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主管常犯的毛病》读后感1200字

《做主管常犯的毛病》读后感

1200字 高一 读后感

我希望自己将来也能成为一名主管!但当我看完了余世维老师的《做主管常犯的毛病》后,却感到了深深的羞愧,原来我们距离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主管都还远远不够,原来我们曾经有过的那么多为“想当然”而产生的争吵都是为自己寻找借口、推卸责任的理由,对照余老师所说的十大毛病,对照我们自身所存在的问题,现做出如下列举:

一、拒绝承担个人责任。这个毛病可说是目前在我们公司最为常见的,每每工作中出现了无论大小的一点问题,都是从这个部门到那个部门,从这个同事到那个同事的相互推脱,相互指责,我也同样犯过,我们都害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只期盼得到领导的嘉赏,因而拼命的想去掩盖自己的不足,拼命的辩解,忘记了如何通过学习去弥补这些错误、忘记了真正意义上的去通过既往发生的错误去反思、去防范,每次错误发生后的一纸事故报告总是流于形式,接下来仍旧再犯!这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吗?

二、没能够启发工作人员。这个问题是目前拓展部与客服部最为明显的,领导的能力都是非常强的,大家都非常的认可,然而基层的员工呢?排期做不好、大额套餐的换算与变通都搞不清楚,为了一个方案就在那闭门造车,造半天、造一天也还是造不出一个完整的东西,然后又是相互的指责,实在不行了领导一急就抡胳膊自己上。“我忙啊!”是,大家都是非常地忙碌,但为什么很多时候都是劳而无功呢?是否应该如阎总所说的“该加检讨”!经常见到各个部门的培训、探讨,但到底有多少是填鸭式的教育,到底有多少是解决了实质的问题的?又该说到流于形式的。其实我很不想这么去评价,但我们的领导是应该去反思,你经常要求的,经常说的“我只看结果”,你看到了好的结果吗?没有明确的方向,没有细化的指导,忽略了过程好似拔苗助长,你当时骂了,当时自己抡胳膊上了,他看到答案了,哦,任务完成了!他当时好象真的懂了,但为什么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还要依赖你?!当然,这不能全归结于我们领导的责任,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反正领导能干,万一我做不好了领导还可以帮我!这就是在缺乏指引后所产生的过分依赖!

三、公司的内部形成对立。我们的公司是何等的分工严明啊,各个职能部门健全,但做起事情来呢?“你有什么事情先找我们领导沟通!”不管什么工作,不是我自己的领导交代的,我就可以拒绝做或者说拖延,因为你不是我领导啊!你让我做什么就是越线了,超出我的职责范围了,所以就有怨气,所以就不情愿!但是,我所要强调的是:一个集体,特别是像我们这样一个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集体,能否少一点官僚主义,多一点主动性、多一点责任心,我们都是在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存在啊!大家都能少划分一点界限,多一点团结一致,我们的工作效率会更高、大家的愉悦感会更多!

以上就是我针对公司现况所做的粗浅分析,当然针对我个人也是存在以上并且更多的问题,希望公司每位领导与同事今后就这些问题都能相互监督、相互指正,期待公司与个人都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

《做最好的自己》读后感

1200字以上 高二 读后感

今年的“读书 实践 成才”活动,管理局领导欣然为我们推荐了三本好书。我是一个书虫,不愿意让任何好书与自己擦肩而过,加之开复先生在我心目中一贯的良师形象,使得《做最好的自己》成了我当然之选。在我看来,一本好书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阅读过程的片刻愉悦,更是为人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一点上,《做最好的自己》没有辜负我的厚望。

书中,开复先生提出了“成功同心圆”,即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核心,辅以积极、同理心、自信、自省、勇气、胸怀六种重要的人生态度作为同心圆的第二层,再以追寻理想、发现兴趣、有效执行、努力学习、人际交流、合作沟通六种行为方式构成同心圆的最外一环。

这本书大多的观点在开复老师先前的文章中已有阐述,对于拜读过那些文章的我来说,这本书并没有太多全新的观点。但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将所有散落于各处的观点系统化,汇集成册,让人一次领略,就如同转瞬之间遍览名山大川一般,痛快!

