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园之行
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船与园主人的一生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园主人何芷舠,是安徽望江县人,望江县三面临水,一面负山。世代亲近的就是江中船。他在官任上特别是任汉黄德道台兼任江汉关监督时,又几乎天天与过往的商船打交道,所以他辞官来到扬州后,在自己的家园中建造这艘旱船。
船厅原名"桴海轩"取自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桴于海",以此命名可谓意味深长。船厅四面为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给人以"人在厅上坐,景自四边来"的意境。
船厅内有老人品茶细茗,悠然自得,闲适人生,让我等俗人望之神往,更让人心思清静,思古忧情。
何园是住宅园林,住宅区主要是由一媧面积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玉绣楼组成。煦春堂(温暖春天的意思)是主人会客的地方,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此厅极富层次,中间三间略高,两旁两间略低,形成中高边低的两个层次。而从下部看,中间三间向前伸出两米,旁边两间自然置于后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边后的两个层次。大厅分为正厅和耳厅,是目前扬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楠木厅,其气势壮观,用料浑厚。厅内厅外装饰极其富丽,外檐柱之间镶嵌大型木雕月牙门13个,雕刻冰纹如意图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篮,屋内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纹镶嵌而成,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高贵生活的向往。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手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镶成窗,是从法国进口的,采光效果极好。文革时期,西边窗上的玻璃曾被红卫兵用步枪射击过,但只留下了弹头大的圆孔,整面玻璃几乎无损。透过玻璃,窗外叠石假山、芭蕉、修竹一览无余。厅内条案置钟乳石,两侧东为花瓶,西为大理石插屏镜,以"东瓶西镜"喻平安清静。
楠木厅东有两座大型牡丹池,何园的主要花卉就是牡丹。每年五月,赏牡丹是当地一件乐事。姚黄、赵粉、状元红、夜光白等名目繁多的牡丹争奇斗妍,引来蜂飞蝶舞满园春色。何园的牡丹分为八大色系,九类花型,五百多个品种。
何园后人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学家王承书,小的时候母亲带她回娘家省亲,玉绣楼有专门留给她们的套房。还是小姑娘的她,自由地玩耍于这里的山水亭台楼阁之中,何园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她。多年后,当她执意放弃美国的已有基业和优裕生活,战胜重重险阻回到新?国,中国科学界添了一位女杰,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卓越的贡献。
玉绣楼是主人合家居住的地方,其建筑也是何园最具特色的,是最值得参观和探讨的景观之一,可以说,它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私家住宅建筑中新潮与传统两种观念、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交流、碰撞、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标本。
一百余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一幕幕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
在何园的蝴蝶厅后面,是何园的招待所。我与振方想在何园里住几日,在北门的服务处办理住宿手续,我问:园内的玉绣楼能不能住,服务员说可以住,于是,交完押金便在看园大爷引领下,穿过长长的火巷,圆月门额上四个字:"寄啸山庄"四个字。又拐过几处长廊,便到了玉绣楼的北楼,上到二楼右边第一间。看园大爷叮嘱:我们这里是文物单位,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能吸烟呀。
进到房间一看,房间很长,中间有推拉门隔断,可以隔成套间,隔拉门很厚重,拉出来是很费力的,左面墙壁是100多年历史精美异常的壁炉,壁炉系西方风格,上镶玻璃,炉口黄色图案彩釉瓷砖也是进口的,整体装饰华美,木材精致考究。墙体很厚,窗台既矮又小巧,可以坐在上面看外面树影婆娑、小雨沥沥。 往里走到头有一门,通到另一个长廊,在长廊上看到屋后是一个小院,种着两棵玉兰树,高高的白墙上开有上下共八个各式透窗,每个透窗都对着楼上下的房门,从透窗可看到西园的水心亭等景色,由于当年何家小姐不能见外客,就是在这里看戏听曲的。
海豚物语
舍不得,
但还是要走,
过去的点点滴滴,
难以捉摸,
不懂,
到底有多远,
才是尽头,
也许,
心灵深处的心声,
被记在记忆深处。
时间,
定格在那个浅浅的夏天,
想起曾经,
那分分秒秒,
你说过舍不得。
风吹过,
只剩下,
一个字,
凉…………
时间被定格,大家都从小学升到初中了,很多事被埋藏在心灵深处,很孤单,无助,只好发出来,分散一下记忆了……………。
相似题目
-
何园之行篇一:何园之行(一)以前经常吟咏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心想那里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早就听说扬州园林最有特色,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温柔之乡。而后又几下扬州。我曾经三次造访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路77号的何园,在第三次去时,与二弟振方住在何园里。何园是扬州较为晚出的园林,建于光绪九年,是道台何芷舠归隐扬洲后,购吴氏明末"片石山房"旧址的基础上建成的,何芷舠在官场失意,胸怀抑郁,想学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在自家园林的山水之间吐一吐胸中的闷气,故将这座园林取名为"寄啸山庄"。何园占地面积为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何园的正门藏于偏僻小巷,多少显示出园主人为人低调,不愿露富的心理,而高耸的围墙,却至少暗示了它的存在。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可是当我们来到何园时,发现这里民宅林立,远处无山,近处无水。可见这里造园是多么的艰难,整个何园要想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只有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走进何园的东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后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就是东园。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风吹牡丹"的砖雕。扬州是八大雕刻之乡,砖雕是其中的一种,这幅砖雕上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凤凰栩栩如生,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上堆叠着长达60余米的贴壁假山,皆太湖石铺就,紧贴墙面,又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蜿蜒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北,仅将墙外诸多民宅遮掩,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主体交通。据考证,贴壁假山出自名家之手,他通过有限表现无限,通过局部表现整体,他将山置入封火墙上,使之浑然一体,给人以楼墙均建于山上之感。如果把封火墙比作一张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还给人以悠远的感觉,水居的意境,令人无限遐想。何园的贴壁假山,最能体现扬州的叠石艺术。其拼叠手法十分简练,并运用扬派擅长的挑、飘手法使山更具动势,以局部代整体,有限喻无限。例如,将山石直接入墙,是叠石艺术中以少胜多的范例;其造型严谨到增一石嫌多、减一石则少的地步,说明制作艺术上的炉火纯青。贴壁山周围遍布笋石棕榈,山野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园林一般都强调有山有水,而何园是旱园无山无水。旱园常用的作法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沾点水气而已。