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风古灶
今天是星期六,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八叔公一起去南风古灶参观。南风古灶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久远,保存最完好且连续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龙窑,被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上午十点多我们就到达目的地。在门口售票处买了门票,爸爸和妈妈是25元的成人票,我和八叔公是12.5元的半票,爷爷和奶奶优惠免票。然后,我们走进了南风古灶的大门。
一进大门,我们看到右边是一个小小的花园,花园里有一块大石头、一块小石头和一些树和草;左边是陶瓷是的简称,意思是自己试一试,也就是来宾亲自动手做陶瓷的意思。陶瓷DIY的隔壁有一个烧陶瓷用的大房子,那就是最古老的龙窑了。龙窑四面通风,里面可以放很多陶瓷,窑口放了很多木柴。在龙窑外墙上挂着一个介绍南风古灶的牌子,原来南风古灶已经有五百年的历史,直到现在还可以用来烧陶瓷,据介绍说,要烧成陶瓷需要18个小时。
接着,我们走进龙窑旁边的一个小巷子里。这个小巷子是个斜坡,龙窑就是顺着这个斜坡建造的,爸爸告诉我,这个斜坡是有用的,因为热气是向上升的,烧陶的时候火在下面烧,热气就会向上升。烧火之前把要烧的陶一层一层向上摆好,窑火烧起来后,热气不断向上升,陶就能够被均匀地烧干,就成了陶瓷。我们顺着斜坡一直走到尽头,便看到一棵大榕树,这棵榕树可大了,而且是生长在半坡上的,比南风古灶里任何一间房子都要高,大榕树身上有很多蚂蚁在走来走去,我猜这棵大榕树的树干里一定有很多蚂蚁。
然后我们继续走,前面有一个卖陶瓷小饰品的小摊,当我走近时,看摊的老伯伯忽然拿出一件小陶瓷问我,陶瓷上的卡通人物是什么,我仔细一看,原来那是米老鼠,于是,老伯伯就把这个米老鼠的陶瓷送给了我。后来我还买了一个用陶瓷制作的小鸟口哨。
最后,我去陶瓷DIY学习做陶瓷。哎呀!可真难啊!如果一不小心,手指动了一下,整个陶瓷就变形,又得重新来做过了。
今天我玩得真开心,我知道了陶瓷的历史,又试过做陶瓷,我的知识又增长了许多!
游厦门
我们去厦门的第二天是去鼓浪屿,在漫长的路上,导游对我们说这鼓浪屿名字的由来:厦门是个半岛,而鼓浪屿,则是厦门的一部分,靠海边,海水冲上来像鼓敲一样,就是鼓,浪,就是海浪,而屿,就是岛屿的意思
到了鼓浪屿,人们陆续下车了,我们一家人来到了日光岩。日光岩耸峙与鼓岛中偏南部,巨石耸立,树木葱茏,登临俯瞅,厦鼓景物,仅收眼底。沿着岛上的窄巷曲径坡道,走进“日光岩公园”。观看着园内的古树绿草,欣赏着园内的鸟语花香,沿着一级级的台阶,边向日光岩攀去,边观赏园内和巨石上的古迹。有为了减缓士兵想家思家之念的“中秋博饼”。还传说日光岩原为“晃岩”,郑成功见其景色远远超过日本的“日光山”,就将“晃”字折成“日光”,故称为日光岩,由此又将园内的莲花奄改名为日光寺。还有一些名人、文人在日光岩上的巨石崖刻也吸引着游人,在几十米高的巨石峭崖上的“天风海涛”、“鼓浪洞天”、“鹭江第一”等崖刻苍劲有力,增添了日光岩的壮美。还有蔡廷锴将军的“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古今洞;当年石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以及与此意境完全不同,刻在巨石架叠而成的“古避署洞”外石头上的蒋鼎文的“日光岩,石磊磊,环海梯天成玉垒,上有浩浩之天风,下有泱泱之大海”等诗篇,更增添了日光岩的古风异彩,文雅灵气。
在巨石上的“百米高台”石刻的指引下,沿着级级石阶的攀天梯,扶着不锈钢的扶手,向日光岩极顶攀去。望着上面在天空里的光溜溜的石头,看看下面如似万丈深渊,由于去的很早,上面还没有游人,心里不禁有些害怕起来,腿也不自觉的显得有些哆嗦,我一个劲地勉励自己,不要害怕,一定要攀上去。慢慢地扶着扶手,上到了两个石台的鞍部,我先去到了较矮的一个石台,把着扶手向百米高台顶上看去,在那四十多平米左右的高台上,有一个人造的如碉堡之类的建筑,台阶直通到他的顶上,扶手把他四周相围,那是人们一个最好的观景点。被那雄伟的高台所吸引,一鼓作气爬到了高台的极顶,顿时眼界大开:海上岸边,山水楼阁,看的清清楚楚,真真切切,一览无余。居高临下之快感,心潮起伏,豪情奔放,心情豁然开朗。
在日光岩极顶看鼓浪屿,鼓浪屿的全景尽收眼底。海边白沙碧浪,礁石鬼斧神工。岛上从英雄岩到浩月园,从燕尾山到菽庄花园,在一片绿树丛中,显现出座座别墅,低层楼房,那各式各样的房顶、窗户,各种颜色的墙壁,使人如在画中。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岛上分布着1000多栋世纪英式、法式、西班牙式等各式别墅,散落在山坡、海边的绿树丛中,幽静别致,让人十分的欣羡,难怪说鼓浪屿聚集着万国建筑风貌,享有世界建筑博物馆之美誉,。向岛的东南面看去,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巨形石雕高耸着,庄重威武,望着台湾诸岛!再看日光岩的西面,森林被一张大网高高的覆盖着,那里是有名的百鸟园,站在日光岩极顶就能听见那些鸟儿的歌唱!
