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家
味觉,是骗不过记忆的,可记忆中,舌尖上的家不只是熟悉的味道,更是无法效仿的亲情的温暖。我吃过许许多多精美的蛋糕,可妈妈做的,是最美味的。
刚从同学的生日会上回来,我向妈妈描述着气球、饮料和念念不忘各类美食。“她妈妈做的蛋糕可好吃啦!奶油特别甜!上面还有……”“这我也会,等你生日我给你做。”妈妈打断了我的话。我兴奋的点点头,心里却没当真,随即忘掉了。
一天又一天,我的生日终于来了。刚睡醒,我就闻到了烤蛋糕的味道。我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一咕噜翻下床,跑到烤箱旁边。妈妈笑着把我推出厨房,顺势把我按在餐桌旁的椅子上“马上就好了!”妈妈宠溺的摸摸我的头,“生日快乐!”
随着不远处“叮”的一声响,妈妈从厨房端出了蛋糕。“怎么样,快尝尝?”我的目光移动到蛋糕上,没有看到金黄色的蛋糕胚,更别说雪白的奶油了,只见黑压压的一片,像竹炭一样的颜色,夹缝中生存着面粉的白色。我眉头紧皱,一脸嫌弃的看向妈妈,“这是什么东西?”妈妈本来明亮的眼光闪过几分慌忙和无措,“给你的蛋糕啊。”“我才不要吃这种东西!”我坚定的说道。妈妈端起蛋糕,神情黯然的转过身,低着头,“那……妈妈再去给你做一个。”
正在打算抱怨的时候,抬头望向悬挂着的钟表,现在才是早上七点,我突然觉得理亏,“那妈妈几点就起来做蛋糕了……”这个问题划过脑海,都说“儿的生日,娘的难日。”今天付诸感恩行动的,本应是我啊……我急忙跑到厨房,“妈妈,我们一起做蛋糕吧!”妈妈没说话,只是点了点头。
我赶忙挽起袖子,和妈妈一起和面。太阳渐渐升起来了,我转头看向妈妈。微弱的阳光勾勒出妈妈好看的侧脸,仿佛与儿时的记忆重叠,儿时的场景一点点重现,模糊,清晰,再模糊。妈妈也没什么变化,还是一样的不服输,还是一样的……爱我。只是眼边和手上,多了细碎的皱纹。妈妈不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妈妈,今天的她,更像是一个委屈的小孩子。
第二个蛋糕端上桌,边缘还是糊的,也依旧没有雪白的奶油。妈妈皱了皱眉,“不然……我再去做一个吧。”“不用了妈妈!我们一起吃吧!”妈妈如释重负般的点了点头,坐在了我的边上。
没有金黄的蛋糕,也没有雪白的奶油,没有红红的樱桃,也没有甜甜的巧克力酱。可我却吃到了世间最美味的蛋糕,一份饱含十四年含辛茹苦,却初心未改的蛋糕。这个蛋糕胜过所有我见过的蛋糕,也胜过所有我听到过的关心。
我塞进嘴里满满一大口,终于品尝出了其中的味道。虽然妈妈未曾开口,可蛋糕却毫无保留一五一十的告诉了我。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中国地图的东北方,是黑龙江。别看它是一个小地方,可它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
春天,树木又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农民伯伯又不由自主地忙了起来。
夏天,水库里的鱼肥肥的,让我想起一首诗﹕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然后,我们去吃西瓜,水灵灵的大西瓜,一个个从西瓜藤里滚出来。保证你去了会大饱口福。
秋天,果园里的果实应有尽有,从远处望去,金黄一片。在田野里,一片片金色的麦田,随风舞动,就像金色的海洋。玉米背上了重重的棒子…人们都盼望今年有个大丰收。
冬天,一觉醒来,外面白花花的一片,就像一个雪世界。房子上,树上,白茫茫的一片。小朋友们最爱去的就是小河边,小河上晶莹剔透,高低不平,有的光着脚滑,有的穿着溜冰鞋溜冰,还有的就两人三人一伙,往下滑,好玩极了!
别看这里没有几栋高楼大厦,可是有童年的乐趣。
我的家乡是多么的富饶,美丽,我爱我的家乡—黑龙江!
