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_7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如悄然飘落的冬雪 如淅淅沥沥的春雨 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 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 陶渊明 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旁走过,蹁跹如蝶,轻盈如风。 陶渊明 我眼中你最美。 忆往昔…… 有你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 有你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 有你衔觞赋诗的忘怀得失 有你视如仙境的世外桃源 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疲惫时,想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 悠闲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 贫困时,想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苦。 读书时,品品“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与痴迷…… 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多少次梦回归园田居,与君理荒秽…… 多少次与君饮酒共乐,体味“顾影独尽,忽然复醉”的痴迷…… 多少次置身于世外桃源,与君往来种作之景时时映入眼帘…… 你那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让我肃然起敬。 你那与其“同流合污”,还不如“但使愿无违”的意愿让我内心强大。 你那与其“衣食住行不用愁”,还不如“种豆南山下”的辛勤让我佩服。 你那与其“追求功名利禄”,还不如“心远地自偏”的勇敢让我叹服。 陶渊明,你所拥有的魄力与清高真的让晚生钦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呜呼!陶渊明,在此我为你颂歌、为你沉醉、为你疯狂…… 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体味你…… 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
初三:老三
牵尘往事,已成风沙——让妹妹有个快乐的童年_800字
作文网专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我的童年太过于精彩,缺少了太多的关怀和体贴,但我仍旧要感谢老爸、老妈和外公,你们让我的童年我的过往充满笑声,它们就像一杯鲜奶,一瓶营养快线,曾经的欢乐与哀愁让我回味也回味不完,让我醉、让我勇敢、让我坚强!
今天,妈妈认真地跟我说:“让妹妹有个快乐的童年。”我注意到,妈妈的眼角有了泪水……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太多的偶然,我怎么也想不到,妹妹会在满周岁后的某一天摔倒在楼梯下,老妈慌了,老爸看似梦非梦,心里没底,而我呢,看着老爸把妹妹从楼下抱上来,就像旁观者一样……妈妈自老爸手中接过妹妹,妹妹身体极软,整个人没有一丝活力,异常疲倦,看到相比刚刚还活蹦乱跳的她我呆了,老爸去叫出租车,那时已经六点左右,老妈嘱我要乖,便匆匆赶往县城,之后,我哭了,尽情地哭,我害怕听到妹妹的坏消息,而老弟却很能挺,只留害怕和不安在心里……
过去了几天,老妈说妹妹现在在河源住院,还没有脱离危险,这一天很漫长,回忆起妹妹的可爱,妹妹的聪明,妹妹的淘气,我鼻子酸酸的。
又过去了几天,爸爸说妹妹好多了,带去的钱都用了,存折又没带,幸好大伯托人拿了钱来,外公、舅舅他们也很着急……听到这,我欣慰了许多……后来,妹妹出院了,会叫爸爸、妈妈了,不过明显虚弱了很多,我让她叫姐姐,小心翼翼,她真的叫了,那一刻,我就在心底默默对自己说,以后一定要爱她,疼她!
今天,妹妹已经四岁了,还是那样惹人疼,她真的很棒、很聪明,还很幽默呢,如今看到我和妹妹打成一片,如此开心,妈妈便说:“要让妹妹有个快乐的童年。”我跟妈妈说:“妈,不要告诉妹妹她曾经摔过一跤,经历过这一劫,好不好”……
我一定会好好爱妹妹,补她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在心里说,妹,以后姐有什么,你就有什么,牵尘往事,已成风沙,祝福你有个快乐的童年!
