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年味儿
记忆中的年味儿,就是小时候在红色喜庆的街上撒欢地跑,得意洋洋的炫耀着自己的新衣服,耳边又响起一串清脆的鞭炮声,闻着人家窗口传来诱人的香气,和小伙伴们一边玩,一边笑。
——题记
长大了以后就不再那么期盼着过年,大年三十获得特权看好长时间的电视那种激动,大饱口福的欢欣雀跃,已经越来越淡了。
也只是陪着小妹在街上仰着头看烟花,听着她在我耳边大喊好漂亮。我看着她天真懵懂的眼神,笑了起来,几年前的我,也是和小妹一样,憧憬着过年的喜庆感,穿上一身靓丽的新衣,盼望着大年初一拿到几份红包,开心一阵子。
现在的我,却不如以往,那么盼着过年了,不喜欢街上更多花里胡哨的装饰,记忆里的春节,记忆里的年味儿,仿佛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我心底悄然消逝着。
记忆中的年味儿,到底是什么呢?
似乎从腊八以后,整个城市里充斥的年的气息,一切都是热闹而喜庆的,每个人的脸上挂着笑容,拎着一包的年货,笑意盈盈的往家里走去。对联贴上了,福字挂起来。年味儿,是过年前的欢欣。
以前回到老家,看着祖父家里满屋子的红色的,他亲手写上的字,屋内屋外贴满了“身体健康”“五福临门”“迎门见喜”,我倒为了自己刚学书法来炫耀一番,执起毛笔也像模像样的写了几个字。只忙着和小妹两人手里攥着两把烟花,揣着打火机,去街上玩耍去了。有的人家就忙着拿出一串火红的鞭炮来,随着一串又一串清脆的声音,我和小妹捂着耳朵,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烟花崩出耀眼的光芒,小妹拿着它,在原地转起圈来。年味儿,是随处可得的快活。
傍晚时分,来拜访的亲戚也越来越多,个个脸上洋溢着过年的喜庆感,穿上红衣裳,祖父忙着张罗,炒菜的香味儿从厨房传来,祖母看到我们回来,满脸都是喜悦,把新买的糖果和炒货都拿来给我和小妹吃,馋嘴的小妹迫不及待的拆开了包装纸,大吃特吃起来。一家人团坐在桌前,不管是酒和饮料,也已经入杯,桌上满满的饭菜,散发诱人的香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最为真挚的笑容,祖父拿起杯子来讲一段,意旨让大家新的一年能健健康康的,父母叔伯也都归家过年,老人最开心的,也不过如此。年味儿,就是一家人坐在一起,享受最真实的温暖。
饭后,小妹拉着我出来看烟花。在寒风里,我缩缩身子。我抬头看着绚丽的烟火,瞧见远处几个男孩儿拿着爆竹相互嬉闹,侧耳去倾听屋内传来家人的交谈声,我想,他们的脸上一定都是欣喜的笑意吧。
就在一刹,我很享受过年的感觉。
原来,记忆中的年味儿,就是家的温暖。
家乡的年味儿
盼星星,盼月亮。在全国人民三百六十五天的盼望下,春节,这个中国最传统也最重大的节日,终于向我们款款走来。
为了陪两位老人过年,我和母亲早在腊月二十七那一天就回到老家去了。
临近过年的那两天,家家户户都在准备着年货:每家每户都会时不时的传出一声动物的哀叫。大街上人山人海,超市里的东西都被一抢而空,交费的队伍宛如长龙。超市里十分拥挤,我是一个肉丸进去的,一个肉饼出来的。大街上年味十足!
年货办好了,就要开始大扫除了。全家上下打扫的干干净净,寓意新的一年里不会有些“不好的东西”找上门。
在除夕的那一天,我,爷爷还有伯父在老家门上贴对联。我们拿着自制的“胶”往门上一抹,对联往上一拍,OK,对联贴好了!
很快就到了除夕晚上,我们一桌的人围在一起包饺子,奶奶揉面,弟弟和妈妈团面团,爷爷擀面,我包饺子(虽然包的不是怎么好)。我们在饺子里面放上硬币,盖上馅,两边一捏,包好了!旁边的小家伙馋的直流口水。
守了除夕夜,长辈们给了我们压岁钱。没想到初一一大早上就有人来拜年。大家互相的说着“过年好”,聊着生活中的小事,空气中飘着一股浓浓的年味儿。
家乡的年味儿其实就是过年时炒菜的香味,是大街上人来人往的热闹气氛,是一家人一起做年夜饭的快乐,是大年初一亲戚朋友来拜年时的喜悦。年味儿无处不在!
