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游洞庭西山--叶圣陶
写景作文:记游洞庭西山--叶圣陶
四月二十三日,我从上海回苏州,王剑三兄要到苏州玩儿,和我同走。苏州实在很少可以玩儿的地方,有些地方他前一回到苏州已经去过了,我只陪他看了可园,沧浪亭,文庙,植园以及顾家的怡园,又在吴苑吃了茶,因为他要尝尝苏州的趣味。二十五日,我们就离开苏州,往太湖中的洞庭西山。
洞庭西山周围一百二十里,山峰重叠。我们的目的地是南面沿湖的石公山。最近看到报上的广告,石公山开了旅馆,我们才决定到那里去。如果没有旅馆,又没有住在山上的熟人,那就食宿都成向题,洞庭西山是去不成的。
上午八点,我们出胥门,到苏福路长途汽车站候车。苏福路从苏州到光福,是商办的,现在还没有全线通车,只能到木渎。八点三刻,汽车到站,开行半点钟就到了木渎,票价两毛。经过了市街,开往洞庭东山的裕商小汽轮正将开行,我们买西山镇夏乡的票,每张五毛。轮行半点钟出胥口,进太湖。以前在无锡鼋头渚,在邓尉还元阁,只是望望太湖罢了,现在可亲身在太湖的波面,左右看望,混黄的湖波似乎尽量在那里涨起来,远处水接着天,间或界着一线的远岸或是断断续续的远树。睛光照着远近的岛屿,淡蓝,深翠,嫩绿,色彩不一,眼界中就不觉得单调,寂寞。
十二点一刻到达西山镇夏乡,我们跟着一批西山人登岸。这里有码头,不像先前经过的站头,登岸得用船摆渡。码头上有人力车,我们不认识去石公山的路,就坐上人力车,每辆六毛。和车夫闲谈,才知道西山只有十辆人力车,一般人往来难得坐的。车在山径中前进,两旁尽是桑树茶树和果木,满眼的苍翠,不常遇见行人,真像到了世外。果木是柿、橘、梅、杨梅、枇杷。梅花开的时候,这里该比邓尉还要出色。杨梅干枝高大,屈伸有姿态,最多画意。下了几回车,翻过了几座不很高的岭,路就围在山腰间,我们差不多可以抚摩左边山坡上那些树木的顶枝。树木以外就是湖面,行到枝叶茂密的地方,湖面给遮没了,但是一会儿又露出来了。
十二点三刻,我们到了石公饭店。这是节烈祠的房子,五间带厢房,我们选定靠西的一间地板房,有三张床铺,价两元。节烈祠供奉全西山的节烈妇女,门前一座很大的石牌坊,密密麻麻刻着她们的姓氏。隔壁石公寺,石公山归该寺管领。除开一祠一寺,石公山再没有房屋,惟有树木和山石而已。这里的山石特别玲珑,从前人有评石三字诀叫做“皱,瘦,透”,用来品评这里的山石,大部分可以适用。人家园林中有了几块太湖石,游人就徘徊不忍去,这里却满山的太湖石,而且是生着根的,而且有高和宽都达几十丈的,真可以称大观了。
饭店里只有我们两个客,饭菜没有预备,仅能做一碗开阳蛋汤。一会儿茶房高兴地跑来说,从渔人手里买到了一尾鲫鱼,而且晚饭的菜也有了,一小篮活虾,一尾很大的鲫鱼。问可有酒,有的。本山自制,也叫竹叶青。打一斤来尝尝,味道很清,只嫌薄些。
吃罢午饭,我们出饭店,向左边走,大约百步,到夕光洞。洞中有倒挂的大石,俗名倒挂塔。洞左右壁上刻着明朝人王鳌所写的寿字,笔力雄健。再走百多步,石壁绵延很宽广,题着“联云幛”三个篆字。高头又有“缥缈云联”四字,清道光间人罗绮的手笔。从这里向下列岸滩,大石平铺,湖波激荡,发出汩汩的声音。对面青青的一带是洞庭东山,看来似乎不很远,但是相距十八里呢。这里叫做明月浦,月明的时候来这里坐坐,确是不错。我们照了相,回要山上,从所谓一线天的裂缝中爬到山顶。转向南往下走,到来鹤亭。下望节烈祠和石公寺的房屋,整齐,小巧,好像展览会中的建筑模型。再往下有翠屏轩。出石公寺向右,经过节烈祠门首,到归云洞。洞中供奉山石雕成的观音像,比人高两尺光景,气度很不坏,可惜装了金,看不出雕凿的手法。石公全山面积一百八十多亩,高七十多丈,不过一座小山罢了,可是山石好,树木多,就见得丘壑幽深,引人入胜。
回饭店休息了一会儿,我们雇一条渔船,看石公南岸的滩面。滩石下面都有空隙,波涛冲进去,作鸿洞的声响,大约和石钟山同一道理。渔人问还想到哪里去,我们指着南面的三山说,如果来得及回来,我们想到那边去。渔人于是张起风帆来。横风,船身向右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不到四十分钟,就到了三山的岸滩。那里很少大石,全是磨洗得没了棱角的碎石片。据说山上很有些殷实的人家,他们备有枪械自卫,子弹埋在岸滩的芦苇丛中,临时取用,只他们自己有数。我们因为时光已晚,来不及到乡村里去,只在岸滩照了几张照片,就迎着落日回船。一个带着三弦的算命先生要往西山去,请求附载,我们答应了。这时候太阳已近地平线,黄水染上淡红,使人起苍茫之感。湖面渐渐升起烟雾,风力比先前有劲,也是横风,船身向左侧,船舷下水声哗哗哗,更见爽利。渔人没事,请算命先生给他的两个男孩子算命。听说两个都生了根,大的一个还有贵人星助命,渔人夫妻两个安慰地笑了。船到石公山,天已全黑。坐船共三小时,付钱一块二毛。饭店里特地为我们点了汽油灯,喝竹叶青,吃鲫鱼和虾仁,还有咸芥菜,味道和白马湖出品不相上下。九时息灯就寝。听湖上波涛声,好似风过松林,不久就入梦。
二十六日早上六时起身。东南风很大,出门望湖面,皱而暗,随处涌起白浪花。吃过早餐,昨天约定的人力车来了,就离开饭店,食宿小帐共计六块多钱。沿昨天来此的原路,我们向镇夏乡而去。淡淡的阳光渐渐透出来,风吹树木,满眼是舞动的新绿。路旁遇见采茶妇女,身上各挂一只篾篓,满盛采来的茶芽。据说这是今年第二回采摘,一年里头,不过采摘四五回罢了。在镇夏乡寄了信,走不多路,到林屋洞,洞口题“天下第九洞天”六个大字。据说这个洞像房屋那样有三进,第一进人可以直立,第二三进比较低,须得曲身而行。再往里去,直通到湖广。凡有山洞处,往往有类似的传说,当然不足凭信。再走四五里,到成金煤矿,遇见一个姓周的工头,峄县人,和剑三是大同乡,承他告诉我们煤矿的大概,这煤矿本来用土法开采,所出烟煤质地很好,运到近处去销售,每吨价六七块钱,比远来的煤便宜得多,现在这个矿归利民矿业公司经营,占地一万七千亩。目前正在开凿两口井,一口深十六丈,又一口深三十丈,彼此相通。一个月以后开凿成功,就可以用机器采煤了。他又说,西山上除开这里,矿产还很多呢。他四十三岁,和我同年,跑过许多地方,干了二十来年的煤矿,没上过矿业学校全凭实际得来的经验,谈吐很爽直,见剑三是同乡,殷勤的情意流露在眉目间。剑三给他照了个相,让他站在他亲自开凿的井旁边。回到镇夏乡正十一点。付人力车价,每辆一块二毛半。在面馆吃了面,买了本山的碧螺春茶叶,上小茶楼喝了两杯茶,向附近的山径散步了一会儿,这才挨到午后两点半。裕商小汽轮靠着码头,我们冒着狂风钻进舱里,行到湖心,颠簸摇荡,仿佛在海洋里。全船的客人不由得闭目垂头,现出困乏的神态。
