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糍粑
我的家乡湖南有许多美味,如酱板鸭、米糖、腊肉、猪血丸子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家乡的糍粑。
每年春节前夕,我的家乡家家户户都有打糍粑的习俗,因为糍粑象征着丰收、团圆和吉祥,也是送给客人的最佳礼品。
别看糍粑小小的一个,做出来可不容易。首先,把米放在水中浸泡一天以上;接着把米放进木桶中蒸熟,然后把蒸熟的米饭放入机器中搅拌成泥;再在干净的容器上洒上干米粉,把搅拌成的泥放在容器上揉搓,分成一小团一小团的,放在有印花的圆圆的模具里压一压,等压出形了再把它倒出来,这样,一个糍粑就做好了,如果觉得不好看,还可以在糍粑中间用可食用的红色色素点上几点。这时,你肯定想吃了吧?可是还不能吃,还要放阴凉干燥处风干,风干后放在水中泡起来,就能保存上几个月。做糍粑也是聚会的好时机,大人们不停地忙碌,小孩子也不闲着,忙来忙去地帮大人拿东西,这个场面可真是热闹得无法形容。
糍粑做好了就要吃了,吃糍粑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煮着吃、蒸着吃、煎着吃等等,其中最过瘾的就是烤着吃了。冬天的湖南很冷,一家人经常在火炉旁坐着烤火,在火炉上搭个铁架子,把糍粑放在铁架子上烤,烤糍粑时火不能太大,要不就会只把外皮烤焦,而里面还是硬的,要慢慢地烤,不停地翻,不能太急,等到糍粑胀得像个包子时就烤熟了,如果你要吃甜的,可以在糍粑里加些糖,这时你也不能急于下口,要不会烫到口舌的。咬一口糍粑,那真是里软外香,色香味俱全,让人百吃不腻。
听了我的介绍,你一定嘴馋了吧,那就快来我的家乡品尝美味的糍粑吧!
家乡的变化
我家在周至县,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拿我家来说吧。
以前,我们家没有电脑。爸爸是个工程师。以前,爸爸画图都要用手画,画的时候要用尺子,画错了不得用橡皮擦,不小心会把绘图纸擦烂,画图慢,还得不停地削铅笔。画出的线条不优美。画一张图纸要用一两天时间。还要描图、晒图最后才能形成工程图纸。总共需要三天。现在,我家买了电脑。他可以用电脑画图了,不用描图;只要用一小小的鼠标点来点去,就可以代替人工所做的一切。一张工程图画好只要一下的时间。画完了直接一打印,又清晰又美观。
有了电脑。我总在电脑上帮妈妈打文章。我自己还用文件夹,存了动画片、日记、作文等。我还用它看文学名著。我还用它学英语、装软件,打游戏……妈妈就用它制卷子、打词语。电脑给我家带来了许多方便。
今年夏天,我们家还添了电冰箱。以前,夏天的东西经常会坏,坏了就扔了,多可惜。现在电冰箱可以冷藏食品,食品放在冰箱里不会坏。它可以给我制作冰块。我补课回来,我就冷冻一个冰块让我解渴。冰箱给我家带来了方便。
去年,我们家还买了空调。以前,在冬天没有空调,起床穿衣服,我总藏在被窝里。现在有了空调,起来穿衣服就不会感冒了。在夏天没有空调时,能把人热得发闷,不想活动。现在,在夏天有了空调,无论在什么时候,只要一开空调,调成冷风,会觉的非常凉爽,像置身于凉爽的森林一样。
最近,我们县上出现了互联网,大部分家里人的电脑都上了网。以前,没有互联网,想投稿或有事只要发一个就可以把作文投上去,把信寄了出去。互联网也给我们带来了方便。
啊!我们家乡变化真大呀!