相关推荐
-
记忆里的年味儿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哼着这熟悉的歌谣,看那烟花绽放在天边,又似昙花般凋谢,散落人间……——题记年近了,人多了,村子里怎么也静不下来了。我是等不及的,一放寒假就回来了。一年就这么一次,怎能不叫人激动呢?掸尘是不用说的,不过我可不喜欢拿着个扫帚慢慢地扫屋里,扫屋顶才是我最乐意的。也不用爬到屋顶上,只要用超长的大扫帚就行。这是最脏的活儿,我争着要干,奶奶只得给我戴上个大草帽,用来防灰。拖着那有些笨重的长扫帚,在屋顶上来回摆动,瓦上的灰尘像雪一样纷纷扬扬地落下来,不,应该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会儿,屋檐下便被灰尘蒙上了一层灰纱,让我的眼睛都难睁开。闭着眼睛扫,那“嚓嚓”的声音还挺有节奏。家对面的那个鱼塘,平日里一声不响,过年时就给我们带来大惊喜。一大早抽水机就开工了,鱼塘里的水越来越低,最后只剩下一片淤泥,鱼儿们挣扎着,跳跃着,最后翻着白肚皮躺在淤泥中,偶尔甩甩尾巴。爷爷早已全副武装——黑靴子,黑皮裤,像个渔民似的。踩进泥浆里,顿时淤泥淹没到膝盖,一步一陷地,颇有点红军过草地的风范。抱着几条大鱼上来时,爷爷已满身淤泥,鱼挺着个啤酒肚甩着尾巴,泥甩到爷爷脸上,他却乐开了花。大人们聚在一起围着那几条大鱼,称了又称,我才不在乎大鱼呢,连泥带水地挖上来几条小鱼,养在个盆里,虽没有金鱼漂亮,但也小巧玲珑的,比那翻着白眼儿的大鱼有趣多了。包包子自然是少不了的。说到我家包包子,真的是图个乐趣。平时外面的那些精致的包子吃惯了,过年再吃自己家的包子就没多大劲儿了。也不知道是面没有和得好,还是馅子出了问题,确实不大可口,像个“死面疙瘩”。但没有包子,哪像过年?爷爷还是使劲儿揣好面,奶奶也精心准备好肉陷儿,菜馅儿,豆沙馅儿。正正经经地包上一天包子,平时都用不上的蒸笼一齐开工,几个粗壮的木头热火朝天地烧上一天。这才像个红红火火的年。晚饭时蒸包子,红烧鱼,用鱼卤烧一把香菜,包子香喷喷地蘸着鱼卤吃,耳边还是那熟悉的“新闻联播”的声音,电视里报导着各地的年味儿,那时候才别有一番滋味儿。年味儿越浓,鞭炮声越响。大伯大妈从城里回来时总会带上些小鞭,那种又长又细、拿在手里“吱吱”的小鞭是我唯一敢玩的。把头子一点着就行了,火星子从头那边直喷出来,甩起来像一条荧光在空中游动。最搞笑的就是小狗了,它平时是我家忠诚的卫士,英勇无畏,却怕炸鞭。一到晚上,鞭炮声多了,它就像个逃兵似的溜进家里,躲在桌子底下,低着头,耳朵垂在两边,像犯了什么错似的,全无平日神气活现的威风。喜欢看远处的烟花,炸的声音很小,烟花一飞冲天,绽放在夜空中,如星星一般璀璨,像春花一样绚烂。犹如昙花一现,眨眼又凋谢,散入人间,消失在那万家灯火中……迈向繁荣的脚步快了,今年老家的房子也拆了……那青青麦田后,再也不见那袅袅炊烟和那个蹦蹦跳跳的我……我那伴着年味儿的童年呵,一去不复返。1000字 初一
-
年味儿小时候我在老家过年,可以用“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句诗形容!那个时候呀,那时候无处不弥漫着这年味。我们家每年这个时候,总是贴要去一个“服”“福”在家里贴是要反贴的,因为这表示“福到了”,在外面贴福要正着贴。还有什么窗花啦,对联啦……总是一派喜庆的样子,寓意深厚。我最怀念也是最喜欢的,自然是老家的湘西火锅。湘西火锅顾名思义就是把许多菜放到一个锅子里煮。当腊肉、腊肠、腊鱼等等以及一些配菜在一起炒的时候,这些味道就会融合在一起,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味道也美极了。更重要的是,每当湘西火锅时,我们这一家族的人,就会坐在一张大桌子上,一起享受这山珍海味。其实这湘西火锅中的不同的菜,相当于我们来自五湖四海的出去打工拼搏的人,而这个锅把这8些菜放在一起蒸,就是我们这些人一起回家团圆。所以它也寓意着团团圆圆,阖家幸福。讲完吃,我们就来讲一些好玩的。我们老家附近的镇子上有许多商店,大多数都是买鞭炮的,有冲天炮,板炮,花炮……看着我眼花缭乱,选择困难症的我又不知道要买什么了。最终,我还是每个都选了一点。接着,我们就开始放鞭炮了。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用打火机点燃了第一根花炮。