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读后感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画家、书法家等众多身份的集大成者。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被世人称为“三苏”,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之位,可见,苏家个个都是大才子,犹以苏轼为甚。
苏东坡才华横溢、文思敏捷、多才多艺,不仅擅长写诗作画,还是工程师、瑜伽术的修炼者、皇帝的秘书、慈悲的法官、佛教徒等,就连著名的东坡肉都是他发明的呢!
苏东坡的一生虽仕途坎坷多舛,但与生俱来性格乐观豁达,随时随地广结挚友,无论为官还是被贬为农,所到之处都把生活过成了诗,把自己的感受赋予了不朽的艺术形式,时而大气磅礴、时而豪放奔腾、时而隽永朴质,使之流芳千古,惊艳了世人。他一身浩然正气,刚直不阿,他是官员中的智者,强者,仁者。
他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位罕见的全能天才、一位旷世奇才!在林语堂先生的笔下,他更是那么的光辉耀眼,将其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童年崭露头角,青少年脱颖而出,中年精彩绽放,晚年颠沛流离,一生仕途“三起三落”,但他却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永不谢幕的诗意人生。犹如一个和尚对他的赞誉,他就是天上宿星下界,在人间暂时做客而已!
虽然苏东坡用尽了他的浩然之气已离我们远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也正如苏东坡自己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所说的:“浩然正气,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亡者矣。故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岳,幽则为鬼神,而明则复为人。”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评说呢!
阅读让生活更美好
阅读书籍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升华,可以让我们懂得更多的道理和奥秘,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趣……
我每天都会读书,每天都可以从书籍中找到乐趣,这使我很开心。读书,让我的生活更加充实、美好。我从小就听妈妈给我读《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安徒生童话》等故事,直到长大后,自己读《老人与海》、《基督山伯爵》、《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四大名著、《中华上下五千年》、沈石溪动物小说系列等中、长篇小说,这些书籍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它提高了我的写作水平。它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开满了我成长的道路,伴我一路花香。
读书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有时我因读书入迷,迟迟不肯去吃饭,最后只能吃已经凉了的饭菜,但这丝毫并没有减少我读书的兴趣,我还是该怎么读就怎么读。这可能就是所说的“废寝忘食”吧。
睡觉之前是我的读书时间,每天睡觉前,我都会读半个多小时,有时候读到很有趣的地方,我就会央求妈妈让我再读一会儿。可妈妈总是不近人情,一到时间就“啪”的一声把灯关上了,而我也不得不毫不情愿地把书放在桌子上。
书给了我无尽的欢乐,如果说我们是一支笔,那书就是墨水儿,没有它,我们就不能书写,如果说我们是汽车,那书就是汽油,没有它,我们就不能在马路上奔驰。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读书,好好读书,从书中汲取营养,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让我们一起阅读吧,它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题目
