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后感——读《三国》论英雄
杨慎词云:滚滚长江东流水,浪花淘尽英雄……
《三国演义》,一首用血肉之躯、灵魂之石谱写的历史悲曲。在刀光剑影、断壁残墙、千军万马之下,那种忠信仁义、生死不渝的英雄气概,又岂是卿卿我我、纸醉金迷所能比拟的?从古到今,又有多少英雄豪杰在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风云乱世中逐鹿群雄,东征西讨,最终却被历史所淘汰?
但,在战火纷飞的三国时代,谁?才是真正的英雄?
曹操?在少年便被评价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对人才求贤若渴,而许攸就是一个实例。当初,袁绍骄傲自大,不采纳许攸意见并羞辱他。后来,许攸投奔曹操。没想到曹操竟连鞋也顾不得穿,光着脚就跑出去迎接,见到许攸倒头便拜。作为一位高高在上的领导级人物,面对贤才,能屈能伸,不耻下跪,这是一种何等难能可贵的高尚情操啊!真不愧为“大丈夫”!他,拥有远见卓识,凭借天子这个有利筹码,“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兵荒马乱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官渡之战中,凭借他的文韬武略,以少胜多,一统北方!但却又因他的多疑、刚愎自用,而令多数的战争以败局收场,令他的有才之士负屈含冤。神医华佗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治风疾神医身死,传遗命奸雄数终”里曹操因疑虑华佗借治病之名杀害他,却使一代神医华佗冤死狱中。难道,这就是英雄的所作所为吗?
那么,刘备是英雄吗?也许有人会举手投足地赞成。或许也是,刘备着以仁义当先,以仁政治国,三顾茅庐邀诸葛,真可谓集德仁义于一身的圣主。在青梅煮酒论英雄中,曹操的谈吐看似随意而闲适,却处处咄咄逼人、暗藏杀机。刘备心知自己羽翼未丰,仍需借助他人一臂之力,因而在谈吐中不断后退,在危急时刻急中生智,巧渡难关。但他鲜为人知的一面又有多少人质疑过?我认为,在某些时候,刘备毕竟也是“官”场之人,心思紧密。但他的用人之心,竟比墨还黑呀!其黑在利用人近乎残忍卑鄙。白帝城托孤时他对孔明说:“若嗣子可辅,辅之,若其不才,君请自取。”这一招可真歹毒。一招欲擒故纵,便让一个抵三个臭皮匠的孔明死心塌地服从,抽泣着说出了那句千古名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必善用心计的刘备一定是贻笑九泉了吧!若这不算,那么吕布之死又怎么解释呢?作为历史上礼贤下士的楷模,做出如此作为又何以成英雄呢?
那袁绍呢?我认为他色厉胆薄。爱才却不懂得敬才惜才,好谋划却无决断,贪生怕死,目光短浅,看见蝇头小利就拼命追逐,也不算英雄!
那关羽又何妨?他作为“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义的化身,一次战败被曹操所俘,为了兄弟情,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又回到了刘备的身边。他,忠于信,忠于义,真可谓是“玉可碎不可损其白,足可破不可毁其节”!做人就得像这样,说到做到。因为只有有信用的人才值得人敬重。信用是评价一个人关键的所在。要是没有了信用,那么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言归正传,说实话,关羽也并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英雄。最终他的逝世,也是因为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而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
那么,谁,才是英雄呢?诸葛亮?张飞?孙权?司马懿……
其实,“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他心目中的英雄。他们为了信义,为了远大的理想而英勇奋斗。无论是卑微的小人物,还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他们都是自己的英雄、自己的楷模。因为他们都为这个世界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因而,正是在阅读《三国演义》后,我从中汲取了许多为人处事之道。我才发现,《三国演义》被评为中国四大名着之一,还真是名不虚传呐!