而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从东门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贴壁山林前是一弯曲水,湖石如峭壁,葛藤倒挂,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更有楼台山色倩影映水,你会不自觉地叹道:"真是活了!"。就在如此水景之西有一敞厅,名船厅。形状如船,此时人们仿佛已到湖边。该厅飞檐卷角,四面回廊,设砖花座栏,下垒白凡石,种玉带围腰。东园的所有建筑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似船形,正厅两旁抱柱上有一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当你看到这幅对联后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船内荡桨。船厅前面的地坪石板路,代表上船时候的跳板,船厅的布局为四面均等,四平八稳。船厅前侧的地坪用瓦片和鹅卵石铺成水波粼粼形状,让整个船厅好似一条行驰在水面上的大船。船厅的西侧,是鹅卵石铺成的九鹿图,九头栩栩如生的鹿代表着古代的最高俸禄。篇二:何园之行(二)我们不得不赞叹构园者在东园的山水楼阁中,居然能使"无水而有水意,无山却有山情"。船与园主人的一生都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园主人何芷舠,是安徽望江县人,望江县三面临水,一面负山。世代亲近的就是江中船。他在官任上特别是任汉黄德道台兼任江汉关监督时,又几乎天天与过往的商船打交道,所以他辞官来到扬州后,在自己的家园中建造这艘旱船。船厅原名"桴海轩"取自孔子坐牛车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主张时说过:"道不行,吾将桴于海",以此命名可谓意味深长。船厅四面为通透玻璃镶嵌的花窗,给人以"人在厅上坐,景自四边来"的意境。船厅内有老人品茶细茗,悠然自得,闲适人生,让我等俗人望之神往,更让人心思清静,思古忧情。何园是住宅园林,住宅区主要是由一媧面积160平方米的煦春堂和两座七开间的玉绣楼组成。煦春堂(温暖春天的意思)是主人会客的地方,是一座单檐歇山顶建筑,此厅极富层次,中间三间略高,两旁两间略低,形成中高边低的两个层次。而从下部看,中间三间向前伸出两米,旁边两间自然置于后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边后的两个层次。大厅分为正厅和耳厅,是目前扬州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楠木厅,其气势壮观,用料浑厚。厅内厅外装饰极其富丽,外檐柱之间镶嵌大型木雕月牙门13个,雕刻冰纹如意图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篮,屋内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纹镶嵌而成,象征着主人对如意、美好、吉祥、高贵生活的向往。正厅大门两侧融合了西方建筑手法,选用整块4平方米大9毫米厚的玻璃镶成窗,是从法国进口的,采光效果极好。文革时期,西边窗上的玻璃曾被红卫兵用**射击过,但只留下了弹头大的圆孔,整面玻璃几乎无损。透过玻璃,窗外叠石假山、芭蕉、修竹一览无余。厅内条案置钟乳石,两侧东为花瓶,西为大理石插屏镜,以"东瓶西镜"喻平安清静。楠木厅东有两座大型牡丹池,何园的主要花卉就是牡丹。每年五月,赏牡丹是当地一件乐事。姚黄、赵粉、状元红、夜光白等名目繁多的牡丹争奇斗妍,引来蜂飞蝶舞满园春色。何园的牡丹分为八大色系,九类花型,五百多个品种。何园后人中科院院士、工程物理学家王承书,小的时候母亲带她回娘家省亲,玉绣楼有专门留给她们的套房。还是小姑娘的她,自由地玩耍于这里的山水亭台楼阁之中,何园的文化氛围深深地影响着她。多年后,当她执意放弃美国的已有基业和优裕生活,战胜重重险阻回到新?国,中国科学界添了一位女杰,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做出卓越的贡献。玉绣楼是主人合家居住的地方,其建筑也是何园最具特色的,是最值得参观和探讨的景观之一,可以说,它是一百多年前中国私家住宅建筑中新潮与传统两种观念、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交流、碰撞、兼收并蓄、推陈出新的标本。一百余年前,何家的老少主人们,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园居空间里一幕幕演绎他们的人生故事。在何园的蝴蝶厅后面,是何园的招待所。我与振方想在何园里住几日,在北门的服务处办理住宿手续,我问:园内的玉绣楼能不能住,服务员说可以住,于是,交完押金便在看园大爷引领下,穿过长长的火巷,圆月门额上四个字:"寄啸山庄"四个字。又拐过几处长廊,便到了玉绣楼的北楼,上到二楼右边第一间。看园大爷叮嘱:我们这里是文物单位,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能吸烟呀。进到房间一看,房间很长,中间有推拉门隔断,可以隔成套间,隔拉门很厚重,拉出来是很费力的,左面墙壁是100多年历史精美异常的壁炉,壁炉系西方风格,上镶玻璃,炉口黄色图案彩釉瓷砖也是进口的,整体装饰华美,木材精致考究。墙体很厚,窗台既矮又小巧,可以坐在上面看外面树影婆娑、小雨沥沥。往里走到头有一门,通到另一个长廊,在长廊上看到屋后是一个小院,种着两棵玉兰树,高高的白墙上开有上下共八个各式透窗,每个透窗都对着楼上下的房门,从透窗可看到西园的水心亭等景色,由于当年何家小姐不能见外客,就是在这里看戏听曲的。篇三:何园之行(三)看着鲜艳夺目的牡丹,耳畔如同响起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确是曲景交融。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词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28间中西合碧,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闺:上圆下方的小门),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人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玉绣楼因为是内眷居住的地方,佣人只能走两侧的火巷而不能上阶梯,楼上东西两侧的走廊地板上留有六个周边用木条围成井栏杆形状的直径38公分上下相通的井型圆孔,这些圆孔是当年老园主在世时,让人由楼下向楼上递送食物和饭菜时使用的。大概那时规矩很大,做粗活的佣人是不能轻易到上房来的,更不能上楼。足不出户的小姐用餐时,楼上佣人用"吊篮"将饭菜物件提上来。这也好像高级监狱,被软禁起来一样,不过这里却是锦衣玉食的园林生活。于此相仿的是曲阜孔府的内眷楼院,也是壁垒森严,挑水夫不能进院,院墙壁有内外相通的石槽,只能将水倒入石槽,水通过石槽流入院内的水缸。据说在古代,未出嫁的小姐是不能外出的,但玉绣楼的后院外就是西园的水心亭,家人宴请宾客有戏班唱戏时,小姐虽然不能外出观看,但是站在绣楼的楼廊上可以透过墙上的花窗看到后花园内的演出和景色。窗为画框景为画,在此可体现出其造园的精妙之处。玉绣楼的建筑是前后并列的两座砖木结构二层住宅楼,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四周以廊道连接成一体围成院落,从任何一个门出入,都可以沿着走廊转一个圈子回到原处。楼的上下两层为一字排开的房间,每排两套,以三门为一套,每套各为左右两间,中门为楼梯间,每间又采用推拉门隔断的形式构成套间,这种房屋布局和户型结构,不同程度的吸收了西洋建筑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与中国住宅中的厅厢结构不同,因而被家人称作"洋房"。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满足人性化需求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在房间布置壁炉、地面台基设通风孔、地下建有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取暖保温、通风透气、除湿干燥的作用。玉绣楼因为院中种有两株广玉兰和一株绣球而得名。玉绣楼前现存的这棵高大伟岸的广玉兰已有一百二十的树龄,几与该物种入华的历史相同。它树姿端整,浓荫如盖,每年春夏,与院中的那株同享百龄、枝繁叶茂的绣球,停云滚雪、净吐芳华,香气馥郁,引来蝶飞蜂鸣,使一院光景更生动了。院里花丛中有一口井,有石砌小道相通,是当时佣人取水的地方。玉绣楼的北楼为园主人及长子的书房和卧室,南楼为小姐和次子的书房和卧室,家族等级观念便由此体现,主人的卧室装修极为考究,引进了欧式的壁炉瓷砖,日式的拉门,并且还摆设有留声机及电风扇,可见当时园主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小姐的卧室则拥有更多的欧州风格,铁艺的床,及墙上的油画极其体现了当时社会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历史背景。在过去像这样的私家园林,一般百姓是不能随便探访的。据何家后人何祚兴回忆,昔日有资格敲门游园的,大都是有社会地位的乡绅阶层。这么美的园林只给少数人提供精神享受,实在是物质的极大浪费。何园在管理上,前几年一直是以园养园,所有应算文物的东西都在使用或租赁着,其实越用越好,放着倒容易坏。这可能是另类的保护文物方法。庭院深深,深几许,出玉绣楼南面沿复道回廊向东是骑马楼,骑马楼也是二层楼房,是何园的客房。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满巷明朝卖杏花。"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从建筑的外型上看,一条巷道居中,两楼中间相连,对称跨座两边,酷似马鞍形状。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曾经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难忘的一段客居时光。故事的渊源还要从黄宾虹与何园主人何芷舠的交往说起,黄宾虹二十岁初到扬州,受到何芷舠的热情接待与器重。三十年后,已经蜚声画坛的大师又成了何芷舠的孙子何适斋父女画家的提携人。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深奥,廊道迂回,如入迷宫。1200字以上