四年级:周慧莹 快乐莹莹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相似题目
-
舌尖上的家绵甜香酥的口感,融化在口中的糖浆,还有那浓香的胡麻油香,充满口中,萦绕舌尖。那是奶奶做的月饼的味道,那是温暖幸福的味道,也是我舌尖上的家。小时候,我曾在奶奶住的小镇呆过一段时光。每逢中秋,奶奶总说:“奶奶给你做月饼!这是你最爱吃的。”于是,在那堆放满瓶瓶罐罐的小小灶炉旁,奶奶套着一件破旧的围裙,在厨房里早早开始忙碌起来。灶上已架好了铁锅,该是要煮糖浆了吧!奶奶的双手轻巧地在瓶瓶罐罐中挑拣,不一会,清清的水,晶莹的白糖,金黄的蜂蜜,深沉的红糖,便一齐倒入锅中,锅中渐渐翻腾起古朴深厚的香。“帮奶奶把胡麻油拿来吧!”奶奶笑着对我说。奶奶一直在强调胡麻油,那种深厚的味道可是奶奶月饼的精华所在。于是,浓郁的胡麻油香味儿也注入到那糖浆中,闻着那糖浆的香,便是一种享受了。氤氲的水汽漫布厨房,奶奶就站在灶旁慢慢搅拌着糖浆,慢慢,缓缓,温暖的美好就定格在那一瞬间了!我在奶奶身旁蹦蹦跳跳,望着奶奶和面,奶奶的手有劲,面糊很快便乖乖变成面团,静卧盆中。奶奶把糖水倒入盆里,面团沉浸在糖浆中,再用力揉搓。白白的粉尘腾起来,大面团接着被分成了几个小面团,小巧玲珑,压平后,点缀上小小的芝麻后,更加可爱。这时,我总会帮着奶奶把月饼小心翼翼地放入炉中,嗅着那纯粹的香,心底是无比的快乐。月饼刚刚出炉的时候,奶奶说要留到晚上再吃。淘气的我总会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咬上一小口,那饱满的绵甜便会充斥在口中,油香四溢而韵味无穷,还能尝到那糖浆淡淡带点甜味的古朴。我顾不得烫,便咽下口。有是奶奶转过身来,看到我嘴角旁残留的月饼渣,她只是柔和的笑笑,一把把我拉到她的怀中,我依偎着,嗅着奶奶身上淡淡的香,昏昏睡去。梦里,月饼的味道总会缠绕我。回想起来,我觉得这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了。后来长大了,我回北京上学去了。告别了奶奶和她那可爱的月饼。忙忙碌碌的生活飞逝,想想,很久很久都没有回到家乡见见奶奶,但我忘不了奶奶的月饼,忘不了舌尖上的家。中秋节,我们终于回到了家乡。奶奶慢慢走出门来迎我们。我才发现,奶奶头上已布满银丝。中秋佳节,一定是要吃月饼了。望着奶奶苍老的身影,我蓦地有些心疼:“奶奶,这个中秋,我到外面买几个月饼回来吃吧。”奶奶笑着摇摇头,用她那布满沟壑的双手,抚摸着我的脸颊,说道:“奶奶来做。这是家的月饼,是你最爱吃的!”望着慢慢挪步、走向厨房的奶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灶旁的奶奶又开始忙碌了。白糖,清水,蜂蜜,红糖,奶奶在灶旁的瓶瓶罐罐中挑挑拣拣,美味的糖浆在锅中泛起涟漪,古朴深厚。“一定要放胡麻油。”奶奶说道,柔和的笑了。和面,搅拌,揉匀,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像小时候一样,我蹦蹦跳跳地跟在奶奶身旁,一双苍老的手,一双细嫩的手,一同忙碌着,滞笨的大面团很快变成一个又一个小月饼,点缀着芝麻,放入炉中烧烤。望着望着,我感到分外温暖。月饼烤好了,像小时候一样,我悄悄塞了一块月饼在口中。那质朴甜绵融化在口中,分外香甜。奶奶的月饼没有华丽的外衣,却有着实打实的内涵。我知道,那萦绕在舌尖上的味道,是家永不磨灭的温暖,也是我永远幸福的依靠。12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家家,多么一个温暖的词语,家中的许多味道让我们来回味……炎炎夏日炎热的太阳照在大地上,向日葵朝着太阳微笑,仿佛是一对好朋友,树上的知了不停地欢唱着,仿佛这是它的演唱会。大地仿佛要被烧焦了,我也被这高温热得心烦气躁,不停地用手扇着风,好像这样就能带来凉爽。回到家中,我迅速地冲到冰箱前,拿出一根冰糕用力地吸取着它的冰凉,妈妈看见此景,连忙从厨房端来了一碗绿豆汤说:“喝点绿豆汤吧!祛热消渴。”我看着那碗中一颗颗饱满的绿豆在冲着我绽开笑容,我那急躁的心仿佛被冰融化了,我慢慢喝下绿豆汤,喝得不仅是绿豆汤,也是妈妈对我的爱……宁静的春雨书桌前被台灯照出一方明亮,仿佛与窗外的黑暗做着鲜明的对比,突然间,远方的天空仿佛绽开一朵烟花,随即,烟飞云散,紧接着,便是那细细的春雨掉了下来,春雨仿佛像小姑娘,优雅而美丽,远处的树梢仿佛冒出了新的枝头,天呐!心中猛地一惊!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有闲情雅致在这儿赏景,赶紧低下头背书,但仿佛那些字都好陌生,读不进去。这时,妈妈端着一杯热牛奶来到我屋,轻声说::“时间不早了,睡觉吧!”看着妈妈脸上那么多皱纹,头上也有许多银丝般的头发,我不禁心疼妈妈,我应允了母亲,让她先去睡吧,看着那浓稠的牛奶,就好像是妈妈对我那浓浓的爱,我慢慢地喝下了牛奶,喝得不仅是牛奶,也是妈妈对我的爱……家中的味道是温暖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在成长的这条路上,母亲就像是我的引路人,给我指明前方迷茫的道路,母亲给予我的不仅仅是每一顿饭,而是浓浓的爱!海边,一个少女看着远方的地平线上缓缓地升起一轮圆日,温暖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65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家大山不可移,是因为它有无数木石组成;海水不可量,是因为它有无数河流汇成。