相似题目
-
家乡的糍粑伴随着爆竹声和五彩缤纷的烟花,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节。家人已经忙着准备年夜饭了,爷爷、父亲和大伯在屋子里准备饭菜,母亲和奶奶正在摆放餐具,我和哥哥负责剪窗花,贴对联。夜幕降临,每家每户灯火通明,张灯结彩,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我家也不例外,开饭了,我们全家人都围坐在一起,爷爷端上来许多美味佳肴,其中有我最爱吃的糍粑,也是俗话说的“打粑粑”。爷爷知道我最爱吃,年前特意多做了些,那糯米的特有味道,叫我垂涎三尺,爷爷总是催我多吃几块,望着可口的糍粑,熟悉的年味儿也就在唇齿间荡漾开来!爷爷告诉我,每逢过年的时候,乡亲们都会多买些糯米,把糯米用温水泡上一天一夜,然后用竹筛把水沥干,沥干的过程中,还会沾上竹筛的清香味,然后放在木桶里蒸上1-2小时,接着把蒸熟的糯米饭倒进石器深盆里,叫上几个青壮年男士,用特制的木棒“嘿哈,嘿哈”地打起了糍粑来,趁热时越用力打,打的频率越快,味道越好,打好后,用竹簸箕倒出来,这时已经是大大的糯米团了,稍微凉会,然后盛一碗凉开水,手沾上凉开水后,开始把大大的糯米团分成一个个碗口粗的糯米团,表面用水抹光滑,中间用“一点红”点上---象征着红红火火,做好后完全冷却后,就变成“打粑粑”了。过年或者来客人了,就拿出来吃,用水煮软加点红糖,那特有的味道美极了,还有用油炸过后,也是美味可口,回味无穷。糍粑也是父亲和大伯小时候最爱吃的”点心”了,父亲小时候,家里还比较穷,有这个糍粑可谓是天下美食了,松脆酥软的面皮配上甜蜜的糖汁,一口咬下去,满嘴流油,每次说起,父亲的嘴角总会浮现出孩童一般的笑容。糍粑,是一份记忆,也是故乡的特产,更是过春节浓浓的年味。650字 五年级
-
家乡的糍粑家乡,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家乡的糍粑,更是让我念念不忘。记得与它初相识,是在故乡的外婆家。童年的早晨,惬意地坐在杏树下,外婆笑盈盈地端上一盘糍粑。煎得金黄的糍粑躺在透亮的瓷盘里,夹起一块,咬去外面金黄酥脆的壳,再触到里面柔软劲道的心,一种独属于水田中的稻香在口中氤氲,微甜余后的清香,伴随着微微粘牙的糯感,在口腔中久久挥之不去。十月的杏透熟,香甜的滋味弥漫在空气中,湿润的阳光透过叶的间隙洒下斑斑点点的光影。树下,久逢的祖孙俩人一边吃着糍粑,一边聊得热火朝天,外婆告诉我隔壁的小猫又下了一窝仔,我可以领一只;我呢,则告诉外婆我系上了红领巾……这些片断便成为了我对家乡最美的回忆。外婆的园子里有着无限趣味。田地里的果蔬摘下就可以吃,狗尾草丛生在路两侧,挠着人痒痒,碧绿的韭菜镶嵌在微微干裂的土地上。清晨或午后,外婆的那一盘糍粑必不可少,味蕾也保存了那份独特的味觉体验。后来,我无奈与父母南下,告别家乡,来到合肥求学。于是,只能将与糍粑重逢的希望寄于一次次的旅行中,却总失意而归。云南的糍粑上淋着蜜汁,内里多一分粘稠少一分筋道,多一分甜腻少一分青涩;北京的糍粑生硬冰冷,苦涩难耐,丝毫体验不到软糯的弹性。在一次次寻觅的过程中,希望一丝丝地飘散,耳边又传来噩耗:外婆的腿受了重创,目前还不能走路。即便回到故乡,也难以品尝到外婆的手艺了。在一次次奔跑向前中,我错过了糍粑,离开了家乡,何时才能和它,和我最爱的外婆再次重逢呢?终于,外婆痊愈后我迎来了暑假,挤着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颠簸回了家乡。满头银丝的外婆挂着笑容又回到了我的视野里,她端上瓷盘,里面方方正正地排列着我思念已久的糍粑,外表金黄的颗粒里包裹绵沙糖,样貌依旧。我小心翼翼地拨开金黄色的外皮,挑起一点白色的心,轻轻的抿入口中,似曾相识的香甜在口中弥散开来,回荡着稻香的味道。那一刹那,味蕾似千军万马般奔腾,浩浩荡荡地压过舌尖,一种熟悉而温暖的感觉在血液里激荡。我倚在笑吟吟的外婆怀里,任幸福的感觉充盈口腔,留香在唇齿间;任凭不变的温暖沁人心脾,朦胧在泪花里……为了你,千千万万遍。这不仅仅是?追风筝的人?里的动人佳句,更是无数游子寻觅家乡,历经坎坷的心声啊!900字 六年级
-