走下日光岩,在“晃岩路”上绕着日光岩欣赏着近处的景色,真是一处一景。
相似题目
-
游南风古灶我去过风景如画的丽江古城,游赏攀登过雄伟的玉龙雪山,却从来没有玩赏过像南风古灶一样古香古色的地方。华夏名窑——南风古灶位于悠久的“南国陶都”石湾镇。五百年来一直窑火不绝,生产未段。刚进景区就看见了一尊长的怪模怪样的雕塑,它长着张飞的脸,祝融的身,足踏风火轮,身材赫赫,令人肃然起敬,这就是石湾人崇祀已久的火神。继续走,我们来到了一个展厅,里面的瓷器惟妙惟肖,一个个和真的一样,看那个陶瓷荔枝,它的触感和真的一样嘛!紧接着有一个舞台,一位慈祥的老爷爷走了过来,手里拿着一块陶土,咦?这是要干什么?只见老爷爷把陶土放在转盘上,陶土随着转盘的转动开始变形,老爷爷的双手似乎有魔力,陶土从一团变成方形,再由方形变成扇形……到了最后,老爷子把电一关!嘿!一个完美的瓷花瓶就大功告成了!紧接着,我们又来到孔雀园,园里的孔雀成双成对的走着,仿佛在高傲的炫耀自己,园里的羽毛纷飞。“扑棱”一只、两只,孔雀竟相开屏,吸引住了大批的游客,尾巴上的羽毛犹如一把镶嵌了宝石的宫扇,那些像用染料绘出来的“眼影”反射着光影,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许多小精灵,在上面飞舞着,光芒四射,孔雀不愧是百鸟之王啊!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转眼太阳已经西沉了……500字 五年级
-
游南风古灶今天小记者协会组织我们到南风古灶参观,早上太阳刚爬出半个脸,我就整装待发,准备去第十一小学集合。来到十一小学,只见到处人山人海,这次出去活动人可真多,在车上大家一起猜谜语,说笑话,玩得十分开心,一点儿也不觉得闷。时间过得很快,眼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南风古灶。这里到处都是陶瓷装饰,雍容华丽,令人目不暇接。站在景点门口,导游滔滔不绝地向我们介绍南风古灶的概况:南风古灶建于明代正德年间,五百年来窑火不绝,生产不断,完好保存至今,是我国陶瓷史上的奇迹,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载入世界吉尼斯之最,誉为"活的文物,移不动的国宝"。近年来,以南风古灶为中心,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经不断的开发建设,南风古灶旅游区的面积已近四百亩。除古窑吐艳主景点外,还有保留石湾古老制陶场景的古寮场、荟萃陶艺精品的艺术长廊、公仔街、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陶塑公园、世界最大的网式孔雀园,是集制陶、赏陶、商贸休闲于一体的陶文化旅游区。导游带着我们去参观大师表演做陶瓷的艺术节目。人都来齐了。两位大师分工合作,其中一个用脚推动泥模,老师傅开始大显身手,用手沾了点水,把泥坯弄成圆形驻,接着轻轻用手指头插进中间,挖个洞,可一定要保持手的湿度,这样一来就不会把泥巴捏散或变形。看完大师的精彩表演后,台下响起了一片震耳欲聋的掌声,我觉得做这东西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有些难度,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和大师告别后,导游就带我们去参观高灶。传说高灶有五百多年的历史,高灶五百年烟火不断,同行的外国游客连连啧啧称赞,我不由地对我国的悠久文化感到骄傲!这里的古窑长34.4米,宽米,窑面有火眼28排,每排有五个孔。烧窑以木柴为燃料,温度由人工操控,延续至今。接着我们有来到了林家厅,这里可真宽阔,到处都摆放着精致的陶瓷品,我迫不得已地跑了过去,看了看品种,就问导游:“这都是些啥动物,表情可真严肃,可真希奇!”导游便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有仙鹤、信鸽和一些气势风范的古代老将,这里也算得上是陶瓷的世界。时间过得很快,当我门正流连于这林家厅的美景时,大队已发出参观下一站的指令,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林家厅。下一个参观的景点让我倍感诧异,这是闻名的“古灶榕风”,这儿生长着一棵将近500岁的老榕树,这棵古榕枝体粗大,树叶呈翠绿色,也算得上是一棵“神树”,导游说:“传说‘摸摸榕树头,一世无忧愁’,大家去摸摸它,学习成绩定会好。”我听了一个箭步冲了过来,抚摸着这老榕树久久不肯放手,这可是可以让自己实现学习成绩优秀这一愿望的“神树”啊!其他同学也相继跑了过来,按照导游的说法摸了摸这“神树”。