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
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
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
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
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
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
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
您正浏览的文章《作文:春节习俗作文》由第一整理,访问地址为:
谁能告诉我……
总有一个小孩围在我身边,蹦蹦跳跳,爱在我身边大嚷着:“忻砜哥哥,为什么……?”他爱问为什么。我总是一笑了之。但他那双明眸却从没黯淡过,接着问起了“天为什么是蓝的?”巧得很,这个小孩叫忻悝。与我是自家子弟。只不过他比我小一岁。然而他却人不如其名,十分活泼开朗。
就这样,我与他倚在一起。看黎明渐渐来临,有轻轻地送走夕阳的点点余辉。像春风吹动柳枝一样,时间从指间轻轻划过。但是他变了,活泼开朗离他而去,伴随着的似乎是挥之不去的阴霾。他总爱一个人偷偷跑去学校后面的林子里,独自一人地啜泣,也只有啜泣。许久,暮色将要笼罩这个林子是,他才用他的小手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扯起书包,飞奔回家。
我从没看过他哭过。
他的成绩下滑了。从第一降到了倒数第一。老师责备他时总爱和我做比较:“你看看人家忻砜,多么努力,而你。却只知道玩。”我了解他,他不会玩的。
翌日,班主任奇怪地把我叫出了教室,竟破天荒地询问起才了忻悝的情况。而我却全然不知。于是,老师拿出了忻悝错交了的日记本,几行字赫然出现在我眼前。
“我终于发现,原来我不叫忻悝,我只不过是捡来的……”
“我想知道,究竟谁能给我爱,谁能告诉我……”
……
两行清泪悄然无息地落下来,幻化成了忻悝的痛苦。放学后,忻悝又躲进了林中哭泣,我跟着他来到了那个地方。他却发现了我,惊慌失措地提起书包,擦掉满面的泪水。我叫住他。后来,我与他谈了很久。
“我只不是捡来的,没有人疼我。”“你还有我,忻叔叔和忻阿姨。”“可是……”
“其实不用谁告诉你何去何从,只要你知道,爱,不分血缘,只有心与心的交替……”
相似题目
-
春节习俗“过年啦!过年啦!”伴随着钟声一次次敲响,新的一年也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这不,我们也穿着新衣,踏着喜庆的脚步来到了外公外婆家,准备全家人一起欢欢喜喜地过大年。过年当然要包饺子了,今年是我第一次尝试包饺子的全部流程。首先,我把一些面粉放到盆里,准备开始和面。在外婆的指导下,我一边把碗里的水慢慢地倒入盆里,一边把水和面粉揉在一起,揉着揉着,我的手就变成了“小花手”,面粉也变成了一团黏黏的东西。然后就不用加水了,只要再继续这样揉啊揉啊,面团就变得有点硬了,表面也变得光滑了。接下来,就可以醒面了。在醒面的时候,不但要盖上盆子的盖子,还要给它盖上一层“棉被”,不能让它着凉。等面醒好了,就可以正式开始包饺子了。外婆把大面团分成一个个小面团,让我拿着其中的一块,在面团的中间开个洞,把它变成“甜甜圈”的样子。再把“甜甜圈”扯断,面就变成了长长的一条,像一条小蛇。最后,外婆把这个长条面揪成一颗颗“小丸子”,就可以继续完成按饼、擀皮、包馅的工序了。我包的饺子虽然没有外公外婆包得那么美观,都长着两只超大的耳朵,却在外公的帮助下,让它们变成了“小元宝”的样子。我包的饺子虽然大大小小形态各异,但却是我认真努力、克服了许多困难的劳动成果。所以当饺子煮好,吃到嘴里的那一刻,我感觉特别好吃;我也让大家品尝了我的饺子,他们都啧啧称赞,我的心里更是乐开了花。过大年,包饺子,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自己独立完成包饺子的所有工序,让老爷爷、老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只负责品尝就好!600字 初二 叙事
-
春节习俗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600字 六年级 说明文
-
