲。父亲似知晓我“讨厌婆婆妈妈”的心思,走往车站的路上,默默无语。下雨天,路滑,走得很慢的我,隔着薄薄的雨雾,依稀可见父亲的背影:微微驼起的脊背在黑色羽绒服的遮盖下,仍旧清晰地告诉我,他有多苍老。他的脚步亦是很慢,或许是手上的包太多,沉重了他的步伐。突然觉得自己很娇气,又有些于心不忍,跑上前,拿过他的一只大行李箱。他满是惊喜,继而略带担心地问:“挺重的,拎得了吗?”其实我手上的箱子只装了他的一些衣服而已,没什么重量,他却用疼爱放纵对我的娇生惯养。我从鼻腔里“嗯”了一声表示肯定。沉默再次铺满道路。这一次,我和他走得很近,甚至清楚地看见他黑发中的银丝、眼角的皱纹——这是我所跨过的沟壑,给了他沉重的负担。一前一后,一大一小,伴着寒风,听着雨声,等着车。车站人很多,溢满了依依不舍的送别情。对此我感到特别的郁闷,有逃脱的冲动。“爸,车到了没?”尽是烦躁。他笑笑:“嫌冷了?那先走吧,别冻着。”他拿过我手上的行李箱,又沉默了。一向大大咧咧的我也不会煽情,嘱托了他几句:“上车到站都打个电话,在外别太累,吃好点”。受宠若惊的他郑重地点点头:“哎!”不放心的我回头看了看,冷风萧瑟中,他的背影如此苍凉,拎满包的手微微颤抖。难以想象,就是这双手,牵着我走过童年,扛起工地的钢筋水泥筑我的梦。雨已停,我的天空突然下起雨,是哭了吗?再看他的背影,虽极力挺直,但岁月已削弱了他的强壮。是真的哭了,为他落寞的背影。想起朱自清对他父亲背影的描述,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个男人老得这么快,他像座贫瘠的山,不再高大。不知从何时起,我们交流甚少,父女间的爱好像躲在了他的黑色背影后。而现在,看到他被人推挤的瘦小、无助,眼泪宣泄了我的心疼。我想:爱,现身了。再读《背影》,发现每个汉字都浸润了作者的爱。无论是父亲送孩子,或者孩子送父亲,父亲的背影,是永恒!我们之间的爱,将背影建成伟岸!800字 初三
-
背影今天,我想特地谈谈我的父亲。我的爸爸是一个严肃的人,同时也不善于表达。他不像妈妈,妈妈的爱是存在于举手投足之间的,而爸爸的爱,有时可能只是一句鼓励的话,一顿早餐,甚至是一个背影。在我看来,爸爸的背影与他的性格迥异。他的背影是多样化的。至今他有两次背影,让我记忆犹新。第一个背影,是发生在很久之前的事了。其实说起来有点丢人,那时三年级的我依旧不敢自己睡觉。可老爸老妈坚持让我自己睡,美其名曰:这是过程。于是我只好退而求其次,对他们任性撒娇道:“那你们要先看着我睡,等我睡着了再离开我的房间”。就这样这项具有历史转折性的“重任”就交给了我的爸爸。某晚,我半夜起来找水喝,当时大概已经夜半12点的样子,因为我睡觉的缘故,灯是关着的。我一扭头就看见老爸在我书桌上用电脑在打字,大概是在修改论文吧,他总是忙这个。我睁着迷蒙的双眼在半睡半醒间盯着电脑所发出的蓝盈盈的光,老爸背对着我一动没动,电脑惨淡的光线勾勒出他的轮廓,显得他有那么一点点的凄凉、苍老和寂寥。可是他端坐在那里,就像一尊生铁铸造的武士俑,又那么令人安心。我的心里有暖流淌过。那一晚的所见就像一个梦,醒了之后我只想起了那蓝盈盈的光和那个在电脑前专注的背影。第二个让我难忘的背影同样在夏季。老爸对自家院子分外爱护,有什么事他都是亲力亲为。一个日光毒辣的下午,我看见他在刷鱼池。爸爸弯着腰,半跪着,手持一把大刷子,奋力刷着池壁。当时气温少说都有30多摄氏度。老爸不是苗条的人,在太阳的暴晒下早已汗流浃背。我还记得那天他穿了一件很经典的老头衫,汗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形成了一个个褶皱,上面还蹭上了一点青苔和尘埃。老爸已不年轻了,我感觉到他做这些事时颇有些力不从心,可他从未在我们面前抱怨过,甚至在这热辣的天气里他也舍不得让他的宝贝女儿和他一起苦干。看着他费力挥舞双臂的背影,我心中竟有片片酸楚泛起。我的父亲,你已经年迈了吗?还未等我足够独立,你已经到需要照顾的年龄了吗?我这朝霞未至,你已迟暮将近……同学们,不可否认的是生活中我们总是将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应当,但我们可曾想过,真正应当涌泉相报的人,到底是谁?爱,到底是什么?答案各不相同。可对于我来说,爱可以是一个让人心安的微笑;爱可以是一个皱着眉头的表情;爱,甚至可以只是一个简单的背影。让我们一起将心比心,让爱,永驻心中。900字 初三
-
追忆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马帮用无尽的血泪写就的中华传奇。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旧时边疆匪患迭起,天灾不断,加之路途艰难,在长达数千公里的跋涉中,随时会遇到危险。茶马古道中的马帮成员一生艰辛,翻山越岭,长时间的野外艰苦生活,炼就了人们团结友爱、坦诚豁达的性格。马帮,堪称“桃园结义”的群体,平时互相亦以弟兄相称。马帮在开饭时,不管什么人过路,定要邀请同食,即使是飞禽走兽经过,也要抛丢食物饲喂。建国前夕,在一些县、乡还出现了马帮的行业组织——马帮理事会。大锅头或绅士、财东为理事,威望较高者为理事长。理事会专门料理马帮的社会事宜,如协调与官府的关系,增进与外地马帮的联系、组织货源等。如今,沿茶马古道修筑的进藏公路上,汽车早已代替了骡马运输。