读雪
写景作文:读雪
在我的目心中,雪是纯洁化身,因为这个理由,从小我就对雪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到了今天,总觉得最钟爱的雪与我在不断的拉开距离,有一种相行渐远之感。也许是这个原因,这几年一到冬天,我似乎天天都在盼雪的到来,希望与雪多一些亲密的接触,以稳固这来之不宜的友谊,丁亥年岁末,一连几天的雪花飞舞,她让我不断的感受到雪的高洁,同时又让我体验出雪在生存中那种可怕的变化。
天气变化前几天,气象台预报总说要下大雪,对雪情由独钟的我,在无限的期待中还是被欺骗了几回,让雪和我捉了几次迷藏,也许,雪真正了解我秉性,知道我是她最亲近、最忠实的伙伴,几次游戏之后,她还是调皮的来到了我身旁,不过她不是白天大大方方靠近我的,而是在这天晚上悄悄的来到了我的房前,第二天清晨,当我睁开涩涩的双眼,满山遍野已经被白雪覆盖。大山已是银装素裹,一栋栋高楼大厦也洁白一片,我周围的世界完全被雪所包裹。上班我没打雨伞,有意走进星星点点飘洒着的雪花之中,希望能得到雪的亲吻,接受雪的拥抱。当站到雪花中间,雪投进我的怀中就很快消融,化成了点点透亮的水珠。这时,我开始仔细观察雪每一个细小的举动:她的身躯还是那样妩媚动人,她跳着的舞蹈还是那样婀娜多姿,她的每一个部位还是那样无比晶莹剔透。现在看来,她的美丽,她的纯洁并没有什么变化,但是时过境迁的雪也给了我新的感受,总觉得现在的雪比过去羞涩了许多,她见到我仿佛隐隐的规避着什么,来的那样隐秘,走的何等匆忙。就是这几天从未有过的连天雪,我还是清楚的感受到,在来的过程中总觉得已经体感觉到了后退脚步声,直到完全的消失。这次虽然白天也偶尔有几片雪花撒向我们,但总不象过去自由自在下的雪的模样。几天的雪,几乎都是夜晚偷偷的向你走来,似乎在重复着她调皮的个性。想想这几年,下雪大多是这个样子,她几乎没有痛痛快快的下过一回,每一次都羞羞答答,象兔子一样胆怯。也难怪,冰雪王国的南极就抵挡不住环境的变化而纷纷消退,何况那六角形小小雪花?看来雪也是无奈之举。
世界上不少人都崇尚雪的婀娜,珍爱雪的纯洁,然而照现在这样下去,我真有些惧怕,惧怕到哪一天纯洁的雪也会象华南虎一样成为濒危“物种”,甚至从这个世界上完全的消失,那,这个世界会是一个什么样子?我很难想像。不是有动物保护组织吗?如果也象对待濒危动物一样,组建一个保护雪的组织,让雪这个“种群”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自由自在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想,那时的雪一定不会象今天那样胆小点怕人了。
今天的雪虽然胆小,其实她也有狂傲不羁的时候,历史上受到雪的惩罚故事很多很多,拿破仑在对俄战争的失败,二战时莫斯科战役对德国的逆转,可以说,这都是纯洁的雪对邪恶惩治的杰作。当前,暴雪导致高速路关闭和空港的停航,也许是上苍对人们透支自然敲响的警钟。自然需要尊重,你善待它它可能会成为你忠实的朋友,你虐待它它一定会变成一只雄狮咬断你的喉咙。
这天中午,我又独自爬上山坡,钻进了我深爱的大雪怀抱,不过,此刻已经没有了雪花飞舞的景致。好多年没有这样与雪握手与雪拥抱了。当时,我呼吸雪的气息,虽然没有什么特别的清香,但她散发着自己独特清凉的味道真叫我体会到一种无限轻松的快感。我步行在山间小路上,有时也踩踏在雪花上,在脚与大地的接触中,雪总是发出吱吱的声响,似乎在痛苦的呻吟,因此,道路上几乎很难看见积聚有多少雪,当然,雪在这样的状态下只能选择逃走了。不过,如果抬头看看大山,大地还是一片银白,几条变色的道路虽然已经把白色的山峦分割成无数的不同层次的块儿,但变色的路并没能改变洁白世界的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地方的雪在阳光的滋润下,已经浸透到了大地的深处,渗入到了大地的灵魂。麦田里的庄稼也被点点的绿色和纯洁的白雪相互映衬,让人体会到一种特别的诗情画意。当我来到一块菜地,一株株白菜已被纯洁的雪覆盖着,菜叶也冻得有点萎焉了,但我看的出,那片片菜叶是在在尽情的吸吮着雪,在让纯洁进入它的脊髓,看来,修炼自己也需要付出代价。
雪的纯洁没有变化,她还在浸润着这个世界,但雪个性在变化着,不过她的变化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如果我们真的珍爱她,那就要自觉的行动起来,努力的呵护她、保卫她,否则将成为我们乃至整个世界永远的遗憾。
相关推荐
-
怀念圣陶先生“我看出叶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总是坐在那里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叶圣陶是一个寡言而又不喜欢争强好胜的人,心境平和.“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像一个孩.有些作家些名人,大都以高调歌颂其个人高贵品质,赞其辉煌的业绩,而朱自清写的这篇文章,全然摆脱那俗套,从叶圣陶老先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写让我们从他的生活中去认识了解叶圣陶,抓住细节,描写细腻,同时他对叶圣陶那份友谊也自然流露出来.250字 高三 写人