四会中学初一:雷泳茵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为魏延鸣不平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四——为魏延鸣不平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相关推荐
-
三国演义——论英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礁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每每听见有人吟诵这首《临江仙》。便让我想起常常曹操,刘备,周瑜,孔明,张飞,关羽。还有他们的战国故事——《三国演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贯穿全文,《三国演义》令人目睹了雄浑的场面,真不愧是一步神采飞扬的文学作品,趣意盎然的史书。它讲述了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各路勇士舍生忘死为了国家而拼杀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着各路英雄好汉,谦逊的刘备,谨慎的孔明,心胸狭隘的周瑜,每一个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有人说,孔明才是真正的英雄,他是蜀国的伏龙,他有过人的机智,娴熟的兵阵,无不让后人叹为观止,孔明借箭,空城七擒孟获,挥泪斩马谡。云云,多体现出孔明的真性情,周瑜死前长叹“既生瑜,何生亮”可见孔明的确是一人才,把诡计多端的周瑜气的年纪轻轻就吐血身亡孔明是人才,可他仅仅只是人才,真正的英雄,是他——曹操有人形容他狡诈,我认为不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有谁能保自身清白曹操他心怀壮志,愿统一南北 ,面对沧海,心中一片明朗,吟诵出《观沧海》一诗,还著有《龟虽寿》,以表自己的豪情壮志至于曹操诛杀董承,伏寿等皇亲国戚。毕竟是他们动手于前曹操反击于后,难道指望曹操高高兴兴的等死吗?况且,东汉的败落就是败在外戚的手里,目睹着天下如何大乱的的曹操对此一清二楚,诛杀董承伏寿的过程,曹操也规定了自己亲属一律不得违反朝廷律令,即使对自己的亲儿子曹彰等人也是“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才高八斗的曹操为人谨慎。曾私自“开司马门而出"他的车夫立刻就被处死,综合这些回头看曹操并不是一个汉朝的叛逆者,而是一位英雄。《三国演义》的人物各具其态,有长有短还可以明白生活真理。《三国演义》——值得一读。650字 初一 议论文
-
论三国“话说天下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三国鼎立是当时时局所迫,那些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曹操煮酒论英雄,孙权建立江南统治。谁无不说三国好汉?谁无不被三国好汉所为之敬佩。但是——三国哪一位好汉能得到好下场?关羽青髯公,手持青龙刀,身骑赤兔马,在当时喝霸一方,整个中原一听到关羽这个名字,都要浑身起哆嗦。可是——他的下场呢?还不是被自己的侄子刘封所害,败走麦城,人头被孙权砍首级,连死都不能安息。想起来,真为他不值,明明是那么有情有义的人,没有想到,他却死得那么惨。时年五十五岁。千古长叹......张飞,曾经孤身一人大喝一声将曹操的百万大军给斥退,可是——他的命运不比关羽差,他的属下在他睡觉时取其首级,“攻其不备”呀!想不到一位好汉就这么白白的送了性命。时年五十五岁。万里长嘶......再说吕蒙,他曾经是一位江东大将,可就是在用谋略取荆州后,联合孙权杀了关羽后,关羽用其在天之灵将吕蒙给杀了,七窍流血而死。不值呀!他为江东建立的汗马功劳,一时间化为乌有......曹操,是一位有勇有谋的军事家,诗人,可谓之为一代奸雄。最终,坏事做尽,因脑子里长瘤而死。临死之前,其实他还有救,只要他听从大夫华佗的劝告,进行脑袋手术,就不会那么早死了,他的宏图大志——统一天下,就指日可待。但是,还是含恨而亡......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君主——刘备,孙权,曹丕,哪一位得到了天下?如同一场梦一般,荣华富贵稍纵即逝,功名,名利,权利,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可望而不可及。笑看三国,风光一时,名垂千古......55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论三国》第二名本来应该是小乔的姐姐大乔的,可是后来,有了一个叫貂禅的北方人应邀参加了评选。说是为了使排行榜与国际接轨,促进交流,提高水平。说到貂禅,只是比大乔高那么一点点,而且有年龄优势,所以把大乔挤了下去。大乔呢,因为生了孩子,把这些也不放在心上。老百姓们把小乔和貂禅放在一起比较了一下,发现,貂禅的鼻子矮了那么一点点,嘴也大了一点点,额头还高了一点点。反正,怎么看都比小乔差那么一点点。于是貂禅上了榜以来,就做了6个月的榜副。不过,貂禅到也大度,有人采访她的时候,她说,在北方的排行榜上她可是第一,小乔也就是个老二。在《男性世界》上也有一个排行榜,叫做卧龙榜。是诸葛为了做宣传,参考江东的飞凤榜做的。以提高自己在军界的声望,诸葛当仁不让的做了第一。说来还有段故事不得不说。刘备还没发达的时候,某次出外溜达,突然肚子疼,要上厕所,没带手纸,又不甘心花两个子买那些厕所门口皱巴巴的推荐手纸,于是就在街头的报摊上买了份娱乐圈的小报。他蹲在那里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发现在报纸的夹缝里有一条广告,说是报名参加"卧龙榜"排名大赛(要交报名费1两银子),报名地某某,沿途没有接待,如有接待,纯属假冒。