“山间铃响马帮来”这部千年悠久繁忙的交通驿运史,都与它的悲壮艰辛和浪漫诗意同时载入了人类文明进步的光辉史册。这么朴实的人们,在现今中国的现代大都市里,你还能找到类似的身影吗?千年以来穿行于怒江峡谷、崇山峻岭、茶马古道的马帮人一路爬山涉水的艰难旅程,令人由衷感叹,却又唏嘘不已。在茶马古道上,发生了许多人与马共同跟大自然相抗争的感人情景。例如,赶马路上的大雨、泥石流,封山的大雪,人持续性的劳累和累死的马匹,雷击、狂风、冰雹对马帮的考验等。那寒风呼啸、飞雪飘摇的高山,水流湍急、巨石频落的峡谷,没有让赶马人胆怯,反而让他们在征服苦难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苦难使他们变得崇高,也使他们生活的更有尊严,他们仅仅靠着骡马和孱弱的身躯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险境,展示了不屈的意志和力量;苦难使他们更加的懂得生命的价值,对生命产生更虔诚的信仰,马帮的赶马人也有因为自然灾难失去生命的,赶马人一边哀伤于伙伴的离去,一边更加珍惜现有的宁静生活,挥霍着每一个简单的快乐和幸福。他们生活在险恶的自然环境下,承受着生活的重担,面对着苦难的挑战,然而他们并不屈服,他们和他们心爱的骡马一起走出了生命的长征,寻找生命的尊严;他们虔诚而善良,淳朴的村寨生活让他们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对天主教的信仰让他们的灵魂也能够找到归宿,他们内心安宁,赶马只是为了让大家生活的更好点,让大家对生活充满希望,而不是富裕生活的强烈欲望。1999年,由贡山通向独龙江的公路全线开通,当年年底,组建了四十年,一直由贡山县交通局管理的这支国营马帮被正式解散,所剩的最后一百五十多匹骡马全部被拍卖。然而那支最后的国家马帮,永远地留在了影像画面上。900字 高三 散文
-
茶_关于茶的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它已经传承了数千年,并且长时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冲泡一杯茶,淡淡的绿色或红色,仍然等不及要细想,浓烈的香气会从您的鼻子伸入您的心脏。我小时候看到成年人在喝茶,我不禁好奇,他们尝到了苦,那是强烈的苦涩。我笑了,我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要享受这种味道。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再次品尝茶。那时,我很懂事,经历了很多事情。我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但仍然很苦,但我并不觉得这很重要。我喝了一口,又尝了很多次,一口,两口,三口……我实际上尝到了香气!我闭上眼睛,慢慢地享受着苦后带来的香醇的味道。现在,我可以感觉到茶在口中流淌的气味,独特的苦味在味蕾上绽放。这真是棒极了。茶就像一种生活的味道。生活中的挫折和起伏就像茶的苦涩。我们可以穿越它并忘记它,但是我们也可以品尝它。就像茶一样,我们可以从苦涩中获得芬芳,从沮丧中获得洞察力,并获得成功。我们也勇于面对下一个困难。如果生活平淡无奇,淡淡而无味,让人感到无聊。茶,似乎能品味生活。突然的苦涩可以得到平静,沉浸在茶的香气中,然后跳出繁忙的生活,看看过去的岁月。随着年龄的增长,丰富的经验,风雨的增加,茶的味道更加浓郁,醇厚。我经常看到老人拿着一杯浓茶,在夕阳下品尝。我不知道他们是否品尝茶或他们沧桑的永生。它可以流传千古的原因可能是其独特的魅力——。它不仅带来浓郁的品味,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超越世界。小说中“启蒙茶”的作用也是如此,令人发人深省。我喝了一杯茶,慢慢品尝,然后体验了它的味道。600字 初一 散文
-
背影一个个身边的背影,在我脑海中浮现,让我知道背影中的含义,让我最深的背影还要数父亲的背影。在记忆的脑海里老爸那日渐沧桑的背影不时让我心痛。那还是爸爸生病住院的时候,我看到了他那痛苦的背影,让我心急如焚,心痛不已,当老爸的病危通知书下来了,我看着那张黄黄的纸我崩溃了,爸爸这一晚在生死的边缘徘徊,我什么都不能做,只能默默的流泪,不知所措,我只能不断的祈祷,希望他能平安的度过难关。到了第二天爸爸终于成功的挣脱了魔鬼的侵蚀。终于到了出院的时候了,我也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对以后的担忧,这一次我看见了他的背影,看着父亲的身体渐渐康复我又害怕又快乐,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候,我是快乐与不快乐都顾虑着父亲的健康,当我跟他出去玩耍骑车的时候,每当他骑着车离我远去的,我都很想抓住他的背影,生怕它从手指缝中飞走,生怕突然失去他。我不知父亲还能陪伴我多久。让我紧紧抓住父亲的背影,原来的时光都已过去,在也不可能让父亲变回以前的年轻了,他只能渐渐衰老,以前我摔倒了,他总是以鼓励的方式让我爬起来,不知这样的鼓励还能持续多久,一切的美好时光与快乐时光能持续多久,从现在开始只有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努力抓住背影努力学习,刻服重重困难,最终到达成功的彼岸,给他们一份满意的答卷,使他们在有生之年含着笑脸,怀揣着对他们儿子的自豪与骄傲,幸福的度过此生。加油吧,我能行,相信我能完成这一伟大的愿望的。550字 初一 散文