-
何园之行以前经常吟咏李白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心想那里一定是个很美的地方。早就听说扬州园林最有特色,当真正踏上这片土地的时候,便深深地迷恋上了这个温柔之乡。而后又几下扬州。我曾经三次造访位于扬州市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路77号的何园,在第三次去时,与二弟振方住在何园里。何园是扬州较为晚出的园林, 建于光绪九年,是道台何芷舠归隐扬洲后,购吴氏明末"片石山房"旧址的基础上建成的,何芷舠在官场失意,胸怀抑郁,想学陶渊明《归去来辞》中"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在自家园林的山水之间吐一吐胸中的闷气,故将这座园林取名为"寄啸山庄"。何园占地面积为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多平方米,厅堂98间。何园的正门藏于偏僻小巷,多少显示出园主人为人低调,不愿露富的心理,而高耸的围墙,却至少暗示了它的存在。园林之妙在于借,这是中国园林常用的造园手法。可是当我们来到何园时,发现这里民宅林立,远处无山,近处无水。可见这里造园是多么的艰难,整个何园要想在江南园林中独树一帜,只有充分显示自己的特色。走进何园的东门,首先看到的是何园的后花园。后花园分为东、西两部分,穿过"寄啸山庄"的圆洞门,就是东园。呈现在眼前的是牡丹厅,迎面山墙上嵌有 "风吹牡丹"的砖雕。扬州是八大雕刻之乡,砖雕是其中的一种,这幅砖雕上牡丹枝叶的形状有正有反,花纹有疏有密,凤凰栩栩如生,刀工明快,线条流畅,整幅画面造型丰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是一幅不可多得的砖雕工艺品。在船厅后侧风火墙上紧贴墙壁上堆叠着长达60余米的贴壁假山,皆太湖石铺就,紧贴墙面,又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蜿蜒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北,仅将墙外诸多民宅遮掩,上有盘山蹬道,下有空谷相遇,水绕山谷,山上有月亭。过月亭可登上复道回廊,形成全园上下主体交通。据考证,贴壁假山出自名家之手,他通过有限表现无限,通过局部表现整体,他将山置入封火墙上,使之浑然一体,给人以楼墙均建于山上之感。如果把封火墙比作一张宣纸,那么眼前的贴壁假山就是刚画好的山水画。拐弯处还给人以悠远的感觉,水居的意境,令人无限遐想。何园的贴壁假山,最能体现扬州的叠石艺术。其拼叠手法十分简练,并运用扬派擅长的挑、飘手法使山更具动势,以局部代整体,有限喻无限。例如,将山石直接入墙,是叠石艺术中以少胜多的范例;其造型严谨到增一石嫌多、减一石则少的地步,说明制作艺术上的炉火纯青。贴壁山周围遍布笋石棕榈,山野气息令人心旷神怡。园林一般都强调有山有水,而何园是旱园无山无水。旱园常用的作法是挖一水塘,点缀些山石,沾点水气而已。而构园者从一开始就另辟蹊径,从东门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贴壁山林前是一弯曲水,湖石如峭壁,葛藤倒挂,池内碧水中游鱼怡然,更有楼台山色倩影映水,你会不自觉地叹道:"真是活了!"。就在如此水景之西有一敞厅,名船厅。形状如船,此时人们仿佛已到湖边。该厅飞檐卷角,四面回廊,设砖花座栏,下垒白凡石,种玉带围腰。东园的所有建筑中,最为精致的要数船厅了,整座厅似船形,正厅两旁抱柱上有一对楹联"月做主人梅做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当你看到这幅对联后或许已忘却这是一个陆上园林,仿佛漫步在湖滨,坐在船内荡桨。船厅前面的地坪石板路,代表上船时候的跳板,船厅的布局为四面均等,四平八稳。船厅前侧的地坪用瓦片和鹅卵石铺成水波粼粼形状,让整个船厅好似一条行驰在水面上的大船。船厅的西侧,是鹅卵石铺成的九鹿图,九头栩栩如生的鹿代表着古代的最高俸禄。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写景
-
何园之行看着鲜艳夺目的牡丹,耳畔如同响起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的词句,确是曲景交融。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词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昆曲与园林水乳交融,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风格。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便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28间中西合碧,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闺:上圆下方的小门),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轻易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人派"重兵"把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玉绣楼因为是内眷居住的地方,佣人只能走两侧的火巷而不能上阶梯,楼上东西两侧的走廊地板上留有六个周边用木条围成井栏杆形状的直径38公分上下相通的井型圆孔,这些圆孔是当年老园主在世时,让人由楼下向楼上递送食物和饭菜时使用的。大概那时规矩很大,做粗活的佣人是不能轻易到上房来的,更不能上楼。足不出户的小姐用餐时,楼上佣人用"吊篮"将饭菜物件提上来。这也好像高级监狱,被软禁起来一样,不过这里却是锦衣玉食的园林生活。于此相仿的是曲阜孔府的内眷楼院,也是壁垒森严,挑水夫不能进院,院墙壁有内外相通的石槽,只能将水倒入石槽,水通过石槽流入院内的水缸。据说在古代,未出嫁的小姐是不能外出的,但玉绣楼的后院外就是西园的水心亭,家人宴请宾客有戏班唱戏时,小姐虽然不能外出观看,但是站在绣楼的楼廊上可以透过墙上的花窗看到后花园内的演出和景色。窗为画框景为画,在此可体现出其造园的精妙之处。玉绣楼的建筑是前后并列的两座砖木结构二层住宅楼,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四周以廊道连接成一体围成院落,从任何一个门出入,都可以沿着走廊转一个圈子回到原处。楼的上下两层为一字排开的房间,每排两套,以三门为一套,每套各为左右两间,中门为楼梯间,每间又采用推拉门隔断的形式构成套间,这种房屋布局和户型结构,不同程度的吸收了西洋建筑的某些表现手法,而与中国住宅中的厅厢结构不同,因而被家人称作"洋房"。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满足人性化需求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在房间布置壁炉、地面台基设通风孔、地下建有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取暖保温、通风透气、除湿干燥的作用。玉绣楼因为院中种有两株广玉兰和一株绣球而得名。玉绣楼前现存的这棵高大伟岸的广玉兰已有一百二十的树龄,几与该物种入华的历史相同。它树姿端整,浓荫如盖,每年春夏,与院中的那株同享百龄、枝繁叶茂的绣球,停云滚雪、净吐芳华,香气馥郁,引来蝶飞蜂鸣,使一院光景更生动了。院里花丛中有一口井,有石砌小道相通,是当时佣人取水的地方。玉绣楼的北楼为园主人及长子的书房和卧室,南楼为小姐和次子的书房和卧室,家族等级观念便由此体现,主人的卧室装修极为考究,引进了欧式的壁炉瓷砖,日式的拉门,并且还摆设有留声机及电风扇,可见当时园主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小姐的卧室则拥有更多的欧州风格,铁艺的床,及墙上的油画极其体现了当时社会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历史背景。在过去像这样的私家园林,一般百姓是不能随便探访的。据何家后人何祚兴回忆,昔日有资格敲门游园的,大都是有社会地位的乡绅阶层。这么美的园林只给少数人提供精神享受,实在是物质的极大浪费。何园在管理上,前几年一直是以园养园,所有应算文物的东西都在使用或租赁着,其实越用越好,放着倒容易坏。这可能是另类的保护文物方法。庭院深深,深几许,出玉绣楼南面沿复道回廊向东是骑马楼,骑马楼也是二层楼房,是何园的客房。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满巷明朝卖杏花。"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从建筑的外型上看,一条巷道居中,两楼中间相连,对称跨座两边,酷似马鞍形状。当年国画大师黄宾虹就曾经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难忘的一段客居时光。故事的渊源还要从黄宾虹与何园主人何芷 的交往说起,黄宾虹二十岁初到扬州,受到何芷 的热情接待与器重。三十年后,已经蜚声画坛的大师又成了何芷 的孙子何适斋父女画家的提携人。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仿佛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深奥,廊道迂回,如入迷宫。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
