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鲁迅故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孔乙己》、《药》、《呐喊》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带我去了鲁迅的故居。
“鲁迅祖居”里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
“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正中央是寿镜吾老先生的座位,老先生只收八位学生。当年上课都要从自己家带桌椅,鲁迅坐在东北角。他的桌子上有一个字——“早”,这个字还有一段来历呢,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同学一起在这里玩游戏。
鲁迅的一生离不开文章,就在他逝世前的第三天,还人主病痛写下了最后一篇文章。由于父亲的长年生病,家里穷困潦倒、一贫如洗,所以鲁迅决定学医。但不久他就意识到,医学只能挽救身体,并不能挽救人的想法和意志。于是,他弃医从文,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鲁迅还留下了难以计数的名言,语文书里曾经有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卡分的功夫用在工作上。”古诗集里曾经有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人要有多个支点
铁军从上学时起,就对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物不感兴趣。学校组织的活动,他能躲就躲。什么体育比赛、演唱比赛、演讲比赛、科技活动,一律不参加。“一心只读教科书”,“培养那么多业余爱好干什么,把学习搞好了才是真的。”铁军说。
上中学以后,铁军这种“单打一”的做法,使他陷入重重困境。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一下子滑到了中游;人际关系相当糟糕,竟连稍微亲近点的朋友也没有;心理素质很差,整天处于自卑、孤独、焦虑的不良情绪之中。
由于铁军只抓学习没有其它活动,他的价值、兴趣、信心仅仅体现在学习这一点上,他也就不能允许别人在学习上超过自己,不允许别人在学习的荣誉上与自己“平分秋色”。在狭隘心理支配下,他对学习成绩赶上自己的同学嫉妒、生气、着急、恐慌,而人一旦缺乏沉着自若的心态,学习又怎能搞得好?
从铁军的事例上,我们可以悟出点什么。
有一堆鸡蛋,甲把它们全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全力看护好它们;乙却把它们分放在几个篮子里,这个篮子里的鸡蛋破了丢了,还能剩下其它几个篮子里的鸡蛋。
甲与乙的做法各有利弊,若不根据具体情况,应当没有孰优孰劣。然而,如果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看,乙的做法则更值得肯定。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再以铁军为例,倘若他不光学习好,而且还有多种特长和业余爱好,且朋友众多,那么即使别人的学习成绩暂时超过自己,他也很容易看得开、想得开。因为支撑他自信自尊的,不仅仅只有学习这一点,还有其它许多令其自豪的方面。他可以通过其它擅长的活动,恢复自信,调整心态;因为有好多朋友,他可以通过诉说宣泄不快,获得友谊。不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隘地理解为“攀比”,心理上就有了豁达的宽容度。
所以,人要多方面发展,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如此就好像有了更多的大树,抵御风寒的能力自然会增强。也就是说,人的抗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加强了。
相关推荐
-
游鲁迅故居前一天得知要去实地参观鲁迅先生笔下的“从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竟一直兴奋到了第二天清晨。早早梳洗带装完毕等待出发心之向往的行程,抑制不住的兴奋全部都写在我的脸上,像阳光下盛开的花儿……迎着微微拂面的清风,呼吸到了自然的青绿味,顿时神清气爽!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便来到了鲁迅的故居。一下车,映入眼帘的便是那高大的鲁迅浮雕了,浮雕上的鲁迅,脸上带着些许微笑,这笑淡到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他在笑。他的左手正微微抬起,右手正环抱着左手的手肘。左手上还正用中指和食指夹着一支雪茄呢。联想一下先生那吞云吐雾的样子,会不会让人忍俊不禁呢?进而向里深入,便是鲁迅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了,刚刚踏入三味书屋就有一股浓烈的墨香扑面而来,这墨香过了这么多年却仍然不曾散去,历久弥香,让人不禁浮想起鲁迅上课的认真画面:埋头苦读,奋笔疾书,对,一定是这样留下的。正是这里诞生了一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等称号的名人:鲁迅!他影响了很多跟他一样有志向的同道中人,他是中国新的文化的方向。再移动我们的双脚,视线触及到的便是大家熟知的“百草园”了,那是鲁迅家的后院吧,我还在那里留了影呢。还记得鲁迅在自己的桌上刻的那个“早”字吗?这个字一直激励着他,也是他一生的写照。鲁迅一生坚守的精神便是:时时早,事事早。虽然历史一页又一页的掀过,许多人和物也物是人非,但是他的精神一直在传承。走过百草园,一天的行程也将近尾声。而园内的景与物,还有故事却开在脑海里回放,余味深长。600字 五年级