树看完了,该去的地方也去过了,大家正绞尽脑汁在思考下一个去处,陈晨姐姐终于作出决定:一起到玩陶的地方休息。大家来到了最后一个终点站——玩陶区,我交了费用,就和一个陌生的小同学一起玩了起来,原来这陶瓷可真难应付,虽然看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却很难啊!我一边做一边回想着刚才大师是怎样做的,可是不是忘了沾些水,就是太大力把泥弄散了,最后做得一塌糊涂。时间在弹指间飞逝,我们的作品终于完工了。令人哭笑不得的是,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啊!简直就是“四不像”!但我依然对自己第一次亲手制作出来的陶瓷感到由衷的满意。看着自己浑身泥浆,活象一只大花猫的狼狈样子,禁不住哑然失笑。这次旅游真是开心,尝试了做陶瓷,收获了满肚子的笑话。这次外出,还使我懂得了:古时做陶人的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我告诫自己,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做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都必须要像做陶瓷那样一丝不苟、专心致志。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记叙文
相关推荐
-
灶黑瓦,白墙,小院,洋楼,每到深秋,一树柿子菲红,相互衬托,真是太美了!那便是我的老家——东渚。老家前院有一口灶,这口灶已经有几十个年头了,我就喜欢吃外婆烧的菜,因为外婆都是在这灶上用大锅烧出来的,那饭菜自然特别香,现在这口陈旧的灶可是我老家的象征了。灶是老家的象征,白瓷砖、大铁锅、黑油渍、灶神爷便是这灶台的代表了。就在我老家的灶台上,灶台后有一个放柴烧火的炉灶,特别暖和。每到冬天,我就会躲到炉灶前取暖,带上一小盘瓜子,把吃完后的瓜子壳扔进火炉。伸长脖子,从灶口看灶肚里的瓜子壳起火焚烧,顿时,里面更旺了,看着这熊熊燃烧的火苗,总是会担心烧到灶外来,害怕自己被烧到;但是,有时却又很大胆。居然敢用已经生锈的铁夹子把柴火夹入熊熊燃烧的火炉中,放入火炉后的柴火会发出“咔咔”的声音,有趣!那是燃烧柴火独有的声音,我喜欢!灶台上有一个烟囱直插云霄,烧柴的烟都从烟囱里排出,那也就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冒的炊烟。老家没有油烟机,炒菜的油烟都会笼罩在厨房里,把厨房变得和仙境一般。那时,我便会很兴奋地走进厨房,大喊:“神仙来喽!神仙来喽!”那口土灶带给我的乐趣还不止这些。记得有一次,老家的烟囱堵住了,外婆正好在灶上做饭,烟怎么也排不去,全凝滞在前院上空。整个厨房和院子雾蒙蒙的一片,因为看不清楚路,我差点摔了一跤。但我仿佛又置身于仙境一般,耳边不时传来阵阵轻咳声,我的眼睛还被油烟熏得直泪流。在朦朦胧胧之中,我看见外婆仍一本正经地站在灶前翻动着锅铲,并将一瓶什么东西倒入了锅里。不一会儿,突然听见外婆大叫“不好了,不好了,放错了!”原来外婆把深色的酱油当成菜籽油倒进了锅里,那天我们一家就在“云雾缭绕”的厨房吃了一顿“美味”的酱油饭。老家的灶,简单、朴实、却充满了家乡独一无二的味道。700字 五年级
-
垒灶“阳光多么明媚,歌声多么清脆……”,参加完学校的开学典礼彩排结束后,我和我的好朋友佳佳一边哼着小调一边来到院子里的木桌旁。“我们玩什么游戏呢?”我问道。“嗯……”她想了想,“我们来垒一个灶吧!”,“好啊!好啊!”我使劲的点头。我们先到附近捡了一些大小不一的小石头。“啊!”我由于不小心重重地摔在了地上。“你怎么样,没事吧”佳佳关切地问道。“没……”,还没等我说完,佳佳惊呼道:“哇,看你身后有好多枯树枝和枯树叶”。我顿时忘记了疼痛,便一起把枯树枝和枯树叶全部捡了起来。材料准备齐了,我们便开始垒灶了!我们首先把捡来的小石头垒成一个圆形的灶台,然后把树枝粗细分开,先把细的树枝挑出来,垫在灶的最下面,最后把粗的树枝插进石头缝隙里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灶给垒好了。这时候我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口水,自言自语的说:“我好想现在有一串羊肉串拿来烤着吃啊!”,“难怪你有一点胖呢!”,佳佳仔细的打量我一番,可是她也说道:“不过……我也想尝尝烤羊肉的味道,呵呵!”。我们俩相互对视一下,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450字 五年级 叙事
-
