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鲁迅
第一次听到“鲁迅”这名字,是在二年级时,那时我们全家去绍兴游玩,并去参观了鲁迅先生的旧宅,我快乐地在古宅里穿行,望着身边摩肩接踵的人群,我不禁好奇地想:鲁迅先生是谁?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崇拜他?还要来他的老家参观?看到他的塑像,我一下子就记住了他严肃的外表,还有那浓浓的“隶体一字胡”。
这单元的课文,让我有机会接触到有关于鲁迅先生的文章。
我从《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知道了鲁迅先生幽默、和蔼可亲的性格特征,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也体会到了鲁迅先生关心下一代、认真对待学习、同情广大劳动人民、顽强不屈地与旧社会作斗争的高尚品格,而《一面》也使我感受到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的情怀,每当读到文中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的语句,我不禁心头一热,又想到二年级时看他塑像时的情景,仿佛一个消瘦的、严肃的鲁迅先生正站在我面前。
从《三味书屋》中,我也读到了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鲁迅先生的父亲病了,他一面上学,一面还要帮父亲当掉东西去买药。有一天早晨,由于买药误了上学时间,教书先严厉地批评了鲁迅。鲁迅便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再也没迟到过。我为鲁迅先生的悔过精神而感动,他迟到是因为给父亲买药,是有原因的,而我平时总爱睡懒觉,经常迟到,还一点儿也没有羞愧之感,真是不应该。
鲁迅先生的守时、不屈的奋斗精神,还有他犀利的文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眼中祖国六十年的变化
每个周末是我们一家最高兴地时候,因为我们和舅舅要在姥姥家一起吃饭、聊天。我们经常天南地北、政治时事、古今中外、奇闻趣事无所不聊,气氛其乐融融。
那天,我们聊到了妈妈小时候的趣事,于是姥姥如数家珍般的回忆起了往事,越说越兴奋,反手从柜子里取出了好几本厚厚的相册,我好奇的抚摸着相册表面那磨得的发白的的绒布,姥姥说,这本相册呀可比你妈妈的年龄还大呢。我迫不及待地翻开那厚重的封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张张的黑白照片,那上面的人都是一个头发很少的、手里拿着玩具的小女孩儿,“难道这是老妈?”我不敢相信,可我看见妈妈正笑眯眯的点头。哦我妈妈小时候怎么这个样子?穿着花格子衬衫、喇叭腿裤子,有的穿厚厚的棉袄、棉裤,笨重的大棉鞋,头上还扎着两个小辫,“老妈还真够土呀”,我撇撇嘴说。“谁说的,那可是80年代初,你看那条喇叭腿裤子是我从上海买回来的呢,当时北京的小姑娘哪有的穿呀?”姥姥指着照片自豪的说。
“那您小时侯什么样儿呀?”我好奇的问姥姥,“在这儿呢,这是我年轻时候的照片”姥姥翻出一本更陈旧的相册,慢慢地翻开,像是打开了她尘封的记忆。一张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整齐的按年代排列着。第一张照片是1949年姥姥还在老家时照的,她那时还是个小女孩,穿着一件厚厚的大棉袄,两个歪七扭八的辫子,照片的质地非常不好,已经模糊了。接下来的几张照片,都是1953年以后,她定居在北京照的,大部分都是和同学们在照相馆照的的照片,她们的穿着基本一样,都是穿着短短的白衬衫,梳着粗粗的大辫子,戴着红领巾的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们的辫子越来越长,看来当时的女孩子都喜欢梳大辫子呀!“这是我上高中以后的照片年以后又赶上自然灾害,大家都很穷,也就没钱再照相了”姥姥满怀遗憾的说。直到1965年以后她才又和同学们有了合影,但几乎没有姥姥单独一个人的照片,而且几乎都是在照相馆照的。
再往后看,相册里出现了姥爷年轻时的样子,真没想到,还挺帅。再后面的照片里出现了婴儿时期的妈妈,那是1971了,年轻的姥姥怀抱着婴儿的妈妈,在院子里照的,这是少有的外景照。但照片还是少的可怜。在妈妈2岁的时候,居然有一张彩色照片,姥姥说那不是真正的彩色照片,是人工上的颜色,那在当时是很时髦的事情。
直到1978年,我的舅舅出生了,姥姥家的经济情况有所好,买了自己的135和205照相机,于是照片多了起来。80年代,家里买了第一台傻瓜相机,并且能够买到彩色胶卷,于是终于告别了黑白时代,所有的照片都有了新鲜的颜色。我看到越来越多的彩色照片密密麻麻的充满了大大小小的相册,最多的还要数我的照片了,从出生到5岁,足足装满了5大本相册,“咦?怎么没有我4岁以后的相片了呢?”我不解地问,“那是因为咱们家买了数码相机,所以照片都存在电脑里了呀。”妈妈说,“这就像一个回忆录,每当翻看这些老照片,就让我们又回到那个年代”。“是呀,我珍藏这些照片,就是一种记录,从1949年开始到今天,我们家的照片年龄和共和国同龄呀!”姥姥十分的感慨。
我看着这些老照片,从照相馆到外景照,从黑白到彩色,从纸质到数码,这六十年的变化多么大呀。姥姥说,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今天,我们祖国的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越来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一天比一天好。六十年的发展壮大,才会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是呀,我现在的生活水平比姥姥和妈妈小时候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们今天还要加倍努力学习,长大努力工作,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幸福。让我们的国家成为全世界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