-
参观邓小平故居我期盼已久的星期三终于到了,因为学校组织大家去四川广安——邓小平爷爷的故乡。虽然天公不作美,早上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可大家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在九点一刻的时候,大家挤上了开往广安的旅游车。在同学的欢声笑语中,难熬的3个小时过去了,美丽的广安呈现在我们的眼前。不过还好,这边没下雨。下车后,我们草草地吃了点儿饭,之后,就开始了旅程。导游先带领我们到邓小平爷爷的故居。通往故居的路上的两边,有许多各个地区捐赠修建的纪念园林。邓小平爷爷家的房子是典型的三合院,白墙灰瓦,古朴中不失一些典雅。庭院中竹影摇曳,绿树成荫。屋内摆放着祖宗三代生活的用品:床.桌子,既简洁又干净。接着,我们来到了邓小平陈列馆。陈列馆大门旁边立着一块大匾,上面还有江爷爷的亲笔题词:“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八个钢筋刚劲有力的大字。一进大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邓小平爷爷高大的铜像,它面容严肃,颇有国家领导人风范。里面陈列着邓小平爷爷生前用过的、穿戴过的物品,如:照相机、印章、毛衣、鞋子、军装等。最抢眼的还属那辆黑亮亮的检阅车,走近那辆车,当年邓爷爷检阅时英姿飒爽的样子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最后导游带我们来到了邓小平爷爷的铜像前。坐在木藤椅上的他一脸和蔼的笑容好像在和其他国家领导谈判呢!铜像周围还有几棵江爷爷、温爷爷亲自栽的树木,可见大家对小平爷爷的尊重。下午两点半,导游喊我们集合坐车回家。这次虽然没有上次去科技馆好玩,但还是很有意义的,真不愧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呀!550字 五年级 状物
-
参观鲁迅博物馆爸爸经常对我说,鲁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让我多读鲁迅的书。但我对鲁迅并不太熟,所以我一直想了解鲁迅。八月的一天,天气很晴朗,我央求妈妈带我去参观了鲁迅博物馆。通过参观,我知道了很多关于鲁迅的知识。鲁迅的真名叫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绍兴城东昌坊口新太门。他的爸爸妈妈最初叫他周豫山,十八岁时才改名叫周树人。他有句名言,让我看后就牢牢地记住了它: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我还知道了他的故事。在鲁迅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因为家里的钱不够,他只能把家里的衣服当了,才有钱去买药。1898年5月,鲁迅来到南京上学,他上学十分刻苦,考试也考的很好。他把获得的金牌换成钱,买书看。1918年,他第一次创作了小说《狂人日记》,鲁迅是他自己想出的笔名。就这样,转眼间过了三十年,因为他努力学习、勤奋写作,他成了一个有名的作家,他写的《药》《野草》等许多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可惜的是,在1936年10月19日早晨5时25分时,鲁迅因病逝世。终年56岁。看了鲁迅的故事后,我想到了一首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想,鲁迅不是和那些成功的人一样,他们的辉煌历程,不是用勤劳与汗水造就出来的吗?他们的人生之路,不就是从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吗?去参观鲁迅博物馆的收获真是不小啊!500字 五年级 叙事
-