-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从小就读苏东坡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忧愁,“大江东去浪涛尽”的气势……无不流露出诗人的豪迈奔放。可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少,直至读了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传》,才知道苏东坡原来是千古奇人。苏东坡既是虔诚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他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只有他自己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与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他热爱生活,在美食方面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以传后世。东坡情感丰富,对其亡妻寄以青丝,在《朝云墓志铭》和《悼朝云》一诗中表达了自己的伤痛。苏东坡是刚直的,尽管有过数次因诗而被捕受审,但他仍不改犀利的词风。他写诗讽刺“群鸟未可辨雌雄”,后又写“犹诵卖青春”对官场荣耀表示鄙夷。他知己无数,兄弟情深,苏东坡又是幸福的。苏东坡有一身浩然之气,王安石变法出现了种种弊端,苏东坡写出了上神宗皇帝万言书,包括他自己的政治哲学,也表现出他个人的气质与风格,机智学问与大无畏精神。苏东坡反对变法失败被贬至杭州,他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回归与清纯与空灵。他习惯了淡泊,他明白了如何应对困难。苏东坡具备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超凡脱俗,刚正不阿,坦坦荡荡,使他任何环境中处之泰然,宠辱不惊。苏东坡的一生坎坷,但也是豁达的一生。身处逆境也不觉痛苦,脚踏荆棘也不觉悲凉,始终保持乐观,像他的诗词一样千载有余情。细读“大江东去浪淘尽”“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原来这些都是苏东坡乐观的态度和别样的人生哲理。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我是怀着与两位天才对话的欣喜之情,来阅读《苏东坡传》的。苏的才华,自不必浅学评价了,至于“脚踏东西文化,心平宇宙文章的林语堂其名也早已贯天下、垂青史,更不消多言。给古人做的传记,我以前也读过几本,然而大都工于学术,读起来如同面对戴着瓶底厚眼镜的老学究,压抑之余,兴味寡然。比如有梁启超先生著,叫做《王荆公传》的,叫浅学很是自愧于学而不精,乃至搔首弄姿,汗如雨下,大有与字典同归于尽的冲动。和理解最遥远的距离是仰慕,想必林语堂先生是深晓此理的。所以他才会用一种介绍朋友的语气,以有那么点英雄惜英雄的心情为子瞻作传吧。托了老外的福,这书里是见不到“之乎者也”一类了。我们也应此得见一个有血有肉的东坡居士形象。这一点,怕是前无古人的吧。在静寂的夜晚,我聆听着苏子的脚步声,和他一起走遍中国大半个中国,与他一道为这片土地上的农民疾呼。在苏看来,贬谪实在只是换个地方,他的责任实在一分未减。他见不得大宋农民在丰收的日子也必须举家逃荒,流离失所,所以只能大声疾呼。后人谈苏轼,多敬佩他的旷达,却不知这份旷达只用以面对他自己的苦难,对他人的苦难,苏大多是流下同情的泪水。苏的名声是伴着他的贬谪越传越远,越传越大了。他在詹洲的文章,竟不需几月就能传到京师,成为得势者喉中鲠住的鱼骨。于是一贬再贬、越贬越远,便成了苏人生的常态。“你啊,满肚子不合时宜。”侍妾朝云竟是这样聪慧,一语道破苏的宿命。但我想,这句玩笑话必是含泪说的吧。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苏东坡传书的作者林语堂,也是我一直非常喜爱的作家之一。他在《京华烟云》里塑造的姚思安和姚木兰这对父女,也是中华文化中道家思想的践行者。在传记中,林语堂对苏东坡给予了无上的赞誉。作为一个喜欢苏东坡的读者,读到这样的书,自然如遇知己。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对苏东坡的欣赏,所以对当时另一位政治名人王安石,书中散发出强烈的厌恶感。甚至将一篇攻击王安石的伪作《辩奸论》算在苏东坡的父亲苏辙身上,连王安石的怪癖性格,也都成了他做作以博取名声的罪名。我对王安石的认识是模糊不清的。但对于改革者,无论其最终结果如何,我都认为,至少他是时代的勇者。但是,我很佩服苏东坡。第一是因为他为人非常乐观。他经常被贬到这贬到那,但他从来没有一次愁眉苦脸过,总是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第二是因为他作诗根本不用去苦心收集资料,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都能挥笔写出一首诗来。而且他的诗永远是那么清新。同时我也特别同情他。一个人被贬到一个又一个地方,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的命运。就连最后死也是死在被贬的路上。可真够可怜的。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在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是几千年来才一出的奇人,他曾这样评价文坛的巨子:“李白,一个文坛上的流星,在刹那之间壮观惊人的闪耀之后,而自行燃烧消灭,正与雪莱、拜伦相似。杜甫则酷似弥尔顿,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长者,学富而文工,以古朴之笔墨,写丰厚之情思。苏东坡则始终富有青春活力。”“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得尖酸刻薄。”纵观苏轼的一生,在才华毕露的背后,几度升迁的辛酸却只有他独自品尝。他一生为官,一生清廉,一生都在和大文豪、大政治家王安石斗智斗法。