春节习俗大家肯定都知道春节吧,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节日,春节的习俗作文450字。想知道这个节日有什么习俗,就来看看我的作文吧。大家在过春节时都放鞭炮,因为鞭炮是为春节而制作的,所以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庆祝春节的到来。放鞭炮在古代是为了赶走一个叫“年”的怪兽,“年”欺压百姓,但人们放鞭炮赶走了它。所以放鞭炮作为一种春节习俗流传至今。除了放鞭炮,贴对联也是一种春节习俗。对联是用红纸做的,人们相信红色可以降妖除魔,所以用红纸做对联。每一家都贴有对联,门上还贴了“福”字,“福”是倒着贴的,为什么呢?哈哈,意思是表示“福”倒(到)了。拜年也是春节习俗,我最喜欢拜年了,因为拜年可以挣压岁钱呢!拜年一般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大家都起床很早,相遇时互相问好说祝福语,然后互相拜年发压岁钱,这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刻啦!拜完年我回家数着自己的压岁钱,心里美滋滋的。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穿新衣,大家一起吃饺子……现在这几年又举办了一些游戏,可以玩,大家都开心。春节的习俗真多呀!400字 四年级 说明文
-
春节习俗“爆竹声声除旧岁,梅花点点报新春,”春节是我国一个传统节日,也是全年最热闹的一个节日,逛庙会、舞狮子、踩高跷等活动相传至今。二十八上午我和爸爸就开始贴对联了,我们今年选得对联是:“美生活和和顺顺,幸福家平平安安。”横批是:“富贵平安。”接着,我们把家里的东西整理了一下,有的东西脏了,我们要把它清理干净,寓意是把在上一年不好的、不吉利的东西清除掉。大年三十上午,我们准备把年货都要买完,因为在晚上商店是不会开门的。我们进入超市里,哇!人好多呀!里面到场充满张灯结彩,超市里的东西应有尽有,有饺子、汤圆、火锅料、零食、酸奶等等,洋溢着一派新春欢快的气氛。晚上,大人们包饺子,我和伙伴放烟花,只听“咚咚”一声,好漂亮的烟花啊!你看,红的和绿的烟花还没有升上天空,那黄的和紫色的就从天空中滚滚而落,一会儿满天夜空又变成粉的和白色的,整个天空灿灿的、灼灼的,像打开的百宝箱。大年初一一早,我便飞奔到奶奶家给奶奶拜年,奶奶看到我乐开了花。啊!春节好热闹啊!这就是春节里的习俗。400字 四年级
-
春节习俗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我们汉族最盛大的节日。春节有很多习俗:拜年、贴窗花、吃饺子、守岁……我最喜欢吃饺子这一习俗。关于春节吃饺子,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呢!这个传说与女娲造人有关。女娲抟土造成人时,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就包起饺子来,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每年春节,爸爸妈妈把饺子包好后,都让我第一个吃。我们还可以在碗里放一点油泼辣椒和醋沾着吃,可好吃了。每一次爸爸妈妈看我吃得高兴的时候都说:“慢点吃,别呛着了。”全家人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着饺子,浓浓的年味里充满了快乐和幸福。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那浓浓的亲情。450字 六年级
相关推荐
-
春节习俗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在中国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还有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相传至今。比如,扫尘、贴春联、贴窗花、倒贴“福”字、画年画和守岁等等。“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古书《吕氏春秋》中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习惯了,此外,扫尘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春联也叫对联、桃符,它以对偶、精巧的文字抒发美好的愿望,是我们中国独特的文学形式。春节贴春联这一习俗起源于宋代,春联分为上联、下联和横批。“福”字,指的是福气、福运,春节贴“福”字是为了表达对亲朋好友的一种祝福。可是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祝福,人们干脆把“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了”。现在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已很是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家家户户带去了兴旺和欢乐的喜庆场面。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隋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在此我再送大家一副对联:“焰火耀长空,色彩斑斓欢度除夕度,金龙腾大地,人声鼎沸喜迎吉祥年”!400字 初三 记叙文