参观鲁迅纪念馆金秋十月,我们又迎来了祖国妈妈的第54岁生日,在这欢庆的日子, 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上海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游览了一番。鲁迅纪念馆是一座白墙黑瓦的建筑物,一排排青翠碧绿的树木环绕在它的周围。正面墙上,周总理亲笔题词的“鲁迅纪念馆”五个金色大字在朝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我们沿着一长溜的石级快速走进了鲁迅纪念馆的大厅。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墙上那一幅幅描写鲁迅先生生平的木刻画。这些画的制作非常的逼真,仿佛使我看到了鲁迅先生当年工作、生活的情景。大厅里还摆放着两台电脑,这是为参观者作指南用的。我从电脑里了解到: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人物纪念馆,它建立于1951年1月,在1958年迁入虹口公园,也就是现在的鲁迅公园。在大厅左侧有一尊鲁迅先生的全身塑像,让人有一种与鲁迅先生在一起的亲密感。大厅右侧是一条通往二楼的楼梯。来到二楼,我首先看到的是根据鲁迅先生几部作品所刻出的浮雕,有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有描绘中国农民的《祝福》等。大厅旁边有五个展示厅,分别展示着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纪念品。在第一个展示厅里摆放着一些鲁迅先生珍贵的手稿,上面是鲁迅先生写的密密麻麻的蝇头小字,有些地方还用粗笔修改过。这里还展出了鲁迅先生生前使用过的文具和生活用品。在第五展厅里,一块写着“民族魂”三个字的横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妈妈说,这块横幅曾经覆盖在鲁迅先生的遗体上呢!是啊,“民族魂”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家,它曾弃医从文,用他那支笔唤起中国人民觉醒,批判罪恶的封建社会。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参观了鲁迅纪念馆,我感触深刻,对鲁迅先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坚信,只要我努力再努力,一定也能像鲁迅先生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文学家。70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参观吴杰故居参观吴杰故居今天,我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吴杰故居.踏上石板地,走进黑漆的大门.高高的围墙和朱红色的两层楼房围成了一个方方的天.因为年久失修,房子的油漆有些地方已剥落,像是告诉我们故居悠久的历史.穿过"云怡"门,我来到了正房.两棵铁树挺立在门前,像两位绿衣军人.六根大柱好似个巨人擎起了三间二层房子.走进正房,一张张书法映入眼帘.字迹刚劲有力,飘若浮云,令人赞叹不已.出了正房,拾级而上.楼梯发出阵阵悦耳的咚咚声,空空的三间宽敞明亮的房子显得格外干净,真不愧是大户人家!下了楼,推开侧门,我来到了花园.一盆盆盆景展现在眼前,有的绿如玉,有的黄似金......枫叶犹如一团火,芭蕉好似一把扇子,扇着春风.吴杰是一位英雄,他的故居作为教育基地将永远被后人参观.250字 五年级 写景
-
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北京阜成门内三条胡同21号,从1924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先生一直居住在这里。推开两扇黑色的院门,穿过短短的门道,眼前就出现一座普普通通的小四合院。院里有两棵枝叶茂密的白丁香,沐浴着金色的阳光。这是鲁迅先生1925年4月5日亲手栽种的。小院里的南房是鲁迅接待青年朋友的地方,有时鲁迅自己也在这里休息。东房曾经是女工的住室,以后用来堆杂物。西房当年是厨房,现在是“故居”管理人员的值班室。北房有四间。西头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兼卧室,鲁迅自己称它为“绿林书屋”,人们把它叫做“老虎尾巴”,因为它是扩建时展接出来的。东头一间是鲁迅母亲的卧室。“老虎尾巴”是所有屋子最小的一间,室内放着一个老式的三屉桌。桌上摆着一盏煤油灯,它使我们想起当年还没有电灯的情景。油灯旁边放着一个普通的木制笔架,一只装在硬木盒里的砚台,还有一个旧马蹄表和一个烟灰缸。一只盖碗像不久前刚用过的一样摆在桌上。桌子一边是个牛皮纸箱,另一边是个什物柜。桌前一把藤椅,墙上挂着一幅炭画和一幅藤野先生像。屋子另一侧放着茶几和木椅,茶几上方的壁上挂着一幅题字:“望崦嵫而勿迫,恐鹈鴃之先鸣。”北房西侧的小门,通过后面和室内的陈设,都是极简朴的。就在这里,鲁迅写出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包括《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本文集和《彷徨》《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鲁迅故居,北京这座简朴的四合院,是人们永远敬仰的地方。550字 高一 记叙文
-