至于王安石的变法究竟是对是错,我们暂且不管,但要和当朝的得宠人物、位高权重的宰相相逆而行,用一颗博大的心斗那种善于剪除异己,心胸狭窄的小人,在封建的宋朝,也许真的是需要一番勇气的。类比苏子由——苏东坡的同胞亲弟,在才华上,可能不及苏轼的十分之一,更或是百分之一。但是他一生平平安安,妥妥当当,官职也扶摇直上,最终也能够安享晚年。说到底,在于苏轼面对邪恶,面对错误,有敢于提出、敢于批评的态度。也许富贵荣华、安宠荣辱在他看来,只不过是一己的私欲,这是十分卑微的事情,他的人生,他的奋斗目标是定位在百姓身上的,他的双眼,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愉悦或是疾苦。只要他认为变法脱离了实际,与救百姓于水火发生了抵触,他就要反对到底,甚至于在他管辖的州府里,这些所谓的强国措施他概不搭理。虽然苏轼的人生道路上有许多的泥泞,可从他的诗篇,他的文章,以及他的生活见闻中能够发现,他的人生态度是乐观、是积极向上的。即使是双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提诗,他和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诗词良篇里,即能写出《赤壁赋》这样恢弘的文章,也能写出“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富有深远意义的诗句。用林语堂作结时的话说:“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用我自己的话说就是:苏东坡已去,其浩然之正气,必当永存。苏东坡传读后感300字我读了《苏东坡传》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苏东坡的童年到流放岁月的事。我给你们说说我最喜欢的一章吧!我最喜欢《苏东坡传》第一卷第三章《童年与青年》。《童年与青年》大体内容是以前的学生要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时不仅要背书的内容、知识,连措辞也不可忽略。读书刻苦的苏东坡把整本书都抄了一遍,而且书没加标点符号,要学生自己根据课文的意思加标点。我觉的如果想学的知识有用,把它学透就可以了,没必要把整本书背下来,那个时代的教育方法有点不对,不过接下来几条我很赞同,学东西就要学透,不能半懂不懂,糊里糊涂的学过去。而且最后一条我非常赞同:让学生自己加标点,这样能让学生更好地读懂书,读透书,更好的学以致用。我还喜欢《王安石变法》这一章,这一章讲到王安石定了一条“青苗法”,对穷人不利,而对朝廷很有利。苏东坡为了不让老百姓受苦受难,他和司马光等人一起阻止王安石变法,更让皇帝禁用了这一法,苏东坡让老百姓受了益。我觉得苏东坡很顾全大局,不仅顾着自己,还关照着老百姓,我很支持苏东坡这种顾全大局的品质。同时我对王安石新定的法律很不赞同,为了让朝廷受益而不顾老百姓的安危。苏东坡这个大江东去,浪涛不尽的千古风流人物会永远流传在人们中间。1200字以上 三年级
-
苏东坡传读后感最近读完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发现自己对苏轼有了新的理解。全书对苏东坡的一生有非常详细的讲述,主要突出了以下几点。苏轼的性格。苏轼的一生极为曲折,尤其是中年以后,几乎没能在同一个地方待满一年,可以说是颠沛流离。但他无论是做官、隐居、还是流浪,无论是锦衣玉食还是粗茶淡饭,他都会乐在其中,并把这种超人的开朗融入到文学作品中去。苏轼的文学作品。苏轼的作品很多,出名的也几乎一样多,但没有一篇是虚情假意的。那“牛衣古柳卖黄瓜”并不是强颜欢笑,那十年的生死离别和路边的点点离人泪,也绝非造作。苏轼也喜作画,但不像常规画家一样画花鸟鱼虫。他爱画枯木、怪石,画满满的沧桑感。一株枯木斜在那儿,一块怪石卧在那儿,在苏轼的笔下就有了打动人心的美。苏轼的画也因此出了名,许多土豪出天价来竞争墨宝,但苏轼不为金钱所打动而卖他的画。苏轼的仕途。苏轼这一生当的官也不少,但以地方官为主,在那当时他几乎是最受欢迎的地方太守,去哪儿哪儿的人就夹道欢迎,离开哪儿哪儿的人就痛哭流涕。苏东坡最大的功绩是整治西湖。西湖的美与好,其实都是他发掘出来的。以前的西湖就像是一个人工臭水沟,水质极差,杂草丛生,沿岸的居民甚至不得不喝钱塘江微咸的水。苏轼神奇般的工程,才造就了现在的西湖。但是工程还未竣工,重用他的太后失权,两人都被小人暗算,年老的苏轼被流放到了荒芜人烟的海南。虽然他也向禹娘“试问岭南应不好”,但最后也“此心安放是吾乡”了。苏轼的人格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600字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记得林语堂对苏轼的作品有一句评价:“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虽需视情况之所宜而异其趣,然而莫不真笃而诚恳,完全发乎内心。”大异其趣指的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不同,他备受喜欢的很大一个原因是诚恳,对待自己很诚恳,所以作品写得也很真实,尽管受了“乌台诗案”的影响,避讳一些,不过他还是很能直接面对自己,所以遒健朴茂。读完这本书,对于苏东坡的人生并没有一个系统的时间轴,感觉只是一堆耳熟能详的事件串在一起,看起来热闹,所组成的。虽然陈词泛滥,也有几句话能够牵住我的心,在“瑜伽与炼丹”这一章的最后一句,说到:“蚂蚁爬上了一个磨盘,以为这块巨大的石头是稳如泰山的,哪知道又开始转动了。”