相似题目
-
我眼中的鲁迅一字眉,深邃的眼睛,严肃而不失睿智。短而浓,密而直的头发,透出一股文人的刚毅。他,就是鲁迅。鲁迅,原名周樟树,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第一本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出自先生之手。虽说他不会武,但他有一支如刀的笔直插封建主义、直插帝国主义的心脏。这个学期,我们学了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很爱读。美女蛇,雪地捕鸟,以及百草园的一切事物都使我们感受到童年时代的快乐。而三味书屋也反映了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苦乐交织。给我带来了无限遐想。自此,我喜欢收集有关他的故事。有一天,因为先生办事很晚回家,半路遇到一个盗墓者。盗墓者自己被发现,于是便想一计:想将鲁迅吓走。盗墓者忙活起来,往自身洒一把泥土,便向鲁迅摇摇晃晃的走去。可别说,这盗墓者活像一个僵尸。可谁知鲁迅并没有被吓走,反向那个盗墓者冲过去,时不时还补上两脚。鲁迅道:“鬼也会叫啊!嘿嘿!早发现你是盗墓者了,走,跟我去警察局!”这就是“鲁迅捉鬼”,小时候母亲常跟我说这个故事。这也体现出了鲁迅不迷信,勇敢的精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写的诗句,也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在我眼里,鲁迅是名人中的明珠。450字 初一
-
我眼中的鲁迅世上文人不尽,国内外作家也有许多,每一个作家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写作才华。而我,在此想让更多人了解我赞赏的众多位作家之一——鲁迅。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黑的短发服帖的在后脑。眉毛浓密粗犷,从中透出一股英气和正义。鼻子微微高挺,长而狭窄的双眼在鼻梁两侧,庄严的“一”字胡须覆盖在双唇上,这样的五官使鲁迅先生显得稳重严肃。毛泽东主席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的,《呐喊》、《彷徨》、《狂人日记》、《朝花夕拾》以及《阿Q正传》等这些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书都出自于鲁迅先生之手。在这些书中,又总能透出他的思想和当时年代的背景。他当时所处年代,正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受帝国主义严重威胁的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当时社会十分黑暗,政府的欺压导致全国老百姓的贫穷,战火绵绵,政府成为日本的傀儡,封建而又落后。鲁迅先生,如同无边黑夜中的一盏灯,照亮希望,以写作的方式来唤醒人们的精神,宣传革命真理,揭露反动派的罪恶人物。“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他敢想、敢说、敢写、敢做,也敢当,发扬名族魂,不畏地向前进。鲁迅先生,是作家,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我最喜欢的鲁迅先生名言的一句。他厌恶那些贪官污吏、反动派,要以牙还牙,而对待人民却要诚诚恳恳为他们服务。这种对做人绝不屈服,对人民大众甘心像牛一样俯首听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实在让我对鲁迅先生肃然起敬,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正义的,勇敢的战士。650字 初二
-
我眼中的鲁迅我最喜欢的文学巨人是鲁迅先生,下面请让我给你们讲讲他吧!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药》《故乡》《社戏》……总能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而且又富有童真的性格特点。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一开始学医,以医治病人为己任,后来觉察医生只能解除人身上的疾病和痛苦,但是无法改变人们思想愚昧的状态,所以弃医从文,最终成为一代巨匠,文学泰斗,这,难道不是靠他的勤奋与努力吗?他从不认为自己是文学天才,只不过是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来读与写”罢了。我眼中的鲁迅是个热爱祖国的人,他面对国外的列强“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他从来都是爱憎分明的人,用手中的笔写出“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佳句,这也正是他一生所坚守的原则。随着年龄不断的增长,鲁迅先生那一根根精神抖擞的头发,一张严肃的国字脸,隶体“一”字型似的胡须,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中。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350字 五年级
