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语文备课艺术》有感
我觉得《小学语文备课艺术》这本书对像我这样的年轻人的帮助比较大,感受很深.
作为一位年轻教师,刚拿到教材和教参的时候,可能满脑子想的是如何备课怎样备课怎样把课备好也许拿着教材和教参思量了很久却迟迟无法下笔.而在这本书中作者却给出了很明确的答案.
备课之前首先是钻研教材,那么怎样钻研呢作者给出了五个详细的步骤.
1,初读课文,掌握全貌,疏通文字.把课文认认真真的读几遍,基本搞清楚课文有什么内容,这些内容是怎么一层一层表述出来的,理清课文大致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点.在这一步,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疏通文字.小学的课文,有的老师认为很简单,一眼扫下来,忽略了朗读,在教学时候范读不好,甚至出现了读错字,那教学效果自然就打了折扣.低年级简单的几句话,也要读出抑扬顿挫,体会其中韵味.
2,逐段细读,理解内容,抓好重点词句.在初读课文后,教师要静下心来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的去揣摩语言文字,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分清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每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3,划分大段,理清思路,理解布局谋篇.也就是把课文大段分好,安排内容材料的次序.
4,通观全文,了解写作意图,抓住主旨.寻找文章的源头,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对于一些节选或删改的文章最好能找出原文来读读,这样能更好更准确的把握文章.
5,结合实际,指定目标,选定内容,确定重点和难点.这时候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确定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备课的准备工作做充分了,那么备课自然就水到渠成了.
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并非是全理论的东西,列举了很多的例子.有的是作者在听课过程中记录的老师在上课时候犯的错,如:"类似""似的"的读音;"蚕吐丝了""呕吐"的读音;"浅薄""厚薄"的读音.又如:"秉烛夜游"的"烛"的意思应该是灯笼,火把,而有的老师解释为蜡烛等.有的是作者对文章的独特理解,有的是节选了一些设计很好的教案片段……虽然这些看来好象现在用不上,但储存在自己的记忆里,等哪天上这篇文章的时候,用到这个知识的时候就不会后悔书读的不够多了.
读《小学青年教师》有感
前几年刚实行新课程改革,为了让自己多学新理念,无奈之下我订了五年的《小学青年教师》杂志,可是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非浅,直到现在我还有订阅。
该杂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国家课程改革之窗、专家评课、读书沙龙、教育随笔、讨论吧、实验研究案例和教师来稿选登等,非常接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有一篇名为《有感于“小红花”的魅力》的文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作者并不否认在“奖励”之下,学生“动”了起来,“奖励”之下,课堂“活”了起来,“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是也提出了质疑:长此以往,一旦失去了这些外在奖励或者奖励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会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认为在“奖励”之下,孩子们的学习变味了,外在奖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成了孩子学习的源动力,学习成为一种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这样是否会使孩子渐渐丧失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学习的热爱呢?教育功利让孩子患上了“表扬依赖症”,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和奖励,靠别人的表扬奖励来主导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一旦失去这些外在奖励就好象失去了学习的理由。
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有几点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的确存在着用“小红花”激励学生学习的现象,也同样存在着这位教师所谈及的,学生只是为了争取“物质刺激”而去学习,而使学生内在的动力丧失和淡化。但问题要分开来看,任何事情只要处理的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不赞成不用“小红花”的激励机制,这种方式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环境,这种所谓的“物质刺激”都是时刻存在的,因为无论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单位,他都要靠这样那样的“物质刺激”来调动学生以及职工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只单凭一句口号,一个要求,而无任何“物质刺激”是不存在的事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取消这样的“奖励”方式,而是我们如何去利用和开发好这样的“奖励”方式。如果我们处理的得当,即能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的去做呢?
