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远之远
镇远,黔省东部的一座边城,地名虽然阳刚,却是一处山水旖旎,风光迷人的地方。夏末初秋的季节,我旅游来到这里。
行走异域他乡,心情总是有些特别,每每想用心灵的触角去感知那个地方,几日神游,镇远把一个“远”字留在了我心里。
镇远之远,远在历史,小城的历史已经流淌成一条无尽的长河,源头的故事,早已散落在历史的烟尘之中。
也许,“五溪蛮”和“百越人”的历史有多远,镇远的历史就有多远。可以想见,上古时期,这山麓水滨就有茅屋竹舍星罗棋布着,夏时的月,商时的风,应该见证过那些亘古蛮荒的岁月。两千二百多年前,镇远开始设县,称镡城。那时,这里是秦国的疆域。回望历史,我仿佛见到,这碧波清澈的舞阳河畔,峭壁悬崖的石屏山下,依山傍水的木屋或高或低,或疏或密,参差错落地结构着市井的古朴与繁华。
南宋宝佑六年,镇远地名正式出现,何以定名,难以考证,根据历史命名习惯和此地的军事战略地位揣度,估计有威镇远方的意思。曾听过这样的说法:当年这方土地的封疆大吏进京述职,千山万水,一路风尘,及至抵达,憔悴万分,天子见状,问其何来,答:“陛下,那地方真远啊!”,天子误听,应道:“哦,镇远啊!”,地名便由此而得。此说无疑牵强,但在当时,对于江南来说,地处西南一隅的镇远的确是太远了。
可是,镇远和江南却一脉相连。
未到镇远时,想象中的镇远,应该是苗家的瓦房和侗家的木楼连缀着,就像黔东的其他地方;可是,当绕过一个山口,镇远朝我扑面而来时,那蜿蜒的水岸边,连绵的峭壁下,尽是大片灰墙黑瓦,飞檐翘角,古韵迷人的徽式建筑。一下子,我似乎来到了杏花春雨的江南。然而,空间上的江南何其遥远;是时间把江南搬到了这里。明朝初年,来自江南的屯军者和他们的后人们,将无尽的乡思寄托于故乡的建筑,六百多年来,循制而建,世代相传,逐渐形成今天镇远的建筑风格。遥想当年,那轮马头墙托起的明月之下,有多少游子曾经梦回江南?
在镇远,你会见到一些身材高挑,皮肤白皙,面孔俊秀的男女,与当地苗、侗、土家居民有异。他们称自己是本地人,问何时在此居住,回答已若干世代,估计他们多为屯军者的后人。他们的先祖朝思暮想重返故里,可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后人的灵魂早已融入黔东的山水,不再思念遥远的江南。
屯军者们也许知道重返江南注定要成为一个永久的梦,于是精神寄托和灵魂皈依就成了他们的终极愿望,他们将孔子、佛祖和太上老君先后请到府城对岸的中和山上;儒、释、道三教的信仰使得青龙洞这个别具特色的宗教建筑群依山就势地屹立起来。此后经年,这里林木苍翠,香烟缭绕,人们各依其教,各求所归,平等祥和。
历史已经远去,今天的镇远呈现出一派现代的繁华。旅游旺季,南来北往的人们纷纷涌入城中,将一座小小的古城挤得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夜色渐深,行人渐稀,喧嚣的小城慢慢地沉寂下来,喜欢宁静的我,这时租上一叶小舟,去欣赏宁静中的古城夜景。
夜风舒缓,夜色如绸,两岸璀璨的灯光,勾勒出古城绚丽的轮廓,水上水下,对称着一个流光溢彩的世界;明亮的射灯投映府城后山,将峥嵘的峭壁幻化成如诗的画屏,装点着古城的夜晚。墨一般的夜幕中,一座庙宇的轮廓屹然闪亮山巅一侧,如同天上宫阙,又似仙境人间。
船夫是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生得壮实,因夜深人静,交谈时无意中说到小城的治安。
小伙子单手划桨,听到我的担心,不以为然地笑笑,他告诉我,这座小城极少发生偷摸抢劫案件,因为若有事件发生,一声呼喊,旁人都会挺身而出。
听他的话语,想到白日里问路,无论男女老幼,均态度和蔼,热情礼貌,不厌其烦。尤其想到在一处冷饮小店买果汁,看店的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身材瘦小,但眉目清秀。不过两元钱的生意,也十分热情,声声亲切自然的“请坐嘛”,“慢走哦”、“再见了”,令人倍感温馨。
繁华的旅游城镇,民风竟如此纯朴,让人感觉回到了遥远的时代,回到人们互相拱手作揖,彬彬有礼的生活里,镇远几日,恍若隔世的感觉常常漫进心里,让我把现代的繁华忘记。见惯了都市生活的人欲横流,见惯了商业社会的人情冷漠,这古风犹存,远离现代污秽的镇远,真的让人感到很远,远得那么纯朴,那么无暇。
宽阔的舞阳河,是镇远的母亲河,不知流淌了多少岁月。她流过大山,平坝,流过城镇、乡村,难免会承载太多的污染。当我带着这样的担心走近她的身边,看见的却是垂钓的怡然和戏水的欢欣。询问当地人,便听到自豪的声音:“这条河水,清亮得很!”。我走到岸边,掬水一捧,果真清冽无比,大可尽情饮之。
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镇,生态这般地自然,环境如此地良好,实在罕见。今天,随着环境保护的失控,我们还有多少蓝天净朗,多少河流清澈?那透明的星空和河水,早已化作儿时的记忆。这座远离环境污染的小城,就像天堂,再次让我感到很远。远得那么美好,那么洁净。
镇远,真的很远。她久远的历史令人怀想,她民风淳厚,环境纯美,与现代的诟病远远保持着距离,就像一位纯朴清秀的古代少女,在水一方,逸然宁静地端详着现代文明的世界。
当悠悠的神思从这座千年古城中回来,我感觉,镇远其实不远,因为她的美就在我心中。
镜中花
夜已深,孤灯下,一本本参考、辅导占据了所有视线。
一抬头,墙上的镜中映出一张疲惫的脸。我不由得自嘲的一笑,可曾记得,2年前深夜孤灯下,映出朴实的脸,赫然是云南山区崇山峻岭中含苞待放希望之花。
记得那年,初到云南,我一心向往到那“云雾人家”欣赏传闻中的秀丽风光。经过长达4小时的跋山涉水,我和妹妹一行人才到达山上的一座村庄。傍晚,好不容易找到一户人家住宿,可是他们家的房子十分简陋,灯光昏暗,我极不想在这里住下,无奈天色渐晚,只好将就下来。