-
我眼中的鲁迅在读《回忆鲁迅先生》之前,我眼中的鲁迅是冷峻的,有着“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气概。但在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鲁迅的形象变得迥乎不同了。鲁迅先生是幽默的、爱笑的。只见他笑得把烟卷抖在地上,又咳嗽起来了;晴天了,他笑;下楼时,他笑;与他人开玩笑,他又是笑个不停。或许,平常我们课本上的鲁迅照片,应是笑的状态才算真实。鲁迅先生是全部为着他人的,他总是把自己看得很低。拿自己极其珍贵的校样纸,揩桌子,擦油手。只有一辆车,要全让他人上去,自己才安心。明知身体不适,也要工作,而且是赶快做,就像是他的使命一样。鲁迅先生是关心、宽容小辈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在生活中,他对学生萧红的体恤体现在那小小的荷叶饼中。在工作上,他对青年人虽深恶痛绝,但仍深夜展读,这是一种爱护,那落着鲁迅先生目光的信纸便是一种证据。鲁迅先生的家庭是充满爱的。贤内助许先生,一点钟送走客人,第二天六七点钟又要起床管理家务,从早晨忙到晚上。不经意一看,她又在厨房里工作了。可她的笑仍是愉快的——她心甘情愿。鲁迅先生对许先生也是十分敬重。看啊,他正朝着许先生问呢。“我再吃几个吗?”加上稚气可爱的小海婴,成了一个温馨和睦的家。他是一个父亲、一个丈夫、一个长者、一个朋友、一个老师……他也是一个凡人,有血有肉的、真实的凡人。在我心中,他又像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陪海婴等电车呢……550字 五年级
-
我眼中的鲁迅三月初,语文王老师向我们推荐了两本有关于鲁迅的书——《人间鲁迅》和《笑谈大先生》。看完之后,便会觉得鲁迅的一生其实是非常艰难而又坎坷的,他的祖父周介孚下狱,父亲周伯宜又患有重病,家道衰败,没有在城里生活的条件,于是全家避难于乡下。鲁迅常常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相对。三年之后,父亲去世,家族开会分房,因为鲁迅当时是辈分最小的,所以分给鲁迅他们一家的房子样式简陋而且非常的小,他处处遭长辈们的斥责,“好。那么,走罢!”从此,他开始了前往南京求学的旅程,赴日学医,一开始,他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可以救助需要帮助的人,比那些只会谋财的中医好多了,但之后鲁迅觉得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但文学可以扶正人的思想,中国落后的原因在于思想,扶正人民的思想才是最根本的。鲁迅先生就是想使用文学的力量从而改正中国人民的思想,于是他便弃医从文,想要以写文章的方式来揭露人们的丑行。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他有着一头不愿屈从的黑发,仿佛根根在展现与邪恶势力的顽强斗争;一张瘦削的脸颊,透出顽强与不屈;一双嫉恶如仇的目光,仿佛能刺穿黑夜的牢笼。他用大半辈子的精力,创作出许多篇文章。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他帮助过很多的人,为别人想得多,仅仅是为了别人,为自己想的少,从来也没有关心自己。在一个寒冷又阴暗的天空下,地上躺着一位被扎破脚而受伤的车夫,他立刻跑去为那个车夫包扎,并给了他一些钱,他并没有因车夫身份地位低下而不帮助他。有一次,他得了一场重病,连女佣都说“他病的那么重,还在关心我,不让我干重活”。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惜时如命的人。他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他因写文章经常会熬夜,于是身上便落下了许许多多的病。有一段时间他只能坐在轮椅上,但他仍会捧着一本书,细细品味,不容自己虚度一分一秒,在逝世前的一天,他还坚持写了日记,因为他深信,“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爱国忧民的人。他如果不忧民,他会弃医从文吗?他如果不爱国,他会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会受到那么大的打击吗?鲁迅,一位伟大而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眼中的鲁迅以他意志坚强、平易近人、爱国忧民、惜时如命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要向鲁迅学习。900字 初三
相关推荐