-
怀念圣陶先生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八杆子打不沾边的人,写下《怀念叶圣陶先生》这样的题目实在有些荒唐。只是我觉得叶老先生在天之灵不会很着急,也不会很生气,因为许多天来,我每每想起他。我甚至没有读过叶圣陶先生的什么书,儿时读过的《稻草人》也没有了哪怕是某一段的完整印象。只记得封面上那个扎着两个小辫的稻草人,也许这也错了,记忆中似乎还有一个封面是男孩稻草人,带着高高的帽子,它的身后远远的还立一个。当然,这些并不重要,我不时想起他是因为几年前读过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近日整理书籍的时候又再次读了一遍,那点点滴滴的小事也再次激起我心灵的涟漪,荡出一波又一波沉思。叶圣陶先生是1988年春节前夕去世的,那时候改革开放还没有多少年,与我们的今日今时,已是沧海桑田了。不知叶老先生会怎样地想我们今日今时的日新月异。我只是觉得,如果我们今天能认真体会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处世,我们的今天该有多少尘埃落定,我们今天五彩缤纷的世界该是多么美好。叶圣陶先生在世九十四年,经历了现代中国的百年兴衰沧桑巨变。他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与我们的今天相比,同样的波澜壮阔跌宕起伏。但是他的待人处世“平实规矩”,浓浓的体现着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儒家风范。一生“躬行君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所读的只是二三小事,却令人感叹不已。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一件小事。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初到北京时于普通话有生疏之处,但是写文章坚持用普通话。写过文章请张中行先生帮助修润,起初,张先生出于尊重不想直接动笔,只想提出一些商酌性的意见,叶先生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说来这都是实话,如果只是说说,“这样反而费事”,但是他希望别人不要客气自己却从不放弃客气。有时候,若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则一定要亲自去找张先生商议,是否可以恢复。张先生肯定同意他的意见,请他千万不要再来商量,他答应着,只是下次他还是照样来商量。虽然是自己的文章,对别人改过的地方而又认为改得不妥,却一定要经过别人同意再改回来。叶圣陶先生是20世纪的著名作家、语言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不说“不耻下问”,同事之间的笔墨之交如此严谨,如此宽厚,怎能不让人心动!如今也有人在捍卫这个捍卫那个,只是不愿意耐心地说,有时在网上能够见到,为了一句批评的话大动肝火,或骂或删,“商榷”二字也相容不下。其实,若是就要张扬个性抑或炒作也还罢了,若是真的认为自己所写都是不刊之文,则于人于己全无益处了。我们的文字批评不能除了吹捧就是骂街呀。有时也想,假若叶老先生今日在世,也上网,也写博客,当是怎样?他对自己的文字,乃至标点符号肯定会一丝不苟。吕叔湘先生说,有一天见到叶先生伏案执笔在改着什么,走近一看是在描吕先生自己送来文章的标点。吕先生说,从此对于标点不敢草率。叶先生也会给好友写下评论或是留言,他肯定会考虑再三而敲下键盘。也许他不会写下批评的话,他会诚肯地与你商量是不是这样更好。建国初期,在语中“做”与“作”混用不清,叶先生专门召集大伙商讨,除了历史悠久的惯例,如“作文”、“自作自受”等词汇之外,“行动”意用“做”,“充当”意用“作”。我小时候学的《语文》课本是叶先生组织编写的,今天想来,那些琅琅上口、简单明了的课文实在使我受益终生。他对好友的访问肯定会万分尊重,会及时回访。他对到家来访的客人,无论怎样阻拦,总是要送到大门外,鞠躬、道谢。即使晚年重病在身已经不能下床,也要起身举手打拱口里不断地说着谢谢。只是,我想叶先生不会有很多好友,他的时代毕竟不是我们今天如此高效率的时代,即便是废寝忘食也做不来。同样,叶先生对今天许多文章的风格会表示疑惑,他是提倡“写话”的,怎样说就怎样写。他不止一次说,“写成文章,在这房间里念,要让那房间里的人听着,是说话,而不是念稿”。但是他肯定会尊重那些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新体裁、新格式。他自己就是经历了近百年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只是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穿上文化衫去“闹市”,去“裸颂”。由此我想到,“儒家风范”不是“孔子风范”,不是没落阶级思想的继承。儒家风范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集成,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叶圣陶先生,人,往矣。不同的时代,甚至天上人间也不可比拟。但是他所传承的文化,他身体力行所结晶的精神,当然可以哺育我们今天的花花世界。我们不能不怀念叶圣陶先生。1200字以上 高三 写人
