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印象
忽然间想起很久没有去老屋了。
老屋是我小时候跟外公一起生活的地方。自从外公搬家进了城里,老屋就没人居住了,可是它却一直藏在我的心里。
那是一间极为普通的老院子。漫步在院间,麻雀在老屋的角落里安了家,院子中间的梧桐树还坚韧地活着。听妈妈说,那棵梧桐树是从她爷爷那辈就栽种生长了。它就像位老者,见证了老屋的沧桑变迁。
推开那扇破旧的房门。“吱呀”一阵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木桌木椅依旧放在它原来的位置。房间的角落布满了蜘蛛网,桌椅上也铺有一层灰尘。一切都如刚出土的一般,但又是那么亲切,对这里的回忆依然停留在我的脑海中。
夏天,蝉声鸣鸣,一切都那么安详。到了中午,人们早已疲惫,控制不住的睡意使大人们进入了梦乡。小孩子的精力总是那么旺盛,我躺在席子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就偷偷地跑出家门跟小伙伴玩耍去了。现在想一想,可真希望能够再次躺在这里,做一个美梦。可惜,时光匆匆流走,一去不复返。
屋子还有一个后院。夏天,后院的小亭是我和外公乘凉的好地方。那个时候,外公总是泡一壶茶,坐在椅子上慢慢品茶。每次看着外公那津津有味的样子,让我不禁想知道那到底是什么样的琼浆玉液。有一次,我趁外公不注意,偷偷尝了一口,没想到,外公喝的东西竟然苦得要命。现在想一想,我那时可真是调皮得很。
虽已多年没来过老屋,但这里的每一寸土,每一棵草,每一片瓦,都将永远刻在我的脑海中……
老屋印象,永不磨灭!
又是一年农忙时
望着稻田里忙忙碌碌的农民,一望无际的金黄大毡子,农忙的时刻,家家户户欢声收割稻子,我家也不例外。
一棵棵果实丰满的稻子尽情地摇摆着腰枝,似乎享受着秋风的凉爽。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几年前,同样是农忙时节,同样是在这金灿灿的稻田里,外婆的身影定格在这。我在稻田中顺着外婆走过的痕迹捡拾起田中的稻子杆,外婆折下一根我捡一根。有时我跟不上外婆的脚步了,便会向外婆撒娇让她等等我,外婆便会直起腰回过头来笑眯眯地说:“宝宝累了,那就休息一会儿吧。”过了一刻钟,我从地上蹦起来,小跑到外婆身边,心想着喊外婆起来,可看见的是外婆的眼睛微闭,阳光照在她脸上,洋溢着享受与舒适。我轻轻摇了一下外婆,外婆微闭的眼睛马上张开,看见我更是满眼疼爱。外婆直起身子,手撑着田中的石头站起来说:“那我们继续干活吧!”
外婆娴熟地把稻子割下,速度好像收割机一样快。没过多久,稻子都收完了,而我还在捡稻子杆,外婆慈祥的一笑:“宝宝还没捡完,那我也来捡吧。”外婆一路小跑过来,接过我手中的篮子,大手与小手碰到的那一刻,我感受到外婆手心的温度,很温暖,就像外婆对我的一样,温暖、疼爱、温柔。
以外婆的速度一大半稻田里的杆桔都被清除了,便走过来摸着我柔软的头发,眼中满是慈爱说:“那么宝宝我们回家吧!”在余辉的映照下,一位丰腴的老婆婆与一个童真的小孩手拉着手,大手牵小手的回了家,影子在余辉下越拉越长,直到尽头……
现在,又是一年农忙,田中的身影却已不在,金黄的稻子还是在尽情地摇摆。她和夕阳一样,年岁已高。
相关推荐
-