还说,这个排行榜是当今世上最杰出脑袋的最新排名。刘备一看到没什么,但是出于一种职业的敏感(他当时担任一个县衙的特约记者),没舍得把这张报纸用掉,小心翼翼的叠好了,慢腾腾的出恭完毕,回到住所。当然刘备不是为了要报名,虽然他还没发迹,但是他有句口头禅,说,怎么说我也是个夕阳皇亲。肯定是不会去附和这种小报上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可是后来,这个排行榜搞出名名堂来了,一些知名人士都纷纷出面写文章,或给诸葛赠题词。诸葛也有经济头脑,办了一份杂志,就是《男性世界》。里面专门搞排名,后来还加了几个诸如"最猛的人","最衰的人"……出于大家都爱排名的心理,这分杂志销量彪升,影响因子也上去了,后来成为政府部门的必备参考读物,也就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最杰出脑袋"的排名里,第二名就是江东的周瑜。再后来,刘备出道了,到处网络人才,有人向他推荐排行榜,他也想了起来,于是就手捧着那本杂志,带上张飞关羽上诸葛的茅庐三请孔明。才成就他三分天下的霸业。再说小乔,闲来无事,喜欢看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志和小报,后来,她看了这份排行榜,于是看上周瑜的,她说,虽然诸葛排在第一,但我和诸葛做过校友,知道他不怎么地,还是又帅又聪明的公瑾好。所以才有了后面的一段佳话。9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论三国《三国演义》乃是一篇着名小说,里面的情景虽然大多数是虚构的,但里面的惊心动魄还是很好。小弟虽不才,但愿意说一说本人对三国的看法。《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无疑是最受人关注,罗贯中无疑不诸葛亮神话了,诸葛亮虽有知天象,晓地理的本事但不得不说罗贯中把诸葛亮的运气写得太好了,比如在草船借箭中如果曹操射的是火箭那诸葛亮就惨了,但我不知道是该说是罗贯中故意的还是说曹操太笨。除了这一点诸葛亮还有一个特点~~预知未来,如在刘备去周瑜那里,那三个锦囊不得不令我折服,还有在他死后告诉姜维那几个办法让我无语,他为什么知道呢?对于诸葛亮就这点看法。曹操大概是在《三国演义》最不受欢迎的了,作为一个奸雄,他有抱负有理想但在最后他所建立的国家为他人做了嫁衣我不知道是应该说他傻还是说他没想到未来。孙权作为最后的胜利者,他建立的王国作为赢家我觉得他胜之不武,因为不是汉太差,而是人出了问题,如果不是张飞喝酒误事,如果不是刘备想为兄弟报仇,汉应该作为赢家。但没有那么多如果,汉朝灭亡还是主要是刘备的儿子乐不思蜀。以上就是我对《三国演义》的评论,欢迎大家评论。东英初一:残血450字 初一 议论文
-
三国人物论大家都读过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吧。里面的人物一定让你记忆犹新。它的作者是元末时期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他就是罗贯中。他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一身著作颇丰,《三国演义》是他的代表作。在《三国演义》中,有忠厚老实的鲁肃,阴险狡诈的周瑜,胸有成竹的诸葛亮,生性多疑的曹操,心胸宽广的刘备,百战百胜的赵云……人物多的说也说不完。曹操的生性多疑,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周瑜的心胸狭窄都体现在一次“草船借箭”的过程中。当时曹操攻完刘备,有进攻孙权,于是刘备与孙权联手攻曹。刘备派诸葛亮前去助战,“草船借箭”就是这样开始的。周瑜心胸狭窄,用短期造箭来陷害他。诸葛亮神机妙算,早已知到这件事。他知天文,识地理,去向曹操“借箭”。由于当时起雾,曹操怕中计,不敢出兵,用弓弩手射箭前去。最后诸葛亮成功“借箭”,并准时交箭,使周瑜自叹不如。曹操的生性多疑还在与一次他头痛的时侯,请华佗来医治。华佗看了看,对曹操说要剖开脑袋来医治。曹操以为华佗要陷害他,把华佗给杀了。因为曹操的生性多疑,所以把一个好人给杀害了。这两个例子说明了做人应该有勇有谋,不要生性多疑、心胸狭窄,要正确的对待他人。400字 初一 抒情散文
-
读《三国演义》论英雄前几天,我刚读完《三国演义》。我最佩服的一个人就是号称“乱世袅雄”的曹操。曹操和刘备是大家公认的英雄,但不知刘备有什么本事能与曹操相提并论?就说当皇帝这件事来说吧,刘备称帝是蓄谋已久了的,曹操呢?如果当时没有他,不知天下会有多少个皇帝。称帝的袁术,被他灭了。之后无人敢称帝,曹操一直以“丞相”自居,并未称帝。曹操既是实干家,又是大军事家。他破黄巾,灭袁绍,平袁术,诛吕布,败张鲁,收刘表,狭天子以令诸侯。这一切无不表现出曹操杰出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而刘备除了找几个能人帮忙,自己什么都不会赶,更不用说什么军事才能了。最后,他败给了自己,在陆逊火烧联营八百里时被消灭了。曹操有豁达大度的胸怀。在《煮酒论英雄》一篇中,曹操说他刘备是并世英雄,说得刘备连筷子都吓掉了。这是刘备已是曹操的瓮中之鳖,但曹操觉得既然都是英雄,就该惺惺惜惺惺,就该共同驰骋沙场,决胜与刀光剑影之中。曹操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大诗人,他吟诵“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副,天下归心。”等作品,更能表现出他非凡的文才和浪漫的情怀。曹操不仅是一个英雄,更是一个强人。他既有巧取豪夺的能力,横冲直闯的勇气,还有运筹帷幄的智慧。当然,曹操也有很多缺点,但与他的英明相比,已经微不足道了。以前,我们从电视剧中认识了曹操,刘备,诸葛亮等,现在我从书中深刻地认识了这些名人。