我拿到手上挥来挥去,一条条金色的曲线好像有了生机,在我手上跳着舞呢。一灭了,我又拿着一根,用这根会灭了的残留的火点燃。觉得无聊了,我们又开始玩新的品种,我开始玩板炮。拿出几个后,我用力往地上一甩,只听见“嘣”的一声,就只剩下一些碎纸,我兴奋极了,开心得像个出生的婴儿。还有最好的就是冲天炮。一点火,几秒钟后,就从盒子里冲出了许多不同颜色的炮。接着就绽放在天空中,像一朵五颜六色的花朵,绚丽多彩。晚上的时候,我们除了放鞭炮,还有就是和家人聊天,看电视。每年春节,我们都守着春晚来看。要说鞭炮最多的时候,自然是12点左右。这时就正式快要跨年了,大家都怀着期盼,想有一个好年的开头。这是四面八方的鞭炮声传入我耳朵,以前我觉得很吵,可其实听多了也就习惯了。这似乎是一种热闹,是一种欢庆。“5!4!3!2!1!”伴随着春晚里的倒计时,这一年就过去了,新的一年开始了,“过年了!”。初一开始,我们又开始贺喜拜年,走亲戚等等。那几年,是我过过最开心,有味的年。现在因为我要上课外班,所以没有时间回老家过年,只能在城市过年。虽然没有老家过年的那种感觉,可是——年味依浓……900字 初一
-
年味儿在北方,过了小年,便意味着离春节不远了。卖春联、灯笼、窗散发出淡淡的欢喜。而我,也在千佛山的庙会上,将这种欢喜,铭刻在了心上。大年初六,空中飘着几丝淡淡的云,凛冽的风吹过,留下千佛山上树木的清新味道。我站在山脚下,凝视着深远澄净的天与山中若隐若现的红灯笼,心中欢喜——赶庙会是这座城的传统习俗,也是构成年的味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身边的人群喧闹,那欢快的语气中透露着对新年的憧憬。我弯起嘴角,沿着石级一步步往上走,心也融化在这喜庆的气氛中。庙会是在上山石阶两旁举行的,由临时搭起的小商铺组成,商铺散落在寺庙周围,若在上空俯视,宛如一条赤龙趴伏在石阶之上,那情形想必甚为壮观。一进庙会,便感受到庙会的热闹,熙熙攘攘的人群发出的嘈杂声音,伴随着小贩的吆喝声,和吹拉弹唱的喜庆小曲,令人的心也随着欢欣起来。每隔几米,上空必定有红色灯笼随风飘扬。小摊足有上百个,山货杂品,风味小吃,民间工艺等尽在其中,人们在人群中穿梭,寻找中意的物品。小摊一个挨一个,各式各样的东西琳琅满目,常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不一定买东西,跟随人群东逛逛西走走,心在这样的热闹中,也是欢喜的。千佛山上古迹名胜多,平时也是个静谧之地,唯有一年中的庙会,山上才热闹非凡,不食烟火的气息多了几分过年的热闹味儿。沿途中小摊和艺人虽多,但庙会庙会,无庙便不成会,千佛山上的庙也定然是位主角。无论是兴国禅寺还是清静的小庙,皆是香烟缭乱,人山人海。善男信女纷纷买了香,虔诚的点燃,平素不信佛的人们也在心里默默祈福。一颗苍劲的老树,枝条上系满了红色的布条,随风飞扬,载着人们的愿望飞入空中。无论烧香还是系带,都是过年时人们对新年的期盼,年味儿,就在这样的憧憬中愈发浓郁起来。我沿着石级,一步步下山去。愿岁月如流水般逝去后,在春节,我仍能嗅到如今日这般的“年味儿”。750字 初一
-
年味儿大年三十的早上,鞭炮声叫醒了我。我迅速地起了床,大人们忙着准备团圆饭,我们这些孩子走东家,串西家,玩得不亦乐乎。不过,这还不算是最开心的时候,最开心快乐的时候要属晚上了,因为咱中国有一个习俗,那就是吃年夜饭。吃年夜饭时还能发红包呢!下午,妈妈和奶奶都在忙着准备丰盛的饭菜,因为今年可不止我们一家子团聚,有好多亲戚都在我们家吃年饭。因为难得,所以一定要隆重一点,爸爸妈妈买回来的菜铺满了厨房灶台,地面上也是。奶奶和妈妈忙得团团转,时间一溜烟就过去了,傍晚来临了,该吃年夜饭了。桌子上的菜品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放眼望去,红的,绿的,紫的……看都看不过来,更别说吃了。大人们推杯换盏,彼此祝福,孩子们拼命把喜欢的菜往自己口里塞。不一会儿,大人还没吃完,我们就催着要红包。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没有什么事会大过“捞”红包这件事的,不然选新年衣服怎么都挑有两个大口袋的呢?我带着点害羞的语气望着爸爸说:“好爸爸,这饭也吃完了,红包也该发了吧?”爸爸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意思磨蹭。