在教学中,我对于“小红花”的“激励”方式,采用下面几种做法,我觉得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首先,不要任何小事情都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得到奖励;其次,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要多采用小组比赛的奖励活动,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个人努力,还要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集体得到奖励,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个方式;最后,要告诉学生,红花的多少是意味着你努力的结果,你只有努力才能得到红花,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的,那是你进步、付出、努力的象征。在教学中,我所教学的学生年龄小,所以有的时候我有意的在学生已经努力的情况下,而我也不奖励学生红花,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多得一个红花,而是为了自己多学习知识,多得到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努力后没有得到奖励的情况下,也学会继续坚持努力。逐渐的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前进的动力目标,逐渐把外界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
一个人持续一生的学习应该依靠内在的学习动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从内心声厂出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但愿所有的老师能让所有的孩子在文化的天空中仰望知识的星辰,不是出于外物的诱惑,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
相关推荐
-
小学有感六年的时间,既不多,也不少。同学们都彼此希望时间能够停止,不再向前流动。然而时间依旧那么不紧不慢的在走,竟如流水一般地从我们指缝间流去,“滴答滴答”声中流去。当我们发觉想要去抓抓它时,它已经消隐无踪。“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我们即将迎来生命中第一个“离”。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太多太多的惜别。我们每天上学,每个人依然笑得那么灿烂,仿拂有千万朵鲜花同时绽放。但我们心中清楚,每个人的心里,其实都有一种淡淡的惆怅。曾记得,运动会上我们的风采;曾记得,篮球场上我们的英姿。六年啊,有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回忆的事情。老师、同学……一切曾经帮助过我们和我们帮助过的人,谁又会真的忘记?六年时光,就像大海一样,永远藏在我们心中。一年又一年,风风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母校的厚爱渗入我的心底。昨日,我在这儿认字写作;今日,我在这儿茁壮成长;明日,我将从这儿起飞,塑造光辉亮丽的未来。青春的脚印留在校园的小路上,笑语欢歌,留在花坛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个角落,都珍藏着我们的身影,弥漫着我们的幻想,让我们永不忘记。春雨绵绵,点点滴滴,激起思念的涟漪;绵绵春雨,丝丝缕缕,牵着我们永远的母校…。450字 初三 散文
-
读《心中的语文》有感梦在飞读《心中的语文》有感最近读了诸向阳老师的《心中的语文》,读完这本书后感触很深。读着诸向阳老师的这本书之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感动的暖流,为他为教育事业的痴迷而感动,为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而感动,为他对教育的求索而感动。这本《心中的语文》,抑或是诸向阳老师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知道了要想做一名好老师,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心中要有梦想。心中有梦想的人是幸福、快乐的。小时侯我们曾经心怀梦想和憧憬。那时大人问我们:“你长大了想当什么?”“想当科学家”;“想当飞行员”;“想当歌唱家”;“想当画家”……一句句稚嫩的回答中充满了快乐、自信和向往。长大了,没有人再问我们“你想当什么”了,可我们的内心常有个声音在问自己:“你这辈子想做些什么?”且不去论“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我们每个人在这世间走一趟总该做些什么吧。我们今天既然做老师,就应该做一个好老师,就应该好好的爱我们的学生,就应该好好的研究我们的教学,努力把自己的课上好,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应该让我们的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热爱生活就从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开始吧。其次,脚下要有行动。心中有梦的人可能比较多,但把梦化为日常行动的人就不多了。我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梦想,都会说要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可是真正又有几个人在为着自己理想的实现而努力,而奋斗呢?诸向阳老师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付出了自己的行动,他一直在为着他的梦想而努力,而奋斗。