老屋记忆中的老屋,像一位踏实的老者,他日夜勤勤恳恳的耕耘,角落的蜘蛛网,破碎的瓦片,都是他为历史留下的岁月的痕迹。颇有一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气在里面。但他渐渐被岁月抛弃:它破碎不堪,它被高耸入云的楼房和机器设备代替,故乡早已没有了安逸和恬静。传统的风俗习惯也被高速发展的时代给泯灭。不知何时起,人们渐渐走出老屋,离开家乡,踏入城市,人们有了更加舒适的房屋,更加便利的交通和更加美味的食物,可他们始终没有忘记陪伴他们成长的老屋,每逢佳节都会回老家看看它。不知何时起,一颗颗粗壮的大树被连根拔起,平整的柏油路碾压过老树的根。鸟没有了栖息的地方,蜘蛛不再结网,故乡变的喧闹了起来。老屋仍伫立在那,仍承载着人们的思念。也许在人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后还可以回来依靠一下,他带着不可磨灭的回忆,无法抹掉定的童年岁月,一直伫立在那。老屋就在那,不会离开。老屋350字 初三
-
老屋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伴着微寒的风,敲打着老屋。老屋早已满是斑斑裂痕,夹在新修的楼房中,在雨中静默着……老屋两旁新铺的水泥路,分列着各式的机动车。路边麦黄的波浪里,有一两声稀疏的蛙叫。饭后,闲人在家门口道叙家常,颇有一副其乐融融之感。“呦!大婶子,你家这新瓦屋子就要造好了,我要进去坐坐,沾沾您的好福气呐!”怀抱小娃的妇人,寻着门口的老妇聊。我沿着那人手指的地方瞧去,只瞧见短小的木板房,因为长期没有人打理,使得各色的藤蔓附着半边墙。走进了,还能瞅见石板缝间的苔藓,直沿而上。烙在石板上的杂质鲜有所见,“嘀嗒”,檐上余积的水滴,砸在我的额头。抬头一看,参差不齐的瓦砾,下头有扇无门的窗口子,木架框子好似腐了样,狰狞着脸庞。吃惊的小雀儿从窗台逃离,争先恐后,似乎是因为这房子的破旧,不愿久留。铜锈了的小铁门,紧紧地锁着。雨也不知怎的,“吧嗒吧嗒”个不停,好似在诉说着什么……“嘎,嘎……”声不断,屋前的棚子里,鸭子们来回踱步。一旁杂草丛中,豆荚稀稀拉拉地撮着几根,却也瓣儿开了,几朵淡色小米样的黄花儿,开给谁看呢?又有谁会在意呢?佛手瓜藤执著着,攀登上木板,叶片浸湿在雨里,顶头上却也结了几个结结实实的瓜,这又是为什么呢?又有什么用呢?破瓶罐子堆在小沟子里,小蚂蚁儿,合着搬到了墙页上,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可那无依无靠的老奶奶呢?她是一个人,无论白天还是黑夜都独守着小屋!伛偻着腰,忍受着病痛孤独地生活着,孤独地伴着老屋。曾几何时,她也是花一样的年纪,爱动爱跳,叽叽喳喳着自己的青春。但是现在无子承欢膝下。她可曾后悔?也许她也和豆荚、瓜藤一样,独立于风雨中,即使无人欣赏,也努力地傲然绽放。老屋静默着,立在雨中,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坚持……时间如针尖上的水滴,终会滴进大海,虚化乃至虚无,老人离开了,老屋会被拆去或被时间淹没,最终世人会把他们都遗忘,但它真真实实地存在着,哪怕昙花一现,一晃如烟火,只要自豪地来过,走过,懂过,就够了……秋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伴着微寒的风,敲打着老屋。老屋早已满是斑斑裂痕,间隔在新修的楼房中,在雨中静默着。挑拨着人的心弦,那雨中的老屋,那墙壁上的藤,那屋边的芽,只许一声岁月静好,就够了……900字 初三
-