何园之行从复道曲折南行,便到了赏月楼。这里是全园赏月的最佳场所。是园主人专门为母亲吃斋念佛喜欢独处建造的。赏月楼面阔三间,造型简洁,地面用鹅卵石铺就福禄寿喜图。楼上设佛堂,楼廊的铁艺栏杆都是当时从国外进口的。均铸镂空篆字"延年益寿"的字样及青松图案。赏月楼的对面假山平台上种着一棵百年女贞树,寓意主人的母亲贞洁高尚的品格。在赏月楼上想到:园主人是"老疾固至,名山恐难遍睹,帷澄怀观道,卧以游履,皆图之于室,谓托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赏月楼的楼下为同仁馆,本馆冠以"同仁"二字,为的是纪念六十年前曾在何园创办的一所学校--同仁中学。本馆所在地就是一间当年书声朗朗的教室。我三次访何园,都看到室内的黑板和整齐的书桌椅。1946年,何园变成了同仁中学。虽然同仁中学只有3年校史,却培养了近700位初、高中毕业生。半个多世纪后,当年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如今已成为年逾古稀的耄耋老人,他们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台湾及海外,有的成了声名显赫的将军,有的成了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的成为儒雅博学的艺术家……但无论他们走多远,从未忘却母校,忘却当年的老校长张旭光和师母王倩珠。随着岁月更叠,时代变迁。走进历史记忆的同仁中学,仍然以其鲜明的特色和杰出的业绩,在昭示着人们,莫辜负名园胜地,大好时光,要追求建功立业,人世流芳。读书楼书声读书楼是船厅后身西北角的一座小楼,当年何芷 的大公子何声灏(灏,水势大的意思) 就是在这里"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读书。最后苦读成才,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殿试获二甲第六名中进士的,被钦点为翰林院庶吉士。读书楼窗明几净,花繁树茂,环境幽雅。何声灏这样的学习条件真让人羡慕,我想,人们常说读书是"十年寒窗",这也算"寒窗"吗?既无衣食之虞,又无劳顿之忧,还有名师指点。远的不说,就是同附近清贫些的朱自清先生家相比,就有霄壤之别。然而通过各自努力,他们最后都成为社会栋梁,可见事在人为。读书楼是何园的文脉象征,何氏家族从何芷 的父亲这辈起,通过科举做了大官,也留下了厚学重教、诗礼传家的门风,先后出现了祖孙翰林、兄弟博士、父女画家、姐弟院士等。廊是中国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形式,在园林中不仅有交通的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的作用。在何园这种建筑的功能和魅力,被发挥到了极至。整个园区,以曲廊作为联系脉络,随形而变,顺势而曲,到处连贯始终不断,通幽度壑,显得堂奥似深,变化无穷,构成园林建筑的回还变化之美。一条复道回廊将后花园分隔成为东西两部分,西花园的楼台虽然参差不齐,但却极富层次,虽为单体建筑,却也浑然一体,其中起纽带作用的就是回廊了。这条回廊连接各厅,使人感到这有限空间变成了无限的天地。沿着这条回廊,你可以从这栋楼走到另一栋楼,走遍何园所有的楼阁。走在回廊上,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欣赏同一个景色,故有步移景异之意境。复道回廊是何园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全长430米,并把整个后花园的主要景点和玉绣楼贯穿起来。它分为上下两层,形成主体面,起到分离客流的作用。可见1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建造立体交通的思维,漫步在复廊,欣赏全园美景,还可以观赏到水心亭上的戏曲表演,并能遮阳避雨,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构园者的用心良苦,独具匠心。复道,是在双面回廊的中间用墙分隔为二而形成,又称内外廊。起到分流的作用,被称为立交桥的雏形。由于在一条廊内分成两条走道,所以廊的跨度很宽,显得大方气派。复道的交叉口一边通向蝴蝶厅、一边通向读书楼。而何园将廊这种建筑功能和魅力发挥到了极致,回廊,扬州人俗称为串楼,分上下两层。她将东园、西园、住宅院落都串联在一起,迂回曲折,四通八达,游客即使是在下雨天,也能免遭淋雨之苦,尽情欣赏全园美景。1200字以上 初一 散文
相关推荐
-
动物园之行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相约去杭州野生动物园。动物园里有各种各样来自世界各地的小动物。在小火车的终点站,我看到了两只长颈鹿,它们的脖子长长的,嘴巴长长的,让人奇怪的是,鼻子居然长在嘴巴的中间,全身都长着一小块一小块棕色的斑纹。它们伸长脖子来吃我们手上的树叶,用舌头卷住树叶,一下子就吞进肚子,真好玩!我们又去了大象行为区,看大象表演。大象鼻子长长的,甩来甩去,耳朵大大的,像铁扇公主的芭蕉扇,主持人给它吃香蕉、胡萝卜、花生米,花生米很小,大象用鼻子像吸尘器一样把花生吸进鼻孔里,放进嘴巴,大象的鼻子就好像人类的双手。最后,我还去了东北虎行为区,看老虎表演跳水和爬树。这么大的老虎居然会爬树,我可是第一次看到,太精彩了!在出口,我和姐姐买了白虎帽子和小白虎毛绒玩具,我们头戴帽子,手抱“小白虎”,在动物园大门口拍照留念!杭州野生动物园,太好玩了!妈妈说我三岁时就来过,我却不记得了,这一次,我深深地记在了脑海中,永远不会忘记!400字 一年级
-
云台山之行我今年暑假随爸爸、妈妈和晓静姐去了云台山。云台山有红石峡、猕猴谷、泉瀑峡、潭瀑峡、茱萸峰等。那里风景优美,游人众多。因为只有一天的时间,我们重点玩了红石峡、潭瀑峡、猕猴谷。红石峡的风景真美啊:高高的山崖,深不见底的山谷,清澈的泉水,清晰可见的小鱼……潭瀑峡的水真清啊:泉水冰凉,站在水里冰得受不了。但是,我和姐姐还是忍不住玩到妈妈使劲催我们走。我们高兴地在不老泉喝足了水,并洗了把脸,这下子,我们都可以长生不老了。最后,我们还给没来的家人带了不老泉的水,希望回去还能喝。向往已久的猕猴谷终于到了。入口处的铁笼子里养了好多猕猴,它们有的晒太阳,有的吃食物,有的随意散步,有的自在攀援……我把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烤肠扔进笼子,它们竟然看都不看一眼,好伤心,太不给面子了……很想去有大瀑布的泉瀑峡和美丽的茱萸峰。可是,爸爸催着要回家,我们只好看几分钟云台山景区介绍电影满足一下。再见了,云台山,我下次再来一定要和你好好亲近一下。一年级:李昊宸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00字 一年级 叙事
-
兰州之行早就做了决定,今年暑假要随大人去兰州。我是生在兰州随爷爷奶奶生活了四年才来西安的。虽说每年都要去上一两次,可都是晚上的火车,上车即睡,外面的风光,沿途的景色,从未领略过。那天清晨七时左右,我们便坐上汽车从西安出发。过了西宝高速,公路逢山开道.逢谷架桥。隧道多的数不胜数。一会儿到了“黑暗世界”,一会儿眼前“豁然开朗”。就这样,车上下穿行,山尽收眼底。这重重叠叠的山峦,无法摆脱。到处是墨绿一片。时而是悬崖峭壁.山势险要.古木参天;时而又是大川深谷.层层梯田.未成熟的农作物,郁郁葱葱,看起来又是丰收的象征。尤其公路两旁,花椒甚多,彤红一片。可以说是花椒王国。这可能是当地人们致富的门路。清脆悦耳的鸟鸣声伴随着我们前行。车在飞驰,我无法细细品味这山.这田.这树.这……几个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兰州。又是繁华的都市,我早已熟悉。回味,那山景是多么苍翠,淡雅的景色让我这个在都市成长的孩子深深刻印于心。兰州之行,我会永远放在记忆的深处!350字 一年级 抒情
-