-
春节习俗年是什么?年是谷穗沉沉下垂的的形象,是收获的象征,所谓“五谷熟曰年”。年是什么?年是一只怪兽,一年四季都在深海里,只有除夕才爬上岸来。它一上岸,所到之处便是洪水泛滥。后来人们在家门口贴起红纸,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雷鸣般的声音。把“年”吓回逃回了海里。于是就有了除夕贴对联,挂彩灯,穿新衣,还要剁饺馅包饺子,晚上还要拢旺火、烧柴禾,---这就是年了。那么古代人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先来听听这首“年节歌”―――二十三祭灶天,二十四写联对,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初一初二磕头儿,初三初四耍球儿,初五初六跳猴儿,…………“过个大年,忙乱半年”,古人从腊月开始忙“年事”,一直到过了元霄,这年才是过完了。那么我们追溯古人的“年步”,先来祭灶――灶王爷可是年节敬奉的神明中最露脸的一尊,祭灶的风俗很早就有了,是先民对火、灶的感激、崇敬之情的表达。在传说中,黄帝、炎帝、祝融都是灶神。后世流行的灶神姓张名单字子郭,长得象个美女。他有一个叫“卿忌”的夫人,有六个都叫“察洽”的女儿,还有好几位兵将。他除职掌灶火之外,还要考察人间的所作所为,上告天帝。人们还用酒糟、饴糖、粘糕等“贿赂”灶神,同时还喃喃祷祝,求他上天讲好话。这个风俗一直传到了今天,不过时间是在腊月二十四,祭食也简化成了“灶糖灶饼”,可是你要是留心的话,一定还会听到奶奶、妈妈在叮嘱灶王:上天说好话,不好的可别说……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爆竹最初是巫术的一种工具,作用是驱辟妖魔鬼怪。最初的爆竹并不是象现在的鞭炮,而是真正的竹子,即焚烧竹子,发出噼叭之声,惊吓鬼怪。屠苏即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桃符又称“桃版”,是春联的前身。古人认为桃木是五木之精,能制百鬼,故从汉代起即有用桃作厌胜之具的风习,以桃木作桃人、桃印、桃板、桃符等辟邪。桃符转化成春联据说缘于五代后蜀之主孟昶。纸制的春联则是明、清才兴盛起来。今天的春联意在于渲染年节气氛,祝吉求祥,已经失去了旧时春联的驱辟作用,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写了联对,接下来该准备过年的食物了,年节饮食很多,诸如年糕、年夜饭、更岁饺子等。另外还有巫术味很浓的饮食,如桃汤、柏酒、椒酒、五辛盘。桃汤是用桃煮的汤,柏酒是一种用柏树叶浸制的酒,椒酒是用椒籽浸制的酒,古人在正月一日饮用,意为避邪祈福。五辛盘即以葱、姜等五种辛辣食品置盘中,又称春盘。俗谓可以辟恶、除瘟、通五脏,也有贺新的意思。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夕是团圆之夜,中国人难解一个团圆心结,即使人在天涯,也要在除夕之夜赶回家中吃年夜饭、守岁。除夕夜的家是一个格外温馨甜蜜的空间,在历史上甚至连监中的犯人也释放回家团聚。全家人团坐桌前,开始了“团年”、“守岁”的进程。先是一餐“团年饭”饭后阖家团坐守岁。此时小辈儿人向父祖家长行礼辞岁,老人们则要分压岁钱。压岁钱也叫“押岁钱”“代岁钱”、“岁岁钱”,原是用来厌胜驱邪、帮助小孩子过年的,后世则多借此表示亲情爱意。团年饭后还要“消夜”,一家人吃着点心,或嬉笑玩耍、或款言细雨,静待天明,这便是守岁。另外除夕夜还有镜听、照田蚕、卖痴呆、打灰堆等习俗,以此来占卜一年的吉凶休咎,祈愿新的一年小孩聪慧,万事如愿。“乡村里过年,从腊月直到正月半,足足一个半月的锣鼓声,这声音单调,却打动到咱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坎上。就在这时际,……发现迎春花开了。”是的,迎春花开了,新的一年来到了!古人将新正的前八天分别以六种动物和人、谷相称。正月一日为鸡日,即吉日。古人有用鸡辟邪之举,方法是杀鸡着门或贴画鸡于门。从元旦开始,人们开始忙着拜年贺节。拜年在汉代便已流行,群臣在正月正日这天进宫朝拜,君臣同乐。到了明清两代,官场拜年则发展成虚文的礼节,往往是“望门投刺”,不管认不认识。有诗为证: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在民俗信念中,初一到初四,是新年的狂欢日子,到了初五才恢复了平常的生活。初五也叫“破五”,这天的习俗活动是“送穷”,而对商家来说,初五这天商家开业。正月的活动一直到了十五,才渐渐平静……1200字以上 初三 议论文
-
