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俗
十四号清晨,我满怀着激动与喜悦,与爸爸妈妈一起贴了春联,粘了窗花,糊了福字,收拾好了年货与行李,便踏上了回家乡的路程。
大年三十,在我们家乡也算是过了一个小年。这天,或许是这七天春节假期中最忙碌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只听见爷爷在门外叫道:‘起床啦!准备杀鸡。’这一叫,立刻吧我从睡梦中惊醒,也意味着除夕开始了……
这一天人们要杀鸡,拜佛,准备年夜饭以及看春晚。当然,对于我来说,弄得最隆重的无疑是拜佛了。
拜佛,也可以称为谢佛。因为在古代,过去的一年是为凶神恶煞的一年,为了这凶神恶煞的一年不毁害新的一年,所以要弄很多的食物给这个年吃。那么这旧年便不会再危害我们了。
拜佛需准备的东西非常多:八仙桌,蜡烛,桂圆,年糕,酒,碗……寓意着下年能团团圆圆,平平安安。
拜佛时,烧香是必不可少的,大人排前,小孩儿垫后,按年龄顺序依次鞠躬敬佛,保佑自己与家人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事业蒸蒸日上,学习天天进步。所有人拜完后,将香交给爷爷,只见爷爷用家乡话保佑着每个人,拿着所有香上下拜着,向三个碗中倒了三次老酒,这拜佛也圆满结束了。
其实,在我的眼里,拜佛仅仅只是每个人对新生活的希望与寄托;是爷爷对全家人无微不至的爱与关心;更是我们自己对自己新年的期望。经过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拜佛,保留着最原始的习俗,但其中的意义却已经不同往日:这是发自内心地,最真切的祝福。
我握着双手,默默地祝福着:希望每个人都能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年初一,是我们家乡上坟的日子。因为在大年三十晚上,传说是要把祖宗,上一辈的先人都接到家来会一会,来个大团圆。所以在年初一我们就要去帮他们扫扫墓。毕竟新年就看着一次,所以要带的东西也不少。例如:金元宝,银元宝,黄纸,冥币,花篮,蜡烛以及必不可少的香。
上坟的人比较多,大多是和亲戚一批一批地来,或者成群结队地来。尽管来的时间不同,可步骤都是惊人得相似而简练:先点燃蜡烛,再用蜡烛的火点燃香,每人将会被分到三支。拿着三支香拜三拜,也是让逝世的亲人保佑我们身体健康,心想事成。拜好后,再将香统一交给一人,插入土内。最后便是将金、银元宝,黄纸与冥币点燃,这些东西可以让逝世的亲人在天上丰衣足食。我也在心里暗暗祷告,愿亲人们能开开心心,平平安安。
年初一过完后,便开始走亲访友,去各个亲人家拜年吃饭,在我们家乡,过年是不逛庙会的。从年初二到年初六便都是这样,没有过于复杂的习俗,在我的印象中,春节便快快乐乐、热热闹闹地过去了。
可谓新年,最重要的依旧是家人能和和睦睦。暂时告别繁重的工作与学习,与最心爱的人说几句吉祥话,与此同时,再传承下祖辈们过年的习俗,回顾一下那温馨的画面,随着新年的倒计时,对你最亲爱的家人们说:“新年,快乐!”