他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探索不息,笔耕不止。在这奋斗的路途中他洒下了努力的汗水,他今天的成就是他付出的汗水与心血所得。他的一个个课例,他的一篇篇文章,他的一点点思考,他的一份份付出,都在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理想的山巅要靠自己的双脚一点一点去攀登,只有拾级而上,只有攀登不止的人才可能到达光辉的顶点,才能欣赏无限的风光,才能一览众山小。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一名新教师,我需要做的有很多。我需要为了自己梦想的实现而努力奋斗,让自己成为一名好老师,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再次,激情永不熄灭。诸老师身上特别可贵的一点就是永远充满激情。从他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岁月没有消去他对生活对事业的激情,挫折没有泯灭他对语文教育的痴情,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有人可能心中有梦,有人可能会有所行动,但一个人向着一个目标,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如一日,永远充满激情,永远充满渴望,永远充满追求,那是多么的不容易!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这是诸老师特别难能可贵之处。作为一名教师,一名语文教师,激情对我们来说极其重要。我们要像诸老师这样永远充满激情,对自己所从事的这份崇高的职业永远充满激情。诸向阳老师和他的这本《心中的语文》告诉了我很多,让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一定会努力,追寻自己心中的梦——做一名好老师,一名好的语文老师!10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玩过小学》有感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可现在许多家长都认为;“整天就知道玩,耽误了学习怎么办?”或是学习比玩更重要。我却觉得,甭说玩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等好处,而且只要引导得当,玩也不会影想到学习。接着我就来介绍一下这本书!这本书――《玩过小学》的作者是范姜国一,点评则是她的爸爸,东子。此书记录了范姜国一从一年级到五年级的七十八个小故事。其中有“不上重点校、爱它就放了它、停电该多好、家长助理、爸爸教我玩尜尜、英语考了四十七、砍价、牌友……”向小国一一样的小朋友,我估计现在已经没有了。现在所有的是整天坐在书堆里的小朋友,整天只知道做题目的小朋友了!我曾不止一次得想过,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性情固然可以理解,由于功课的压力,离家出走的孩子多了,患上“学校恐惧症”的孩子多了,甚至自杀的也多了。有的家长也许会这样说:“我们这样做也是为了他们好,可是……”现在改还来得及,等自己的孩子变成这样了,在后悔也来不及了!和国一相比,我虽然远不及她玩的时间多,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但看着爸妈为我奔波劳累,我如果不好好读书,怎么对得起他们的养育之恩呢?况且他们也没有逼着我搞学习,所以我羡慕她,但我不一定要和她一样。最后,我想说:“如果家长们爱自己的孩子,那就请放了它,让他少上点补习班,让他在天空中自由的翱翔吧!”500字 初三 读后感
-
读《小学青年教师》有感前几年刚实行新课程改革,为了让自己多学新理念,无奈之下我订了五年的《小学青年教师》杂志,可是读了之后让我受益非浅,直到现在我还有订阅。该杂志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有国家课程改革之窗、专家评课、读书沙龙、教育随笔、讨论吧、实验研究案例和教师来稿选登等,非常接近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为我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其中有一篇名为《有感于“小红花”的魅力》的文章,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作者并不否认在“奖励”之下,学生“动”了起来,“奖励”之下,课堂“活”了起来,“奖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但是也提出了质疑:长此以往,一旦失去了这些外在奖励或者奖励无法满足孩子的需要的时候,孩子的学习会是什么样子的?作者认为在“奖励”之下,孩子们的学习变味了,外在奖励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成了孩子学习的源动力,学习成为一种直接追求“功利”的行为。这样是否会使孩子渐渐丧失那种与生俱来的对于学习的热爱呢?教育功利让孩子患上了“表扬依赖症”,做什么事情总想得到老师或家长的赞扬和奖励,靠别人的表扬奖励来主导自己做什么,怎么做,一旦失去这些外在奖励就好象失去了学习的理由。在阅读这篇文章之后,我有几点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的确存在着用“小红花”激励学生学习的现象,也同样存在着这位教师所谈及的,学生只是为了争取“物质刺激”而去学习,而使学生内在的动力丧失和淡化。但问题要分开来看,任何事情只要处理的得当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我不赞成不用“小红花”的激励机制,这种方式是必要的,因为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环境,这种所谓的“物质刺激”都是时刻存在的,因为无论是一个学校,还是一个单位,他都要靠这样那样的“物质刺激”来调动学生以及职工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如果只单凭一句口号,一个要求,而无任何“物质刺激”是不存在的事实。