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之龙——诸葛亮
600字
初二
记叙文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器宇轩昂,谈吐不凡,视敌军百万如蝼蚁,大摆空城计。他的勇气,机智和忠心使我万分的敬佩。他,就是智慧的化身,人称卧龙的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才思敏捷,机制多谋,是三国时期蜀国的宰相大军师。他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刘备三顾茅庐之时,把天下大势看得彻彻透透,分析的井井有条;他伶牙俐齿,能言善辩,曹兵百万下江南之际,他力挽狂澜,舌战群儒,力主决战,最终大败敌兵;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崩驾后,忠君辅国,六出祁山,七擒孟获,千里运筹帷幄……他的聪明机智,奇谋妙计,不得不让人敬佩,亦不负当时天下第一的盛名。
曹操领百万大军下江南,可是刘备却兵少难敌。在这万分危急之刻,诸葛亮亲到江东,准备”联孙抗曹“,劝孙权出兵。但在孙权的朝堂上,很多官员却看不起诸葛亮,有人还出言嘲讽。然而,诸葛亮却手执羽扇,从容不迫,侃侃而谈,力驳孙权手下十几位文官,使他们心服口服。这便是有名的舌战群儒的故事。诸葛亮的能言善辩,使我十分的佩服。
然,他并不只能言善辩,而且也聪明机智,充满勇气,可以说是智勇双全。
在马谡失街亭以后,诸葛亮推手一座城池,身边只有一千多人,而且都是些老兵残将。这时候,魏国大将军司马懿已率几万人马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诸葛亮没有惊慌失措,反而镇定的一思索,便命人打开城门,摆起了空城计。而诸葛亮自己,则在楼上焚香弹琴,显得悠然自在。来到城池下的司马懿,终被此现象迷惑,怀疑城中有伏兵,最终退兵了。诸葛亮凭借自己的智与勇,不费一兵一卒,便退了敌兵。
诸葛亮的智勇双全,忠心耿耿,《出师表》中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他的真实写照。他,不愧是智慧的化身,不愧是智与勇的诠释,亦不愧是人人敬仰的卧龙!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600字
-
诸葛亮古典名着《三国演义》可谓妇孺皆知。众读者对书中人物——诸葛亮,都佩服的五体投地。然而,不少读者看了“曹操漏网华容道”一节。大为惋惜:“如果诸葛亮不派关羽,而派张飞赵云等猛将把守华容道,曹操必死无疑!”因此得出个结论:“诸葛亮计算华容道失策啦!”诸葛亮真的失策了吗?非也!这个问题要从当时的局势谈起。要知道,当时正处“三国鼎立”之势。曹操最强大,且野心勃勃,要一统天下。孙权居中一方面畏惧曹操,不愿和曹操正面作战;另一方面又不敢打刘备。怕曹操偷袭自己后方,但又咽不下荆州这口气,但又没办法,故不得不和刘备合作,公抵曹操。并且刘备也有连吴抗曹之意,可谓“两厢情愿”其实这里有三者存亡的端倪。只要一方垮台。另外两方就会开战。诸葛亮审时度势,运筹帷幄,为了镇住孙权,只好在华容道上放走曹操。关羽具备这个条件:原先在曹操手下当过大将,受过厚待,处于江湖义气,定会放曹操一条生路,以报往日之恩;这正是诸葛亮选则故意把守华容道的主要原因。诸葛亮选择关羽还有计谋。当时关羽傲气十足,对诸葛亮这个“文弱书生”很不服气为了杀杀关羽的气焰,让他服从指挥就导演了一出好戏:先用激将法促使关羽立下军令状——如果他杀不了曹操,按军法处置。当时关羽正在气头上,没考虑这么多,一口应允下来,结果,终究放跑了曹操。诸葛亮佯装大怒,要斩关羽,却又暗令众将军求情。他便巧施恩威,“顺水推舟”做了个人情,责令关羽戴罪立功。于是,关羽以后对诸葛亮的命令不敢说一个“不”子了。诸葛亮华容道之谋,实乃“一箭双雕”之妙计也!600字 初二 写人
-
诸葛亮——题记我读了《三国演义》,为书中的人物诸葛亮所折服。诸葛亮不仅文采丰富,而且运筹帷幄,做了为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的事。诸葛亮是一个值得发现的贤人。刘备三过茅庐,最终诸葛亮出山,抚匡汉室。刘备接受了军师的建议,占据蜀川,形成了天下三分的局面。在治理国家方面,爱护百姓;外交方面,联吴抗曹。后来刘备在白帝城病危。在临终时,诸葛亮接受了辅助阿斗的重任。为了安抚南疆,诸葛亮亲帅大军南征。在战术上,七擒孟获,创造了战争故事中的佳话。平定了后方之后,诸葛亮就着手了复兴汉室的行动。六出祁山,以致死在军营。真可谓为了国家尽心尽力。诸葛亮为了国家的统一,鞠躬尽瘁,这值得我们效仿。我们的大中国不正需要这种精神吗?250字 初二 议论文