家乡的糍粑我家住在江汉平原沙洋县黄金村。这里没有什么秀美奇丽的风景,有的是肥沃的土地,有的纯朴的民风民俗。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孩望过年。”这话一点也不假。我们的家乡一过腊月初十,年的味儿就显现出来了。你听:“嗷、嗷——”那是杀年猪时,大肥猪的哀嚎;“啪、啪……”“咚、咚……”这是做饼子时揉面和擀面皮儿发出的声音;“哈哈哈……”那是农家女发自内心的欢笑声。说到过年的一些习俗,我更忘不了老家打糍粑。说起糍粑,大家也许一点儿都不陌生。糍粑是用蒸熟后的糯米饭放到石槽里用石锤捣成泥状制作而成,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我们家乡打糍粑,一般是提前近一个周泡糯米,爷爷告诉我,泡糯米必须是用“腊水”浸泡,立春后的水浸泡就不行了。腊月里“打糍粑”是一年中的大喜事,全家都高高兴兴的,亲戚邻居都来相互帮忙。我们小孩子们都知道,一做糍粑就快要过年了。这一天,最高兴的就是我们小孩子了,蒸糯米饭时,我们小孩子总要守在灶台边。“妈妈,糯米饭怎么还不熟呀?”这是弟弟急切的声音。“去去去,一边站着,妈妈都不急,你着什么急?”这是我对弟弟违心的训斥。其实,我已经把口水都咽了好几遍了。“饭熟了——!”妈妈一阵欢快的叫声,让我们立刻兴奋起来。妈妈给我和弟弟各盛了一碗糯米饭,还加上白糖。“哇,味道真是美极了!”得到极大的满足后,我又随着糯米饭冒出的热气一路追逐,来到打糍粑的现场。只见爸爸、邻居家的叔叔们早已做好了准备,他们脱下厚厚的棉衣,高卷袖管,一同跃跃欲试的样子。糯米饭倒进了小缺里(听爷爷说,过去打糍粑用的都是石臼)爸爸、叔叔们开始捣起来,当糯米捣成胶状时,在一旁的爷爷赶紧把缺里胶状的东西扒出来放在门板上,可能是由于太烫的原因,爷爷不停地用冷水沾手,还在手上沾上点米面。已成胶状的糯米泥在爷爷的手下不住地揉着,不一儿会,糯粑就做成了。爷爷做的糯粑大多是长方形。“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吃糍粑?”馋猫式的弟弟天真地问话,引得满堂哈哈大笑。我们家乡的糍粑,在吃法上大多以煎为主,还有炸、炒、煮等做法。但是,不管是哪种做法,那味道真是好极了!朋友们,你说我家乡的糍粑怎样?来尝尝吧!800字 一年级 叙事
相关推荐
-
糍粑说到土家人,我们必然会想到糍粑。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用以拜年或食用的必备食品,是土家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有句俗语:“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有个小小年猪也要杀”。因此,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糍粑。其实糍粑的做法也不能说容易,但却是融入了一年来的汗水。首先,将糯米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泡好、蒸熟后,舀到碓窝里,由男人用粑粑棍轮番砸打,直至熟烂后,再捞到桌面上,由师傅揉匀,并分成均匀的圆坨,发给参加做粑粑的人,各自用双手揉捏蹭压、精心制作而成。糍粑的做法不仅是从河南到湖南——难上难,糍粑的纹式花样还是很多。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条鱼,那是表示人们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点上四个点,那是表示人们四季发财;有的在糍粑上印五个五角星,那是表示人们热爱祖国……糍粑不但样式繁多,而且形状也不拘一格。圆形代表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离;方的则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意义。白色代表一个人的纯洁;红色代表土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土家人清清白白……在过去,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礼物,俗话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为糍粑是团圆、圆满、元宝等的象征,表示对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贺,没有糍粑,再重的礼物似乎也不够分量,不成敬意。土家糍粑与土家人过年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土家糍粑是土家人团结、文明、友谊、和谐的象征,但愿它与其他土家文化一样世代传承,长盛不衰,但愿土家糍粑给广大人民以美好的祝福,但愿人们借着改革的春风,将糍粑的香味带向五湖四海,更愿糍粑的香味在祖国的春风中越飘越乡……650字 六年级
-