快乐之行“耶!今天去秋游!去秋游!”欢快的叫声回荡在校园里。这天,风和日丽,阳光明媚,我们五年级的同学迎着扑面的秋风,踏是了去白马农庄的快乐之行。一来到白马农庄,我们立刻就感受到了乡村的独特气息。宽阔的广场变成了一望无际金澄澄的田野,平坦的公路变成了弯弯曲曲的小路,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也变成了土色土香的民间小屋,蝶舞飘扬,百花齐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混水摸鱼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首先来到誉有“混水摸鱼”趣称的小溪边。导游说:“同学们,这儿就是‘混水摸鱼’的地方。昨天三年级的同学捉到了一条大鲤鱼,同学们作为大哥哥大姐姐也不能输给他们哟,好不好!“好!”我们大家斗志勃勃地说。还没等导游说完,一些同学就情不自禁地摸了起来,有的时不时用手在水里划动,和鱼儿们玩起了“捉迷藏”,有的“大闹龙宫”,就连石头缝里也要摸个底朝天,有的一发现可疑东西,就猛地一招“龙爪手”;还有的干脆脱下鞋袜,扎起裤脚,跳进水里搜捕落网之鱼,一边搜捕,还一边风趣地说:“哈哈,赤脚大仙来也,看你这个小兔崽子住哪儿跑!”看着大家玩得这么开心,我也专心致志地摸起鱼来。“看,这是什么?我捉到青蛙了!”听到叫声后,同学们一拥而上。“是死还是活呀?”“这是青蛙吗?怎么像蛤蟆!”我也怀着好奇心问道。原来,是我们班的易凯谕捉到了一只青蛙。唉!别的班摸鱼,我们班倒捉起青蛙来了,真是“偷鸡不成到蚀把米”!过独木桥最惊险最刺激的最算是过独木桥了。独木桥是由一根10厘米宽的木柱和十几根小木柱组成,两旁都是冰凉的水,往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为了给自己壮壮胆,我唱起了《真心英雄》这首歌:“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我看着其他同学都毫不畏惧地走过了独木桥,鼓起了几分勇气,怕什么,别人都走过了,我也一定能成功走过的。我满怀信心地迈出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哎呀!在我迈第八步时,脚下一滑,要不是扶住了两旁的木柱,后果真是不堪设想。心里的恐惧使我不敢再放开双手,只好扶着两旁的木柱,“狗爬”式一步一步艰难地蹲着走。“周纳多纯,放开手走,加油!”对面还不时传来一阵鼓励声。我鼓足勇气,迈开大步,猛地一跨,哇!我成功了!经过这一次过独木桥,我总算尝到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真正含意。野炊快到中午时,野炊开始了!拾柴的拾柴,洗锅的洗锅,不一会,油、盐、味精、酱油都“上岗”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生火就来了。席紫伊首先把柴放进灶里,然后用打火机点燃纸,放进里面,使劲地吹,结果不但没有生着,反而一吹就灭了。无论我们用什么办法,还是无济于事,只好请导游帮我们生火。生完火,就开始炒菜了。我先把油倒入锅内,等油烧热后,就把等候已久的土豆倒入锅中。我炒了一会儿后,又放了一小勺盐,好,上锅!我端起锅,谁知被烫了一下。我赶紧跑到水龙头旁,拧开水龙头,给我的手洗了个“冷水浴”。回头一看,啊!土豆还在锅里呢!我用铲子把土豆铲进盘子里,一看,哎呀,土豆糊了。接下来铲的几碗菜,不是太咸了,就是太淡了。“我来糖醋排骨吧!”罗紫蒸自告奋勇地说。说完,就把排骨倒入了锅里。“没有糖和醋可怎么炒呢呀?”罗紫菡的一句话使我们陷入了困境。我急忙以一秒钟十万八千里的速度和导游跑到一百米外的宾馆里拿到糖和醋后,又“腾云驾雾”返回,回来后,已是气喘吁吁。“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许多人的辛勤劳动,这碗糖醋排骨终于得到了易老师的一致好评,我们个个喜笑颜开——尝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这次的快乐之行,有喜也有忧,不过更多的是快乐。从中我感受到,我们应该多置身于大自然中,与大自然接触,体验劳动的快乐。1200字以上 一年级 叙事
-
山西之行昨天,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和姨姨一起去山西旅行。我们先来到了洪桐县大槐树,到景区大门口,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大的树根,进去大门看见一个巨大的“根”字。这就是明代移民的遗址。往里面去有姓氏家训。我们来到了一个大院里,里面有很多土特产,有手工姜糖、小米醋,还有很多手工纺织品。游完大槐树,我们又驱车赶往了山西壶口大瀑布。来到景区门口,看到有很多骑毛驴的,我骑着毛驴去大瀑布。看见了奔腾呼啸,跃入深潭,溅起浪涛翻滚,形似巨壶内黄水沸腾的大瀑布。这次旅行我玩的很高兴!200字 一年级 日记
-
怪石园之行昨天,爸爸妈妈带我去怪石园游玩。一到怪石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三打白骨精”雕像,十分逼真。这怪石园和《西游记》有什么联系吗?我很好奇。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间小路,我们边走边看。只见那些岩石真神奇呀,有的像如来佛,有的像唐僧师徒,有的像哮天犬……将书中的人物表现的栩栩如生。我最喜欢的一组事项是“杨二郎和孙悟空斗法”。你看,孙悟空变成麻雀,躲在枝头上,杨二郎马上变成一只饿鹰来抓他呢。他们斗的天昏地暗,我看的眼花缭乱。听妈妈说,这些石像大多是自然形成的。经过艺术家的加工,便形成了奇妙的情景,因为怪石园是以《西游记》为主题的,所以整座山又叫花果山。有时间你也来看看吧!250字 四年级 写景
-
蒲园之行昨天上午我去滨洲学院进行葫芦丝考试,下午两点开考。我坐着三舅的车,路上,舅舅对我说“蒲园那里很好玩,我们下午才去考,不如今上午去玩一下吧!”我和文文姐姐一起说:“好啊!”到了那里,我和文文姐姐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等舅舅停好车后,爸爸、妈妈、舅舅、文文姐姐和我一块步入蒲园。郁郁葱葱的大树,各色的鲜花,映入眼帘,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有带孩子来的,有结伴而行的,大家有说有笑的。我们先玩摩天轮,坐上后,系上安全带,然后慢慢地转。当升到最高点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滨洲的全景,我不由得赞叹道:哇,滨洲真美啊!但又想,万一掉下来怎么办呢?随着摩天轮的下降,我渐渐不害怕了。玩完了摩天轮,我们又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了四不像、羚羊、梅花鹿、丹顶鹤、天鹅、非洲雄狮、狼、熊、老虎、金丝猴、吃猫老鼠王等,其中我从来没见过的是吃猫老鼠王,猫吃老鼠,怎么会老鼠吃猫呢?我们又去了恐怖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鬼,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不知怎得,我一点也不害怕。怎么样,这次蒲园之行还不错吧!400字 三年级 写景
-
蒲园之行昨天上午我去滨洲学院进行葫芦丝考试,下午两点开考。我坐着三舅的车,路上,舅舅对我说“蒲园那里很好玩,我们下午才去考,不如今上午去玩一下吧!”我和文文姐姐一起说:“好啊!”到了那里,我和文文姐姐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等舅舅停好车后,爸爸、妈妈、舅舅、文文姐姐和我一块步入蒲园。郁郁葱葱的大树,各色的鲜花,映入眼帘,三个一群、五个一组、有带孩子来的,有结伴而行的,大家有说有笑的。我们先玩摩天轮,坐上后,系上安全带,然后慢慢地转。当升到最高点时,我们似乎看到了滨洲的全景,我不由得赞叹道:哇,滨洲真美啊!但又想,万一掉下来怎么办呢?随着摩天轮的下降,我渐渐不害怕了。玩完了摩天轮,我们又去动物园。在动物园里,我看到了四不像、羚羊、梅花鹿、丹顶鹤、天鹅、非洲雄狮、狼、熊、老虎、金丝猴、吃猫老鼠王等,其中我从来没见过的是吃猫老鼠王,猫吃老鼠,怎么会老鼠吃猫呢?我们又去了恐怖城,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鬼,我们在里面转了一圈,不知怎得,我一点也不害怕。怎么样,这次蒲园之行还不错吧!三年级:李思毅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450字 三年级 写景
-
参观何园一走进何园,便感到春意盎然、生机勃勃。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牡丹厅”,它因嵌有“风吹牡丹”而得名。向前走,便到了“船厅”。它四个角向上翘,像一艘迎风破浪的船。当你坐在厅内时,像坐在船上似的。穿过“船厅”,来到何主人为他儿子建的“读书楼”。欲要上到“读书楼”,必须要爬上一座假山。这是何主人期望儿子知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而建的。当我爬上去时,一下子明白了:我们今天的努力就是为了明天更好的生活。连通“读书楼”和各个楼厅的是号称“天下第一廊”的“复道回廊”,它全长1500多米,是迄今为止最长的长廊。长廊迂迂回回、曲径通幽。栏杆由木头制成,上面有许多中式雕花,很有韵味。最令人叫绝的是,长廊中部有个类似立交桥的贯通设计。它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令人惊叹。走完长廊,我到了“赏月楼”,又途经“骑马楼”,最后来到位于“片石山房”的天下第一山。这座山之所谓被称为“天下第一山”,是因为它有二奇。一奇是它从外表看是实的,但里面是空的;二奇是通过阳光反射,竟能在湖面上出现一个“月亮”。大自然真是奇妙。我们离开了何园,越走越远,但我的心却从未走远……450字 小学 写景
-