-
诸葛亮三国里面我最欣赏和崇拜的就是诸葛亮了,因为他不仅忠厚,而且还很聪明,下面我先来介绍一下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诸葛亮任宰相。公元23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他励精图治,赏罚分明。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我之所以喜欢诸葛亮,是因为他有勇有谋,而且他对刘备非常忠心,他不顾一切代价保护刘备。刘备死后,他本来可以坐上刘备的位子的,可是他没有,他让刘备的儿子刘禅坐上了这个位子!但是刘禅实在是不争气,他贪玩、无能,但是诸葛亮还是耐心的帮助他,最后没有成功。听了我的介绍,你们也开始喜欢诸葛亮了吧!300字 初二 散文
-
诸葛亮诸葛亮,字孔明,人称卧龙,汉末徐州 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父诸葛珪曾为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为当时名士。诸葛亮兄诸葛不共戴天瑾仕于吴孙权,拜大军、左都护,领豫州牧。亮从弟诸葛诞仕于魏,为吏部郎,累迁扬州刺吏、镇东将军、司空。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世说新语。品藻》注云:狗乃“功狗”之狗,虽非龙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并有盛名。》。诸葛亮早年不得志,不为志向所屈,故结庐于襄阳城西隆中山中隐居待时。公元207年,思贤若渴的刘备三顾茅庐,请计于诸葛亮,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这是诸葛亮为刘备提出的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相军事路线,也是诸葛亮一生的行动纲领。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机。公元208年曹操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诸葛亮以其大智勇出使东吴,说服东吴抗击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为刘备取得立足之地。刘备称帝后,谙葛亮任丞相。公元223年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西南各族与蜀汉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诸葛亮的一生共两个二十七年。公元207年以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养性立志用世的准备阶段。他学有所成后没有北走曹操,也没有南归孙权,而是辅佐了“名微众寡”的刘备,这固然有客观原田,但也并非出于偶然。他之所以要选择兴复汉室的道路,说明他是一个维护封建纲常、崇尚儒家忠义道德的正统思想家。公元207年到234年的二十七年,是谙葛亮尽忠蜀汉的阶段。无论先主、后主都非常信任他。他没有恪守儒家教条,他尊王而不攘夷,进兵南中,和抚夷越,在三国中执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他明法、正身、和吴、治军,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忠公体国精神,生前就深受蜀人爱戴,死后更长期受到后人的敬仰,已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份遗产作业800字 初二 记叙文
-
龙之歌流霞碧海寄壮志,五行之中抒豪情,谁若筹得神灵在,天际之间任驰骋。苍宇之间容此生,吞云吐雾皆隐形,呼风唤雨真身在,波涛碧浪伴飞腾。万丈雄心搏天地,鳞甲利爪琼抖擞,仕途伟业伴君行,宏图大展扬雄风。不负男儿七尺躯,将军宰相本无种,开天辟地肝胆壮,敢把日月换江山。100字 初二 诗歌
-