糍粑盼啊盼,想啊想,终于到了中秋节,在中秋节里面,我们这里人不仅仅要吃月饼、团圆饭……还要吃糍粑。说起糍粑来,我记得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看见奶奶在门前打糍粑,那个时候我还是根本不知道糍粑究竟是什么,只是知道那时一团一团的面粉堆积起来的,吃起来可香了!这不,中秋节又到了,我们家又在打糍粑了。做糍粑,要选一些优良的白糯米,用水洗干净的之后再把白糯米泡涨来,用蒸锅把糯米蒸熟,一股清香的味道扑鼻而来,香极了!然后再把热气腾腾的糯米放在一个大大的容器里面,再用一个很大的锤子去打糍粑,一下一下又一下,等把糯米给打成团的时候,再把糍粑给弄出来,扯成一团一团地再撒上一层细细密密的糖,就可以食用了。这糍粑陪同我度过了12个春秋,无论走到哪,我都忘不了这浓浓的糍粑情!300字 六年级 记叙文
-
糍粑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说到土家人,我们必然会想到糍粑。糍粑是土家人过年时用以拜年或食用的必备食品,是土家文化和文明的传承,是土家食品中的精品。有句俗语:“腊月二十八,又打粑粑又浇蜡,还有个小小年猪也要杀”。因此,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忙着做糍粑。其实糍粑的做法也不能说容易,但却是融入了一年来的汗水。首先,将糯米用水反复淘洗干净,再泡好、蒸熟后,舀到碓窝里,由男人用粑粑棍轮番砸打,直至熟烂后,再捞到桌面上,由师傅揉匀,并分成均匀的圆坨,发给参加做粑粑的人,各自用双手揉捏蹭压、精心制作而成。糍粑的做法不仅是从河南到湖南——难上难,糍粑的纹式花样还是很多。有的在糍粑上印一条鱼,那是表示人们年年有余;有的再糍粑上点上四个点,那是表示人们四季发财;有的在糍粑上印五个五角星,那是表示人们热爱祖国……糍粑不但样式繁多,而且形状也不拘一格。圆形代表家人团团圆圆,永不分离;方的则表示土家人方方正正,直直爽爽。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意义。白色代表一个人的纯洁;红色代表土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土家人清清白白……在过去,糍粑更是土家人拜年不可或缺的礼物,俗话说,“拜年拜年,粑粑上前,”因为糍粑是团圆、圆满、元宝等的象征,表示对主人家的恭喜和朝贺,没有糍粑,再重的礼物似乎也不够分量,不成敬意。土家糍粑与土家人过年是多么的密不可分。土家糍粑是土家人团结、文明、友谊、和谐的象征,但愿它与其他土家文化一样世代传承,长盛不衰,但愿土家糍粑给广大人民以美好的祝福,但愿人们借着改革的春风,将糍粑的香味带向五湖四海,更愿糍粑的香味在祖国的春风中越飘越乡……600字 六年级 叙事
-
打糍粑每年的腊月,老家的大人们都忙着打糍粑。糍粑是老家的特产,它相当于年糕,但又不同于年糕。年糕是粳米粉做的,糍粑是用糯米饭做成,而且形状也不同于年糕的长条,糍粑是长方块。糍粑是过年中自家和招待客人的主要点心。打糍粑在夜里进行。早上将糯米浸泡在大水缸里,黄昏时将泡胀了的糯米放在大蒸笼,蒸熟后由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抱起装满糯米饭的蒸笼,将饭倒扣进大石米窑里,紧接着由三四个人用T形木棍捣那热气腾腾的`糯米饭,一个人喊着号子,其他人跟节拍围着米窑快速转圈,不一会就将糯米饭捣成粘糊状。这时候大人们开始给小孩捏糍粑团子,小孩们来看打糍粑就是为这时候能吃到香喷喷的糍粑团子。小孩们吃足以后,捣糍粑的人收起T形木棍,由一人抡起大石锤,使劲向石米窑里的糍粑打下去,并由一个人不时地将糍粑翻动。整个过程的作用相当于和面,将饭敲打成了和熟的面。打熟了后再平铺在撒有干米面粉的门板上。每打一米窑铺一层。第二天早上,糍粑干了,用切菜刀划成一个个大方块,糍粑就算做成了。老家打糍粑是集体互助活动,每家有一米窑或两米窑,打好以后,叠放在一个门板上,早上自上而下,等着各划各的,然后挑回自家。糍粑有各种吃法,油煎、水煮、火烤都非常可口,但我还是最喜欢火烤的糍粑。冬天的晚上在火宕的炭火上支个大铁火钳,再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翻烤,将糍粑烤得鼓胀鼓胀,然后在鼓胀的肚里灌进白糖,那不仅是小时候的美味,就现在我也没遇上比那更好的烧烤。现在每年春节前我都托人从老家带来糍粑,现在的糍粑跟从前的糍粑没有不同,所不同的是早已不用手工制作,而是用机器制作。那打糍粑的场面再也难见了。650字 六年级
-