-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50字 高三 诗歌
-
叶楚伧故居记游通过三毛,我认识了周庄,余秋雨先生的《江南小镇》,更使我萌生了到周庄一游的想法。我错过了杏花春雨的季节。去年的八月,我有幸到了周庄,园了我的周庄梦。踏上周庄的土地,一种厚重的历史沉淀涌上了心头。街道两旁那明清时代的建筑以及近现代的仿古建筑,都从黛瓦白墙中透出一种古朴的历史美。且不说那文明遐迩的沈厅与张厅,单是叶楚伧先生的故居,就令我神往了。叶楚伧故居位于周庄镇的西湾街上,现为一个三开门、五进深的院落。叶楚伧的祖父叶厚甫无意仕途,经商发逊后修建了“祖阴堂”。到叶楚伧的父亲叶凤巢时,家道衰落,昔日辉煌所剩无几,只好靠设馆援徒维持生计。聪慧的叶楚伧便从这里走向了大千世界。走进门厅,民革中央副主席贾亦斌所书“叶楚伧故居”映入眼帘,这黄漆绿字的匾额,足以让我浮想联翩了,更不用说厅堂内钱君陶书写的于右任的诗句“青鞋布袜寒哉儒,内涵劲气雄万夫”的对联和柳亚子亲笔书写的“应遗留名文苑传,难忘结客少年场”的挽联。我在匾下只有深深的鞠躬,以表达对我国文化、新闻界知名人士叶楚伧先生的深深敬意。穿过花岗石铺成的天井,步入茶厅和正厅,“四廊挂落花格窗”的明清建筑风格,厅内梁、柱、枋上栩栩如生的“锦鸡牡丹”、“丹凤朝阳”等图案,于古朴中透出高雅的诱人气息。走上小楼,少年时期的叶楚伧在此饱读经书,书卷气浓郁。书香依旧,一部部线装古书安然排放在书橱之中。哲人仙鹤而去,文风千古长有。面对先生所读之书,我看到先生操一叶偏舟,从此起航;看到他与于右任,邵力子并肩,跟随孙中山先生,执如椽大笔书写革命人生。出走故居,我的心为先生的精神所留,先生用江河直泻的语言,酣畅淋漓的笔锋,直指腐败的清廷和军阀的统治。周庄,你因有了先生此类的人,你的历史才会厚重,才会有浓浓的一笔。你灵动的水韵,将会哺育一代一代先生似的伟人。650字 高三 记叙文
-
浣沙溪·秋游洞庭湖畔秋风独自凉,芦苇荡中芦花香,飞鸟嬉戏芦荡上。娇娃谈笑指方向,漫穿芦荡不迷茫,秋日苦短怨时光。50字 高三 诗歌
-
《望洞庭》一天,诗人刘禹锡去洞庭湖游玩。这是一个夜晚,他漫步在洞庭湖边,被眼前的景色迷住了:天空上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月光洒在大地上,好像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洞庭湖银光闪闪,就像一块光滑的大理石板,湖水和月亮像一对“搭档”互相照映对方,看了好舒服。月光下的湖面美丽极了,风平浪静时,湖面对像一面没打磨的铜镜,真是光彩夺目!看,月光又在变魔术了,这次它把湖面变成了一个大大的白银盘,远处的君山一片翠绿,真像是一个发光的白银盘里装了一只青螺呀!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刘禹锡不禁吟诗一首,就写下了这首《望洞庭》。200字 二年级 写景
-
望洞庭在一天晚上,我走到望洞庭的湖边。挂着一阵阵小风,湖水翻起了小小的波浪,我偶尔看到一条渔船渔船上有一个渔民,他拿着船桨,在很吃力的滑着,他好像很困的样子,穿上有一个船蓬,我看到船篷里有一丝丝光亮,我还看见湖里的小鱼一会儿跳出水面,一会儿又钻到水底,这些小鱼好像睡不着,还想再出来玩玩似的。我望着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它发出微弱的光芒,但是月亮的影子还是射到了湖面上,我听见了比较微弱的蛐蛐声,我转过身来,我看到了两座小亭子,小亭子数用一根根木头打起来的,我做到了亭子里,啊,真舒服啊!我还看到亭子后面有一棵棵树,树底下还生长着一棵棵不起眼的小草,想到这里我不禁朗诵起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250字 四年级 写景
-
西山公园我的家乡在楚雄,它面积不大,却美不胜收。楚雄的众多胜景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西山公园了。西山公园位于城西,美丽极了。里面有茶花园、山、水、亭、廊、红军长征过楚雄纪念碑等风景亮点。春天,公园里树木吐出新芽,小草探出头来,春风点染着万紫千红的美景,一切显得生机勃勃。柳树姑娘展开了那细细的,带黄色的嫩叶,长长的头发随风飘动,真像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海棠花道更是成为大家目光的焦点。海棠花竞相怒放,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艳,许多人都争相与其合影留念,映衬之下后面的红墙更是显得古色古香。风过之时,粉红的花瓣纷纷落下,那景象构成了一幅清新而又浪漫的风景画。海棠花道旁边有一个茶花园,园里有许多不同地区特有的山茶花品种,有雪娇、紫袍、狮子头、云蝶……有的花瓣层层叠叠开满枝头;有的一枝只开了一两朵花;有的白色花瓣有淡粉色的边缘,像个羞答答的少女;还有的红彤彤的,像个热情好客的姑娘。这些花朵一朵有一朵的瑰丽,一朵有一朵的姿态,真是让人目不暇接。花丛中,小蜜蜂大口大口地吮吸着香甜的花蜜,开心极了!夏天,不如春天那般芬芳瑰丽,只独有那一种颜色----绿。一大片山林郁郁葱葱,可是那绿色并不单调,有浅绿、深绿、墨绿和油绿……那么多渐次变化的绿树,遮住了蓝蓝的天空,走在这绿意盎然的小径上,喝着清甜的山泉水,是多么凉爽,多么惬意!秋天,虽然不像春夏那样般生气勃勃,但也有她独特的美。秋风掠过枯黄的叶子纷纷落下,金黄的叶子在风中打着旋儿,可真像一只只翩飞的小蝴蝶呀!