-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他以笔为武器,永远为人民而战……他,虽然已经逝世,但依然活在人民心中;他,虽然生命已经终结,但精神永垂不朽。他就是我们的“民族魂”——鲁迅先生!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在学习了课文之后才了解他,崇敬他的。从前的我只知道我国有一位大文豪名为鲁迅,对他的著作却不屑一顾。但学习了课文之后,鲁迅先生的高大形象渐渐地在我脑海中扎了根。他热爱祖国,曾在日本留过学得他本可以穿着一身优雅绅士的西服,却天天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不离身。他顽强不屈,勇于斗争。当时的社会无比黑暗,反动势力也无比猖狂,不断地搜刮民脂民膏,穷苦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一丝曙光。而鲁迅先生用他那锐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犹如锋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敌人的心脏,使敌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恐慌,于是对他进行了残酷的迫害,但鲁迅先生依旧不屈不挠,就如他那短短的刷子似的头发,那么坚硬,不肯弯曲。“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这就是无私奉献的鲁迅先生。他为了孩子们能多方面吸收知识,翻译了外国童话《表》与《小约翰》,他为了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民振兴中华,“历尽艰辛”翻译并自费出版了《毁灭》等等,创作了许许多多的作品,辛苦了一生。鲁迅先生家的女佣也说:“周先生自己病得那么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这样辛苦的工作,为我们民族做贡献,怎会不让与鲁迅先生只有一面之缘的阿里觉得他瘦呢?但是,鲁迅先生瘦得精神,瘦得有力!鲁迅先生是一株野草,更是一个英雄,是他点燃了几代中国人奋发的星火,是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指引前进的道路。如今,鲁迅先生已经离开我们七十六年了,但他虽死犹生。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沧桑如何巨变,鲁迅先生的精神都将与我们同在!650字 初三 记叙文
-
论:鲁迅眼中的中国国民《父亲的病》一文中有关治疗中的一味药使我得到了极大的震撼。话说怎么会有这样一味药呢?这就是所谓的“败鼓皮丸”。很明显,这个东西可真够讽刺的。取“打破的鼓皮可以克所谓的‘鼓胀’(也就是水肿)一病。这很明显是一点用都没有的。光取字义相克肯定是不行的。或许还会吃坏肚子。后面鲁迅先生也提到了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虎神营”。虎克羊,神驱鬼。所以虎神克洋鬼子。造了一个什么野鸡组织叫虎神营。当然是没用的。既然没有用,那么这些都是在骗自己。都是自欺欺人的。我认为鲁迅眼中的中国国民性就是自欺欺人的其实不仅在这篇文章中体现了,还在他的许多文章里出现了。特别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别人会写字,就想:“孙子才会写字呢”;别人打了他,他就想:“这是儿子打爸爸”。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毋庸置疑。也许鲁迅认为这就是中国的国民性。《药》里面,老栓听别人说吃血馒头可以治肺痨病。便买来了,到了最后,还是没有治好。其实中国确实有很多这样的事。如:义和团说自己刀枪不入,其实刀刀都见血。他那套邪法也完全无用,全是自欺欺人。中国古代还说机枪是邪法,拿着一盆子血一盆子尿往机枪上泼。而机枪还照样响。中国人不拿着刀子往上捅,端着屎和尿往上冲,去找死。完全就是被迷惑了。这种国民性其实完全鲁迅写的一样,真是中国前进的障碍。无论是笔下的中医还是什么。都有这个特点。难道现在我们不是这样吗?500字 初三 应用文
-
鲁迅见识过才华横溢,乐于奉献的巴金,欣赏过平易近人,慈祥幽默的老舍,领略过文笔清新,和蔼童真的冰心,但我更敬佩爱憎分明,弃医从文的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十七岁的时候考入了南京江南水师学堂,在此之后,他就借钱读书,去日本留学。他看起来身体瘦弱,中国人特有的黄皮肤里透着白,看上去面色憔悴的他,就像刚痊愈的病人一样。但是你别看他这般消瘦,其实他身体很好,一副精神焕发的样子。虽然没有见过真正的鲁迅,但从照片上不难看出,尽管相貌平平,但是他的眼睛炯炯有神,可以从眼神中看出一丝深邃,目光犀利。他的头发都是整整齐齐,一根一根地竖立起来,头顶就像一片森林一样。不过看他第一眼,多引人注目的便是他那浓密的胡须,尤其像隶书中的“一”字。他的脸型方方正正,其实他也是个幽默的人,他很爱笑,有时候笑得忍不住咳嗽起来。鲁迅先生喜欢穿一身朴素的长哪里衫,手里常拿着个烟斗,笑起来的他有时候连烟斗都拿不住。照片上的他没有笑容,一脸严肃,眉头紧促,像是在沉思些什么。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因为看了一部日本影片,里面主要是日本人侮辱中国人的画面,而围观的中国人却如此麻木,从而使他受了刺激,他放弃了学医,从事于文学活动。1909年鲁迅回国了,之后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部小说的一发表,便轰动了全社会,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这是他首次使用“鲁迅”这个笔名,此后,他还陆续发表了一系列小说,比如《孔乙己》,《阿Q正传》,《骆驼祥子》等等,他的作品无情地抨击了当时封建黑暗的社会,深入地揭露了当时的“吃人”制度,尖锐的批判了人性泯灭的过程,他的作品多用反语,尽管有时候语言显得不直白,但是表达恰当,通俗易懂,辛辣地讽刺了旧社会下麻木,愚昧无知的劳动人民。《祝福》中的祥林嫂,一个典型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遭到封建迷信和封建礼教的摧残和迫害,造成了自己人生的悲剧,她一生经历太多悲惨遭遇,最终被痛苦夺去了生命。