打糍粑“年二十八,家家户户打糍粑。”妈妈告诉我,打糍粑是她家乡逢年过节时的一种地方习俗。说起这事时,妈妈的眼里不禁充满了对孩提时代的美好回忆。打糍粑是件力气活,一般是由男人来做。首先,把蒸好的糯米倒进石碾或结实的木桶里,然后用木杵连续不断地使劲锤打,即使是寒冬腊月,也会累得满头大汗。糍粑打好后,在场的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份又软又黏的热糍粑,然后铺成一个厚薄均匀的圆形,这就大功告成了。打糍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需要有力气,又很讲究技术。我听着妈妈的介绍,早就垂涎三尺,按捺不住了。妈妈瞧我那馋猫的模样,便提议说:“我们也来打糍粑吧!”我听了喜出望外,忙催妈妈去买糯米。妈妈笑了笑说:“我早有准备。”说着,连忙从厨房里端来一个盘子。我凑上去嗅了嗅,一股浓郁的糯香味扑鼻而来,竟忍不住沾了点儿往嘴里送。家里没有石碾和木桶,也没有木杵,我们就用米袋子代替石碾,用铁锤代替木杵。妈妈先把热气腾腾的糯米倒入米袋中,然后叫爸爸用铁锤往米袋上不停地锤打。我看着爸爸打得那么起劲,心里痒痒的,就嚷着叫爸爸让我也来过一把瘾。爸爸一边把锤子递给我,一边叮嘱我千万别砸到手。我接过锤子,左手扶着米袋,右手抡起锤子,打得不亦乐乎。可是,才打了几个回合,我就感到胳膊又酸又累,只好败下阵来向爸爸求助。经过爸爸的千锤百炼,糍粑已经见不到颗粒状了。这时,妈妈叫我赶紧洗手,并告诉我一个小秘密:洗好手后别擦,糍粑不易粘手。我洗完手,迫不及待地揪下一小团,放入口中嚼了一下。“啊,真香甜,真软糯啊!”我吃着父母亲手给我打的糍粑,吃出了家乡的年味儿。650字 六年级 叙事
-
糍粑!我家乡的糍粑!印象中的糍粑并不是什么稀罕之物,每到要吃糍粑的时候几乎家家户户都收藏着几斤糍粑,如今我已经记不清吃过多少回糍粑,也从未数过吃了多少个糍粑。要说糍粑的味道,不仅仅是香甜可口软滑细腻,也蕴含着家乡的乡土味糍粑的做法很简单:糯米泡半天以上,滤干水,放置在木甑里蒸熟,尔后倒入石臼舂烂至胶状,在干静的器具上撒些糯米粉,将舂烂的糯米至其上揉搓,捏成小团或饼状,还可以用特殊的模具印成各种图案。我会偷偷的从我的橡皮泥的桶里拿出玩的道具印在上面就出来了一个图案,当然那个道具已被我在七岁前就清洗干净了。置通风干燥处阴干,阴干后可浸泡在水中,能长时间保存。别小看这小小的糍粑,光他的吃法就有好几种呢:用炭火铁夹烘烤这吃,用油炸着吃,煎着吃……想到这我就情不自禁的想起了甜酒糍粑。那次我冒着寒冷的大风回家,手是冰冷冰冷的,脚也好不到哪去。那时我就在想,如果风雪再大些我怕是一动也不想动了,光说这些有什么用,还是赶紧回家吧!好不容易回到家里,我就被一股莫名的香味引到餐桌。我纳闷是什么东西这么香?定睛一看,呀!原来是甜酒糍粑。我迫不及待的端上来就是一口,仿佛所有的寒冷都被温暖代替,留下的只是一阵暖意,一种透彻心骨的暖意,还有那甜酒和糍粑巧夺天工的美妙融合,咬上一口,软软的,绵绵的,满嘴全是糯米沁人心脾的香味,外面的还一个劲的往里涌……我是多么希望此时此刻有一碗甜酒糍粑摆放在我面前,来驱散我所有的寒意,融入我身体中的一部分。甜酒糍粑吃了不单单是叫人温暖一阵,它还有着其他作用:糯米有着丰富的蛋白质、钙、铁等,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吃了能很好的补气养血。看来,小小的一块糍粑不仅融入了家乡味,也把外出打工人们的心融进去了,我爱吃糍粑,更爱生产他的家乡。甜酒糍粑不会苦,挺甜的,就是有点臭酒味!嘻嘻!650字 三年级 记叙文
-
烤糍粑过新年了,在新年里我们老家都有吃年糕、糍粑的传统习俗,它们有年年高的寓意。它们有各种吃法,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新吃法——烤糍粑。妈妈告诉我,烤糍粑是她们小时候经常吃的东西,烤糍粑需要准备:一盆炭火、一把火钳和糍粑。说干就干,先把火钳架在火盆上,好似天边架起了一道彩虹桥。然后把糍粑放在火钳上,烤上几分钟后会发出噼啪噼啪的声音,就说明快好了,我拿起来看一下,亮闪闪的金色中带着一些棕色,香味扑鼻,我都等不及想吃了,就问妈妈:“好了没?”“早得很呢,别急。”可是我实在太想吃了,干脆不想了,嘴里念道:“不想、不想……”这时,不可抵抗的香味又直往我鼻子里钻,于是我保佑:快好,快好。妈妈坐在那里,手里不时的翻动着,前后左右。“好了”“啊,太好了。”我仿佛尝到了糍粑外面嘎崩脆,里面软软的嫩嫩的,真香!“耶,终于好了。”我叫道。这时妈妈拿来白糖,我拿着烤好的糍粑粘白糖大口大口的吃起来,那味道真是太美了。吃完烤糍粑,我深有感触:干什么事都不能心急,要有耐心。400字 初二 记叙文
-