春节的习俗瞧,这家又要放炮了;听,那家炮放的震天动地的。炮声霹雳啪啦的响着,大家都知道,过年啦!过年代表着喜庆的日子到来了,大家在年里头置办一些年货:小糖、瓜子、花生……一大堆好吃的。腊肉、猪肉、猪蹄、牛肉都香喷喷的出锅,可把我们这些小孩们喜欢坏了。过年了,大家都出去买对联。有的图生意兴隆的就买“生意兴隆,财源滚滚”,有的图吉利的就买“吉星高照万事兴,鸿运当头全家福 ”。反正大街上看到的人都忙忙碌碌。等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亲戚都聚在一起,喝杯小酒,打会儿小牌,看会春晚,放烟花等等,可热闹了。正月初一,自己家里的人包点饺子,围绕着小桌子吃了起来,当然这是早餐;中午呢?亲戚来拜年都在一起吃饭,大人们该给红包的都给红包,我们这些小孩说声“谢谢!”然后把红包存在存钱罐里了。正月初二,家里的人正在吃汤圆,爸爸妈妈说“吃饭后,去拜年!”我和姐姐吃完饭后开始准备出发“拜年喽!”“新年好呀,新年好!”大人们见面的第一句话。他们叙会话,我们玩会扑克牌。大家有说有笑的,真快乐呀!其实,我是最喜欢过年的,不仅可以拿到压岁钱,还可以吃到很多很多好吃的。虽然拜年很累,但还是我们孩子们最喜欢的。正月里来,炮声霹雳啪啦的响个不停,好像在对我们说:“新年快乐!”450字 初三 记叙文
-
藏族春节习俗作文藏族人民过年,是按照自己的历法过藏历年。藏历和汉族农历相近。藏历年一般是在汉族春节过后的几天内来临的。在除夕前一天,当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脏水污物往西边倒掉,让那些脏东西跟着太阳落山而除掉,以示辞旧迎新,盼望人丁兴旺,万物生长。除夕这天,要举行隆重、盛大的“跳神会”。人们穿着艳丽的服装,戴上奇形怪状的面具,在海螺、大鼓、唢呐等乐器伴奏下,高歌狂舞,以示去旧迎新,驱邪降福。除夕晚上,藏民们喜欢吃的食物是油饼、奶饼、血肠、手抓肉等。大年初一早晨,妇女们僦先去河边或井旁背“吉祥水”,象征全家吉祥,健康长寿。接着,家家户户都在醒目的红桌上摆上象征性的供品“竹素其玛”。“竹素其玛”即是元宝式的长形大彩盆(类似汉族地区的五谷斗),在一头装满麦粒,另一头装满用白糖、酥油和青稞面做成的糕点,并在上面插上几束染了颜色的麦穗和青稞穗,祝望五谷丰登,人畜兴旺。欢乐的人们在摆着“竹素其玛”的屋子里,围在一起互敬青稞酒,赠献哈达,尽情唱歌跳舞,庆祝新春。春节期间,亲友和邻居之间,都互相拜年,互赠哈达,祝愿愉快幸福。并用青稞酒、酥油茶和糕点招待客人。广场上和原野中更是热闹非常,青年们聚在一起举行赛骊和射击比赛,歌声和喝彩声此起彼伏。比赛结束后,大家围在一起,点起篝火,弹唱团结祝福歌,跳起“锅庄”、弦子舞,狂欢入夜。550字 初三 记叙文
-
泉州春节的习俗作为一个福建人来讲,对于当地的习俗,我可是再熟悉不过了。不管是节日习俗,还是其他的。我都是有问必答。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我们泉州从初一到十五,都称为“过年”,要等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从正月初一到初四,人们都欢度春节,初五,百业经营,俗称“初五隔开,初六淘肥,初七人生日,初八五谷生日。 ”当零点一到,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就会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水果、清茶、金猪等供品,点上三支清香,点蜡烛,恭拜“天公”,祭祀祖先,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除夕之夜要守岁至深夜12点钟,迎来了新年黎明,家家户户都燃放烟花爆竹。开门迎春纳祥,俗称“ 开正” 。元日,每家每户都会把自家的孩子早点叫起来,帖红春联,逢门必贴,无论前后,无论大小。清晨,无论男女老少,纷纷起床盥洗,穿上早已准备好的新衣。早餐合家吃面线加鸡蛋,吃蛋去壳,意在除霉气,迎吉祥;面线则象征福寿绵长。早餐后都会出门走访邻居,笑脸相迎,首次见面皆要互道“恭喜”。就拿春节的习俗来说吧,对于这方面,我可称得上是“万事通”呀!到了正月初九,也就是“天诞日”,民间普遍都要“ 敬天公 ”,放爆竹、点上一对红烛灯。祈求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大厅的天井口用两条长凳架起一块八仙桌,桌上靠后摆上一道纸糊的高大“天公庙”,桌前摆上三牲,隆重的主牲是大猪头,其次是五斤大猪脚,边牲是鸡、鱼、或鱿鱼干、目鱼干,这三项组成三牲,放在一个大盘子里。以及酒瓶、酒杯。这些都得在当天的清晨摆好。长辈领着全家大小,跪在桌前叩谢玉皇大帝保庇平安顺舒的浩大天恩。与此同时,也向玉皇大帝有所祈请,并许愿日后隆重酬谢。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这一天,大家都要吃“元宵丸”。泉州的元宵丸闻名遐迩,其制法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以炒熟的花生米磨成沫,加上白糖、芝麻、蜜冬瓜、金桔泥……捏成丸陷,沾湿后置于有干糯米的盘子里。除此之外,我最兴奋,最期待的事情就是“闹花灯”了,这个活动,把元宵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每一个人都会去逛花灯,整条街道上都挂满了花灯,还有许多的灯谜。这些可不是一般的花灯,都是请泉州的灯匠精制。品种繁多,平时都很少见。这也大大丰富了泉州人民的文娱生活。这就是泉州春节的风俗民情,每家每户都是红红火火地过年;都是开开心心地迎接新年黎明的到来!指导老师:魏玉萍800字 初三 说明文
