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打破常规的议论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狄更斯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这亦适用于现在。社会不断地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规则不断地被挑战,千变万幻的“共同体”时代。而这恰恰要求我们,要破常规以谋创新,且守秩序以求稳定。
有人认为,规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的确,墨守成规会阻碍社会的进步,只有敢于突破与现实不相符合的陈规成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才能实现社会进步,开拓新境界。17世纪的牛顿建立经典力学体系,这一度成为物理界的权威,成为“规则”,而爱因斯坦却勇于挑战“规则”,提出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论,从而实现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革命。爱因斯坦突破常规,成为一代伟大的科学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此处所谓“规则”是一些科学上的原则,而非社会秩序。真理在时代中不断超越着自己,通过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一次又一次破常规,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
破常规是现代社会的必然要求,因为只有破常规方可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永葆活力。
但我们同样不赞成破坏“社会规则”。“人民主权的捍卫者”卢梭曾在他的著作开头便写道:“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十七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是为了突破封建专制的束缚,但启蒙思想家们并非提倡绝对自由。无论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说”,还是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他们都强调一种制衡,而这种制衡便是秩序,是“社会规则”。正如生物进化遵守“物竞天择”的原则,人类社会也应当遵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规则。只有实现自由与秩序的对立统一,才能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人们遵守规则,生活才会有秩序,否则就会乱成一锅粥。试想一下,一个社会若是没有法律、规则的制约,将会有多么混乱?这样混乱的社会,又该如何发展?因此,守秩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内在条件。
随着世界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人类命运已形成“共同体”,而这样庞大复杂的关系网,必须要有规则与秩序来维持稳定。
中华传统文化有“中庸”一说,只有做到自由与秩序的“适度”原则,社会才能不断前进发展。否则就会像两个天体之间的距离小于洛希极限时那样,被潮汐力撕碎。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在这样的时代,要自由而破常规以谋创新,也要克制而守秩序以求稳定,实现运动与静止的统一,开创美好并辉煌的未来。
校园之晨
清晨,校园里的树木,花草还披着一身露水,小鸟站在枝头上叽叽喳喳,歌声清脆悦耳。
这时,整个校园弥漫在晨雾里。看!一条乳白色雾带萦绕在教学楼的腰间,只有下边隐隐约约显露出墙壁的轮廓,高高的在屋顶耸出了雾层,这些高大的建筑物仿佛浮在云雾之间,这情景如同蓬莱仙境,其妙壮观。
旭日东升,晨雾慢慢消退了,从东方洒下的霞光,闪耀着金色的光芒,把校园的水泥路面抹得清晰明朗。那迎着旭日的五星红旗格外庄严,那木质小亭四周的花草树木更加翠绿,站立在操场西侧的一排香樟树像哨兵一样,迎着朝阳,倾听着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