——题记还记得今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爷爷过七十岁的生日,爸爸妈妈决定在家做一顿大餐庆祝爷爷。等爸爸妈妈上班回家,已经快中午了,他们在厨房里忙得不可开交,爸爸对我说:“你可以帮我们洗菜,不然只有下午才能吃上午饭了。”想到洗菜的辛苦,我断然拒绝,逃也似地离开家。我的目光探索着,希望找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咦,这里多了一个蚂蚁巢,花池边堆出一些新土,有黑色的小身影爬出来,是一个体形挺大的蚂蚁,我蹲下来聚精会神地瞧着:它是黑色的骑士,在土地上驰骋,它可不是闲逛,它是在找寻食物,几十厘米外,一只绿色的小虫子横躺着,奄奄一息,这只大蚂蚁虽然能举起身体几倍重量的食物,却也是差很多,眼看打不过,它便掉头回巢,不一会儿从洞口里三三两两的不断涌出小蚂蚁来,它们昂首阔步,向猎物进攻,绿虫子很快被大卸八块,小蚂蚁们一用力抬起来在大蚂蚁的指挥下,喊着号子回了家。蚂蚁都可以帮助做力所能及的事,我为什么不能呢?我回到家,二话不说帮忙洗了菜,而且在爸爸的指挥下,我要给爷爷煮长寿面,原来煮面可没我想象的那么容易,要不是妈妈及时搭救,恐怕要吃黑面条了。饭菜很快上了桌,有了我的一份力,吃饭时间提前了不少。我吃着自己煮的面,欣慰不已,那面甜甜的,咸咸的,牵动着我的味蕾。也融化了我的心间。爷爷吃地很开心,我也想说,那天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从那以后,我学会了体谅父母,他们不容易,我也明白,我长大了,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为家庭出一份力。这便是我家的味道。65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家家的味道,使人回味留恋,它已经融入了我们的心头,并使生活充满温暖……热奶——母亲每至夜深,总会有盏灯亮着,小小的人儿在灯下奋笔疾书,这时,便总是会有那么一杯香浓的奶端来,伴着浓浓的母爱。“累了吧,来喝杯热奶吧!”母亲轻轻地推开门,将一杯冒着热气的奶轻轻地放在了书桌上,慢声嘱咐我快喝后又轻轻地带上门,悄悄地去看书了。我慢慢地挑起奶上一层薄薄的奶皮,晶莹,透亮,顿时一股清香漫入我的鼻尖,顺着气管,带着一丝暖意融入心里,轻轻漫延……我知道,母亲一直在陪伴我,不管有多么苦,多么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无言的爱……鸡蛋汤——父亲临近考试的几天,早上总是顾不上吃饭,便匆匆忙忙的去上学了。父亲总是留心看着,心里不知在盘算什么。“好香啊”,早上起床后走到餐桌前,我不由地发出感慨,一碗鸡蛋汤在那里摆着,冒着热腾腾的气。我连忙跑过去,温度正好!狼吞虎咽地喝完,抓起书包上学去了,骑车子时,才想起来“这是谁做的呢?”我带着疑惑度过了一上午。“鸡蛋汤好喝吗?”中午回到家复习时,父亲突然来了一句。我呆了一下,不作声。“好喝地话我还给你做,每天早上不吃东西可不行啊!”我感到一阵的暖风吹过,父亲从来都不会做饭的,为我他竟让母亲教他做鸡蛋汤……父爱无声胜有声。糖果——弟弟“姐姐吃糖!”童音传来,我幼小的弟弟连蹦带跳一路跑过来。“姐姐吃糖,姥姥刚给的!”我疼爱地接过糖,打开糖衣,含进嘴里,忽然想到什么,问他“你吃了吗?”“没呀!姥姥就给了一颗!姐姐辛苦,我让姐姐先吃!”这回答间饱含了关爱。小弟弟才几岁,就知道关心我,自古有“孔融让梨”,现有“弟弟让糖”。糖果,甜甜的,甜到了心底……这就是家,这就是让我留恋的家的味道!温暖,甜蜜,关怀时刻在我舌尖上徘徊!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家有人说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是甜的,像糖,丝丝熔入我们的心中;有人说舌尖上家的味道是苦的,像咖啡,散发淡淡苦涩;但我觉得,家的味道是清芬的,像茶,净化我们浮躁的心。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深夜,万蔌俱静,月色入户。我依然独自坐在书桌前,轻舞手中的笔游走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书山中,穿行在“山重水得疑无路”的题海中,飞翔在“满树头前万木春”的顿悟中,在不知不觉中,时钟的时针已以轻盈的步伐转了好几个圈圈。抬起头来,觉得身心疲惫,口中十分干渴,此时我真希望有人能给我送一杯水或是一杯茶。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努力睁开疲倦的双眼,望着窗外那迷离的夜空,听着月下秋虫的窃窃私语,不禁对外面的世界产生自由的向往,在现实中,母亲就像一架提分机,开口是多少,闭口也是多少。想到这,一丝丝忧愁便绕在心房,倾听李煜“问君能有几分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聆听杜甫“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他们如此愁苦,但哪能比得上我呢?