-
春节习俗春节就是农历新年,是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降临,万象更新,象征着一年的开始;标志着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春节之所以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节日,是因为通过这个节日的庆祝仪式,能加强家庭联系与亲情。诸如吃团圆饭、向亲友拜年送礼等等,这些习俗都在提醒人们,家庭在社会中的中心地位。世界各地凡有华人聚居的地方,无不隆重而热烈的庆祝这个节日。春节的庆祝活动,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到农历正月十五,一连15天。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历代皇室庆祝“春节”的场面往往反映出那个朝代的强盛、稳定与繁荣,国家越富强,庆祝仪式就越隆重。为了接待亲戚朋友上门拜年,家家户户都在节日前把住家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一些家庭还在门上贴上春联,写上吉祥联语,祈求好运,年年丰收。春联在我国华人社会已逐渐简化了。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们把象征吉利的“春”“福”等单字当作装饰品挂在门上或墙上,有者还特意把这些单字倒贴,那是因为“倒”与“到”谐音,表示“春到”、“福到”的意思。如:爆竹声声三羊开泰羊群来 鞭炮阵阵万马齐喑马儿过。450字 六年级 写景
-
春节习俗春节给大家的印象是什么?放鞭炮、拜年、祭祖、吃团圆饭……最开心的,还是收压岁钱吧?但是。你们知不知道春节的这些大大小小的习俗是怎么来的呢?呵呵,我给大家说一说吧。压岁钱的来历,是一个传说。传说在古时候,有一个小妖叫“祟”。大年三十晚上出来用手去摸熟睡着的孩子的头,孩子往往吓得哭起来,接着头疼发热,变成傻子。因此,家家都在这晚上天亮着灯坐着不睡,叫做“守祟”,也就是今天的“守岁”。有一对老夫妇。年老得子,疼爱有加。在大年三十的晚上,他们就不让孩子睡觉,给了孩子八枚用红纸包着的铜币给孩子玩。孩子把铜币翻来覆去地玩。玩累了,就一躺下,睡了。老夫妇还是很担心,就守在孩子床边。半夜,一阵妖风吹开门窗,也吹灭了灯火——“祟”来了。“祟”用手去摸孩子的头。正快要摸到时,枕边的八枚铜币突然冒出金光。“祟”吓了一跳,连忙缩回手,逃走了。天亮后,老夫妇把晚上的经历告诉了村民,村民们也纷纷效仿,在大年三十的晚上给孩子用红纸包着的八枚铜币,叫“压祟钱”。久而久之,也就成了今天的“压岁钱”。放鞭炮,大家都很喜欢吧?但为什么要放鞭炮呢?传说在古时候,森林里有一个怪兽,叫“年”。每当除夕那天,它都要出来大吼大叫,专门吃人和牲畜。当时没有人能够制服它。为了躲避“年”的灾难,人们都要在除夕那夭杀猪宰羊敬供年,让它胀满肚子,才不伤害人畜。有年腊月除夕这天,人们忘了杀猪宰羊来敬“年”,“年”一来就大吼大叫,要想吃人。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关上大门,爬到楼上去躲着。“年”这儿走走,那儿走走,就是不见一个人。“年”气得大吼。这时,一个人家的竹楼着火了,竹子“噼里啪啦”地响。“年”给吓着了,赶紧逃回森林。躲在竹楼上的人发现了。“年”走后,他赶紧告诉大家这个秘密。于是,就有了放鞭炮的习俗。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门边总会有春联。那么,为什么要贴春联呢?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叫“鬼域”的世界。“鬼域”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当金鸡长鸣啼叫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就坐落在桃树的东北方向,门边站着两个神仙。名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绑起来,送去喂老虎。因此,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直到明代,桃符才改称为"春联"。