诸葛亮之死在诸葛亮感到自己已经快不行的时候,点了一盏灯向天"借"命,只要灯不熄,诸葛亮就可再活下去.可灯最终还是灭了,诸葛亮就挂了..于是..就有了不同版本的"诸葛亮之死"~魏延闯进来,大喊:“丞相!不好了,敌军偷营!”诸葛亮:“别慌,小股骚扰,不足为奇,瞧把你急得,进来也不关门,外面风大别把我的灯都吹灭了。那个......伯约,火不够旺了,加点灯油。”姜维:“是,师父,您放心,我手脚麻利,说干就干。”诸葛亮:“嗯!还是徒弟好,这个......不对,姜维,你拿的那瓶是水,灯油在那边。”姜维:“啊?什么?可是我已经倒下去了,这、这......主灯怎么灭的。”但根据魏延以后发表的自传《我与诸葛亮--明争暗斗20年》中描述,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魏延:“丞相!大事不好了!”“慌什么?没礼貌,进来不打招呼不敲门,有组织无纪律!出去!”诸葛亮非常生气,说着一扬手把手中宝剑扔了过去。,魏延身为大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连忙一个“黄龙大转身”,闪过宝剑。宝剑没有打中魏延,但打中了脸盆架,脸盆飞起撞翻了书桌上的竹简,竹简翻倒一地带倒了饭桌,饭桌上一大碗鸡汤打翻,正巧浇灭了主灯......(很复杂)但根据日后姜维所写的《伟大的恩师--诸葛孔明》中所述,当时是这样的......魏延:“不好了,丞相!魏军来袭!”姜维:“小心,别踩到主灯。”可是魏延收脚不及,还是一脚将主灯踢飞,灯在空中飞舞,这叫迟那叫快,只见姜维腾身而起,空中一个大鹏展翅,而后空中翻腾三周半抱膝转体,最后团身后空翻接燕子后手翻720度下,双脚稳稳落地。(轻功+跳水+体操)诸葛亮:“好徒弟,你把主灯接住啦?”姜维:“没有,刚才光顾着翻跟头耍酷,忘了拿灯了。”诸葛亮吐血中......“丞相不用急,他没接住,我接住了。”只见魏延双手将主灯举到自己面前说道:“其实不用这么多假动作,我站在地上就接住灯了。怎么样,厉害吧!哈哈......啊、啊、啊!不好意思,这几天感冒,啊?灯咋灭了?”(关键时刻岂能感冒)但根据当时门口站岗的小兵的回忆录《战争血泪史》的描述,事情其实是这样的......寨外人声嘈杂,诸葛亮:“伯约!快出去看看,出什么事了。”“是!”姜维领命,飞奔而出,跑到门口正好和跑进来的魏延撞了个满怀。“哎呦!”姜维被撞的飞了起来,四脚朝天倒在地上。魏延:“不好意思,不好意思,敌军来袭,我着急啊,所以没注意你。”姜维:“我怎么觉得这么热呀?不好了,我屁股着火了!”(没办法,满地的油灯,难免的)“伯约,别怕!我来帮你灭火!我踩,我踩,我踩踩踩,我扑、我扑、我扑扑扑,我灭、我灭、我灭灭灭。”经过魏延一阵“奋战”终于把火熄灭。姜维从地上站起来:“文长,谢谢你了,我......诶?灯、灯......灯怎么全灭了!”魏延:“啊?我不知道啊,我只记得刚才我见了火苗就踩,估计、大概、可能、没准、也许是......被我顺便弄灭了。”,后来“谁弄灭了主灯”这个问题,虽经多方专家反复论证,但仍没有达成一致的观点,不过有一定是值得肯定的,那盏灯的确是灭了,随后也逐步见证了“油尽灯枯”、“人死灯灭”、“吹灯拔蜡”等民间俗语的科学性,诸葛亮不行了......几天后,大帐中。诸葛亮:“我......我不行了,我......”众将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别急着哭,我还没死呢,不交待完后事我能放心去吗?”姜维眼中含泪道:“师父,有话您将交代吧。”诸葛亮:“我死之后,不可发丧,需缓缓退兵,不可急......骤......”说完把头一歪......众将再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没事儿,我还没这么快死。”杨仪:“丞相!你还有什么话快说吧。”诸葛亮:“我的丧事,一定要从简,国家现在经济不太好,省一点......是一点,当年先主刘备葬礼的仪仗队三......百多人,我不用这么多,有二......千人就够了。”杨仪小声嘀咕:“丞相是不行了,都不识数了。”诸葛亮:“伯约!”姜维:“弟子在。”诸葛亮:“这是连弩之法,不曾用得。一弩可发十矢,图纸在这里。你可依法造用。”,姜维:“是!”诸葛亮:“记住,连弩一定要申请专利,有了专利就可以受法律保护,不要像木牛流马那样,被司马懿他们盗版,另外木牛流马也一定要降价销售,这样可以鼓励消费者抵制盗版,购买正版。”姜维:“知道了。”“我......要......去了......”诸葛亮说着突然又把头一歪......