-
背影夜幕降临,我闭上双眼,一个熟悉的背影悄然出现,越来越近……小学一年级第一天报到,父亲把很不情愿的我领进陌生、冰冷的教室,微笑着弯下腰对我说:“别怕,好好学习,我走了,下学来接你。”便直起腰转身走了,我孤独的坐在那,看着他高大的背影走出教室,我握紧拳头追了出去。我一直朝父亲跑去,没有叫住他,直到他走出校门,我才站住。许多家长、学生匆匆忙忙的往里走,我的视线穿过他们,用渴望的眼神盯着父亲,此时此刻仿佛周围一片空白,我多么希望父亲能回头看一眼,只让我看他一眼就好,看他炯炯有神又略带沧桑的眼神。可是,父亲的背影已经消失在了人群中……我当时特别失望,也特别讨厌父亲冰冷的背影。我第一次去学游泳,因为听说教练很凶,再加上我怕水,所以就非常害怕。父亲把我送过去,也只是叮嘱几句,便转身离开了。我站在那,望着父亲的背影,希望他能再回来安慰我几句,或转头朝我微笑一下,可希望再一次破灭,他终究没有回头,只有一个背影留给我。我很伤心,我恨那个熟悉为而又无情的背影。我终于忍不住问了父亲为什么每次都不回头,他的回答我永远都不会忘,他说:“我不希望你依赖我,依赖别人,有时候你要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与其给你微笑,不如给你背影,让你一个人独立、有勇气地面对一切。我希望你能这样,加油!”我十分感动,我一直误会父亲,我感到很惭愧,也不再讨厌父亲的背影,反而特别喜欢。现在,我每次望着父亲离开时的亲切背影,就好欣慰,不禁露出微笑。原来那个熟悉的背影是父亲,它也逐渐清晰,埋藏在我心底最美的地方。谢谢你,背影。是你让我明白要勇敢地面对一切,你永远是我心中最美、最有魅力的的风景。650字 初二 散文
-
背影光,最柔和的光是灯光。背影,最美的背影是妈妈的背影。今天,我穿着最心爱的白色小毛衣来到学校。中午吃饭时,正要起身走时,觉得好像被什么东西扯住了,回头一看,原来白色小毛衣被凳子上的钉子扯住了,由于刚才用力一拉,白色小毛衣已经破了个洞。看着自己心爱的白色小毛衣破了个洞,我的心都凉了半截。想哭,又怕同学笑话,不哭,心里又难受。所以我只能强忍着。终于放学了,我用最快的速度赶回家。刚到家门口,心里一酸,眼眶里已经包着泪花了。把门一打开,我就看到了妈妈的背影,她正在厨房里忙着。一会儿把锅放在炉上去,一会儿把油倒入锅里去。一会儿又移动身子走到洗菜的池边,弯着腰,弓着背在洗菜。锅里的油烧烫了,她一个箭步又冲了过去……过了一会儿,妈妈才注意到我,她擦了擦额头上的汗,就问:“女儿,怎么了?”我使劲地哭着,妈妈说:“你别哭,慢慢说”。“我心爱的白色毛衣破了个洞。”我伤心的说。“没事的,妈妈再给你一件新毛衣。”“可是重新买的话又要花钱。”“相信妈妈,好吗?”我以为妈妈是安慰我才这么说。“噹……噹……噹”已经深夜班12点了,钟声把我吵醒。我睁开睡眼朦胧的眼睛,一股柔和的光照射着我的脸,我努力地睁开眼睛。一看,妈妈坐在写字台前,正帮我织着那件白色小毛衣。她背对着我,她坐得那么直、那么有精神。左手那白色小毛衣,右手那一根长长的毛线针,一针一针地在穿上穿下。我呆呆的望着妈妈的背影,一下子觉得妈妈的背有些驼了,背上有些骨头突出来了。妈妈目不睛的盯着白色小毛衣,那么专注,一针又一针的穿上穿下,看着妈妈的背影,我一阵心酸。不由得用被子蒙住了头。“噹……噹”钟声又响了,灯也熄了。我马上闭上双眼,妈妈走到我身旁,用粗糙的手理了理被子,又摸了摸我的脸,亲吻一下我的额头,离去了。第二天,我起床一看,一件白色的小毛衣已折好放在我的床前,我又惊又喜。而妈妈正站在我面前向我微笑。我发现她下巴尖了,脸也小了,眼圈黑黑的,眼里充满了疲惫。我一下子扑到妈妈怀里,用双手搂住了妈妈,手摸到了妈妈的背。啊,她的背怎么全是骨头,我的心一下子又酸了。很多事都随着时间匆匆而去,但这件事令我无法忘怀。800字 初一 散文
-
茶·茶女儿不知道从哪里弄来了半框叶子。罗德把那半框叶子拿过来看了看,随即欣喜如狂。别人可能不知道,但他却很清楚,那是红茶的茶叶啊,他活了大半辈子,也只有小时候喝过红茶,那时他的母亲还在,她的母亲是落没贵族出身,虽是落没,但终究还是有一些资本的,红茶也是喝得上的。但他母亲死过之后家里就再也没有多余的钱去享受这外来的红茶了。他宠爱的摸摸女儿的头,说道:“女儿,你带来的可是好东西啊!”女儿笑了。之后的每天,村里的人都能闻到若有若无的香气。罗德把那半框叶子塞进一个自制的小包里,以便能随时随地的取出。有时候他会把叶子放在杯里,用滚烫的开水烫,之后再在杯中放点晒干的野花,但总是喝不出红茶本该有的味道。女儿每一次喝茶都嚷嚷着要放糖,但他总不许,他说,茶还是原汁原味的好。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包里的红茶叶也一点点的消耗。女儿喜欢在嘴里先放上糖,之后再喝茶。女儿的方法的确很好,但还是被罗德发现了。女儿静静地等着罗德的责罚,但得到的是一张大手的抚摸。罗德微笑着看着女儿,说:“你喜欢就好。”