看电视不能取代读书,我更爱读书了。(这篇文章曾经上过家长报,希望大家喜欢55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论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普天之下,谁是英雄?我带着这个疑问读完了《三国演义》,但那时的我,依旧没有搞清楚这个问题,只不过是为《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而感动。我为刘关张“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而感动,我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而感动,我为曹操“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而感动。可是那时只有感动,却忘记思考这个问题。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三国演义》里面并没有英雄》曹操,他有着说不完的豪情壮志,可惜那刘备孙权的一场大火把他的豪情和壮志烧成了灰,一点又一点地溶解在刺骨的江水中。他的疑心病害死了名医华佗,他的嫉妒心害死了杨修。这是一个英雄所能做的吗?刘备,礼贤下士,重情重义。但是他在我心中算不上是一个英雄。徐州城破了,吕布向他求情,可是刘备却向曹操讲起了吕布的三个死去的义父,还反问曹操愿不愿意当吕布的第四个义父。吕布的下场不用说了,可刘备呢?他在攻打孙权时,不听诸葛亮的劝阻,结果,换来了“火烧夷陵七百里”,最终病死白帝城。诸葛亮不听刘备的话,任用马谡为将。张飞性格暴躁,常常随意打骂士兵……他们都称不上英雄。可是他们为什么称不上英雄?因为他们只是为了自己或自己所支持的一方的利益去努力,而不是为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那么他们又怎么能算上是英雄呢?对于《三国演义》,我最讨厌一个地方,那就是“尊刘贬曹”的倾向太多了。历史是公正的,不会偏袒刘备,也不会与曹操做对。不像《三国演义》里面写的那样。罗贯中也许是害怕自己的作品不合百姓们的口味吧!可是司马迁明知《史记》不合汉武帝胃口,又为何要继续写下去呢?说到这里,也许是罗贯中的错了,我觉得他不应该在《三国演义》加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可是他加了,名将周瑜成了一个气量狭小的人,而这只是用来衬托诸葛孔明的智慧!多么荒唐!当然,罗贯中能够把三百多场大小战斗,井井有条,丝毫不乱的排列在一起,令我十分佩服。而且,与《水浒》相比,《三国演义》的悲剧色彩更浓、更扣人心弦。其实,英雄还是有的:虎门销烟的林则徐、英勇就义的关天培、收复新疆的左中棠、临危不惧的邓世昌……他们都是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我觉得在比过去更加强大的新中国,也会涌现许多真英雄!四川达州大竹县四川省大竹中学初二:zzsng800字 初二 读后感
-
论英雄,学英雄——读《三国演义》有感说起英雄,便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张飞、马超、关羽、赵云等威风凛凛,身长八九尺的救世英雄;他们个个有自己的独特的性格面貌,关羽是脸红的,义重如山;赵云是有才智的,骁勇善战;曹操是多疑的,奸诈过人……这么多英雄,各具特色,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诸葛亮。诸葛亮又叫孔明,还叫诸葛孔明,是一个足智多谋的天才,被人们称为“智绝”。诸葛亮有三寸不烂之舌,说劝降之语,没人不降;跟众官舌战,人人都会无言以对。都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诸葛亮就抓住了敌人的情况,料事如神,立下了很多功,特别是诸葛亮抓住了曹操严重的疑心病,给曹操吃了很多苦头,第五十回就是个例子。庞统让曹操把船都用锁锁起来,这样就可以避免北方军不宜水战的难题。可诸葛亮招来东南风,用火攻把曹操逼地望彝陵逃走。曹操逃跑中,中了很多埋伏,都大难不死,庆幸逃脱。正行间,军士禀曹操,前面有两条路,大路比较平,却远五十余里。小路到华容道,却近五十余里,可地窄路险,坑坎难行。曹操让人上山观望,小路山边有数处烟气;大路并无动静。曹操多疑,说:“诸葛亮多谋,故意在小路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路走,诸葛亮却伏兵与大路等着,我往小路走,偏不中诸葛亮计。”于是曹操上山走小路,其实正中了诸葛亮之计,上小路时伏兵一涌而出,险些丧命,曹军人皆饥倒,马尽困乏。诸葛亮的满头脑智慧,胜仗也就滚滚而来。最后诸葛亮操劳过度,死于五丈原,就这样一代英雄去矣!三国时期的英雄很多,如今的英雄越来越少。品质优秀,武勇超群,无私忘我而令人敬佩的才算的上是英雄,刘胡兰,董存瑞,徐洪刚一些就是英雄。英雄的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好好学习这些英雄吧!嵊州市剡山小学五年级:过思齐600字 五年级 读后感
-