古老的银杏也一样,银杏叶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走在那羊肠小道上,踩着落下的黄叶,听着那一连串寂寞的沙沙声,这将是一件多么有诗意的事哪!秋天的菊花各种各样、五颜六色,有玉树临风、国色天香、湘妃泪痕等许多品种。品着菊韵,闻着清香,秋天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走了。冬天,一切都沉睡在那纯净的世界里,叶子上盖上了一床白色的棉被。走进一看,啊,原来是霜呀!轻轻一摸,哎呀!“白棉被”不见了一块儿,一滴晶莹的水珠滴落了下来,手上凉凉的。当其他植物正在沉睡的冬天,梅花却开放了,挺立在这寒冬里,散发着一阵阵清香。啊,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到西山公园感受这一年四季的美景!三年级:非凡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900字 三年级 写景
-
西山雪景西山雪景江山实验小学三(5)班 姜奕烁今天,作文班的老师带我们全体同学一起去西山看雪景。一路上,我又蹦又跳的,非常高兴。不一会儿,我们就走到了西山脚下。西山冬雾弥漫,雾散尽了之后,立即出现一幅奇景:那青松的枝叶上,凝着厚厚的白霜,像是一树树秋菊,那乔木的枝条上裹着雪,宛如一株株白玉雕的树,垂柳银丝飘荡,灌森丛都成了洁白的珊瑚丛,千姿百态,恍惚置身于童话世界。松的清香,白雪的冰香,给人一种凉莹莹的抚慰。顺着小路,我们来到了一棵大树下,树下积满了树叶,仔细一看,你会发现每片叶子的边缘都有一层薄薄的雪,雪就象给树叶戴下了一串晶莹的项链。西山的雪景真美啊!250字 五年级 写景
-
游圣源湖今天老师带我们去圣源湖游玩。出了校门,我们先到了湖边,远远一看,湖水碧绿,映出了蓝的天,白的云,红的花,绿的树,真像一面大镜子。我们继续前行,一边走一边欣赏。路边有一片草地很奇怪,像是一块块放上去的,又像农场里的田块,老师说这是草皮。路两侧矗立着八根高高的灯柱,灯柱里面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泡泡,黄黄的,圆圆的。灯柱全身是用玻璃做的,我想等晚上亮起来时肯定会很漂亮。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广场上,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喷泉,那喷泉和着音乐节奏的高低向四处喷,一会儿近,一会儿远,一会儿高,一会儿低,时而变换出心形,时而变换出圆形,我们惊呼着,雀跃着,从来没见过这么神奇的喷泉。喷泉里面还有几塑雕像,都是古代人的模样,有乾隆、孔子和弟子子路,还有李白,那些雕像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样!圣源湖真美,我们的家乡真美!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350字 三年级 写景
-
叶圣陶作品读后感叶圣陶做品读后感(一)异教们,您们必然知叙叶圣陶嫩师长教师吧!对,他便是写《登山虎的手》的做者。昨天,尔读了《叶圣陶读原》,那原书模板让尔耐人寻味。令尔印象最深的是《怕羞草》那篇课文。次要讲的是:一棵怕羞草有一地领熟的事。那篇童话看似简略,却蕴露着深入的哲理:作人作事皆要谦卑。期外考试试卷领高去后,尔是欢欣各半。语文98,数教100,考失借能够,然而英语因为大意出有阐扬孬,仅考了82分。虽然那门出有考孬,然而自以为这二门考失没有错,以是口面借是有点志得意满。妈妈看没了尔的急躁,苦口婆心天说:“测验成就的上下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您考完后对本人的总结归纳,它反映了您最远的教习立场、教习方式战教习的效因。以是,考欠好不克不及一蹶不振,考孬了更不克不及自豪自谦。”听了妈妈的话,尔欠好意义天低高了头。那件事虽然曾经已往一个月了,但仍正在尔脑海面挥之没有集。尔应该像文外的小草教习,作个谦卑的人。不克不及像玫瑰花这样只念着本人,没有思考前因。正在人熟的路线上,尔必然谨忘“谦卑令人提高,自豪令人后进”那句名言,作一棵“怕羞草”同样的人。叶圣陶做品读后感(两)暑假,尔读了《叶圣陶童话散》那原书模板,书模板外有很多多少育人的童话故事,如:《游览野》、《祥哥的胡琴》、《瞎子战聋子》等等。令尔印象最深入的是《新的表》那篇文章。故事讲述了一个鸣笨儿的小孩子,他没有懂失看表,时常果为看错表耽搁许多事儿。有一次,他爸爸给他购了一块很标致的表,通知他几点该湿甚么,然而他第一次把少针当做了欠针,耽搁了上教的工夫。上课时,他看欠针曾经指到“附件9附件”附件了,于是,他背教师告假,说要归野睡觉……本去,此次他又把上午战下战书的工夫给看反了,把上午的附件9附件时当做下战书的附件9附件时了。第三次,笨儿的表针指到“附件3附件”附件便没有动了,哈哈,本去是表出电停了。尔念起本人也有类似的经验。有一次,尔的闹钟出电了,走的稍有些急。早晨,尔上闹钟的时分领现了,然而出有太正在意,上完闹钟便睡觉了。夜面没有知甚么工夫,表停了,第两地晚上皆附件7附件点附件10附件分了,闹钟借出响,幸好爸爸鸣了尔,不然尔上教便早退了…附件…读了那篇文章,尔很蒙启示。本去“表”对咱们的影响那么年夜。尔从此要仔细看表,不克不及背笨儿同样,把少针当作欠针,把上午的时段当做了下战书的时段,要实时给表换电池,更要珍惜贵重的工夫!叶圣陶做品读后感(三)尔看过一原书模板,那原书模板的书模板名是《叶圣陶童话散》,那原书模板尔觉得出格都雅,虽然那原是一原童话散,外面皆是童话,然而外面的童话若是您能细细品读便知叙外面蕴露了许许多多的哲理。