做糍粑我的家乡是湖南省郴州市,那里群山坏饶,自然景观非常秀丽,人们每当过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今年我回家过年了,看到爷爷奶奶也在做糍粑。做糍粑前,爷爷对我说:“糍粑又叫糯米糍、状元糍,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口糍粑。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开始做了,爷爷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两个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里不断地砸糯米饭,随着不断地撞击,糯米饭形成了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几轮下来,两个大男人已累得满头大汗,接着,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把糯米饭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许多个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形成了一个个糍粑,最好玩的就是在糍粑上画画了,我拿起笔,蘸上颜料,在糍粑上一会儿画哭脸,一会儿画笑脸,使一个个糍粑变成了许多个“活娃娃”,趁糍粑热时,咬一口,一个字-----棒!同学们,看起来做糍粑的步骤很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做糍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砸糯米饭时,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规律;做糍粑时,把糯米饭团分成小糯米团时要小心烫。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既增长了见识,有尝到了糍粑,真是一举两得!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650字 五年级 记叙文
-
打糍粑大年三十这一天早晨,我起得特别早,因为我要亲眼目睹一下爸爸妈妈是怎样打糍粑的。只见妈妈将洗净,泡胀的糯米倒进一个木桶里,盖上木盖,放在锅里用大火不断地蒸,蒸得粒粒熟透后,爸爸捧出热气腾腾的木桶,妈妈提着盛有水的小塑桶,招呼隔壁一个大哥哥一起打糍粑去。爸爸先将木桶里的糯米饭倒进一个专用的石臼里,接着用特制的大木棒使劲压糯米饭,而后反复捶打,妈妈手快速地沾一下水,见缝插针地把石臼里的糯米饭团弄匀。不一会儿,爸爸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接着换上大哥哥来捶打。随着“邦邦”声,两人不断地轮换着。我看得心痒痒的,也想上前试一试,我使出吃奶的劲拎起木棍,可木棍一放下去就再也拔不上来了,糯米的粘性太强了和木棍牢牢黏在一起,看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这是爸爸告诉我打糍粑要快、准、稳、狠,手中木棍下去要快,收起也要快。爸爸接过我手中的木棍和大哥哥一直捶打,直到不见饭粒为止。然后在一块大砧板上撒上一层炒好的黄豆粉,再将打好的糯米团倒在砧板上,将糯米团压扁,做成薄薄的大圆饼,大如箩筐口,最后在表面撒上芝麻,根据个人口味撒上白糖或红糖,这就大功告成了。我赶紧切了一块雪白柔软的糍粑,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你看了是不是也很想尝尝呢?500字 四年级 叙事
-
做糍粑我的家乡是湖南省郴州市,那里群山坏饶,自然景观非常秀丽,人们每当过春节之前家家户户都要做糍粑。今年我回家过年了,看到爷爷奶奶也在做糍粑。做糍粑前,爷爷对我说:“糍粑又叫糯米糍、状元糍,相传南宋庆元二年,邑人邹应龙赴京应试,村里家家户户都送糍粑供他路上吃,并预祝他金榜题名。路上,邹应龙渴了,喝上几口清泉,饿了,啃上几口糍粑。经过长途跋涉到了京都,由于才华出众,殿试对答如流,宁宗皇帝御笔亲点他状元及第。当他把从家乡带来的糍粑呈献给皇上品尝时,连皇上也赞不绝口,赐名‘状元糍’。”