这个年,也就过充实了,这个年俗,也得到了传承。
意义非凡的春节
还没有到放假,我的心,早已激动起来。因为除了能跟亲人们过一个团圆年,我们还要去革命圣地井冈山旅游。
回到老家的下午,我们赶去妈妈的老家喝喜酒,虽然走的都是泥泞的羊肠小道,鞋子也弄脏,但我不顾脚下的艰辛,紧跟队伍,体验了一把妈妈小时候的生活。
大年三十,我们吃完早饭来到外婆家,大舅舅首先给我们发红包,并祝我们新年快乐,学习进步!接着是二舅舅和外婆。收到了红包我们都很开心,里面有多少钱不重要,重要的是里面装满了亲人们对我们沉甸甸的爱。
吃完午饭我们又去了爷爷家吃晚饭,。晚餐很丰盛,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互相敬酒说着对对方的祝福。饭差不多快吃完的时候,大伯首先给我们发红包说了许多祝福我们的话,接着爸爸和爷爷也给我们发了红包。收到红包我们也很开心,向大伯,爸爸和爷爷道谢。
吃完饭家家户户都搬出了烟花,霎时间,天上开满了五颜六色,姹紫嫣红的花。看那一团金光,从空中悠悠而下,随之幻化成无数条翡翠丝,又夹着些许玛瑙缓缓划过天际,真是美轮美奂。
大年初三,终于到了去旅游的时间。我们第一个去的景点是黄洋界哨口,在这里,红军曾以不足一营的兵力击溃敌军四个团的进攻,保卫了井冈山军事根据地。毛主席也曾经在这里写过一首诗——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当年红军浴血奋战的山巅,如今已听不到隆隆的炮声,只有阵阵的松涛声伴着游人的脚步。山崖边的乱石堆,静静地诉说着当年战争的艰辛与残酷。
回想当年残酷的战争,我们如今的生活多么幸福,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接着我们又去了龙潭景区的白龙瀑和仙女潭,可是由于雾太大了,只能隐隐约约透过云雾看到一条银线,听到气势磅礴的水声。
下午,我们留影纪念,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告别了革命圣地井冈山踏上了回家的路程。
这就是我的春节,一个平凡又意义非凡的春节。
相关推荐
-
东北年俗小学生迎新年黑板报:东北年俗——焚烧香表后,屋内香烟缭绕,充满神秘的色彩。男主人斟酒叩头,嘴里念念有词。念完后,祭灶人高喊一声“领”!然后天执酒浇鸡头。若鸡头扑楞有声,说明灶爷已经领情。若鸡头纹丝不动,还需再浇小学生迎新年黑板报:东北年俗——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小学生迎新年黑板报:东北年俗——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北方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本文内容生动丰富,语言新颖清爽,结构独特合理。600字 初三
-
印象俗众远方有物闪亮,一路奔过去, 争、抢、打、骂、阴谋、智慧……头破血流,倾家荡产,得到了—— 玻璃一块,愤然丢掉。 远方有物闪亮……50字 初三 诗歌
-
安溪茶俗观音香飘遍中华。说到安溪的茶,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您知不知道安溪的茶俗呢?就让我来给您介绍介绍吧!茶王赛说到茶王赛,那可是家乡人最最熟悉的,也是安溪最精彩的茶俗。每逢新茶登场时节,茶农们便携带各家自制的上好茶叶聚在一起,由茶师主持,茶农人人参与评议,从“形、色、香、韵”诸方面细细品评,孰好孰劣当场判定。如果当上了“茶王”,乡亲们还敲锣打鼓地把“茶王”迎回家呢!那场面真是壮观至极。敬佛茶俗安溪,是一个信奉佛祖的地区。敬佛,也有一定的茶俗。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安溪农村的不少佛祖信徒会向佛祖、观音菩萨以及地方神灵敬奉清茶。敬奉当天,主人要赶个清早,在日头未上山,晨露犹存之际,往水井或山泉之中汲取清水,起火烹煮,泡上三杯浓香醇厚的铁观音等上好茶水,在神位前敬奉,求佛祖和神灵保佑家人出入平安,家业兴旺。虔诚者则日日如此,经年不缀。丧事茶俗不单单在敬佛之时有茶俗,办丧事之时,也不例外。在亲戚奔丧、堂亲送丧、朋友同事探丧时,主人都要对来客敬上清茶一杯。客人饮茶品甜企望得以讨吉利、辟邪气。清明时节,后辈上坟扫墓跪拜先祖,亦要敬奉清茶三杯。清末着名诗人,茶商林鹤年在(福雅躺堂诗抄)中曾记述,因“经年未登先观察坟茔,于弟侄还乡跪香致虔泣”时,基于“先观察性嗜茶,云初泡过浓,二泡味淡而香始出,特嘱弟侄于扫墓忌辰塑望时,作茶供,一如生时。”……一千多年过去了,安溪茶俗就是这样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演变发展,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已成为了安溪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550字 初三 散文
