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购物550字

第一次购物

5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我第一次购物大约是八岁,记得哪次妈妈忙着做家务,妈妈要我到街上买菜。我问妈妈买什么菜,妈妈给我十元钱说:“随便”。

我拿着十元钱,心想:妈妈叫我随便买点,买什么好呢?菜论斤卖,买多少斤呢?菜的质量是好是坏,怎么判断呢?

不知不觉,我已来到了红庙路菜市场,这里真热闹,走在街上仿佛置身在欢乐的海洋里。路不宽,但人很多。沿街摆满了各种蔬菜、水果和土特产。那刚从地里拔下来的小白菜、油菜还带着晶莹的露珠,鲜嫩嫩的!刚从河里扑来的大鱼、小虾,又蹦又跳,水灵灵的……真叫人目不暇接。卖东西的人一张张淳朴的脸上带着微笑,我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热情的问我“小朋友,你”想买点什么?”因为我还没想好买什么,只好说“先看看。”究竟买什么呢?对了,我最喜欢吃土豆,就买土豆,我走到卖土豆的地方,卖土豆的阿姨忙问我“小朋友,买土豆吗?”“恩”,我的声音像蚊子哼哼丝的,这时我双腿在打颤,心里紧张得像只小鹿乱蹦,声音颤抖着说:“阿姨,土豆多少钱一斤?”“一元”。“这么贵!”我暗暗地想。“那就二斤。”我大声告诉阿姨。阿姨给我挑了几个又大又光的土豆,称好后装进袋子里说:“两元一角,收你两元,那一角不要了。”“谢谢阿姨。”我接过阿姨找回的八元钱,拎着袋子逃命似的赶忙离开了。

回到家,我把土豆递给妈妈,长长地嘘了口气。“刚才紧张得汗都流下来了。”我边说边擦汗。妈妈说:“锻炼多了,就好了,第一次买菜表现很不错,真好!”

第一次购物,使我懂得了不少知识,妈妈说的对,以后就好了,等我有经验就不会这样了。

是什么让中国老人“为老不尊”

800字 高三 议论文

在国外,用来称呼老人的英文单词是senior。这个词的本意是资深的、高级的。而孔子理想中的人生境界也是“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可见,人活到一定年纪,眼界应该更为开阔,心境应该更为豁达,不但在年纪上资深,在看待人生百态、对待周围人时,也应该多一分谅解,多一分宽容。 

可看看我们周围的一些老人,公交地铁上,抢座的气力丝毫不逊色于年轻人,被让座时,一副理所应当的架势。更别提那些摔倒被扶时,讹诈好心人的老人了。 

有人将中国老人“为老不尊”的根源归结为他们的成长年代,“在物质和精神双重匮乏的环境下,这一时期的人们也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他们是喝着狼奶完成启蒙和基础教育,得到的是一种拳头大的价值观。” 

如果说曾经的政治运动,让人性中最为恶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那人格形成时期,造的恶难道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吗? 

发展中的中国,最大的改变是由过去的熟人社会,变成了陌生人社会。就像《白鹿原》里写就的乡土中国,一纸“乡约”比村民们不知道的朝廷法律更管用。在一个举目望去人人相熟的社会里,道德目光的规范力量无比强大。而随着人口大量迁徙,陌生的城市里,人们不在乎曾经的脸面,老死不相往来的邻居、公交车上抢座的路人,都是只见一面的缘分,打过这一架,我们不用再相见,于是自我利益最大化成了行事的基本准则。 

人性本善说和人性本恶说,其实都在强调教化和社会规范的力量。既然老者已老,那么要改变他们“为老不尊”的现实,检讨曾经的道德沦陷,全民疯狂的运动,反思历史,更需要改变当下。 

吐痰、吵架、骂街、打赤膊、不排队、高声喧哗、攀折花木、不走人行横道。这些常见的不自尊行为,能否呼吁全社会的谴责?能否动用行政手段,加以惩处?将救人诬为撞人的,能否引入强有力的刑事处罚措施,不再是教育了之? 

如果不自尊的老者,缺乏道德底线,那么就要由社会给他们划出一条底线;如果不自尊的老者,没有禁忌没有界限,那么就要有社会让他们在道德、法律的规制下,有所敬畏,有所畏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五年级
记叙文
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