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到底要不要华丽的词藻?_900字900字

文章到底要不要华丽的词藻?_900字

900字 初二

我们看书的目的除了要增长自己的见识,其实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那些文学巨着甚至是大师级人物的文章中一些华丽的词藻,我们到底在创作时到底要不要引用?

在一篇文章中,同学们可能想运用许多华丽的词藻而修饰自己的文章,这固然是好的,但修饰过多效果不但达不到最初预定的反而更糟糕。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种句子乍一看第一感觉一定是:哇,太好啦!之类的感叹。但是你仔细读下去之后你就会有一种感觉,这个句子太虚假了,不但没有实在的物质在里面,而且读起来十分绕口。朱自清先生早年的作品我不喜欢但他晚年的作品我非常喜欢读,因为我从他的文章中感受到一种灵魂,他赋予了文章灵魂,而同一个人写的文章造成这种感受差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其实很简单,朱自清先生早年的作品过于修饰,晚年的作品十分质朴。

我最喜欢的作家是鲁迅先生。客观地讲鲁迅没有过多华丽的词藻,但他的文章包含着许许多多的东西。鲁迅的用词极为精确,可以说是炼出字。鲁迅的许多话语都耐人寻味,甚至于今天还有用武之地;他的许多用词也堪称经典,不敢说空前绝后,然而绝对不同凡响,展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比如孔乙己的“排”出九文大钱,就颇有文人的那种优越感,使人如临其境。而鲁迅文章的精神就更不消多说了。他对于很多事物、现象的认识相当深刻,在现在仍然有不小的意义。比如阿Q到什么时候能够没有呢?比如中国人的奴性,难道现在彻底消除了吗?我想,只要着世界上还有人压迫人、还有专制、还有贫穷落后、还有愚昧无知,那么鲁迅那一类作品总还是值得一读的。而且不单是值得一读,还要有更多能继承鲁迅精神的作家,创造出更多更好更符合现在社会情况的作品来。只有这样,国民才会觉醒,社会才会进步,中国才能够复兴!

我个人主张文章不要用华丽的词藻修饰。文学难道是一种词藻的堆砌吗?我个人认为词藻只是文学的外衣,而其实质便是文章传递给我们的精神。好比商品,总要有个包装来做宣传。方便面上就有大块的牛肉和虾仁!

晋江市桥声中学初二 黄清河

本文系本站用户原创文章,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我的小伙伴

500字 六年级

湛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悠悠的白云,下面是连绵的山脉,其间,有两个少年正在水潭里嬉戏玩耍。这其中一个是我,另一个则是我的好朋友——“小(晓)何”。

我认识他时,也不过11岁,他的真名叫何晓阳。那时,我得知他要来我家小住一段时间,年纪又和我相仿,又是个打弹弓高手时,便十分高兴。于是,我便日日盼望他的到来。

那天他终于来了。他穿着白色的t恤,蓝色的牛仔裤,乌黑的头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亮,红色的瘦脸,明亮的眼睛,给人一种开朗的感觉。

我们不到一日便相识了,他很幽默,他用这种风格,解决了许多问题。一次我俩去村里玩儿,我不小心踩了路人一脚。说了声对不起,可那人却得理不饶人,举起手来就要打我,这时,何晓阳见势不妙急忙站出来说“:既然什么事都用手,何必长嘴呢?我代表朋友对天发誓,他真不是故意的啊!”这句话使大叔明悟了,说了声对不起,便急忙匆匆走了。

何晓阳不仅幽默,还是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人。一次,他提议院子里的木头做“兵器”我也很赞同。说着我俩便开工了,他动作灵活,手又巧,做起来得心应手。可对于从来不锻炼的我很难,当我做出一把像样的“剑”时,他已经做好“剑”“盾”“枪”了。

这就是一个开朗、幽默,动手能力极强,叫我不得不喜欢的小伙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9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