-
俗世英雄世界上的英雄各种各样,他们当中既有文人墨客,也有武林高手,他们的身上总是有这样那样的事迹令他们闪闪发光。当我们被他们的光芒照得睁不开眼时,不妨揉一揉眼睛,俯下身子,看一看这世上还有这样一群散发着柔和光亮的英雄。卖艺者人们说,乞丐在用尊严换取活命的一顿饭。艺人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汗水来换取取活命的“一顿饭”。天桥上,马路边,随处可见卖艺者孤单而执着的身影。他们往往一手拿二胡或吉他自顾自地弹唱着,一边又艰难地从音乐的嘈杂声中偷偷倾听为数不多的落入碗中的“叮零”声。没有鼓掌声,没有赞叹声,有的只是人们冷漠的目光和一夜夜的饥寒交迫。我一直都把卖艺者和乞丐之间用一个等号连接起来,觉得卖艺只不过是行乞的另一种方式,直到有一天,我一位憎恨乞丐的朋友,往卖艺人前面的碗中丢入几枚硬币后,我才发现,卖艺人和乞丐之间,用的应是不等号……我问朋友:“你不是很憎恨乞丐的吗?为什么你还会同情这个卖艺者?”朋友停下来,严肃地对我说:“我憎恨乞丐,是因为他们不是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而这些卖艺者,是在一点一滴地通过自己的双手业生活,我尊敬他们。”相比世上的贪官、乞丐……卖艺人要高尚得多,他们虽然生活在俗世,却高贵得像在天堂。450字 初三 散文
-
安溪茶俗作文观音香飘遍中华。说到安溪的茶,那可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您知不知道安溪的茶俗呢?就让我来给您介绍介绍吧!茶王赛说到茶王赛,那可是家乡人最最熟悉的,也是安溪最精彩的茶俗。每逢新茶登场时节,茶农们便携带各家自制的上好茶叶聚在一起,由茶师主持,茶农人人参与评议,从“形、色、香、韵”诸方面细细品评,孰好孰劣当场判定。如果当上了“茶王”,乡亲们还敲锣打鼓地把“茶王”迎回家呢!那场面真是壮观至极。敬佛茶俗安溪,是一个信奉佛祖的地区。敬佛,也有一定的茶俗。每逢农历初一和十五,安溪农村的不少佛祖信徒会向佛祖、观音菩萨以及地方神灵敬奉清茶。敬奉当天,主人要赶个清早,在日头未上山,晨露犹存之际,往水井或山泉之中汲取清水,起火烹煮,泡上三杯浓香醇厚的铁观音等上好茶水,在神位前敬奉,求佛祖和神灵保佑家人出入平安,家业兴旺。虔诚者则日日如此,经年不缀。丧事茶俗不单单在敬佛之时有茶俗,办丧事之时,也不例外。在亲戚奔丧、堂亲送丧、朋友同事探丧时,主人都要对来客敬上清茶一杯。客人饮茶品甜企望得以讨吉利、辟邪气。清明时节,后辈上坟扫墓跪拜先祖,亦要敬奉清茶三杯。清末着名诗人,茶商林鹤年在(福雅躺堂诗抄)中曾记述,因“经年未登先观察坟茔,于弟侄还乡跪香致虔泣”时,基于“先观察性嗜茶,云初泡过浓,二泡味淡而香始出,特嘱弟侄于扫墓忌辰塑望时,作茶供,一如生时。”……一千多年过去了,安溪茶俗就是这样通过长期的生活积累,演变发展,口传心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它,已成为了安溪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00字 初三 散文
-
年俗转过街角,看见邻居那一幅红红的对联,听见邻居家人的欢声笑语,闻见那炒饭炒菜的香味,我的心情不觉平静了下来。千里迢迢从杭州赶到这儿来,就是为了赶上即将来临的春节。我也有任务在身——找年味。走在马路边上,我边走边想:马上就要到家了,不知今晚除夕,有什么好吃的呢?去年有肉丸、鸡汤、鸡腿……不知不觉,就来到家门口。那依旧是原来的模样,黑黝黝的门槛,凶神恶煞的两位门神依旧瞪着大眼睛看着我,唯一不同的是又挂上了两个大红灯笼,更添了几分年味。家门口那条小溪依旧潺潺,溪中的蝌蚪依旧欢快地游着,螃蟹一如既往打闹着,与去年国庆回来时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是溪旁的小桥上,有了几道车的痕迹,又是小鸟归巢了。走上餐桌,那是熟悉的味道。耳边响起新年的歌曲,家人已经端上了几碗炒米,和一碗炸粉肉。这炒米,是家乡特有的小吃,只需将事先制好的炒米放入水中稍稍泡一下,捞起来,便是一碗美味的食物。而炸粉肉,更无须介绍,家乡无一人不爱。看着今日那丰盛的伙食,我们快乐地吃着喝着,享受着这过年的味道。