正当爸爸恋恋不舍的望着他手中的红包时,我抢先一步把红包给抢了过来。还没等爸爸有所反应,这红包已经稳稳当当地落在了我的手中,我心里乐开了花。等他们都吃完了饭,爸爸从家里拿了一个超大的烟花出来。放烟花时,几个小孩子在旁边叫着,跳着,就连大人们也都被他们感染了,也跟着叫着闹着,彼此开着玩笑。不过,不得不说,这个年代的烟花爆竹真是好看又好玩,我们的胆子也越来越大,买了许多小烟花回来,其中有一个又大又粗的。我小心地点燃了烟花,一眨眼,五彩的颜色飘上了天,真美啊!我都有点儿迷糊了:生活真的是彩色的呢!到了晚上8点的时候,全村都放起了烟花,此时此刻最绚丽的风景在天上,那一束束璀璨的光线突然在空中炸开。红的、黄的、蓝的……星星般的花朵向四周散去,有的似朵朵牡丹光彩夺目,有的似流星徘徊在夜空中,有的似万寿菊欣然怒放。欣赏完烟花的五彩斑斓,大家又抢着观看《春节联欢晚会》了,在客厅里,笑声、打闹声、谈话声还有磕瓜子的声音不绝于耳……随着晚会播完,零点到来,开门大吉的鞭炮和烟花又争先恐后地爆响,一阵接一阵,炸得是地动山摇啊!这时候估计连聋子都无法睡着吧!哈哈……这一天的年味儿啊,太浓太浓……900字 初一
-
年味儿“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这熟悉的诗歌里那清清柔柔的暖意,带着记忆里鞭炮的喧闹,透出一丝香郁而醉人的、似曾相识的年味儿。中国传统最隆重的节日——春节,从除夕夜一直延续到农历的正月十五。这一个举国欢乐的时刻,从那绚烂了眼睛的七彩烟花、从那震动耳膜的爆竹声中开始,在这一片伟大的华夏民族的土地上、天空里,只刻画一个表情——喜悦,只传播一句祝福——新!年!好!记事起,还小。记得每到年夜爸爸总是在十二点前一会儿走出家门,等着午夜来临时第一声钟响好点燃早已摆放在院子的爆竹烟花。而我们全家人总要守着供桌,看着那青烟袅袅,用力地听着听不懂的奶奶、妈妈的祷告,直到凌晨两三点才去休息。这就是“守岁”。何为“守岁”,对于年幼的我来说,带着浓浓的、好奇的、哈欠连天的倦意和激动兴奋得难以平静的渴望——渴望什么?就是记忆里最深的“年味”了。守过了“旧年”迎新年。早起贺春的人们比鸟儿还欢。我也是早早被爸妈唤起,虽不舍那暖暖的被窝,却更爱这春风送来的喜庆。不需要刻意修饰,青春本就是最靓丽的装扮。正月里头件事,必要告祭先人,以表达对先人的怀念和敬重。然后我总会带着点儿小女儿的情态,给长辈奉上一句酥柔的祝福。眼前那隐在皱纹里的弯月、竹节般粗壮有力的手掌、水晶般清清浅浅的笑……脑海里,即成永恒之印象。正月初二直至灯照枝头闹春意,不论是随爸妈走亲访友,亦或是自由放飞,其乐,拌上这年味为佐料,勿需言语,看笑颜如花,听欢声如歌。而今,中国年一如既往,即便有了新意,在我心中的味道依然如初:甜蜜、温馨、幸福。长大后,那浓浓的年味儿成了我无法抹去的一份温暖的记忆,正如儿时那般对过年的祈盼。我心有个中国结!650字 初一
-
年味儿又是一年的除夕,听着街上零星的鞭炮声,看着家家户户陆续亮起的大红灯笼,在微信上不断刷出亲人朋友们庆祝新年的欢乐气氛,心里觉得满满的,充斥着儿时的记忆,淡淡的乡愁,还夹杂着如今的幸福生活,特别感慨岁月,它那么长又那么短,夺去了老一辈人的青春和健康,给予了我们这一代无限的物质享受和充足的精神财富。今年的冬天不是很冷,所以觉得过得很快,孩子们都没来得及穿上大红棉袄,戴上厚厚的手套及美丽绵软的兔耳朵,春天就已经悄无声息地到了。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每个离家的人内心深处无法排解的伤痛,这份藏在心底的愁绪总是在最欢乐的日子里彰显到极致,让人在幸福中尝到一点点苦涩。或许是因为过了而立之年,心中更容易害怕,害怕风吹过,飘落一地黄叶;害怕雪融化,大树流下泪水;害怕父母老去,我们不再是孩子。虽然过了许多春节,但是体会年味儿是不变的情结,每年都会像细嚼慢咽地吃饺子一样去感受年味儿。随着日子的流逝和容颜的改变,心里开始一年比一年害怕过年。从小时候发自内心深处的甜蜜和向往,到现在的恐惧和彷徨,我努力去适应去享受红红火火的日子,去感恩上天赐予我的天伦之乐。随着夜幕的降临,外面的鞭炮声和漫天的烟花也渐渐多了起来,孩子们和他爸爸在院子里尽情地享受燃放烟花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他们喊着、跑着、跳着。