游古运河星期五下午,阳光明媚,凉风习习,我们迎来了令人激动不已的活动——游古运河。不一会儿,我们这群“小精灵”在老师的带领下穿过小城的古巷到达了目的地。来到古运河风光带的大门前,只见门口竖着一块巨大的鹅卵石,上面刻着“古运河”三个金黄的大字。一旁的树儿被风吹着,“哗哗”响的枝条似乎在欢迎我们的到来。继续向前走,来到了古运河的观光区。哇哦,这真是古运河吗?真是太美了!河面波光粼粼,虽然不是那么清澈,不能看见河底的石头和泥土,但是已经显得十分典雅秀丽。河水还显得有些青绿,好似一块颜色不浓不浅的翡翠,可这河水到底是不是一块贵重的翡翠呢?咦,那是什么?我趴在栏杆向河里看,一条金红色的鲤鱼忽然跃出水面,激起了浪花。隐隐约约中,还有一群形态各异的小鱼跟在后面,它们时而跳跃,时而嬉戏,时而跟河水玩起了“捉迷藏”。继续走在岸边碎石铺成的羊肠小道上,我们来到了几棵枫树下面。哇,枫树上的叶子红得像霞一样,风小子淘气地往树上一吹,顷刻间有一群“火蝴蝶”从树上“飞”了下来,地上犹如着了一大片“火”,这情景让我想起唐人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蹲下身子,把它们一片一片捡起来。我们之中的一些粗心的同学,或许没有发现——一朵朵金黄的小姑娘:菊花们正从“火堆”中探出脑袋呢!红色的枫叶上面有金黄的菊花点缀,显得相当别致。接着,我们又到了一个亭子里休息。据说这里是古代皇帝曾经来过的地方,真是不可思议!我们用随身带的垃圾袋捡了这里唯一美中不足的东西:垃圾。之后还和同学们一起拍合照,在夕阳下,在古运河畔,我们齐声高呼:保护环境,爱护母亲河!夕阳西下,晚霞的余晖洒在了运河上,使古运河格外秀丽,河水变成了零零碎碎的淡红色,似乎在惋惜我们没有多待一会儿。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保护运河,让它更美,让家乡更美做出自己的努力吧!750字 五年级
-
北风和南风有一天,北风和南风遇见了。他们两刚见面就互相吹牛,各说各的自己本领大,他们两下面有一个人在穿衣服,南风说:“我们两比赛把他的衣服吹掉。”北风答应了。北风开始了,他先把他的衣服给吹到了地上,结果,那人又把衣服给套上了,还裹得很紧,并且裹上了三层衣服。北风使劲地吹,可那人又把衣服裹得更紧了。北风,只好认输南风开始了,他一吹,立刻风和日丽。那人看天气晴朗了。就把第一层衣服给脱了,紧接着又把第二层衣服和第三层衣服给脱了。最后,天气太热了。那人就去游泳了。最后,南风赢了。200字 五年级
-
烧柴灶双休日,我们全家一起来到爷爷奶奶家。那里对我来说最有趣的东西就是大柴灶了。我非常兴奋,就连我的小跟班-弟弟也很激动,因为这是我们唯一可以正大光明玩火的机会了。我先拿起弟弟给我的干稻草,用打火机把稻草点燃,小心翼翼地放进大柴灶里,再加进薄薄的木片,火就熊熊的燃起来了!之后,可以放进大一些的木柴,火就会越烧越旺,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似乎有几个火精灵,躲在大火里玩耍呢!想着想着,柴灶里的火渐渐熄灭了,只剩下几块黑里透红的炭,时不时会一闪一闪地冒出亮光,就像天上的小星星在向我们招手。看着这火红火红的炭,我不由地想起白居易写的:“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比起他,我们现在的生活真是比蜜还要甜呀!3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古香古色的南风古灶今天,爸爸、妈妈、姨妈还有两个表姐和我一起去参观了南风古灶。在那里,到处都是陶瓷装饰,我和爸爸妈妈他们都看得眼花缭乱了。接着我们参观了明清古民居群,那些古建筑非常雄伟壮观,古香古色。爸爸妈妈连连啧啧称赞,我不由地对我国的悠久文化感到骄傲!最后来到了龙窑(又称南风灶),龙窑的样子像一条龙,所以叫龙窑。龙窑又大又宽。爸爸说这个地方曾经烧出了很多优秀的陶瓷,所以南风古灶是我国的历史遗产。这次旅游真是令我大开眼界,我真的好开心啊!200字 小学 记叙文
-
南风过境那是一片永远浸润着金色阳光的土地,郁郁葱葱的乔木是世代守护那里的神灵。那里的天是湖蓝的,云是柔白的。当那一抹湖蓝流淌到了地上,就成了清澈的水,至于云,在草的烟绿色洇染了之后,被剪成了姑娘们头上精巧的纱花。 乡村的晚风拂过脸庞,夹杂着白日里太阳的味道和草木清香,在炊烟悠然升起的时候,各家各户的人都扛起锄头,提起竹篮,赤脚踩在长满青草的,松软的田垄上,缓缓踏上回家的路。 乡村的生活就是这样,平淡里,是最本真的幸福。 可惜,年少的我从未意识到这种生活的意义所在,执拗地认为生命里缺少一场惊涛骇浪。 于是,我离开了。 我从南向北,想一路慢慢寻找,我要的生活。 离开前,我向阿妈许下了归期。 当我渐渐北上,风变得干燥而寒冷,不再捎来水汽,太阳的味道和草木的清香也渐渐弥散了,南方那种独特的风好像变成了一场梦。 路边的树低矮下去,最后成了一丛丛灌木。我离开的时候,南方刚刚打春,现在想想,该是风和日丽,草长莺飞了。