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曾几何时,一缕幽香莹绕在鼻尖,抬起疲惫的头,母亲正轻轻端着茶,同时也端着对我浓浓的爱站在我身边。“宝贝儿,注意身体,别熬太晚。”母亲边温柔地说着边小心翼翼地把茶轻放在桌上,轻声轻脚地关门而去。端起茶,杯中的温热暖着我冰凉的手,更暖着我孤寂的心。举杯轻品,香气沁人心脾,滋润着我干燥的喉咙,感动着我的心。一杯茶的世界很大,足以感动一生。浓浓的茶香绕在鼻尖,可口的茶水淌在口中,柔柔的母爱包在心头。舌尖上这淡淡的茶香,环绕在我的世界里,感动着我那在深夜跳动的心,忽然觉得一切烦恼、愁苦都烟消云散,熔入了这扑鼻的香气中,一饮而尽,带着它们和茶香走在这苦大的世界中,顿觉不孤单,一切都是那样温暖,那样美好。品茶,品爱,品家。舌尖上家的味道就是一杯茶,茗香,温暖,足以容下我的一生。750字 初二
相关推荐
-
舌尖上的家小时候的我爱幻想,总觉得奶奶是天上下凡的食神,是我舌尖上的家。——题记记忆中,奶奶是个勤劳能干的人。总穿着一件大红的棉袄,头上的青丝中藏着几根银发。她的手像大多数老人的手一样,布满了沟壑,青筋鼓起,交错纵横。但就是这双平凡的手,却打造出绕梁三日香气不散的美味。奶奶最拿手的绝活就是拉面。在她灵巧的双手下,那滞笨沉重的面团很快地就变成了一根苗条的面条。只见奶奶将那面条对折,拉长,再对折,拉长……等到面条到一定细,一定长时,就将拉面下锅。接着她用筷子在水中搅动,使面均匀地受热。最后,在加了一次凉水又煮开后,就把面条盛出,撒上早准备好的小料,浇上醋,再用面条汤一冲,那一碗面条就大功告成了。热气腾腾的面,细看上去,没什么特别,色彩不够诱人,有的只是雪白的面条和星星点点深色的小料。可面条送入口中的那一瞬,面的香味就溢满齿间,醇厚浓郁,那面条可真是爽滑劲道。面条已下肚,却还是齿颊留香,轻轻抿一口汤,那汤也是美味,小料若多些,就太沉重,少些就有些轻薄,就像深寺里悟道的禅师一样,不求豪华贵重,只讲圆虚宁净,重心平稳。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碗面条火速下肚。奶奶在一旁见我吃得欢,笑吟吟地说:“好吃吗?”“好吃。”我从嘴边挤出两个字来,又投入到享受中。童年,似乎也在那弥漫的香气中化开了。后来长大了,学业重,回家看奶奶的机会也少了。但我忘不了那碗拉面,忘不了舌尖上的家。每每经过拉面馆,我都要小试一碗,可那拉面总没有奶奶做得好吃,似乎少了什么味道。今年回家时,奶奶迎我进门。我突然发觉奶奶老了。她不再像以前一样忙东忙西,而是总坐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她的背已不再直挺,眼中的那份光彩也暗去了。我不禁百感交集,轻轻地问道:“奶奶,您能再给做一碗拉面吗?”听了这句话,奶奶眼中闪过火花,背似乎也挺直了一点。“好!”奶奶的回答坚定有力。随后缓缓地走进厨房,我也一步跟了上去。和面,烧水,拉面,下锅,每一个动作都是那么熟悉。在氤氲的水汽中,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那个小男孩,在奶奶身旁蹦来蹦去……"吃吧。”一声慈祥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面已下好了。我拿起筷子轻咬了一口面条。是的,那种感觉又回来了,我童年天天期盼的味道,我魂牵梦绕的舌尖上的家的味道。我一口一口地吃着。奶奶轻轻地问:“好吃吗?”我抬起头,看着奶奶那充满着宠溺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好吃!”我想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拉面的秘诀——爱。奶奶的每一碗面条都凝聚着她对我的爱。同样,我之所以牢记着这碗面,也是因为爱,因为我对奶奶的爱。90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爱七月,偶尔几许的微风里也是热浪滚滚,聒噪的蝉鸣中也透露着不耐烦,太阳在天空中耀武扬威,我也只能困在房间里做题。突然,鼻尖传来阵阵清香与微辣碰撞的味道。于是我循着香味走到了厨房门口,看到了妈妈忙碌的身影,汗水已经将妈妈的后背打湿。我看妈妈小心翼翼的用筷子在锅中搅拌着,生怕一不小心把什么东西戳烂了。我上前问道,“您这是在做什么菜啊?这么香!”“这是茄子煲啊,你不是前几天和我说你想吃这个吗?”妈妈随口答道。我这才想起前几天好像是提起过这件事,但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没想到妈妈却记在了心里。不久,开饭了。最吸引我注意的就是那个还盖着锅盖的锅,这就是妈妈刚才说的茄子煲吧。一揭开锅盖,就能感受到茄子独特的香味,把空气中所有的憋闷与燥热全都替换了。再仔细一看,我不禁感慨万分,原来茄子煲材料这么丰富啊,先是茄子肉沫,还有一些葱和大蒜混合在一起,最上面一层就是辣椒和佐料了。我赶紧夹了一块丢进嘴里,口齿不清地问妈妈,“您什么时候买的菜啊?我都不知道。”“你当然不知道啊,我出去的时候你还在睡觉呢!”又是那种轻描淡写的口吻,一切好像都是很轻松、很简单的。蝉,又在不知疲惫地叫,痛诉天气的炎热。一扭头,窗外明晃晃的太阳刺得我眼睛发酸。这么早就出去买菜,不外乎是为了保证食材新鲜!我呆在空调里房里都觉得憋闷,妈妈却来不及休息就一头钻进闷热的厨房为我烹饪美食。要是换成我,连一秒都不想呆在厨房里……窗外的蝉,又整齐响起,想赢得所有人的注意。我突然想起《昆虫记》里的蝉,在土里酝酿十几年,只为来到地面上吟唱一个夏天——就像我的妈妈,所有的付出,只为我的康健我的爱。为此她放弃了自己的工作,留守家庭,让自己成为一个全年无休的家庭主妇,而我却常常连一句感激的话都吝于给她。这个夏天,热浪依旧,蝉鸣依旧,可舌尖上的爱,心灵上的爱,却越来越深刻。不要以为西装革履就是战袍,不要以为浴帽围裙就是渺小。这是这个夏天,我深刻的感悟。750字 初二 记叙文