进了小院,一个瘦削的女孩快步迎了出来,和我差不多大的样子。尚未看清她的相貌,她就走到了我跟前,热情的伸出一只手想与我握手,表示友好。借着昏暗的灯光,我看清了她的样子:长长的头发扎成一个马尾,还有几根零落在耳边。黝黑的鹅蛋脸上,一双不大的眼睛却炯炯有神。女孩虽然消瘦,样子却十分清秀。一双小手骨节分明,几个老茧十分突兀。这样的一双手,让我迟迟不敢伸出自己的右手与之相握。她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尴尬的笑笑,收回右手,依旧热情用她特有的地方话说道:“你先到处溜溜,我去给你们煮饭。今天让你们尝尝我的手艺!”说完,她就跑进了厨房。我站在原地,愣愣的望着她朴实的背影,感觉有些失礼。
好不容易熬到晚餐时间,那女孩把煮好的菜一样一样端上来,动作娴熟。我看着那些清淡如水的菜,胃口全无。无奈肚子太饿,只能随便应付两口。晚餐结束,我逃回房间,对着窗外出神。那女孩拿着一包饼干走了进来,不好意思的说:“粗茶淡饭,不合你的胃口,这山里也没有什么好东西,你先吃点饼干吧。”我只说了句谢谢,就狼吞虎咽的消灭了饼干。这才想起了女孩。抬头一看,对面墙上的镜中映衬出女孩认真的面容,双目聚精会神,端端正正坐在残破的书桌前,一笔一划的写着什么。我不禁好奇的问了一句:“忙什么呢?”她一本正经的说:“我在写作业呢。爸妈辛苦供我读书,读好了书,我一定要带他们走出大山,到大城市里生活!还要回来帮其他孩子走出大山!”听到这,我不禁感到深深的自责。
顿时,一股敬意油然而生!镜中的女孩,好像一朵大山深处的花,虽生于悬崖峭壁,却风雨无阻,稚嫩的花苞里饱含着希望,呼之欲出,总有一天,这朵希望之花,会走出深山,绚丽绽放!
每每看到镜中的自己,总是浮现出那镜中之花。她,犹如希望,虽有千里之隔,但,似乎仍能透过一面明镜照亮每个苦读的深夜。
夜已深,孤灯下,镜里镜外,人未眠…………
初三:子虚
相关推荐
-
远又是一个阴沉的下雨天,从空中不断落下的水滴中夹杂着寒意,迫使行人匆匆,当然其中也包括我,好像每个人都在奔向自己的目的地,却又好像离什么越来越远。我才下补习班,出来便碰到堵车,心中不由越发烦躁,突然,“哇——”一声亢奋的叫声撞进我的耳膜,我循声望去,只见一个皮孩子正踩着水坑,双手挥舞的,仿佛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般兴奋地不得了,小孩儿身后一位老迈的妇人吃力的大跨步想要跟上那孩子,却怎么也抓不到他,只得用嘶哑的声音喊道:“娃儿哦,小心点,别摔着嘞。”,一张苍老如枯树皮般的脸上无奈又慈爱的表情在雨幕中是那么刺眼,这时,绿灯亮了,行人匆匆地涌向街道那头。看到这一幕,我愣了一会儿,蓦然间鼻头一酸,埋葬在匆匆中的童年和眼泪一起涌出,我决心远离的些什么,好像又回来了。“奶奶——”我的童年属于故乡,老家的小块发糕特别好吃,而奶奶经常会买给我,每次我都会狼吞虎咽,不出片刻,二两发糕下肚,小小的期待便得到了最大的满足,好像我那时的表情,和那踩水坑的孩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而奶奶的表情,也像极了那年迈妇人。记得去年过年回老家,我只是无意间提了一句想吃发糕,第二天凌晨,天海未全亮,奶奶便已出门,夹着风雪的寒意归家时,怀里已揣着二两热气腾腾的发糕,仍记得那时的我,愣着一张脸,嚷嚷着:“我又没说要吃,干嘛出去买啊。”可能当时我是瞎了,竟没有看出年近耄耋的奶奶脸上的落寞和酸楚,现在想来,我的泪不由得浸满了眼眶,一股深深的疲惫感席卷了我的全身,我多久没有再那么发自内心单纯无邪的快乐过了?多久没有再甜甜地用乡音唤一声“奶奶”了?“叭——”一声近在咫尺的鸣笛惊得我几乎要跳起来,回过神来,我竟然站在马路上,已经红灯了?我快步走过马路,却再也不想动一动脚,我甩开手中的伞,任由冰凉凉的雨滴砸在我脸上,突然很想哭。看着每一个来往匆匆的行人,他们脸上的表情是我所该熟悉的吧,毕竟跟我一样呢。可我却觉得那么陌生,突然想起不久前看得《小王子》,我们都是孤独的小王子,迷失了回家的方向,就会越走越远,忘记了我的星星,忘记了我的玫瑰,忘记了狐狸和飞行员,只能在人间百态中沉浮,可要我说,人间百态,不过如此。好想好想回到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庄,好想好想给奶奶一个拥抱,好想好想再在雨中拍着手,跳起来去迎接那灵动的精灵,真的好想……我在长大,渐行渐远。900字 高一
-
远山之距海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深不可及的胸膛永远留给我们的是神秘的气息,天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她广无边际的怀抱永远会在我们似将触及时延伸开去。在水天相接处,在那最后一缕夕阳的余辉即将消散的地平线上,横着一脉青山,一脉遥远却并非不可及的远山。远山之所以美丽,是因为距离,因为我们不敢也不想打破的距离。而一旦距离缩减为零,它的美丽便也不复存在。距离是美。对于愚者,远山是一切。远山是荣华富贵,是功名利禄,是心中欣赏的,崇拜的美好事物。当它闪耀着灼人眼目的金光,扭动着婀娜多姿的身段时,愚者们便蜂拥而上。欲火熊熊灼烧,愚者们费劲心思,甚至不择手段地奔向远山,攀爬远山。当他们终于如愿以偿地征服了她,他们又真正得到了什么呢?站在高高的山巅,仰望头顶浮云掠过,只有高处不胜寒的寂寞和拥有后的厌恶,才发现一路践踏了亲情与友情,道义与理性,才发现得到的是多么不完美,才开始怀疑自己一路征服价值何在。对于愚者,远山只是未及前的欲望与折磨,立于其上后的失望与悔憾。对于智者,远山亦是一切。只不过智者能够将繁华看淡,将名利看轻,只独守她存在的真正意义。她好比一位蒙着面纱的仙女,有一双涵尽世间一切柔情眸子。真正的贤哲并不伸手摘下她神秘的纱而亵渎她圣洁的美,只是远远地注视着她,体味她每一丝模糊的笑意,为她的一颦一蹙,举手投足而惊叹不已。这才是明智的选择,避免了对别人的伤害。对于智者,远山就是一种寄托,一种思念,一种淡泊的洒脱和豁达的清远。远山的完美,就在愚人的占有中破坏无遗,却也在智者的遥望中得以永生。远山之美,正如严陈所说“可望而不可及。可想而不可依,可疏而不可密,可寄而不可系。”让我们都去做生活的智者,守望属于自己的一脉远山,在那水天相接的地平线上。650字 高一 散文
-