品行论“英雄”----- 读《三国演义》有感近日,我看了《三国演义》之后,心有所触,文中的曹操,乃天下奸雄,挟天子以令诸侯,生的儿子也都个个可以在乱世之中独挡一面。“汉贼,曹贼”的也不知被骂了多少回了。可是我所认识的曹操与演义中可大不同:有谋略、文武双全,见识广胆子大,雄心壮志,就是有些好色,不过这与他的雄心壮志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一样的人物,为何有如此不同的印象呢?我仔细琢磨,才得出一个结论:应百姓需求,写作时间是朱元璋洪武三年,当时百姓正脱离元朝的统治,但明朝仍在对元朝进行最后的打击,民众极需要一个精神寄托。于是,一部极具政治目的的小说《三国演义》诞生了。其中,把“仁厚、忠义”的刘备吹捧至极,把“奸诈、暴谲”的曹操鞭挞至极。鲁迅也曾说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刘备则作为一个“天生”的领导者,百姓无不拥戴。所以说,《三国演义》中的话并不能作为历史参考资料。(但也不可否认它的文学价值。)“无风不起浪”,如果曹操完全没有做过“奸诈”“不厚道”的事,作者也无法将其夸张放大,于是,我便开始了二次调查。我花了将近三个小时的时间,去琢磨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与现代作家袁腾飞所写的《汉末三国》。其中也有不少曹操的“坏事”,如:冤杀吕伯奢一家;为引诱吕布,拿掳来的群众当炮灰;为报父仇,攻打徐州时,军队所到之处“杀戮人民,发掘坟墓”等等’“缺德”的事也干了不少。现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残忍至极,但在当时则属于政治需要,“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乱世之中,这样的现象不足为奇,但作者却抓着不放,一点点地夸大。这件事过后,我想了足有一个钟头,曹操本应在后人之书里为堂堂的“魏武帝”,乱世豪杰。只因为他在攀登上极力的高峰时,脚下的白骨比其它二人(刘备、孙权)多了一些,便遭后人不齿。可见比别人多并不见得一定就是好事。“吃亏是福”有大气度的人方能成就大事,抛开曹操的种种“不良记录”。曹操在对阵袁绍之时,因实力悬殊,部下们几乎都给袁绍发过归纳信。当曹操打赢了战役以后,他大度地将信投入了火中。他这种大度不但加强了将士谋臣追随他的信念,还引得更多才子投奔而来。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大度一些,吃的亏终究都会化为你登上成功之顶的垫脚石。还有一点,那就是读书切忌囫囵吞枣,我们应该带着批判的目光去阅读并思考。并结合多种资料去理解。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六年级:汪一丁8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论《三国演义》“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每当这首词徘徊在我的耳畔时,我就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三国演义》,心里思绪起伏,不由自主的去追溯那千年前令人向往的事迹,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三国演义》,它是藏在我心中永远的名着,也是永远的经典。这本书是一本记载了从公元220年-280年约百年的战争历史,罗贯中妙笔生花,他用自己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手法将把《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语和每一个小细节刻画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人物与人物的衬托,使整个人物更加生动形象,更加传神,使我们看得人回味无穷。三国演义里的魏王曹操,他奸诈狡猾,做事谨慎,而且胸怀有大志,刚开始,在他主动给王允提议去刺杀董卓时我觉得他是一个一心要扶正汉业的人,但在刺杀不成,落难与陈宫逃跑时说得:“宁愿天下人负我,不愿我负天下人!”和后来挟天子以令诸侯时我才发现他是一个胸怀大志而不漏声色的枭雄。蜀王刘备,他是一个重情重意的人,是一个一心想扶正汗业的人,重情重意我是在刘表要死,把荆州托付给他时,他却始终不愿接受,和赵云千里救主,以一敌众救阿斗回来时,把阿斗摔在地上,骂阿斗这孺子差点害的他丢失大将,还有得知关羽,张飞死后毫不犹豫亲率大军去讨伐东吴,最后病死朝发白帝城。自从刘备受了董承衣带诏后,就一直为了汉业复兴而奋斗,所以我也觉得他是一个忠臣。其实刘备不是他们所说的枭雄,我觉得他其实是一个英雄,就连曹操在青梅煮酒论英雄时都说刘备是一个英雄,在战黄巾,斗吕布和扛曹操时,都显得十分英勇,这所有都是为了扶正汉业,不辜负董承的期望。还有一个吴王孙权,虽说他没有曹操那般聪明,也没有刘备那么仁慈,但他是一个政治方面很有成就的人,孙策在死时就写信给孙权说,带领东吴兵打仗,与群雄争霸你比不上我,但在安稳国家这方面我也不如你,所以孙策把吴王的大任交给了孙权。孙权当上吴王后,和张昭周瑜一起建设吴国,吴国繁盛时,魏国都不敢小觑吴国,后来又在赤壁之战上联合刘备,大败曹军,后来又靠他和吕蒙的聪明才智,智胜关羽。在三国演义里还有一个诸葛亮,他是十分的聪明,也是一个忠臣,在火烧新野,草船借箭,赤壁之战……都能看出来他料事如神,而且后来他又发明了木牛流马,诸葛连弩,孔明灯。他为了蜀国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最后在五丈原病逝,他的光辉事迹给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其实在三国中,我最喜欢的不是重仁重义的关羽,也不是长胜将军赵云,也不是三王和诸葛亮,其实是三国中东吴的周瑜。在三国中周瑜是一个耍小聪明了,又十分嫉贤的人,周瑜,是三国中不可缺少的人,小霸王孙策死时都说:“内事问张昭,外事找周瑜”,而且周瑜从辅佐孙策一直到辅佐孙权都为东吴立下了汗马功劳,赤壁之战上他先对蒋干用反间计,又与黄盖献上苦肉计,最后恐把东吴烧不绝,庞统又献连环计,如果没有周瑜,诸葛亮再有智谋也只能是虚谈摆了,周瑜在死后后人就说,周瑜是智有余,而气不足,其实我也觉得是这样,周瑜机智过人,但是度量却太小。诸葛亮三气周瑜,虽然并没这件事,但是这样写既写出了周瑜的才智与心胸狭隘,又衬托出了诸葛亮的才智过人,两全其美,而且淋漓尽致的刻画出了周瑜的形象,让我感到生临其境,让我感到一丝遗憾,要是周瑜心胸宽大一些该多好啊。最后,三国被司马懿统一了,司马懿比周瑜稍聪明一些,而且十分谨慎,而且度量很大,有治国之才,理国之方,让他统一三国,我觉得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局。1200字以上 六年级 读后感