广东河源紫金县紫金县洋头中学初三:钟景芳
相关推荐
-
陶渊明—我眼中,你最美。如悄然飘落的冬雪如淅淅沥沥的春雨如夏日浓荫里沙沙而过的风如轻轻随风舞动的秋叶陶渊明 你化作世间万物从我身旁走过,蹁跹如蝶,轻盈如风。陶渊明 我眼中你最美。忆往昔……有你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你归隐田居的辛勤忙碌有你衔觞赋诗的忘怀得失有你视如仙境的世外桃源每每品味着你,陶醉在浩渺的知识海洋中,我总感到心旷神怡、受益匪浅。疲惫时,想想“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忙碌。悠闲时,品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贫困时,想想“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艰苦。读书时,品品“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忘我与痴迷……此人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多少次梦回归园田居,与君理荒秽……多少次与君饮酒共乐,体味“顾影独尽,忽然复醉”的痴迷……多少次置身于世外桃源,与君往来种作之景时时映入眼帘……你那与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不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魄力让我肃然起敬。你那与其“同流合污”,还不如“但使愿无违”的意愿让我内心强大。你那与其“衣食住行不用愁”,还不如“种豆南山下”的辛勤让我佩服。你那与其“追求功名利禄”,还不如“心远地自偏”的勇敢让我叹服。陶渊明,你所拥有的魄力与清高真的让晚生钦佩。“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呜呼!陶渊明,在此我为你颂歌、为你沉醉、为你疯狂……我将用我的真心去品味你、咀嚼你、体味你……500字 初三 诗歌
-
陶渊明说到五柳,可不是五棵柳树,但他却有了柳树一屡清风吹过,潇潇洒洒的飘逸。他,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五柳先生,陶渊明。因为刚读过有关他的自传《五柳先生》,只是为欣赏一下他的洒脱,而用浊笔写写自己的感受。“因门前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多么随意,又不失内涵,丝毫不比后来者“青莲”“六一”逊色。足以见随意之中的意韵,足以见先生的洒脱与智慧。”先生有三好,好读书,性嗜酒,好写文章,虽不是斗酒诗百篇,且也不为读书而读书,名声而作文。先生好读书,却不求一字一句的见解,只求领会文中精妙。这意境可比只为“汲汲于富贵”的寒窗十年的“芊芊学子”们高了不知多少,仿佛是已于凡尘决断的神仙一般,只求其中精华,观天下之大道。只份气质,就是柳树的潇洒,人笑柳树柔弱,风已经将它击垮,我却不然,柳絮飘散在风中的英姿,多么的飘逸,这是在尘世这风中唯能如此洒脱的了。先生性嗜酒,却因“家贫不能常得”,他们发难了,贫困都买不起酒了,还需亲旧伸以酒,哪是大家风范。贫穷,并不代表心灵不高尚,性格不洒脱,若只是“戚戚于贫贱”,那自然是不贫穷咯?先生曾不吝情去留,虽好酒,但并不因为酒而失去了他的飘逸!做文章自娱,却不是为了得到功名利禄,环堵萧然,箪瓢屡空,也都晏如也,如同柳树迎着大风飞舞,却不能让风吹破丝毫。五柳,五柳,飘逸洒脱尽显其中,淡泊名利,安然自若,五柳先生似乎将柳树的品格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不为富贵贫贱,只为飘逸洒脱,乐哉,乐哉。600字 初三 写人
-
陶渊明公元405年秋,他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这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歹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450字 初三
-
我眼中的陶渊明月色中,南山下,一位披着蓑衣的老人正在踏着歌儿回家。夜如此静谧,月如此明亮。这位老人的心情如此畅快,他执著于对田园的向往,对自然美好风光的追求。“菊,花之隐逸者也”他也曾带着梦想走向官场,想尽自己的力量为国尽忠报效,但他终于看清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他心寒了,毅然选择了归隐于南山下过着自己的田居生活,也许无宽床暖枕,也许无山珍海味,但他不后悔,依然平静淡雅地生活着。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选择,学会了放弃。我也更执著于自己的梦想和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眼中的陶渊明过着让人羡慕的生活:早晨伴着晨露去锄草耕作,傍晚又伴着余霞放歌回家。晚上在自家庭院采菊品茶,悠闲地抬头远望南山,享受着采菊的快乐,享受着欣赏南山美景时的闲适,享受着鸟儿结伴回巢时的温馨。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欣赏身边的景色,用心去体味快乐与幸福,热爱大自然美好的风光。“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我心中的陶渊明虽然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但他没有忘记社会的黑暗,也没有忘记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他也时时在牵挂着社会,他常用诗句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愫,表达对贫民的同情对战争的憎恶。向往陶渊明,我学会了关心他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幸福,更懂得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心系民生。450字 初三 散文