追远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为天,气之重浊下凝为地。于是便有天之地说,就这样不知经过了几世几代的繁衍变迁。在这美丽、古老而又质朴的土地上,就有了我们侗族祖先的耕作栖息。美丽而又隆重的侗族服饰是我们心灵手巧的阿妈们流传下来的才智;威严而又壮丽的鼓楼是我们侗族的祖先巧夺天工的不朽杰作;被誉为“天籁之音”的侗族大歌是我们侗族人民对生活的歌唱。亘古不变的精神,也不知经过多少个朝代的更改,我们的祖先依然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做日落而归,演绎着千百年来不变的详和与美丽。我们侗族人民有一个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风俗,就是每年的除夕夜不拜天,不拜地,只拜我们的侗族祖先,表示我们对他们的追悼,怀念他们为我们传授下来的春播、夏除、秋收、冬庆,这些我们永远铭记于心。还有种种庆祝,于是在除夕前期,阿爸、阿伯们杀猪宰鹅,捶粑粑,香肠腌肉;阿奶们彻夜不眠地煮福礼,打扫灰尘和左邻右舍闹成一堂的讨粑粑、印红囍、贴纸钱,于是上上下下充满了热闹非凡的气息。除夕一大早,阿爸拿着煮好的福礼,到山上祭拜我们的祖先。祈祷着来年保佑我们安康和美,能够有好的丰收。还唱着歌儿追悼他们给我们遗留下来的美德以及美好的事物风情,我们才能如此的幸福安康。于是家族上上下下的成员们准备着除夕夜菜,菜儿要有十二种,按十二地支命名,即:子、丑、寅、卯……等阿爸们回家七点开桌,这十二道菜代表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表示能够风调雨顺,能在这十二个月中的每一个月都过得和和美美平平安安。在吃前由我们家族德高望重的老人点燃红烛。就这样,全家老少围着长桌,等候着祖先享受完了性鳢和香烟后,我们才开始吃着除夕夜饭。于是按辈分从上坐,一直坐到下坐。全家人吃着除夕菜,唱歌怀古。就这样世代如此,祖先们流留下来的美德一直熏陶着我们。天近五更时,阿奶便唱着那祖祖辈辈留下来的开门歌:“大门大大开,幸福金银滚进来。”这时,连绵不断的炮竹声响起,似乎合成一天音响的浓云,在这繁响中,拥抱着全村,轰天的繁响,像是祖先们在告诉我们来年的昌盛。我们继承着祖先的美德,在这古老的土地上,共同发展繁荣!800字 高一 叙事
-
恒久远我曾经以为,很多人都可以是永远,单纯的关爱和温暖的小幸福。小学时写同学录时抄了一句话——友谊就像烛火,时光如风,风可以把微茫的烛火吹灭,却可以把盛燃的烛火吹得更旺。这句实与“友谊如酒”有异曲同工之妙。想来也是时隔久远,许多片断凋零的记忆伴着秋风残叶呼唤我,是怀念也是叹息。那些时光如蜜的夏日,蝉与梦织起的夏日,那些雨水与泪光闪烁的夏日,时时像备忘贴一般粘在我空空如是的大脑里——这个空荡荡的大房间里,不断经历着遇见与被遇见,遗忘与被遗忘。因为相信生命是一个不断剔除与削薄的过程,于是涨了“房价”,房客甚少,个个珍稀。我该怎样想起那个难过而蹲墙角的我呢;我该怎样想起那些早已断了音信的安慰我的人呢;我还会不会因为所谓分班所谓离别而呼天抢地、倒戈弃甲了呢;我还会不会写着浸满泪水的熟稔文字纪念我逝去的什么什么呢;我还会不会呢,我该怎样想起呢……怀念与憧憬是成长的天平。当它决绝倒向某一方时,我们不是在驻足、回首,驻足、回首;就是在闭着眼睛赶路。我想要,数昨日的繁星,盼明日的黎明。即使明日没有你,昨日不长久。我们没有看着彼此成长。这多么感伤,距离将我们拉成平行线,于何处相交;这多么快乐,失去过的东西不会怕失去,得到过的东西,谁也无法改变如初的明媚。生命中的温暖一直都与我们遥遥相望,而我们只是,拒绝路过。[怕潮起潮落,怕患得患失]时常又偶然的听到旧时光断裂的回声。我抱歉的说,对不起,我不能回去。一朵花凋谢时后悔吗?曾经温情如春的质地和默然涌动的暗香。当曾经只能成为曾经梦想只能成为梦想当她不再是她时她还后悔吗?想想还是说“不”吧,经历才能得到,破碎才能完整。嗯,破碎才能完整。当时亮着应急灯,一手撑着深不可测的夜,一手写下无处倾诉话的我懂吗?当时怕坠落怕黯淡怕流星一瞬而逝怕烟花灿烂一刻怕目不交睫的我懂吗?过多的怕失去、怕面临总该是一种消耗而盲目的状态。一个人心里要装多少心事多少惧怕还要背着上路呢,真不轻。我说过啊,我若放弃,比什么都容易;我若坚持,无非是把眼泪一饮而尽。以往的黄昏中、暗夜里,细腻的心理活动还凸凹可见,纹路清晰。可怜瀑布义无反顾摔下来的生疼,可怜潮起潮落是不是有一丝悲情滑过。落差美吗,无数次的问自己。美,它让我不仅出现在地平线上,还出现在你想象不到的乐观坚强。不仅出现在你的依依目光中,还出现在你捕捉不到的远方。我在行走,一步一步一心一意一起一落,恒久远。我似水流淌,最清澈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比天长。1000字 高一 记叙文
-
远山放眼远山,它在视野的尽头模糊,如将士蹲踞在迷蒙烟雾中,恒久如一。沧海桑田,这一带远山寂寞了很久吧。古时的钻木取火,刀光剑影在它记忆中沉淀。一只只矫健的鹰飞过又消失,而它总是不慌不忙地,用一份悠闲看待这个世界。去留无意,看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任天上云舒云卷。这大概是一种我达不到的崇高的境界吧。我把一腔热情投入我的学业,我期盼丰收,期盼让我心满意足的结果。但事情总不如我愿。我没有山的恬淡,若恬静的心境能在一两日养成,我或许会少一些彷徨。远山,为何不厌其烦地静默,静默?当晨曦唤醒林中的鸟儿,当阳光普照,当夜行者披星戴月,它无声无息地,度过一日又一日的光阴。我知道山是会长高的,在地理中学到地壳运动,那是一个极其缓慢过程,以年计时,以毫米为长度。一座山的生长过程,亦是一座山日积月累的过程。我看到的这带远山,也该默默地生长了几万年了,它按捺住寂寞,执着地成长。不慌、不忙、不急、不躁。它知道,急噪无用。自己必须一点一点地,慢慢积累,一步一步,接近九霄。这只是一带平凡的山脉,我不知道它的名字,但我懂它万年的努力。当我年迈的时候,我再次看到它时,它似乎没有改变,但我可以体会,它永不放弃,永不言败。它的奋斗,它的执着,它的恬静,让一个年迈的老人猛然回想到年轻时的岁月,永不言败的誓言,她曾在心灰意冷时得到的山的启示。想起父亲的话: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知识积累的过程,任何先进的学习方法都不可能在短期内积累大量的知识。持之以恒地学习,一两个学期后,你会有惊人的改变。550字 高一 演讲稿