问题的关键不是取消这样的“奖励”方式,而是我们如何去利用和开发好这样的“奖励”方式。如果我们处理的得当,即能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那么为什么不去尝试的去做呢?在教学中,我对于“小红花”的“激励”方式,采用下面几种做法,我觉得是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的。首先,不要任何小事情都采用这样的激励方式,要让学生体会到只有不断的努力才能得到奖励;其次,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要多采用小组比赛的奖励活动,这样不仅能促使学生个人努力,还要学会合作,只有这样才能集体得到奖励,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这个方式;最后,要告诉学生,红花的多少是意味着你努力的结果,你只有努力才能得到红花,如果不努力就不会有收获的,那是你进步、付出、努力的象征。在教学中,我所教学的学生年龄小,所以有的时候我有意的在学生已经努力的情况下,而我也不奖励学生红花,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自己努力的方向不是为了多得一个红花,而是为了自己多学习知识,多得到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努力后没有得到奖励的情况下,也学会继续坚持努力。逐渐的端正学生学习的态度和努力前进的动力目标,逐渐把外界动力转化为内在动力。一个人持续一生的学习应该依靠内在的学习动力。作为老师,我们要培养孩子们从内心声厂出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应该由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来激发,应该由获取知识的快乐来激发,应该在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和获取成功之中得到生长。激励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艺术。但愿所有的老师能让所有的孩子在文化的天空中仰望知识的星辰,不是出于外物的诱惑,而是发自内心的渴望。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有感我们都是艺术家——优化小学英语课堂读《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有感常州觅渡桥小学张金丽工作的日子里,能静下心来认真读书的时候并不多。恬淡的假日午后,伴随着暖日,我品读了首都师范大学林立主编的《小学英语教学研究》,收获颇丰。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播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励的一种教学艺术”。在初入教学领域的半年时间里,我就初步体会到其言之有理。每个教师都是艺术家,在不同领域塑造着不同特点的学生。我也深深陶醉在教育这一浓浓的艺术氛围中,成为幸福的探索者之一。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是课堂中活力最充分的体现。要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教师就要想方设法组织好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调动学生积极探求、思考的欲望,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一、巧设情景导入、激活兴趣。著名的外语专家章兼中教授曾经说过:任何一种语言都离不开它当时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否则它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英语作为我国的第二语言,由于它缺乏语言独有的情景和实践的基础,变得枯燥乏味,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学生是难于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如何巧设一个引人入胜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大难题。小学英语教材基本上是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单词和对话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材。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如投影仪、实物、挂图、卡片等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学习氛围,激发起学生的“兴奋点”。譬如:在教购物时,可以利用实物把讲台布置成一间商店,创设一个买东西的情景,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买有卖的交流。使学生学习起来加倍亲切,降低了教学的难度,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如在教“Happybirthday!”时,正好是班里某位同学的生日的话,可以把教室布置成为一个生日会,并要求学生把预先准备的礼物拿出来。上课时,组织学生为生日的同学唱生日歌、切生日蛋糕、吹蜡烛、送生日礼物并学用英语祝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英语,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外国人过生日的气氛,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直观教学、寓教于乐。