老屋前些天,外婆打电话来告诉我,陪伴我度过童年时代的那栋老屋要拆的消息。外婆外公几个月前就搬离了那栋老屋,如今在镇上的河边小楼里过悠闲的生活,也就是所谓的安度晚年。虽然从搬走那天就知道老屋迟早会拆,但没想到拆迁的日子竟来得如此之快,我有点不知所措。今天,便是动工的日子。我由于学业,无法回去见老屋最后一次,心中的不舍与忧伤油然而生。这一整天,我的脑海里想的都是那栋老屋。我甜蜜酣眠时睡过的房间,过年时全家老小围着火炉看春晚的客厅,趁大人不在偷溜去拿冰棍的厨房,还有被我儿时乱相蹦的柔软沙发,以及砌着砖的古色古香的石墙……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老屋被折毁时的景象:石墙被砸碎,地板被拆除,柱子也被折断。石墙上可能还留着我儿时画的幼稚画,院子里的水泥地上可能还有我因滑冰而破坏的裂痕,柱子上可能还挂着那只古旧的每周会慢五分钟的金色壁钟。承依稀记得,我总因那壁钟而迟到挨批。诸如此类的胡思乱想在我的脑海里来了又去,最后,记忆里的那些画面渐渐模糊,只剩下变成黑白色的论忆碎片。我想,我定是害怕失去有关老屋的宝贵记忆吧,这些宝贵的记忆与感情是相机记录不了的。也许文字是种值得记念的方法,可终究不能将有关老屋的记忆完整地留给我。我不舍老屋的石墙,不舍老屋的院子,不舍屋老屋的房间,甚至不舍老屋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它的一切好与坏。一切的不舍与留恋都涌上心头,化作一缕灵魂飘回即将施工拆迁的老屋,希望可以永驻老屋。550字 初三
-
老屋老屋里最多的是时间的痕迹。老家的房子要拆了,五一妈妈同我们回去搬家。汽车驶进一片旷野,远望青绿色的庄稼苗摇曳生姿,簌簌作响,鼻间满是禾苗的清香。几个佝偻的身影半隐在田间,宽边帽沿下,搭着旧毛巾。五月的阳光有些灼热,汗珠从古铜色的皮肤渗出来,在阳光下有些晃眼。这一幕多么熟悉!车停在老屋前,“哐当”一声,推开有些锈迹的铁门,一条黑色的狗冲了出来,摇着尾巴“汪汪”直叫,是小黑!那纯黑的瞳孔里满是兴奋。我蹲下来,摸摸它顺滑的皮毛,都长这么大了,我感叹着。它用脑袋蹭蹭我的腿,舔舔我的手心,一如往常。踏进门厅内,便闻到了若有若无的淡淡的香味。这味道我再熟悉不过了,是大麦茶的香味。小时候常常在外面玩得大汗淋漓,口渴难耐后才回家,桌上总会有一碗晾好的大麦茶,我捧着碗就“咕咚咕咚”喝下去。那极清凉的味道总能抚平内心的躁动,滋润我干渴的心,我对这香味便自然带了一份特殊的亲切。“嗒”门帘被掀开了,爷爷从里屋走出来,摇着蒲扇:“都来啦?把东西收拾收拾吧。”他虽是笑着,眼里却藏着掩饰不住的落寞。其实也没带走什么,只不过几本书,一些还能用的旧家电罢了。爷爷坐在藤椅上,出神地望着窗外,轻声说,“我不打算搬走了。”妈妈叫出声:“爸,我们不是说好了吗?”爷爷还是笑着:“我舍不得,反正拆到我这儿还要个一两年,我就一直住着。”他声音低缓却透着坚决。屋里沉默,没有人开口,看着熟悉的家具,留下的都是往日的影子。我禁受不住这样众目相对的冷寂,仓皇逃出了老屋。围着墙根转了几圈,找到那个被杂草掩埋的狗洞,伸手拨了拨,没看到期盼中的雏菊花,我颓然坐在土地上。那是离家前洒下的种子,我也曾殷勤地每日来看,只是还没等到它开花,我就离开了家。如今来看,大概是没能存活下来吧。只有墙上的爬山虎,依然活泼,支起一只只耳朵,似乎在倾听晚风的声音。此时,夕阳落山,田间的身影直起了背,他们扛着农具,谈笑着走在回家的路上。壮健的身躯背着余晖,在空旷的原野无边的庄稼前,只剩下暗淡的轮廓。门口传来了声响,我转头,妈妈拎着几个包放到了车后座,脸上满是无奈。爷爷招呼我过去,他的背驮得厉害,却和这暮色融合在了一起。我坐上了车,妈妈拉着爷爷的手不停叮嘱着什么。车子发动,越驶越远,爷爷也留在了那片夕阳中,挥一挥衣袖,告别苍老的爷爷,作别熟悉的老屋。爷爷是属于这片土地的,心在何处,家就在何处。爷爷的坚持,我们无法改变,任凭岁月变迁;也许,今后搬离了老屋,他的心还留在这里。1000字 初三