几个玻璃杯碰在一起,那清脆的声音,似一眼清泉流经,如一阕乐章,开启了新年的画卷。家人的欢声笑语,是画卷中翱翔的鸟儿;那飘香的饭菜小食,是画页中飘香的瓜果。我们,在新年的铃声中,开启了新年的旅途。口中香脆的炒米,脆脆的声音充实了新年。门外的小狗也汪汪地叫了起来,欢庆着、欢呼着,同大家一起欢度新年。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大家应该说点什么吧!”于是,场面便更加热闹起来,弟弟首先来了一句:“外公,祝您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让我们一同干了这杯吧!”听了这句,我打趣道:“不能说是干了这杯吧?”这幽默的话语使大家笑开了花,弟弟摸摸脑袋,轻轻地打了我一下,但嘴角仍禁不住地扬了起来。该我大显身手了。我端起酒杯(虽然里面装的是饮料),伸直双手:“外公,新的一年,祝您身体健康,开开心心,心想事成,万事如意,我们一起喝一点酒吧!”说罢,我喝了一点儿,在看着外公喝完后,我又对着大家,还是刚才那个姿势,来了一段演讲:“同时,也希望各位长辈,朋友,亲人,新的一年,新气象!愿大家2018,财源滚滚来,疾病源源去!事业蒸蒸日上,学业有成,天天开心,天天快乐!”言罢,与大家一碰杯:“新年快乐!”年,总是那样的快乐,有趣,总给人们一段美好的回忆。也许,年味就是那泥泞路上的车轮印,一年在外后回家团圆;年味就是那家乡特有的美食,予人故乡的味道;年味就是一顿团圆饭,年夜饭,给人幸福快乐……耳畔又是一首“花好月圆”……1000字 五年级
-
年俗文化年俗是指春节习俗,春节俗称“过年”。那什么是“年”,又为什么要过年呢!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当“年”兽像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燃响的炮竹声,年兽浑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皇而逃。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春节”原指正月初一立春日这一天,可中国的春节准备,庆祝活动,早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也有过了腊八就是年的俗语。腊月初八就是腊八节,又俗称“腊八”,有着喝腊八粥的古老习俗。喝上一碗腊八粥,祈福新的一年平安吉祥。也有泡腊八蒜的风俗,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名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北京城还有“腊八粥,腊八蒜,放帐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的民谚。在河南等地,腊八粥又称“大家饭”,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一种节日食俗。腊八节过完之后,人们都开始置办年货了,还会买春联,窗花,“福”字,年画,爆竹等等。这都是过年的习俗,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街上人来人往的,年味已经十分足了。接着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夜”,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灶,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就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或“官三民四僧道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腊月二十四日,水上人家或寺庙,道观则在腊月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的说法。过完腊月二十三就过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穷运,晦气通通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其中民间还有“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的俗语和习俗。年是游子的盛会,辛苦劳作一年的人不管多远都要赶回家与家人团聚。