那种浓浓的过年气息包围了我们,任凭黑夜再怎么浓重,也无法阻挡我们热烈的心情。听得见他奶奶在楼上喊我们回家的声音:大年三十的不要到外面去野了,赶紧回家,外面有妖魔鬼怪呢!我一下就觉得特别亲切,好像我们都是贪玩的孩子,在等着大人叫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而婆婆,这么多年一直在尽心尽力地照顾我们,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累。看着她老人家日渐佝偻的腰身,觉得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儿。尤其是过年,我们在看电视,放烟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时候,她还是不分昼夜地为我们做各种好吃的,诸如油圈圈、糖角角、油饼、凉粉之类的,当然还有各种各样的肉食,让我们能像孩子一样地尽情享受过年的乐趣。而过去的讲究也是一样都少不了的,诸如敬灶王爷,三十吃面,初一饺子,还有初一不能倒垃圾和脏水了,三十晚上、初七不能出门等等,让人在无奈之余觉得其实老人特别可爱。真是应了那句话:家有老,是活宝。每次过年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渴望平安幸福总是永远的主题!不管我们身在何方,无论我们心在何处,在此刻都让我们一起祝愿来年能圆圆满满,幸福平安!900字 六年级 散文
-
家乡的年味儿又是一个中国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到处都是年味儿。我家也不例外,在过年之前就把年货备好了,为了图个吉利,还买了几条小金鱼(因为“鱼”与“余”谐音,鱼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一般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了。我们分好了工,我和爸爸就开始用糨糊贴了起来,我们忙活了一下午,春联终于贴完了。当我们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饭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我们吃得热火朝天。过年,总不能漏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把我们逗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我们听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气氛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把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的欢呼、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瑰丽的火花在空中飞舞,把平日闪闪发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连街上的路灯这时也没了用场。各色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构成一幅花团锦簇的图画: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银河坠人间。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缤纷,绚丽夺目,好不壮观!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时候饺子已经弄好了,我一看到这是我最喜欢的饺子,就赶忙坐到了餐桌上。当我吃完第一个饺子的时候,我就深情地说:“啊,我又长大了一岁!”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给长辈磕完头之后,我们全家就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我们都热情地说“新年好”!