有一次女儿把茶叶直接含在嘴里,却立即被茶叶的苦涩“击败”,马上把叶子吐了出来。这天,在罗德准备去泡茶的时候发现叶子已经寥寥无几了。女儿在一旁看着,说道:“爸爸,只剩几片叶子了,用剩下的叶子泡一次好茶吧。”罗德答应了。他把衣服晒好,就立刻离开了。罗德去了村的西南方,那里有个茶师。可能是因为身为一个茶师却要到一个小村庄里度过下半生的原因吧,茶师的脾气很怪。罗德到了茶师的家,敲了敲门,但没人开,他以为没人,就在那儿等着。过了十几分钟,门开了。他吓了一跳,一看人是茶师,才静下心来,跟着茶师进了屋子。等罗德回来的时候,夜已深了,女儿也睡着了。他蹑手蹑脚的走进门,生怕惊醒了女儿。第二天,罗德起得很早。他洗漱好之后就去了厨房。他把包里的叶子放在杯中,之后他用炉灶烧好水,把沸水轻轻的倒进杯中,等茶叶慢慢卷曲的时候把牛奶倒进去,之后,把杯子端了出去。女儿已经醒了,她看见罗德把杯子端过来的时候高兴极了。立即跑到罗德身边,罗德把杯子放到桌上,之后告诉女儿:“现在不能喝,茶还很烫。”女儿调皮的伸了伸舌头,在桌子旁坐了下来。天有不测风云,屋外下起了大雨,罗德这才想起来晒的衣服还没收,立即跑出去,把衣服收起来。等他收好以后,他听见了哭泣声,就马上跑进屋里,看见女儿正蹲在桌子旁哭着,桌上的茶杯倒了,茶溅了一地,他马上就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抱起女儿,才发现女儿的衣服湿了一片,他立即冒着大雨抱着女儿跑了出去。他来到了村中的医诊室,把情况给老医师说了一下,老医师把女儿放到床上,看了看女儿被烫到的地方,向罗德说:“你女儿烫的有些严重,不过别担心,我会治好她地。”他示意罗德静下心来。让罗德先出去。罗德离开了医诊室,心里百感交集。他回到家,把杯子收起来之后,又跑去了医诊室。来到医诊室后,他发现女儿已经睡着了,他向老医师道了谢,付了医费后,又出去了。这几天他都来看望女儿,给她买了许多东西。女儿的伤逐渐好了,但罗德想让女儿在这儿在住几天,就没把她接回家。这天罗德又出去了,但他没去看望女儿,而是去了村的西南方。女儿一直在等着罗德,但他直到深夜都没出现,女儿望着窗外,想在外面看到那熟悉的背影,但终于抵不过如狂风般袭来的睡意,慢慢的闭上了双眼。梦中,女儿好像看见了罗德,罗德轻轻地走了进来,看了看女儿,又悄悄地离开。第二天清晨,阳光把树叶照的如翡翠般莹绿,玫瑰盛开着,晶莹的露珠把花瓣染得更鲜艳了。窗上的玻璃把阳光反射到屋内,照着屋里的一切,也把女儿照醒了。女儿揉了揉眼睛,想把自己从睡意朦胧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她用她大大的眼睛看着屋子里的事物,忽然,她的目光停在床前的桌子上,桌子上放着一杯红茶,旁边放着两块糖,她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把杯子端过来,之后把那两块糖放进杯中,缓缓地喝下了她一生喝过的最甜的红茶。女儿笑了。1200字以上 初二 叙事
-
游茶马古道精选作文【第1篇】“茶马古道”是个博大精深、难以数尽的永恒话习题,虽然已存在了上千年,但从学术名字转为实体名字却只有短短的20几年,它是我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一路上导游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说:到了云南,不去走一走茶马古道,等于没来过云南。今天,我就即将要去体验一把走茶马古道。我们来到了马场,一匹匹骏马和气的向我们摇着尾巴,鼻孔里不时喷着粗气,那双珍珠般的双眼透着乖巧驯良的气息。先由训马员向我们讲解了骑马的要领,特别强调了千万不要去碰马的屁股,那可不是好惹的,被它那满是肌肉的后蹄踢上一脚,那可是不好受的。听完的讲解后,我上了一匹黑马,朝着茂盛的森林里前进。这是一条羊肠小道,很窄,中间是水泥路,但很滑马时不时会被挤到两旁的泥路上去。台阶很陡,每当上下台阶时,我的心总是提着,双手紧抓着马鞍,直冒冷汗,生怕从马背上摔下来。一路上讲解员讲了当年马帮的经历,使我想起以前人们生活的艰苦。山路越来越陡,连马都走不稳,不停地打滑、摔跤,因为有了前面的“小故事”使我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心想:早知如此就不骑马了。可转念一想,这条道可是当时人们的命根子,面且是当今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线路,就算再难,也得走一走。我骑的马越走越慢,经过几个弯道,黑马掉了队,这时黑马也加快了步伐,看着道路二旁茂密的原始森林,除了马蹄的敲打声外,其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心里总感到有点怕。很快便到了终点。今天重温“茶马古道”,使我解了当年马帮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炎黄子孙的创业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一种不畏艰险奔向目的的精神,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患难与共的精神。