-
远镇本来以为重生是一件美好的事。然而现在觉得,它比背负记忆还要无措。有时候沿着一个陌生人的生命脉络向深处追溯,就清晰地感到每个人灵魂深处的雷同。生命进入颠沛而奔忙的本质状态,并将以不断告别和相遇的陈旧方式继续下去。如果不是远行,怎么会了解远方的每个陌生而绮丽的生命轨迹。那些苍白的反抗之后,有着更苍白的妥协接踵而来。生命若给我无数张脸,我永远选择最疼痛的一张去触摸。有很多人,你原以为可以忘记。其实没有。他们一直在你心底的一个角落。直到你的生命尽头。在尽头你会怀念每一个角落里的黑暗之中的光,因为他们组成你的记忆与感情。但是你已经不能拥抱他们。只能在最后明白,路途是一个念念不忘的失去的过程。深刻的思念是维系自己与记忆的纽带。它维系着所有过往。悲喜。亦指引我们深入茫茫命途。这是我们宿命的背负。但我始终甘之如饴地承受它的沉沉重量,用以平衡轻浮的生。这个世界上时时刻刻都有比你意想中伟大得多或者悲哀得多的事情发生。她的平常人的姿态,才矫情。怀念是生命中最无能为力的事情,并非卑微。然而让我牵挂的人,我选择去忘记。在这个把回头看作软弱和耻辱的世界上。走得再远,也终究达不到想要的永远。走得再近,也终究回不到想要的梦境。人永远是一群被内心的遗憾和憧憬所奴役的生物,夹在生命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我见过你最深情的面孔和最柔软的笑意,在炎凉的世态之中灯火一样给予我苟且的能力,边走边爱。一些事情渐渐变得淡灭,你知道它存在过,但却已经忘记怎样的存在过550字 初三 散文
-
心空之远心走得远,人生才能走的足够远。我喜欢旅行。我坚信没有旅行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就是为了给自己人生的道路增添筹码,不至于一个浪头打过来就惶惶然沉入海底。我敢于走进这大千世界,我敢挑战那所谓的世俗红尘,我想看看,一路的旅行究竟能不能把我揉捏成这世界想要的世俗样子。我去过见证历史的古城西安,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数个王朝的浮浮沉沉在这里一夕展开,无论是英雄还是枭雄都在这里留下过名字,以一己之力翻掌为云覆手为雨,生杀大权一朝在握。可无论他们曾经有多么辉煌,无论他们曾经建立起了怎样一个传奇的王朝,最终他们仍旧只化为了一杯黄土,是否埋葬在了这他们一手建立起的王朝之下都未尝可知。他们的生命有如烟火,壮丽璀璨却只是一夕之辉,唯一令得他们骄傲的,便是在这万年青史中,在这时间的洪流里,留下了他们依稀的踪迹。我不爱西安,它太厚重,似乎只是在这方古城中熟睡,都能在梦里见到那些天子执掌朱印,眉头紧锁的模样。我去过温婉婉转的浙江乌镇,它一如我印象中的容颜,明媚的流水,冗长的风雨长廊,干净的青石路,一如庵前虔诚的青石,散发着儒雅温润气息的民居,曲肠百折的幽深小径,激起一池涟漪的摇船,不知千百年来这摇船惊醒了多少湖中生灵的美梦,怕是都幽怨不已了罢。还有那些面积不大却精致异常的小店,不知又羁绊住了多少旅客的笑魇。转眼华灯初上,拱桥下清澈的水与安和桥下的一般无二,原本宛如一位临溪垂发、温婉如玉的恬淡女子的乌镇在华灯的映照下晃身变成了一位绝代娇娆,嘴角邪情的妖媚女子,竟也别有一番风味。我是爱乌镇的,爱那里“当年”那家小店。我去过很多地方,很多很多地方,但有两个地方是我一直想去却还未能去的,一个是玻利维亚的天空之镜,一个是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天空之镜,这个乌尤尼小镇旁的世界最大的,面积达10582平方公里的大盐沼,永远是一副圣洁的模样,倒映着天与地,在冬季走在上面便是上天的宠儿。埃菲尔铁塔,坐落在法国巴黎战神广场,是我最爱的建筑,我发过誓,一定会站在上面,俯瞰眼前的法国。我自信我的心可以走得很远,所以我确信我的人生不会是平淡无奇的小溪,而是波澜壮阔的大海。心空之远,生命之远。800字 初三 散文
-
远走在下午三点半的里季节里,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抬头仰望,天空——蓝中还泛着缕缕暖黄,远看去,前方迷茫得很彻底,突然好想哭,心重重的跌下……放下行李,坐在人行道上,对面是一片稻田的芬芳,风儿温柔的怕打着我飞舞着的碎发,岁月从我的指缝中悄然逝去,地平线里折射出的光芒——穿透心脏,不是无情而是赤裸裸的痛,让我终于明白:错,究竟有多纯粹。此刻,便是我一生所追求的:空白的美——陨落了天边的流星、憔悴了落花的季节、纷飞了深邃的秋叶。我好骄傲,现在,是我瞧不起那些道貌岸然的路人们,是我落寞了那些温存迷醉的男男女女,好满足。是谁曾告诉我“要安静着,沉默着……”如今,我终于学会了淡然,淡然的面对人生,静静地伴着流云,轻呵成梦。闭上眼,我不想再去远方,低下头,默数蜡烛的愿望。【幸福、短暂】提起行李,继续远走……300字 三年级 散文
-
远影??用金属拖出一地异色??迎着光亮,横射出一对远古的骑士??祖先们用他们的拐杖将墙面扣响??方格窗外横卧着一只静处的猫??一身的优雅、寒冷和孤独??让人们感到了堡内的神秘??吱吱哑哑的声响过后??顶阁的铜钟在月色下缓缓摇晃??厅堂中弥散着舞会的熙熙??空荡一片却让我舞起了衣袖??踏着一拍拍记忆中的节奏??花园深处涌出一片掌声??绘花玻璃上不可避免地裂出纹路??在落花季节,却似一朵盛开的背影??烛台上燃尽了最后一次祈祷的白烛??推门而出,身后的圣母淡去了笑容??内室的墙面上挂满了城堡的荣耀??却成了子孙们永远的禁地??摇椅上那一处铃声响起??默默地潜入黢黑的池中??山坡上,我陪着猫守望落山的月色??直到城堡消失在青绿的远影2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远山苏雨经常做梦。梦见一座山,山非常难登,却华美漂亮--引子那时的苏雨是一个4年级的可爱女生。老师同学都喜欢的那种。想想也对,一个人又漂亮善良又成绩优异,当然会招人喜欢。和苏雨棋逢对手的是周擎。他们是邻居又同班,从小在一起的好伙伴。那时他们很容易就登上那座山,然后开心地拿奖学金。那种开心的感觉,使他们四目对视,相视而笑。