鲁迅故居游今年春节期间,我们一家来到了历史文化名称之一的绍兴。一下火车,就感到了一种浓浓的春节气息:火车站里挂着红灯笼,贴着对联,玻璃门上贴着福字,一切都让人有一种温馨的感觉。出了火车站,我们第一站来到大文豪鲁迅先生的故居。坐在公交车上只见车外人山人海,一眼望去,除了高一点的房顶、路灯以及灯笼,其他全是一群群穿着五颜六色新衣服的游客。今年的游客比往年多了许多。即使人再多,也一点没有消弱我激动的心情。公交车还没有停稳,我就急忙下车,挤进人堆中。来到鲁迅祖居门口,我迫不及待的拿出门票,跟着导游的脚步,进入了鲁迅先生的祖居。听了导游的讲解,我知道了许多关于鲁迅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还知道了一些旧时江南房屋的建筑风格。参观完鲁迅祖居,我们又来到了鲁迅先生的故居。这里是鲁迅先生成年后的住处。在这里,我进一步了结了鲁迅先生的生平以及他的介绍。接着,我们要去的是百草园。我激动万分,脑海里浮想联翩。“百草园那么美丽、那么有趣!”有人说“我一定要看个究竟。”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百草园门口了。进了大门,我大吃一惊:“那么漂亮的百草园,怎么会是这普普通通的菜园呢?”我大失所望。是仔细想想,童年时什么都是美好的,在那时的鲁迅眼里,即使这么一个普普通通的菜园子也是美好的。我们又从百草园来到了三味书屋,看见了鲁迅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给学生们上课的教室和当时的一些情景。教室中间一张八仙桌,桌上放着戒尺。教室左上角那张就是鲁迅小时候用过的书桌,上面刻着一个小小“早”字,用来提醒自己。我不禁也暗暗给自己下决心。离开鲁迅故居,已经是晚上了。我们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路边的红灯笼都亮了,路边热闹的夜店人来人往,夜空中美丽的烟花竞相绽放,人们都陶醉在美好的春节的气息当中。6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鲁迅故居随想一方水土的她——古城绍兴,以古朴典雅、恬淡清幽的面容吸引着大批游人,却以一个不苟言笑的老人般的庄严述说着二千五百多年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治水英雄”大禹、“书圣”王羲之、“鉴湖女侠”秋瑾、更有一位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让我的内心莫名的激动……一个星期天,我和伙伴们结伴而行,一同来到仰慕已久的鲁迅故居。一到那儿,我们的眼睛不由得被那黑漆斑驳的木门所吸引,啊,十足的古色古香。跨入大门,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尊鲁迅先生的铜像,他凝神端坐,暗黑的古铜色,眉宇间流露出坚毅的目光。我默默地瞻仰着,心潮起伏,不禁为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气节而钦佩不已。我们穿过窄窄的青石铺成的过道,看到了一个小小的四方庭院,一股压抑郁闷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儿时所谓的“只看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的生活天地。随后又来到了当年鲁迅的卧室前,只见折叠整齐的素色被褥,端庄厚重的木床,四四方方的八仙桌以及桌上油黑的茶壶水瓢……一切显得那么井然有序,让人不由得联想到当年鲁迅舒适安逸的童年生活。一路七拐八弯后,我们穿过了一座拱形门,游历了鲁迅儿时戏耍的天堂——百草园,现在的百草园早已分不清哪棵是高大的皂荚树,哪棵是结过桑椹的桑树,只有一堵半人来高的泥墙,想必就是当年鲁迅拔何首乌弄坏的墙了……眼前的一片萧条荒凉,丝毫没有让人产生凄凉之感,反而勾起了我无尽的遐想:在现代化建设日新月异的绍兴,竟然还保存着如此古老悠远的历史风貌,到底是绍兴的现代化留住了文化历史,还是绍兴的文化历史促进了现代化……在联翩遐想中,我们走出了鲁迅故居,踏在青石板的步行街道上,两旁的商店起劲地吆喝着琳琅满目的绍兴土特产:甘醇清香的古越黄酒、令人回味无穷的茴香豆、乌黑油亮的霉干菜……此时的我们,感觉像是走进了鲁迅童年的天地,恍若隔世。突然一股奇臭无比的气味随风袭来,“啊,臭豆腐!”伙伴们异口同声地叫起来。我们循味找到了一个油炸豆腐摊前,只见一个头戴乌毡帽的青年人正神情专注地炸着臭豆腐,“那……那不是闰土嘛!”一个伙伴脱口而出。大伙儿都笑了,每人拿起一串臭豆腐,津津有味地品着,说着,感受着古城绍兴的无限魅力。800字 初二 记叙文
-
鲁迅故居一日游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写了大量的文章;《狂人日记》 《阿Q正传》《呐喊》 《孔乙己》等等。他用笔来与敌人抗争,我非常崇拜他。于是,爸爸妈妈领我去了鲁迅的故居。“鲁迅故居”的陈设很简单,由于年代久远,家具也显得陈旧,衣架上还挂着几件鲁迅的衣服呢!“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的学校,屋里充满了花香。屋中间挂了一块匾:“三味书屋”。匾下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大的梅花鹿伏在一棵古树下。旁边就是鲁迅上学时的座位,上面还有他刻的“早”字,“早”字是有故事的,有一天,鲁迅去给父亲买药,迟到了,老师骂了他,鲁迅没有说情况,就在桌子上刻了一个“早”字,从此,鲁迅就再也没有迟到过。