众将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别急,我先演习一下。”众将:“#¥%¥?#¥%”诸葛亮:“伯约,这本是我著的兵书,特别是布阵篇,里面讲述了几十种作战的阵形,有3-5-2;4-4-2;4-5-1;3-4-3......”姜维:“师父,你拿错了,这本是我看的足球杂志。”“啊?怪不得拿着这么不顺手。”诸葛亮:“看,这本才是我的兵书,里面讲述了各种阵形,有方阵、圆阵、锥形阵、天阵、地阵、雁行阵、构型阵、堰月阵、黄龙阵、一字长蛇阵、二龙出水阵、天地三才阵、四门兜底阵、五行梅花阵、六丁六甲阵、七星连珠阵、八门金锁阵、九宫八卦阵、十面埋伏阵、金龙交尾阵、卷地长蛇阵、八荒六合阵、浑天一气阵......”,姜维小声嘀咕:“说得这么溜儿,这么精神,像是要死的人吗?”“我......这回,真的......要......去了......”诸葛亮说着再次把头一歪......众将继续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诸葛亮:“等等,我还没死,还有些话要说。”姜维一边哭一边道:“师父,求求你,有什么话快说吧,你躺着说不觉得,我们跪着听很累啊!麻烦你快一点。”诸葛亮:“很快的,很快的。伯约,记住,中原自古是我们大汉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收复中原的大旗一定不能倒。”姜维:“知道了,不倒不倒,一定不倒。”诸葛亮:“北伐要继续下去,万一一次不成功也不要放弃,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我身体不好,打了六次就不行了,你年轻力壮的,打个九次十次得不成问题,所以仗一定坚持要打。”姜维:“知道,打打,一定打!”,诸葛亮:“对士兵一定要宽厚。”姜维:“厚厚,一定厚!”诸葛亮:“还有对后主一定要拥护。”姜维:“护护,一定护!”诸葛亮:“切不可造反。”姜维:“反反,一定反!”诸葛亮:“什么?姜维:“不,不......是,一定不反,一定不会反。”诸葛亮:“那我可以放心的去了。”姜维:“那您就快点儿去吧,时候不早了,那边先主刘备和五虎上将都在盼着您去呢,快去吧!大伙说是吧?”众将齐声附和道:“对,对......丞相快点去吧。”诸葛亮:“你们是盼着我早死啊?这么快就想抢班夺权啊!”杨仪:“丞相,不是我们盼着你死,可是你再不死我们就快死了,大伙跪在地上很久了,天气又热,跪在门外的小兵,已经有6个中暑晕倒了。时间再长我们也快不行了。”诸葛亮:“这能怪我吗?导演交待的,说原来剧本上戏太少了,要我把时间拖长点。”杨仪:“行了,那稍微快一点,帮帮忙,晚上宵夜我请。”,诸葛亮:“行了,我遗言交待完了,我......去......了......”说着又一次把头一歪......众将暂时没哭,看了一会儿,姜维小声问道:“这回真死了吗?”杨仪:“好像这回是来真的,应该死了。”“噢!”众将长舒了一口气,终于又一次伏地痛哭道:“丞相!!!”“等一等,我还有件事。”诸葛亮居然还没死。“有话快说,有......‘那个’快放,再这样下去你就算不死也会有人上来吧你掐死的。”姜维说着还作了个掐脖子的动作。诸葛亮:“别急,我就这一件事了,办完了我马上死。”杨仪:“啥事儿,快说!”诸葛亮:“我死以后,那个......悼词写好了没有。”杨仪:“写好了。”诸葛亮:“念出来我听听。”杨仪:“这你也要听?”诸葛亮:“对呀,我死了以后你们再念我就听不到了,当然要活着的时候念,我听听写得好不好。”姜维:“算了,满足他最后一个要求吧,不然他死不了。”“行,听好,嗯嗯......”杨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丞相......”诸葛亮:“停,怎么我才两头衔。”杨仪:“政治家、军事家不够吗?”诸葛亮:“当然不够,我可是写过兵书的,军事理论家总算的上吧?”杨仪:“行,给你加上去。”诸葛亮:“还有,我未出茅庐先定三分,隆中对啊,战略家也算得上吧?”杨仪:“行,也给加上去。”诸葛亮:“这个,我文采还不错,写过出师表......”杨仪:“行,再加上文学家。”诸葛亮:“我还联合东吴......”杨仪:“行,再加上外交家。”诸葛亮:“我还整顿蜀国经济......”杨仪:“行,再加上经济学家。”诸葛亮:“我还教了个好徒弟姜维......”杨仪:“行,再加上教育家。”诸葛亮:“我还......”杨仪:“还有什么?”诸葛亮:“......暂时没有了。”杨仪:“那现在改成,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蜀汉国的缔造者之一,诸葛亮丞相,因病医治无效,于XX年XX月XX日,病逝于XXX......”