可是这里树,好像还没有从一场冬天里醒过来一样,或者说已经迈入生命的冬天了,风带走了它们的生气和水分,干枯的枝条像朽骨,任何一场北风都能将它们晃散。 我不禁想起我过惯了的十几年南方生活:儿时,我坐在高大的树上,仰头看向湖蓝色的天,上面柔白的云悠悠地流过。金色的阳光倾泻在我的身上,像躺在成捆的稻草堆上,包裹着我的是甘甜的味道,又像是南方独特的泥土气息。有时候,风从远方的田野游弋而来,送来阿妈清新纯净的歌声。我无数次在流淌着清水的歌声里靠着粗壮的树干安心地睡去。日子就这样稳稳地过着。 当我快要融化在回忆里的金色时,干燥而寒冷的风从我的脸上剜过,那是一种裹挟着砂砾的质感,带给我莫名的疼痛。我现在是多么渴望那一场南风,为我捎来故乡的温暖与安稳。 我突然不确定我要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模样,我有点想回家。 我途经了一座北方古村落。这里是风沙的世界,满眼望去,都是沟壑纵横的黄土坡,零零星星的分布着几家窑洞,全然不像南方,各家各户的房屋亲密的挨一块儿。 这里的人一如这里的土地,是一种未经雕琢的自然之态,有天地最初的美丽。他们热情豪爽,又直率坦诚,不加掩饰地显露出最真实的自己。 他们见我只身一人,背着简陋的的行囊,蓬头垢面地出现在这里,还以为我有什么难言之隐,不得不背井离乡,就极力地劝我留下。我要寻找的是一场惊涛骇浪,可前途却是无尽的迷雾,未知也许会给我同样的刺激与惊险,却也难免孤寂与寥落。 我累了,我想歇一歇。 我住进了这里的一户人家,我以为我能适应这里的生活,毕竟这里的人本质上的淳朴善良与南方是那样的相似。 可是我错了。 这里的风沙太过粗砺,我裸露在外的皮肤上快要磨出花纹,这里的食物口味很重,我青山绿水养出来的胃完全不能承受……抛开这些长此以往可以改变的不适应,这里淳朴善良的人们做了很多使我融入他们的生活,可从心中升腾起的,只有感动,没有归属。那种不知从何而来,将我与这里的一切隔开的膜,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他们在黄土坡上劳作的时候,总会唱起这里的一种独特的民歌。不需要任何乐器,信口唱起,高亢而悠长的歌声在广袤的土地上飘荡,又随风飘走。 他们邀我一起唱,说这种信马由缰的唱法可以排遣心头的忧愁和寂寞。可当我开口,就是阿妈踏着翠绿田垄缓缓归家时轻声哼唱的小调,纯净的歌声与南方的草木清香和朦胧烟雨缠绕着,没有一丝北方的直气豪爽。 这里的人都拍手叫好,又都随口唱起自己的歌,洒脱而恣意。可这种欢腾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感到无边的寂寥与悲凉。 我想,我该离开了,心中隐隐有了方向。 离开前,我问这里一个与我差不多年岁的孩子,问他想不想出去看看。那孩子笑了笑,满口洁白的牙一如这里人的朴实善良,他回答地很坚定,他说:“我知道外面的世界也许会很美好,也想过离开,可是我舍不得,这里的一切组成我的生命。” “组成生命”是四个简单的字眼,但那一瞬间,我的心脏注入了一股神秘的力量,唤醒了我生命意识里的隐秘渴望。 从南到北,我看到了自然风貌的变化,也见证了风土人情的差异。也许是我走得还不够远,没有触及到惊涛骇浪里翻腾的一小朵浪花,可这一切都已经足够了。 至少这一切让我明白,我要的生活:必须要有那么一场夹杂着太阳的味道与草木清香的南风,必须要有郁郁葱葱的乔木,必须要有清新自然的原野,必须……必须是那种平平淡淡的最本真的生活,必须是故乡给予我的生活。 我终于知道,我的远行,是为了回归。 我迫不及待地踏上了一条畅通无阻的水路。顺着来时的方向,我回家了。 我嗅到了风里太阳的味道和草木的清香,那场南风,为我引路。 我看到阿妈在田头等待的身影,她早就知道我会提前我的归期。点评:语言活泼,风趣幽默,令人忍俊不禁。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全文通俗易懂,趣味性强。1200字以上 六年级 叙事
-
南风天呀!我尖叫了一声,一进家门到处都湿漉漉的,地板、桌子、墙、门……一片潮湿,就连玻璃窗也“大汗淋漓”。不会吧,是谁往我家泼水了?我大惑不疑地说。于是,我们一家准备乘船去鼓浪屿玩。我们等啊等,船还没来,工作人员说船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所以不能按时行驶。过了一会儿,才看见船在雾中缓缓向我们驶来。一上船,我就发现椅子湿漉漉的,地板“姐姐”的脸被人们踩得黑乎乎的。站在船上,要看鼓浪屿的美景都看不清楚了,浓浓的雾笼罩着整个城市,像是从天上将下一个极侯又宽又大的棉帘,高楼大厦也看不见了,只能看见近处几座小平房在雾中若隐若现。海和天连成一片。看不清哪个是海,哪个是天。这南风天真不好受,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不方便。300字 三年级 状物