教授新知识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的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中国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由于缺乏语言的学习环境,深受社会文化和母语的影响,再加上小学生的年龄较小、直观记忆力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寓于直观,寓于乐趣。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运用图片、实物、简笔画、动作表情、CD机、录音机、投影机、卡通画等直观手段进行教学,做到音画交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欲极性高,注意力集中,达到教学的最佳景界。如在教上海版牛津英语1A“Body”时,我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卡通人身的画像,通过这样一画既吸引起学生目光,又直观生动、幽默风趣。在学生感知物体后,自问自答地讲:“What’sthis?这是什么呢?Thisisaneye,aneye。”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口型跟读几遍,这样使得单词的教学音、形、义相结合,强化了学生的记忆。既排除了母语翻译的干扰又遵循视、听、说领先的语言教学原则,注重培养学生模仿、朗读的语言实践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三、形式多样、游戏激趣。21世纪的今天,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次大革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满堂灌”的老教学模式已被时代所淘汰。现在学生真正当家作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到精讲多练,同时还要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一旦低落、产生疲劳时,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造成课堂气氛沉闷,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情绪的变化,及时更新教学形式,以新的教学形式给予学生新的吸引,引发起学生新的学习兴趣。小学生是天真、好奇、好胜的,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如:抢答竞赛,找朋友,抢红旗,看谁听得准、说得快、写得好等刺激性较强的游戏,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掌声”、“加油声”,为整个课堂凑响一首“欢乐之歌”,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知识,调动起课堂学习的气氛,同时也将整个教学过程推向高潮。j四、民主自由、乐中学。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把学生从“课桌”上解放出来,大胆让学生动起来,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通过让学生站起来做一做,摸一摸,仿一仿,说一说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英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几个人一小组议一议,演一演,练一练,画一画等从不同的角度锻炼学生多方面的才能,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紧扣教材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觉、自主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学得有兴趣的方法,则是教学英语的最好方法。你也将是英语教学领域一位成功的“艺术家”!1200字以上 初三 读后感
-
读《马背小学》有感五年级开学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听由老师讲《马背小学》这篇课文,非常有感触。以前和爸爸妈妈外出旅游时骑过马,非常颠簸,不舒服。而哈萨克孩子在马背上出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上学也依靠牧区小学的老师用马做工具,驮着黑板和课本流动教学,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比起我们要差得很多。但他们依然渴望学习,渴望老师教他们知识,因为他们知道,只有学到知识,才能让“电脑控制的现代化牧场、挤奶接羔的机器人、奶的自动线和五彩的剪羊毛机”变成现实,马背小学给牧民们带来了知识,也带来了希望。与马背小学的哈萨克孩子相比,我们就太幸福了。但是就是这样偏偏有好多同学不珍惜学习时光——上学迟到,上课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放学不写作业,不带作业,还撒谎……这样的缺点和错误只会让马背小学的同学们笑话我们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和马背小学的哈萨克孩子一起实现美好的理想。作者:青岛新世纪学校五年级一班孙天霖35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有感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读书能学到许多课外知识。