随着校车的到来,同学们有的三三两两,有的成群结队,伴着欢快的笑声走进了校园。就在很短的时间内,绿油油的操场上逐渐热闹起来。
上课的钟声响了,同学们都来到教师,教室里更是热火朝天,老师正在一丝不苟地批改作业,他时而深思,时而点头。同学们正在晨读:“鲜花多多,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校园之晨,我们每天在这个时光里学习,像小蜜蜂一样在科学的花朵上采集知识的花粉。这里是一天的开始,是人生的起步,未来在向我们召唤,我们将遵循校训,笑迎朝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在老师的引领下,努力前行。
相关推荐
-
打破是的,你只开辟出了这一小片土地,可是我愿意说,你打破了命运的羁押,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早春的时候,我在路边的水洼旁发现了你——一株竹,但的确又不能被称作竹。你短小,枯黄,伏倒在大地上,只有一小端露出了水面。竹节粗大,还有些许腐烂,这与其细小的茎干相比,似乎有些突兀。你只有一根旁枝,细到叫人心疼,还半埋在了泥土之中,只有一小段,似白似黄的,勉强露在了外面。尖头上也长了些似竹叶非竹叶的东西。似乎水的滋润也无法让你焕发生机。我没说什么,默默地离开了,只是心中,为这株竹子增添了一丝忧虑。春风终于吹拂到了这片土地上,竹林里的竹子们都纷纷又披上了淡雅的绿装。那些初春萌发的春笋,此刻都长得又高又大,还长着鹅黄色的嫩叶。只是,当我远远地望见看上去仍然灰蒙蒙的那株竹子,我的心猛然一沉。你果真死了吗?难道说,命运不仅在剥夺它高大伟岸的身姿,连起码的生存的权利都不肯施舍吗?我急忙走了过去。那竹子,仍然直僵僵地趴在那里,身上蒙着土灰。只是,在那灰黄之中,一种耀眼的颜色分明点缀其间——绿色!在它那粗大,有些破碎的竹节上,一丝墨绿分外惹眼;而在它的茎干上,犹如泼墨一般,艳绿在其上渲染开来;而在它那尖端上,淡淡的翠绿,也让它重获了勃勃生机。这尖端,此时正指向蓝天,指向那最光明的地方。我欣喜不已。呵,不知是我太粗心,还是,你顽强地坚持到了现在?或许,当你还是一棵竹笋的时候,你也同样仰望天空,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让微风在身边吹拂,让小鸟穿梭在枝间歌唱。可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你不得不屈下身子,最后,竟只能匍匐在大地上……但是,你坚持了下来,勇敢地打破了这一切!你自知高高耸立已不是梦想,于是,你静静地顺着地势向前延伸。尽管,你的外观不如人意,但是,你也在土地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痕迹。一种竹子,一种打破,一种顽强……750字 高一 散文
-
打破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似乎都在渗着汗。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眼前一片漆黑。说好的要登上山顶,说好的不在中途放弃,说好的,似乎都在离我远去。听不见耳旁的人声,看不见眼前的路。此刻的我,迷惘,胆怯,意志消弱,加上体力不支,我似乎回到了盘古开天辟地时的混沌。我不清楚原本在我以后的人们是否超越了我而前进,亦或是如我一般在犹豫徘徊;我不知道我所期待的山顶,无边广阔的天地是否如我的意志逐渐衰亡,亦或是仍在那里等待我的到达?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什么时候能够知道。我甚至不知道我以后究竟能不能知道。在登山的过程中,漫长的跋涉,遥不可及的的目标,攀登的劳累,让我在这里,不知所措。似是有什么微凉的水滴溅到我的手臂上。什么?下雨了吗?又是雪上加霜?!不,没有,不是。没有雨滴,倒是有清脆的水流声调皮地钻进我的耳中。相较于山的死寂与沉闷,细水涓涓之声充满生机与活力。我沉醉其中。水流动之声更大了,拍打着山石。我可以想象到,水不止地冲击着山脉,尖锐张扬的棱角,即使粉身碎骨,也无畏向前。我的眼睛似乎展现出这份景象,我的心也随之律动,与之共振。我的思想逐渐清醒。山与路又出现在我眼前,以他们原有的样子。耳旁还萦绕着不绝的水流之声,环山的水气,我可以想到山身后的瀑布。它的鼓励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般地让我的世界获得重生。 我的信念犹如黎明之际冲破黑暗的第一束破晓之光;似乎是打破寂静的第一声惊天的鸡鸣。打破自己的畏惧与迟疑,我要向山顶再度启航。生命如山,意志如水。高山教人以亘古的宁静,流水教人以永生的不息。人生如登山,或许在中途有各种辛酸与不易,徘徊与迷惘,不要忘记在你所看不见的山的另一面,有打破磐石之力的水流,在无尽的路途中也是永生不息。而你我,只需在迷失之时不被别人推下山崖,而等待打破高山寂寂的水流,流进自己的心田。最终心怀这份力量,冲向山顶。最后,愿你在静似青山之时,不忘动若波澜。700字 高一 散文