听完爷爷的故事,我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开始做了,爷爷把浸好的糯米放在曾瓦里蒸好,再把蒸好的糯米倒入石臼中,爸爸和叔叔两个大男人拿起木搥往石臼里不断地砸糯米饭,随着不断地撞击,糯米饭形成了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几轮下来,两个大男人已累得满头大汗,接着,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把糯米饭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成许多个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形成了一个个糍粑,最好玩的就是在糍粑上画画了,我拿起笔,蘸上颜料,在糍粑上一会儿画哭脸,一会儿画笑脸,使一个个糍粑变成了许多个“活娃娃”,趁糍粑热时,咬一口,一个字-----棒!同学们,看起来做糍粑的步骤很简单,做起来可不简单,做糍粑可是一项技术活:砸糯米饭时,要用最快的速度,一定的力,要掌握规律;做糍粑时,把糯米饭团分成小糯米团时要小心烫。今天的收获可真不少,既增长了见识,有尝到了糍粑,真是一举两得!600字 四年级 叙事
-
我爱家乡的糍粑我的家乡在湖南省怀化市,那里群山环绕,自然景观非常秀丽。民俗风情尤其浓郁,到了春节,家家户户不但要买年货,买鸡鸭鱼肉,最为重要的是打糍粑。因为在过年的那一天会请许多亲戚朋友们来吃饭,而饭桌上的主食除了米饭就是糍粑了。打糍粑可不是一般简单的活。在打糍粑之前要准备自家辛苦种出的上好糯米,泉水洗干净后用桶蒸上。当蒸熟的糯米变成糯米饭时,香味扑面而来。我偷偷的抓了一把,以“闪电”一般的速度一把丢进了嘴里,口中的糯米饭颗颗饱满。我用嘴疯狂的咬着糯米饭,太香了! 把糯米饭倒进打糍粑的石窑(石窑有一面鼓的大小)。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抡起了特制的木棰,砸向窑内的糯米饭。随着不断的撞击,糯米饭渐渐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大块洁白的糯米团,黏性好到小伙子们每次要费大力气才能提起木棰。几轮下来几个小伙子累得满头大汗。同时,要准备一张又长又大的干净木板,打好的糯米团放上来时,用最快的速度把它分解成很多的小糯米团,压平弄圆就成了一个个糍粑。刚打好的糍粑热乎乎的,可以直接吃。等冷却以后,它们会变硬,就可以储存了。糍粑有好些个品种,如红薯糍粑,高粱糍粑,糯米糍粑等等。糍粑的吃法也各不相同,可以烤着吃,也可以把糍粑切成小块和甜酒一起煮了吃。我最喜欢的是油炸着吃,叫油炸粑粑,把外面炸到金黄色就行,可好吃了。如果觉得味道太淡的话也可以蘸着糖吃。咬一口,外壳超脆,而最好吃的还是里面,真是外焦里嫩呀!一个字---爽!550字 初一 散文
-
烤糍粑大年初一,我随爸妈到后港镇三河村的二爷家做客。大家围坐在一个大火盆旁,边取暖边闲聊。聊了一会儿,伯伯提议烤糍粑吃。我还从来没吃过烤糍粑呢,今天可要尝个新鲜!伯伯拿出一大块四四方方的糍粑,切成一个个小块,然后找来一把长长的火钳,张开15度左右的角,把切好的糍粑放在火钳上,再把火钳举到火盆上方开始烤。他一边烤,一边不停地给糍粑翻身。糍粑慢慢地变胖,鼓成了一个个“小枕头”。最后,它们换上了金黄金黄的衣裳,笑得咧开了小嘴巴。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块,张嘴就咬,“好烫啊!”我赶紧松开口,直吹气。这猴急猴急的狼狈样儿招来满屋子笑声。等了片刻,我再咬,啊,外壳又脆又酥,里面又软又糯,嚼一嚼,满口溢香。烤糍粑这么好吃,我也想动手试试。从伯伯手中接过火钳,我有模有样地摆开了阵势。可不一会儿,就感觉火钳好烫手,胳膊也举酸了,只好换手。离火苗越近,火力不是越猛,糍粑不是热得更快吗?我正得意于自己的聪明,可糍粑竟散发出浓浓的焦糊味儿。望着我疑惑的眼神,伯伯哈哈大笑,“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烤糍粑也有讲究,火钳举低了,猛火容易烤糊糍粑;火钳举高了,糍粑老半天烤不熟!”我耐着性子,从头再来,始终保持着火钳与火苗的距离。终于,“噗”的一声,糍粑鼓起了第一个小气泡,接着是第二个、第三个……我把烤熟的第一块糍粑送给妈妈品尝,妈妈高兴得直夸:“好吃!真香!”嚼着酥脆的烤糍粑,我也咀嚼着伯伯刚才的一番话:“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是呀,很多事情,急了,快了,往往容易搞砸;慢慢来,小心做,不急不躁,成功反而来得更快些。550字 初一 状物
-