-
我眼中的陶渊明你扛着锄头,像扛着一轮星和月,踏着清晨的薄雾浓云,走在青石板路上,忘我地歌唱。你仍有一片雄心壮志,可世俗的黑暗却连累了你太多太多。在黑暗中你摔伤了,撞疼了。你开始解脱自己,开始向无限的庄园生活迈开步子。你有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舒适和悠闲。田园在你眼中是世外桃源。不是吗?洒脱自在的田园生活难道不是你自己的选择吗?一天下来,你扛着锄头,带着自己疲惫的身体和充实的灵魂走在乡间小路上,同样也是一天,沉迷在灯红酒绿中的官员失去了清晰地方向,却带来了世俗给他的权利和财富。相比之下,谁更有价值一些呢?你的伤口在清风中愈发疼痛了,可是,你宁愿疼得清醒,也不愿醉得迷离。你爱喝酒,就可以让你暂时摆脱这个让你憎恨恶魔一般憎恨的世界。在那朗朗的一轮明月之下,你举起酒杯,烈火般的酒香飘出了数千米远,饮下的不知是精华还是愁肠,而你的笔却似千钧一般在案前重重地放下。事吗?我知道你手中的笔轻轻一勾,将会是文学史上最灿烂辉煌的一笔。世人一直在读你,而真真能读懂你的却少得如清晨。你想要的,是能够解开人们心灵上的一把枷锁。这时一个真实的你自己。你的人乃至你的灵魂,就像黑暗中的一个白点。你有骨气,不愿向乡里小人折腰,但这一切都无法转变着个世界,你用文学来弥补心灵上的缺口。改变不了世界,那就改变自己吧!你走在青石板路上,大声唱着。犹如东边的启明星,永远闪烁着光辉!500字 初三 散文
-
陶渊明话说在东晋,有一奇人叫陶渊明,人们都认为他是一名隐士,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我却不这麽认为。。主要依据就是这篇《五柳先生传》,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而这篇文章也就是揭露陶渊明真正身份的一篇代表作。我初次读完这篇文章,就意识到一点,这篇文章的作者并不是陶渊明,而是他的学生为揭露他丑陋行为而写的一篇匿名信。由于文章写的是陶渊明,所以后人认为作者就是陶渊明。为什麽说是他的学生,文章第一段有解释“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在古代,先生都是称呼老师用的,所以是他的学生。因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给他留情面没直接写出他就是陶渊明。接下来就写出了他的种种不足。“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主要因为他学历不高,说话怕被别人笑话,所以干脆不说,对于荣华富贵更是不敢妄想。“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虽然他学历不高,但他好学,由于有许多字不认识,所以只读懂大意。(这可能是唯一夸他的地方,毕竟做人不能太绝吗!)而每当真正读动一句话时,就异常高兴,以至忘记吃饭。“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如果有一句话实在不能理解,就借酒消愁了,又由于他经常不理解句子的含义,所以养成了喝酒的毛病,最后把家都喝穷了。“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他的邻居知道他爱喝酒,所以很少喝酒,但一喝酒他就闻到了。一喝就没完,还希望喝醉。最后赶紧走,不想让别人追到他管他要钱。“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紧接着,邻居们就把他的住所都拆了,用来抵债。就出现了“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景象,他也就认了。“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这就是他的学生在咒他赶紧死。文章最后一段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与我的学说不一样,我就不再多说。这就是五柳先生陶渊明。750字 初二 写人
-
陶渊明他是个喜欢天然的的人,他是个可以大胆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人,他是个就算是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东晋,对于我们来说是个十分遥远的年代。在东晋,名人屈指可数,估计我们想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陶渊明吧,因为他的守志不阿?因为他的独立率真?因为他的任放中和?还是因为他不为五斗米而向他看不惯那些依官仗势,作威作福的小人行拜?可能都有一些吧,所以我们敬佩着他,而最印象深刻的人也就是他。他不喜欢官场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向往的是平静,恬淡,舒适的田园生活,其实从他的诗中就能读出这种情感,比如《饮酒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句是的大意是这样的: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可能这“鸟儿”写的就是他吧,从喧嚣,人心险恶的官场,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当然,这也是我的见解,可能“五柳先生”还有别的用意……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600字 初中 写人