-
打破是的,你只开辟出了这一小片土地,可是我愿意说,你打破了命运的羁押,撑起了自己的一片天。早春的时候,我在路边的水洼旁发现了你——一株竹,但的确又不能被称作竹。你短小,枯黄,伏倒在大地上,只有一小端露出了水面。竹节粗大,还有些许腐烂,这与其细小的茎干相比,似乎有些突兀。你只有一根旁枝,细到叫人心疼,还半埋在了泥土之中,只有一小段,似白似黄的,勉强露在了外面。尖头上也长了些似竹叶非竹叶的东西。似乎水的滋润也无法让你焕发生机。我没说什么,默默地离开了,只是心中,为这株竹子增添了一丝忧虑。春风终于吹拂到了这片土地上,竹林里的竹子们都纷纷又披上了淡雅的绿装。那些初春萌发的春笋,此刻都长得又高又大,还长着鹅黄色的嫩叶。只是,当我远远地望见看上去仍然灰蒙蒙的那株竹子,我的心猛然一沉。你果真死了吗?难道说,命运不仅在剥夺它高大伟岸的身姿,连起码的生存的权利都不肯施舍吗?我急忙走了过去。那竹子,仍然直僵僵地趴在那里,身上蒙着土灰。只是,在那灰黄之中,一种耀眼的颜色分明点缀其间——绿色!在它那粗大,有些破碎的竹节上,一丝墨绿分外惹眼;而在它的茎干上,犹如泼墨一般,艳绿在其上渲染开来;而在它那尖端上,淡淡的翠绿,也让它重获了勃勃生机。这尖端,此时正指向蓝天,指向那最光明的地方。我欣喜不已。呵,不知是我太粗心,还是,你顽强地坚持到了现在?或许,当你还是一棵竹笋的时候,你也同样仰望天空,渴望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屹立在这片土地上,让微风在身边吹拂,让小鸟穿梭在枝间歌唱。可是,不知是什么力量,让你不得不屈下身子,最后,竟只能匍匐在大地上……但是,你坚持了下来,勇敢地打破了这一切!你自知高高耸立已不是梦想,于是,你静静地顺着地势向前延伸。尽管,你的外观不如人意,但是,你也在土地上,留下了只属于自己的痕迹。一种竹子,一种打破,一种顽强……650字 高一 散文
-
打破传统与新潮之间,文化与文化之间总存在一道看不见道不明的隔阂,日日夜夜等待着,将其打破。他在人群包围之中画糖画,人群中的目光或喜悦或好奇或专注或厌烦,吵杂却又有限度的声音却丝毫没有打破画糖画者内心的寂静。他满头稀疏的银发,短而刚硬,在阳光下闪亮着并露出隐约的发黄的头皮。脸上干瘦而黝黑,皱纹一层层一条条地在额与眼角织了一道又一道网,却出乎意料地没有历经岁月的沧桑,而是一种气定神闲的大静。我看见他那干瘦,青筋暴露指节粗大突出的手紧握着闪闪发亮的长柄勺,从平底锅中舀出半勺金光溢满,清澄诱人的糖浆,挑断与锅中相连的黏稠糖丝在一张按着棍的纸上瞬间从静到动疾速飞舞。在那短暂而又漫长的几秒钟里,我看见那金光在空中织出低矮,弧度优美而连贯的梦般丝线,散发着诱人的气息一点一点地流到纸上,变得稍扁平又迅速凝成晶莹的琥珀,他的眼神是那么专注而安静,似乎在一瞬间打破我内心的浮躁之气。一只蝴蝶在棍上翩翩起舞,花纹复杂却又干净利落,线条或粗或细似毛笔字般柔和,轻咬,甜而不腻,清甜可口。父亲与老人攀谈,老人把新的糖块倒进锅中,他说他干这行少说也有十年了,之前有一段时间生意非常差,人们沉迷于新事物而逐渐忽略传统文化,锅中的糖滋滋响着。“那为什么不改行呢?”“干这行的没几个了,而且一下还舍不得,”他操着标准的扬州话笑着。但笑中却丝毫没有无奈,只有豁达的开怀。我注视着糖块慢慢地打破原本形态,一点一点地平铺开来。有人试图打破它,但新文化的侵袭向来意味着传统的覆灭。我似乎看到了那微驼的背在孤寂与冷清中坚持每一天挥动着他所热爱的黏稠的糖浆,不顾风吹日晒,坚定着理想,等待着那道金光打破隔阂,重新涌入人们心田。老人搅动着锅中的新的糖浆,周围布满了期待的眼神,我知道,他的等待没有白费,他以及其他无数传统行业成功,由内而外靠着执着与热爱打破了禁锢,让这老一辈人所爱的传统得以保留并与新文化交汇互容。“但现在没有年轻人愿意学呢.”他平静地说着,拿起勺柄舀住糖浆,她在等待重生,期待那全线获得新的辉煌。可老一代与新一代人间的隔阂又该如何打破?说来惭愧,就是我自己也不愿意做这行,我现在只能说着担忧传统的空话,努力学习,将来创造属于自己领地的辉煌,当然一切都还未知,千变万化。但那老人一定坚信,总有一天年轻人会从内而外打破屏障,让文化延续,不会让他失望。又一幅糖画绘好,清香四溢。900字 高一 记叙文
-