也就是这个字让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人人都喜欢玩,鲁迅也是,“百草园”就是鲁迅玩耍的地方,下课时,他就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游戏。我想:鲁迅之所以能成为大文学家是因为他从小就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有很强的自制力。想到自己,我觉得有点惭愧,以后,我要像鲁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敢于挑战。35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畅游鲁迅故居绍兴,是众所皆知的地方。在这里,闪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而他,就是鲁迅。终于,我在一次冬令营有幸近距离接触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这样,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充实。我们先进了三味书屋。那儿弥漫着芬芳的、浓郁的书香味,是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我们走进教室,有一张桌子十分显眼,那就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用的书桌。那个“早”字和含义,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鲁迅先生的脑海里了吧!事事早,应该早已成为鲁迅先生成功的诀窍之一。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与泪水。百草园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呢!虽然没有奇花异草,可是一进去,似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仅是我们入迷了,连蜂蝶也来助兴呢;你看你看,不仅是我们陶醉了,连蛐蛐也来叫几声呢!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许就在这时,长妈妈在为小鲁迅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许就在这儿,小鲁迅已经捉住了几只蛐蛐;也许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一个充足、快乐的童年吧!也许……浙江杭州杭州市三墩镇中心小学六年级:单恋相思的季节450字 六年级 叙事
-
参观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去珠海实验基地回来后,最令我难忘的是去参观了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当时到了那里,我们先去参观了一种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看着这些植物,我心中有两个疑问:蔬菜和植物不是在土里的吗;怎么没有土,长得还是这样茂盛?后来听带队的老师说这些都是无土栽培的蔬菜和植物,这些植物不但环保,而且节约土地,要是将来人们都用这种方法种蔬菜,那将会多好啊!然后,我们又去参观了一些古老的农具和一些粮食,还有一个脱谷机。看到这些我好象看到到孙中山先生在这里生活的情景。接着我们又去看孙中山生前所住的大宅房,这宅房的大小就象一栋小型别墅的那么宽,那么长。进去后,除了楼上因为规定不能上去,每个房间我们都参观了,孙中山先生的家虽然不是那么豪华,但是家具齐全,每个房间都比较大,能容下20人在那儿开会,还显得宽敞。最后,我们去参观了孙中山纪念馆,里面存放着孙中山先生平时用过的军刀挂在墙上、读过的书和写是文章都摆在那里、还有很多我叫不出名的东西。看过孙中山故居和纪念馆,使我知道了许多关于孙中山先生的事情也是我非常开心的一天。啊!今天的收获可真多呀!4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鲁迅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谈起鲁迅先生,他的形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蓬松的头发虽看起来很乱,却很精神;每一根都笔直地挺立着。一张又瘦又黄的脸令人难忘。他的眼睛不大却很有神,令人不敢直视他,却又给人无穷的力量。他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验到了读书的快乐;《社戏》则感受到了童真的幸福。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他是文学的巨人!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人性的真善美、读出黑白、是非。