-
老屋老屋,不知你现在如何,真想去看看现在的你怎样了,还有你那园子。园子刚离开我们时,我去看了,一片狼籍,被他们弄得不成样了。回想你以前,多好呀!园子里有春天,春天里有欢笑,香味与美丽。每到星期天,我都会到园子里去,坐在那石凳上,顿时人一下子沁凉了很多,看看花花草草,与虫子打打闹闹,欢声笑语萦绕上空。香味也不错,有茶花香,月季香,青草香,还有泥土香,吸上一口,精神好多了。美是很不一般,有赤,橙,黄,绿,青,蓝,紫呢!红色的月季花,好似一团火,在燃烧,在沸腾。还有那橙,黄相间的月季花,温馨而恬静,让人赏心悦目。最好看的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青草,绿得可爱,绿得发亮,似蓝却非蓝,好像在向人们炫耀它的美丽。绿色边缘上还挂着一串风铃,那是什么?原来是一丛茂盛的蔷薇花,我凑进闻了闻,一阵沁人心脾的花香扑鼻而来,让我为只一震。它们鼓动着,欢笑着,紫色的花瓣在空中飞舞。是仙子?我已被迷惑了。夏日里,园子里弥漫着炎热的味道,知了不耐烦地声声鸣叫。绿叶舞动在枝头,鸟儿也躲进了树丛避阴。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石桌前,扇着蒲叶做的扇子,一阵凉风袭来,惬意极了。当风送走了夏日的炎热,秋也乘着风赶来了。阵阵花香扑鼻而来,放眼望去,花园好似披上了一层闪闪发光的黄金甲,让人陶醉在一片金色之中。那一树的金橘更是给花园镀上了一层金边,在太阳光下折射出耀眼的光芒。秋天是金色的,金色的天使。天使飞过,最后一季的冬天来了。清晨,万物都罩上了一层白白的霜。慢慢的,冬阳出来了,霜化了,渐变成了一滴滴露珠,垂挂在草间,吻着,似落非落。冬天的花园比以前三季要萧条的多。可是,那一簇簇淡黄的是什么呢?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树娇艳的腊梅在傲雪开放!她在向冬天挑战,“我不怕你,我能战胜你!”她说道。她那不屈的身躯,因和冬风搏斗而更坚强;她那玉一般的花瓣,晶莹剔透,包含了多少的血泪。她的美丽让冬天惊叹,她的精神使冬天更美。这就是老屋的园子以前的样子,真怀念以前的他们呀!生活中,自然中总会有他们的影儿,让我们去发现,去感动。700字 初三 书信
-
老屋“哗啦啦,哗啦啦”站在奔流不息的河流边,望着对岸那荒无人烟的一片空地,思绪停在了那早已不复存在的老屋。老屋上遍布着大大小小的裂痕,就像人那饱经风霜的脸。爬山虎为老屋穿上了绿色的大衣,却改变不了老屋的年迈,一到秋天,爬山虎变黄了,老屋在秋天的映衬下,显得分外孤寂。老屋前有一片菜园,外面围着浅棕色的篱笆,里面曾种着青菜、包菜、花菜……一旁的几棵参天大树,是以前,奶奶亲手种下的,旁边的一株小树苗,是我栽的。推开老屋的大门,就像走近了一个年代久远的世界。一张方方正正的八仙桌映入眼帘,那曾是我玩游戏的地方。听妈妈说,我小时候总爱站在八仙桌上,干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有时会拿着她的口红在桌上乱涂乱画,害得她擦了半天也擦不干净;有时会拿着新买的超轻黏土,塞到桌子和桌上放着的一块玻璃之间,害得那块玻璃黏在了桌子上,拿也拿不下来……小时候的我,常常因为这张八仙桌被爸爸骂,被爸爸打。走上楼梯,可以看见一只摇篮,听爷爷说,那是他和奶奶智慧的结晶,因为那是他们亲手编织的。小时候,我总是在那张摇篮里嚎啕大哭,不肯入睡,一定要妈妈来抱着我,给我讲故事,唱睡眠歌谣,我才肯罢休,不然,我就一直哭,一直哭,直到哭睡为止。如今老屋被推土机无情地推平了,这些回忆是老屋留下的唯一的宝贝,每当想起老屋的时候,我总会想:老屋,你在哪儿?550字 五年级