年是中华文化的浓缩,中国有说不完的年俗,道不尽的风情。100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年俗照我们家乡的老规矩,只要一到农历二十,男人就会赶到集镇上,忙着筹办买年货,满载着一车的年货兴奋地回到家中,然后腾出一块空地,将年货单独摆放在那里。女人们则在商场里购买新衣,这儿买一件大袄,那儿买一条棉裤,这儿买一套童装,那儿买一套唐装,直到口袋中的钱花得一个子儿都不剩,这才拎着大包小包往家里赶。小孩们则挤在售卖烟花爆竹的摊铺前,盯着玲琅满目的爆竹,不知该选择哪一种。除此之外,这一天女人们还要做馒头,包粽子。刚刚宰杀的年猪的叫声还在院子里荡漾着,砧板上已经“嘚嘚嘚”地开始剁肉馅了。肉馅里裹藏着胡萝卜的橙红,芹菜的鲜绿,一股脑儿都装进了面皮里,成了鼓鼓囊囊的包子。红豆、绿豆、枣子、栗子和糯米混在一起,夏天就早早地准备好的箬叶将它们紧紧地抱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可爱的粽子。每五个一串,然后放在开水煮上两三个小时。出锅后,便挂在窗头,等待正月的到来。大人们井井有条地计划着,孩子们摆弄着烟花,期待着除夕夜燃放的那一刻。真的,就在大家的准备中,山村的春节已呈现出一片热热闹闹的景象。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是春节前夕最精彩的前奏。离家不远的,都纷纷赶回家中,和家人们提前过一个团圆日。当夜幕完全笼罩整个村庄,绚丽的烟火就会准时绽放。过了二十四,小孩子们忙着给长辈亲戚端年饭,当然这个时候最高兴的莫过于手上揣几个红包。送完最后的年饭,大年三十也就在眼前了。一早起来,大家开始穿上新衣,便开始忙着贴对联,挂灯笼。十二点过后,大家伙都开始准备给先祖的供品,现在条件好了,各色供品应有尽有。有些人家竟将孩子的奖状也放在篮子里,一并给先祖看,告诉先祖,今年孩子的成绩。当旧年最后一丝亮色敛进了黑匣子,大家门前的灯笼全部亮起,整个村庄被喜庆的红色包围着。大家一起围坐着圆桌,满面红光地讨论着新的一年的计划,大家有说有笑,被新年的气氛感染着。午夜十二点左右,大家都把自家的烟火包放到祠堂前的空地上,当零点的钟声准时敲响,数十炮烟火一齐绽放在村庄的上空,每一炮都震耳欲聋,仿佛春雷炸响在山谷……正月初一的早晨按照我们村庄的习俗,家家户户,老老少少都要吃一碗长寿面,祈愿能够健康长寿。过了初一,大家都开始走亲访友,手里提着礼品,心中怀着美好的祝福,去拜访亲朋好友。家家户户招待客人总少不了“三遍茶”,第一遍清茶,第二遍枣子桂圆茶,第三遍鸡蛋茶。还有些人家三遍茶过后,馄饨或长寿面会热腾腾地上桌。之后各色菜肴一一上桌,喝酒的喝酒,聊天的聊天,整间屋子都弥漫着喜庆的味道。正月十五,年味才渐渐散去,大家伙儿又陷入各自的忙碌中,开始了新一年的打拼。浙江杭州临安市晨曦小学六(3)班六年级:帅思越1000字 六年级 叙事
-
小议年俗过年总是一件令人十分期待的事。家乡的年味总是那么浓稠,让人回味起来总有种甜丝丝的感觉。家乡的年似乎是从每年的腊月初八开始生根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煮上一大锅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大米、枣、花生、红豆等五谷杂粮凑在一块,再放上一些腌制的瘦肉,小火慢熬,等到香气扑鼻的时候,就算是成了。盛上一小碗,趁热吃下,整个身体熨帖了,那股舒坦就甭提了。过了腊八后,小年也快了。农历二十三是南方人的小年,不同于北方的祭灶,海门这片的习俗是要“烧经”的,也就是祭祖。这事一般都由家中的长辈操持的,买上些酒菜,点上香烛、烧些纸钱,告慰下先人们的在天之灵。吃馄饨也算是小年的一大特色,因馄饨形似元宝,寓意可以“兜财”。据说这样来年便可财源广进,不愁吃穿了。小年一过,年味便愈发浓郁了。家家户户忙着打扫卫生,置办年货了。蒸糕绝对是其中的重头戏,从磨粉、备料开始,工序繁杂,劳心费力,但是大家乐此不疲。糕点师傅在那蒸腾的水汽里快乐地忙碌着,把碾好的糯米粉一层层地均匀撒上去,考究一点的人家还会放上桂花和切碎的红枣。等到蒸制好了,几人合力将糕笼倒扣于桌上,用手沾上水,进行揉打,据说这样揉打后的糕才有那种韧韧的口感。蒸糕其实更是为了讨个“年年高”“步步高”的好口彩。到了除夕,忙得差不多了,这时候大家开始有点悠闲的感觉了。吃过午饭,便是贴春联了。以前,贴春联前还有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熬浆糊。将水烧至沸腾后,导入适量的面粉,搅拌均匀后再加热几分钟就可以了。可别小看了这浆糊,用浆糊粘贴的春联,一年到头都不会脱落。