他们两家聚餐,互相鼓励。他们开心地走到小学毕业。成绩仍是在山上。他们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感觉。感觉真好。初中。没有苏雨向往的那种青春飞扬的感觉,唯有累。周擎也不和她一个学校。苏雨仍然边玩边学,可是成绩再也到不到山上。她开始看这自己从山上一点点下坠,坠了2个月。--期中考试--拿到成绩单,苏雨差点晕倒,她只考了班级第10!看着那点可怜的分数,她大脑一片空白,头开始发胀。泪腺也干枯了,她欲哭无泪。一节英语课,她的脑子容不下任何内容,心中像装了铁块。沉重,沉重......她回到家,一下子栽倒到床上,哇哇大哭。怎么会......怎么会......她的嘴里不停念叨。年级第一超过了她100分!100分......爸爸妈妈不停地吵,她呆呆地听着。她的心随着成绩跌落山底。她的北大,她的一中,开始从视线里模糊,模糊直到看不见......她颤微微地给周擎打电话,周擎也没考好,但是,但是高出了她30分!她的心在战栗,瑟缩,哭泣......持续低迷......--花开的历程--苏雨流着泪,给明晨打电话。明晨是苏雨的大表姐,在人民大学读书。她睿智聪慧,是苏雨伤心时给她温暖肩膀的人。苏雨哭着把这件事告诉她。明晨安慰她,然后说‘妹妹,一次失败不可怕,怕的是次次失败!你又能力,姐姐相信你能找到解决办法!你现在在努力绽放,虽然疼痛,却会收获出美丽的花朵!’苏雨不再哭泣,她开始沉着得学习,在镜子上写上‘山’字。她要用山来端视自己。她在努力奋斗,再次登上山,然后在阳光下笑。她给周擎发短信‘加油!@让我们仍站在山顶!’周擎说‘远处的山,并不难攀登,它离我们心很近!’是的。苏雨就是要爬上去,然后开心微笑......--梦--梦里。山仍在呼唤成功者的到来,苏雨坚信自己就是那个成功者。8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幸福之远结局或许可以说是众多悲剧中众多悲之又悲的结局中最完美的一个了,也是众望所归,可以让人于平淡中平淡地接受,为此,感谢作者,总归没有让我太绝望。整部书中并没有如我所料的那样死去很多人。从前,一直以为,惟有看着善良的人一个接一个地死去,才会是莫大的悲哀,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悲剧。然而,这本书更正了我幼稚的想法。无疑,这是一个悲剧,用我的话说,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纵使是在世上找不到幸福的人离开了世界,留在世上的人终于找到了所谓的幸福,但是,为什么,书中的每个字,每句话,每张脸,每个人都是如此无奈,无奈,命运导演出的是场幸福的悲剧。段小沐,悲剧的起始点。闭上眼睛,头脑里浮现的总是那个削瘦的脸庞中嵌着一双明亮水汪的大眼睛,单薄的身躯颤巍地等在巷口,双臂下夹着浅黄色双拐的女孩,她的生命里似乎从来没有过丝毫幸运,更谈不上幸福了,但在她坎坷的命运中,在她清澈的眼眸中,她满溢着幸福的容颜,一次次显露着一颗坚定善良的心。对着那个曾经在秋千上谋杀自己,并害得自己永远失去一条正常右腿的女孩---杜宛宛,小沐虔诚地跪在主面前,请求主赐给宛宛一生的幸福,哪怕让自己承受永无止尽的折磨与苦难。小沐啊!你还嫌你的苦难不够多吗?从小便有先天性心脏病,四岁时,妈妈间接死在爸爸制造的意外中,孤儿院成了你的家;六岁,被刚出狱的父亲狠心丢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在拿着父亲送给自己唯一的礼物---一个紫色水壶,作为一个没人要的孤儿又开始了人生另一段更为艰难的旅程。一路撑着双拐走来,带着时不时来袭的心绞痛,你始终心如明镜,满是沧桑的脸上总有醉人的笑,乐观至此,。主,没有让小沐过过一天幸福的生活,哪怕就是一天,也能如此吝啬!三岁一直到十九岁,最终死在最爱的“小杰子”冷酷的咒骂中,至死也未能安详地闭上双眼,从幸福的云端跌入绝望的谷底,从即将获得重生的机会中猝不及防地被强抢去生命。这便是小沐的命运,不解,惶惑,迷茫中,十九年得人生画上终点。终于。终于。宛宛,小沐的双生花,二人从一开始便有许多微妙的联系。一个痛,另一个也会跟着痛,一个讲话,另一个也能隐约听到。怎样的奇妙,便有怎样的痛楚。宛宛是那个在六岁谋杀小沐的女孩,她赐予小沐双拐,也赐予自己一直到十九岁心灵的不安与性格的暴戾阴暗,宛宛痛恨小沐,从六岁一直到十九岁,从决然离开有小沐的城市一直到再遇到纪言。纪言,亲眼目睹了那场秋千上的谋杀,一直照顾着小沐,一直寻找着宛宛,寻找着原本是他心中最美的公主的那个女孩。十九岁那年,纪言挽救了宛宛,并义无返顾的爱上了她,带着她结束了她与小沐的悲剧。纪言,风一样的男子,给了宛宛最大的幸福和最深刻的痛。最终,他俩在长久而短暂的真爱中分开,彼此深爱,却无奈地走得头也不回。谁知道,宛宛为了小沐而付出的沉痛代价,自己,以及自己的最爱。纪言,你可知,世上最远得距离,就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我爱你啊!悲剧,即是把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樱桃之远》,彻头彻尾的美好被摧得支离破碎,被毁得体无完肤,于是,有了这出彻头彻尾的悲剧。段小沐善良的笑,杜宛宛悔恨的泪,纪言最后的决定,唐晓看似完满的结局,管道工苍茫的背影,小杰子邪恶的眼......这些都是怎样一股强大的力量,直捣我心房,终于,感到,现实原本就这般无奈。罪恶,丑陋,如何接受。来自左心房的痛,依旧在,惟有再见那片茂密的樱桃林,才能安定的忘却,可是,樱桃林,在哪啊?暗红是血凝固后的颜色,是某种沧桑过后的沉淀,亦是一种情感的褪色,一种芳香的变质。人性有着太多的琢磨不定,有着太多的变换莫测,痛,终于明白为何。樱桃之远,幸福之远。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诗歌
-