诸葛亮:“什么XXXXXX的?”杨仪:“我又不知道你到底哪天死,死在那里,只能用XXX了,”诸葛亮:“我不就是今天死,死在这儿。”杨仪:“就今天?”诸葛亮:“就今天!”杨仪:“你确定?”诸葛亮:“确定!”杨仪:“不改了?”诸葛亮:“不改了!”杨仪:“肯定不改了?”诸葛亮:“肯定!”“恭喜你,答对了!噢,不是,是......死定了。”杨仪:“那现在悼词改成: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军事理论家、外交家、文学家、教育家、经济学家,蜀汉国的缔造者之一,诸葛亮丞相,因病医治无效,于建兴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于五丈原军营中,享年五十四岁。诸葛丞相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伟大的一生,在那诸侯割据,天下纷争的年代......”诸葛亮:“写得多好,我可以放心去了,大家不要急,这次我是来真的了,我......死了......”李福:“哎!等等,等等,先别死!”诸葛亮:“怎么回事儿,我不想死么,你们盼着我死,我真得要死了,又不让我死。”李福:“不是,我忘了还有件事情没问,丞相,你在坚持一会儿。”诸葛亮:“什么事儿快说,我没时间了,那边刘、关、张在催我去呢,他们现在三缺一就等我了。”李福:“我是想问丞相百年后,谁可任大事。”诸葛亮:“就问这点事儿,讲完了......”李福:“噢!蒋琬(讲完)。好,好人选,我记下来。那蒋琬之后谁可继任?”诸葛亮:“啊?我还没说呢,你听错了,非一定......”李福:“噢!蒋琬之后,让费?顶(非一定)替,明白了,明白了!那费?之后谁可继任?”孔明不答,众将近前视之,已绝气身亡。(估计是郁闷死的),杨仪:“这回是真死了?”姜维:“是真死了。”杨仪:“你确定?”姜维:“确定!”杨仪:“不改了?”姜维:“不改了!”杨仪:“肯定不改了?”姜维:“肯定不改了!”杨仪:“恭喜你,再哭几声,我们就可是收工了。”姜维:“可是我们已经哭不出来了,哭了六回,没有力气了。”“大家再努把力,听我指挥。”杨仪说着把手一举,喊道:“一、二、三!”“丞相!!”众将最后一次伏地痛哭......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叙事
-
诸葛亮之死揭秘自从上次失街亭,蜀汉失去了主要作战地,原因都是诸葛亮错用了一位大将。失败后所有人都想怪诸葛亮,可诸葛亮死不认罪说,都是那位将军的错,众人要让诸葛亮杀掉那位将军。后来,诸葛亮由于被人气。在五丈原,众将军说:“这次你出征后用了我们九年薪水了,你什么时候还?”诸葛亮倒在床上说:“我死也不还。”说完就死了。泰兴市河失中心小学六年级:王嘉琪2150字 六年级 叙事
-
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我最喜欢的人物就是诸葛亮,在我眼中,他是个很传神的人物,他聪明绝顶,虽不会武功,但有个异常智慧的脑袋。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料事如神,而且他非常顾全大局,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诸葛亮十分会用计,在《草船借箭》一事中,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智慧与才能,下达了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命令他十天造完十万只箭,但这根本就不可能完成。诸葛亮明知周瑜是陷害他的,但他没有揭穿,以为怕伤了和气,又会引起一张大战。于是他说三天即可完成,并当场就立下了军令状,因为他算出第三天会起雾,于是那天他用二十条草船和许多用稻草扎成的草人,到曹营“借”来了十万多支箭。在我眼中,诸葛亮就是个智慧超群,有胆有识,忠于君主的人,他那颗忠心让我敬佩不已。300字 三年级 写人
-
