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奖台上的我650字

领奖台上的我

650字 初三 记叙文

春天,时而晴空万里。时而阴雨绵绵。因此不少植物在她的呵护之下,成长了起来。此时我也不禁产生了对这施恩者的感概与至谢。

阴雨过后,晴空万里,风消云散,有时见日。看着那碧蓝的天空,人心情也开朗了。连运气也变好了起来。今天早上我看了看日历噢!还有四天便是双休日。也许这几天对我而只是短暂的,但我仍希望在这四天里能有一些新鲜事发生。天渐渐地亮了起来,看了看这天空的那片碧蓝。我想:有这样的天气可能会有一些好事发生。果然,事情发生了。这时老师微笑地走过来,拍了拍我肩膀,我回过头来,心想:没准又发生什么事了吗?难道是督杳工作做得不够好吗?心中还疑团重重的。老师小声地说:“你的作文在学校中获奖啦!你一下子升旗时去领奖吧!”我一听,心锁顿时被打开了,心中直至脸上也留露出了喜悦。我的同桌小声地说:“好样的,竟能把奖也给拿回来了。”我微笑不语,心中却激动地期盼着升旗的到时来。

叮叮……升旗的铃声响了起来,并回荡于我的耳边。此时,我的心跳得更剧烈了。砰砰-砰砰也响着,我想:自己放松点嘛!别紧张。我随着队伍到操场,就飞奔到升旗台下集合。升旗开始了。当一曲国歌完后,这时有政教处老师讲话。话虽长,但我却觉得她说得很快。此时,副校长上台了,她笑着宣读了我们几个领奖名单。便请我们上台领奖。突然脚发抖了心好像砰得到了极限似的。我随着同学的掌声走上台,这时我向同学们望了过去,真吓人,同学真多呀!我开始被吓呆了。然而要等校长反奖发给我时,我才知道自己是拿了三等奖。真不敢想像,我竟能在学校里拿奖这真还廷新鲜的。今天运气还不错嘛。

三等奖的作文我写得到,一等奖的呢?其实我对自己拿三等奖还不满意,因为我能更好更强。所以我认为自己以后要更认真去做每一件事,包括定作文。领奖台上的我已是过去,最重要的是以后能更创佳绩。

叹怜玉带林中挂—我看林黛玉

1200字以上 初一 读后感

“厚地天高,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一部“红楼”,刻画了穿越历史的古代爱情,无数的角色在其中演绎了封建社会的悲喜人生。读完《红楼梦》将书页闭合,闭上双眼沉思,其中的人物在脑海中闪过,从书中的人物身上我体会到了很多,宝玉的叛逆,宝钗的处事,袭人的顺从和晴雯的自尊,然而这些却并不是给我印想最深的,在大观园形形色色的人物中,最让我牢记的是在别人看来太过于憔悴的林黛玉。

“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这句对林黛玉的判词在开始便注定了她的命运,皎洁的玉带空挂在秋风萧瑟的树林中,对判词的解析无不透着暗暗的凄凉。纵观红楼黛玉的一生,“凄凉”二字可谓是和她紧密相连。说林黛玉凄凉并非空穴来风,然而事物都是有因果的,林黛玉让人感到的凄凉,同样有原因可究,这个原因在我看来便是她的几个出众之处造成的。

首先,是她的“才”。什么是才?这里所说的“才”指的是她的,智商。她的高智商在书中的最好体现有以下几处:1、第八十七回“感深秋抚琴悲往事—坐禅寂走火入邪魔”,在这一回中黛玉看到已是深秋节气,想到“父母诺在,南边的景致,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桥,六朝遗迹”因此便抚琴怀念,此时林黛玉不弹琴已是多年,然而书中写道“虽是手生,到底一练就熟”,同时书中对她做出了一个评价写到“黛玉本是个绝顶聪明人”,由此不难看出,林黛玉“才”是有的。2、第三十八回“林潇湘夺魁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中,众人兴起以菊花为题作诗,林黛玉便写了一首《咏菊》,诗中写道:“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诗从心来,从中便可以看出林黛玉的内心始终不离凄凉之意,李纨称赞她的诗,曰:“巧的却好,不露堆砌生硬”,最终黛玉胜出。这一回中通过黛玉的胜出,不难看出黛玉的才在大观园中是十分出众的,她的才在这得到了肯定。

按常理来说,智商高、有才气这些都是好事又如何会与凄凉扯上关系呢?其实在书中的初始,作者便给出了答案。黛玉葬花是《红楼梦》的一大经典,而我要说的答案便隐藏在其中,我先来逐一分析一下。首先,是从时间上分析,每个人都有喜欢的季节,在古代“春”,被人看作是一年的开始,而晚春更是受历代文人墨客的追捧,“一年之计在于春”我想人们都已是耳熟能详了,南宋诗人谢灵运曾写过“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的诗句,韩愈的《晚春》“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一句更是对春赞赏有加,由此便可以推断,黛玉春季葬花,在时间上应是愉悦的。排除时间再看地点,在大观园中地点的名字往往便点明了一切,就像“大观园”一样,院子里到处是景观,称为大观园便点明了园子的一切。葬花黛玉选在“花?V”,“?V”往往代表坟墓,而花的坟墓可想而知,遍地的花瓣空气中飘着泥土的清香和花的香气,“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样的景象简直使人心旷神怡,所以地点删去。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除去两个,我们来看人物上,黛玉葬花虽为经典,但在书中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却并没有细细勾画,所以凄凉就只能与事件有关了。

事件无非是葬花,其实从“葬”上就多少带了一点哀伤,继续分析,黛玉做的第二件事便是吟诗,看看她吟的是什么诗?诗名为《葬花吟》,诗中写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是黛玉对于自己命运的的诉说,“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诗中每一句都包含了黛玉对于自己人生坎坷的哭诉和对未来的悲观看法,到这里凄凉便露面了,是诗使凄凉在她的身边徘徊。深究诗的来源,诗来便来自于她的才气,所以才是她凄凉的原因之一。

第二,是她的“感”,林黛玉十分得多愁善感,至于这一点可以从她的经历上来分析,林黛玉的父母双亡,只身一人寄宿在贾府,同时林黛玉的出身是官宦之家,幼时的生活和在贾府之间的巨大反差难免会使她怀念过去,所以她的多愁善感是能够理解的。在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舍耻辱情烈死金钏”中,“林黛玉因无意间听到宝玉和史湘云的对话,她的反应便是她多愁善感的最好证明,书中是这样写的:“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赞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有黛玉的这一番所思所想,便完全可以看出黛玉的多愁善感。

黛玉的善感不同于他人,由于经历的原因,正像第三十二回中一样,黛玉总是由喜事联想到身世从而有喜到悲,善感也就使得凄凉与她紧密相随。“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细细品读红楼,品读黛玉,一句判词早已预言般地揭示了她的一生,“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黛玉的结局是凄凉的,她的一生也是凄凉的,很多人说林黛玉的人生是一个是悲剧,然而我想林黛玉像花瓣,她的结局就像葬花吟中的诗句,纯洁的灵魂,魂归遥远的天际,这不是悲剧对她来说这也许是一个令她满意的圆满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三
记叙文
65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