打破破蛹而出,只为生命的高歌,去打破这夏日的宁静!静谧夏夜,独自漫步于西区体育公园中树林的一角。热浪汩汩地袭面而来,撩拨着我本就躁动不安的心——又是一次考场上的失败。嗟吁中,蓦然回首,土地上涌动着一层层如黑浪般的蝉蛹。它们接踵地窜出土地,笨重的外壳压得它们蹒跚而行,我不禁慨叹:“‘虬螭本非池中物’,那为何‘居高声自远’的你们会沦落到爬行的地步?”没有统一的号召,放佛生命中有种冥冥的牵引,蝉儿们各自选中属于自己的那棵树奋力上爬,一次,两次,三次,亦或是更多次的跌落,但都无法阻碍他们争上游的步伐。接着,一切静止,栖满蝉蛹的大树重归宁静,岿然不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笑叹道,“即使爬得再高,缚于蝉蛹中的你又如何振翅飞翔?”沉默许久,偶有一只蝉破蛹而出,打破了沉寂的森林,紧接着更多的蝉,仰身滑翔,以雪白而优美的身姿翩然起舞,昭示着黎明将近的破晓。而我却放佛置身于维也纳金色大教堂,耳畔回响着成千上万的蝉儿合鸣的生命赞歌。“非是藉秋风”,你们仅凭自己之努力,将歌声传达世间,打破夏日的宁静。诚然,无论一个人起点有多低,都不会妨碍他冲破生命的蛹壳,去仰望天堂,让诗意地栖息于大地上的我们感受到更加诗意而辽远的人生。朦胧中,熹微的阳光洒满大地。蝉儿为了等待打破蛹壳的这一刻穴居十六载,却只能在阳光下生存两周,这期间它们要完成寻偶,交配,孕育,产卵等一系列过程。然后,如同落叶般掉落于大地,被层层枯叶覆盖,似乎它们的到来只是为了一个使命或承诺——打破生命的沉寂。我想,因为它们的零落尘泥碾作尘,来年的树木定会更加茁壮。打破生命有限的长度,去实现它无穷的厚度与宽度,你会发现,生命真的十分奇妙。对生命的等待凄美悲壮,对生命的终止淡定从容。蝉儿们用行动向世间证明“压着自己的外壳是负担,唯有从内打破,才能居高长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释然,困厄于一张张试卷中的我竟是如此的脆弱难堪,人世间到底还有几个学生不是背负着分数的蛹壳,活于名次的压迫之下?还是该打破我们生命中的“蛹壳”,让自己飞得更高,看得更远,期待着厚积薄发的那刻到来!800字 高一 散文
-
打破在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所有的打破都是遗憾。不说打破常规,不说打破纪录,许多值得珍藏的东西在手上破碎,破碎却有着破碎的美丽。曾有一失落的人,在烦躁之中打破了镜子,却发现地上的每一个碎片中,都有着一个完整的自己。由此他明白,生活就如这面镜子,无论怎样破碎,在每一个日子里,不管是晴是雨,自己都是完整的。曾有一女孩,身世悲惨,命运多舛,自觉心已碎。有一次,却在失手打破一个香水瓶后,收获了满屋的清香。从此她便不再自卑自怨,因为心碎并不一定是永久的痛苦,也许就是一种生命美好的释放。曾有一中年人,为了办事,特意高价买来两瓶好酒去领导家造访,不想却被白眼逐出。他一怒之下,将两瓶酒摔在地上,忽然,他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因为他闻到了空气中弥漫的酒香。那样的时刻,他的心中某些东西也被打破了,散发出一种人格的魅力。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只有打破桎梏的心,才能让别人真正认识自己。就如那香水和酒瓶,只有打破了,别人才能闻到动人的馨香。就像种子,打破了大地的重压,才能破土而出笑对蓝天;就如蛹,打破了层层的困囿,才能破茧而出自由飞翔。人也要打破心灵上的枷锁,才能让生命轻盈如飞,让灵魂自由漫步。有些东西打破之后无法复原,所以就要从中找出一份让你感悟的启迪,即使找不到,至少还拥有一份美好的回忆。而有些东西打破了,却可以弥补,而弥补方式的不同,得到的效果却是迥异。看过有人不小心打破了水缸,却不舍得扔掉,找人修补好之后,外观却是极丑陋,那些修补的痕迹,如人体皮肤上的疤,没有了原本的完美,更是增添了一份狰狞。破了就破了,如此结束,也比拙劣的修补要好,那不是挽救,是一种亵渎。也看过有人收藏一个不知何年何月的钢制葫芦,精美绝伦,却于一次意外中打破,上面出现了许多裂痕。不想此人却是灵心秀手,找人将裂缝焊接上之后,他用了很长时间,一点点地将那些焊痕打磨雕琢,最后,几条焊痕竟变成了几条蜿蜒缠绕的龙,使得钢葫芦比之先前更多了一种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也是如此。当有一天,一成不变的生活被打破,却又不能拥有新的出路,我们该用什么方式来修补?智慧的人会将裂痕变成美丽的点缀,愚笨的人则能把裂痕变成丑陋的疤。总有一些东西注定会被打破的,只是不知破于何年何月。那就让它打破吧,在那碎片飞溅的时刻,也是一种轰轰烈烈的结束。只要真正珍惜过它们完整的时候,就算打破了,也没有遗憾,也没有辜负曾经拥有的岁月。打破900字 初二
-