-
南风天呀!我尖叫了一声,一进家门到处都湿漉漉的,地板、桌子、墙、门……一片潮湿,就连玻璃窗也“大汗淋漓”。不会吧,是谁往我家泼水了?我大惑不疑地说。只是妈妈走进来,笑呵呵地说:“没有人往我们家泼水,这是南风天,南风一吹,天气就“返潮”了,到处湿漉漉的,这种天气,电器最容易受损,船也不能按时行走……对我们生活很不方便。”话音刚落,突然,“啪”地一声,停电了,四处黑得伸手不见五指,这就是南风天的影响,导致电源中断。唉,这种天气真不方便。“要不我们出去玩,反正现在也没事干。”于是,我们一家准备乘船去鼓浪屿玩。我们等啊等,船还没来,工作人员说船是受到了天气的影响,所以不能按时行驶。过了一会儿,才看见船在雾中缓缓向我们驶来。一上船,我就发现椅子湿漉漉的,地板“姐姐”的脸被人们踩得黑乎乎的。站在船上,要看鼓浪屿的美景都看不清楚了,浓浓的雾笼罩着整个城市,像是从天上将下一个极侯又宽又大的棉帘,高楼大厦也看不见了,只能看见近处几座小平房在雾中若隐若现。海和天连成一片。看不清哪个是海,哪个是天。这南风天真不好受,给人们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和不方便。民立小学四年级:陈艳君400字 四年级 叙事
-
送灶与接灶寒假期间,我随奶奶到练市老家去。在老家江南农村练市一带有个风俗,每到农历腊月廿三夜里家家户户都要举行“送灶神”这样一个仪式。 在厨房里柴灶上面的小龛中供有灶神。灶神亦称“灶君”“东厨司命”,终年高踞灶顶,烟薰火燎,故百姓俗称不清洁之人谓“灶家菩萨”。到农历腊月廿三夜里,用糖,赤豆(或南瓜)糯米饭连同其它供果及一杯清茶祭请灶神。灶糖和糯米饭均是粘糊之物,俗谓“可封住灶君嘴巴”,不让其上天向玉帝言人间过失,使之“呈好事”。祭毕,在家门前空地上竖短竹一根,上用冬青柏枝缚成架,将灶君神像置于架上焚烧,使其“劈啪”发声,送灶君菩萨上天,俗称“送灶”。除夕夜,过子时,灶堂重新陈设新的灶君神像,用年糕或小圆子(俗称“接灶圆子”),果品等供之,称“接灶”。在练市老家,我亲历了“送灶”与“接灶”,了解了老家的春节民俗。350字 四年级 叙事
-
烧灶炉我小的时候,在老家,婆婆做饭时我都会在旁边“帮一帮忙”。婆婆烧饭,我也烧饭;婆婆淘米,我也淘米;婆婆烧灶炉,我就不停地嚷嚷着要“玩”,而且每次我基本都是在帮倒忙。现在长大了,尽管生活在城里,可每次回老家,仍免不了要对着灶炉“鼓捣”一番。这不,机会来了。婆婆做菜去了,锅里煮着米饭。我坐在小板凳上,向炉灶里看了看,火烧得好旺啊,柴火还发出了“啪啪”的声音。我就一直往里面添柴,还用铁棒戳了戳。不料,就在我刚把铁棒拿出来的时候,一根冒着火苗的柴火不安分地蹦了出来,差点烧到我的衣服,我惊慌的大叫了一声“啊!”婆婆听到声音后马上走了过来,着急地问我:“怎么了?怎么了?”我指了指地上已经灭掉的柴火。婆婆十分生气地对我说:”你啊你啊!说是要帮忙,结果越帮越忙!哎,你还是去玩你的娃娃吧。还好火已经灭了,万一烧着了旁边的柴火可怎么办呀!”婆婆下了“逐客令”,再看看她生气的样子,我只好乖乖回房间玩娃娃了。但我“好了伤疤忘了痛”,第二天又去给婆婆“帮忙”了。趁婆婆不在,我偷偷摸摸地进了厨房,坐在了小板凳上,用铁棒撇了撇,不料火又被我弄灭了。这时,婆婆走了过来,看了看灶炉,皱着眉头问我:”哎呀!火怎么又被你弄灭了呀?““这个……那个……”我不好意思地回答。婆婆走到我身边,拿起“吹火筒”,鼓起腮帮子,用力地吹了几次。火竟然又烧了起来,这太神奇了!火烧着了,婆婆又去忙活了,走的时候还不忘叮嘱我:“别再乱动了!火再灭掉饭就不好吃了。”我连忙使劲地点点头。我坐在小板凳上玩起了“吹火筒”。我先把火弄小,学着婆婆的样子,吸,吹。可我吹出的气竟然一点力度都没有,后来我猛吸了一口气,烟全都“飞”进了我的嘴巴里。我不停的咳嗽,嘴里还冒出了一朵一朵的“乌云”,呛得我眼泪都流出来了。婆婆听到了我的咳嗽声,走了过来,说:“小祖宗!又怎么了呀?”“我……不小心……把烟……吸进来了。”我边咳嗽边说。“什么?你说什么?”婆婆没有听清我在说什么,我就再重复了一遍。这回婆婆终于听清楚了,用心疼又带点责怪的语气说:“都叫你不要乱动了!看看看看,瞧你咳嗽的。”……事后,我认真地学了几天,终于学会了烧灶炉,真开心啊!六年级:潘蕴琪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搭灶烧饭今天下午第三节课我们要去野炊,地点是茅盾广场。由于今天下午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我们就利用中午时间去那里搭灶,免得下午没有时间搭,甚至还会烧不好。中午,我们男同学跟着老师去茅盾广场。来到那里,大家纷纷去寻找旧砖头。我们组的人非常灵活,很快就找来了三十多块旧砖。我就动手搭了起来。