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灵魂,飘忽的情思戴望舒《雨巷》品读1200字以上

寂寞的灵魂,飘忽的情思戴望舒《雨巷》品读

1200字以上 高三 叙事

时过二十年,再次品读戴望舒的《雨巷》时,我又一次被它凄迷忧伤的意蕴深深地感动了。我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与一帮爱好诗文的朋友在校外的山坡上,声情并茂地吟诵《雨巷》,身边翠绿浓密的槐树,在晚风中漂浮着醉人的芬芳;恰在此时,雨中的丁香又一次包裹着我,让我沉醉。

1、丁香般的寂寞在雨中荡漾:

戴望舒的《雨巷》,展现了自己一段寂寞凄苦的心境。这种心境,也许许多不同时代、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人都曾体验过,只是戴望戴望舒将其外化成了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篇,让人浸润在一个美丽的情境中,品味人生的寂寞与无奈。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们似乎可以看见,一个细雨绵绵的日子,诗人独自撑着油纸伞,在江南悠长寂静的雨巷中踟躇。光滑润泽的青石板细雨里泛着光,坚实、细致而缄默。两边的粉墙与黑瓦格外的素淡,也格外的沉寂,任雨水沙沙地吹打,无声地俯视着这个孤独的行人。诗人心底那不尽的落寞,在无尽温柔的细雨里飘飞,恰如江南五月人家篱墙上探首的丁香,静静地绽放,暗香浮动,淡雅沉静,旖旎一季,而无人欣赏,寂寞与凄清在幽香里四溢。

如果说娇艳的红玫瑰象征热情,雅洁的白莲花象征孤傲,那么说内敛的紫丁香象征寂寞,是最贴切不过了。丁香的紫颜色是浪漫而冷艳的,丁香微小的花瓣密集地相簇相拥,温柔含蓄毫不张扬,丁香的芬芳是悠远淡雅的,它无比恰切地传递着作者温柔细腻而又落寞孤寂的情怀。这种寂寞以一种宁静的方式,在雨巷这个独特的时空流淌。

当作者体验着这份寂寞的时候,他有充实的伤感却不绝望,有真切的痛苦却又幸福。此刻,雨巷静穆的天地为他所拥有,这份美丽的忧伤也为他所拥有,他也许因此而满足,而恬静。因而,整首诗的节奏之舒缓宜人,如同江南石板桥下款款行进的小河,无与伦比地熨贴着读者的心灵。读这首诗,你会因之沉郁、叹息,但绝不会消沉或绝望。只是深深地感到诗人首出了你也曾有过的心绪,那种无以言说的落寞,那种亲友在身边也无济于事的孤独。这种寂寞,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如丁香绚烂于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虽遭遇了叶落花零,但依然芬芳迷人。

2、深巷似的惆怅在雨中绵延:

诗人行于悠长的雨巷,这雨巷似乎永远也望不到尽头,像诗人的落寞与惆怅,在如丝如缕的雨中延伸,延伸……这是江南特有的小巷,它总是比较狭窄,宽不过1~2米许。巷子两边是典型的江南民居,坡顶飞檐、青瓦白墙的小楼房。巷子因狭窄而显得特别悠长,行走于这小巷,抬头所见的天空似乎也被裁剪成狭窄的长条,带似地在头上飘着,行人缓缓漫步其间,往往有一种被怀抱的感觉,温暖而亲切。小巷常常很曲折,也很安静,给人一种幽深的印象。

江南人爱花,陆游“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说的正是杭州的民俗。长长的雨巷,有人家院落中飘溢出来的花香,蔷薇、玉兰、茉莉,更有缠绵的丁香,在雨中淡淡地述说着哀怨美丽的故事。一柄油纸伞,挡得住江南绵长的细雨,却怎么也挡不住雨中无处不在的惆怅。诗人的这一形象,总令我想起同样撑着油纸伞,在白堤上漫步的许仙,只是许仙身边垂柳依依。“哒哒”的足音,伴随着“嘀嗒”的雨珠,在小巷深处清泠地回响。静寂中诗人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逢着这样的姑娘,无非是想让这条雨巷不致过于冷清寂寞,无非是想让自己有一个知己,排遣小巷似的人生中过深的惆怅。姑娘梦似地飘过,又飘走,唯有小巷静静地在雨中延伸。李商隐《咏柳》诗有“堤远意相随”之句,而此刻,诗人是“巷深意相随”,无尽的惆怅小巷似地延伸。

3、雨丝样的忧郁在小巷弥漫:

江南的春末初夏,细雨总是“滴滴嗒嗒”地下个没完没了,像极了诗人惆怅的心情。他为了这份心绪走在雨巷,怀着一份朦朦胧胧的期待,希望童话似地遇着一个与他契合的姑娘。所以,他寂寞却又满怀憧憬地吟唱:“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一个人行于寂寥的雨巷,梦想孤独的自己,能在诗意的季节遇着一个诗意的姑娘。