悠然然然看镇远本人自幼就喜欢军事,这次游镇远这个古代军事重地,自然对其军事地位要作一番考究。家人还笑我痴迷,都什么时代了,还那么爱国热情高涨,对军事如此着迷,还是多做点发财梦吧。不过说归说,她们还是理解我的,这不,还不是陪着我对镇远这个军事要塞的角角落落都看了个遍。镇远位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的舞阳河畔,今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地处滇黔驿道与沅江水路交汇处,是湖南西部踏入贵州地境的第一站。北去的商船在此启航顺舞阳河下沅江而入洞庭,直通长江而发东南沿海;南往的“百代过客”亦在此弃舟登岸,经古驿道入云南乃至缅甸、老挝、泰国、印度等国,因此镇远不仅是“黔东门户”、“湘黔咽喉”,而且是“滇黔锁钥”,是西南大通道上的咽喉重地,自古就被称为兵家必争的“水陆都会”、“战神之乡”。镇远始建于铁马金戈、群雄纷争的战国时代,“秦昭王三十年(前277),秦武安君定巫,黔中,始置黔中郡中镡城县。”“汉高祖五年(前202),黔远县属武陵郡,隶属于荆州,镇远县属武陵郡的无阳县。”自此以后,镇远在历史上的军事地位随历代王朝的更迭而日渐显赫。历代王朝之所以重视镇远,主要是着眼于其军事地位,镇远之名即有“远镇一方"”之意。镇远地接荆楚,雄镇滇黔,控扼驿道而据沅江上游,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此即所谓“欲通云贵,先守镇远”、“欲据滇楚,必占镇远”。因此,当年清乾隆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贵州提督冯光熊从缅甸出征归来,沿途考察山川形势,到了镇远,也深有感触地说:我经过许多形胜之地,镇远确实是一大险隘,当为滇黔之孔道,不失为“西南一大都会”。当然,有军备驻防就必要有通道,尤其是镇远这样险峻之地。元朝建立以后,武功盛极一时,为了“能达边情,布宣号令”,使军令、政令均能够“朝发夕至,声闻必达”,是以大都为中心,开始开辟全国驿道。在交通极不发达的冷兵器时代,驿道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国家的重要命脉,它关系到调兵遣将、行军作战、粮秣马匹运输、情报通达、布宣号令、官员迎送、物资交流、商旅往来及邮传接待等多种功能。当时的驿道分陆驿、水驿、水马驿三种。陆驿有牛、马、驴、车,水释有舟揖,水马驿则兼有舟、车、驴、马。而镇远就是当时湘鄂一一滇黔道上最重要的一条水马驿,既有陆驿,又有水驿。这条贯通湖广与云南行省的驿道干线起自湖北江陵,往南途经湖南岳州(今岳阳)、常德、桃源、辰州(今沅陵)、沅州、晃州(今新晃)进入贵州,再经平溪(今玉屏)、镇远、偏桥(今施秉)、贵州(今贵阳)、普定(今安顺)、普安(今盘县)入云南,经曲靖到中庆(今昆明)后,沿驿道西行过大理、永昌(今宝山),可达金齿(今德宏一带)、缅甸、老挝、八百媳妇(今泰国青徕、青迈一带)。水路亦以江陵为起点,过洞庭湖后逆沅江而上,经辰州、叙浦、黔阳、沅州、晃州等二十余站来到贵州平溪,再经清浪(今镇远青溪)到达镇远,然后弃舟登岸,改行陆路。至明万历年间由于打通了舞阳河的诸葛洞,水驿的船才可一直上行到黄平旧州。单从以上两条驿道路线来看,云、贵均以镇远为咽喉,控制了镇远,也就牢牢控制了这个滇黔的“锁钥”和出入云贵的“门户”。因此自明代以来,历代王朝都派重兵驻守镇远。可以想象,当年的驿道上是何等的繁忙,历代将士染血的汗水和战马铿锵的蹄音在驿道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而如今驿道上弥漫的飞烟黄尘早已连同那些战马的嘶鸣、悲凉的号角一起消散在这个千年古镇的衰草之间,驿道上已寻觅不到一点当年千里传书或者御敌征战的痕迹,让人不禁想到任何的繁华和悲壮最终都将被时光之手抚摸得波澜难再。准确地说,镇远城的修建和扩大最应得益于雄才大略的朱元璋。明朝建立后,为元朝所封的云南小梁王凭着“地险路遥”仍负隅顽抗,不肯投降。朱元璋七次派人前去招降均被拒绝。朱元璋于是在全国形势稳定之后即命征南将军颍川侯傅友德、左副将军永昌侯蓝玉、右副将军西平侯沐英率三十万大军从湖广一路向云南杀去。大军先占镇远、偏桥,然后夺取普定、普安,堵住了云南的出口,逼小梁王在曲靖与明军决战。白石江一战小梁王兵败如山倒,云南不到三个月便被明军攻下。云南平定后,朱元璋认为要巩固云南的防卫,必先控制贵州,于是在明洪武二十一年(1338年)下令设立镇远卫,与平溪卫、清浪卫、偏桥卫互成犄角之势,从此牢牢控制住了这个在战略上举足轻重的要塞——镇远。文/晓客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悠悠然然游镇远作为一个文化人,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乃至高境界。一路行来,发现山水优美的镇远,文化底蕴竟如此丰厚。细细想来,真是不虚此行啊!在镇远,能完美体现各地民居建筑的特色与宗教建筑文化之间相互融合的当首推“青龙洞”。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中河山麓。青龙洞在建筑上的最高明之处就在于依山就势,充分利用悬崖峭壁、深沟浅壑、天然溶洞等自然条件,创造出了一种融石崖、溶洞、古树、藤萝等为一体的“贴崖建筑”;也因此成就了那重楼叠彩、巍峨凌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回廊如带,曲径通幽的建筑奇观。因为它的建筑几乎都是挂在悬崖陡壁之上,人入洞中,但见洞中有阁,阁中有洞,或者一半是楼一半是洞,且洞与洞之间,楼与楼之间的起承转合时的挑梁搭柱也全然没有把中国传统建筑中严格对称的规则放在眼里,或因地势高低分立长柱、短柱,或以巨岩作为支点托起一座殿堂,甚至以一根独木建成一座“独柱亭”。这一切都使青龙洞平空又多出了几分洒脱、大气以及险峻和雄奇。难怪著名考古专家罗哲文游洞之后,禁不住诗兴大发:“一山飞峙大江边,殿阁弯廊吐雾烟。入黔何处风光好,镇远城头一洞天。”青龙洞始建于明代初叶,占地共2万余平方米,大小建筑30余处,建筑面积6156平方米,由青龙洞寺、中元洞、万寿宫、紫阳书院、莲花亭、祝圣桥6部分组成。由于各部分修建的时代和主持修建者追求的效果不同等原因,使整个青龙洞呈现出一派杂揉纷呈、万佛争胜的宝地,其间佛、儒、道三足鼎立,形成奇特的宗教文化现象。