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指着一株祖父时期的樱桃树600字

当别人指着一株祖父时期的樱桃树

600字 初三 散文

在欧洲,被乡愁折磨,这才发现自己魂思梦想的不是故乡的千里大漠而是故宅北投。北投的长春路,记忆里只有绿,绿得不能再绿的绿,万般的绿上有一朵小小的白云。想着、想着,思绪就凝缩为一幅油画。乍看那样的画会吓一跳,觉得那正是陶渊明的“停云,思亲友也”的“图解”,又觉得李白的“浮云游子意”似乎是这幅画的注脚。但当然,最好你不要去问她,你问她,她会谦虚的否认,说自己是一个没有学问没有理论的画者,说她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这样直觉的画了出来。

那阵子,与法国断交,她放弃了向往已久的巴黎,另外请到两个奖学金,一个是到日内瓦读美术史,一个是到比利时攻油画,她选择了后者,她说,她还是比较喜欢画画。当然,凡是有能力把自己变成美术史的人应该不必去读由别人绘画生命所累积成的美术史。

有一天,一个欧洲男孩把自家的一棵樱桃树指给她看:

“你看到吗?有一根枝子特别弯。你知道树枝怎么会弯的?是我爸爸坐的呀!我爸爸小时候偷摘樱桃被祖父发现了,祖父罚他,叫他坐在树上,树枝就给他压弯了,到现在都是弯的。”

说故事的人其实只不过想说一段轻松的往事,听的人却别有心肠的伤痛起来,她甚至忿忿然生了气。凭什么?一个欧洲人可以在平静的阳光下看一株活过三代的树,而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被连根拔起,“秦时明月汉时关”,竟不再是我们可以悠然回顾的风景!

那愤怒持续了很久,但回台以后却在一念之间涣然冰释了,也许我们不能拥有祖父的樱桃树,但植物园里年年盛夏如果都有我们的履痕,不也同样是一段世缘吗?她从来不能忘记玄武湖,但她终于学会珍惜石门乡居的翠情绿意以及六月里南海路上的荷香。

别了!朋友

1000字 六年级 写人

没有什么,能在兆载永劫之中仍保持那般清晰,尘归尘土归土,记忆终究会模糊。即便如此,我仍不愿遗忘这段时光,哪怕在脑海中留下一丝痕迹也好,哪怕是在多年后回忆起小学只是能那样说一句‘很美好’也足够。只要,别消散就好。不知为何心底一直坚信着,即使是在无比沮丧无限颓废的时刻,这段光阴,仍能够成为慰藉,用温暖透彻地将心灵包裹。

阳光倏地亮起来,直刺进脆弱的眼睛,过于眩目了,刺痛与初夏的灼热感霎时弥漫开来,我揉了揉眼睛,有些不堪炎热地将头放在冰凉的桌子上。窗外,有浮金跳跃在树枝的间隙上,明灭不定,将枝叶照耀出一种奇异的美丽,微风拂动,沙沙作响,窃窃私语。不知不觉,那棵树木已经成长得与楼顶并齐,从顶楼教室的窗子都能够望见它那葱翠的树冠了。适应了下周围的环境,我环视一圈,发现有一种叫做同学录在同学们手中传来传去。

我管自己的好友要了一张,提笔填完了同学录的资料部分,翻面,望着四个印刷体的大字犹豫起来,‘好友寄语’。笔尖触到纸面,写下两个字,‘安好’,犹豫了下,又添了两个字,‘珍重’,随即歪头看看自己的杰作,满意一笑,心悄然恍惚起来。这样,就足够了。因为无需写什么永远永远是最好的朋友,永远怎样怎样,这世界上本就不存在于永远,哪怕海枯石烂也不是永恒。起身将薄薄的一张纸交给她,她翻看了下,展颜一笑。是啊,我们都明白那两个简单的词语中有着多么沉重的情谊。

“纵使千言万语也不及一句话,朋友,‘珍重’。”我们都明白的。

我走到窗边,望着那反射出耀眼光彩的红白墙壁,嘴角微微勾起一抹弧度,这是——承载着多年时光的校园的墙壁,静谧地,立于光阴之中。风轻声细语,稍稍驱走了一丝灼热。时间过得太快,快到连回首的间隙都没有,望不见身后的那串脚印,只能向道路茫茫未知的前途行去。其实,也不算是太快啊,因为还有工夫这般感慨。手指轻轻抚过落了些灰尘的窗台,这个教室,将会是我们最后小学记忆的承载之地,老师曾坐在讲台认真严谨地批改作业,黑板上曾书写着工整的粉笔字,这一张张课桌,一把把椅子,都将成为回忆,就连这盆花,也是同学们浇灌过的,充满着美好的记忆。

至少,还不算太坏,我们还有时间呢,这悠悠六载的终端还未到来。

还有时间,向老师诉一声感激,感激她的教导,师恩难忘;还有时间,向同学道一声珍重,铭记下整整六年的相伴;还有时间,留恋地望一望校园的景物,惆怅地回忆怀念。还有时间,我们还有时间,说一声再见。

真是舍不得离开母校啊,只是人生离别几何,终究是要面对的。愿你,愿他,愿这些景物,愿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温暖,暖彻心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河南商丘睢阳区坞墙中心小学六年级:张皓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三
散文
6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