《孔乙己》中的孔乙己,遭到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的毒害,精神上穷酸迂腐,麻木不仁,整天只知道混日子,不愿意从事劳动赚取基本的经济来源,只知道端着读书人的架子,每天活在人们的嘲笑声中。他那个可怜又可笑的形象以及悲惨的结局,既是旧中国受封建礼制影响的知识分子的真实写照,又是旧社会“吃人”制度下精神本质的深刻体现。《故乡》一文中的闰土,少年时期是多么活泼可爱,机智能干的一个农村少年,跟鲁迅先生也是最要好的朋友,但是中年时期的闰土被腐朽的封建思想和强烈的等级观念所腐蚀,再次见到鲁迅也是那么毕恭毕敬,特别是那一声“老爷”,更能体现他被旧社会的摧残,鲁迅对他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同情。鲁迅文章的取材,都是封建社会下被压迫,被剥削的遭遇不幸的劳动人民,在这样的封建礼教下,人们多是病态的,而他在处理这些材料时,又有自己格外独到的眼光,他用自己独特的视角,竭力表现出每一个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并且在刻画他们的同时,又不忘关心大众的疾苦和对封建迷信的批判。在这个动荡不安的社会中,鲁迅拥有自己坚定的立场,利用自己独特的视野,用手中的笔为武器,与反动政府不屈不挠地抗争,凭借自己锲而不舍的毅力,坚持用笔战斗,强烈抨击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他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了不起的榜样。我认为鲁迅的那严肃的形象足够让人望而生畏。我喜欢鲁迅的一句话:其实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要想过上美好的生活,必须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有这样一个故事:在鲁迅小时侯,他不仅要上学,而且同时还要帮着家人做家务。鲁迅的父亲生病以后,他每天都要先到药店去给父亲抓药,再去上学。有一次,因为买药的缘故,鲁迅上学就迟到了。老师看到鲁迅迟到了,便惩罚了他,用戒尺打了鲁迅。从此,鲁迅就告诫自己要早点去药店买药,于是他就在课桌的右下角刻了一个“早”字,同时提醒自己做什么事都要趁早。以后每天,鲁迅都是天不亮就起床了,先赶去药店抓药,然后又跑到私塾去读书。家里的重担都落在鲁迅身上,可他再也没有迟过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我所喜欢的鲁迅。版权作品,未经《99作文网》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1200字以上 初三 写人
-
鲁迅记得在小时候,妈妈从外地给我买来一本书,书面上画着一个人物。我好奇的问:“妈,这是谁?”“这是一代文学巨匠鲁迅!”从那时起,我便对这位削瘦弱小的老人有了印象,第一次认识了这位文学巨匠。虽然,我还依稀忆起那一幕在我心中留下的记忆。但是,真正认识鲁迅,还是在小学。从那时起,我不仅眼睛看到了鲁迅,还在心中看到了鲁迅。我从《故乡》中看到了鲁迅的身影,那对少年时代朋友闰土的怜爱之情,感受到了少年鲁迅的纯真和无奈,感受到了鲁迅一股从心中涌出的隐痛。《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充满诗情画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远的年代里。我听到了童年鲁迅的欢笑,听到了老师的谆谆教导,听到了孩子们对戒尺的责备。进入初中,我又进入了鲁迅的另一个空间,看到了鲁迅曾和我们一样从童年走过。《祝福》中的善良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残酷的统治和压迫下的悲惨命运,震撼了我的心灵。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使我们这代学生真正感到了封建制度是怎样的一个鲜血淋漓的吃人制度。当我理解了鲁迅先生的作品时,它使我认识到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来疗救我们这个受半封建半殖民统治的民族。“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鲁迅到日本留学,从学医治病到弃医从文治国,无不充分显示了鲁迅对民族、对祖国的忧患意识。在腥风血雨里的年代,“且介亭”中的鲁迅先生正是这样以笔作投枪匕首,为民众而“呐喊”。生铁虽然硬但脆,钢却既硬又有韧性,因此,钢制的器物远比铁制的优越。做人也需要有点儿韧性,既不一味低头,又不鲁莽从事。我们中国,正是有鲁迅这样的人,才逐渐强大。550字 初三 记叙文
-
鲁迅我很喜欢鲁迅,虽然很多人都不喜欢读他的作品,但依然不能否定他的才华。最开始接触他的文章是在课本上,刚开始觉得他的文章很无聊,甚至对他的文章感到厌烦。后来接触的多了,慢慢地觉得他的文章其实很不错。于是,开始常常抱着书本品味那鲁迅用智慧续写出来的精华。感觉十分的满足。我觉得他的文章写的很生动,时而搞笑,时而悲伤。但总与时代接轨,总离不开对社会黑暗的批判以及人心的冷漠无情,离不开对被功名利禄迷惑了双眼和思想的人的嘲笑。说实话,有的时候觉得鲁迅本就不该生活在那个战乱年代,不过,如果他生活在和平年代,不知他的文章是否还能使我着迷。或者是说他是否会放弃学医,用笔墨与敌人战斗。但有时还是有些讨厌他,讨厌他对女性的误解、对女性的偏见。如果他还活着,我会毫不犹豫的指着他,愤怒的发泄我心中的不满,告诉他:你的思想也被这个年代污染了!或许他会指责我,认为我的思想很愚昧,但其实我想说。真正愚昧的是他本人。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每个人的思想都不一样,哪怕是再支持改革、支持现代化的人,毕竟也是从封建走过来的。就如他本人一样。亲爱的鲁迅,我对你有着无尽的崇拜。对你有着无尽的嘲笑。不知怎么诉说。初三:考前的奋斗精450字 初三 写人