突破常规有人做过一个实验,将一滴墨水滴在一张纸上,分别让十个大人和十个孩子说说它是什么。十个大人的答案不外乎一个:“这是一滴墨水。”而剩下的十个孩子看见了,却争先恐后地说:“这是一只甲虫在爬树。”“这是一个圆盘。”“一轮挂在空中的圆月。”……孩子们的回答各有不同,出人意料。智少愈完,智多愈散。小孩子学知识最自然,最随心所欲,最快乐,人为的成分最少,天性最完美。小时候老师经常玩图片游戏,当他举起一张画着月亮的图片时,我说那是小船。老师很不认同,跟我讲了许多它是月亮的道理。是又怎么样,谁说不能是小船?可怜的大人,他们的思维已经禁锢在某个固定模式之中。似乎正确答案必须经过文字、经验的推证,一定要有据可查,一定只有一个。人们心目中的标准,就成了束缚人们尽情挥洒智慧的绳子,成了扼杀小孩子无限遐想的凶器。诚然,标准让我们知道怎样是“过”,怎样是“不及”,但标准有时却会束缚住人们的思想,使人们拘于一隅。往小说,曾经有人觉得在成语故事“杞人忧天”中的杞人是愚笨之人,人们觉得天塌下来是不可能的,于是觉得他可笑、可悲。以此来劝解人不要无事生忧。当他萌发这个想法之后,便有许许多多人来阻止他,来告诉他不用过多的担心,跟他讲了许许多多的道理。然而,在我看来,杞人哪里是什么庸人,他是个哲学家。他突破了常规,想到了常人所想不到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告诉我们,赫拉克利特和恩多克勒都认为天是会毁灭的。我们甚至可以说,哲学就是从忧天开始的。然而,有多少人认为他的想法创新、突破常规、是常人所不敢想的伟大尝试呢?到最后,刚萌发的哲学之芽很快就被人们“天不塌“的标准掩埋,很快就扼杀在摇篮中,并留下不美之名。这种标准会使人错失许多思考的机会,使教育变得古板生硬。我们学的不是书本,不是教条,是智慧与思想。然而,往大了说,如果不是古板的标准已经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当达尔文提出进化论时,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他,认为他以人当牲口;如果不是机械的道理已经成为人们的普遍认识,当英国琴纳一时提出以牛痘接种可以免除天花时,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反对他,提议剥夺他行医的权利,认为他亵渎神灵。牛顿的地心吸力学说被质疑,哥白尼因日心说的提出遭迫害。但时间验证了一切,他们提出的全是科学真理。愚昧的标准让人固执,而伟大的人总是要创造伟大的先例。如果不突破常规,何来时代的进步,何来科技的发达呢?突破常规,要求我们不为标准所束缚,要求我们有21世纪人才所具备的素质“创新”。这样,你可以沉浸在知识海洋里,你可以自由翱翔!900字 初三 议论文
-
敢于质疑当面对某大师的侃侃而谈,抑或是某知名学者教授的高谈阔论,你是会无条件的接受,还是会有所质疑?青蛙面对哲学教授十分绝对的言词依然大胆的站出来,说出自己的疑惑,让教授哑口无言。世界上没有谁是绝对的对我们要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这样方能触到真理之光。敢于质疑,是一种拒绝盲从拒绝迷信的睿智。总是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喜欢随大流,抱大腿。没有自己的主见盲目听从些高调的言论。但其实这种人是最可悲的。因为他从来没有发现过,也没有实践过。可是又有谁是在亲手做过实验之后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言论,是伽利略,她没有跟从当事人的脚步去听信亚里士多德这位哲人的话,这不正体现了他不盲从,不迷信的品格吗?凡事无绝对,不要轻易的迷信权威,因为权威有时也会犯错,要敢于质疑,只要有疑惑就大胆的说出来,何必在意说出这个话的人是谁呢?敢于质疑,是一种懂得思考,善于发现的清醒。有位名人这样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每个人都应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明辨是非的本事。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而没有自己的思想,不会质疑,更不敢于质/疑。由于随风飘动的蒲公英,有什么两样呢?在那个信奉地心说的时代,是谁开动自己大脑,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了日心说。当个白领,因此而受的惩罚时,他也未曾动摇,她大胆的质疑当时的真理,方才触到真正的事实。当面对一些事情,心存疑惑,胸白不解时,要敢于说出自己的疑惑,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一切胡言乱语,都随风而去。敢于质疑,是一种勇于挑战追求真理的执着。要面对大家明事的言论,胸中若没有一份向权威挑战的勇气,向真理迈进的热情,如何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提出自己的观点呢?