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800字

民族风俗

8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

正月初一为春节,旧称元旦。是日,人们早起,着新衣、戴新帽、穿新鞋,以示辞旧迎新。谓穿未下过地的新鞋,新的一年可脚轻手健。男主人起床,口念吉词先开门,放炮仗于门口,称“开门炮”。开门炮一般放三个,要“带四放三”,留一个作“备炮”,宁波话“备炮”出典于此。炮仗放得越高越响,示意新年吉利。若是“吹、吹、吹”的哑炮,则示为不吉,要马上就说:“哦,吹吹响,今年会发财。”并立即补放一个。

大族、大户人家供奉祖先遗容画像于祠堂或中堂(堂前间),一般悬五代之内的祖宗像,称为“供帧子”、“供影子”、“供金紫(昔绘像皆金冠紫衣)

”,均同义。有的宗祠族规,男子l6岁才可拜祭,女子不在内。由轮着当办者分发麻饼(亦称吉饼)一双或碗两只。各家幼者依序拜尊长,称“拜岁”。除夕夜巳分“压岁钱”,用红纸包起来压在幼者枕头底下,故谓“压岁”。

是日,早上吃汤团(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有些人家全家吃素一天。这天习俗最大特点是让家里日用器物“休息”一天,也即让家庭主妇休息,不扫地、不乞火(不向别人点火、点香烟)、不杀牲、不动刀剪、不倒马桶、不洗涤衣服,也不打骂孩子、不讲不吉利的话。早晨见面忌说“早”字,谓说了要招来今岁跳“蚤”多。走路如跌跤,要马上说:“哦,元宝一跌。”此晚,未昏即眠,不点灯火,谓点灯将招来今岁蚊蝇多。睡前,放“关门炮”。晚上不出门,俗称过“太平夜”。

初二至初七八,迟的到十五,各家出门走亲戚“拜岁”,一般先至亲后远亲,少拜长以婿拜翁、甥拜舅、侄拜姑等为重,互相款待酒席,称“岁饭”、“岁酒”。

初五,为财神日,经商人家最重此日,“请财神”后才开门营业,称“开市”。信佛者,有的于初七夜走七座桥,且不走回头路,初八拜八个寺院,俗称“走七桥”、“拜八寺”。

其间,民间娱乐活动有舞龙灯、跑马灯、大头和尚等。与别地稍异者有“佯扫地”,即乞丐(此时称“发财人”)背负筐,手握缀有红球的扫帚,佯作扫地状,口唱俚歌:“撩起金丝帚,瑞格(象声)一把扫。扫到东,老板屋里有青龙,青龙盘米缸,黄龙盘谷仓;扫到南,老板屋里发大财,大元宝使箩抬,小元宝使船载。”

建国后,贺年等习俗不变,迷信色彩多已消失。机关团体举行团拜,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活动,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科技人员、敬老院老人和春节期间坚持生产、工作的职工。路上熟人相逢,拱手或握手,互祝吉祥。

我们毕业了

450字 初三 日记

虽说我已经是高一保送班的学生了,但我在潜意识里还是觉得自己还是初三的学生,我还没有真正毕业。但是今天是最后一天上课,上完课后放温书假,温书假过后就是中考,中考完聚餐完以后我们就是真的毕业了。回想起这三年来和同学们相处的点点滴滴,那么多欢声笑语,而且今天因为上课甚至没办法回到学校去和他们合照,看着他们在合照里笑颜如花,少了我们几个人,心中总觉得不是滋味儿。

很多人说高中的同学们会让你铭记在心,在我看来,初中的同学也是一样啊。他们陪着我哭陪着我笑陪着我闹,一起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这怎能令人不刻骨铭心呢?在这毕业之际,过去得那些不愉快全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剩下的只有不舍与难过。或许十多年以后的同学聚餐我们还可以聚一聚,但是也没有办法保证所有同学都可以来,没有办法保证所有人还是原来的纯洁美好的我们。想到这里,心中就有些惆怅。

别了,母校,或许以后都没有机会再看到那青葱一片的后山了;别了,老师,或许以后在大街上看到您,您也认不出我来了;别了,同学们,愿我们在彼此看不到的岁月里,熠熠生辉,成为最好的自己!

毕业也要快乐!26号的中考,你们要加油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六年级
议论文
8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