我就从lt;lt;昆虫记gt;gt;中认识了许多有趣的昆虫,现在就和大家分享关于昆虫的知识。在《昆虫记》这本书中作者法布尔以其充满爱的语言向人们描绘了一个异彩纷呈的昆虫世界。在这里,每一种昆虫:蜜蜂、蜘蛛、螳螂……它们的习性、工作、繁殖、死亡……都活灵活现,充满了生趣。卷心菜毛虫也是一种有趣的昆虫。它们一个星期后从卵里出来,第一件事就是吃掉自己的卵,再吃身边的卷心菜。一个月后,卷心菜毛虫死了,从尸体里爬出来一种非常小的虫,叫“侏儒”,这种虫必须吃了卷心菜毛虫才能长大,所以,“侏儒”把卵产在卷心菜毛虫的卵里。卷心菜毛虫十分有趣,它们出身后竟然吃掉自己的卵,而且出生后不知疲倦地吃卷心菜,一刻也不停。吃菜叶的速度也很快,一个卷心菜,两小时就吃完了,肚子好似个无底洞,昆虫界真是无奇不有!狼蛛从卵里出来后,会先从洞里出来,寻找母狼蛛,爬到母狼蛛的背上,因为母狼蛛的背上有小狼蛛需要的阳光:母狼蛛先前背对太阳晒了一两天,让背充满热量了。五六个月后,小狼蛛离开母狼蛛,织网了。不久,就交配下卵了。狼蛛真有趣,竟然能背对着太阳保持这个动作做两天,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而且小狼蛛离开后,她出去寻找食物。找到食物后,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丝毫没有要把食物分给孩子的意思,这可不是一位负责的母亲呀!昆虫千姿百态,习性也不同,真有趣!我喜欢昆虫,更喜欢《昆虫记》。五年级:炫动卡通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读有感这几周我们学校开展了抄儿歌活动,我从中得到了很多知识。我得到的知识主要有:编中国结要有红色的线;小鸡要吃米。也知道了我们应该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掉哪些坏习惯。吃饭时,不能偏食,什么东西都要吃。这样身体才能健康。睡觉要有规律,要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等等。也懂得了好多道理:如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帮助同学。要讲究文明礼貌等。儿歌看起来很容易,可是它里面有好多知识需要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也有很多吸取不完的知识。多读儿歌会有很多好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都认真读儿歌吧,它会使我们更聪明,更懂事理。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它将使我们受益终生。250字 小学 读后感
-
读有感诚信,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本性。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如果失去了诚信,就等于失去了人诚们的信任。今天,我看了一幅漫画,上面画着:一个大大的玻璃柜台里放满了充满诚信的小瓶子,上面挂着一个牌子,‘打折’。顾客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瓶子,看里面的东西是否过期?产地是在哪里?而卖家则在那看着100元的大钞,看到底是不是真钞呢?这两个人都在想,这是不是真的呢?而图的下面却写着五个鲜红的大字:诚信的折扣!我怒气‘嗖’的往上升,一幅看似普通的漫画却充分的讽刺了现实生活中诚信大折扣,买家担心货品的质量,卖家担心纸币的真假。生活中这样的不诚信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了。小贩改装台秤缺斤少两,回家后七斤只有六斤;买回来的书看起来很新,打开却十分容易掉页;用琉磺泡鱿鱼,使鱿鱼十分新鲜。那时,我一年级,因为天阴沉沉的,乌云似乎要压到了地面上,让人心口沉闷沉闷。我带了整整50元,想买一把漂亮的雨伞。走进小店,我挑选着,终于选中了一把24元的粉红色的雨伞。那小店里的人见了我年纪小,又拿着50元,眼睛就如饿狼般发着绿光。就只给我找回了两元,还头头是道的说∶“五十元减去二十四等于二,所以我找你两元钱,别弄丢了啊。”我拿着两元钱回了家,把这件事告诉了家长。妈妈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五十元减去二十四等于二十六呀!”我听了十分气愤,第二天,去把他们多污走了的14元要回来。这件事像蒺藜一样向四周蔓延开来。有的人因为家庭的某种情况;有的商家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在危急时刻,因为商家的不诚信,而使病人随时失去生命;所以,我们要坚守诚信,自己远离不诚信的同时也要时刻提醒着他人。从这幅漫画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诚信,不能为了利益而抛弃了诚信,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诚信的人。700字 初一 读后感
-
读有感读了《小萝卜头在狱中》这本感人肺腑的书,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腔对国民党的憎恨,一股对为国尽忠为国牺牲的英勇将士的敬意,在我心底油然而生。革命回忆录《小萝卜头在狱中》,生动地记叙了1494年重庆解放前夕,小萝卜头在那地狱般的牢房里以革命前辈为榜样,在艰难困苦中成长的故事。小萝卜头短短的9岁的一生中,没有尝过自由的滋味,他在敌人的魔掌中结束了他的生命,每次读到“小萝卜头穿的是妈妈改小的囚衣,吃的和大人一样,也是发霉发臭的牢饭,长期监狱生活把年小的他折磨得面黄肌瘦。”这句话,我感到十分愧疚,同样是差不多大的孩子,我生活在温暖美好的家,我有自由,有学校,有吃有穿。可我却时常浪费,时常挑吃拣穿。记的有一次,我们去饭馆吃饭哦,我点了一的桌子饭菜,以为是在外面吃,可以不顾的浪费,有的菜吃到一半就扔在桌子上,虽然那时我还很小,可现在看来那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谁有能知道食物的来之不易!