到青龙洞,必先经过祝圣桥。祝圣桥原名舞溪桥,因为给康熙皇帝祝寿而改名祝圣桥。该桥始建于明洪武十一年,直至明崇祯元年才建成,期间历时二百五十年。桥建成后又三次被洪水冲毁,重建三次,现存的是清雍正元年重建的。该桥曾是滇黔古驿道上的重要通道。桥的正中建有一个三层的楼亭,飞檐跷角,亭亭玉立,名“魁星楼”。魁星楼正面的楼柱上刻有一幅清代风流太守汪炳敖题的表明祝圣桥地理位置重要性的对联: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搓撑斗出;辟开重释路,缅人骑象过桥来。由于历史的原因,青龙洞的建筑汇集了全国各地不同宗教、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建筑精华,同时也把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宗教建筑、以及商业建筑进行了一次巧妙的结合。透过这些不同的宫、院、殿、阁、楼、亭可以看到中原文化、边疆文化与域外文化的相互交融,使人们在青龙洞这个宗教园林建筑群中,既可以看到江南园林的精巧玲珑,苗、侗民居的古朴自然,也可以看到中国汉文化建筑代表的各种园林与西南边睡的吊脚楼和及其他结构各异的寺庙之间的完美融合,这在国内外其他宗教建筑群中是极少见的。本人虽然在建筑公司呆了八年多,但作为一个建筑外行,我只能以外行的眼光从建筑外在的结构和形象方面去欣赏和品味青龙洞。除了青龙洞建筑群里的这些建筑以及建筑物上的各种各样的凸雕、凹雕、木雕、石雕、浮雕、圆雕、透雕、双面雕、镂空雕等等让我大开眼界之外,我真正感兴趣的却是这些楼宇寺庙里供奉的各路神仙。青龙洞里住着大小神仙几十位,玉皇大帝、释迎牟尼、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观音菩萨、药王菩萨、文殊菩萨、尧、舜、禹、财神爷、朱熹、雷神、张三丰、赤脚大仙、十八罗汉、斗姥、吕洞宾、杜康,再加上山下天后宫里的妈祖、龙王、土地公公和土地娘娘等等,各路神仙齐聚一地,场面热闹非凡。更让人忍俊不住的是这些神仙聚在一起却并不争夺地盘,大家不仅相安无事,而且高兴的时候也随着镇远人的兴致随意串门。按照常规,青龙洞里应该住着炼丹的道士,中元洞住的应是佛家弟子,儒家弟子应在紫阳书院秉烛长读。可是,这一切规则到了中河山就全然不是这回事了。青龙洞里不仅有观音殿,连财神爷也忍不住跑来凑热闹;紫阳洞中不仅有老君堂,还有杜康在此长歌对酒,看样子根本就没把儒家的那一套礼仪放在眼里;而那一边张三丰则正在中元洞里舞拳传道,几千年了,那把雨伞和一个包罗万象的包袱还挂在石洞的壁上,让人看了仿佛觉得那老道士并没走远,也许只是临时下山打酒去了。※作者:晓客※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悠悠然然游镇远(之二)镇远古城分为府城和卫城,府城即舞阳河东边的古代的知府所在地;卫城则为军营,即舞阳河西边的古代要塞、屯兵处,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长长的卫城古城墙。漫步在古城墙上,仿佛又回到冷兵器时代烽烟缭绕、人喊马嘶的战场。而走在针远的古民居小巷里,心中却有了那种久违了的宁静与悠然。镇远古民居不同凡响。它们把中原四合院的原型,搬到山上改造成山屋,吊角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既重现了江南庭院的风貌,又体现出山地建筑的布局;即有堡垒式的森严,又兼有商贾大户的豪气。这些建筑是木石结构的完美结合,小处可见门窗飞檐精雕细刻的花草鱼虫,大处则显出条石栋梁挥洒自如的豪放。它们是明清时代“西南都会”人们安居乐业的真实写照,又表现出商人财源通达的商业理念。江南与山地的完美结合,使镇远的民居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镇远的民居建筑中最绝的就是所谓的“歪门邪道”了。凡开在小巷道旁的各家大门绝不会与小巷平行或垂直,小巷也决不与大厅正对,而是有意地将门的朝向旋转一个角度,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老住户们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镇远县内的古巷道狭长幽深,其结构错综复杂,有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酱园厂巷。这些交叉边接、互相通达的巷子,组成了镇远古城生生相息的血脉。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清融,仿佛回到那古老的时代,再现出明清时代的生活情景。小巷随山势爬坡上坎,转弯抹角。站在巷道中间,视线被弯阻隔,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见巷尾。山道是什么样,小巷也是什么样。小巷两边是高达八至十米的封火高墙,起着防火防盗的作用,两面高墙之间夹着仅有一米左右的巷道,全用青石板铺就,高耸的墙体将那本就狭窄的巷道逼得更显幽暗深邃。在许多大致平行的南北方向的主巷之间,还隐藏着无数支巷,生人一旦进入这里,就会陷入小巷迷宫,犹如《水浒传》三打祝家庄一章中描写的“陀盘路”一般。小巷两边的民居以条石作地基,除外墙外,大多为木质结构,冬暖夏凉。尤其是到了夏天,每一个巷口都是一个大大的天然的空调口,冷气袭人,爽快得很呐!那还要什么空调哦!镇远的小巷也别有风味,尤以冲子口巷、仁寿巷、复兴巷、四方井巷为最。从河边码头拾级而上,夹在封火山墙之间的青石板小路显得幽深而安静,让你心如止水,忘却尘世的喧闹和浮华。复兴巷的傅家大院算是保存最好的四合院,坐北朝南,有两进院落,雕花窗仍是旧制,堂屋的太师椅是清代的原物。离开闹市,走进狭长幽深的巷子,这才进入古城的腹心。一般的游客,在镇远河沿的街道上溜达一阵之后,便径直朝着青龙洞走去,或者登上游船去欣赏舞阳河风光。“四时江水绿如蓝”的舞阳河风光和“海上飞来一洞天”的青龙洞,的确非游不可。然而,古城韵味犹在古巷。