-
我眼中的鲁迅鲁迅,原名周树人.大概是他的父亲想让他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吧.给他取了这样一个名字.他也没让父亲失望,在上私塾的时候父亲过世,母亲又有病在身.小鲁迅就每天早上把他母亲安顿好后才去上学,因为迟到,先生打了他三戒尺.从那以后小鲁迅便在课桌上刻了一个“早”字.小鲁迅也做到了“时时早,事事早”.过完了他那毫不松弛地一生.1902年,20多岁的鲁迅东渡日本去学医,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因为没钱而耽误了救治的时间才去世的.他要学好医术救治中国人民.但是在一次学习的时候看到:中国人给俄国人当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而围观的,那些所谓的清国留学生却鼓掌喊万岁!从那以后,鲁迅意识到治病不如救民心,所以他便弃医从文.拿起笔杆当枪使,写出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鲁迅的一生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他是一位伟大的作家,更是一位光荣的民族英雄!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我眼中的鲁迅说到鲁迅先生,作为念过书的中国人,都知道他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但知道并不代表了解,而了解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我眼中的鲁迅是个坚强、勇敢的人。鲁迅十三岁那年,由于家庭变故,家道衰落,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于挑起生活的重担,到当铺变卖东西,买药,照顾家人等,在磨练中变得更加坚强,后来,他到南京,到日本学习等,都可以印证苦难是生活最好的老师。我眼中的鲁迅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他没有因为家庭的变故,家道的衰败而影响学习。强烈的求知欲使他进了当时被中国人所辱骂的“洋学堂”,并经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公费留学的资格,我相信鲁迅当时不是靠走后门,而且也不会有那一门的富亲戚帮他走后门的,因此,多少年后,有一个树德学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学习着。我眼中的鲁迅是个热爱国家的人。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留学时,解剖课成绩60分而受到日本人的怀疑,认为是因为老师露题的,这使他深感作为一个弱国子民的悲哀;又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中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而一群中国人在旁边看热闹的片段,精神受到很大的打击,从而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可怕,他弃医从文,用文字来揭露国人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五四”运动至今已80多年了,而丑陋的事情还在神州大地上不断上演,我们都热爱祖国,但我们关键要学习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行为。我眼中的鲁迅还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是个思想和艺术创造力惊人的人,是个……550字 初一 写人
-
我眼中的鲁迅鲁迅是我国杰出的大文豪之一,他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浙江绍兴人。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自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聪明的。因为在鲁迅小的时候,教他书的先生考了一个对子“独角兽”,鲁迅立马答道古书《尔雅》中的“比目鱼”作答。因为“独”不是数词,但有“单”的意思;“比”不是数词,却有“双”的内涵。两相对和,天衣无缝。先生听了连连叫好。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也是爱人民,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一个人。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里,鲁迅先生在大街上救了一位受伤的车夫,而且还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一些钱掏出来给了他,让他去养病。这充分表现了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高贵精神。 现在,虽然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多年了,但是他的这种高贵精神却还活在世上造福百姓和祖国。350字 五年级 写人
-