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把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江苏连云港赣榆县金山中学初一:韦昊9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记忆中的年味春节又到了,一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一个欢天喜地的节日。春节才到啊,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我们期待着贴春联,五福来到;期待着拜拜年,抢大红包;期待着放鞭炮,欢乐无穷!我们期待着品尝这浓郁的年味。贴春联,五福来到“贴春联喽!”我在大门口高声呼喊。只见妈妈端着一口黑色的炒菜锅,上面冒着腾腾热气,原来是浆糊来到。后面紧跟着强壮的爸爸,一手拿着刷子,一手拿着扫把,一副要打架的阵势。爸爸先用刷子从锅里蘸一点浆糊,轻轻地刷在春联的四个角和中央,慢慢地涂抹均匀。“爸爸,你抹得太少啦!多抹点才能粘得牢!”“你不懂,这浆糊……”还没等爸爸把话说完,我手里抓着的一把浆糊已经被甩到春联上了。“哎!太多了容易把春联弄烂了,怎么沾福气啊,而且这样还不好粘了,你这小兔崽子手真快!”老爸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就这样,春联还在继续贴着,年味也被传递着……拜拜年,抢大红包“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们排排跪,爷爷奶奶排排坐。“谁声音大,我就给谁最大的红包!”爷爷坏笑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我们撕心裂肺地喊着,声音震破屋顶。“我、我、我!”我们争先恐后的来到爷爷奶奶面前邀功,彰显自己的嗓门。嘿嘿,最后还是我赢啦。最大的红包就归我啦,还是奶奶疼我。刚拿到红包,就遭遇到了偷袭,一个不注意,红包就被哥哥抢去。他右手拿着红包伸向最高处,四周围绕着一群孩子,我们都在抢夺着,有的蹦,有的跳,有的缠在了哥哥的身上,好不热闹。就这样,红包还继续抢着,年味也被传递着……放鞭炮,欢乐无穷过年,最欢乐的时刻当属放鞭炮了。我们的创意点鞭炮,破坏力极强,趣味也颇多。“扔到这里,扔到这里!”小伙伴们怂恿着我。原来我们要把点着的鞭炮扔到装着玉米粒的瓶子里,让鞭炮在里面爆炸,让瓶子来一次完美的翻滚。眼看着鞭炮就要在我手中爆炸,这还得了,不管三七二十一,脑海里只有一个字——放!看着瓶子里升起了缕缕青烟,我的心也跟随着向上跳动着。只听“砰”地一声,在巨大的炸药的威力之下,玉米粒散落一地,瓶子已经破烂不堪。“谁,谁干的?”在一旁聊天的大人们似乎被这突如其来的玉米粒砸中,我们赶忙落荒而逃。就这样,鞭炮还继续点着,年味也被传递着……那记忆中的年味,那记忆中的春节,我们就这样,被年味带来的幸福感包围着……900字 初二
-
寻找记忆中的年味我抬头,望着西边火红的天,彩霞如花,就像姥爷家的那种石榴树的花,红的没有一点瑕疵,就像当年那样,开满了西边的天空。记忆里,绝非是我独身一人望着彩霞。那时候,陪伴我的,有吱吱做响的石磨,枝干苍劲的石榴树,还有在石榴树下的磨盘上轧小米的姥姥。傍晚,偶尔有几声犬吠或鞭炮声回荡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不散。我们祖孙二人,谁也不说话,静静享受着这静谧而又温馨的气氛。那时,我最盼着过年,因为过年就有年糕吃。姥姥从来不给我买年糕吃,她说,小摊上的年糕做得太粗糙,而且不卫生,姥姥亲自给你蒸那种小米年糕。姥姥买了几袋小米,在后院推起了百斤重的石磨。我好奇的跟着她围着石磨转。看着白花花,粉末状的小米沫,我不相信它会变成滑滑软软的年糕。小孩子总是一刻也闲不住,于是我就和姥姥要了一把笤帚,帮她把小米沫扫到中间去。可我哪里会扫,扫来扫去,不是将小米沫在磨盘上扫成一堆,就是把新米和米沫混成一团,或是把米沫扫下了磨盘,姥姥嫌我不会扫,便向我要笤帚。可我偏不给,仿佛是无价之宝一般的将笤帚紧紧抱在怀里,几步跑到石榴树边,好似那石榴树是我的盾牌。