这种精神鼓励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渭艰苦,做个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第2篇】来丽江旅游之前,爸爸就曾告诉我,茶马古道在古代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到丽江的第二天,导游就率领我们来到了茶马古道,接下去就可以边骑马边看风景喽。我挑选了一匹白马。这里的马,腿特别矮,导游说这叫滇马,善于驮着粗笨的物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在马夫的帮助下,我骑上马就上路了。起先,路还是平坦的。我们看见了灰瓦屋顶、红墙屋身的丽江乡村民居,有的门外还有一个用干草搭成的墙门,非常古朴。再往上走,路就变得高低不平了,渐渐进入了森林。一路上,我听见了山间淙淙的流水声;看见了茂密的、让人感觉有些阴森的树丛;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前面不高的小山上居然出现了罕见的湖蓝色的小型瀑布,虽然它没有庐山瀑布那么壮观,但却淡雅、素美。在森林深处,山路变得更加崎岖了,因为下雨的关系,某些路段泥泞不堪。马夫牵着马儿,在这古道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我不得不佩服马儿的聪明,在这么陡的山路上,驮着我还走得这么稳当。由此,我想到了古代那些马帮,为运送物资是多么辛苦。下山路上,马夫牵着马儿小跑起来,我的屁股被震得隐隐作痛,但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看到了梯田,看到了成片的果园,美味的“屁股”(“苹果”的纳西语发音)……在那里,我感受到了马帮后代们的勤劳、朴实。茶马古道,不单单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道,更是一条自然景观壮观、有着神秘文化的旅游线。【第3篇】夏天,我和妈妈去丽江旅游。这天,我们去拉时海骑马,走一走古时候的茶马古道。在古时候,没有汽车,人们用马队驮茶叶,运到各各城市。我们等了一会儿,一个叔叔骑着一匹大马,手里还牵着4匹马跑来。我们4个游客每人一匹马,组成一个马队。我想:以前的马帮就是这样吧。当我看到分给我的小马,我很害怕,它比我高多了,而我才到它的一半,我正踌躇,叔叔把我抱上马背,小马一动,我原来的兴奋心情变成了恐惧,大叫:“叔叔牵着我的马!”叔叔的马是领头马,领着我们走过田边小路,走过石拱桥,走过果园,渐渐地,我觉得我的小马是很听话的,我不再怕它了,不用叔叔牵它,我自个驾着它。小马带着我有时走在最后,有时走在中间,有时走在前面成了领头马。之后我们上了山,上山的路很陡,很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那我也不怕了,我相信我的小马,也相信我能驾好它。在山顶上,我给小马买了一包豆子喂它。“下山了!”叔叔大喊一声,我们驾着小马下山去了。在平平的道路上,我象别人那样夹紧马肚子,小马象明白我意思似的,哒哒哒地跑起来。风呼呼地吹着我,凉爽极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到站了,我下来后,腿麻痛得都走不了路了。但是我非常快乐,我会骑马了。我觉得以前的人们太辛苦了,马也辛苦,每天要走那么多泥巴路。1200字以上 初一 叙事
-
游茶马古道精选作文【第1篇】“茶马古道”是个博大精深、难以数尽的永恒话习题,虽然已存在了上千年,但从学术名字转为实体名字却只有短短的20几年,它是我国西部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一路上导游作了详细的介绍,并说:到了云南,不去走一走茶马古道,等于没来过云南。今天,我就即将要去体验一把走茶马古道。我们来到了马场,一匹匹骏马和气的向我们摇着尾巴,鼻孔里不时喷着粗气,那双珍珠般的双眼透着乖巧驯良的气息。先由训马员向我们讲解了骑马的要领,特别强调了千万不要去碰马的屁股,那可不是好惹的,被它那满是肌肉的后蹄踢上一脚,那可是不好受的。听完的讲解后,我上了一匹黑马,朝着茂盛的森林里前进。这是一条羊肠小道,很窄,中间是水泥路,但很滑马时不时会被挤到两旁的泥路上去。台阶很陡,每当上下台阶时,我的心总是提着,双手紧抓着马鞍,直冒冷汗,生怕从马背上摔下来。一路上讲解员讲了当年马帮的经历,使我想起以前人们生活的艰苦。山路越来越陡,连马都走不稳,不停地打滑、摔跤,因为有了前面的“小故事”使我心里产生了巨大的压力,心想:早知如此就不骑马了。可转念一想,这条道可是当时人们的命根子,面且是当今世界上自然风光最壮观,文化最为神秘的旅游线路,就算再难,也得走一走。我骑的马越走越慢,经过几个弯道,黑马掉了队,这时黑马也加快了步伐,看着道路二旁茂密的原始森林,除了马蹄的敲打声外,其余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心里总感到有点怕。很快便到了终点。