-
老屋外婆家有一座老屋,那是以前的住房,小小的屋子透出一股温馨的味道;外婆家有一座新房,宽敞明亮,透出一股幽幽的严肃感。我更喜欢那座老屋。不用华丽的外形,不要昂贵的家具,就只要那栋破旧的老屋。因为老屋,承载着我的童年。小时候,老屋的早晨是安详的。阳光透过稀疏的树叶印在地上,与花草亲切的交流昨晚睡得是否安宁。花儿合着的花瓣悄然展开,露出可爱明媚的笑脸。阳光暖洋洋地洒在地上,透过敞开的木窗射进屋子里,对着床上的我,好像在说:“嘿!懒虫!还不起床!”我的一天便从这里开始。外婆笑眯眯地端过早饭,我吃完后便兴致勃勃地东家西家乱窜。有时跑到小沟里玩水,有时把矮小的灌木扯下几片叶子。没事了跑到院子里听着大人们摆“龙门阵”,指挥着小伙伴们玩过家家。最有乐趣的是给枇杷树浇水,我端了一盆又一盆,不厌其烦,忙得不亦乐乎。老屋就在旁边看着稚嫩的我,分享着我的快乐。老屋的墙壁,是我的黑板。铅笔字、油笔字(我们这里对签字笔的称呼)、粉笔字应有尽有。我甚至用黑乎乎的锅底灰和木炭写过字,最后弄得外婆吓了一跳以为我栽进了泥巴里。我会在墙上写拼音,用一副小大人的模样教着已经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读,在墙上写着到此一游,我第一次写自己的名字,也是在那块墙上。总之,老屋的墙壁是我的天地。我经常住的那间房子里,一张床,几个盆,还有我满墙的杰作。陈设简单,但却是我的乐园。夜里我会和外婆高高兴兴地玩着“铲锅巴”,知道传来爷爷严厉的呵斥声,我们也会偷偷笑,继续玩。妈妈经常说,我让外婆有了一颗不老的童心。老屋……550字 六年级 状物
-
老屋游记2010年10月23日星期六天气:大雨我来到奶奶家的楼顶向着旁边那被颓弃的老屋看去。那老屋是我叔伯家的,他们一家人早就搬到市区去住了,留下了这的老屋在这里无人看管,由于年久失修那老屋已破败不堪。冷风携着刺骨的寒意向我佛来,那青砖砌成的残岩上一株小松树快乐的舞蹈,给了这古屋增添了几分妖娆,那藤蔓分生出来的泛黄的青丝绕过残岩爬上了那腐朽的梁柱支撑着的破碎的瓦片上,阳光洒下,这冬日也竟有着丝缕的绿意。老屋地上有几具被风吹倒的有着精细雕刻的檐木,上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飞舞的龙凤,这是客家文化文明的实例,这是中华文化博大精体现!这也是客家儿子乃至炎黄子孙骄傲的资本啊!可如今却只能在这守候着老屋了。猫儿惬意蜷缩在老屋的瓦檐下享受着阳光送来的丝毫暖意,白色的蝶从残岩的绿色中穿过,老屋旁,微黄的竹丛随风撼动,尉蓝的天空偶有一两群大雁划过。老屋与这座繁荣的城市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也许,不用多久这老屋也将不复存在了。在这个文明的年代,在这间被遗忘的老屋我仿佛听见了一个乞求的声音在呐喊:留我久点吧!我见证了这座成市的掘起,我见证了几代人的兴衰啊!远处,那片繁忙的工地上,时而传来咚咚的铁锤声,还有滋滋的机械声。那是现代文明建设者的呼喊声,那是祖国走向繁荣的步伐声!那是,与时俱进的欢呼声。不论这外界几何喧嚣,却也无法打破老屋的亘古的气息,只是,那蜷缩在阳光下的猫儿埋怨了这不妥协的音调,傲慢的伸了个懒腰向另一段残岩跳去。550字 高二 日记