-
论英雄关于英雄,曹操煮酒论英雄,发出那样的慨叹——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智者也。杜甫这样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毛泽东这样写——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董必武认为——染沙场气化虹,捐躯为国是英雄。…………我认为---古时的英雄是指才能卓越,英勇无畏的豪杰。在抗战时期,英雄是战死沙场,为国捐躯的烈士。在改革时期,英雄是毛泽东那样的领袖人物。如今,英雄不再是梦想,也许每个人都是英雄。每个孩子都有一时想要当英雄,行侠仗义,都有一个英雄梦,我也有一个英雄梦,不,是‘‘女侠梦’’。‘‘女侠梦’’的中心是关羽,他是我作为女侠的楷模,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他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高大的形象,英勇的身姿……。。他身长九尺,鬓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唇若涂脂,手使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散发着无以伦比的英雄气质。场景一:只见关羽手持着青龙偃月刀,穿过重重敌军,眨眼功夫,关羽斩了华雄的脑袋,回到军营。事情是这样的——关羽是个马弓手,他所在的战营与董卓大战,董卓派出一员大将,华雄。他的战营里两员大将不再,与华雄相战,屡战屡败,正当走投无路的时候,关羽自告奋勇,以性命相保,杀了华雄。曹操让关羽上战前喝一杯热酒,关羽胸有成竹,声称:要回来再喝。说罢,便上了战场。等他回来,酒还是温的。这就是着名的温酒斩华雄,后人有诗赞之曰——威震乾坤第一功,辕门画鼓响咚咚。云长停盏施英勇,酒尚温时斩华雄。没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没有扣人心弦的厮杀,仅有尚温的一杯酒,却敌得过刀光剑影,华雄阵斩俞涉,潘凤,大大出了风头,却顷刻死在关公刀下,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关羽的英雄形象。场景二;只见曹操笑容满面,卑躬屈膝,向关羽献上黄金,美女,十几年如一日,想让关羽为己所用,关羽却忠心耿耿,什么都不肯收,原封不动的退回了。有一天曹操将自己最心爱的赤兔马献给关羽,关羽心想;有了这匹好马,我就能快点见到大哥了。于是只收下了赤兔马,就连临走前还‘‘挂印封金’’。关羽的义气,天下人无不敬佩,被人称为义绝。场景三;只见华夏大地,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仅北京一地,关公庙就有116座,规模大,气势宏伟,关公还被称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千百年来,经过历代统治者的封谥,和戏曲、文学的演义描述,一个“对国以忠、待人以仁、处事以智、交友以义、作战以勇”,代表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完美的关公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他由“万世人杰”上升到“神中之神”,成为战神,财神,文神,农神,是全方位的万能之神,不仅如此,除了在华夏大地,在外国,对关羽的膜拜之风也历历不衰。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几乎各家各户都为关公设香案,立牌位,挂圣像。在美国,有一个“龙岗总会”,是拜关公的民间组织,各地分会有140多个,遍布华人居住的世界各地。在日本,早在清代就有关帝庙;前些年还新建了一座关庙,据称是海外建筑规模最大的关庙。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让关羽精神在我们每个人内心最纯净的地方生根发芽吧。1200字 高二 议论文
-
《三国演义》读后感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着《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着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12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从小,总听哥哥姐姐们提起中外名着《三国演义》,于是便缠着家人为我讲《三国演义》。无奈当时年纪尚小,歪着个脑袋傻呆呆地听家人费力地跟我解释每—句话的意思。当到了小学二年级时,终于把这本我思念已久的书勉勉强强读完。可是—个刚步入学习的殿堂的小学生,怎能深刻地理解到书中的含义呢?到了现在,我才渐渐读懂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三国时代,战火纷飞,英雄辈出,但——谁是英雄?刘备是英雄吗?有人会说,他当然是英雄!刘备知道没有—个足智多谋的人和自己—起打拼江山,自己是不可能做出—番大事业的。于是他三顾茅庐,找诸葛亮来共谋大事,前两次拜访诸葛亮不在家,当刘备第三次找他时,诸葛亮却在午睡。刘备当时虽不算很有名气,却也是—个将军呀。