今天重温“茶马古道”,使我解了当年马帮的精神,是一种崇高的炎黄子孙的创业精神,是一种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一种不畏艰险奔向目的的精神,一种团结互助的精神,患难与共的精神。这种精神鼓励我们更加努力的学习,不渭艰苦,做个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第2篇】来丽江旅游之前,爸爸就曾告诉我,茶马古道在古代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我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到丽江的第二天,导游就率领我们来到了茶马古道,接下去就可以边骑马边看风景喽。我挑选了一匹白马。这里的马,腿特别矮,导游说这叫滇马,善于驮着粗笨的物资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在马夫的帮助下,我骑上马就上路了。起先,路还是平坦的。我们看见了灰瓦屋顶、红墙屋身的丽江乡村民居,有的门外还有一个用干草搭成的墙门,非常古朴。再往上走,路就变得高低不平了,渐渐进入了森林。一路上,我听见了山间淙淙的流水声;看见了茂密的、让人感觉有些阴森的树丛;最让我感到惊奇的是,前面不高的小山上居然出现了罕见的湖蓝色的小型瀑布,虽然它没有庐山瀑布那么壮观,但却淡雅、素美。在森林深处,山路变得更加崎岖了,因为下雨的关系,某些路段泥泞不堪。马夫牵着马儿,在这古道上留下了一个个深深浅浅的脚印。我不得不佩服马儿的聪明,在这么陡的山路上,驮着我还走得这么稳当。由此,我想到了古代那些马帮,为运送物资是多么辛苦。下山路上,马夫牵着马儿小跑起来,我的屁股被震得隐隐作痛,但是却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我看到了梯田,看到了成片的果园,美味的“屁股”(“苹果”的纳西语发音)……在那里,我感受到了马帮后代们的勤劳、朴实。茶马古道,不单单是一条历史悠久的商道,更是一条自然景观壮观、有着神秘文化的旅游线。【第3篇】夏天,我和妈妈去丽江旅游。这天,我们去拉时海骑马,走一走古时候的茶马古道。在古时候,没有汽车,人们用马队驮茶叶,运到各各城市。我们等了一会儿,一个叔叔骑着一匹大马,手里还牵着4匹马跑来。我们4个游客每人一匹马,组成一个马队。我想:以前的马帮就是这样吧。当我看到分给我的小马,我很害怕,它比我高多了,而我才到它的一半,我正踌躇,叔叔把我抱上马背,小马一动,我原来的兴奋心情变成了恐惧,大叫:“叔叔牵着我的马!”叔叔的马是领头马,领着我们走过田边小路,走过石拱桥,走过果园,渐渐地,我觉得我的小马是很听话的,我不再怕它了,不用叔叔牵它,我自个驾着它。小马带着我有时走在最后,有时走在中间,有时走在前面成了领头马。之后我们上了山,上山的路很陡,很窄,一次只能过一个人,那我也不怕了,我相信我的小马,也相信我能驾好它。在山顶上,我给小马买了一包豆子喂它。“下山了!”叔叔大喊一声,我们驾着小马下山去了。在平平的道路上,我象别人那样夹紧马肚子,小马象明白我意思似的,哒哒哒地跑起来。风呼呼地吹着我,凉爽极了,我心情非常激动。到站了,我下来后,腿麻痛得都走不了路了。但是我非常快乐,我会骑马了。我觉得以前的人们太辛苦了,马也辛苦,每天要走那么多泥巴路。1200字以上 初一 叙事
-
《背影》对我而言,《背影》这篇散文第一次接触是在初中时代。那个时候懵懂状态的少年,不经世事的孩子,对文章的真情未必感受的那么透彻和深入。仅仅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懂得了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深沉的。如今已经是做了父亲的我,处在另一个角度来读这篇文章,才真正懂得了作者的用意和那种内疚的心情。读来,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也读不懂不可言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朱自清在《背影》中写他父亲是一个胖子,过铁路线十分的不便,但是仍然坚持要为他买橘子。那个时候,朱自清已经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了,虽然处在兵荒马乱,条件艰苦,有不安全的隐患,但是在父亲的眼里,他仍然是个孩子,需要关照的孩子。这种“不能”又“不得不能”的鲜明对比,使我们更加清晰地感到父亲的爱总是那么无微不至,总是那么牵肠挂肚。正是如此,朱自清情不自禁地抓住买橘子这个细节特意进行了描写,那一招一式的动作清晰明了,使人久久难忘,也使作者三次泪盈满眶。也正是这样一个感动的情节,触动了他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他萌生了以“背影”这样一个动情点,从细节处反映人生的大道理,而写出了表达父爱的传世之作。朱自清是一代散文大师,语言大师,他的散文可以说支撑了一个时代。其语言质朴、其情感真挚、其叙述自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学习。