-
陶渊明我站在那南山下,看那残阳染红的半片天地,我在看,看那漫天的云卷云舒;看那夕阳的无限美好;看那飞鸟的双宿双栖。鼻翼间围绕着淡淡酒香,朦胧的月色下,我看见了满布青苔的青石板,歪斜的篱笆,一丝亮光在破旧的草庐显现,穿过那盈盈月光下拥簇的菊花,推开“吱呀吱呀”的门。呀!这是陶渊明的世界。我看见你对酒当歌,笑得潇洒自在,我看见你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我知道你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在那尔虞我诈,追名逐利的官场里生活,你鄙弃官场隐于茫茫人海中。你那高洁纯粹的身影深深的镌刻在了我的心中。我欲问君,可曾悔过?君不答,却意已明。想必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想起你虚构的那个世界——桃花源。阵阵歌声仿佛天籁,老人小孩欢乐无忧的画面在眼前浮现。多么惬意!多么自由!那令人向往的世界如同水中月,镜中花,可触不可得。你怀着一颗纯洁真挚的心,在那黑暗动乱的时代,追求着自己的理想,着实让人羡慕不已。天边渐渐泛白。草庐结了点点白霜。在看那屋外,已是芳香盈盈,开满了高洁而又淳朴的秋菊,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你的眼倒影着这山光水色,微风拂过,吹起你满头白发,搅乱了一窝淡黄。这一刻你与自然融为一体。你的一生追求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田园乐趣,你开创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我在你的诗里仿佛看见了那鸟语花香,春暖花开的一幕。读到你的诗,再焦躁的心,都会被渐渐抚平。你从我的世界里走过,每当我焦躁不安总会想起你的身影,那颗在淤泥中打滚的心,就会被慢慢洗净,取而代之的是平静与积极。是你让我变了,变得积极向上,我开始过好每一天。我开始执着勇敢的去追求我的梦,因为你,我相信,我的梦想不仅仅是梦和想。陶渊明你是我心中的净土,是那梦中的淡淡花香。陶渊明你隐了身,只是不想汲汲于富贵,只是不想为五斗米折腰,只是不想满身铜臭而保持文人应有的清高。退一步海阔天空,你的退,退成了隐逸之先宗,开创了中国隐逸文化的流派。你的菊花香不仅在我心里,还在中国文化的长河里。800字 高中 写人
-
陶渊明在陶渊明的引领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题记那些发生在过去的事情,像褪了色的电影。荒草被时间无情地焚烧而过,只剩下照片里清涩而纯真的女孩。一切俱变,惟一不变的,是陶渊明的千古名句和我如同他一样干净透明的心境。我一直生活在陶渊明的引领下。五岁。有了浅淡的记忆和不完善的意识。爸爸捧着书本教我背唐诗宋词,他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也跟着念,也许下意识里存在和陶渊明一样的快乐与悠闲,我很快学会了这首诗,出于小孩子的炫耀心理,我逢人便背。不标准的发音引得众人欢笑和称赞,我就更喜欢这两句诗了。十岁。年岁的跨度和知识的引领。再次翻阅小时候的书时充满欣喜,随手一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闯入我的视线,两句诗触碰了内心最温暖潮湿的地方,拉着爸爸讲述诗句含义,爸爸说着说着便忆起老家,心情无比激动,他说:“老家也有这么美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稻田,清澈见底的水塘,连绵不绝的山和感动惟美的夕阳,没有勾心斗角和社会烦琐,快乐得很。”以时差为横轴,发展为纵线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我身在其中却不知道身在何处,迷茫晕开一片,只知道那一定很美。十五岁。独特的思想和个性的见解。课本上正式出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老师提问:“你读懂了什么?”我举手,把十岁的记忆连着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老师笑逐颜开,表扬了我,我格外兴奋……十六岁。现在。记得十五岁时,我好像是说:“陶渊明远离尘嚣,内心不是空旷的荒芜,是满载的纯净,没有繁杂的思想,只有单纯美好的小幸福。我也要像他一样,做简单真实的自己,抛掉所有污秽的杂念,享受单纯的美好,用真诚而挚意的新对待每一个人。”是的.,做单纯、美好、简单、透明的自己,好孩子不说谎话。我在陶渊明的引领下,渐渐长大。一千年以后。一个小女孩跟着她的爸爸在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一种干净透明的心境正在轮回。?750字 初一 写人
-
陶渊明陶渊明,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愿为五斗米折腰的乡里小儿,做了80多天彭泽令就弃乡归隐,躬耕田园的伟大人物。他喜爱恬淡自然的田园生活,他厌弃官场政治的腐败、门阀制度深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他归隐田园后家乡遭焚,生活陷入困境,但他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与世隔绝。骀荡的江风,吹得他衣袂漂浮,如仙人一般——笼中的鸟儿此时重返自然了。他的快乐又有谁能体会呢?人生的美好难以企及时,便在于心灵的自然与悠然;人生的永恒瞬间,也常常缘起于那片刻的安闲:只不过是轻轻飘过的一缕云烟,便有了难言的满足;只不过是闲叙几句家常,便有了一整日的温暖。在那个并不富足的田园里,他欣然开怀,洒脱自在一如那朵无心出岫的白云。其实,田园处处可寻,千载难逢的是那般快乐而满足的心。300字 六年级 写人