春节的习俗大家都知道了吧?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平平安安。幸福快乐!9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春节习俗“扭秧歌”对我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妈妈经常提到他;陌生的是,我从来没见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去年春节,我有机会看到了它,那场面可真够壮观的,使我终身难忘。正月初一的早上,妈妈带我去逛地坛庙会。庙会上,卖的东西可真不少。光是吃的就有七八十种,什么“驴打滚”,“艾窝窝”。让人看了真要垂涎三尺了。庙会里不仅东西多,尔且人也特多。远远看去,人群就像一团乱麻缠在一起似的,黑压压的一片。忽然,我发现东北角的人最多,人们紧紧挨在一起。我好不容易才挤进去。往前一看,嘿!这是什么?真棒。只见广场上几位老爷爷和老奶奶,身穿红色的服装走摆摆步。衣服上挂着一条红段子,腰上系着一只鼓。随着鼓不停的敲,翩翩起舞。脚步随着鼓点越跳越快,最后想飞起来一样。场面十分壮观。这时,妈妈挤了进来,对我说:“佳欣,这是扭秧歌。”“是啊。孩子。”这时,一位老爷爷搭上话,“扭秧歌在你出生前就不演了,你是第一次看吧?”我轻轻点点头。老爷爷继续说:“要不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号召我们继承民族文化,可能你们这辈人尽看不着他了。”听着这位纯朴憨厚的北京老汉的一番话,看着扭秧歌,我的心中泛起了一阵阵的波澜,久久不能平静。我在想:中国扭秧歌和许多其他民族文艺,都是我国民族艺术的珍品,如果人们一味的去追求洋玩意尔把我们自己的艺术珍品扔掉,那多可惜啊!“扭秧歌”不但是中国的“土产”,而且它显示着中华民族的气魄,把奋进的精神带给我们每个人,我们一定要继承他,发扬它。北镇市中安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徐佳欣5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春节习俗俗话说的好:“中国文化,博大精神”!确实是这样的。从中国的传统节日里就可以看出那种精神!“春节”是每年都会过的节日,也是大家喜欢过的节日。因为每年春节大家都会聚集在一起,热热闹闹的吃上一顿年夜饭。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晚上还有更好的春节晚会。春节也是有许多习俗的,下面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几种。第一种:贴春联。这是春节必定要做的事。春联由上联、下联、横批三部分组成,对联上、下字数相同,横批均为四个字。如果你的脑袋够丰富,自己也可以创造噢!第二种:贴福字。这就是个十分有趣的字。一般贴福字都是正这贴,而许多家都是倒这贴,据说这里隐藏的意思是“福倒了(福到了)”就这样,它也是重要的环节。第三种,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吃饺子。这就是全家人都喜欢的事,光包饺子可不行,还要在饺子里放入特殊的东西,例如:硬币、花生、枣等。每种食材都蕴含不同的意思,也让家人在吃饺子的时候分享自己的喜悦!“春节”的习俗还有好多,我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大家马到成功、心想事成!六年级:纪康平350字 六年级 叙事
-
春节习俗今天是大年三十儿,家家户户都来庆贺新年,但是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同一种祝福方式------发送手机短信。我妈妈十几分钟就收到96条短信呐,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妈妈的手机都要爆炸了!其中有一条短信我很喜欢,开头是这样的:“昨天拜年早了点儿;明天拜年挤了点儿;后天拜年迟了点儿;现在拜年正是点儿!------”今天还是去探亲拜年的好日子,于是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我姥姥家。当然,去那里的人不光只有我们三个人,还有我的舅舅、舅妈、大姨和大姨父,以及我想念以久的两个姐姐。吃完那顿丰盛的年夜饭,大院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开始放烟花了。我们穿好外衣,拿着两大包的烟花爆竹向中心广场走去……“当,当……”12点的钟声刚刚敲响,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映的光彩夺目。啊!烟花五彩缤纷,千姿百态,争奇斗艳,把节日的夜空装点成了美丽的大花园!