但看了了儿子写的《读后感》,却没有理解这篇散文所表达的父亲的真挚的爱。也许长期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总不会有这样的感觉,不会产生《背影》式触动。《背影》读书笔记500字(二)通过读朱自清所写的《背影》让我知道了,父爱也同样伟大。作者通过写外祖母去世,父亲为祖母奔丧,生意在这个时候亏了,父亲不得已去借钱,家中光景一日不如一日。后写父亲为安排“我”上车,与别人谈价。安排好后,父亲看到火车道的另一面有卖橘子,由于身体肥胖,下的时候要探下身去。作者禁不住的流泪了......我先看了题目,是《背影》,我想了想,背影有什么奇特。在这篇文章中几乎没有华丽的语句,但是,我想流泪。虽然题目不是很特别,语句不是很华丽,但是,它却很煽情,煽出一种伟大的父爱。从父亲的形态、动作可以体会到父爱,正如朱自清所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作者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辛苦,足以证明,父爱是伟大的!当父亲已经年迈,离大去之期不远时,用颤抖的手为作者写平安信。父爱是伟大的,在最后时刻也不让儿子担心,也许父爱有时也会为你指点迷津。《背影》读书笔记500字(三)秋雨连绵,而我,便喜欢独自坐在书桌前,听着窗外似有若无的雨声,手捧一本《朱自清散文集》,细细品味。已记不清是多少次再读《背影》。年少无知时的我并不能体味其中深意。如今,我已日渐成长,书中父亲提着橘子,那蹒跚的背影,已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像一根敏感的琴弦,一经拨动,便会引发我无限的感慨。在中国几千年的浩瀚文海中,歌颂父母的文章不计其数,而《背影》却是最让我感动的一篇。也许就在于作者用普通人的眼睛去发现普通的父亲一个最普通不过的动作。而这恰恰触碰到了我心里某个最敏感的部分,让我想起我的父母,细腻的情感绵绵不绝,汇集成一条温柔的小溪,在我心中缓缓流过。我敬佩和羡慕那些作家或擅于写作的人,可以把对父母的情感通过笔尖,自然而然地流泻于纸上,读来总能带动读者的心灵随之跃动,让心灵深处的情感也随之点燃,继而蔓延,情到深处,禁不住泪眼模糊,就像《背影》带给我们的感动。于是我情不自禁地想到我的父母。想着虽然生活一般,但他们却乐观幸福的笑容;想到他们冬日里依然在凛冽的寒风中,日夜奔波,做工作,任冷风吹痛了脸颊;想起他们日渐加深的皱纹、愈加清晰的白发……真的,想到此处,我便忍不住泪眼!平凡的父母给了我不平凡的生命。我有一个很简单的愿望:早日让父母卸下沉重的担子,安享晚年的幸福。我只有尽我的努力让他们为我取得好成绩而高兴,因为我知道,父母,都是无私而伟大的。《背影》读书笔记500字(四)是谁的背影 总穿梭于危急的地方,把我从苦恼中救出 是谁的背影 总守候在病床的旁边,熬红了双眼却不在乎 是谁 是父亲!“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的眼泪如花从那一刻绽开了……祖母的辞世,父亲的下岗使他家风雪交加!在他的眼中,他父亲有点哆嗦,儿子那么大了,还不放心。家,是一个一直想摆脱的网,但风雨来了却成了避风港!父亲辛劳攀过石栏为儿子买下朱红的橘子,提着的只是橘子吗 还有沉甸甸的父爱!离开的时候,走几步,回头看……舍不得。担心,期盼和关心,仿佛书写在他的背影上,清楚而又深刻,不能忘却!两年后,他的思念随着信向朱自清寄来。家境一日不如一日,父亲离大去之期不远。在这个贪病交加,凄惨冷落的季节。“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叹息着!悔恨,歉意与思念交织在晶莹的泪光中化开了……爱,就是朴素中出高尚;爱,就是无声中响出歌曲;爱,就是透明中折出光彩。为儿子攀栏买橘是一件平常又非凡的事情。在千千万万爱的付出中显得平常,在千万的平常背后显得非凡!“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在生命的人海里,相信会一下子认出那个步履蹒跚的背影,那个正是当天为“自己”买橘子的父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我们又要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呢 父亲,在失败时鼓励,在成功时严厉,需要时帮助。没有华丽的语言去形容默默奉献的父亲,用上所有的语言也不够。但他为孩子付出的,一点一滴积起来是一个大海,一粒一颗堆起来是一座大山,一片一朵凑起来是一幕天空。翻开陈旧的相册。你记起了吗 心中那沉甸甸的关爱,就是父亲为你做的平常而又非凡的事。《背影》读书笔记500字(五)朱自清《背影》全文只有一千五百字,却感人至深,脍炙人口。《背影》表现了人间的至情——真挚的父子之情,描写细腻、真实、深刻。作者二十岁的冬天的一天,祖母去世后,父亲办完丧事,父子同到南京,父亲送作者上火车北去。在那特定的场合下,作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使儿子极为感动,这印象经久不忘,并且十年之后,想起来,那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使人不能忘怀。