-
陶渊明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人称其为“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他的诗多描写田园风光,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在古代,若想大展身手,只有进入仕途。陶渊明二十岁时就开始了自己的游宦生涯,但他渐渐看透了,厌烦了官宦生活,最后“不为五斗米折腰”,解印辞官,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陶渊明的一生似乎与菊花有着不解之缘。北宋的周敦颐曾在《爱莲说》中写道:“晋陶渊明独爱菊”“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这么喜欢菊花呢?首先,陶渊明的原配妻子陈氏十分喜欢菊花。陈氏去世之后,陶渊明思妻心切,又在梦中见到了妻子。陈氏告诉他自己做了菊花仙子。陶渊明醒后在墙角见到一株茂盛的菊花。从此,他便爱上了菊花。虽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无法证实,但在历史上陶渊明与妻子的确恩爱有加。陈氏死后,陶渊明还特地写了《闲情赋》来追忆亡妻。一向潇洒,豪放的陶渊明也会为儿女情长所困,可见他也是一位多情,浪漫的诗人。其次,菊花有着隐逸的气质和孤标傲世的性情,它“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贵,不像玫瑰那样妖娆,不像桃花那样美艳,它只在深秋默默开放,这正是陶渊明的精神追求。古代人读书为了做官,而陶渊明却想远离这一切,比起官宦之旅,他更向往“种豆南山下”得田园隐居生活。在他所描绘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或许这就是他心中的理想社会。可惜他生不逢时,在那个年代,这个愿望不可能实现。陶渊明一生安贫乐道,清廉正直,他的才情、他的洒脱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潇洒的背影——可敬!可叹!650字 初一
-
陶渊明作文于文章无甚解,会意此心,浮华洗尽;得山水有清音,就荒三境,归去来兮。——题记曾几何时,你带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境退隐官场;曾几何时,你有着“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慨隐居山间;曾几何时,你挂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汗水辛苦耕作。你,胸怀大志却又甘愿做一名隐士。对你,只有无比的钦佩和仰慕……风一样的来去,从官场到田间,你看破红尘,你“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你宁愿抛下原来所拥有的一切隐居乡间,也不愿再次面对黑暗的社会。你选择了归隐之路,但这并不是逃避,而是对光明的另一种渴望,这一路,走得潇洒,走得清明!远离尘世,归隐田园,看花开花落。你的生活很清逸,很自由,像蓝天中的白云,像大海中的鱼鳞。他们说,你像是菊,清新淡雅,与世无争,你把你的诗寄托于菊,寻回了一方心灵的净土。但我觉得,是你的诗让菊带上了品质高洁,与世无争的高贵品质,流传至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你并不甘于被囚于黑暗的社会中,也许正是你那种洒脱感染了我,让我在众多诗篇中一眼便识出了属于你的独特。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你对黑暗的不屑。更深深地爱上了你的不羁。是你,改变了我对世事的看法。李白选择“直挂云帆济沧海”,是自强;苏轼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豁达;但你选择“不为五斗米折腰”,是自尊。我并不是不忠于李白的浪漫,更不是不屑于苏轼的豪放,只是相对这些来说,我更能接受的是你的与世无争。繁花似锦,花开花落,你却甘于作一株无名的小草。我想,我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的另一种浪漫、豪放,更读懂了你的清逸,淡雅……陶渊明作文650字 写人
-
关于陶渊明陶渊明的飘淡,即使到了今天,也仍能从几页文字中读出,一种隐逸之美。他就是隐士,在残破简陋的草庐里也能饮酒赋诗自得其乐的人。很难想象,在一个无米无炊的境地怎么才能活得如此自在。没有大悲大怨,反而还透出几分乐的味道。也许这正是陶渊明之所以为陶渊明的原因吧!东晋,一个遥远且陌生的年代,从容不迫地走出了中国文化屈指可数的几个人物,陶渊明首当其冲。《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无不是脍炙人口的佳文,而每一篇的内容虽不一样,但作者对美好的向往却始终如一。正因为这种追求,他才毫不犹豫地辞官隐居。后来的中国文人仕途失意时首先想到的便是陶渊明,苏东坡也曾说过“渊明吾师也”是否也是因此?恐怕更多程度上还是他的文章吧!陶渊明从来就是为自己而写,这在中国是为数不多的。因为隐居才可能这样,以此来舒展自己。读别人文章的时候,总觉得有一道门槛客客气气地把人挡在外面,而读陶渊明的,却就像在叩问自己的心灵,使得心灵深处无法表达的部分得以舒缓。正是这种心灵的共鸣,才让这千百年来无数的士大夫这么推崇陶渊明。陶渊明的文章就像是冷雨的街头永远温馨的客栈,暴雨狂风大海上的安宁港湾。可以这样说,整部中国历史上像陶渊明这样的,仅此一人。