正在那原书模板面让尔印象最深的便是《玫瑰战金鱼》那一文,那一文外玫瑰战金鱼皆认为自野客人对本人孬便是爱本人,否素来出念过自野客人为何对本人这么孬,正在那一文此中桑树劝玫瑰没有要认为人类对本人孬便是爱本人,人类是念操纵本人去谦足他们的要供。桑树对玫瑰说:“是个小孩子,出有颠末甚么工作,易怪您没有疑尔的话。尔经验了许多世事。从尔的经验,诚恳通知您,您说的齐是痴话。让尔把尔的故事讲给您听吧。尔战您同样,蒙人野栽培,蒙人野浇灌。尔抽没挺少的枝条,收回又瘦又绿的叶子,正在园林面也算是极高兴极自得的一个。照您的意义,人野那样敬服尔,双只为了爱尔。谁知叙彻底不合错误,人野其实不曾爱尔,只果为尔的叶子有效,能够喂他们的蚕,以是他们肯这么费劲。如今尔嫩了,尔的叶子又厚又小,他们用没有着了,他们便没有去理尔了。小孩子,尔通知您,世界上出有没有视人为的恩赐,也出有双只为了爱的敬服。”正在那棵桑树说的话外尔能领会到:若是一小我私家千般万般的关照您,您没有要曲解成是爱您,有否能是操纵您去谦足本人的须要需供,不外有否能一小我私家千般万般的关照您实的是爱您,否是那样的人屈指可数,甚至10小我私家外面有9小我私家皆是操纵您,剩高这一个有否能对您是实口的,否是也有否能是爱您否对您没有实口,以是您没有要吧千般万般的敬服您误认为是爱,那样您有否能犯高很年夜的谬误。文外另有一条鱼,也是战下面的玫瑰同样,把客人无所不至的关怀当做是爱,一只绵羊劝他说:“您借是个小工具,工作经失太长了,易怪您不平气。尔经验了许多世事。从尔的经验,诚恳通知您,您说的齐是痴话。让尔把尔的故事讲给您听吧。尔战您同样,蒙人野豢养,蒙人野敬服。尔有过绿草仄展的院子,也有过和暖的浑洁的房子,正在牧场上也算是极舒适极合意的一个。照您的意义,人野那样敬服尔,双只为了爱尔。谁知叙彻底不合错误!人野其实不曾爱尔,只果为尔的乳汁有效,能够喂他们的孩子,以是他们肯这么费神。如今尔嫩了,尔出有乳汁供应他们的孩子了,他们便不论尔了。小工具,尔通知您,世界上出有没有视人为的恩赐,也出有双只为了爱的敬服。”而那玫瑰战金鱼皆犯高了同样的错,之后玫瑰战金鱼的高场皆是同样的残忍,皆被人拾弃,并且拾弃正在这又净又臭的渣滓堆面,那时它俩曾经奄奄一息,那时的它们己经知叙本人错了……尔读完那篇之后尔替玫瑰战金鱼感触可惜,虽然它们最初曾经知叙本人错了,否是曾经早了,果为曾经到了无奈挽归的田地了。附件附件附件金榜VIP已享免费阅读及下载1200字以上 高中 读后感
-
我见叶圣陶北宋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叫欧阳修,庐陵(今江西永丰)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家贫,买不起纸笔。欧母便以荻草在泥地上划字,教欧阳修认字。欧阳修十岁时候,经常到附近藏书多的人家去借书读。一次,他在一家姓李的人家借书,从那家的一只废纸篓里发现一本旧书,他翻了一下,知道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文集,就向主人要了来,带回家里细细阅读。欧阳修觉得韩愈的散文文笔流畅,说理透彻,跟社会上流行的讲求华丽,内容空洞的文章完全不一样。于是他就认真琢磨,学习韩愈的文风。到了二十多岁的时候,欧阳修在文学上的声誉已经很大了。他官职不高,但是十分关心朝政,正直敢谏。当范仲淹得罪吕夷简,被贬谪到南方去的时候,许多大臣都同情范仲淹,只有谏官高若讷认为范仲淹应该被贬。欧阳修十分气愤,写信责备高若讷不知道人间有羞耻事。为了这件事,他被降职到外地,过了四年,才回到京城。后来,欧阳修为了支持范仲淹新政,又出来说话,这使朝廷一些权贵大为恼火。他们捕风捉影,诬陷欧阳修一些罪名,于是欧阳修又被贬谪到滁州(今安徽滁县)。他写的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便是这时作作。十多年后,宋仁宗才想起欧阳修的文才,便把他调回京城,担任翰林学士。欧阳修趁此机会,积极提倡改革文风。有一年,京城举行进士考试,朝廷派他担任主考官。他认为这正是他选拔人才、改革文风的好机会,在阅卷的时候,发现华而不实的文章,一概不录取。那些落选者,对欧阳修十分不满,他们将欧阳修拦住,吵吵嚷嚷地辱骂他。后来,巡逻的兵士过来,才把这批人赶跑。就在这次考试中,后来的大文豪苏轼崭露头角。苏轼,字子瞻,号东坡,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在考试中,苏轼写了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的文章。欧阳修看到这篇文章后,大赞苏轼是个人才。后来,欧阳修又读了苏轼送给他的一些文章,更加觉得苏轼是个难得的人才。有一天,欧阳修跟他的老同事梅尧臣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大意是:像苏轼这样出众的人才的确难得,我真应该让他高出一头呢!欧阳修这番话一传出去,一些读书人听了都不服气。京城里这样多的人才,难道比不上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后来,大家读到苏轼才气横溢的诗歌和文章,才不得不服输。苏轼先后当过杭州、湖州(今浙江吴兴)等地方的刺史。他每到一个地方,都兴修水利,减轻赋税,提倡生产,做了一些对人民生活有益的事。苏轼在湖州时,看到地方豪强官吏的横行霸道,很不满意,便写诗进行讽刺,没想到这些诗传到京城,被几个反对苏轼的官僚从中摘出几句话,诬陷苏轼诽谤朝廷,大逆不道。于是苏轼被撤职,押到京城大狱里,受尽了折磨。后来,因为实在算不上什么大罪,宋神宗才下令把他释放,将他贬谪到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有一个地方名叫“赤壁”,苏轼听说后,便邀友人前去游览凭吊。