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今错过的温柔1000字

曾今错过的温柔

1000字 初二 记叙文

尘封的记忆让那副手套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是如此清晰……曾经错过的那份温柔,我该怎么偿还,眼泪也在隐约闪光,我的奶奶。

旋风刮起的雪弥漫了整个天际,是那样寒冷,我和妈妈跺着脚冲进了屋子里死死地贴在暖气片上,不肯放手。奶奶心疼的拉着我的手,上面长满了冻疮,大红大紫,甚是好看,奶奶眼中含满了泪水,颤巍巍地说:“唉!怎么冻成这样,一点都不知道保暖!!”还把妈妈也数落了一顿。我嘟起了嘴,倔强的说:“哎呀,又不要这样的!烦死了!”妈妈听我语气不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奶奶叹了一口气,过身回房去了。奶奶身的一瞬间,我竟然看到了泪光。

到了晚上,我发现奶奶到了很晚很晚还在忙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发现奶奶再用针线织着什么,一针一线,一针一线地织着,脸上挂着慈祥的微笑。算起来,奶奶大概有好几年没有动过针线了,可是今天……几天后,奶奶把我拉进房间,小心翼翼的拉开抽屉,我看到了一副很笨拙的手套,深蓝色的底纹,还带有白色的条纹,里面还有奶奶特意塞进去的保暖用的棉花,很老土!这么老土的手套,正值爱美,年纪我怎么会愿意带呢?!我连声拒绝,使劲摆手,连忙摇头,说:“不不不,我才不要呢!这么老土的手套,戴出去一定会被别人笑死的!我不要不要就是不要!!”奶奶慈祥地抚摸着我的脑袋,说:“孩子,没事的,难看就难看一点吧,能保暖就好。别人啊,才不敢笑话你呢!”我抬头看了看奶奶,那满是慈祥的笑……我有些不忍心破坏奶奶对我的一片爱。可是这手套实在……“不要!”我伸手打落了手套——奶奶连夜晚为我织的手套——那份奶奶对我的深沉的爱。我莫不关心地过身,无情的离开了,余光让我看到了奶奶的样子——之间奶奶弯下身,心疼地捡起手套,拍了拍,叹了口气,很吃力的站起身,擦了擦眼睛……一股罪恶感顿时充斥着我的心,我突然意识到我的虚荣心驱使我干的事错误到了极点!

时间的沙漏覆盖了这件事,奶奶没把手套的事告诉任何人,我当然也没敢说,一切都好像没发生一样,奶奶用爱包容了我的错,和原来一样疼我,我也变得乖巧了很多。到最后,我都不知道那副手套怎么样了,去了哪里,也渐渐的忘记了手套的事。

奶奶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终于,再也见不到奶奶了。

走进奶奶的房间,翻了一个又一个抽屉,渴望找到一些与奶奶快乐相处的一些留念。可是,什么也没有,直到最后一个抽屉。那只抽屉仿佛是刻意的开着,我走近它,惊呆了,竟然,竟然是那副手套!那副手套就和我的记忆一样被尘封!?被深藏着!?

“奶奶……”我咽哽了,说不出话来。

时间“沙沙”流逝,这幅手套大概早就不见了,对奶奶的思念也只剩下那些零碎的记忆……对奶奶的愧疚,我该怎么偿还?奶奶,我的奶奶。

曾国藩棉衣换史书

1000字 初三 记叙文

1836年,也就是清道光十六年,去京城参加会试的曾国藩,又一次落第了。生性沉稳的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只是感觉自己做得还不够好,需要加倍努力。他刚过26岁,以后的机会还多着呢。

会试榜单公布以后,曾国藩就平静地收拾行李,坐京杭大运河上的运粮船,启程返乡了。走到南京的时候,粮船停留补给,曾国藩走到南京街头逛书市。他走进一间书店,就看见赫然排列半面墙的“二十三史”,从《史记》《汉书》一直到《明史》,很全很齐备,这让爱书如命的曾国藩怦然心动。平时,由于要应考,看书自然以《四书》《五经》为主,闲暇时,他也看历代史书、唐诗宋词以及名家散文。

“二十三史”可是需要几百两银子才能买到的。别说是印刷业还不太发达的古代,即便是现在,要买齐这二十三部史书,也得花不少钱。想起自己囊中羞涩,这令曾国藩很是为难。一番纠结之后,他便提着行李去了当铺,把自己在北京时御寒的棉衣,全部给当掉了,换来几百两银子,把“二十三史”全部购齐,末了,这些古籍竟装了满满几大箱。

对于这件事,曾国藩有自己的想法。反正回到老家湖南,这些棉衣用不着了,还不如换点更加有用的东西。不过,以后进京赶考,又得添置新棉衣了。曾国藩沉浸在遨游知识海洋的喜悦中,对此,也没有多想。

回家以后,父亲曾麟书看到曾国藩一箱一箱的古籍图书往家运,又听曾国藩诉说事情原委,他并没有责备儿子,反而鼓励他这种做法。他对曾国藩说:“你典当棉衣买书,我自然很支持,我会借钱去把衣服赎回来。不过,这些书既然买了,希望你用心研读,不要把这笔财富白白浪费掉。”听了父亲的话,曾国藩泪如泉涌。

对于屡试不第的曾麟书而言,中举做官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不过,他把这种伤痛,转化为培养几个孩子成才的动力,尤其在对老大曾国藩的教育上,更是不遗余力。曾国藩自幼便跟随父亲念书,可曾麟书自知天分不高,没有什么心得捷径供曾国藩参考,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办法,那就是不停地督促。从早到晚,他只要一有空,就加以考验,要求曾国藩一字不落,将所学知识背出来。这样一来,曾国藩慢慢就练就了扎实的功底,往往能举一反三。

经过两年刻苦努力,再加上曾国藩对史书的悉心研读,1838年,曾国藩再次应考,顺利高中进士,并入选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内则大学士、尚书、侍郎,外则部督、巡抚,进了翰林院,可谓是“一步登天”。这时,曾国藩刚刚28岁。

不过,曾国藩深知,为给自己赎回棉衣,凑足考试用的盘缠,家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们东家借,西家求,该跪的人跪了,该拜的人拜了,最后,终于给曾国藩凑齐了三十三吊钱。一路上,虽然省吃俭用,可开销仍然很大,到了京城之后,曾国藩手上就只有三吊钱了。对他来说,这次应试,无疑是孤注一掷。幸好,曾家所有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培育出了精通文史、勤于国政的一代名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题目

相关推荐

初二
记叙文
1000字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