这时,老师叫我们停一下,说:“搭灶时要注意灶口的方向。灶口的方向要与风向一致,否则不但会吃烟,而且会烧不好饭的。”我试了一下风向,今天是南风。于是,我把灶口出在南面。我在下面放了一圈砖,大小比我们小组的锅子底要大一些。然后我在上面交错着放砖。这样会牢固一些,不会倒塌。放了两层以后我放砖时收小了一点。放了五层砖以后,我看到已经差不多高了。我想如果再搭高一点的话会影响火力的发挥。于是,我就和同学说:“我们的灶头已经搭好了,多余的砖可以支援少的小组。”他们听了我的话就把旧砖送给少砖的小组。他们还纷纷表示感谢呢!下午,第三节课的上课铃声还没有响起,我们就已经拿着物品飞一般地冲向广场。男同学冲在前面,女同学紧跟在后面。等到我们跑到女同学也赶到了。我们接过她们手中的东西,把锅子放在灶头上,把米、肉等物品放在锅子里面,再放上一些水。我就盖上锅盖,开始烧了。用打火机点着报纸,放到灶肚里,然后放上软柴,架上硬柴。火立刻窜了上来。火越来越大,把整个灶头都包围住了,简直让人不敢靠近。这时,一位同学不顾自己的安危坚守在岗位上。他用力扇风,还不时添一些柴到灶肚里面。忽然,一股焦味扑鼻而来,沈怡红在旁边惊叫起来。我马上去请来了一位老师帮助察看一下。老师走了过来,他揭开盖子,用饭铲把饭拌了一下,说:“好了,不用烧了。”同时,他拿来两块砖放到灶肚里压住了火。接着,他又说:“你们让它再焖五分钟,就可以拿回去吃了。”我们在边上闻着饭香真是开心极了。后来,我们把饭锅抬回教室去吃了,一边吃,一边品尝。我们这一组的饭不知道怎么搞的不太熟,但是,我吃到嘴里觉得味道好极了,比爸爸妈妈烧的都要好吃。你说这怪不怪?8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游古渡廊桥“古渡廊桥”,一个在咸阳如雷贯耳的名字,一个家喻户晓的地方。它的名字起源于长安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其于二零一七年十月竣工,耗时七年,工程浩大。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一睹廊桥风光。从白马河路口向北直行一段距离,我们远远望去,便能看到一座宏伟的大桥,如一条巨龙升腾在渭河上方。我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健步如飞地奔向它。到达廊桥北口后,抬头向上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古朴沧桑的城门,上面斑驳的痕迹仿佛在向世人诉说自己的古老,再往上看,“古渡廊桥”四个金色的大字龙飞凤舞地刻印在木板上,苍劲有力,令人望而生威。字固然美,她旁边的一幅对联更引人注目,我不由自主地凝视着,“风醉终南雨,云横古渡帆。”我瞳孔猛地一缩,这些话像一把铁锤直击我的灵魂,我仿佛回到了古代,仿佛穿越了时空,一眼千年,梦回咸阳城。一阵阵微风搅人清梦,打断了我的追忆,我这才如梦初醒,追逐大部队的脚步。走过拱门后,天地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四周的视野也变得宽阔了许多。我的目光向四周扫去,远处青葱而富有生机的花草树木们互相拥挤,形成了一片片绿色大海,十分养眼。纯净的渭河水经历黄土高原的洗礼后,变得浑浊不堪,他自遥远的天际奔来,像一条从天而降的黄色丝带。湍急且强势的一遍又一遍冲刷着这片土地,从未停歇。我内心的激动,久久不能平复。走到桥中间,抬头向上望去,纯洁无暇的蔚蓝天空映入我的眼帘,没有一丝杂质和污垢。那令人着迷的天穹就象一块无边界的蓝色幕布,把整个世界紧紧的包裹住,我躁动的心变得无比平静安定,我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久久无法自拔。迈着闲庭信步,走向了无数画家的天堂——秦风阁,一进门,我便被面前琳琅满目的书画作品吸引住了,这里不仅有潇洒苍劲的书法,也有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的画作,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作品便是那幅“白衣天使”了,坚毅的眼神,从容不迫的表情,以及手中如山般沉重的请战书,直击着我的灵魂,震撼我的心肺。我愣在那里,震惊感动和佩服如潮水般涌上我的心头…到了归家的时刻,在夕阳的余晖下,我们走过了廊桥,走过了古渡,走过了历史,向着希望走去,向着未来走去,向着盛世华夏走去!800字 三年级 散文
-
