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500字

我的奶奶

500字 四年级 状物

什么是好人,在我看来那就是心地善良,有爱心的人。我的奶奶就是我眼中的好人,她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她疼爱我,乐于助人,尤其同情贫穷的人。

有一天早晨,我起床上学时,发现外面下着大雪,走不了学校。奶奶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玲媛,不要担心,奶奶送你走学校。”一路上奶奶背着我,阵阵寒风袭来,不由得我打了几个寒战,奶奶脱下自己的衣服,把我裹了起来,边走边说:“玲媛,这下暖和些了吧,坚持一下,马上就到了……”在奶奶的护送下,我顺利地来到了学校,看到奶奶远去的身影,我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有一次,我无意中看见奶奶小心翼翼地用卫生纸把一些钱包了起来,我知道这都是平日她的儿女孝敬她的生活费,可她总是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把生活费攒了起来。我想:奶奶肯定是为自己存私房钱。可从她平时的表现,又不像是这么回事,我决定揭开奶奶的“面具”,

一天中午奶奶告诉妈妈要上城里一趟,说还要坐公共汽车,在我的再三恳求下,奶奶也带上了我。我想这回奶奶肯定会给我买些新衣服和一些好吃的,谁知奶奶一下车就直奔邮局。来到邮局,只见奶奶用颤抖的手掏出了用卫生纸紧紧包裹的“生活费”,然后饱含深情的对邮递员阿姨说:“同志,我要把这点钱寄给四川地震灾区的人,虽然不多,可它是我的一点心意。”听奶奶这么一说,我的眼睛湿润了。奶奶,真对不起,是我误会你了。

我的奶奶就是这样一个人,心里总是装着别人。奶奶,我爱你。

清明节的习俗

7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这首脍炙人口的《清明》,诉说着思念与哀伤。清明节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扫墓和祭奠、追思已故亲人的日子。

清明节前后流传着很多传统的风俗活动。如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这些习俗随着岁月交替和社会变迁,有些已经逐渐被遗忘,连一丝记忆都不复存在,有些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涵。

在旧时的青岛,清明节也被看作是一个大节气。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每家都要断火,吃冷食。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的这一天禁火,冷食,故又称“冷节”、“禁烟节”。人们在清明前两天就开时断火,即天不亮就把饭做好,直到落日后再烧火,以示对亲人的怀念,由于人们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逐渐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在清明节扫墓的习俗比较盛行,扫墓俗称“上坟”。这一天要去祖坟上填土整坟,扫除沙尘杂草,上香、烧纸,举行祭礼。有的人家要利用这一机会修整坟墓,大多数是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别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所以说,无论家里多穷,清明节都是要去上坟的。人们祭祀完毕,都要进行野餐,将上供的食品吃掉,也就是吃福根,以向先人表示节俭之意。

许多人家都要吃大葱和蛋饼,寓意聪明伶俐,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有的人家还要捏面花,称作“蒸小燕”, 吃白面小鸡和鸡蛋。寓意小燕子来了,真正的春天到来了。清明这天早晨全家人一定要吃鸡蛋和小鸡,心明眼亮不得病,很多学生要带鸡蛋给老师以表敬仰。另外,清明节时将印有蝎子图案的纸贴在家里,家中不招蝎子、蜈蚣,尤其是在农村特别盛行。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民间谚语。清末民初,农村一带开始合理安排农时,清明节这天,好多农家给牲口吃高粱米饭,俗语:“打一千,骂一万,不忘清明节一顿高粱米饭。”吃高粮米粥、麦子粥、玉米粥,表示日子步步高,这一天用粥要让牛、驴等饱餐一顿,以犒赏它们一年的辛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四年级
状物
5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