-
舌尖上的记忆腊月月末,爷爷便开始忙活起来,清早驱车去城里,从亲戚到家的杂货店,拿几个新制的钵子,便又匆匆的回乡下。去自家园子里摘上一些新鲜的蔬菜,洗净,存入冰箱,成为下一餐的食材。而这些,都乡里人一贯的做法。钵子菜,也是常德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来都是饭桌上永恒的主角。而钵子,就是展示主角风采的最佳舞台,家家户户的钵子菜,把香味融于一体,年便随之到来了。除夕的夜晚,钵子菜内容丰富,我最爱的是甲鱼钵子,一直都团圆饭的常客。甲鱼肉的爽滑鲜嫩,浓汤的美味,也是一年中最幸福的相遇。甲鱼钵子的甲鱼要选个大,壳黑,力气大的。爷爷总是把这个重担交给我,拿几根长筷子,放在甲鱼旁,它便上前抓,逗它急了,它的倔性便来了,缩在壳里,怎么逗它,它都不出来,在这时,爷爷就抓住这只甲鱼到后厨房去了,再待爷爷喊我之时,我便知趣的跑进后厨房看他做甲鱼钵子。先把切好的甲鱼肉洗净放在一边,往煮好的水里放入佐料,汤渐渐呈现浓白色时倒入甲鱼肉,放入干辣椒等提味,我是一个不吃辣的常德人,故传统吃法的甲鱼钵子我不爱吃,可爷爷的甲鱼钵子却合我味。还要放些胡椒、花椒、八角等,不仅为了提鲜,为了养胃、健康。撒些盐,盖上钵盖,大火焖煮,甲鱼钵子便初步完成,只需要端上饭桌,就可食用了。甲鱼钵子上桌了,新年便来临了。甲鱼钵子便是对去年自己成就的褒奖,甲鱼壳旁的肉,便是最爽滑的地方,晶莹剔透,很嫩,因为与浓汤混合,变成了一种超级味觉享受,一吸,浓汤下肚,暖胃,暖心扉,吃完甲鱼,蔬菜也上桌了,就着浓汤,很快就烫熟了,菜的清香撞上甲鱼汤的浓郁,别有风味,最后饮汤。浓汤,驱走冬日的寒冷,像冬日的阳光,并不是炎热的,是心头的暖,温暖整个严冬。思念融入浓汤,融入那冬天的记忆,永存不忘,愿时光不老,岁月多情,愿爷爷一直是记忆中的模样。70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涌动每个人的舌尖都珍藏这一段故事,每一家的餐桌都流传着一种家风,随着时光愈远愈浓,熟悉的味道在舌尖的涌动越强烈,打开记忆的闸门,任什锦流年里的往事从舌尖涌动至心头。“食粥、喝茶、煲汤”是南方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三水。而北方土生土长的姥姥却偏爱清粥咸菜。一碗黏稠润泽的白米粥就着一碟青翠欲滴的小黄瓜她总能吃得津津有味。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因为当时白米饭是稀罕物,要先乘给老人,然后才能煮成粥分给小辈。久而久之,姥姥就养成了喝粥的习惯。我问姥姥:“当时您们都愿意做吗?”姥姥摸摸我的头笑着说:“我们都愿意呀,好吃的东西就要留给老人嘛。”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人在意“只将食粥致神仙”的长寿秘诀,却无一不遵循“好的东西要给老人”这一传统美德,这其间涌动的至孝至爱,透过氤氲的香气绵延后世。岁岁年年菜不同。逢年过节,菜式翻新,而餐桌上总给红烧肉留下一席之地。一盘红昂昂烂融融肥颤颤亮晶晶的红烧肉端上桌。大家浑身抽搐两眼发直,十几双筷子颤抖伸出碰到一起,小心翼翼咬上一口,入嘴即化,味蕾开花,舌头打着卷儿往里吞。十几张笑脸在觥筹交错中温暖了屋子。在少肉时期,人们只是为了用红烧肉的肥厚重味“打牙祭”,但在“各扫门前雪”的今天,人们更渴望团聚一堂的红火热闹。在舌尖涌动着儿时味道的同时,思绪也飞回了一家亲的温暖时光,心底也会涌动友爱团结的精神。每逢佳节思乡味,落叶归根了乡思。每到闲暇时,总会思念老家的油饼。儿时的我,最喜欢腻在姥姥身边。看姥姥“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当热气腾腾的饼一上桌,抓过一张,用力咬一口。满口的弹牙香滑,厚重慰帖,缠绕在舌尖,久久不散。美味是最浓乡愁,是深入骨子里的。它勾起我深沉的怀念,也正是因为这种涌动的情感才使我对故乡充满了归属感,对生长在神州大地充满了幸福感。蒸煎煮炸,柴米油盐不仅是为了满足果腹之需、口欲之观,其间涌动着浓厚的民间情感,涌动着纯朴家风。无论是清粥咸菜的平淡宜人,还是满汉全席的丰盛华贵,都承载着中华情,流传着中华德,涌动着中华魂。800字 初二 叙事
-