很巧妙的表述了命运对苏轼的嘲弄,好不容易归到红尘世俗,快要修炼成仙,又被卷进命运的漩涡。还是不得不称赞林老的智慧与才气。苏轼的政治理想和文章都是相匹配的,澄明,深湛。苏轼这个人不复杂,单枪匹马走在自己的独木桥上,有着远大报复也能安于世俗,正因如此,所以他的文章才会更加有意味,作者赋予它们的意义在于背景,更在于作者的内心,文人写东西说是给自己看,那是日记,可文章就是给外人看,要证明自己,自己的报复也好,还是清白。所以就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有“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过,江海寄余生”的洒脱超凡,有“腐鼠何劳吓,高鸿本自冥。颠狂不用唤,酒尽渐须醒。”的自持己见,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深情悲凉,有“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拣尽寒枝不可栖,寂寞沙洲冷。”的清高卓绝……650字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子瞻,苏子瞻…不知一千年前的大宋可否有人会像我这样轻柔地呼唤先生的名字…翻一翻语文书,原来从小就在学习先生的诗词了。只恨那时只会死背古诗不管作者、朝代和题目,真真忽略了许多好诗词和作者。那时觉得诗人都是枯燥乏味矫情做作的,钱花不完酒喝不光哪有那么多愁可以诉说呢,而且作的诗词又要我们后人背诵,这都是超级难背的啊。苏轼啊,这个一生被流放好多好多地方的人啊,这个政治上不得意却能另辟蹊径,在美食、烹饪、书法、绘画史上都留下了深刻印记的人啊,把苦与乐都淡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遗憾稚嫩的自己从未懂过诗人的深远意境思想,初中之后也是懵懵懂懂恍恍惚惚。真正的诗人绝对没有教科书上写得那么单调,写下来的诗怎么可能只是为了后人背诵徒增烦恼?他们有情有味,每一首诗里都是叙述不尽的深情。所以在中考结束后的那个空闲暑假,我就想尝试了解一个古人,机缘之下认识了苏先生,由林语堂所著的《苏东坡传》,让我深深着迷。苏轼带着一身伤痕被贬谪到凄凉的赤壁,还能在小舟上与客人饮酒畅谈。也行那位客人只是假象,只是他心中的另一个“苏轼”,“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他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可是在他写完这句后继续睡觉去了,何来把余生寄往江海呢。还有,张先年已八十高龄,娶了一位十八岁的小姑娘,婚礼上他还能取笑一首“一树梨花压海棠”呢。苏先生的内心永远那么明亮,可爱,大概这就是我喜欢上他的原因吧。他把杭州作为第二个家,绿杨阴里的白沙堤,青砖黛瓦的江南水乡,最能治愈一颗疲惫的心了。书中说道: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他多才多艺,生活艰苦也能活出多姿多彩——这样挑出使人敬爱的特点,倒是轻而易举。他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画家,是书法家,是诗人——总之一双手也数不完他的功绩。苏先生活得宛如一阵清风,一轮明月,“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死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不朽的、所有人都会看到的。800字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我心中的苏轼许久以前就有听闻苏轼,但通过最近阅读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我才真正了解了文忠公的生平——如一阵清风拂过的人生。苏东坡年少时与弟弟双双考入进士,文采被欧阳修赏识,并被收为弟子。生活总是对人有所不公,它会看你走得太顺而给你许多挫折,所以苏轼的后半生格外凄惨,但也许是上天注定,这样的天才,注定毕生坎坷多桀。当时在阅读时,探讨过苏东坡是否适合做官?我个人认为并没有绝对的适合,又或是不适合,一个人只要有才能,有实力就能够胜任一切职务。苏东坡之所以一直受排挤并贬官,不是他不适合做官,是政治立场不同,他不相信“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当王安石变法时,苏轼是反对的,他是一位爱民之人,无法眼睁睁地看着官僚剥削百姓,但在当时黑暗的时候环境中与权贵作斗争,注定是失败的,朝廷中都是些趋炎附势之人。真正那些刚正不阿的人少之又少,一旦成为权贵之人的拦路虎,一定会遭受排挤。这本就是场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的战争。我真正佩服苏轼的是,他不断遭受贬官,流放,依然能平和接受一切;面对物欲横流的社会,依旧秉持自己的原则,不随波逐流;身处社会的大染缸中,见过真正的黑暗,仍然能够初心依旧;面对反对、排挤、压迫从不怀疑、迷失自己,而是坚信自己的内心。在我心中苏轼就似竹,是君子。像竹那样挺拔、正直;中通外直、虚怀若谷;竹虽为节状,但却永不止步,不断生长。苏轼也许就像天上的神仙化作一刻星辰划过空中,来到人间,过一段凡人的生活,体验人间的酸甜苦辣,只是充满烟火气的凡世间,终不适合他这样乐天派的仙人。600字 读后感