诸葛亮三国中的豪杰是谁?不用说,肯定非诸葛亮莫属。他才智过人,紧急时刻头脑冷静,善于发现人才,能巧妙地收服人才,并重用。“姜维降蜀”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先通过对决,发现人才;然后以束手无策让他主动降蜀,让他心服口服,愿意终身效劳。“华容道”“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充分显示出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尤其是“草船借箭”里借东风的篇章让我特别佩服,屈指一算,就能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天晴。简直“上知天文,下懂地理。”“空城计”、“华容道”利用了别人太过“聪明”和多疑的心理,这就是所谓的“聪明反被聪明误。”“七擒孟获”显示出了诸葛亮为了收服孟获这么一个人才,花费了多少心思来抓他。从“七擒七放”这个词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收服他需要多少耐心。在“刘备借荆州”一集中,周瑜在攻打南郡时中毒箭受伤,从此以后,不能发火。诸葛亮就利用了他这个特点,在他追杀刘备时叫刘兵大喊:“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周瑜气得箭伤发作,昏到了。只要诸葛亮不在刘备身边,刘备办起事来就不会很顺利。由此看出诸葛亮对刘备来说非常重要。400字 四年级 写人
-
诸葛亮我听说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表现得绝顶聪明,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我想领略一下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所以认真读了《三国演义》,但是我发现诸葛亮并不聪明。首先,作为执掌蜀国军政大权的诸葛亮,每日都有要管具体的事务,事情不分大小,都听自己的,这是领导的大敌。一个聪明的领导是不会这么做的。难怪司马懿会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103回)诸葛亮53岁病死与他操劳过度有关。这能说明他聪明吗?其次,不自量力和缺乏自知之明最能说明诸葛亮不是一个聪明人。蜀国和魏国力量对比悬殊,而且刘备死后,蜀国元气大伤,但诸葛亮还要进攻魏国。虽说蜀国和吴国已重归于好,诸葛亮口上说要联合东吴,行动却一意孤行。如果和吴蜀连手,东西夹击可能会赢,但诸葛亮没那么做,结果屡战屡败。如果一两次失败还情有可原,但五六次都失败,这就只能说明诸葛亮不智。第三,刘阿斗非常平庸,无才无德,诸葛亮不取而代之,说明没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大志,缺少勇气和判断。刘备死前,曾对诸葛亮说,若阿斗无才,你可取而代之。这是群臣都听见的,还怕什么?扶不起的阿斗,诸葛亮硬扶,这简直是愚蠢。总之,诸葛亮虽在具体的某一仗中能取胜,但往往在统筹全局或关键性问题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失误,这能说明诸葛亮的聪明吗?500字 五年级 写人
-
救命之龙救命之龙(根据课文《皮皮鲁和它的龙》这则童话,请想象龙飞上天空后的所言所行。)龙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它越飞越远,最后它飞到了另一座城市的上空。飞了这么远,一直没有人和龙说话,龙感到十分寂寞。这时,一只黄色的小鸟从龙身旁飞过,龙连忙打了一声招呼:“你好”。小鸟回头一看,见是神话中的龙,吃了一惊,不过,小鸟很快回过神来,兴奋又无比激动地说:“你好,龙大哥。”“你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龙好奇地问。一听到这话,小鸟刚才还挂满笑的脸上立刻堆满了忧,两条眉毛拧在一起,愁眉苦脸地说:“我从遥远的南方一个小村庄飞来的,因为那个山村很热,连续几个月没下一滴雨,地都裂开了,人们没有一滴水喝,有的?鹚懒耍?械目仕懒恕!彼底潘底牛?∧窬尤豢奁鹄戳恕龙听了,也十分同情那些人们,于是,它对小鸟说:“小鸟,别哭了,你坐在我身上指路,我可以很快地飞到那个村庄。”小鸟高兴极了,连连点头,它感激地对龙谢了又谢。随着“呼呼”几声响,龙载着小鸟来到了小村庄,果然,在一片空地上,许多人抱着自己的亲人痛哭着。龙实在不忍心再看下去,它张大嘴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又吐出来,刹那间,整个村庄狂风大作,电闪雷鸣,紧接着,就哗哗啦啦地下起了倾盆大雨。