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1200字

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1200字 初一 日记

2009年10月1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因为我们迎来了祖国母亲60周年的华诞。我们一家激动地坐在电视机前,目不睛地盯着电视,准备收看这次隆重的阅兵仪式。

国歌渐渐响起,三名国旗护卫队员左手持枪,右手高举红旗,迈着整齐的步伐,雄赳赳,气昂昂地从英雄纪念碑后走了出来,迈上了升旗台。一位升旗手紧握红旗,向空中一甩,国旗随着嘹亮的国歌冉冉升起。

在嘹亮的国歌声中,妈妈向我讲述了祖国发展的历史。

听妈妈说,在她们小时候,只有过年才能吃上白面饺子,平时只能吃地瓜干。一年最多能添置上两件新衣服,还是一般的平布;连一块玉米饼子都曾是他们一起分享的零食,而且当时她们那津津有味的吃相,一点都不逊于现在孩子们吃到最新上市食品时的兴奋程度。

以前,许多家庭的住房都只有一间,几乎相同的布局就是用一张床或一个大立柜放在房屋的中间,拉上帘子把屋子隔成两间,前面是客厅兼饭厅。妈妈告诉我,她们想玩时只能以床入座,条件好些的时候能备上一两只小马扎或小木凳。孩子多的家庭还得设计成上下铺,而床后面就是另一间卧室与储藏室的统一。不用说手机,就是电话,村中也没有,人们通信需用纸写好,再跑到十多里的镇上邮出去,往往一个消息需等上半个多月才能知道;收看电视就更不用说了,不用说大屏幕电视,全村的人都聚到一起看大队部的黑白电视。

现在,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吃的方面变化有很多,现在的人们,不仅可以吃的饱了,还讲究起营养来。再说穿的,现在的我们每个至少都有十几套样式和质地都很好且四季分明的衣物了。住的就更不用说了,现在人们大多住上了两室一厅的楼房,有了自己的独立王国,哪像以前那样挤在一起?每一个人手里都有不止一个手机,有的还拿着手提电脑,无论走到哪里都与对方近在咫尺,联系和沟通非常方便。每个家庭中有多台彩电,有的家中还有大屏幕超薄电视呢。

最后爸爸补充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的蒸蒸日上,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风采。我国的航天事业也有了很大的飞跃年“神五”升天,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到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卫星顺利返回,再到2008年,“神七”腾空而起,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升空,这是国人实力的又一次体现,也是中华民族实力的展示。这是北京奥运会给世界展示无与伦比的精神和神奇结束后,中国人民向世界的又一个宣告。……

听着爸爸妈妈的讲述,我心潮起伏,感慨万千。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收获了硕果累累的金秋。”6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0年的沧桑巨变,60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明天!

梁启超曾高瞻远瞩地指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先辈们开创了祖国的今天,我们要造就祖国的明天。为了实现我们的光荣使命,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用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人类的灿烂文化武装自己,学好建设祖国的本领,明天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建设贡献聪明才智,让祖国明天更美好。

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坚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

愿精神的灯盏长明——读《精神明亮》

1200字以上 五年级 应用文

我一直以为,这个世界的共同信仰,就是利益。为了利益,不惜争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我一直以为,孩童们的共同愿望,就是长大,为了长大,不惜隐藏自己的天真烂漫,不谙世事。

直到我遇到了他,遇见了他的书——王开岭《精神明亮的人》。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思悟性作家——下笔范围之广,从古到今;文笔优美精确,纹理细密;精神发现独特,言辞犀利。更重要的,是他美如温玉一样的思想。

(一)

他说:“让灵魂从婴儿做起,像童年那样,对世界报以纯真、好奇和汹涌的爱意……”

他说:“冷漠、猜忌、等级、敌意,取代了爱,信任,平等和友谊,温柔变成了粗野,轻盈变成了浊重,慷慨变成了吝啬……生命变成了罐头。”

好一个生命变成了罐头!长大,就是一个变成罐头的过程?当少年开始模仿成年人的世界,当他为自己曾经的“幼稚”而鬼鬼祟祟的脸红,当他开始学着嘲笑自己的天真的时候,罐头就开始制造了。他滚入世俗的洪流之中,为了保全自己,变得“老道”起来——其实也可以称为“圆滑”“见风使舵”。他被迫向“复杂”妥协,对“臃肿”微笑。向“龌蹉”献媚,对“潜规则”哈腰……直到习惯性以为这是理所当然。

生命失去了天真,失去了灵动,生命变成了真正的成品罐头,臃肿不堪的结束了一生。人为何要充满诗意的来,臃肿龌蹉的去呢?

天真去哪儿了?

(二)

不知道老师们对着一群不谙世事的学生们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时候做何感想?是否有那么一丝丝的痛惜?一边是美丽的自然,奔涌的江河,一边又是恶臭粘滞的水,遮天蔽日的霾,这样下去,孩子们除了怀疑古人矫揉造作还能想什么?

老师们也许还可以凭借儿时朦胧的记忆幻想那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也得使出吃奶的劲儿。可孩子们呢?他们到哪里去想象?哪里还有那诗中的景象?恐怕早就在时代的进步与变更中湮灭了吧?这个时代,是属于我们的最幸运的时代,也是属于我们的最不幸的时代。上一代没有留下美好的自然给我们,那要让我们拿什么留给我们的下一代呢?

他说:“好东西都是原配的,好东西都是免费的。”

从现在开始,留下一些更美好的在世上吧?

(三)

静下来想一想,我们的耳朵,何时清净过?眼睛可以不看,鼻子可以不闻,嘴巴可以不尝,唯独耳朵——不得不听,不论是什么声音,不管是机器,拆迁,装修,喇叭,汽车——都是喧嚣。城市人的耳朵在受虐——或者说是被迫受虐,若某人居深山辗转难眠,那便是他受惯了虐待的耳朵不习惯这样的寂静,跟极度饥饿的人猛食肉类会腹泻是一个道理。

记得曾看过一文章,还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题,文中的作者听见了昙花和茶花开放的声音,他真幸运,幸运到了极点,在“寂静”的夜聆听花开,在现在的阳台上,是否已经“难于上青天”?

他说:“我听不见花开,但我听见了耳朵的惨叫。”

(四)

《说云》曰:桥,水梁也。

说来也是,古时哪座石桥不架于水上,渡车水马龙来来往往?自以为,水生桥,桥生水,有桥必有水,正如有水必有桥。桥与水,相伴相生,如双生的姊妹,如白头的伴侣,水是桥的灵魂,桥是水的寄托,水桥本自一家。

赫然发现,桥已由石变成了钢筋水泥,桥下也由水变成了车水马龙——在时代的变迁中,即使有少存的石桥,桥下也无水,只有旱地,或者说,是水已枯,流已竭了吧。

他说:“桥是水的魂曲,水是桥的情书。”

一点儿不假,没有水的“旱桥”,其实是不应该称为“桥”的,叫什么都行,无体温无灵魂,只是物质的桥,行于其上,不会有半分精神的触动和灵魂的颤抖,它能给的,只有冰冷的化学物质罢了。

桥下应有水,亦水上应有桥,无桥之水与无水之桥,都是残缺的。

而让这条联系万年的纽带涣散的人,灵魂是否也想这样残缺不全了呢?

(尾)

在那个晚上,我合上《精神明亮的人》,执笔写下这篇读后感,王开岭的文字,带有一种淡淡的,温润的金属感,让人不由自主想去接触,字里行间,皆是温润美好的思想。

谢谢,这一场来自灵魂的邂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一
日记
12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