相关推荐
-
《苏东坡传》读后感一曲大江东去,两赋流传千古。一种情怀,泯然自尽。苏东坡,一代传奇才子,文化巨擘。而《苏东坡传》正记叙了苏轼颠沛流离的生活和坎坷的仕途。而读懂《苏东坡传》,方读懂了苏东坡随遇而安、刚直不阿的根源。初读此书,确实晦涩难懂。毕竟为著《苏东坡传》,林语堂倾注了太多的心血。苏轼的书简札记百万余言,须一一细品,方可著成这部震撼的作品。正因如此,我也曾几度有过抛下此书的念头。然而静下心来静静咀嚼,唏嘘过后,方知苏子人生之坎坷,身世之浮沉。久而久之,方领略到其中的乐趣。苏轼的一生大多是在贬谪与诗文中度过的。“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南迁了大半辈子,感叹世事无常之时,也难免为一腔壮志难酬而愤懑。一路受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看着百姓在“青苗法”的压迫下苦不堪言却无能为力,又何尝没有受到心灵的拷打!流放在外,内心悲苦,也惟有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聊以自慰罢了。然而,妻子病故,老父病逝,朋党之争,仕途不顺,种种困苦都未能压倒他。原因为何?惟有苏轼的人格支撑着他啊!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世间诸人,有的以道德立世,有的以才华闻名,而苏子既可化雄鹰搏击文坛而夺取桂冠,亦可翻越高墙以人格立世!贬谪拗不过他的人格,身处异乡,他从未放弃过上书朝廷,去反抗那祸害苍生的新法——尽管石沉大海。纵使神宗一味支持变法,但他不曾阿谀奉承过,不曾溜须拍马过。以人格而立世,又怎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其不得开心颜?其人格如此,顶天立地,世人又怎不会被他折服?荣格曾说过:“一切文化最后都将沉淀为集体人格。”人格是文化的精粹,人格是民族的灵魂与标志!谈及人格,不禁想起了台湾作家林清玄,三十岁即名扬四海。却一反当红作家的风格,摒弃名利,潜心问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不正是佛家文化沉淀而成的人格吗?正如林清玄一般,古今中外,我们都不缺乏有人格的人在。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杜工部可以不因强虏所迫而所屈,哥白尼可以坚守真理而被大火焚身,梵高可以不因非议而贱卖其画。正所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苏轼宁在《念奴娇》中怀古自伤,也不愿向他人示好,可见人格对一个人又有多大分量。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一个人能否以人格而名垂千古,仍需后人评判。人格的建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正因为蜕变,我们的人生才有了辉煌。然而当今世上,先人的优良传统正在消逝,为了利益,人们可以舍弃人格,是亦不可以已乎?我们确有改变现实的责任了!因为历史向我们证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衣阿权势者,凄凉万古!读《苏东坡传》,如品一盏清茶,品得久了,那馥郁的清香方能沁入心脾,那崇高的人文情怀方能烙印心头。读完苏子,顿悟人生。1000字 高三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传》这本书我才只读了一半,便对苏东坡这位大文豪有了足够的认识。书中提到过许多地名,多得数不清,这也正提示了我们苏东坡一生漂泊。在书中,我最喜爱的是苏东坡爽朗的笑声——他的笑声告诉了我许多道理。他的笑是一种自得其乐的笑,他被贬之后赏景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苏东坡常对着风景写诗,写完之后总会为自己又完成一篇文章而高兴地笑;苏东坡的笑,还包含着一种不与人斤斤计较的笑,朝廷的官员为了针对他,因挑不出苏东坡平时表现完美,就拿他的文章骨头里挑刺;苏轼显然没与他们计较,反而还写出“何日遣冯唐”这句话,话中毫无归罪之意;苏东坡的笑,更多的是苦中作乐。谁被贬之后不低落?就像你突然由组长被降到普通成员一样,不再被人肯定你的能力。时势造英雄,苏东坡之所以在中国古代文学史谈论上经久不衰,多半是因当时所处的环境,造就他颇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正因为苏轼的思想超乎常人,才使他的作品犹如一颗璀璨的星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我喜欢他毫不恭维、仗义执言的性格。虽然他比较冲动、做事不经过“大脑”思考,但正因为这一点,才使他更富有魅力。《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里面说过:“不要以为你是大学教授,所以作研究比较重要;不要以为你是杀猪的,所以没有人会听你的话,也不要以为你是个大学生,不够资格管社会的事。你今天不生气,不站出来的话,明天――还有我、还有你我的下一代,就要成为沉默的牺牲者、受害人!”