顿时,人们都象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似的欢叫着蹦跳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时,奇迹发生了,大地的裂口慢慢地合上了,上面还长满了绿草和野花,到处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小鸟看到了这般景象,飞到一颗柳树上与同伴们唱起了欢快的歌。龙看着已得到解脱的人们,淡淡一笑,便驾云而去。从今以后,龙决定要飞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拯救那些要面临死亡的人们。(写于2007年12月,5年级上期。)6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诸葛亮21世纪之游三国时代某年某月某日。诸葛亮与刘备对话:“你知道吗?今天晚上将会发生天文奇观,七星将会排成一线......”“据说,有缘人还能穿越时空,回到过去或渠道未来,将于十日后返回穿越前所处地点。”诸葛亮与刘备把酒临风,聊兴渐浓。姿势,七星慢慢移动位置,经过一个时辰,终于连成一线。诸葛亮和刘备惊异地互相看看,正想称赞这奇观时,一道红光射向诸葛亮,把他卷到了21世纪。“这位先生,你醒醒,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怎么穿着这么奇怪?”一位年轻的警察满眼的疑惑。诸葛连迷迷糊糊地感觉有什么不妥,便问:“这里是那个时代?是不是刚才发生了天文奇观‘七星连成一线’?”“是的,现在是21世纪。”警察胎心地和他交流。费了好大劲,警察才听懂诸葛亮的解释,别人总算相信他是从三国来的了。大家热情地将它带到湖北襄阳——他自己成精的加——隆重游览。诸葛亮看到古木参天、亭台楼阁,差点认不出自己的家来,幸亏有一块牌匾“古隆中”。诸葛亮看到了自己的家保存得这么好,高兴极了。同时也由衷地感谢人们的厚爱。第二天,诸葛亮咋大家的陪同下,来到了背景故宫参观。这么雄伟的建筑再一次让诸葛先生惊呆了。后来的几天,他参观了鸟巢,颐和园,种种现代建筑,种种高科技另诸葛亮惊讶得实中张大了嘴巴。后来,诸葛亮想胡锦涛讨教:“敬爱的胡锦涛先生,为什么你们的国家能这么繁荣昌盛呢?”“哈哈,和谐就是胜利的根本,任何鼎盛嘛!”“任何鼎盛!”诸葛亮豁然开朗,马上想到了辅佐后主刘备的妙计。十天后,诸葛亮回到了三国时代,想后主刘备先上了人和定胜的计策,联吴抗曹。多年来,凭借这一计策,刘备由弱变强,成为能与曹操抗衡的力量。诸葛亮游历了21世纪后,受益无穷啊!600字 六年级 散文
-
解析诸葛亮诸葛亮在有的人眼里,是一位智者,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被万人传颂、受万人敬仰。可是我却不那样认为他,他有些事做的不太好。他在赤壁之战前,“草船借箭”,现在已经是一段千古佳话,可是我却不那么认为。如果曹军放火箭么?他,必死无疑。可是,郭嘉早亡,不然,他必死。赤壁之战后,他明知曹操对关羽有大恩,还叫关羽去把守华容道以致曹操逃脱,别人都说他那是挫关羽的嚣张气焰。其实不是,他以为关羽如果捉住曹操,那样一来,关羽的知恩图报就是虚伪的了,关羽的名气就会打折扣。如果没有,他有可以不杀关羽,借机巴结关羽,他早就料到刘备和张飞回说情的,说以叫关羽去华容道守。他如果叫五百弓箭手和一百刀斧手去捉曹操,那样一来,天下大势一目了然。就不是三分天下了,应该是和东吴平分天下。别人都说他料定魏延谋反,让马岱杀了魏延是对的,别人也都以为魏延真的谋反,其实不是,在《九州春秋》中纪录诸葛亮说的一句话,诸葛亮说:“若延不归,军便自发。”由此可见,他早就料到魏延会不走,他还不事先叫人带魏延走,导致来了一个马岱斩魏延。可怜的魏延死了连名节也没有。他明知关羽骄傲,还叫关羽守荆州那么重要的地方,以致吕子明白衣渡江、奇夺烽火台、关羽失荆州,败走麦城。着是他借孙权之手杀关羽。他六出岐山,自不量力的以为凭借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打败魏国,以致穷兵黩武,加快了蜀国灭亡的时间。他应该利用蜀国易守难攻的优势发展经济。可他没有,最后累死了。在有的人眼里,诸葛亮是智者,是一个神。可是,他的一生有太多的沽名钓誉,是一代智者,也是一代愚者。600字 六年级 写人
-