当拉马克向神创论产生质疑的那一刻,他就已经开始了他的挑战,他提出用进废退的理论首次否定了,当时的权威。他难道不值得我们敬佩吗?他胸中若无对真理的渴求,又如何?能提出这一伟大发现。不要总是轻易相信那些一成不变的东西,有时理论也是绝对就越是空洞,有漏洞。所以勇敢的挑战吧,大胆的说出来。敢于质疑,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即便自己平凡普通,但仍拥有这份勇气,这份坚定。所以别再畏首畏尾了,大胆的去挑战吧,你会发现真理之光如此迷人。点评:例证丰富,选材得当,描述详略得当,较具说服力。比喻生动、形象、贴切,本体与喻体形神相似,文章的趣味性与说服力都大大增强了。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900字 高三 议论文
-
敢于拼搏敢于拼搏杭州市拱墅区文渊小学六4班柳梦晴———读《超越梦想一起飞》有感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书,其中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更快,更高,更强”这句著名的奥林匹克格言了!就像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一样,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及体会。“Faster”,“ Highe”r, “Stronge”r, 短短的六个字,可其中的含义却不是这六个字简简单单能说完的。竞技场上,面对强壮的对手时,勇不惧怕的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敢于面对自己。赛场上,我们不仅是跟别人比赛,也是在不断的挑战自我,向新的极限发出冲击。我曾经听到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极限是每个人在心里给自己定下的,就像一堵墙,当每个人跑到那里时,就会自动停下来以为没有路了。却不知,在它的后面还有很长很长的路。只是他从没尝试过而已罢了!记得在这本书中记载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雅典奥运会上,美国运动员马瑞尔。扎古尼斯在奥运会开始前5个月的奥运选拔中不幸落选了。曾经失败过的她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刻苦练习,渴望在下一届奥运会上能够获得成绩。或许这是上天的安排吧。恰恰就在比赛的前几天,由于一名运动员因伤退出,马瑞尔竟然拿到了雅典奥运会的入场卷。令谁也没有想到,曾经落选了的她,最后奇迹般的过关斩将,拿到了美国队的第一枚击剑金牌。她,坚持不懈,在明知机会渺茫的情况下,仍然努力。最后的时刻,她成功了,如愿以偿,站在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的舞台上,获得了奥运冠军。就如人们说的话——奥运精神。奥运已经成为了一种精神。在奥运的世界里,没有东方、西方的地域之分,也没有白皮肤、黑皮肤的人种之别,只要你付出,只要你敢与拼搏,奥运的大门将会永远向你敞开。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阳光总在风雨后。当我们看到胜利者站在让人羡慕的领奖台上的时候,我们更应该知道,他们曾经为这一刻所付出的只有艰辛和努力。幸福的背后总是泪水,为了这一刻,曾经的辛酸现在都变成了泪水与激动。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啊!也许现在你几乎一无所有,饱受人生的各种不如意,以致怀疑自己生存的目的和价值,这不要紧,我知道你渴求心灵的满足,但它迟迟没有来到你的身边,这并不说明它不来了,也不要认为你在与它的擦肩而过是而失去了它,因为事实上,它只因风雨耽搁了路程,它又何尝不想早点看到你呢!所以,自信起来吧,在机遇与成功走进你身边时,做好迎接它的准备,张开你的怀抱,带上你的笑容,叩响命运的大门,因为上帝的延迟绝非上帝的拒绝。加油,为了新的时刻,去拼搏吧!900字 六年级 散文
-
敢于质疑“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底气”!就让我们以无畏于权威的勇气和实践中得到的真知灼见为指引,大胆的质疑吧,相信我们定能跳出制约思想的深井。900字 六年级 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