苏轼这种激烈的性格,对当时、和我们后世都有极大的影响,他告诉我们:不能让那些不好的东西继续下去,要阻止他们,阻止他们必须要有带头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谁也不想当那第一个人,凡是有点头脑的人,都不会那样去做,苏东坡正因为“没头没脑”,就毅然去当带头人。尽管在仕途路上坎坎坷坷、得罪过许多人、多次被贬,但苏东坡依然不乏幸福笼罩。他有非常爱他的妻子、生死相依的弟弟、陪伴他的朋友、非敌即友的王安石、以及朝廷上的众多好官。这里面最让人感动得便是皇上和皇后,皇后非常重视苏东坡的文采,苏东坡每次犯错之后皇后总会为他求情;皇上对苏东坡极其严厉,他重视苏东坡的文采,但因苏东坡做事欠思考、直言不讳,皇上怕他终有一天得罪大官,就把苏东坡贬谪。我对苏东坡永远怀有一颗仰慕之心,我喜欢他的真诚待人、真心交友以及直言不讳,如果我身边有这样的以为亲人、朋友或者是同学,我会非常珍惜!9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中国自古以来评价一位文人,首先看的并非是成就的大小,而是人品道德的好坏,也就是他的人格。一个品格低劣的文人,即使文字再富有才华,也终归无用。所以,一个人的人格可以说是他的名气的骨干。苏东坡所处的时代与现在已有千年之隔,而他的美名依然历代为人们所称颂,可谓家喻户晓。他之所以如此,我想也与他的人格魅力不无关系。苏东坡的人格虽然复杂多面,然而我认为也可以用“浩然之气”四个字来概括。所谓浩然正气,就是正大刚直之气,也就是人世间的正气。苏东坡即具有此种“浩然之气”,它致大致刚,激烈冲动,不可抑制,这种力量若辅以正义和真理,便在天地之间无所畏惧。一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一天饭后,苏东坡捧着肚子踱步,问道:“我肚子里藏些什么?”侍儿们分别说,满腹都是文章,都是识见。唯独他那个聪明美丽的侍妾朝云说:“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东坡捧腹大笑,连胜称是。“不合时宜”正是苏东坡那坚执性格的体现。苏东坡坚执的性格集中表现在了他的宦海生涯之中,那是他性格中最坚硬的一部分,正如暴风雨中的海燕,暴风雨越是猛烈,他就越是要激越地怒吼,高傲地飞翔。4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苏东坡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医生是丰富多彩的,他聪慧过人,心神更是天真无邪。它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才,阅读苏东坡的一声,往往会被他的浩然所吸引。苏东坡自有其及其迷人的魅力。就如同魅力之在女人,美丽之在花朵,是宜于察觉而难于说明的。苏东坡的这种高深莫测,令人不知应当因其大无畏的精神而敬爱他,抑或为了使他免于旁人的加害而劝阻他、保护他。他身上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遏制,这股力量,有他呱呱落地开始,即强有力在他身上运行。他挥动巨笔,肆无忌惮的泼墨,如同儿戏一般。对于苏东坡的人格与品质,我只能说自己可能连仰望的资格都没达到。在历史的长河中,迎来又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而苏东坡是一个渺小而又庞大的人,为何说苏东坡伟大,因为,苏东坡像一面镜子,从他的一生中可一折射出中国文人的精神与思想。正是这些精神与思想才是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一直流淌,永不干涸。我对苏东坡的了解甚至连表皮都没达到,认为自己真的幼稚,但还是要写下来,这既是我的读后感,也是我向一个伟大的文学领袖致敬,因为,我坚信,精神不会仅为生命的流逝而散去,而苏东坡的精神定会屹立在文化的长河中。450字 初三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自从读了林语堂先生写的《苏东坡传》后,我才发现,世界上竟有如此豁达之人,而他便是苏东坡。苏东坡一生都在被贬,可是我们总能在他的诗中找到一些乐观的诗句,比如《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的“月色入户”,门都破旧的连月光都透进来了,可是苏东坡接下来又写了一句“欣然起行”。他真的是一位乐天到无可救药的人,连我也佩服的五体投地。世上像这样的乐天派不多了,所以这也是苏东坡在历史长河中永远那么光彩夺目的原因之一。所以读完了《苏东坡传》,看完了苏轼的一生,我学到了两个字:乐观。苏家出了三个才子,称为“三苏”:苏洵、长子苏轼、次子苏辙。所以说“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我欣赏苏东坡不仅仅因为他乐观,还因为他是一位正直的诗人,他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亡俗不可医。”由此可见,他很注重人品。当我们学苏东坡他写的《记承天寺夜游》时,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中的“闲人”找了几个合适的谐音词:贤人、嫌人、涎人、娴人和衔人。苏东坡虽然仕途历尽艰辛,但也很会生活,做了一手好菜,例如:东坡肉等等。而且他的生活有趣,写文章也是文思泉涌,所以我们说失意的人有一个诗意的人生。苏东坡后来归隐于田园了,他开始在东坡一片田地里工作,自称“东坡居士”,所以我们才会叫他苏东坡。他变成了普通的农夫,真正开始务农了。