打糍粑作文叔叔用一个脸盆盛满蒸熟的糯米放在了石臼的里面,爸爸和姑父他们两个人用木槌捣糯米,你一下我一下。大约十分钟后,糯米被打成了糊状,完全没有米的样子了。然后把捣烂的糯米挑到一个竹制的簸箕里,簸箕下面铺有一层石膏粉,这样糍粑就不会粘在手上或其他东西上了。爷爷把那一大团糍粑捏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妈妈和姑姑就把那小块的糍粑捏成圆形。我和其他的小朋友就把糍粑放到模板的里面,模板的底部刻有一些美丽的图案,因为糍粑是热的,非常容易变形,模板上的图案就拓在了糍粑的上面。等糍粑冷却后把它取出来摆在木板上,模板上的图案就固定在糍粑的上面,有动物、繁体字、风景画等,非常美丽。我们有的打,有的捏,有的印,一下子就过去了九个回合。中间有几次我都想学爸爸的样子去打糍粑,但都轮不到我。到了最后一个回合时我再也忍不住了,大声说:“等一下,等一下!我也要打糍粑!”爸爸说:“行,让你尝试一下,只要你能打好,回家我让你玩五个小时的电脑!”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笑着说:“说话要算数。”我好不容易举起了木槌,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打了下去,但再也拿不起木槌了,因为上面粘了很多糯米,木槌一下变得重了很多。我抱着木槌往后拉,却因为用力过猛摔了一跤,爸爸他们看了都哈哈大笑。我边揉屁股边说:“现在不能玩电脑了,回家还要治屁股!”以前我虽然每年都吃糍粑,但从不知道打糍粑原来这么难。以后我一定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劳动果实。打糍粑作文550字
-
糍粑里的爱记忆里,有个味道总令我魂牵梦绕,一想到它,口水仿佛就快要流出来。我是在外婆的身边长大的,现在回想起来除了欢声笑语,剩下的就是“咕嘟咕嘟”蒸糯米的声音,“嘿呦嘿呦”打糯米的声音,那是外婆在做糍粑,外婆的糍粑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做糍粑的步骤很简单,其中最有趣的就是打糯米了。把蒸好的软糯糯、香喷喷的糯米倒进一个木桶,用一根木棍反反复复地捶打。刚开始的那几下总是我来打,然而我力气实在太小,于是便轮到外婆。别看这打糯米有趣,实际上是个力气活。外婆一边挥舞木棍,一边“嘿呦嘿呦”地喊着,我便在一旁“咯咯”地笑。糍粑特有的糯米的香气如小精灵一般在空中跳舞,调皮地钻进我的鼻子里,荡漾在整个院子里。每到这时,我总会跑到外婆旁边,深深吸一口气“啊”,外婆总会用手轻轻点点我的鼻子,抚摸着我的头说:乖,就快好了,赶快先去洗手。“好耶!”我总会高兴地跳着去洗手。曾几次偶然回头间,看见外婆止不住上扬的嘴角。刚打好的糍粑还冒着热气,外婆总会先夹起一小块,轻轻送到我嘴里,“小心烫”,我用力点着头,满足地嚼着糍粑。现在我长大了,离开了外婆的身边,来到厦门读书,回去看望外婆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我总思念外婆的糍粑,外面的糍粑终是没有我记忆里的味道。或许是因为外婆的糍粑里多一份思念和童真吧。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外婆身边,吃她亲手做的糍粑呢!550字 初二
-
糍粑凝聚了故乡浓浓的情糍粑的清香,习俗,做法都凝聚了我浓浓的故乡情。一个又一个的糍粑泛着糯米的清香送入口中,顿感清风瑟瑟徐来,糍粑中的汁在牙齿的疯狂进攻下瞬间爆了满满一嘴,整个嘴充盈了糍香。久久无法忘怀。听长辈们说,糍粑原是王母娘娘的上等小吃。每逢过节,便当成礼物被送出去。被送之人又会将糍粑精心制成,送往另一户人家。如此一来,糍粑变成了维系良好关系的桥梁。糍粑的做法说简单也不难,说难也不容易。糍粑不需要你有多少的精湛技艺,但需要你用心,很耐心。将糍粑把蒸好后放入一个大桶子里,放上七七八八一些糖料,叫上一屋子人,一人拿着一根棍子便开始打磨,起先的一股子稀奇劲便被时间一点点的打磨侵蚀。但那一阵阵打清香诱使你无法放弃。诗生活也是这样,总在你快要放弃生活的时候,生活便要给你希望,你觉着生活很难,生活也觉得你很难。细心打磨成乳后便开始揉形状,但总归圆球球还是最多的。因为它象征着团团圆圆。若还有些闲工夫,人们还会买一些食用色素,将糍粑都染成红色的。意味着团团圆圆过年嘛,图一个一家人热闹开心。但有时也会有不同颜色形状。不同的形状代表不同的寓意,不同的颜色代表不一样的意义。白色代表一个人的纯洁;红色代表一家人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青色和白色代表一家人清清白白。糍粑与浏阳人过年是多么的密不可分。糍粑是浏阳人团结、文明、友谊、和谐的象征,但愿它与其他浏阳文化一样世代传承,长盛不衰,糍粑凝聚了我浓浓的故乡情。550字 初三