在阅读过程中,我总会情不自禁用自身与之对比,不经意间,便成就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自省,让我对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有了一个相对清醒的认识,也让我得以重视自己曾经忽略的一些东西。课前的预习可以让人更好的理解老师所讲的内容,反之,仅仅被动接受一本书带给你的内容并不意味可以深刻的理解。一本好书,不同的人品味,感受差之甚远。工作的几年,我学会了思考,而这本书上的内容恰好是我近一年多时间里思考的问题,许多道理都是付出相当的代价才得以悟出,无意间的预习让我从阅读中得到了更多的震动。虽然感叹开复先生没有早点完成此书,但转念,即便那时我读到此书,没有一些刻骨铭心的东西,对于开复先生的箴言,我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体会。

读过这本书后,我对成功有了新的认识,成功就是不断的超越自己,让自己的人生快乐、充实、有意义。事业进步是成功,给家人快乐是成功,广交朋友是成功,帮助他人也是成功。成功不遥远,不虚度此生就是成功。成功就是做好每件事,快乐每一天。

详细说来,感悟有三点:

感悟其一:成功的标准不是单一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舞台,只要在自己的舞台上竭尽全力扮好自己的角色,将自己的价值发挥到极限,不管是令人瞩目的,还是普通平凡的,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梅的凌寒,兰的幽香,竹的坚贞,菊的淡泊,他们都在自己的天地中展示他们独有的风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虎啸深山,驼走大漠,他们都在自己的领域中尽显独特的魅力。当然,在现实社会中,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无法实现的梦想,或许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存在差距,但是,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不要茫然,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情绪,改变自己的思考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分燃烧,追求做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二:人所处的位置是不相同的,社会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只要正确找准自己位置努力去做,不盲目的比较,不管是出类拔萃,还是默默无闻,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比,可能会比出上进心,也可能是比出沾沾自喜;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优点比,可能比出自卑,也可能比出努力奋斗。其实,成功有大小之异,无轻重之别,何必在意是否超越了别人,要在乎的是超越自己。因为,这个社会需要居里夫人、爱因斯坦,也需要李素丽、徐虎,只要敢于和不断超越自己,就有资格,也有可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感悟其三:选择成功的道路是多样的,成功给每个人提供了不同的途径,只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利弊,选择一条最理想、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不管是功成名就,还是身败名裂,那都是一个成功者。比如:中庸就是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审慎而冷静地选择最好的解决方案;中庸就是要在诸多对立统一的因素中,敏锐而智慧地寻找最佳的均衡状态。其实,无论抉择正确与否,无论结果如何,已经做出的决定就无法收回了,只有坦然接受。因为,现实社会上不是每个人做每件事情都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只要达到择前“重重”思考、择后“轻轻”放下,那就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如此,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人;一个能够从思考中认识自我、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表达中锻炼口才、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的人;一个有勇气来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有胸怀来接受不可改变的事情,有智慧来分辨两者的不同的人。

结合当下的工作,首先,摆正工作心态,这是成功的基础。在平时工作中,不管做任何事,都应该把心态回归到零,始终抱着学习的态度,将每次任务都视为一个新的开始,一段新的历程。在刚工作的时候,我热情满怀,踌躇满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但当初的热情减少了很多,而且有时怀疑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样的心态首先让我失去了对工作的积极性,显得很消极,没有正确的心态,连成功的基础也没有,如何到达成功?所以,只要我争取摆正心态,积极面对一切,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做得更好,一定会有所收获。

其次,在生活、工作中要诚信待人,努力做到言行如一、言出必行。尤其在对待老同志方面,老同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作为一名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人员,要用真心换真心,只有充分理解老同志的心情和要求,得到他们的尊重和支持,才能体验到其中无穷的快乐。

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我今天工作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对待老同志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书中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会不断地向最好的自己的境界靠拢。”

我想这也许不算最成功,但已经做到了最好的自己。

良师益友对一个人的成长大有助益,但良师益友却可遇不可求,良师尤为如此。可称之为良师的人,大多是在某一领域经验丰富且善于思考者,如此才能高屋建瓴为人指出明路。虽然不遇良师并不妨碍继续前行,但良师的催化作用,可以让人少走许多弯路,加速成长。开复先生便是一位良师,《做最好的自己》算得上这位良师悉心打造的一本好教材,通过它,虽不曾与开复先生谋面,却不妨碍与先生神交,听着先生将一些道理娓娓道来,辅以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乐在其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简单的照搬书中建议恐怕也不是开复先生希望看到的,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再好的一本书也不会让人读罢便脱胎换骨,成就一番大事业,它给人带来更多的是一些可以指导我们未来学习工作生活的原则,和一些对待问题的思考方法。

作为一名读者,我感谢开复先生带来了《做最好的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一
读后感
1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