游何园记伏月之尾,予之广陵,欣欣然赴寄啸山庄一游。因园主人姓何,又名何园。但观“寄啸”二字,便大有闲云野鹤、傲视天下之气概,实与我心有戚戚焉。何园号曰“晚清第一园”,确非虚名也。奇石堆山,活水成池,小廊回合,柳暗花明。构思之奇,苦心孤诣;建筑之精,巧夺天工。园中布置,无不集思广益,寓意深远。山贴壁而防火,水环亭而扩声。漫步其中,如游阆苑,实堪比仙居也!予方读《中国古建筑二十讲》,于何园一一校验园林之道,此乐何极!予观何园有四胜也。一为复道回廊,两倍长于颐和园,为中国之最。曲折蜿蜒,上下回合,将二十一亩小园环环相连,极尽山重水复之妙。园中胜景,于廊上尽收眼底。仰观有碧瓦参差,斗拱飞檐;俯瞰有花树亭台,小桥流水。其峰回路转之趣,予鲁钝实难言也。二为中西合璧。园主人曾留学海外,深谙西方文化。玉绣楼中,院作四合,承华夏传统;壁炉百叶,融西方手法。三为书山学海。有道是: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何园中即有一海一山。海为“旱海”,无水而使人如处茫茫大海。园主人名为芷舠,一生任盐官粮官等,与漕运船舶缘分非浅。后花园中有船厅,白石铺路,如登船之跳板;绿瓦覆地,似粼粼之水波。屋作船型,开阔挺秀,气势磅礴,其上有联曰: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试想月梅共饮,花船作屋,何等清丽,何等高华!至于书山,是为勉励大公子读书之用。大公子书房无梯,需从假山攀登至二层读书,此即“书山有路勤为径”也。书山承园主人之厚望,载大公子之苦读,大公子果然高中二甲第六,得为钦点庶吉士。四为水月镜花。水月镜花处片石山房。此处叠石为明末大画家石涛之孤本。两座假山,大者以小石叠成,小者以大石叠成,大而不拙,小而不弱。石中有两座小屋,可为避暑之用。石上有洞,日光折射,映入水中而成月,阴晴圆缺,尽可观之;壁上有镜,园中花树,映入镜中而仍美,叶绿花红,不可取之。园主人淡泊名利,心胸豁朗,意在示之子孙后代:富贵皆不久长,便如水月镜花,切勿见使于功名利禄而失自我也。此番心血,使予肃然起敬,兼生亲近之意。何园之器,大多历百年而如新,遭战火而不坏。其做工之精,心思之密,实非今之建筑可比也。斯概为古人于天地、屋宅、宗族之敬也。何氏满门多俊才,翰林、画家、教育家、医生等,各行人才辈出。李鸿章、黄宾虹、翁同龢、张之洞等名人与之或为姻亲,或为好友。如此杰出之家族,方配享有斯园;如此灵秀之园林,方能容纳此家。观罢寄啸山庄,心中钦慕之情无可抑制,跃跃而作此文。才疏学浅,聊为自遣尔!呜呼!览先贤之遗风,考园林之奇巧。幸甚!乐甚!点评:语言平滑晓畅,刻画细致,描写生动;句意含蓄委婉,暗含深意读毕如酒后余香,不绝于口。景物描写传神逼真,遣词造句贴切得体,景随情生,情景交融,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恰似一幅生动传情的写生画。文章语言清新活泼,描写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篇幅短小精悍,值得一读。1200字 初三 写景
-
何园之行_作文_1何园之行看着娇艳醒目的牡丹,耳畔如同响起昆曲《牡丹亭》里杜丽娘唱出了"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多么"的词句,确是曲景融合。昆曲的许多剧目和内容都和园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词曲曾经取材于园林,也曾吟唱于园林,与园林有一种天然的契合。昆曲与园林水乳融合,相依相存,成为园林文化的延续和衍化,与园林艺术共具幽雅、细腻、抒情、婉约的艺术格调。而要真正品赏园林,又当是蕉窗听雨般的情致,而人文化的蕉窗听雨情致,即是有着同样意味的昆曲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在楠木厅后面有两进具有异国格调的双层楼房,叫玉绣楼。共28间中西合碧,新颖别致。这里曾是小姐闺房(闺:上圆下方的小门),是园主人女儿居住的地方。在封建社会,小姐是不可以随便与人见面的,因此园主人派"重兵"扼守,客人也不敢越雷池半步。玉绣楼因为是内眷居住的地方,仆人只能走两侧的火巷而不能上阶梯,楼上东西两侧的走廊地板上留有六个周边用木条围成井栏杆形状的直径38公分上下相通的井型圆孔,这些圆孔是当年老园主在世时,让人由楼下向楼上递送食物和饭菜时使用的。大概那时规矩很大,做粗活的仆人是不能随便到上房来的,更不能上楼。足不出户的小姐用餐时,楼上仆人用"吊篮"将饭菜物件提上来。这也仿佛高级监狱,被软禁起来一样,不过这里却是锦衣玉食的园林生活。于此相仿的是曲阜孔府的内眷楼院,也是壁垒森严,担水夫不能进院,院墙壁有内外相通的石槽,只能将水倒入石槽,水通过石槽流入院内的水缸。据说在古代,未出嫁的小姐是不能外出的,但玉绣楼的后院外就是西园的水心亭,家人宴请宾客有戏班唱戏时,小姐尽管不能外出观看,但是站在绣楼的楼廊上可以透过墙上的花窗看到后花园内的演出和景色。窗为画框景为画,在此可体现出其造园的精妙之处。玉绣楼的建筑是前后并列的两座砖木构造二层住宅楼,采用中国传统的串楼理念,周围以廊道连贯成一体围成院落,从任何一个门出入,都可以沿着走廊转一个圈子回到原处。楼的上下两层为一字排开的房间,每排两套,以三门为一套,每套各为左右两间,中门为楼梯间,每间又采用推拉门隔断的形式构成套间,这种房屋布局和户型构造,不同程度的吸收了西洋建筑的XXXX些表现手法,而与中国住宅中的厅厢构造不同,因而被家人称作"洋房"。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满足人性化需求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在房间布置壁炉、地面台基设通风孔、地下建有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取暖保温、通风透气、除湿枯燥的作用。玉绣楼因为院中种有两株广玉兰和一株绣球而得名。玉绣楼前现存的这棵高大伟岸的广玉兰已有一百二十的树龄,几与该物种入华的历史雷同。它树姿端整,浓荫如盖,每年春夏,与院中的那株同享百龄、枝繁叶茂的绣球,停云滚雪、净吐芳华,香气馥郁,引来蝶飞蜂鸣,使一院光景更生动了。院里花丛中有一口井,有石砌小道相通,是当时仆人取水的地方。玉绣楼的北楼为园主人及宗子的书房和卧室,南楼为小姐和次子的书房和卧室,家族等级观念便由此体现,主人的卧室装修极为讲究,引进了欧式的壁炉瓷砖,日式的拉门,并且还摆设有留声机及电风扇,可见当时园主人的"与时俱进"的思想。小姐的卧室则领有更多的欧州格调,铁艺的床,及墙上的油画极其体现了当时社会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历史背景。在过去像这样的私家园林,一般百姓是不能轻易看望的。据何家后人何祚兴回顾,昔日有资格敲门游园的,大都是有社会地位的乡绅阶层。这么美的园林只给少数人提供精神享受,实在是物质的极大浪费。何园在管理上,前几年一直是以园养园,所有应算文物的东西都在使用或租赁着,其实越用越好,放着倒容易坏。这可能是另类的保护文物方法。庭院深深,深几许,出玉绣楼南面沿复道回廊向东是骑马楼,骑马楼也是二层楼房,是何园的客房。陆游在《临安春雨初霁》诗中道:"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满巷明朝卖杏花。"骑马意味着异乡和征途,从建筑的外型上看,一条巷道居中,两楼中间相连,对称跨座两边,酷似马鞍形状。当年国画巨匠黄宾虹就曾经住在这里,度过了让他一生念念难忘的一段客居时光。故事的渊源还要从黄宾虹与何园主人何芷的交往说起,黄宾虹二十岁初到扬州,受到何芷的热情接待与重视。三十年后,已经蜚声画坛的巨匠又成了何芷的孙子何适斋父女画家的提携人。骑马楼从外面看上去四平八稳,好像一览无余,走进去才发现它的右边楼里藏着三进院落,厅堂深奥,廊道迂回,如出神宫。1200字以上 初一 叙事
-
扬州何园何园号称晚清第一园,由清光绪年间任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曾任清zf驻法公使的何芷舠所造,又名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之意,辟为何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穿过山庄圆洞门是牡丹厅,翻开导游词,原来是此厅嵌有"凤穿牡丹"砖雕,而船厅的别致处在台阶前,以卵石,瓦片铺成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西园的水心亭则是中国仅有的水中戏亭,是很多电视剧的拍摄主场地.穿过园中假山,来到了住宅区,这里有扬州市保存最好的清楠木厅,玉绣楼则是具有异国风格的双层楼房.何园之所以出名便在于它的中西结合.住宅的侧面有一片石山房.从没听过这个名字,只在导游词里见说是石涛叠石造园的唯一遗迹.进入山房,并未觉得有何特色,恰好几个游人跟着讲解员在走,便也随着听了起来,这一听居然欣赏到了一个绝色景致,人说"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在这里却于白天也赏到了月亮!原来在假山上开有一圆洞,洞后有一没有门板的门,光线透过圆洞便在水中形成了一轮明月.水边的廊壁上挂有一面镜子,山石上的迎春花摄入镜里,这便是"镜花水月"了.游罢暗叹不虚此行.何园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牡丹厅”因东墙歇山尖有《凤吹牡丹》砖雕山花而得名。这幅《凤吹牡丹》图是至今扬州保存最完整的砖雕之一。“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建园主人何芷刀一身与船紧密相连,此厅是其形象化的标志性建筑。其“窗开四面、地铺波纹”的构建手法使人赞为绝妙。厅似船形,四周以鹅卵石、瓦片铺地,花纹作水波状,给人以水居的意境。假山贴墙而筑,参差蜿蜒,妙趣横生;水绕山行,疏林横空,暗香浮动,假山小亭翼然,背依粉墙,旁依绿水,沿石级过小亭可登串楼。水心亭(有人称戏台),是为了巧用水面和环园回廊的回声,增强其音响的共鸣效果而建的,以供园主人观赏戏曲和歌舞之用。《红楼梦》等影片的拍摄,都曾把何园的水心亭作为场景。 它被视为中国戏亭的范例,也被专家认为扬州园林中“小方壶”,所谓小方壶,即“海中仙山”。玉绣楼,是两栋前后并列的住宅楼的统称。它是园主人阖家居住的处所,位于园区的中心。玉绣之名,来自庭院中的两株广玉兰树和一株绣球树。20世纪40年代初,名园曾经沦落成为驻军营盘,其中一株广玉兰树横遭砍伐。