只有那些在牢里真正体验过艰苦的日子以及下地干活的农民才能体会到。小萝卜头虽然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但是他学习的机会,发奋图强,每一门课程都学的很好。没有笔和纸,他就用小石子在地上画,没有课本他就请爸爸,叔叔为他编写。比比小萝卜头,我们生长在新中国的儿童,是多么幸福啊!党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的成长。在家里爸爸妈妈照管着,再学校里有老师的指导。我们像小鸟似的自由自在地在蓝天下飞翔。看过这本书,小萝卜头的印象深深地印在我心中,我一定会向他学习。6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读《歪歪路小学》有感“哎……现在的学习,无聊,真无聊。天天背课文,天天写感受,一点也不好玩。”没得玩手机的我抱怨着,“百般厌恶”地翻开了这本《歪歪路小学》。当然,读这本书也在我的暑假作业范围之内。但当我翻开这本书之后……一切,都跟我想的不一样!这本书荒谬而有趣。说起歪歪路小学,楼不是歪的,但高耸入云,足足三十层,一层不少。工程师本该把三十间屋子一字排开,只建一层楼,但工程师却不小心造成了三十层楼,每层楼只有一间屋子了。还有,这个学校没有十九层!对此,工程师也只能对大家说声对不起了。这本书讲述了在第三十层学习的学生们和老师的故事,让人大跌眼镜:可以把孩子变成苹果的格芙老师(很坏),把孩子当成小猴子的朱尔斯老师,数数顺序错误但答案总是对的乔伊,总是睡觉的夏莉……什么都嫌弃的凯西,爱吃冰淇淋的莫莉西娅,只做了一天班长的麦伦以及……不存在的扎芙斯老师。他们的班主任——朱尔斯老师的教育理念和我们的老师有所不同:她认为,在班上睡觉以及望着窗外是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在我们的生活中,课上睡觉可是恐怖的一件事,常常招来老师们的“口水弹”和同学们的嘲笑;她认为,死老鼠——萨米,不能出现在教室里,并且……用手拎起了它,扔出了窗外!我的天哪!现实中有哪个女老师有这样的能耐!不应该是大声尖叫,大声喊救命吗?换做是我,我都要吓晕过去了。谁都知道,鼠疫是很恐怖的呀!有时,朱尔斯老师又会很荒谬。她让加尔文去十九层给扎芙斯老师送纸条,但她没有给加尔文纸条,甚至在知道没有十九层的状况下,也就是,她让加尔文给一个不存在的老师送纸条。在我们的世界中,哪位老师都不可能故意刁难学生……我意犹未尽地合上了书。唉……什么时候,我们的课堂会变成可爱的乐园?什么时候,老师们才不会对着学生们大声吼叫,而是尽量体谅他们?什么时候,学生们才能抛开考试的烦恼,轻松面对学习?什么时候,老师们会像学生们的爸爸妈妈一样,严厉和慈爱分配得当?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候,我们的老师才会像朱尔斯老师那样把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而不让学生们叫苦连天呢?这是个好问题。800字 五年级
-
油麻地小学读《草房子》有感暑假里我读了曹文轩的《草房子》。书中记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在那六年里,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震撼人心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残疾男孩对尊严的执著坚守,老人在最后一瞬间所闪耀的人生光彩,在死亡体验中对生命深切而优美的领悟……读完这部小说,油麻地小学,以及这所学校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油麻地小学是一色的草房子。十几幢草房子,它们分别用作教室、办公室、老师的宿舍,或活动室、仓库什么的。在这些草房子的前后或在这些草房子之间,或一丛两丛竹子,或三株两株蔷薇,或一片花开得五颜六色的美人蕉,或干脆就是一小片夹杂着小花的草丛。油麻地小学的草房子里,冬天是温暖的,夏天却又是凉爽的。这一幢幢房子,在乡野纯净的天空下,显得格外朴实,而当太阳凌空而照时,那房顶上金泽闪闪,又显出一派华贵来。读了这篇文章,我身临其境,仿佛学习生活在油麻地小学,认识了温幼菊老师、秃鹤、桑桑、纸月、白雀、细马……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纸月、白雀、细马。纸月是油麻地小学毛笔字写得最棒的女孩,她还很会背古诗,再加上她长得恬静清纯,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她的。纸月和桑桑是一对默契的好朋友,桑桑无论做好事还是做坏事,纸月总会用眼神去看他,这种眼神就是一种对桑桑行为态度负责的眼神,桑桑后来学会从眼神里知道自己是做对了还是做错了。纸月用眼神就可以帮助桑桑,让我很是佩服。是呀,我们也应该要学会看别人的眼神,尤其是老师和好朋友的眼神,这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否,纠正错误言行。白雀是油麻地小学最漂亮的女孩。白雀在田野上走,总会把很多目光吸引过去。她就那么不显山不露水地走,但在人眼里,却又说不明白的耐看。她往那儿一站,象棵临风飘动着的嫩叶,还未长成的梧桐树,亭亭玉立。白雀还有一副好嗓子,不洪亮,不宽阔,但银玲般清脆。这样的女孩,人见人爱。细马是邱大爷最小的儿子,一个长得很精神的男孩。大额头、双眼微眍,眼珠微黄,但亮得出奇,两颗门牙略大,预示着长大了是一个有大力气的小伙子。……尽管这本书已经读完好多天了,但那令人神往的油麻地小学和学校里师生们的音容笑貌常常在我脑中浮现。800字 六年级 状物
-