舌尖上的浪费自古以来,中国便是美食大国,中国人爱吃,会吃,痴迷于吃,所以也便有了“民以食为天”之类的俗语,但是,中国人真的能算是“吃货”吗?我倒不这样认为。最近,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一部大型的纪录片,是有关于中国人的吃这方面的,叫做《舌尖上的浪费》,素闻“舌尖上的美味”,哪来“舌尖上的浪费”?奇特的标题将我吸引。从不关注CCTV1的我竟也看的津津有味,新闻中的调查是针对一个省,只是一个省,就有百分之二十左右的食物被浪费,而在这百分之二十中,餐馆的浪费就占了绝大部分,在记者去餐馆做调查时,餐馆的负责人几乎都是用相同的口吻说着这件事:去餐馆吃饭的的大部分都在意于面子上的问题,吃不完时打包带回家的人很少,而人们点餐时又会点很多的菜,似乎在他们的心中,吃饭完后剩的多多的,就会让别人有好感,会给自己涨面子,可是,这是明晃晃的浪费啊,浪费并不光荣,浪费可耻啊,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人,本质上差不到哪里去,只不过国人差了一点自觉,多了些许虚荣,有的人,月薪并不高,但是为了请客撑面子,一顿饭就会花去不少钱,剩下的日子有的节衣缩食,有必要吗?实在是划不来。但,这还算好的,这种人浪费的是自己的钱,有些人,公款私用,名义上是公司单位的这样事那样事,实则全是自己的私事,不是自己腰包里出来的,用起来不心疼,有的一顿饭吃几千块算少的,吃到上万也不稀奇,但是,如此巨额的食物,吃进肚子的,究竟又才多少?,调查结果显示,每年浪费的粮食,够两亿人吃一年,或许还有剩余,所以,请大家爱惜粮食,别让“舌尖上的美味”变成“舌尖上的浪费”。650字 初二
-
舌尖上的味道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这是巨变的中国,人和食物,比任何时候走得更快。无论他们的脚步怎样匆忙,不管聚散和悲欢,来的有多么不由自主,总有一种味道,以其独有的方式,每天三次,在舌尖上提醒着我们,认清明天的去向,不忘昨日的来处。而在我的记忆里,就数外婆用那双巧手制作的米浆糕最为美味。在去年回老家过暑假时,我十分幸运,能够再一次吃上外婆做的米浆糕。清晨,天还未亮透,我便被妈妈叫起来,一同观看外婆的制作过程。只见外婆先是将头天夜里泡好的米再次过了遍水,然后捞起,抓一把米便放到旁边的米磨上,开始磨米浆。磨米浆是个漫长、枯燥且辛苦的过程,但外婆却仍然是那样游刃有余,当她的右手将磨盘推得“咕噜”转的同时,左手还可以随意地抓起一把把的大米喂进磨心里,迅速而又准确;还不时就加一勺清水……右手推累了就换左手,动作仍然是那么自如优美,尽管我已经多次看外婆做这些相同的步骤,可依然十分感叹,感叹外婆动作娴熟自如,也感叹外婆虽是“鬓已星星也”,却仍然是精神矍铄;固然是“老矣”,但仍然十分强健。约摸着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外婆的磨米工作终于是接近了尾声。我走到那石磨前看了看,只见原本那白花花的大米已然不见了踪迹,取而代之的,是那顺着边沿,“滴答滴答”滴落至凹槽中的白而透亮的米浆。至此,我不禁开始期待这好久未吃的米浆糕的滋味。外婆将米浆导入一口大瓷缸,又将缸里的米浆分出了些倒入一口大碗中。我十分疑惑,这是为什么要将米浆分成两个部分呢?我将疑惑问出了口,外婆却是一脸高兴的模样,笑得眉眼弯弯,道:“这次要做的,是你最喜欢吃的红糖夹心的米浆糕,瓷缸里的用来做上下两层的白米浆糕,大碗里的待会就放上红糖……”很快,所有材料准备好了。外婆先在蒸笼里倒上了一层白米浆,便放入大锅中开始蒸,待到已半熟时,浇上一层红糖米浆,在将要出锅时最后再浇上一层白米浆……整间厨房都被雾气缭绕着,可外婆那辛劳忙碌的身影,在我的眼中、心中却并没有因雾气的笼罩变得模糊,反而愈发清晰……时至中午,一蒸笼米浆糕总算是“新鲜出炉”了。外婆将米浆糕放到通风处自然凉透,而后倒出,切成一块块规整的长方体,放进一个个盘子里,又在盘中浇上蜂蜜水。这时的米浆糕,卖相甚佳,在两层如同雪一般白的白米浆糕中,夹杂着一层鲜艳的红,而淋在这块米浆糕上面的蜂蜜,正闪烁着光芒……也当真是使人食指大动。我笑嘻嘻地对外婆说了声:“外婆,我开始吃啦!”就随手拿起其中一盘,舀上一勺放进嘴里。这味道,冰冰的,凉凉的,柔柔的,软软的,米香四溢,甜而不腻。而这跳跃于舌尖上的味道,是美味,更是一份柔软的思乡之情,一份甜而不腻的亲情。1000字 初一
-
舌尖上的潮剧“夫妻好比同林鸟,当至诚相待,沥胆披肝……”这婉转衷肠之声从何而来?当然是那让人如痴如醉的潮剧了。她的真善美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不住流泪,而心却跳到了嗓子眼上。潮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这都体现在潮剧对人物细致的雕琢之中。它永远具有对人物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细腻又真实地演绎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如《井边会》中悲苦凄凉的李三娘、《金花牧羊》中矢志坚贞的金花、《芦林会》中受尽委屈的庞三娘,等等,都催人泪下,活灵活现。如《告亲夫》中的文淑贞,明知嫁错了人,却还是丝毫不放松对付托终身的丈夫的劝说。她大义凛然地苦劝在悬崖上快掉下的丈夫,可有谁知道,她苦劝不成反被残暴的丈夫推下吴江。剧中的文淑贞贤慧真诚、善良纯洁、至情至性、真实感人。这真,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真。善,一个多美的字。潮剧中表现了大量惩恶扬善、好人终有好报、忠孝仁义这些做人的道理,在潮剧中“善”用数最频繁,许多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通过听潮剧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如《赵少卿》中的安邦王赵少卿,因政事繁忙,与夫人无法长期在家,他的儿子赵俊强,作恶多端、欺负百姓,连亲胞妹的苦劝都听不下,甚至还将她推下江。