林语堂先生与谢老师最喜爱的诗人便是苏东坡了,现在我知道为什么了,因为苏东坡的与众不同。当我们去阅读他的诗作时,没有苦涩的苦瓜汁,而是甜在心头的通达乐观。他真的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我要向苏东坡学习,他心静如水、胸无尘俗,而又光明磊落、恬淡闲适,而且拥有乐观豁达的胸怀,真的是一朵名副其实的上帝的最美花儿,没有缺点,如此灿烂的屹立在文学史上的高峰!7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苏东坡传》读后感在孩提时候就知道苏东坡,不过,真正认识苏东坡是读了《苏东坡传》之后。做为诗人,“大江东去浪淘尽”他文采飞扬,谈笑风生;作为官吏,“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他嫉恶如仇,爱民如子;作为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他乐观豁达,清逸旷远。苏东坡的一生,命运坎坷,仕途崎岖。但这不能阻碍他。王安石得势,几乎所有忠良贤能之士都弃官而去。苏东坡在连上三书之后不出预料的被贬,但他绝不因此退缩他将新政的不满与缺陷诉诸笔端去因此得罪了当权的群小,遭到逮捕,险些丧命。但他说:“若遇饭中有蝇,仍需吐出。”于是群小继续对他进行迫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屡遭贬嫡。甚至被贬蛮荒之地海南岛可是那些群小自认可打倒苏东坡的措施却没使那些小人达到目的。苏东坡管理之处政通人和,他颇受百姓爱戴。他处处为百姓着想。练习瑜伽,研究佛道,与高洁之士相交,访山水,与高僧相研佛道。林语堂笔下这样评价这位文坛巨子:“苏东坡始终富有青春活力。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如林语堂先生所言,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苏东坡一生清贫但一世为人坦荡。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荣华富贵却也不可能有苏东坡半分的安逸。他们的生活充斥着算计与仇恨。其实所谓权力,所谓地位不过过眼烟云,眼不见,又何必太为权财所困,落得一世骂名。在《苏东坡传》的序中,林语堂先生写到“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如果林语堂先生写苏东坡传是以此为乐,那么读《苏东坡传》也是一种快乐。可以从字里行间读出人物的个性,品尝人物的喜怒哀乐,并从他的事迹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启示。6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苏东坡苏轼,又叫苏东坡,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还是教育家、美食家。他与他的父亲和弟弟都幸运地得到了“唐宋八大家”的称号。我认为他是一个乐观、率真、耿直、博学、清白的人。苏轼是一个乐观的人,从他的词《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可以得到证实:一下雨,本来就难走的路更加泥泞不堪,但他不会匆匆忙忙跑回家避雨,而是体会、欣赏雨中的情景,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大怒,并且在词中透露出了自己就算被贬也无所谓的心态,因为自己坚决不做诬陷别人的小人,只要有粉丝的拥戴即使被贬谪也不后悔。苏轼还是一个率真、耿直的人。一次,他觉得自己的一首词写得非常好,于是就派人送给好友佛印去看,佛印没有夸他,反而在他的词下写了俩字——放屁!苏大学士恼了,当即坐船赶到佛印家“兴师问罪”,没想到佛印已经备下好酒好菜在等他了。佛印笑着说:“八见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苏轼恍然大悟,两人便坐下吃喝。苏轼还是一个清白的人,他被贬三次都是因为太忠诚,净说实话,所以总遭小人陷害,但他从没有因此而改变自己忠君爱国的心。但是我觉得有一点他不如我,那就是字,我的字工工整整,一笔一划,而他的行书歪歪扭扭,居然还号称中国三大行书之一,这样说起来,假如我生在苏东坡那个时代,我的字可能就是“第一”了!总的来说,苏东坡十分博学,让我十分崇拜。他的乐观、率真、耿直、清白和博学,将永远被后人铭记,尤其是他创造的成语“河东狮吼”实在是太适合我了,因为我就是河东人,我也擅长“狂吼功”。600字 初一
-
苏东坡一生苏东坡,一个奇才。他犹如潭中的清莲,稚嫩但坚韧。坐落尘世中历经苍凉,却依旧云淡风轻,一笑而过。他寄情于山水,淡泊名利,他听诉民生,不改初心。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会写字,会写词,会写诗的全能才子。27岁发奋的苏洵在书海中找到依托,在书香之气中,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苏轼的传奇人生。二十一虚岁的苏轼第一次赴京参加科举考试,次年就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并收到欧阳修的赏识。应官后,苏轼虽得到较为高等的职位,但家庭的变故——双亲的相继离世,几年在家乡守孝。这也成为了他心中与现实的一道阻碍。这小小的曲折,却才是苏轼颠簸人生的开始。