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家在哪里1200字以上

农民的家在哪里

1200字以上 初二 议论文

乡村里的夜,则大相径庭,乡村里的夜,是真正的夜,过了八点,就是真正的夜深人静,天是一片纯净的黑色,夹杂着几十颗,甚至是几百颗的星星,隔壁的人家许多都已熄了灯,躺下了,只有几点不熄的灯火,下面都是还在写着那几个歪歪扭扭却无比认真的字的孩子们。

城市里,即使在凌晨,灯也不可能全部熄掉,星星点点的总是有的,何况大街上,往来赶路的车辆根本就是一条无法停息的河流,奔赴那样两个永远不变的地方,家乡和他乡。灯光下,也许还会有些日夜劳作的农民工,日复一日铲着那永远铲不尽的水泥,用自己粗糙的双手建设着这毫无关系的异乡,而他们,也永远永远是被灯红酒绿,疯狂了的人们遗忘的阶层,永远永远付出着最多的汗水,可是当人们安然入座他们舒适的、奢华的家园时,他们还没有望多几眼他们的成果,而匆匆的又转到另外一个需要他们的地方。永远永远地,他们就这样,在微薄的薪水被欺诈再克扣之后,发到手上,微开心一会儿,抽着根廉价的烟卷儿,对着远方,想着另一盏灯下的儿女,浑浊的泪水一滴一滴地,滴在他们肮脏的工服上,并深深盼着,有一天,咱们也出人头地,住住这样一座大屋,这个梦想,深深压抑在心里,压在对娃儿的期盼里。那沉甸甸的汗水寄回家乡以后,娃儿的学费有着落了,可以继续这通往城市的道路了。

可是有时远方传来的是孩子调皮的信息,于是他们便大嚷着“这皮小子哦,真他没辄哟,老子干着生干着死的,你干啥么的呀!”接着又自嘲的笑笑,还是老子没用,还是老子没用,不能在家乡陪着你。于是眼眶里又盈满了泪水,狠狠的盯着家乡,念着,这么大的人,还哭!

可是已经睡了的孩子不知道,那些徘徊在纸醉金迷的人也不知道,谁知道呢,除了他们自己,除了大地,还有谁知道呢,天呀,已经被迷乱喽。

偶尔,孩子已经被接上来了,接到那窄窄的宿舍里住。孩子是安定不住的,总是要跑跑,不过只要有台小得可怜的老式电视机,也就足以他们消遣一天了。晚上等到大人回来的时候,这个也逗逗,那个也逗逗,孩子也就吓得躲到爸妈身后去了,于是大家笑起来,笑起来。这时,宿舍里才热闹,热闹到热烘烘地,带着股酸酸的味道。

白天呢,爸爸妈妈总是忙的,忙到没法子照顾着他,只好让他再抱着电视,或者上班前催催他写作业,或者托个不轮班的老乡看着,通常孩子的作业已经写完,电视又看厌了,于是大家便想着凑个伴玩,城市里的孩子都不太爱玩的游戏,他们能玩的津津有味,城市里孩子玩的电脑,是他们的梦想,也许是不可企及的,可是玩的时候,什么都忘了,只记得玩,哦,不,爸爸妈妈回来的时间,他们是记得的,于是便告别了伙伴,一蹦一蹦地跳到妈妈怀里撒撒娇,也许有时爸爸还会从怀里悄悄掏出个被挤得扁扁地,中午不舍得吃的包子来安抚一下一整天都不能陪伴的孩子;当然,有时,孩子也不总是乖巧的,毕竟爸爸妈妈总不在身边,要拿个办法引他们注意一下自己,于是爸爸妈妈也就叹着气,有时嗔骂几句罢了;可总不骂得极厉害,即使骂得厉害,等一会大家也就气消了,又亲亲热热搂在一起的睡了。

天亮了,孩子又得看着极其睡眠不足的父母不舍地,迈着沉重的步伐回去上班了。哦,偶尔地,父母不轮班,当然很难撞在一起地,于是大家一起躲在宿舍里,聊聊。春节的时候,父母很少回去,因为车费贵,于是叮嘱孩子,春节不要伤心,暑假来一次得了呗,孩子很懂事地点点头,又叮嘱孩子,长大了,该起栋好楼给父母住住了。孩子还是点点头。父母也就不说什么了,嗯,看看电视吧。孩子就去开。父母眼里又是泪,怎么了呢,怎么了呢,怎么有泪呢。

怎么了呢,想家了呗。

中秋节

1200字 五年级 叙事

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除了要举行赏月、祭月、吃月饼祝福团圆等一系列活动,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除月饼外,各种时令鲜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这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在三秋制中。这一天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所以这一天也被视为撮合姻缘的大好日子。

说起中秋的来源,坊间一直流传着多个不同的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就有嫦蛾奔月、朱元璋月饼起义、唐明皇游月宫等故事。

最为人熟悉当然是嫦娥奔月,嫦娥偷了丈夫后羿的不死仙丹,飞奔到月宫的故事也有多个版本。在较早的记载中,嫦娥偷吃了仙药,变成了癞蛤蟆,被叫着月精。

奔月后,嫦娥住的月宫其实是一个寂寞的地方,除了一棵桂树和一只兔子,就别无他物。可是又有另一个说法是,在月宫里还有一个叫吴刚的人。

唐明皇游月宫,话说贵为天子的唐明皇对嫦娥非常的迷恋。一天他上了月宫,在月宫里看到了一只玉兔和一群能歌善舞的仙女

朱元璋成功推翻蒙古人,建立明朝,在民间的传说中是赖月饼作为通讯工具。朱元璋带头取义,把字条塞在每个月饼馅里,呼唤众人依时起义。

中秋节的起源,其中的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夜,除了拜祭、还有就是应节的月饼和灯笼。祭拜的当然是在天上的嫦娥,也有人称她为月娘。老人家说,小孩子不可以用手指指月亮,要不然会被割耳朵

时至今天,中秋的原意也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对于新的一代来说,中秋节最令人记取的是月饼和灯笼。当然,月圆当空的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初二
议论文
1200字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