安邦王因他儿子杀了为国为民的七省巡按郭佳,这个他曾经最得意的学生,他最后强忍悲痛,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这种天地无私的善让人感动。再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婢女,竟为了救一个萍水相逢的侠士,闯入公堂,阻止执法。她机智勇敢,为了正义,她不畏舍弃自己的安危,最终挽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这种正义之善,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善。潮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时高时低,时重时轻,时沉时浮,时悲时欢,让人回味无穷,乐此不疲。就象《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再配上琵琶、古筝、二胡等变化飞快的弦乐,真是仙间之音,凡间之无所有。它的唱腔清丽细腻,“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潮剧的水袖美若天仙、如梦如幻。似空又不空,时而消失时而出现,还不断变换新奇的动作,如仙间之女子,“可爱者甚蕃”,引人注目。这美,便是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美。真善美,仅仅是潮剧中的一小部分。她的味道、她的魅力,还需要我们舌尖上慢慢地品尝和咀嚼。点评: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使文中的物像具备了人的行为特征、人的思想情感,使之从侧面体现文中主人公的心灵历程。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详略得当,虚实相生,是本文的两大特色,内容更丰富、更生动。1000字 初一 记叙文
-
舌尖上的潮剧“夫妻好比同林鸟,当至诚相待,沥胆披肝……”这婉转衷肠之声从何而来?当然是那让人如痴如醉的潮剧了。她的真善美深深地感动了我,让我一次又一次地忍不住流泪,而心却跳到了嗓子眼上。 潮剧中每一个人物都很真实,这都体现在潮剧对人物细致的雕琢之中。它永远具有对人物深刻的理解,特别是细腻又真实地演绎出他们的心理活动。如《井边会》中悲苦凄凉的李三娘、《金花牧羊》中矢志坚贞的金花、《芦林会》中受尽委屈的庞三娘,等等,都催人泪下,活灵活现。如《告亲夫》中的文淑贞,明知嫁错了人,却还是丝毫不放松对付托终身的丈夫的劝说。她大义凛然地苦劝在悬崖上快掉下的丈夫,可有谁知道,她苦劝不成反被残暴的丈夫推下吴江。剧中的文淑贞贤慧真诚、善良纯洁、至情至性、真实感人。这真,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真。 善,一个多美的字。潮剧中表现了大量惩恶扬善、好人终有好报、忠孝仁义这些做人的道理,在潮剧中“善”用数最频繁,许多大字不识的老太太都通过听潮剧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以此教育子孙后代。如《赵少卿》中的安邦王赵少卿,因政事繁忙,与夫人无法长期在家,他的儿子赵俊强,作恶多端、欺负百姓,连亲胞妹的苦劝都听不下,甚至还将她推下江。安邦王因他儿子杀了为国为民的七省巡按郭佳,这个他曾经最得意的学生,他最后强忍悲痛,大义灭亲,为民除害。这种天地无私的善让人感动。再如《春草闯堂》中的春草,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婢女,竟为了救一个萍水相逢的侠士,闯入公堂,阻止执法。她机智勇敢,为了正义,她不畏舍弃自己的安危,最终挽救了一条无辜的生命。这种正义之善,便是在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善。 潮剧的唱腔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时高时低,时重时轻,时沉时浮,时悲时欢,让人回味无穷,乐此不疲。就象《赤壁赋》中所描写的“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如再配上琵琶、古筝、二胡等变化飞快的弦乐,真是仙间之音,凡间之无所有。它的唱腔清丽细腻,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潮剧的水袖美若天仙、如梦如幻。似空又不空,时而消失时而出现,还不断变换新奇的动作,如仙间之女子,“可爱者甚蕃”,引人注目。这美,便是潮剧中具有代表性的美。 真善美,仅仅是潮剧中的一小部分。她的味道、她的魅力,还需要我们舌尖上慢慢地品尝和咀嚼。点评: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强。叙述详细具体,细节描写生动逼真,人物个性鲜明突出,形象丰满,跃然纸上。情节曲折,叙事过程有一定的起伏感,体现了情节的曲线美,引人入胜。全文叙事集中,不枝不蔓,语言朴实流畅,感情真挚感人。1000字 初一 叙事
-