而这位将军,却花好几个小时的时间等诸葛亮睡醒。这件小事,足以看出刘备的谦虚和明智。况且曹操曾对刘备说过:“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看人达到入木三分的曹操都这么说,刘备怎么会不是英雄?不过,我却有自己的—些不同的看法。且不说刘备没有强大的军队;且不说刘备没有稳固的地盘;且不说刘备没有太大的名气,刘备的人品也有点问题,吕布之死足以证明。想当初,吕布曾在刘备危难之时救过他,使他避免了—场注定就不可能成功的败仗。可当吕布被曹操捉住,曹操问刘备该不该留下吕布时,刘备却忘恩负义地说了句:“别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于是,吕布就这样被自己恩惠过的人的—句话给毙命了。这时,大家可能就想到了另—位很有军事谋略的人——诸葛亮。那么,诸葛亮是英雄吗?不错,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曾促成刘备与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以及在刘备去世前,为刘备定下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大家可能还会想起很着名的空城计。但是,《三国志》里对此事却予以驳斥,说当时在阳平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发生这种事。因为当时的司马懿官居荆州都督,驻扎在宛城,不在阳平战场,不可能发生空城计。而且,像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事情都是编出来的。如果《三国演义》里没有出现这些事情,恐怕人们也不会对他那么崇拜了吧。那么曹操呢,他算是英雄吗?我看他也不是英雄。有—次,曹操住在朋友吕伯奢家里,听见门外传来磨刀声,他起了疑心,把那家人全给杀了,还说了—句令人气愤的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误杀人还这么理直气壮,此人不奸,何人奸?“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精彩的人物,使我百读不厌。但是,这其中有的人物愚不可及;有的人物狡猾奸诈;有的人物疑神疑鬼;有的人物心胸狭窄。如果用我的标准来评价《三国演义》中各具特点的人物,恐怕没有—个算得上英雄。我心目中的真正的英雄应该聪明透顶、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与人为善。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如孔繁森、刘玉儒、任长霞,他们都是我们的时代楷模,民族英雄。因为有了这些英雄,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学习他们默默奉献的精神,为家长、老师、同学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只要人人都有为他人着想的精神,祖国的明天会变的更美好!四年级:chenshuyi12341200字 四年级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是由明朝文学大家罗贯中根据当时所流行的话本收集而成的,主要是介绍东汉末年,群雄四起,争霸天下的野心为背景,故事是由魏、蜀、吴这三国交织而成,其中,以蜀汉为主体,所以,作者对蜀汉中的主角包括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人则是赞赏有加,对魏中的主要角色,「曹操」,则是以贬居多。「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奇书之一(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亦是章回小说之一,所以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评价,其中,有许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顾茅庐、草船借箭、死孔明吓退活仲达等……,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有。一、「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 ,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 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二、「的芦救主」:此时,刘备虽然对刘表的召请,心里感到疑惧,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刘备便带着赵云,跨着的卢,向襄阳出发,蔡瑁装得非常恭谨,到了第二天早上,荆襄九郡四十二州县的文武官吏,开始参加刘备代替刘表主持的「丰年大宴」,赵云非常小心的跟在刘备身旁,于是,蔡瑁又设下计策,把赵云支开,等到酒过三巡之后,伊藉执着酒杯,个人总结走近刘备席前,悄悄地向他说过:「蔡瑁想要杀你,你赶快从西门逃走吧!」于是,刘备立即跨上的卢向西门逃出去,但没想到走不到几里路,前面有一条又深又急的河,此时,刘备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这时,刘备嘴里喃喃地念道:“的卢,你要救我!”的卢好像是听懂他话似的,奋力窜起来,使刘备脱离了险境。