如今幸存的这棵广玉兰树已经有120年的树龄玉绣楼的主题建筑是前后两座砖木结构二层楼,既采用中国传统式的串楼理念,又融入西方的建筑手法,如采用法式的百叶门窗、日本式的拉门、法式的壁炉、铁艺的床等等,此外,在体现住宅建筑功能和人性化需要方面,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细节,如地面设通风孔、地下建近两米高的透气层等等,可见当时园主人“与年俱进”的思想!玉绣楼是何家小姐的闺房,有小姐的卧室、书房和琴房。清代楠木大厅名为“煦春堂”。挂在楠木柱上的楹联,上联是:“莫教春秋佳日过”。下联是:“最难风雨故人来”。大堂正中有个条案,上面放着有一件类似袈裟的钟乳石,象征者佛祖,主人希望佛祖能够终身保佑他们全家幸福安康。袈裟两旁有个花瓶和一架屏风,象征着平平安安。大堂四周的墙上的窗子都是用原法国进口玻璃制成的。最大的两块玻璃共有8个平方,9毫米厚,其中一块曾在文革中被打过两枪,但没有坏只有两个枪孔。因为当时国内根本没有玻璃,所以这钟玻璃非常的昂贵,是一两黄金一两玻璃。一进片石山房就会看见石涛和尚堆的一座小假山,那就是“滴水喷瀑”。整个假山贴在墙上,山顶凹处与屋檐相连,下面与内池相接,下雨时雨水从屋檐顺假山流入池内。沿着石径向前走,就来到了园子的娱乐厅。西边有一个半壁书房那就是“书”,再书房东边一点点有一口与内池相接的小方井,当水涨时风把水吹打在井里的石头上就会发出“叮咚”的声音人们称它为“琴”,一眼就会看出来那是用老槐树根制成的棋盘。那画在哪儿呢?原来就在棋的后面,那是一幅天然的竹石图。“片石山房”又名“双槐园”。因园内有两棵槐树而得名。是石涛和尚唯一一座亲手堆制假山的园林。曾多次出售,可是再低的价钱也没有人来买。原因就出在园内的两棵槐树。古人认为“槐”这个字不吉利,因为棺材是木头做的,人走近木就变成鬼了。但最后还是何芷刀看中了其中的假山的艺术价值,就买了下来。这里能看见在全国都罕见的景象——日月同辉。可以在白天看到月亮,而且只要沿池边由西向东走动,就可以看见月亮由缺而圆的变化过程。走在假山桥上,向对面望,就会发现一面镜子,镜子里又映出一个园林,那就是“镜中天,水中月”。个 园出得园来已经四点多了 ,于是又游个园.个园和瘦西湖是此行扬州的主要景点.只因爱那亭亭的翠竹和想一睹四季假山的真面目.进了大门,满眼郁郁葱葱的竹林顿使人忘却凡尘,有飘然脱离俗世之感. 这里大约就是万竹园吧,园内又有一池,池中红鲤翔游,两个老者在水边的古厅上闲坐赏鱼,乐而忘忧.穿过重重竹林,到了园林的主体部分:四季假山.明知这里就是了,而我围着这里转了几圈也没分辨出哪是哪季.正徘徊着,有讲解员领两位客人来介绍夏山,夏和秋与我所想的一样,而冬和春则是跟着讲解员走了一遍才恍然大悟的.随后又深深折服于造园者的情趣和匠心.时天已渐晚,游人返归,工作人员也都收拾着准备下班了,便匆匆别过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以竹石取胜,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连园名中的“个”字,也是取了竹字的半边,应合了庭园里各色竹子,主人的情趣和心智都在里面了。此外,它的取名也因为竹子顶部的每三片竹叶都可以形成“个”字,在白墙上的影子也是“个”字。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清漪亭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冬去春来.宜雨轩前的祥云台阶,脚踩祥云,步步高升...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朝宜调琴暮宜鼓瑟旧雨适至新雨初来出口和进口不是同一个门,门外一色古色古香的建筑,都是卖东西的门脸,此时也都关门了.走过这一片建筑群,又回到入口处,而刚走的这里有个牌坊,原来这里是"花局里".“花”扬州自古就是一个将栽花当作种田的城市,一个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扬州人种花、赏花、簪花、懂花、惜花,对于花的酷爱和需求,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代代沿袭。花局里,恰是花城扬州和扬州花俗、花景观、花风情的代表与象征。“局”扬州老百姓爱说局、设局,如书局、饭局,茶局、棋局等等,“局”由此成为一个极具扬州市井意味的词汇。以“花局里”命名仿古商业街,蕴含着老扬州市井的流风遗响,铺陈着老扬州地方的风俗画卷,彰显出以三把刀为代表的扬州生活文化热烈亲和的市井情调。“里”中国古代将人们聚居的地方叫做里,所谓“百家为里”,扬州自古繁华,人丁兴旺,房舍密集,将城市道路挤成一条条细长弯曲的小巷,遂成为有名的巷城。我住的旅馆没有餐厅,沿着汶河路向文昌阁方向逛去,最后在一个小巷里找到了一家小饭店.点了个扬州炒饭和大煮干丝,便静静等待.此时店里只有我一个客人,老板和老板娘似乎很爱说,不停的跟我聊着.起初只是有一答没一答的应着,聊了几句却发现当地人真的很热心,他们告诉我扬州有哪些可转的地方,有哪些特色小吃,在附近还有哪个饭店,还说那年去兵马佣的时候,那里的饭菜如何的贵...呵呵,这一聊也不觉得等待的时间长了.在他们的谈话里,我才知道原来花居里过去是盐商聚居的地方,也是广陵古城的一个特色.扬州炒饭确实好吃,而所谓的干丝就是豆腐干切成的丝.饱餐一顿,别过店家,回房休息.带了一天雨伞也没下雨,这时没带雨伞,雨却下个不停.一直认为到了一个城市,如不品一下它的特色小吃,不坐坐公交车,不在小巷里逛一逛,便算不得真正到过这个城市,而此时,走在这雨巷中,只感觉自己便似这里的居民一般,溶入了这个城市。1200字以上
-
何园开场白作文今天我们要参观的是“中国晚清第一名园”——何园。何园位于扬州古运河畔的徐凝门街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建造于1883年,也就是清光绪九年,是扬州大型私家园林中最后问世的一件压轴之作。因为建筑手法独特多样,艺术风格上南北兼容、中西合璧,成为扬州园林的经典代表。该园艺清光绪年间任过湖北汉黄道台、江汉关监督(有资料还说他曾任清政府驻法国公使)何芷(舟刀)所造,俗称“何园”。因主人附庸风雅,从陶渊明“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取意,为“寄啸山庄”。园分三部分,南部为住宅部分,前后三进,第一进为楠木大厅,二、三进为二层楼房,每进皆为七开间。楠木厅为主人会客之用,此厅极富层次,顶部为单檐歇山,中间三间略高,两旁两间略低,形成中高边低的两个层次。而从下部看,中间三间向前伸出两米,旁边两间自然置于后部,立面上又形成中前边后的两个层次。厅内厅外装饰极其富丽,外檐柱之间镶嵌大型木雕月牙门九个,雕刻冰纹如意图案,雀替是牡丹花的花篮,屋内窗隔全部使用梅花,冰纹镶嵌而成。除楠木厅外,后面两进皆为双层楼房,屋宇宽敞,规模宏大,每进之间皆列小院,小院中略置花台,配以树木,以少量山石花草点景,显得幽静又富有生气。总之南部建筑总体布局严整,基本是多进四合院式建筑,是研究清代扬州大型民宅的活标本。园的北部即为花园,分东西两部分。一入东部,即感到构园者身手不凡,构园强调有山有水,园以山奇,山因水活,可此处一无山二无水,但是当你进园时,先见辅景,南面是一畦牡丹芍药圃,北面湖石贴壁山林,那山林皆为太湖石堆就,紧贴着墙壁,又高过墙头,山林延北壁逶迤西去,折向东壁,再西折向北,直通回廊复道,共有60余米,好似一石头的屏嶂,不仅将墙外诸多低矮民宅遮掩,而贴壁山林本身时起时伏,在东北接踵处的峰巅,有一山亭点缀其间,假山的窦穴、曲洞、石室、山房皆能上下沟通,给人以山外有山,楼外有楼的深远意境。此园中多处使用此种包镶之法,不仅用材节省,而且廓大了空间,使虚实结合,景有尽而意无穷,实为构园者处理特定地形的生花妙笔。西园的山峰是全园的最高处,主峰以太湖石堆就,造园者在湖池旁采用点石之法,绕湖池一周,高低错落,曲折有致地以湖石围岸,在水亭旁又以湖石构成的曲桥以通亭阁,而在西南角则堆石成峰,有险壁、有悬崖、有奇峰、有幽岩,或如一人,或似一物,或象群猴戏闹,或如雄鹰高踞。底部还有梅花三洞,互相串连、碧水贯穿其中,远远望去,显得幽深清冷。此处构山极为适宜,因此处是园的边缘,仅一墙之隔即为园外,而游赏者看着高耸的山石,定会产生“正人万山圈子里,一山过后一山拦”之感。这就增加了景深,开拓了意境。且山极空灵,上有盘山曲道,下有空谷勾连,既可沿山道仔细玩味山石奇趣,又可登山顶俯视全园美景,还可在山谷中纳凉品茗,叙谈话旧。游片石山房,还有一处景观不可忽略,这便是镜花水月。您是否留意到片石山房西边廊壁中嵌有一面大玻璃镜?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这面镜子都能将园中景色收入自己的怀抱。与镜子遥遥相对的,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白日明月。这两处景点合起来,就是片石山房著名而奇特的佛理景观:镜花水月。用心揣摩,自有一番智慧人生的大知大觉蕴含其中。1200字以上
-