舌尖上的西安说起西安的特色小吃,可真是数不胜数:锅盔、饸饹、柿子饼、饺子宴、金线油塔、葫芦头……但要说最有名的,非肉夹馍莫属。肉夹馍,顾名思义,就是肉夹在馍里。它各式各样,有使用白吉馍的腊汁肉夹馍,有宝鸡西府的肉臊子夹馍,还有潼关的潼关肉夹馍。肉夹馍的做法还算简单:把猪肉切成大块放进特制的卤汁里,煮熟后捞出来放在砧石上剁碎,然后把饼切个小口,把肉塞进去就可以了。在我认为,潼关肉夹馍算是其中最美味的了:其馍外观焦黄,条纹清晰,而内部则呈层状,皮酥里嫩,咬一口,味道杠杠的。而且它是热馍夹凉肉,因此吃起来肥而不腻、味道香美。在众多西安小吃中,凉皮算是我的最爱。西安凉皮种类繁多,做法各异:麻酱凉皮、秦镇米皮、汉中面皮、岐山擀面皮、面筋凉皮等等不同的制作方法。我曾经看到过师傅做麻酱时的情景:先把面粉调成糊状,然后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锣里,用手摇晃至铺平。最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一份麻酱凉皮就做好了。接着,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加黄瓜丝、葱花、尖椒、蒜泥、面筋,或是调入盐、醋、芝麻酱、辣椒油。西安的芝麻酱与武汉的芝麻酱一样,都特别的香。因此,当外地人回去时总要带上一两瓶香气浓郁的芝麻酱。吃凉皮的时候,一定要先把凉皮切成条状。我接过了新鲜出炉的凉皮,“呼啦呼啦”地吃起来。顿时,酸、辣、鲜、凉,各种味道在口中弥漫开来,凉爽而可口。除此之外,羊肉泡馍的味道也非常好。羊肉泡馍古称“羊羹”,西北美馔,尤以陕西西安“最享牛羊肉泡馍”盛名。它烹制精细,主要原料有羊肉、葱末、粉丝、糖蒜等,料重味醇,肉烂汤浓,食后便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现在,羊肉泡馍已成为西安美食的总代表。西安小吃除肉夹馍、凉皮、羊肉泡馍外,还有臊子面、肉丸胡椒汤和粉汤羊血。对西安人来说,臊子面的配色尤为重要:金黄的鸡蛋皮、漆黑的木耳、橙红的胡萝卜、绿油油的蒜苗、白花花的嫩豆腐等等,既好看又好吃。不过在吃臊子面时,有个特别的规矩:那就是只能吃面,不能喝汤。肉丸胡椒汤也是西安人民最受欢迎的早餐之一。汤里的食材丰富多样:浑圆的牛肉丸子,切成块的土豆、菜花、白菜、芹菜、胡萝卜等。吃的时候要是淋上油泼辣子及手掰的坨坨馍,绝对是香气诱人!粉汤羊血在西安当地,也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吃粉汤羊血,既可以要了汤自己泡着吃,也可以用手掰成铜钱大小,交给师傅来泡。羊血鲜嫩滑爽,没有丝毫腥味。每次我吃粉丝羊血时,总会吃得嘴角发麻,满头大汗。怎么样?西安的美食让你大开眼界了吧!还不赶快和我一起,去西安走走,去西安尝尝吧!1000字 六年级
-
舌尖上的滋味满满的一席菜肴,我唯独对那酱爆猪蹄情有独钟!口中咀嚼着那“大厨”的所谓金牌酱爆猪蹄,却想起了远在香港旅行的爷爷。爷爷所烹制的家常红烧肉,酱爆猪蹄具有同样的鲜嫩肉质,同样的口留余香,但舌尖上的滋味却天壤之别!席间的酱爆猪蹄好像少了些什么,可我又想不出那缺少的是什么呢!爷爷是土生土长的枫泾镇兴塔人,酱爆猪蹄是那儿的特产。逢年过节,我们乡下挨家挨户每每都要做酱爆猪蹄。孩提时代,我就浴在爷爷那爆猪蹄的香味中玩耍,学习。隔三差五地有新鲜出炉的,脆皮嫩肉的,油而不腻的酱爆猪蹄吃,那时我的幸福就是美味,解馋!爷爷是一位语文教师。他心地善良,治学严谨;他的学生对他敬而生畏是众所周知的。孩提时代,我就在爷爷那酱爆猪蹄的香味中生活,跟着他认字,学写钢笔字,背古诗…。直到现在,学写字的一件微小事件乃让我记忆犹新。一次写字写得极为疲惫烦躁的我,在房里大喊着“我不学了”,爷爷在厨房里听见我的喊声,扔下烧到一半的酱爆猪蹄,急忙来到我的房间——手里是还未来得及放下的锅铲,板着脸,严肃地对我说:“泽泽啊!中国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国文化的传承,是中国人的母语,是中国人的骄傲!”他看了一眼我写在练习本上歪歪扭扭的字,无奈地叹了口气,“泽泽,你是爷爷的掌上明珠呀,爷爷一向都宠爱你,你要什么我都依你,但,这中国字,你必须要练好!”他放下锅铲,拿过我扔在一旁的笔,在本子上示范性地写下四个苍劲有力,刚直大气的字:中国万岁!那四个字,直至现在,依旧深深烙在我的心底。闻着那漂浮在空气中的香味,当时幼小的我内心受到了极大地震撼,我竟不可思议的平静了下来,拿起爷爷刚才用过的笔,开始一笔一画地认真练习,爷爷的脸也逐渐转为慈祥,脸上带笑地看着我。最后拿起锅铲,轻轻地离开,继续他的工作——为我爆猪蹄……从那时起,我便在心中树起了一个目标:练好中国字!更使我领悟到了爷爷的酱爆猪蹄里还蕴含着一份对孩子的严格,对祖国的崇尚!在爷爷与他的酱爆猪蹄的陪伴下,我渐渐长大,爷爷却日渐老去,而那酱爆猪蹄的香味却更加醇香,那肉质也愈加鲜嫩。岁月染白了爷爷的青丝,而爷爷的酱爆猪蹄却成长了我。已经有好几个星期没有见到爷爷了,同样,也好久没有吃到爷爷的酱爆猪蹄了。每周品尝一次爷爷的拿手菜,仿佛已经成习惯,这突然的失去,令我心中也有些失落。咀嚼着席间那酱爆猪蹄,顿时我似乎领悟了:那酒店里的酱爆猪蹄缺少的,便是那最珍贵的“调味品”——爱!舌尖上,我品尝到的是爷爷浓浓的醇厚的爱……100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