-
印象又随着榴花一季的花开花落,送走了初夏,送走了溪水,送走了盛夏,送走了蝉鸣蛙唱,送走了我的小学生涯……迎来一个全新的初中生涯!踏进大门,一股浓厚的书香卷气息扑面而来,往后的三年我就要呆在这里学习了吗?满怀对初中生活的好奇与向往, 下定决心,松开了父母的手,往里面走去。相比之下,这里要比我见过的小学大得多,光是大厅上的壁雕,就已经征服了我,古老的色泽,看不懂的图案,抽象而富有美感,上面刻着些本校的品风。穿过大厅,直至初一的教学楼,上楼期间,仍是不自觉的吸了一口,油墨气息中夹杂着秋的微凉,我越来越喜欢这里了。新的老师教课方式及风格尤为独特,是语文老师让我有了这种想法。不知是什么时候的课了,老师跟我们说了许多班级杂事,她是班主任,对我们班很是关心,这让我们很感动。直至话音落下,大家才猛然意识到课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老师似乎并没有那么着急,后面的时间,老师居然给我们讲了“赏析方法”,这让我们每个人都倒抽了一道冷气。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坏事,以前的我们,被教材所困,打心底儿希望能够打破这个枯燥乏味的内容。现在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幽默风趣,往前对语文平平淡淡的我,也开始对语文有了新的认识。光线在时间的驱使下飞进飞出,定格在窗棂上,几天就这么过来了。随着这几天的学习,我突然感到肩上压着块巨石,让我喘不过气来。这是压力。我的心回答我。在这个群英汇聚的地方,唯有努力,才能超越!550字 初一
-
印象经典的西关牌坊;困住满园春色的铁栅栏;无处不在的摄像头;和刺痛人心的英雄榜;这就是印象中的侨联。春天的早晨总是让人心旷神怡,夜晚还未散去的雾水依然在天空无聊的游荡,而这并不能提起同学们的精神,拖拉的读书声仍然在耳边环绕。科代表们一次又一次的催促作业,学习委员总是徘徊于班级和教师办公室之间,和不变又乏味的主科课。夏天的中午是令人兴奋的,,食堂的香气牵动了每一个同学的脚步;中午时分,是一场速度与吃饭的竞赛,职场比赛绝对比奥运会还好看,从中午跑饭堂,我看到了中国田径运动的曙光。伴随着校园广播的开启,同学们陆陆续续的走过了那颗百年木棉,走出校门去探访门外的美食。秋天亦是难熬的下午,每个人心中都挂念着放学后去哪玩,或是作业那么多,上副科的时候偷偷写点。连最美好的自修课都会在难熬的秋天被各种小测独揽。而晚秋是让人振奋的,尽管篮球场,跑道,足球场已经年老色衰,但总会有一些热情的同学对其“投怀送抱”,为其洒下青春的汗水。冬天是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傍晚,初三的莘莘学子还在寒窗苦读,初二的“下狱”准备者们还在被“凶神恶煞”的老师留堂,初一那些未被摧残的花儿早就回家,奔向电子产品。门口的核心价值观还是无人观看,滴滴的刷卡机还是肩负重任,一扇门分出天上,地下。告别了网上的宣传资料,向教室的日光灯管挥手,头发向西关牌坊再见,走出了这满园春色,躲开了摄像头,看不见那拨人心弦的英雄榜。550字 初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