谈诸葛亮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三国演义》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卧龙先生,是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他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观其大略,并喜欢吟诵《梁父吟》这首古歌谣。通过潜心钻研,他不但熟知天文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故此,刘备三顾茅庐,邀请他做自己的军师。这个军师一做,就是27年。直到死,也还在为蜀国江山所扰。在诸葛亮逝世后,他还为他的后代保了“安全险”——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诸葛亮死后,司马炎打下天下当了皇帝。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有一天,司马炎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在金殿上,司马炎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司马炎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土兵们把信递给炎,炎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炎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炎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把桌椅砸得粉碎。炎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杜甫用两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和成就。虽然蜀国在他死后灭于刘禅之手,但是由于蜀国有个千古垂名的诸葛亮,所以蜀国的名字没有消失在人们心中。这也许是对诸葛亮最好的慰藉吧,他的“一切”没有消失的荡然无存。6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巧遇诸葛亮巧遇诸葛亮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三国演义了,里面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是诸葛亮了,其中最喜欢的也是诸葛亮,我喜欢他的原因不止是因为他脑子很聪敏,好点子多,还因为我在班上的外号就叫诸葛亮。今天我正在看着三国演义的时候,倒在床上模模糊糊地睡着了。还做了一个梦呢!在梦中,我已经读完哈佛大学了,我准备回家,走着走着,我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洞里,我站了起来,试图爬出去,但是太高了,根本爬不出去。就在这时,洞里传出了一个声音:“你有幸被抽中去三国时代,不要怕,我们将马上带你去三国时代。”我听了,坐在那里静静的等待。过了一会儿,“呼”的一声,我好像被一阵风吹走了。三秒钟后,我来到了三国时代一个街上。我在大街上打听诸葛亮在哪儿。问着问着,我忽然看见一个很眼熟的人,我想了想,原来他就是刘备呀!我走上前,问:“请问你是刘备吗?”“是啊!请问你是……”“哦,我是未来世界的一个大学生。”“未来世界?”“对,就是以后的世界。”“哦。你找我有什么事吗?”“我想问一下诸葛亮在哪儿?”“请跟我来。”刘备带着我来到一座楼下面,“诸葛亮就在这儿。”“哦。”我正想走进去,刘备拉着我说:“等一下,我去告诉他,请在这稍等片刻。”过了一会儿,刘备走了出来,对我说:“诸葛亮说可以让你进去,他还说了你可以用你们那个年代的习俗,如果你不小心说错了话,他可以原谅你。”“哦。”说着我就走了进去。进去后,我看见诸葛亮在一个桌子旁等候。我走过去,指着一个凳子,问:“我可以做那吗?”“可以。”诸葛亮大方地说。我和诸葛亮谈了我们那个年代,诸葛亮直点头称赞。谈完后,我走出那栋楼,来到街上。忽然一阵风吹来,也许是我还没准备好吧,一下子摔倒了。“哎呦!”我摔倒在了床下,“原来是个梦呀!”我摸着摔疼了的屁股说。“唉,真希望梦境成真啊。”我恋恋不舍地说。600字 三年级 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