在那里,他想起三国时期曹操和周瑜大战的情景,触景生情,十分感慨。回来以后,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赤壁赋》。苏轼不但是写散文和写诗的能手,而且在词的写作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词开创了词风中的豪放一派,他在游赤壁之后写下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其词风的代表之作: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掠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文学史上,人们把欧阳修和曾巩、王安石、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合起来,称为“唐宋八大家”。“出人头地”这句成语就是出自欧阳修的“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而来,原意是让这个人高出一头,现在常用来高人一等。1200字以上
-
叶圣陶专集读后感叶圣陶专集读后感《叶圣陶专集》读后感叶圣陶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但是,在我看来,他永远也不会老,因为他有一颗无限童心,所以他永远也不会老。叶圣陶爷爷最著名的代表作就是《叶圣陶专集》了,里面凝聚了叶圣陶爷爷毕生的心血,这些童话就像寓言似的,一个个道理隐藏在故事中。他的童话都是反映当时的现实生活,语言朴实、生动,故事寓意深刻,极富教育意义。我最喜欢的就是“鲤鱼的遇险”了,它向我们表示,样子差不多的,却不一定是好或是坏,就像我们人一样,样子长得都差不多,可是还是有好人与坏人之分哪!叶圣陶爷爷真是有无限童心啊!叶圣陶,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中国儿童文学中的经典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这就是《中国名家经典童话之叶圣陶专集》。第一篇是《稻草人》。文中的稻草人站在一片美丽的田野里。他的骨架子是竹园里的细竹枝,他的肌肉、皮肤是隔年的黄稻草。破竹篮子、残荷叶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脸平板板的,分不清哪里是鼻子,哪里是眼睛。他的手没有手指,却拿着一把破扇子(其实也不能算拿,不过用线拴住扇柄,挂在手上罢了)。他的骨架子长得很,脚底下还有一段,农夫把这一段插在田地中间的泥土里,他就整天整夜站在那里了。稻草人不能动,不能说话,但他和我们一样,也有感情,高兴、悲哀、欢喜,等等等等。当田里的害虫没有了,他就高兴了;庄稼得到了好收成,他就欢喜了;庄稼被害虫吃光了,他就悲哀了……他特别负责任。他安安心心地看着田地,手里的扇子轻轻摇动,赶走那些飞来的小麻雀——他们是来吃新结的稻穗的。他总不肯吃饭,也总不肯睡觉,就是坐下歇一歇也不肯,总是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稻草人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值得我们学习。他不怨环境差,不嫌待遇差,也从不想着去一个更舒适的地方,做更轻松的工作。它总是尽着自己的能力,做着平凡的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稻草人》给我们的启示。《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一篇发人深省的童话。站在石台上的英雄石像,看不起脚下的普通石子。终于有一天,他被脚下的石子掀翻在地,摔得粉碎。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这就是叶圣陶爷爷在他写的童话里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离不弃,永不言败,这就是我们对待生活应有的态度。祝遥的这篇读后感也是获得妙笔奖的。叶圣陶先生的童话现在读的人不多了。但他是我国现代童话写作的开拓者,祝遥读的这本书里的童话,在我国现代童话创作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而且正如祝遥在读后感的第一段里写的那样,这些童话“它们亲切而浅显,但又让人深受启发。”由于这本书并不是一个连续的故事,而是编入了很多篇各自独立的童话。所以写读后感就比其他的书要难一些。《稻草人》是叶圣陶童话中最有名的一篇,是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一篇。祝遥就选择了这一篇来写读后感。这篇读后感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是介绍这则童话故事的内容,第五自然段是祝遥的感想,说稻草人值得我们学习的是它的“朴素、负责任和不辞辛苦”。由于这本书里不止《稻草人》这篇童话,所以在第六段又选取了《古代英雄的石像》,简单地写了一下故事的内容。然后在最后一段里,对这尊英雄的石像和稻草人两个角色的价值进行了总结,那就是:“不要看不起别人,也不要看不起自己。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不离不弃,永不言败”,则是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要用这种精神去对待自己今后的生活道路。要记住:写读后感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身边的人,身边的事,也包括自己。叶圣陶专集读后感1200字以上 初中