我眼中的鲁迅他,时常穿着一件中式长衫,浓密的胡须形成一个隶书的“一”字,嘴里时常叼着一支烟。他是谁?他就是我们敬佩的鲁迅先生。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珍惜时间的人,他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他做事不磨蹭,总想在更少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他不仅爱惜自己的时间,也爱惜别人的时间,因为他说过:“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在我眼里他是一个热爱书籍的人。他爱书如命,在他的规矩里,脏手是不翻书的,藏桌子是不放书的。他尤其讨厌用中指或食指在书页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页的习惯。买回书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问题,一定要到书店去调换。有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子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鲁迅,他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文学、奉献给了中国。他就是中国的民族魂。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我眼中的鲁迅时间永远是这样的匆匆流失,我已是七年级的中学生了。可以说我阅读的作品也已有几十打。在这寻多的作品中,寻的作品总是极富感染力与诱惑力。鲁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的作品《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总是让人感到他是一个对自己严格要求的人,但又富有童真的性格特点。鲁迅,他同样是个勤奋好学的人,他从原来以一直人们的疾病为己任,到后来他弃医从文,终成为了一代文学巨匠,思想泰斗,难道不是靠他的勤奋与努力吗?他从不认为自己是个文学天才,只不过将“别人喝咖啡聊天的时间都用在多与写”罢了鲁迅还是一个热爱祖国,坚韧的人。他面对外国列强“没有丝毫奴颜媚骨”。他从来爱憎分明,用自己手中的笔杆,揭露了导师过名的劣根性,一针见血,入木三分;用他自己手中的笔,写出“如匕首,如投枪”的优秀文章,直刺如敌人的心脏。当然,他不仅仅是一个接触的作家,还是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在痛斥敌人的同时,也深刻反省自己,他是一个“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之人人。也正是应合了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座右铭,这也正式他医生所可手的原则。随着我不断的成长,鲁迅那一头短硬的板刷头,一张严肃的果国字脸,一绺又浓又密的黑胡子,也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之中,我严重的鲁迅,渐渐想显示接近。450字 初一 记叙文
-
我眼中的鲁迅我眼中的鲁迅是一个关心进步青年,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做的多,珍惜时间的人,更是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在一个北风怒号的日子,一个拉黄包车的赤着搅在地上跑着,“哎哟”那个人痛苦的喊了一声,一屁股坐在地上,心里还骂道:他妈的,是哪个缺德的家伙,把碎玻璃乱扔,海德拉子回不了家。碎玻璃碎片扎在他的脚里,血流如注,天渐渐的黑下来了,那个车夫嘟嚷着:“谁来救救我呀,我家今天已经没饭吃了,如果没人来救我,我接啊就过不了日子了呀,那位好心人来救救我呀。”这时,周建人带着小周晔到鲁迅家,周建人恰好碰上那个车夫,得知情况后,飞奔到鲁迅家跟鲁迅拿了药和纱布出来。他们把车夫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鲁迅告诉车夫:“等一下夹玻璃会很痛,你忍着点。”车夫想了想说:“为了能活下去,你们放心夹吧,如果不夹不但会发炎,在这世道还有可能活不下去,夹吧,没事的。”随后,鲁迅和周建人不仅把他的伤口处理好,还掏出自己的钱给车夫,让他在家好好养着,车夫感动的说:“两位好心的先生,你们真是天兵天将下凡,我都不知道该怎样谢你么了!”鲁迅回到家里,神情变得严肃起来,常常的叹了一口气,心想:还有千千万万的苦穷百姓在水深火热之中挣扎,我一定要拯救他们,帮助他们,打到反动派,用笔杆子与他们做斗争。在我的眼中,鲁迅就是这样这样一个热于助人,关心、同情劳动人民的人。5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世界上有许多伟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还活在世上,但是,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文豪鲁迅先生,现在,让我们给你们讲一讲鲁迅先生吧!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总是穿在身上,短短的长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就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别人都说鲁迅是天才,但他却说:“哪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他还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是夜里不睡觉,一直写文章到天亮。