读《蜥蜴》有感还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班主任陈老师要求我们去读《读者》,其实我早就迷上了《读者》里面每一篇文章,不说全部是精读,但至少我一字一句都看了进去。不知是哪一期《读者》,里面有一篇文章,题目真的不怎么吸引人,叫《蜥蜴》,普普通通的开头,简简单单的结尾,可就是这朴实无华的语句,打入了我的心房,以至于让我提笔写下了这篇“不起眼”文章的读后感。大概内容是这样的:作者去沙漠旅行,走到了一棵仙人掌面前,有一只蜥蜴正仰着头,等着仙人掌上的露水滴落下来,作者没看两眼就走了。返程时,又遇到了那只蜥蜴,一成不变地仰着头,唯一变了的,是仙人掌上的水珠不见了,对!被太阳蒸发了。作者不忍心把蜥蜴丢在沙漠里,于是把它装入自己刚喝完的空塑料瓶中。第二天,当作者想把它埋葬时,奇迹地发现蜥蜴活了,于是把它又送回了原来的沙漠。文章记叙的是作者去旅游时发生的一件事,这件事让我感受很深。蜥蜴可以说是起死回生。这一切,还要归功于文中这只蜥蜴的求生意识;塑料瓶中仅剩的一点点水滴救活了蜥蜴,这一点点水是蜥蜴唯一的希望,虽然很渺小,但它并没有放弃,反而用自己的意志战胜了死亡的威胁。蜥蜴很像一个众所周知的名人,或许大家都已猜到,霍金。霍金一生十分的坎坷,一个有着如此多的智慧的人,身上都有着疾病的禁锢,有着疾病的烦扰。就是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他也能够完成一部部巨著,为人类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没有消极,没有沉默,反而和正常人的心态一样,乐观,积极,向上……和霍金,和文中的蜥蜴一样的人有很多,海伦·凯勒,史铁生等等。这些名人的故事,让我感到一种挫败感,想到自己平时的抱怨,平时对生活的不满,惭愧油然而生。这些人,这些物,每一件都在启示着我们要在逆境中生长,我们有健全的身体,而他们没有,他们都没有抱怨自己,抱怨生活的不公,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这样做呢?由这篇《蜥蜴》我联想与感悟到了许多。希望大家可以像蜥蜴一样,在逆境中升华。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800字 高一 读后感
-
《家》读有感家,对我们来说是温馨,舒适,安心的代名词。它是幸福的港湾,庇佑着我们这些稚嫩又天真的孩童。而我们也满足地处于父母的怀抱中汲取温暖与幸福。但是,在《家》中,在这个由四四方方的砖瓦组成的院子里,在这个抬头看不到广阔天宇的囚笼中,在这个封建礼教压制灌输的孕育之下,里面的孩子就这样长大了……他们接受着同样的现实,但是却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在这无边无际的黑暗中,他们又处在怎样的漩涡中挣扎?这部书中我最欣赏的是老三觉慧,他是一个有思想,不听天由命的抗争者。许是他的两个哥哥的经历让他处于理性的叛逆中。他关心时事,他热血沸腾,他对所有人都一视同仁。许是他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注定了一段悲惨结局的恋情。他喜欢上了婢女鸣凤!这在那个时候是相当不允许的!鸣凤是一个机灵天真,清秀勤劳的姑娘。他们并没有过多的交往,但是,彼此的心意是相同的。最后,在觉慧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在老太爷不可更改的命令下,鸣凤宁死不愿嫁到别人家,不愿悔了清白。于是啊,她悄无声息地投入冷冽的湖泊中。在死前,她在挣扎,她在等那个喜欢的男人温柔的呼唤她的名字。可是,没有,没有人在意她的死活吧!她活着没有任何希望,她选择了死亡。不,她是选择了解脱!不知她在尚未沉底的那一刻,她是否后悔。可怜的觉慧是在第二天,她死后才得知的,他后悔,他悲痛,他跪在湖边等心中的她告诉自己这是一场梦。可惜啊,现实不是个善人。这一场悲剧就以她的死终结了,但在他心中留下的殇却怎么也挥不去。他发觉在这个所谓的“家”中,他没有任何思想,这个“家”中没有温馨,只有无穷无际的折磨!是呀,它要把人折磨成怎样才肯罢手呀。于是,已经失去信心的他选择了逃亡,逃离这个樊笼,逃离这个没有一点人情味的家。同样老二觉民已失望,老大觉新也无可奈何的忍受着。于是啊,一个好端端的家变成了这样。若是这样的家拿到我们现实生活,我想没有几个人能受得了吧!即使如此,真正珍惜家的意义的又有几人?因为一些小事就离家出走,因为在一件衣服的颜色上有分歧闹离婚的人,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家暴的行为等等,这应当引起我们的反思。社会在进步,亲情却在淡泊。以史为戒,我们应该有些改变!2下一页@_@我是分割线@_@《家》读有感800字 读后感
-
读《母亲》有感她长得很高,稍微有点驼背,宽宽的椭圆形脸庞刻满了皱纹,而且有点浮肿,一双不安而哀愁的眼睛暗淡无光。在她又黑又浓的头发里面,已经杂有一簇簇的白发了……这是高尔基笔下的母亲,而然也正是这位未老先衰的母亲,使我产生了许多感叹。“母亲”多么熟悉的字眼;多么温暖的呼唤;多么伟大的人啊!而高尔基笔下的母亲不但是无私的,伟大的,亲切的,更是令人疼惜的,爱护的,也是十分让人喜欢的。这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每天受尽丈夫的吼骂、殴打还有那副喝醉酒发酒疯的可怕模样……但她的情感色彩其实与普通母亲是一样的。当她得知自己的儿子正在阅读一些“禁书”,正在慢慢的踏上非法道路时。心中也有忧虑,也有不明白,但他并没有怕儿子不理解她的心,而是勇敢的去问问他,问问他的想法。然而儿子也将自己的心毫无保留的告诉自己母亲。就是因为这几次的沟通,母亲明白了儿子真实目的——原来他们是在找寻真理。但母亲的心总有一丝忧虑怎样也去不了,因为她知道不论儿子做的正不正确,终究要受到监牢带给他的痛苦。 终于,一句话——“我们应该使那些骑在我们头上想蒙住我们眼睛的家伙知道,我们对一切都要看得一清二楚,我们并不是瞎子,不是动物,不是仅仅要吃饱肚子,我们希望过人的生活!……”是母亲将心中的忧虑转换成一些些自豪感——确实说得有道理!然而当巴维尔的母亲并不是如此轻松的!每天要承受各式各样的谣言,每天晚上那敲窗子的声响总会将她从睡梦中惊醒……我不得不佩服这位母亲竟有如此的忍耐力,要是换做平常别的母亲呀!早抱怨啦!但这一系列的忍耐,一系列的保护都是徒劳的!“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警察的耳朵里。巴维尔被捕了……之后又出狱了,然而他还是坚持寻找真理,有被捕了……母亲每天在家中以泪洗面,心痛不已……他担心巴维尔……我其实也十分困惑,为什么巴维尔如此心疼自己的母亲,还要做这种非法的事,是他离开心爱的母亲呢?也许他要追求真理吧……然而这位母亲,使我懂得了只要与对方沟通,什么事都可以清楚、明白的。沟通很重要!还有对一件事的坚持,对自己的肯定……800字 小学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