上古隐士的残文断章古怪而深奥,竹林七贤又有一股反叛的情绪。论隐士之文,陶渊明是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当然,在西方还是找得出相似的,在千年后的美国,梭罗独自来到了瓦尔登湖旁住下,像极了当年的陶渊明。而他的《瓦尔登湖》也与陶渊明的意向有异曲同工之妙。在陶渊明身上,我看到了很多人的影子以及那早已消散的品格。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却越来越少,这不可谓不是一个悲哀。当看着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是否听到了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在舒啸?“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650字 高一 写人
-
偶遇陶渊明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每一次读这句诗,都会带来不同的感受,但都陶醉于这无尽的美景之中。陶渊明的作品历来很受我国文学家的青睐,几乎每一篇章都传达出他悠然自得的隐士生活。而他本人也以高洁傲岸留芳千古,是一个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洁之士。再一次读他的诗,不想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梦里来到了一片从未见过的山边平原,却又不知道为什么,一点儿不觉陌生。这块地上种着庄稼,长势并不可观。看起来这地的主人并不长于种地,杂草在地里猖獗着,相反豆苗却很稀疏。天刚刚放亮,远远的就看见一个身着粗布短衣的人从远处走来,植物叶上的露水把衣服打湿,可他一点儿不在乎,扛着锄头昂首挺胸向前,嘴里还念叨着什么。近些,听清楚了,“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不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这里的景象怎么和诗中相差无几呢?难道这就是书中所说的陶渊明?我不禁吃了一惊。赶忙问道:“老伯伯,您是陶渊明吗?”对方显然很惊讶:“正是,你怎么会知道我?”我思量了一会:“我是逃荒过来的难民,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地方,老伯伯,这里看起来很荒凉,您怎么会住在这儿?”“哎,现在哪里都是贪官污吏,那些人只顾自己享乐哪管老百姓的死活啊,我也只有陪这菊隐居深山哪!”说着指了指身旁的一棵菊脸上写满了沧桑与无奈,密密的皱纹悄悄地爬上了额头,我的心情也不由沉重起来,“看得出来,您很喜爱菊。”“是啊,孩子。在这乱世之中,也只有菊这么有气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啊!”听着这话,一股辛酸涌上心头,君与民如鱼和水,相辅相成,而如今贪官污吏横行天下,遭苦受罪的只有百姓哪!“老伯伯,我帮你锄草吧!”猛地一挥锄头,打了个寒栗,从梦中惊醒了,原来这不是真的,我刚才是回到了陶渊明那个时代吗……650字 高一 记叙文
-
我心中的陶渊明回顾历史的长卷,有豪放洒脱的诗仙李白;有忧乐天下的范仲淹;也有文武兼修的辛弃疾……而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位诗人,他叫陶渊明。陶渊明自小便志向高远,希望长大后为国家,朝廷效力。他学识渊博,天资聪颖。然而他初到官场处处碰壁,不愿恭维小人,更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是毅然辞官返乡,过起了与世隔绝的生活。有人说陶渊明是消极的,也有人说他是率真洒脱的。在当时那个追明逐利,奢靡之风盛行的东晋,陶渊明是一朵逆流而上的浪花,抨击了当时追求荣华富贵的玩乐者。陶渊明是不幸的,同时也是幸运的,社会没给他仕途发展的机会,却让他离开了那个纷纷扰扰,尔虞我诈的朝堂。在诗坛上独辟一块新的田园。又有谁人能像陶渊明那样拥有“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种悠远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孤傲、高洁、素雅,独自屹立于寒霜之中,傲霜斗雪。周敦颐说:“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不与牡丹争华贵,不与杜鹃比明艳,而是独自傲然开放,陶渊明喜爱菊花,菊花也同样映衬出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雅。菊花就是渊明,渊明犹如菊。他一生的诗篇以田园诗为主,写了他归隐田园后的心境。他是《归去来兮辞》中那个“登高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悠然自乐的诗人,同时他也是《饮酒》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隐士,更是“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的农夫。这就是身在田园,心有诗意和远方的陶渊明。一簇簇幽香的菊花在院子中竞相开放,漂亮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泠泠的清泉在山涧流淌,这时,一位和蔼的老人扛着锄头,向院外走去。“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步履轻松,悠然地走向南山。650字 初二
-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