回京上后,当发现王安石主持的新法使百姓受苦时,苏轼更加清楚的明白,人民的重要。这位文学思想上是巨人,但在政治官场上却如同不知世事的孩童般的鲁迅。怀着满腔正义在“任性”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几次被贬到苍凉之地再回调,回来又因难以忍受司马光等支持旧法的人的不法之举,夹在两帮人马之间动弹不得,却固执地将自己弄得遍体凌伤。最后被哪里荒凉贬哪里,留下无数潇洒的不朽之作后离开了这混沌人世。苏轼的一生用颠沛流离来形容不为过,但在尘世中巨浪和漫天黄沙没有乱了他的方向。他用常人难以估量的胸怀,释怀了多少难以接受的冤屈。在渤海群山中,他拥抱自然找到自己的依托,他或许任性,不懂得如何处理官场的闪耀着致命毒液的人情乱线。但他所做的一切问心无愧。他的人生没有多少传奇色彩,有的只是坎坷和荆棘,但他满腹的文学智慧流芳百世,将永垂不朽。600字 初二
-
如果没有苏东坡如果没有苏东坡,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只不过北宋少了一个词人。《唐诗宋词》会薄一点点,但程度相当有限。如果没有苏东坡,几乎所有宋代大词人的地位,都会提升一档。“唐宋八大家”将会少一人。辛弃疾会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人物,没有之一。没有“三苏”,也没有“欧苏”,更没有“苏辛”。如果没有苏东坡,我们应该会少背许多宋词。抒情怀,没有“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叙亲情,没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述闲心,没有“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洒脱,没有“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如果没有苏东坡,我们生活中应该失去不少特色。说行书,宋四家,将少一人;说美食,将会少了东坡肉和东坡饼,天下吃货将会少了一种喜爱。宋代将会少一副人文画《古木怪石画》。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将会成为宋代最有名的画。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许多名胜景地将会缺失,或者名气将会降低。西湖也就没有现在这么美,也就不会有苏堤,更不会有莲花遍开。黄州将会缺少一处东坡,更不会那么有名。更没有乌台谏案,没有文人因他而受连累。王安石、司马光的变法将会少一位反对者。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张怀民、黄庭坚、佛印,将会少一个意趣相投的好朋友。欧阳修会少一篇赞扬别人的文章。王安石归隐后,会少一个秉烛夜谈的知己。如果没有苏东坡,那么现代人的心中将会少一位偶像,少一位乐观派的代表,乐观也将会在人们心中少占许多位置,甚至会在人们的心中消失。幸甚至哉!我们有一位苏东坡。幸甚至哉!我们有一位苏子瞻。600字 初三
-
五年级读后感:向你推荐一本书 —《苏东坡传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曾国藩也说过“无一日不读书”的话。今天我就给你推荐一本书。我要推荐这本书是《苏东坡传》。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大家熟悉的苏东坡,书中描述:他是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家,是新派的画家。苏东坡很是幽默,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次,一个素不相识的文人去拜访苏东坡,携带他写的诗一卷,请苏东坡指教。那个可怜的文人自己高声朗诵,抑扬顿挫,铿锵有声,显然是颇为自得。他问:“大人,不知尊见以拙作为如何?“苏东坡说:”百分“。那个文人脸上欣然色喜。苏东坡这时又说:”诵读之美七十分,诗句之美三十分。“苏东坡做事也很不同寻常,在他官居礼部尚书又兼主考官时,他和几个朋友及几个考官入闱几十天。大家在办公时间都忙着阅卷,而苏东坡则不停地各屋里转,闲谈笑谑,简直叫人无法专做事。到了夜晚,他才自己做事看试卷,评等,迅速之至。苏东坡面对挫折心态很好,这也是我敬佩他的原因。他生平曲折,历经磨难,却又心中充满阳光。在流放岭南时,他乐观地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面对残酷的政治风波,他豪迈地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本书的作者林语堂,是一代国学大师。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这是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讲述了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曲折而又豁达的一生。书里面也有许多优美的诗词,让人赏心悦目。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你!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