虽然多病,第一次肋膜抽水就有200多毫升,要是欧洲人早在五年前就死了,但还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认为,靠在轮椅上看书就是一次很好的休息了。之所以鲁迅先生这样珍惜时间,是因为他觉得时间是等价于生命的,不珍惜时间,就是不珍惜生命。就算在逝世前不久到逝世前一天,都抓紧时间,努力工作,拿着一支笔,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浪费过一点时间,这值得我们大家来学习。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善于去挣、去挤,他就有;蠢人、懒人,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而鲁迅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才是时间的支配者。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把时间看成生命的大文豪。无名氏学校初一:无名氏500字 初一 写人
-
鲁迅眼中的寿镜吾先生其实,对于鲁迅来说,寿镜吾先生就像一支小小的蜡烛,虽然细弱,但有一份热,发了一份光。照亮了小鲁迅对于文学的热爱之心。在小鲁迅看到寿镜吾先生极其陶醉极其陶醉的读书时,他的心里播下了一颗文学的种子,我想,这一画面在他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久久的,久久的……我想,鲁迅是对寿镜吾先生敬重的,无比怀念的。因为文中所描述的寿镜吾先生,首先是方正、质朴、博学的。从他逐渐给小鲁迅加读的书,可以看出他教学的认真。对于学生们出去玩而他没有责备,有戒尺而不常用,可以看出他的宽容,严而不厉。因为,他是爱学生的。但他刻板,迂腐,在他看来,学生只能读经书,其他的都不能涉猎。他一人大声读书时,那声音,那表情,那动作,自我陶醉,神游期间,活现出一个老夫子的天真形象。不可否认,鲁迅在对这位善良老先生的描绘中,隐含有调侃之意,但其间更多的是恭敬和眷恋之情。在鲁迅眼中他的启蒙老师是个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在鲁迅眼中寿镜吾先生是一个和蔼善良的人。即使有罚跪的规则和戒尺也都不常用。他是打心眼里爱学生的。在鲁迅眼中寿镜吾先生大声朗读时,那自我陶醉,神游其间的神情,是在他的心底留下极为震撼的画面的。不管是别人如何评价寿镜吾先生,我都认为,相信他,鲁迅先生也一样认为,他是个好老师!500字 初二
-
鲁迅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家庭的变故和变故后的人生体验,也使鲁迅从少年时候起就亲近下层人民。他的外祖母家住在农村,因此他与农村的孩子们成了朋友,与他们一起玩耍,一起划船,一起看戏,有时也一起到他们家的地里“偷”豆子煮了吃。在他们之间,没有相互的歧视和仇视,而是相互关心,相互友爱。1898年,18岁的鲁迅,怀揣着慈母多方设法筹借的8块银元,离开家乡进了南京水师学堂,可后来又改入南京路矿学堂。鲁迅在南京路矿学堂期间成绩优异,使他在毕业后获得了留学的机会。1902年,他东渡日本,开始在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鲁迅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但他的这种梦想并没有维持多久,就被严酷的现实粉碎了。500字 初一 散文
-
鲁迅鲁迅,大家都在熟悉不过了吧?他原名叫周树人,是一位文学思想家。他一生以笔为武器与敌人作斗争。毛主席曾评价他是伟大的无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还曾被誉为民族魂,深受人民的爱戴。他为中国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出生在很有钱的家庭里,但却并没有一点少爷的架子,他还很爱写作,曾在洋学堂读书,又去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选择学医,意在救治像他父亲那样被庸医所害的病人,改善被讥为“东亚病夫”的中国人的健康状况。但是,无论他取得怎样的成绩最终还是受到日本人的歧视,在他们眼里中国人都是低能儿。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翻译外国小说只卖出了几十册,又加上没有足够的资金于是不得不回国谋职。1918年5月用鲁迅为笔名发布不了《狂人日记》。 1936年鲁迅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了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她向他致敬,挽联挂满了整个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暗恋送花圈的人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他们都怀着崇高的敬意追悼到鲁迅先生。鲁迅安详的躺在那里,有的人失声痛哭,仿佛是他的亲人一般, 鲁迅他永远印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虽然我们并不能像他一样的伟大,但是我们要好好的学习为社会尽一份微薄之力。500字 六年级 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