想象中的她,有着丁香一样的美丽,丁香一样的气韵,丁香一样的忧伤,婉约凄清,神秘冷漠,“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那姑娘恰如另一个他,也有着丁香般的愁怨,也一个人在雨中寂寥地彷徨。与其说诗人在等待爱人,毋宁说他是在等待知己,能懂他寂寞与惆怅的知己,因而这人与他才有那么多的相似。逢着了是慰藉,是幸运;逢不着原是合理,是必然。所以,诗人不敢确认,自己是否真的已逢着了这样的姑娘?只能默默地走近,走近,但不是欢欣雀跃,而是投以太息般的眼光。似乎在感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除了“冷漠、凄清又惆怅”,还能有怎样的心绪呢?姑娘从他身边飘然而过,轻盈无声地飘过,似乎不及挽留,不及细想,甚至不及问候,就从他身边悄然飘逝,“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似乎什么也没带来,什么也没拿走。迷茫的是姑娘,亦是诗人。

姑娘渐渐地远了,静静地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什么也不曾留下,“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芒,/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雨巷中再次只剩下诗人,独自,独自地品味着雨丝中的花香,渗透了花香的润湿空气。不经意间,他又看到了,人家篱墙上寂然的丁香,雨中寂寞地绽放。

梦境过后,诗人更惆怅,更寂寥,甚至是忧郁。正像冯西冷的诗中所描绘的情境:“她临去的时候,/送给我两件赠品。/一件是沉郁的眼波,/一件是痛苦的微笑。/我很珍重的将她这两件赠品深藏在心窝里,虽一分钟也不曾忘记;/哪知这两件赠品原来是两条春蚕,/竟把我的心当做桑叶!/”诗人的心蚕噬般的疼痛,因为曾经的梦幻而倍觉忧伤,忧伤却还是执著,“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也许诗人明白这样的道理:“人生的大半都是在暗示、转面不见、沉默不语中度过的。”他与丁香般的姑娘也只能在梦中相逢,人生的不幸与忧伤就在于此,我们幸而为人的代价就是这种孤独吧。

4、《雨巷》述说了一个迷茫凄美的梦:

戴望舒的《雨巷》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凄婉朦胧的美。我们似乎明白他在说什么,似乎又不甚明了。也许,他让我们能触摸到就是,他的无以排解而始终不甘的寂寞,明明无望,还要执著地幻想,幻想有一种奇遇,彻底地解脱了他。他因何寂寞,因何惆怅,爱情?理想?事业?他要追求什么,得到什么,幸福?成功?名利?我们都不能确切地知道,也无须知道。我们在一种美轮美奂的意境中沉醉,在心灵的契合中感悟人生,享受心领神会的知遇之乐。同样的落寞,飘忽于同样的雨巷。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之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惚之境,所以为至也。”用这段话来评论《雨巷》,或许是最合适的。也是这首诗歌历经70多年而魅力依旧的原因吧。

戴望舒的诗歌既有中国旧诗词的影响,也有法国象征派诗的影响,他诗歌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张力。《雨巷》中幽静的紫丁香,曲折延伸的小巷,飘飞缠绵的细雨,江南味十足的油纸伞,神秘的丁香似的姑娘,这些美好的意象寄托了诗人无限的心事、纷繁的情愫,给读者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回味无尽。同时,音韵和谐、节奏自然,旋律回复跌宕,江南小船般的悠然,韵致别样,舒畅无比,余音绕梁,沉吟回荡中倾述着一个年轻人美好忧伤的梦。

生命的渴望

600字 初二 抒情散文

今天,我和二姥姥准备过年吃的豆芽菜。看到那些小小的豆芽以后,我不禁有些惊讶:前些天放到盆里的时候还是豆子,而现在已经成了一颗颗蓄势待发的小幼苗。不过,它们在我眼中更像是一只只小蝌蚪,浑身上下散发着生命的活力。

而接下来我所需要做的工作却让我感觉自己有些残忍。

我们需要做的是把刚生出来的豆芽的根切掉。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我们都知道:切去的是胚根,我们吃的是胚轴和子叶。但是因为我自己的毛手毛脚总是把豆芽的胚轴和胚根也一起弄断,所以二姥姥说:“我们把根切掉是为了它轴的能长的更粗一点,而你把它全弄断了不就长不成了吗?”“啊?切掉的根话它还没死吗?”我惊奇的问道。“当然。这样它才能继续长的白白胖胖的。”二姥姥给我一个干脆的回答。

于是,我开始忏悔自己给予了那些还想要继续生长的生命一个这样沉重的打击。

不过,我知道不管如何我的举动都是在扼杀,虽然它很卑微,最终要被人吃掉。可是又是什么力量使它这样顽强、不屈、对自己卑微的生命永不停歇呢?是什么使它小小的生命夜以继日、不顾一切的、即使知道自己没有了根却依旧努力生长直到自己“死去”呢?

我想,是渴望,是对生命的渴望。

小小的豆芽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自己的行动来证明它自己对生命的渴望;《蝉》一文中17年才能活一回的蝉用自己响彻整个夏天的声音证明自己对生命的渴望;悬崖峭壁上钻出来的幼苗冲破层层阻碍,为的就是享受一片天空、接受阳光雨露,它用它小小的身躯来证明自己对生命的渴望。

夜晚,人们都休息了,动物也都甜甜的进入了梦乡,只有渴望的生命永不停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六中学初二:陈思奇csq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高三
叙事
1200字以上
栏目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