-
我见叶圣陶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角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象一个小孩子;象小孩子的天真,也象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气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情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十年九七月北平清华园。1200字以上
-
我见叶圣陶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那时刘延陵兄介绍我到吴淞炮台湾中国公学教书。到了那边,他就和我说:“叶圣陶也在这儿。”我们都念过圣陶的小说,所以他这样告我。我好奇地问道:“怎样一个人?”出乎我的意外,他回答我:“一位老先生哩。”但是延陵和我去访问圣陶的时候,我觉得他的年纪并不老,只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们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罢了。记得见面的那一天是一个阴天。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延陵告诉我每星期六圣陶总回角直去;他很爱他的家。他在校时常邀延陵出去散步;我因与他不熟,只独自坐在屋里。不久,中国公学忽然起了风潮。我向延陵说起一个强硬的办法;——实在是一个笨而无聊的办法!——我说只怕叶圣陶未必赞成。但是出乎我的意外,他居然赞成了!后来细想他许是有意优容我们吧;这真是老大哥的态度呢。我们的办法天然是失败了,风潮延宕下去;于是大家都住到上海来。我和圣陶差不多天天见面;同时又认识了西谛,予同诸兄。这样经过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实在是我的很好的日子。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张,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见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他对于世间妥协的精神是极厌恨的。在这一月中,我看见他发过一次怒;——始终我只看见他发过这一次怒——那便是对于风潮的妥协论者的蔑视。风潮结束了,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教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象一个小孩子;象小孩子的天真,也象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时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气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的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在杭州待了两个月,放寒假前,他便匆匆地回去了;他实在离不开家,临去时让我告诉学校当局,无论如何不回来了。但他却到北平住了半年,也是朋友拉去的。我前些日子偶翻十一年的《晨报副刊》,看见他那时途中思家的小诗,重念了两遍,觉得怪有意思。北平回去不久,便入了商务印书馆编译部,家也搬到上海。从此在上海待下去,直到现在——中间又被朋友拉到福州一次,有一篇《将离》抒写那回的别恨,是缠绵悱恻的文字。这些日子,我在浙江乱跑,有时到上海小住,他常请了假和我各处玩儿或喝酒。有一回,我便住在他家,但我到上海,总爱出门,因此他老说没有能畅谈;他写情给我,老说这回来要畅谈几天才行。十六年一月,我接眷北来,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在一种意义上,他正是延陵所说的“老先生”。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他自己也能“作达”,所以仍然——也许格外——是可亲的。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晚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圣陶这几年里似乎到十字街头走过一趟,但现在怎么样呢?我却不甚了然。他从前晚饭时总喝点酒,“以半醺为度”;近来不大能喝酒了,却学了吹笛——前些日子说已会一出《八阳》,现在该又会了别的了吧。他本来喜欢看看电影。现在又喜欢听听昆曲了。但这些都不是“厌世”,如或人所说的;圣陶是不会厌世的,我知道。又,他虽会喝酒,加上吹笛,却不曾抽什么“上等的纸烟”,也不曾住过什么“小小别墅”,如或人所想的,这个我也知道。十年九七月北平清华园。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1200字以上 六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