描写何园作文在何园,还有一处美丽的景色,那就是“天下第一窗”。小编收集了描写何园作文800字,欢迎阅读。第一篇:描写何园作文走进扬州何园,你需要处处用心,步步留意。因为你已经走进了一座园林艺术的精品博物馆。这里,有独步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它们等着你逐一搜寻游览,细品慢赏……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复道回廊是何园的特色建筑之冠。复道回廊的廊道石园林最富有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形式,而在何园,这种建筑的功能和魅力,被发挥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园林中绝无仅有。何园的复道回廊总长约1500米。整个回廊,包揽了何园的全部优美景色,并且这条复道回廊有被誉为“空中彩虹”!探秘了“天下第一廊”,我们有开眼了“天下第一山”。何园里的山可不是真的山,其实是坐叠石造山,它出自明末清初的花坛巨匠石涛之手。在这“天下第一山”里还有“片山石房”。为什么叫片山石房?原来里面藏有一所石层。扬州巫山,可园林补课无山,所以扬州造园中常采用叠石造山,于是就有了“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的美谈。如今,这座“天下第一山”已经屹立在这儿400多年了。我们在游何园时,常常会有委婉动听的丝竹乐声随风飘来。随着乐声走,我们来到了“壶上春秋”。经专家考证,水亭其实是一座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戏亭建在水中,四边以白矾石花栏维护装饰,南北两边分别有石板曲桥和湖石飞梁与两岸相通。在上面演戏拍曲,轻歌曼舞,可以巧妙地借助水面与走廊的回声,起到增强音响的共鸣效果。环绕水池四周的上下楼厅、回廊,是观戏听曲的最佳场所。现在这里不但恢复了精彩的音乐曲艺表演,还频频接待全国昆曲艺术家的曲会、全国京剧票有大型交流演唱以及地方文化界举行的各种诗会呢!在何园,还有一处美丽的景色,那就是“天下第一窗”。花窗在园林艺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把成功的园林比作一首好诗,那么花窗就是里面的锦词佳句了。何园的花窗不仅数量繁多,而且式样精美,它时时刻刻给人以全新的审美感受。何园,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地方。它不仅景色优美,而且里面有四个“天下第一”,等待着我们逐一细品慢赏。第二篇:描写何园作文独具匠心的片石山房、古朴大气的玉绣楼、娉婷而立的水心亭、建构华美的牡丹厅…………巧夺天工的亭台楼阁一座又一座在眼前展现,是了,这便是何园了。何园,又名寄啸山庄,取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名句“以南窗以倚傲,登东皋以舒啸”,意在表明主人的清高品性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远大心志。从后园入,绕过船厅,赫然矗立在眼前的便是玉绣楼了。玉绣楼得名于楼前的两棵高大树木——一棵是广玉兰,而另一棵则是绣球树,两树遥相呼应,显得好不庄严肃穆。主楼共分为上下两层,为复式回廊的建筑构造,虽历经了一百三十多年的风雨的洗礼,却依然精巧如昨。玉绣楼后便是主人卧室了,在这里,老北京四合院的古韵,徽派建筑的含蓄和西洋建筑的精致都得到了完美的结合。何园是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园林,小至壁炉周围精美的西洋瓷砖,大至主厅所用的大块进口玻璃以及欧式百叶窗,都可以看出何家主人并不是一位迂腐的中国旧式文人,因为,他懂得接纳包容美好的外来文化,而并非只是自欺欺人般产生抵触之情。何园的后院似又回归了中式园林风格。青松,翠竹,红梅,迎春,巧致地点在这园子里,掩映在太湖石假山中。花红欲燃,竹翠欲滴。迎春花娴静地立在水边,一抹娇黄,与片石山房的嶙峋怪石构成了何园奇景——水月镜花。沿着太湖石假山拾级而上,我们步入了何家大少曾经的读书楼。书屋很小,摆设也很简单,只有几只摆放整齐的古旧书箧和一张何家家训。何家人教育后代很有意思,他们愿意顺从孩子自己的想法。无论是读书做官还是下海经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为何一定得崇尚人们坚定不移地相信了千百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呢?置身园中,仿佛真真有了丝许无关的闲愁,又如游园惊梦的杜丽娘,是期待混杂着迷惘。此番游园,是在赏景,却又更似与何家进行了一次精神界的文化理念的交游。第三篇:描写何园作文它似藏匿在另一个世界的天堂。别致,优雅,精巧而美丽,一花一草,一树一木,一亭一阁,一砖一瓦都恰到好处,差一分多一毫都不可取。这是何园,一所私家园林,看得我痴迷,如醉。很遗憾,来之前我并没有做足功课,但院里屋中散发出的书香气息还是无论如何都掩藏不住的,那风韵是根深蒂固的,那气质是掩藏不住的。我见她,越瞧越似一个清纯少女,羞羞答答,掩不住的美,遮不住的清,抹不去的俏。她应是个安静的女子,不知是长发飘飘还是利落短发,但总是又黑又直的,柔顺反光。我记得何小姐的闺房,那是个怎样幸福的人儿啊。墙上挂着她的照片,齐刘海黑色短发,民国时期旗袍式的校服,只往那儿一站,哪怕不倾国倾城,也足以触动人心。她的房间不是很大,简单大方低调的华丽交融着少女青春的气息。有些褪色了的粉色纱帐曾陪伴过她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那金属的小桌子和小椅子又曾注视她多少词在那琴键上跳跃?多少封书信诗词曾在那里流出?副道回廊中可曾留下她的倩影?水心亭中是否映下她曼妙的身姿?过着这样的生活,她有着怎样的心境?她的父亲又是个怎样的人呢?一定是个对生活充满热爱,对儿女充满宠爱,对妻妾们充满关爱的男人,不然又怎会有这般不俗的品味?看着长长的回廊,各具风姿的亭台,我不禁神往,多少年来,这里发生了多少故事?上演了多少段爱恨情仇?我仿佛看到一群仆人们忙碌却有条不紊的步伐,进进出出,井然有序,少爷中第了,小姐出阁了,夫人生产了…我似乎看到一群太太小姐们三五成群,嬉笑怒骂,今儿搓的粉好不好,昨儿涂的胭脂红不红,明儿要梳个怎样的发髻…我好像看到一群老爷少爷们侃侃而谈的场景,高谈国家大事,论阔人生理想…多少人在这里诞生,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学习,在这里相识相知,在这里相恋相守,风雨飘摇中它经历过大风大浪,水深火热中它坚持着阔首昂扬。注视着这古老的建筑我不禁热泪盈眶,岁月沉淀下的沉稳大气让你显得别具一格,你见证了溜走的时光……1200字以上
-
苏园行苏园行。古风扬。初次来到这梦中的城市,或说第一次见到这风景俏丽、结构端正、飘扬着古典气息的众多园林时,我不由得迷醉了。曾经也思考过,是什么让我这样魂牵梦绕?现在想来,到底还是那种苏州园林式的生活让我着迷。苏州历史悠久,是中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翻阅史书,这美丽的苏州城竟从公元前514年前就存在了。你怎能想象,16-18世纪,在那个昌盛的东方古国,在那个美丽的江南城市,会座落着200余座园林,人们在里面观花赏草,感叹人生,享受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石藏佳景,几度迷醉拙政园这次研学旅行第一站便是拙政园。就在前几天,朋友听说我要来苏州,便极力推荐我要去拙政园看看。今日到此一览,果然不虚此行。拙政园是苏州最为著名的园林之一,占地5公顷,内有远香堂、十八曼陀罗花馆以及三十六鸳鸯馆等等。导游在前路为我们讲解每一个景点的历史以及一些趣事,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刚入园里,那矗立在眼前的藏景石,据说它是为了把即将映入眼前的震撼美景暂时藏掖,这倒有一些大合唱前的寂静的意味。继续游行,是一湾池水,岸线曲折,一株株梧桐、古柏扶岸而起,不远处有一棵空心树,在柳阴路曲廊的旁边,树心完全空了但枝叶仍然繁茂,顽强的生命力真是无处不在!池水上横跨这一架木桥,可直通远香堂,我在桥上停下了脚步,拿起了相机,竟发现园中处处的美景在这里似乎可以一览无余。人类总是经不住美好事物的诱惑,何况我是在第一次来到这雍容华贵、优雅大方的仙境,我不禁陶醉其中。同学的身影恍惚间变成了衣装古朴的人,那池边的石桌上正坐着一位饮酒吟诗的人,目光向着水中的游动着的鸳鸯,忽的这诗声停止了,那文人陷入了沉思,也许是在回忆,也许是在憧憬。思绪又回到现实,我的心底滋生出羡慕的味道,我向往一种生活,没有竞争的压力,没有世事的喧嚣,只要留下宁静、思考。如今来到拙政园,我的梦想竟暂时得到了实现,我是多么不舍离去。山石交错,通幽迷阵狮子林带着一丝满足和遗憾,我们来到了第二站——狮子林。狮子林是个石园,在审美上接近冬天硬朗的风声。传说园中的每一块太湖石都具狮子状,在离入口不远处,有一个我无法参透的巨石,导游介绍巨石里藏有十只狮子,如果能看到十只狮子,象征着你拥有天子之命,我是不相信预测的,但仍对这“石狮”抱有敬畏之心。在导游建议我们自己去狮子林里探索一番之后,我与同学来到了狮子林的标志景物——假山前,忽然感到一阵头疼,放眼望去,假山里处处都是人,可是寻不到正确的道路与他们碰面,只能你在这边,我在那头,大家互相欢笑着。在假山里,我想起维则的一句话“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我觉得用这描述狮子林给人的感觉再好不过了。在假山里穿行着,不时被突然出现头上的同学吓一跳,不时被隔着石层的笑语感动到,这种体验,岂是平时易遇的?突然想到,在几百年前的一天,是不是也有着那么一群孩子,在假山里追追闹闹,欢声笑语?我不知道,那种生活的意蕴不是现代社会的人类可以琢磨的,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意识形态,看着大城市里工厂冒出的黑烟、商场里利益的争夺,我迷惑了,科技在进步,人类是在进步吗?如果仅仅有财富便可以满足一个人对生活的要求,我无言以对。但总会有那么一天,我累了,我会选择踏上一片宁静的土地,置身山水,惬意的度过余生,我以为这才是生活的真意,既然是生活,何必要让自己那么辛苦?苏州园林文化给我的不仅是淋漓尽致的极致美景,更重要的,是一种难得的生活真意,穿越历史的长河,传承在我心底。苏园的生活是娴静的、幽静的,寂静的;是蕴藉的,既不喧哗,又不骚动。坐在归程的大巴上,我在满足中尚有一丝失落,仿佛失去了些什么。窗外夕阳已经落下,红色染尽了的天空,似又重现那层层山石、道道木门,从此以后,我知道,在我所处的国度,有那么一个优雅而宁静的地方,等待着我的重归。苏园行。真意归。1200字以上 初二 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