游碗窑古村落今天,又是个阴雨天气,蒙蒙细雨滋润着大地。树叶被雨水打过,叶子上的露珠像一串串珍珠挂在树梢。虽然是雨天,但看着窗外鲜亮的美景,反而更增添了我去碗窑游玩的兴致。由于刚好是清明节,车站里人声鼎沸,我差一点坐不到车。后来,好不容易挤上车子,但是已座无隙地,妈妈一路上站在那里,我是坐在一个姐姐膝盖上。车子在崎岖的山路上飞快地奔跑着。雨继续下着,风儿扫过,马路上腾起一片片水雾。透过车窗,我看见一片片绿油油的田野像一座座绿色的城堡,从我眼前一闪而过。路边树木被雨水冲得青翠水绿,晶莹剔透,空气也变得清新湿润,让人好舒爽。眼间,我们就到了目的地——碗窑。碗窑位于苍南县桥墩镇境内,玉龙湖河谷中上游。依山傍水,是个非常僻静的小村庄。只住着十几户人家,家家户户的庭院里,开满了桃花,真像世外桃园;每户人家的房前屋后都有山泉绕过,那里泉水清澈见底,走过小路,还能听到哗啦哗啦的流水声。山间石阶,光滑得很,刚下过雨,就显得更滑,走在上面,稍有不慎,就会摔倒;那里古建筑虽然略显陈旧,但排列整齐,各式各样。其中有排楼叫吊脚楼,顺着山坡拾级而建,极具特色。还有古戏台,八角楼,整个就像一座活生生的“历史博物馆”,一到旅游季节,吸引着不少的游客驻足观赏。在碗窑村周边,有个气势磅礴的三折瀑布,非常壮观。湍急的水流飞快地从山顶上倾泻下来,浪花像一条条巨龙从天而降,水流发出哗啦哗啦的声音,好像正在奏响着乐曲,让人陶醉不已!后来,我们又参观了制碗工场,那里已经很少有人会做这样的陶艺了。听人介绍,只有村庄北边住着的一户人家的一个老人,还保持着这种手艺。他现场为我们展示了做碗手艺,那技术真称得上一绝。我当然不会错过好机会,也亲身体验了一回。但这哪是一下子就能学会的虽然做不出漂亮的碗,但我为观赏了古代陶瓷业的精华而开心。一天的碗窑之行很快就结束了,在绵绵细雨中,我禁不住心想:雨中碗窑,诗情画意,古朴村寨,流连忘返。碗窑,等到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会再来看你另一番的美丽!800字 五年级 日记
-
游淄博古车博物馆今天,我们来到了淄博古车博物馆进行游览,一进门是一条竹子长廊,我们顺着长廊向前走,来到了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池旁,许许多多的鱼儿在里面自由自在的游来游去,再往前走就来到了古车博物馆。该馆1991年筹建年9月落成,占地20亩,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这是一座漂亮的三角形房子,鲜红的屋顶,洁白的墙壁,十分好看。进了古车博物馆的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汉白玉壁雕,题目是“运载千秋”。它以浮雕艺术形式反映了车乘的发展历史,内容分车战、轮运、未来三部分,好不壮丽。接着我们来到了春秋殉马坑,距现在已经两千六百多年了,这里的马都朝一个方向,而且栩栩如生,据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人类的陪葬,将马灌醉,或是击昏再埋进土里,这是在修建济青高速时发现的。这个殉马坑离高速路不过三米远,上面是现代的交通工具在飞跑,下面是古车,这真是上下几千年。进入第一展厅有一个巨大的玻璃窗,上面写着几个大字——圆木拉熊,原来,在古代原始人已知道利用滚柱,与滚柱同时存在的有平拉式橇和斜拉式的无轮橇,经过数千年的研究这种圆木变成了圆圆的轮子,这时我听见了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我立刻被吸引了过去在展厅的右角只见几百乘战车在一起厮杀,我被这激烈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仿佛身临其境。接着进入第二展厅,这里有千姿百态的战国战车,有一辆最为显眼,那是诸葛亮发明的木牛车,头上有一个木牛头,是一个装饰品,两侧各有一个箱子,可以装粮食,战争时军队都靠这种车送粮食,它十分小巧,靠人来推,在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最后,我们到达了第三展厅参观了许许多多的古代战争时的攻击武器,比如投石机,它有好几条长长的绳子,把石头捆在绳子上,再用力推动木杆,使石头飞出去,我还看见了一辆木车,上面有一个个方形的洞,里面装满了绑上火药的弓箭,点燃了火药的引火绳弓箭就像你条条火蛇似的向敌军扫射,可见古代人是多么聪明,士兵不用费力去拉弓了,而且攻击力也强了,真是两全其美,一举两得。通过这次参观让我了解了几千年前的造车过程以及色彩艳丽,手工精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古战车,一股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给我们留下了无边的想象。800字 四年级 记叙文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