这是一条条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巷中,城市的喧嚣顿时消融,仿佛感到时光倒流。镇远的古巷子和其它地方迥然不同,可以说目前难觅其二。镇远的巷子有北京胡同的幽静,而无其循规蹈矩的刻板;有江南巷子的水乡秀色,却没有其平坦无坡的局限;有重庆“山城巷子”的风格,又无其都市繁华喧闹之气氛。兼二者之长又独具山野风味,大概是镇远“山高皇帝远”的缘故吧,显得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概括地讲,镇远的古巷子妙得很,爬坡上坎,转弯抹角,巷中有巷,巷中有井,巷下有沟,巷对码头,巷通驿道,深宅大院,其与众不同更多的是因为它的“歪门斜道”。镇远过去有多少巷子现已无法统计,但至今犹存7条。它们是石牌坊巷、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米码头巷和陈家井巷。这些巷子都建在临河的石屏山上,随山势蜿蜒起伏,层层而上。走进巷中,视线被弯道阻隔,既看不见巷头,也看不到巷尾,忽上忽下。最长的巷子是冲子口巷,全长249米。因为巷子都在山间盘旋,弯弯曲曲,东拐西弯,初来乍到的人常常迷路。(作者:晓客)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
-
悠悠然然游镇远(之三)我们一到镇远,安排好住宿后,首先就是游览镇远最著名的景区——青龙洞。参观门票30元,学生半票,军人免票。青龙洞古建筑群位于镇远城内中河山。大多建筑在高八十米、长三百米的中河山悬崖地带和溶岩奇石之中,总占地面积二万一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一百六十五平方米。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古建筑群芳中的一朵奇葩,实为一罕见的珍品。这组飞檐翘角、贴壁凌空、红墙青瓦、气势宏伟、造型独特的殿阁楼台,与悬崖、古木、藤蔓、岩缝、溶洞、河畔天然合成,融为一体,真是巧夺天工。既有临江远眺的吊脚楼,也有恬静幽邃的寺院楼台,既有朗朗诵声的学子书院,更有锣鼓喧天的古装戏台,集天下山水楼阁精髓荟萃为一方,汇儒、道、释三教于一堂。整个古建筑群重重叠叠,参差不齐,纵横有致,沿庭院小径漫步,登期楼而极目远眺,如临海市蜃楼、蓬莱仙岛。青龙洞建于明代中叶,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曾几度毁于兵、火,又几度修复。古建筑群经历代修建始成现代规模,位于城东中河山,占地21000平方米,有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院、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6部分共36座单体建筑组成,集儒、道、佛、会馆、桥梁及驿道建筑文化于一身著名古迹。青龙洞是贵州境内建筑规模最大,构造最精巧,融佛教经殿、道教庙堂、儒家书院为一体的古建筑群落,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古建筑群包括“七寺八阁九座庙”,6个古建筑群、36个单体建筑组成,它既有园林韵味,又具寺院风格。举目远眺,宛如一组鬼斧神工的巨型浮雕,又像一幅淡抹素描的水墨画卷。连接府城与青龙洞的是祝圣桥。该桥原名“舞溪桥”,俗称“老大桥”。西连府城,东接中河山北段中元洞,为一座横跨舞水的大型石桥。大方青石筑砌,全长135米,宽80。15米,高17米,共有7个孔,倒影在绿色的河水中像七个绿宝石圆镜。桥基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桥身建成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5年),至今保存完好。清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镇远知府汪炳敖在桥东起的第三和第四孔之间桥面上,建成三重檐八角攒尖顶式“魁星阁”一栋,并题写楹联三幅。祝圣桥的三幅楹联为:其底层向东,楣额为“山河柱石”,两边楹联为:“扫尽舞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劈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西面向府城一面楣额为:“云汉天章”,楹联为:“把笛作龙吟,东去洞庭秋月满;传书随凤使,西为滇海庆云多。”祝圣桥和魁星阁上的联语,使古代镇远成为东连我国中原内地,西通东南亚国家重要孔道的见证。整群建筑靠山临江,殿阁楼台,依崖傍洞,贴壁凌空,勾心斗角,错落有致。建筑物飞岩翘角,红墙青瓦,气势宏伟、造型独特。古建筑群在悬崖上采用“下吊”、“借用”、“附岩”、“嵌入”、“筑台”等多种建筑工艺,使其呈现出“洞中建楼”、“楼中藏洞”、“欲露先藏”、“欲扬先抑”、底层吊脚、阁楼悬空的独特风格,是一处全国独有的中原建筑形式与贵州苗村侗寨吊脚楼式建筑巧妙结合的建筑群。青龙洞保持山水园林本色,与甘肃麦积山、山西悬空寺并称中国古代三大“空中古建筑”,有“贵州古建博物馆”之称。中元洞,也称中元禅院,明嘉靖年间建筑,古称“北洞”、“中和洞”。有大佛殿、望星楼、独柱亭、六角亭等建筑物,西接祝圣桥。中元洞山门是两块巨石斜靠天然而成,可谓神工鬼斧。门楣有“入黔第一洞天”,书体古朴苍劲。拾级而上,洞壁有摩崖“奇石仙缘”。万寿宫(即江西会馆)是青龙洞古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组,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建筑在濒临舞阳河东侧长45米的石基坎上。由山门枋、戏楼、厢楼、杨泗殿(供祀杨泗将军)、客堂、许真君殿与文公祠等单体组成。北连中元洞,南通青龙洞,上居紫阳洞,是一组从北往南延伸的高风火墙四合院。≤作者:晓客≥1200字以上 高三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