这二则故事使我受到了启发,(一)是让我感受到关公的重义气,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两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两位嫂嫂的安全为重;(二)是让我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认为它是坏的而舍弃它,就像是的卢一样,纵使它是会克主的,但刘备却不在意它,可能是刘备的仁心感动了的卢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时,它无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看完三国演义,才感觉到中国文学的博大精深,也感受到作者的写作能力,罗贯中把所有人物都描述的栩栩如生,如:关羽的义、张飞的直、诸葛亮的忠及曹操的奸等……,让读者都与故事的剧情融合为一体,随着故事剧情的高潮而起伏,「三国演义」因为属于章回小说,故事具有连续性,让人有一直想看下去的心理,而且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故事编排得宜,紧张刺激,使人有一种深陷其中,好像自己也处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三国演义」不仅是在当时有一种象征的功用,也是令一种体制的创新,更是研究明清小说的典范之一,所以,「三国演义」真是一本值得在再看的好书,每阅读一次,就感觉多了一次不同的体验,文学素养也提升了许多。1200字 六年级 读后感
-
三国演义读后感我家有许多藏书,但我最喜欢的还是《三国演义》。每当我翻开那本厚厚的书时,总是被其中的情节所吸引。三国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其中每个人物的神态特点都写得淋漓尽致,我最喜欢其中的蜀中五虎将——关、张、赵、马、黄:关云长是一个:红脸、丹凤眼、卧蚕眉的大将军(汉寿亭侯),他的出场是温酒斩华雄,后斩袁绍名将颜良、文丑,令众诸侯听得其名都闻风丧胆,后来不幸被曹操俘虏,但后来一得知旧主刘备在袁绍部,立即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来跟随刘备打遍天下。张飞,字翼德,黑脸,落腮胡子,他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前一声吼,喝退曹军近百万,在战斗中取上将之首级如探囊取物,他虽然是个大老粗,但也有细的时候,在瓦隘口用巧计捉住蜀中名将严颜,并用诚心降服了他。说到赵云,最出名的是长坂坡单骑救主,在曹操百万军中冲来杀去,如入无人之境,救出了刘备之子刘禅和刘备之妻甘夫人,砍死敌将五十多名,砍倒大旗两面,并帮助刘备恢复汉室,所到之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真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说到马超,他可谓是忠、孝、勇兼备,他一听说自己的父亲马腾被曹操杀了,十分恼怒,立即率领西凉军杀得曹操割须弃袍,后忠于张鲁,虽受其怀疑,但仍和张飞大战,最终万般无奈,投降了刘备。说到黄忠,曾经和五虎将之首关羽大战过,他不但刀法挥舞如风,箭法更是了得,一箭就射中了关羽头盔上的红缨,关羽大吃一惊,折马便回。后来,真心投奔刘备,后又被诸葛亮用激将法,一举就夺下了定军山、天荡山,大败魏军,真是人老刀不老啊!《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写得十分细腻,而写计谋却比它还略胜一筹。在官渡大战中,一开始形势对曹操十分不利,人少粮缺,而袁绍兵精粮足,虽然打了几次小败仗,但实力尚在,便和曹操打起了消耗战,正当曹操只有几天粮草时,袁绍降士许攸献策率三千轻骑直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曹操用此计果然打败袁绍,威名远扬,灭袁绍二子后,终于统一了北方。在赤壁大战中,水军都督周瑜和诸葛亮都知要火攻,这是江东名士庞统到了曹军中故意献上了连环计,诸葛亮预测到傍晚会有东南风,可一举攻破曹军,但必须有一个人去诈降,这是老将黄盖甘愿受苦,果然博得曹操信任,将曹军大败于赤壁,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势。在诸葛亮的一次北伐中军事要地——街亭失守诸葛亮闻讯大吃一惊,这是西北角魏军已经杀过来了,诸葛亮立即将城中旗帜放倒,大门敞开,自己在楼上弹琴。司马懿来后大惊,没过一会儿就退兵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三国演义》在每一场战斗中,用尽了各种各样的谋略,浮现出一个个骁勇的武将,一位位巧舌如簧的辩士,在一起斗志斗勇,将每个人物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在《三国演义》中如果将一个个谋略去掉,那剩下的只不过是打打杀杀,如果将一个个人物的神情、话语去掉,那剩下的就更没劲了,所以你就能想一想它们在三国演义中的分量是多大了。我从这里还学会了许多写人的方法,我们平时的写作中只用一些平淡的话语,而忽略了另一个写作要素——神情,在三国演义中往往只要用一个人的某一个神情就能决定一个人的性格,而且让我们学会了描写人物要有典型性。特别是在三国演义中描写人物上,比如说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作者把诸葛亮描写得神乎其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许多史料记载中,诸葛亮并不象《三国演义》中那么厉害。我一时之内还无法将三国演义讲完,俗话说得好:百闻不如一见。你还是来看看《三国演义》吧!1200字 四年级 状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