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地欢笑、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这边的“闪光雷”刚刚炸开;“蹿天猴”又鸣叫着飞上高空;那边紧追着“金龙狂舞”;这时一朵烟花又炸开了,里面喷射出火花,越喷越高,越闪越大,慢慢呈现出一棵树型,一朵朵金色的火花从“树”上摇落下来。“噢------发财了!”人们望着“摇钱树”欢呼雀跃起来。啊!新年是多么美好!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春节习俗春节传说之三:熬年守岁守岁,就是在旧年的最后一天夜里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的习俗,也叫除夕守岁,俗名“熬年”。探究这个习俗的来历,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太古时期,有一种凶猛的怪兽,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们管它们叫“年”。它的形貌狰狞,生性凶残,专食飞禽走兽、鳞介虫豸,一天换一种口味,从磕头虫一直吃到大活人,让人谈“年”色变。后来,人们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窜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尝一次口鲜,而且出没的时间都是在天黑以后,等到鸡鸣破晓,它们便返回山林中去了。算准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们便把这可怕的一夜视为关口来煞,称作“年关”,并且想出了一整套过年关的办法:每到这一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熄火净灶,再把鸡圈牛栏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后门都封住,躲在屋里吃“年夜饭”,由于这顿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办得很丰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围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团圆外,还须在吃饭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灵保佑,平安地度过这一夜,吃过晚饭后,谁都不敢睡觉,挤坐在一起闲聊壮胆。就逐渐形成了除夕熬年守岁的习惯。守岁习俗兴起于南北朝,梁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岁的诗文。“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500字 初二 说明文
-
春节习俗中国传统文化是反映民族风貌的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我们知道的书法、对联、灯谜、民族音乐、民族舞蹈等都属于传统文化。中国也有许多传统佳节,在我们黄冈,十分重视每年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春节,人们都会用不同的方式表答。我们就说说春节吧!先说贴春联。新年伊始,人们为了表达对生活的一种期待,往往把一些祝福语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两侧,表达对未来的美好祝愿。再说说团年饭吧。除夕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的餐桌上摆满了美味佳肴,有香喷喷的烤鸡,甜甜的年糕,可美味了。其实,听老人们说,每种菜还有它特殊的意义呢!比方说,吃肉丸子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豆腐代表来年生活富裕,吃鱼则代表年年有余。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义?吃完团年饭,就该放鞭炮了,为什么呢?原来,放鞭炮不仅可以驱赶不吉利,还能预示着来年是个丰收年。每年春节的时候,放烟花是小孩子必不可少的节目。仙女棒、巨无霸、天女散花、火树银花,都是我喜欢的。吃过晚饭,我总是吵着要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陪我一起去玩。我们先点着一个仙女棒,在天空中“画画”、“写字”然后点燃一个巨无霸,听它的隆隆巨响,接着再点上一个火树银花,看它在地面开花。哇!真是五颜六色,漂亮极了。瞧,美丽的焰火冲上了天,变成一棵“大树”,我高兴得又拍手又跳。春节还有好多好多习俗呢,比如说拜年、收红包。我很喜欢过年,你呢?500字 初一 说明文