姥姥一伸手,我就把身子向后一缩,做成一个虾米的形状,还不忘笑嘻嘻的做鬼脸。一个星空闪耀的夜晚,姥姥忽然从厨房里端来了一盘年糕,不是街上卖的那种,而是一种几乎没有任何颗粒,软软而不失嚼劲的小米红糖年糕,被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放在盘上,我塞的满嘴都是,两腮帮子鼓鼓的,像一个小蛤蟆。姥姥静静的看着我吃完,确定我全部咽下后,才笑眯眯的问我好不好吃,看着我点头的样子,姥姥又笑了起来,说要年年给我做。后来,妈妈不让姥姥做年糕了,原因是我们家周围有了一个轧米的厂,小米推进去,出来就是米沫,又省力又方便。姥姥夹起一块来尝了尝,又摇了摇头,说,米太粗了。我也夹起了一块,却并没有尝出什么。姥姥还是坚持每年为我做年糕,但妈妈不要。因为妈妈说,本来就不是亲姥姥,还是少要点她的东西比较好。我不吭声。‘吃饭啦。’我听见妈妈喊我,桌子上,依旧有年糕,但并不是姥姥亲手做的。我夹起一块,尝了尝,却不是当年姥姥做的年糕的味道。我知道,妈妈永远尝不出那种被她误解的亲情。在朦胧的水汽里,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个吱吱作响的石磨,枝干苍劲的石榴树,以及那个匆匆为我劳作的老人。900字 初二
-
我记忆中的年味作为老杭州人,我们家有一个传统,每年的正月都会去百年老店“江南面王”——奎元馆吃上一顿团圆饭,这顿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最后压轴上场的,肯定是他们家的招牌面——片儿川、虾爆鳝、虾腰面等。为什么新年要去奎元馆吃面呢?除了那份地道的杭州风味,更是为了祈福来年的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福寿绵长。因此,我记忆中的年味,便在这面和店里扎了根。外婆说每次吃这里的片儿川,就让她想起四十多年前的春节,一家人送她去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情景,作为饯行的告别仪式,全家人在奎元馆分着吃了一碗片儿川。虽然时过境迁,但是片儿川还是记忆中的老味道。新鲜的雪里蕻菜,扁扁的冬笋,嫩嫩的猪肉,又鲜又咸的面汤,还有咬起来筋道十足的面条。和往常一样,外婆每次吃完都会给它评价打分:今年的雪菜是新的,盐腌的时间短了点,味道淡了一点,但是鲜还是毛(很)鲜咧……今天的面是老师傅烧的,出锅时间正好,味道不糊……而我呢,是名符其实的“食肉动物”,最喜欢吃爆鳝面。这不,我的爆鳝面过桥(多加一份料)刚被服务员阿姨端了上来。我赶紧夹起一筷炸得酥脆的鳝段往嘴里送,外焦里嫩的鳝肉、白白胖胖的龙井虾仁,又脆又嫩的蒜苗,还有加了镇江老成醋的面汤,又酸又鲜,一眨眼就被我吃了个精光,妈妈急得过来夺我手里的碗,命令我饭后坐11路(步行)回家,就当减肥运动。我一边得意的哈哈大笑,一边把家里人吃面的场景,视频传输给远隔重洋的舅舅。我亲爱的舅舅,每次回家我们都会给他在奎元馆接风。虽然今天他没有在场,但是这样喜庆的日子怎么能忘记他呢?我对着微信,吐着舌头,砸吧着嘴巴说:阿舅,你最喜欢的爆鳝面,我已经替你尝过了,鲜啊-啧-啧-啧,你有没有闻到这个香气啊?你快点回来哦,我们下次再来吃过!除了传统的招牌面,百年老店奎元馆近年来也创设出了不少新花样。根据时令的不同,推出新式面条。比如在开春时的步鱼面,仲夏时的虾黄鱼面,翡翠冷面,立秋后的蟹黄鱼面等,每一样都是供不应求,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还开通了二楼,增加了菜式,不仅可以吃到美味的面条,还可以尝到大师傅烧的杭帮菜,上海菜,粤菜,川菜……越来越大气开放的杭州,越来越日新月异的时代。奎元馆不仅仅是老底子杭州人的家乡味道,也将是越来越多新杭州人的故乡味道。想到这里,我不禁闭上了双眼,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我要把这新年的味道牢牢地记在心里,我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份新年的喜悦和感慨!900字 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