文章中父亲从不放心茶房而要自己去送;从寻找座位、反复叮嘱;到亲自去买橘子,都体现了父亲的爱。各种事情,都是极其平常的,极其琐细的,但从中表现出的感情,却是极其珍贵的,我拜读后,也是深深为之感动。父子之爱是伟大的、无私的、深沉的,细细读来,不仅使人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父亲,那种愧疚的心情油然而生。我不禁回忆自己每次离开家和父亲从我这里离开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的背影,那种曾经面临分离的无奈和无可奈何的表情,那种永远难以名状的矛盾心情。一个父亲的爱,就是这样,只是默默付出,不需要回报,甚至不一定需要懂得。读这篇散文,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一辈子不就是一直在探求做人的真谛吗?父母关心子女、子女关心父母,我们关心别人,别人关心我们,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不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吗?1200字以上
-
背影日本有一句谚语说:“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数数时光十几载,我默念道:“父母是从背影中看着孩子长大的。”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只知道从温州到北京乘动车要八个小时,乘飞机要两个小时,一张普通动车票要六百九十八元,一张机票要一千八百七十二元。父亲常年在北京打拼,我们一家聚少离多。父亲与我喜好相通,旅行是个典范。跟随他,游山玩水,收获颇丰,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游乐园。因为我喜欢玩刺激的,而只有父亲愿意陪我。从中国最高的过山车,到360度自由旋转的太阳车,再到180度高空旋转的摩天轮,父亲一直站在我身后。骄阳似火,在长长的队伍中,他肩挎背包,手握相机,双眼注视地图。我站在旁边两手空空,只见汗水顺着他沟壑纵横皱纹肆意流淌。我伸手,欲拿包,父亲连忙阻止:“不用,我来。”父亲话不多,却句句戳我心窝。等待的时间很长,父亲有时候会望着我的背影发呆,当我转头望向他时,他总会缓缓地说:“琪长大了。”父亲的眼眸像一潭水,我怎么也望不到底。在旋转木马前,我驻足,问父亲去否,他摇头,说站在栏杆外等我。在木马前,我挑了最外边的。木马轻摇,我的眼睛扫过人群,隐约望见父亲。他站在人群中,持着相机记载下我的成长时光。阳光正好,洒满父亲一身,好久没有这样认真地看过父亲。木马一圈圈地转,在来回间,父亲的衣服宽了,皮肤黑了,身子像是矮了。一圈过去一圈回来,我盯着那背影,眼睛湿润了。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只知道八个小时是要从白天到黑夜,六百九十八元我赚不来。我们一家人在火车站分离,我走在前面,父亲在后面。他送我,一路叮嘱不少,在站台前终究还是冷场了。我拿着车票向父亲挥手,他说:“老爸走了。”我装着淡定自若地说:“好,走吧。”父亲帮我拎起包,我接过,不经意地,碰到他那双粗糙的手,很大,很温暖。下次相见是何时?时间的河里,我们是何其的微小。我喜欢与父亲在一起的时光,只要有他在,我的心就坦然,就算做错了事也觉得没有关系,天塌下来也有他帮我撑着;只要有他在,今天不经意地说起想吃涮羊肉,明天厨房里就会飘出浓浓的羊肉香;只要有他在,雨天淋不着雨,冬天吹不到西北风。回忆在蔓延,母亲和妹妹回头向父亲道别,我不敢回头,泪水浸湿了我的眼眶,但是觉得背后有一寸目光尾随着,满含期待。我踌躇了一会儿,终没回头,泪却止不住地在流。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只知道到飞机场两个小时,出机场两个小时,乘飞机两个小时,一千八百七十二元可以花很久很久。父亲一早又要离家,奶奶在煮长寿面,母亲在一遍遍地检查行李,父亲也在忙着,我站在一旁,却无所可做。父亲走到我面前拍拍我的肩说:“老爸走了,学习压力别太大,累了要说……太晚了,回去睡吧。”我看着父亲,深邃的眼里布满红血丝,双手不停的摩挲着,我点头转过身,父亲望着我,没有离开。吃完早餐,父亲拎着行李,走出家门,我站在门口,望着他的背影一点一点地被空气吞噬,他突然回头,摇摇手说:“走了,别送了。”我也摇摇手,赤热的泪烫伤了了我的脸。突然忆起龙应台在《目送》写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我不知道,永远有多远,只知道,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在想念,这种想念会持续很久,这是不是永远?我与父亲一前一后,他望着我慢慢长大,我望着他慢慢老去,彼此的背影倾诉的是深沉的爱。1200字以上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