红彤彤的春联映红了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显得那么喜庆、热闹。夜幕降临,年夜饭开始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且不论吃什么,光是那种和谐幸福的氛围就是“过年”的最好的注解。天空中礼花飞舞,鞭炮声不断,这天晚上的鞭炮声定然是会延续到大年初一早上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然成了守岁的最佳伴侣。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给的红包那是一定要收好的,放在枕头下好“压岁”。等着零点的钟声敲过,便又大了一岁了!大年初一是个神圣的日子,不能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扫地,不能打开后门,大人也万不可于这一天发火骂小孩,所有好动的孩子在这一天也自觉变得乖巧和文雅了许多,个个穿了新衣,循规蹈矩得很!过了年初一,年味便由盛转淡,但大年初五财神爷生日,又会掀起一个小高潮,之后,得到春节休整的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奔向四面八方,待到正月十五,一碗元宵吃过,这年便算是过了。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
俗世·俗气一生中总会经历一些乱七八糟的怪事,那些遗忘不了的就构成了记忆,时间久了便形成了一套思想体系。人在研究人的时候,情不自禁地宠爱起同类来,把智慧与能力扩大化,从而使人的地位举足轻重,最终达到了统治世界的水平。宠爱固然有积极的一面,遗憾的是人们把消极的那部分给遗忘了。不切合实际的目标造就了不计其数的损失惨重者,而楷模的作用依然与日俱增,深得人心。心甘情愿地走老路子,前途无望却依然执迷不悔。人们往往只看到矛盾统一的一面,而把对立的那一面抛弃在某个角落里苟且偷生。当许多“一望无牙”的老人用残余的记忆去回顾人生经历时,猛然间发现真正的知己实在太少了。短时间的相处,往往又会发现世间好人太多了。这些都是人生经历中必须面对的难题。很多人都是伟大的辩论家,批评别人提拔自己头头是道。这又在某一程度上看出一个人的本能反应,与一般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而生存没什么两样。做人本来就是件很不简单的事情,要去做个好人更是“雪上加霜”了,好比叫一位年过九旬的老者去登珠穆朗玛峰。帮人几把容易,帮人几十把却困难起来了。有时做人就是这么回事,真心付出得到的不一定是真心回报,说不定是万丈深渊在此等候。被自己信任的人倒击一掌的滋味很不好受,有让人几世都不想投胎做人的感慨。小说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几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时也是如此,倘若在“结局”之后加上个“冷淡”会更完整些。“长处无好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相当成立的。为人处事伴随一生,一个再好的人会留下某些遗憾,一个再坏的人定会创造几许亮点。易冲动的人必然解决不了大事,暴跳如雷,瞪眼跺脚之举易酿成大错。许多人说话惊天动地,似乎可吓跑鬼神,而胆量却滴水可量,那盛气凌人的模样已经暴露了其内心的空虚。天使与魔鬼真的只有一步之遥吗?世事苍桑,坦然面对谈何容易。人是极其复杂的动物,伸手可得的东西不去珍惜,无情地抛之于脑后,而远在天边的都成了神奇,有时又成了盲目的追求,追求的路上免不了风吹雨打。多少人跌倒了再也爬不起来,多少人无法跳出终生的阴影,多少人一败涂地、痛不欲生,多少人斩草除根、十恶不赦,多少人快马加鞭、一览众山小,多少人……未来的东西是未知的,因而给人的感觉往往又是美好的。许多的爱恨情仇化为了千年未解之谜,从而引来了无数探索的人,使其更加“剪不断,理还乱”了。人,是极其的聪明、友好、善良、可爱……同时,人又是极其的狡猾、残冷、恶毒、可耻……后记:我并非主张消极,只是这些不尽如人意的分子可以在俗世中找到其原型,虽令人不愉,但必须去面对。那些过分追求完美的人是不会留意这些的,而我却认为破碎的东西有时也是美丽的。许多黑暗的阴影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难题。1000字 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