我崇拜鲁迅先生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他是个出凡入圣的“神”,他是严格意义上的真正的人!他爱憎分明,脚踏实地,品德高尚;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他说过“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是有的。”时间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勤奋者,会努力去追赶,去挣、去挤;懒汉终不愿去挤、去挣,他始终不会有。鲁迅先生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支配时间的勤奋者。他一生多病,工作和生活条件都不好,但他每天都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又是废寝忘食。一年级:zzz2012400字 一年级 写人
-
怀念鲁迅因为谈到了南京大屠杀,我深感痛心,对今天的小日本儿仍不承认历史,更是愤恨。最近在读鲁迅,突然想到,我胸中的耻辱和仇恨不知道如何能解恨、淋漓的表达,若是鲁迅先生晚走一年,我们一定能听到一种声音,满怀对人民的悲悯发出的令敌人心惊的低吼。在他的匕首下,我们将看到那些无耻的人,咬牙切齿,跺脚叫嚣,满面紫胀的丑态。然而,他的匕首决不是谩骂,那不是他的气度,更不是哀怨,那样是他憎恶的。然而,想到这里,我又有些不忍了。让这样一位为人民,为国家啼血的杜鹃再目睹更加悲惨的一幕,他所承受的岂止是剜心的痛啊!我们真爱他,又于心何忍?到这儿,不禁又感到庆幸,他能够逝于惨剧之前,是仁厚的地母可怜他永安了他的魂灵。冷对的横眉下,射出的是仇恨铸就的匕首,而这仇恨的火焰却是对人民的爱的燃烧。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即使寄意寒星荃不察,仍不改血荐轩辕之志。对人民百般的关注呵护启迪,对敌人仇恨。1937年南京的惨剧,让我怀念起了鲁迅。愿仁慈的地母永安你的魂灵!400字 初三 书信
-
鲁迅先生每当听到这样一个名字,心中都会涌起一阵冲动,对他这个一般人无法用双眼看透的人,只有敬佩与爱戴,他用手中的笔写下一本本巨着,用文字与反动派做斗争,他就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中国的骄傲,中国白话文小说之祖——鲁迅先生。在反动派逼迫下,他写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人们散失信心时,他写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别人空耗时间时,他写下“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许广平赞赏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就如臧克家说的他“活着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他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他活着的日子,有数不胜数的人因为他的关心而有信念活下去。他关心过许许多多与他毫无关系的落魄青年,关心过不计其数的失败者,他的生命好似就是为了帮助他人而存在,虽然没有回报,虽然没有好处,但他仍然数十年如一日的帮助他人,关心他人,这是比助人为乐还要高上几个等级的精神。现在,鲁迅先生虽然已经不在了,但他的精神却永世长存、流芳百世。六年级:侯一川400字 六年级 写人
-
读鲁迅鲁迅笔下的人物鲁迅是一位众所周知的大文豪,而在他的笔下的人物,有的是有些讽刺意味的——是对旧社会、对不知反抗的政府的讽刺。而在我看来,鲁迅先生的文采十分出众,但是,对于我来说,我认为鲁迅先生最杰出的,还是描写人物的时候,那种若隐若现的悲哀。就拿闰土来说吧,闰土本来是一个淳朴的少年,小时候对鲁迅先生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地方,都是一同玩耍的朋友,是没有什么隔阂的——因为那时候他们还没有被旧社会的想法毒害,还没有被那种不平等的想法所被统治,因而他们之间的友谊是平等的,是没有不平等的友谊,更是一份纯粹无暇的友谊。然而长大后的闰土便不是这样了,这时候他便是已可悲的被不平等的想法所统治了,他认为少爷和奴才是不一样的。当鲁迅先生听到闰土毕恭毕敬的对着他说:“老爷!”的时候,鲁迅先生又会有什么感想——难道仅仅只是对他的老朋友闰土的一声叹息吗?我们,都是一个种族的人,又会有什么不同呢?是的,我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们都是互相平等的。只有彼此尊重,不去看旧社会那腐朽的政策,把握住崭新的现在,才能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才能让我们都是彼此平等的、没有任何隔阂的。初一:本条祷嫣400字 初一 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