-
春节的习俗春节,象征着新一年的来临;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源泉。有些人这样问,“春节都要做些什么呢?”我想,他们可以从这篇习作中找到答案。先说一下大年三十吧!在大年三十这一天,孩子们在外边玩耍,到了晚上,吃饺子,放鞭炮。当然,最有特色的要数守岁了,守岁守岁,顾名思义,就是夜晚不睡觉,守到天明,怎么样,有趣吧?更让孩子们惊喜的要数大年初一了。在大年初一早上,孩子们都要互相串门给爷爷,奶奶们拜年,都要互道新年好,孩子们还能收到压岁钱呢!到了中午,家人们一起吃丰盛的午餐,爸爸做的饭菜好好吃,我好喜欢爸爸烧的饭菜。下午,我和姐姐爷爷一起相约去打乒乓球,虽然年前在乒乓球班训练了一段时间,但我有时也会输给他们。哼,好不甘心呀!之后的几次,我想到教练教我的一些技巧,慢慢使用,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成了“常胜将军”。在大年初二,家长带着孩子们走亲访友,孩子们也会收到来自长辈们的红包呢!咦,对了!还有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没说呢!那就是在腊月29的时候,家家户户贴春联,时时刻刻保平安。贴春联既有中华汉字的精美,又能保平安,真是两全其美呀!听了我的讲述,你是不是对春节了解了许多?嘻嘻,中国的春节有趣吗?500字 五年级
-
春节的习俗(2)春节,是一个很隆重的一个节日,因为春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每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我们的风俗是:穿上新衣服。更开心的是可以去亲戚家窜家门,吃年饭、放鞭炮、放烟花、领红包.....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节日。关于春节的来历是这样的: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里的人们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后来有一位老人,告诉大家。“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我们的家乡,人们在除夕前好几天,就开始准备过年了。人们会买鞭炮、买春联、准备年货、买新衣服,人们还要彻底打扫卫生。除夕之夜,我们还要吃饺子,每年包饺子的时候,妈妈会在一些饺子里包上硬币,谁吃到了有硬币的饺子,就代表着谁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的。吃完饺子后,我们都会守在电视机前看《春节联欢晚会》。到了春节那天,我很高兴,因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还可以收到很多压岁钱,另外我发现别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兴,到处都充满了欢乐的笑声!我喜欢春节!它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它们吧!500字 五年级 说明文
-
春节习俗——拜天公中国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有许多传统文化。我们洞头也有很多传统文化,有七月七拜七星,五月五包粽子,十二月二十四送灶神等。让我觉得最特殊的就是正月初九拜天公了。一次正月初九的凌晨,我被“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吵醒,穿上睡衣,透过窗户往外看,心想:到底是谁呀?大清早的放鞭炮,还让不让人睡觉?往窗外一看,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家家户户都拿出了烧金纸的烧纸桶烧纸,浓浓的黑烟满天飞舞。突然“啪”的一声,一粒鞭炮喷出的火药在窗户旁炸开了,我吓得赶紧缩进被窝里。早上,我醒来,想起凌晨的事,急急忙忙跑下楼去。在一楼,我看到施奶奶正在把一个猪头从放满香的桌子上拿下。我打了一个冷颤,跑过去问施奶奶:“施奶奶,今天凌晨很多没道德的人在放鞭炮,吵死我了!”施奶奶不紧不慢地说:“不是没道德,今天是天公的生日。”我自言自语地说:“天公的生日?”然后就跑上楼,找起资料来。原来,今天是正月初九,我们洞头传说今天的凌晨是人间的神仙重返天庭的时候,也是玉皇大帝的生日。那时,我们为了庆祝重返天庭的神仙和玉皇大帝的生日,就要烧香放鞭炮。洞头的习俗还有很多很多,如六月六晒被褥、冬至节做鸡母狗裸······欢迎异地的朋友来洞头看一看哦!5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